读陈子昂《修竹篇序》的心得体会

2022-09-11

1 复古革新是时代的进步

陈子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备受关注的显赫人物, 他在齐梁形式主义诗风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初唐时期, 第一个有意识地树立起文学革新旗帜, 大力扫荡齐梁诗风, 标榜“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 在复古之中实现革新。在唐代文学的发展史上, 起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作用。陈子昂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唐初。经历了多年的战乱, 国家终于实现了人民渴望已久的统一和平。初唐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地位, 扩大统治基础, 大力实行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 国家的整个风貌有了基本的转变。唐初统治者对文艺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但是, 唐初诗歌并没有随着政治经济的统一繁荣而迅速转变, 相反, 齐梁诗风凭借着帝王势力还继续统治着诗坛。他们狭窄的创作范围、浮糜柔弱的诗风, 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急切的文化需求, 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强健的步伐, 文学革新在所难免。初唐四杰因为社会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能量虽然有限, 但先声夺人, 互相呼应, 经过一番纵横驰骤, 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四杰的成就有限, 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 诗坛陈子昂出现了

2“风骨”说与“兴寄”说

陈子昂《修竹篇序》言:“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 然而文献有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 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 风雅不做, 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 见明公咏孤桐篇, 骨气端翔,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 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 复睹于兹, 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这段话可以算得上是陈子昂的文学革新总纲领, 道尽了他的文学主张, 强调诗歌抒发作者情感的独立发展说,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文学的重大发展。在此他提出了两个诗歌的创作标准:兴寄, 风骨。所谓的兴寄, 是通过对事务的歌咏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意见;而风骨, 则是将明朗的思想感情透过质朴有力的语言表现出来, 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即赫赫有名的“风骨”说, “兴寄”说。

在唐诗发展史上, 陈子昂这篇短文好象一篇宣言, 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 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 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 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 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 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 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 旗帜很鲜明, 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 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 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 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 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 我们还应该看到, 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 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 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 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 不仅有理论的意义, 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 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第一, “风骨”说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 风骨, 说的是以表现民瘼、抒写情志为诉求的建安风骨, 这是无庸置疑的。如果我们从修竹篇的引证来看, 所谓的建安风骨, 正是反映现实、表现人生, 与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而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主体, 正在于风雅颂、赋比兴六艺。诗大序以为:“以一国之事, 系一人之本, 谓之风;言天下之事, 行四方之风, 谓之雅。雅者, 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如此看来, 陈子昂的风雅其实也就是直言国事, 要求诗人能以诗言王政之兴废, 这与以揭露政治现实黑暗为特点的正始之音, 恰恰做了一个对应的承接, 而这样的承接, 当然也与建安风骨的诉求一致。所以风雅与风骨看似渺不相涉, 实则一脉相传。建安时期, 曹氏父子和以王粲、刘桢为首的“七子”称雄诗坛。由于“世积乱离, 风衰俗变”, 他们都“雅好慷慨”借诗言志 (《文心雕龙·时序》) , 写作了大量“慷慨以任气, 磊落以使才” (《文心雕龙·明诗》) 抒发经国济世之抱负的诗篇。所谓“汉魏风骨”正是表明了诗歌政治功用的突出特点。提出风骨说, 突出诗歌的现实和政治意义, 是针对当时浮糜无力, 严重脱离现实的齐梁诗风的。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这个“道”指的是“古道”, 也即是“王道”。独孤及在《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就主张一切诗文都要“本乎王道”, 都以“王道”为内容, 要有“美教化, 献箴谏”的社会政治效果。陈子昂所倡导的要在诗中恢复的“古道”, 其内涵就是这种“王道”。这个“古道”就是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 揭露社会矛盾, 通过讽喻、美刺, 反映民生疾苦。

第二, “兴寄”说

陈子昂说:“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这是他的??“兴寄”说。“兴”, 本是《诗经》的表现方法, 但后世的儒家、经生却解释为美刺的社会政治内容。联系到陈子昂“论道匡君”“以义补国”的论文宗旨, “兴寄论”的实质, 就是要遵循《毛诗序》》所说的“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儒家教化原则, 要求诗歌有所寄托, 而且所寄托的还必须是有关政教的。

3 结语

在唐初, 经济政治迅猛发展, 文化氛围宽容的同时, 初唐的诗坛, 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 宫廷诗人不必说, 四杰虽然强烈要求转变风气,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齐梁诗风的统治地位。在诗坛上是陈字昂第一个有意识的觉醒, 树立文学革新的旗帜, 陈子昂在唐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他首先提出的反对六朝华靡虚弱的文风、追求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的口号。他的作品和理论, 在唐代的发展史上, 的确起到了非常大的转变和进步作用, 为现实主义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陈子昂: (661—702) , 字伯玉, 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 人。世为豪族, 少以侠知名。后入长安游太学。文明初进士及第, 拜麟台正字。从征西域, 至张掖而返。后转右拾遗。又随军东征契丹, 参谋军事。返京后, 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 因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 入狱, 被迫害致死。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 一变初唐浮靡诗风, 或讽谏朝政, 或感怀身世, 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就他的创作理论看, 他倡导的“风骨”与“兴寄”成为自此以后唐诗的两个重要因素, 开一代诗风, 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旨在从其倡导的“风骨”与“兴寄”的内涵入手, 来探讨其创作理论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陈子昂,“风骨”说,“兴寄”说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索下一篇:论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