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面落实质量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022-09-10

1 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企业TQM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那就是:“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产品质量受生产链影响, 质量责任可以推广到生产领域以外”, “质量应当通过预防, 而不是检查得以实现的”。与此相适应, 高职院校TQM也有三个重要概念:a.教育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而是在教育过程中产生出来的;b.教育质量责任可以延伸到直接教育环节以外的工作;c.教育质量应当通过预防, 而不是检查得以实现的。高职院校需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在新的管理观下体现三全一多的思想[1]。

1.1 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指的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人才质量是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优质的人才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只有保证人才“生产”全过程的工作质量才能保证最终质量。人才培养的过程如同生产产品的过程, 基本环节包括:市场—调研—专业设计—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宣传 (广告) —招生 (进原料) —在校教育 (加工生产) —毕业考核 (产品检验) —毕业生就业 (出厂) —用人单位的信息 (信息质量跟踪) [2]也就是说, 全过程指的是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 直到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全过程。

1.2 全方位管理

全方位指的是, 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 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 如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形成、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实训环节等。

1.3 全员管理

全员性指的是各个部门、各个系、部的全体教职工都参与的质量管理, 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任何一种质量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强调以人为本,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要强化团队精神, 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2 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2.1 从服务性角度看, 高职教育引入T Q M具有可行性

从高职教育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 高职教育市场供求的主体一方为高等职业院校, 另一方为学生。高职院校利用教育设施设备、教育技术, 通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实践向学生提供一种教育服务, 使学生劳动力商品的质量得以改善, 高职院校向学生提供的就是一种旨在改善、提高其人力资本价值的无形形态的商品, 其实质上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 学生通过生产和消费这种服务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使得自身劳动力商品的质与量不断提高, 使得其人力资本不断增值。

2.2 从产业性角度看, 高职教育引入T Q M具有可行性

尽管在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存有争论, 但高职教育自己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产业性, 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与企业的经营存在着许多的共性。在一定意义上看, 高职院校可以看作一个生产单位, 其人才培养过程同产品生产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2.3 从组织性质看, 高职教育引入T Q M具有可行性

高职院校与工商企业一样,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其活动过程以及组织管理方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需要充分发挥人、财、物在内的资源作用, 都存在一个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 并通过这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因而作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方式, 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完全能够引入高职教育领域。

2.4 从管理功能上看, 高职教育引入T Q M具有可行性

高职院校是为学生家长、就业市场政府和社会等方面提供一种“产品和服务”的, 要体现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必须象经济领域的管理一样, 关注效率和质量。高职教育是一种高成本教育, 占用了大量的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和个人投资, 其培养规格也要求有较大的办学投入, 学校要满足投资方面的需要, 在管理上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方法, 有效地配置资源, 以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 实现管理的基本功能。

3 高职院校实行T Q M的必要性

3.1 T Q M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社会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质量就是核心, 质量就是生命”。而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导向”和“企业化”的特点 (前面已论述过) , 更应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就必须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之本, 突出办学特色, 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实现“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 最终将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提高学校的声誉与办学效益。

3.2 实施T Q M模式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手段, 导致教学管理的随意性很强, 表现在师资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双师老师缺乏、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专业特色模糊、结构失调、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管理队伍人员不足、素质低下等。在评价上, 要么注意对结果评价, 要么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不能有机结合, 更重要的是对评价的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 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贯彻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而这些正是全面质量管理中“全员性”及“全过程性”原则的体现。3.3 T Q M的思想方法和要素符合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规律和教育管理改革的需要, 能够解决传统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具有质量载体的能动性、质量标准的多样性综合性、质量形成的长期性、质量检测的模糊性、质量控制的复杂性等特点。[5]而全面质量管理正整合了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因而有必要采用TQM模式,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 不断改进提高。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重视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 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管理中单纯的行政管理的局限, 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学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作保障。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重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性, 可以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而不是事后检验把关, 避免了传统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毛病。教育部五年一个轮回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及其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制定的评估方案, 必然要求我们高职院校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适合各自院校实际的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重视质量管理的全方位性, 避免传统教学管束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明晰, 各部门各行其是、全员参与度不高、“独立作战”的缺陷, 既要求教学系统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也要求学校其他部门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标的统摄下, 展开各自的工作。这样就保证了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各部门的共同追求, 使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6]。

摘要:本文仅就高职院校采用全面质量管理 (TQM) 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论述, 以期促进该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TQM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09.

[2]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教育, 2000 (1) :8.

[3] 姜桂娟, 等.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3) :262.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利弊谈下一篇:冠心病A型行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