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无公害蔬菜生产问题及对策

2022-10-12

1 现状与问题

1.1 现状

云仙乡俗称大芦山, 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 是普洱市思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种植基地, 2007年芦山村的生态青菜享誉整个思茅区, 2008年启动骂木村20hm2蔬菜大棚建设, 2013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成6.67hm2标准全钢架塑料大棚, 黄竹林村竹木塑料大棚4 hm2。在打造冬农开发新亮点的号召下, 2014年试点烟后套种水晶豌豆4.67 hm2, 现在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展到324.67hm2, 已建成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190.67 hm2, 平均单产1005 kg/667 m2, 总产489.6 t, 蔬菜自给率逐步提高。

1.2 存在问题

目前, 云仙乡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初具成效, 发展前景很好。但是由于起步较晚, 种植水平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营养的无公害蔬菜的需求[1]。

1.2.1 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不足

据调查, 90%的农户不理解无公害蔬菜, 不少农民群众为提高蔬菜产量和快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习惯于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施肥上, 腐熟有机肥施量少, 大量施用化肥, 使土壤板结, 肥料利用率低, 加速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 病虫害加重。

1.2.2 专业化水平和种植技术偏低

云仙乡种植蔬菜的农户95%都是非专职菜农, 农户种植多种产业, 蔬菜产业只作为农闲时的额外收入, 菜地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 种植技术相对落后, 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佳。

1.2.3 蔬菜专业合作社不能形成联合体

发展乡、村蔬菜合作社是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但云仙乡组织化程度不高, 没有形成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产业链, 自身发展的资金不足, 加之交通不便, 大多农户自产自销, 无力调控生产和营销, 未能形成有序的生产、销售产业联合体。

1.2.4 监管不到位

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欠缺, 农药监管力度疲软, 蔬菜产品的检测不完备, 产地源头和环境未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1.2.5 重建设, 轻管理

2013年, 政府高度重视整乡推进项目, 云仙乡菜篮子工程首先提上了日程。2014年对挖令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建成了6.67 hm2现代化的全钢架塑料大棚, 完善了各项基础配套设施, 但是交到农户手中管理后, 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宣传

云仙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立足种植生态青菜资源优势, 同时发展当归食用药材, 坚持走产业规模化之路。2009年, 云仙乡政府第一次举办芦山青菜展示活动, 至今已取得了上接客户, 下联农户的全方位销售模式, 为村民走生态立村, 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种植水平

无公害蔬菜种植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 必须以科技作为支撑, 组织好全乡科技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 开展好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和农药机器使用技术等科技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的安全用药和植保综合配套技术水平, 培养一批专业化种菜能手。

2.3 规范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经营者要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和加工,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用水, 要加快推广先进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高效的低残毒农药,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健全植物保护体系, 加强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和防治工作。生产基地要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建立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

2.3.1 科学施肥

坚持施用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多元复合肥为主, 单元肥为辅的原则。氮素化肥667 m2施不超过25kg;重施基肥, 少施追肥, 多施用生物肥及高温堆肥;人粪尿必须充分腐熟发酵, 高温堆肥应在55~70℃;最后一次施肥应在采收前30 d, 并禁止在叶面上喷施氮素化肥。根据云南省实际, 应掌握减氮、稳磷、增钾的原则。在实际生产中, 应根据不同菜的需肥特点, 土壤供肥能力, 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

2.3.2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1) 加强农业防治和生态控制。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合理轮作和间作, 保护天敌在保护地栽培蔬菜中, 大力提倡生态控制, 注意通风排湿, 降低空气湿度, 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对土传病害较重的黄瓜、茄子等蔬菜, 大力推广砧木嫁接技术, 推广防虫网、黄板诱杀等技术, 减少蚜虫和白粉虱等的危害。

2)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以菌治虫, 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虫等以虫治虫, 利用农用链霉素、木霉素、多氧霉素及武夷霉素等以菌治菌;还可以利用昆虫外激素及内激素来防治, 如诱杀、迷向和调节蜕皮变态等。

3) 严格控制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 做到早期防治。此外, 科学地选择施药方式、时间、浓度和剂量也是成功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方法。

2.4 加大监管力度

2.4.1 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和监控力度

首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药管理条例》, 加强对农药经营、使用的管理, 全面清理整顿农药经营秩序。同时, 对农药经营业主及菜农进行技术培训。从源头解决污染, 将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拒于蔬菜生产区之外, 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其次, 向菜农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各级技术推广部门要定期组织科技人员给菜农进行新农药使用技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2.4.2 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确保蔬菜质量

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是新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就要配备必要的蔬菜检测设备和人员,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和相关技术、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的全过程质量检测。随时进行蔬菜抽样检测, 对检测合格的蔬菜给予无公害蔬菜标识, 允许进入优质蔬菜交易专区销售。残留超标的蔬菜, 要交给有关部门集中销毁, 避免有毒蔬菜流入市场, 危害消费者健康。

2.5 继续加大建设投入, 加强建后基地生产管理

政府适当加以引导, 让菜农加强基地生产管理, 以科技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效益为目标, 广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 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宣传与培训, 千方百计地为菜农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能力建设, 通过与销售商紧密联系, 保证蔬菜的生产及销售渠道, 为菜农提供市场, 保证能产能销。

摘要:为推进云仙乡蔬菜产业发展, 保证普洱市思茅区菜篮子市场供应, 改进云仙乡传统的种植模式, 提高蔬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促进云仙乡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思茅区云仙乡高度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与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 从生产、消费和监管等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发展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问题,对策,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

参考文献

[1] 韩嘉义, 韩曙.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J].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以玉米-牛羊-蚯蚓-鸡-肥模式为例下一篇:中医拖挂线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合并糖尿病性高位复杂性肛瘘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