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7

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用11篇)

篇1: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蔬菜标准化起步较晚、设施监测手段落后、蔬菜质量不高、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提出蔬菜标准化对策,以期为蔬菜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 者:王继华 毕惠林 卢红伟 路欣荣 桑运栋  作者单位:王继华(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山东莱芜,272100)

毕惠林,卢红伟(莱芜市种子公司)

路欣荣(钢城区辛庄镇)

桑运栋(钢城区黄庄镇)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63 关键词:蔬菜标准化   问题   对策  

 

篇2: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绿色蔬菜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的安全、优质、富有营养的.蔬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绿色蔬菜要求越来越迫切.

作 者:陈志兴 柳国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00 刊 名:现代化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IZING AGRICULTURE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3: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蔬菜标准化现状

近年来, 莱芜市十分重视蔬菜标准化工作, 积极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 结合当地蔬菜生产实际, 对照有关标准, 根据无公害生产要求, 开展地方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为推动蔬菜标准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开展了广泛宣传和技术培训, 大大提高了菜农应用农业标准的能力, 推动了蔬菜标准化的实施。至2007年底, 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26个, 面积8 300hm2,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的内容不完善

近年来, 我国制定了不少蔬菜标准, 但蔬菜质量安全标准普遍低于国际标准, 蔬菜质量等级、包装、贮藏技术等方面的标准比较缺乏, 蔬菜标准中安全质量指标分类粗糙, 农药残留项目较少, 针对性较差, 标准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2.2 标准体系不完整, 标准制定相对滞后

我国的标准体系建设缺乏统一部署、统一规划以及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利用, 高、低层次标准协调性不够, 基础标准与产品标准配套性差, 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之间关系混乱。由于蔬菜种类繁多, 类型复杂, 需要制定的标准数量很大, 加之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 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所有蔬菜各层次的标准备齐, 造成部分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标准;有的因标龄过长, 严重滞后于蔬菜产销实际, 不适应蔬菜产业化发展;有的亟待复审以及确认、修订或废止等。

2.3 标准的实施难度大

由于目前农业劳动力的科技素质较低, 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足。多数农户应对能力弱, 蔬菜生产管理, 尤其是防病治虫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标准化应用水平低。尽管近年来已发布了国家、农业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 初步形成了标准体系, 但由于目前蔬菜以小规模生产为主, 标准实施和推广的难度较大, 加之目前对标准实施的宣传、监督力度不够, 标准尚未成为公众共享的信息, 致使蔬菜标准化的实施应用成为较突出的难题。

3 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蔬菜标准体系

农业部门和标准化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 根据蔬菜市场变化和生产技术进步状况, 积极研究和利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断提高蔬菜标准制定水平, 形成合理的蔬菜标准体系, 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和国际标准化活动, 鼓励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3.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增强标准化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加强蔬菜标准化工作的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认识、掌握标准化的氛围, 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农户和营销企业在蔬菜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 指导生产者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 使蔬菜生产、贮藏、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都能严格遵照蔬菜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

3.3 注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 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包装要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作为生产样板和宣传窗口, 以辐射、带动广大菜农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 切实提高蔬菜标准化水平。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及时掌握国际标准及先进标准动态, 严格规范生产过程, 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蔬菜产品的质量认证, 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要把蔬菜产品的质量认证与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推进生产技术标准化的实施, 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和经营。

3.4 加强标准执行的监督管理, 逐步推行蔬菜标识上市

蔬菜标准化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必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执行标准的监督管理, 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有关部门要开展产地环境、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例行监测,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防止不合格的低劣产品进入市场, 引导生产者通过提高标准化水平, 生产安全、优质、标准化的蔬菜产品。

摘要:针对蔬菜标准化起步较晚、设施监测手段落后、蔬菜质量不高、安全性较差等问题, 提出蔬菜标准化对策, 以期为蔬菜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篇4:蔬菜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蔬菜物流;第三方物流;解决对策一、蔬菜物流的特点

第一,蔬菜物流的数量大。据农业生产信息网监测,仅在2013年12月份,580个蔬菜监测点蔬菜种植面积在104万亩左右,蔬菜生产量高达87万吨。一个小型的批发市场每天蔬菜销售量也在几十万斤,种类也可多达一百多种,如此庞大的蔬菜需求量形成了巨大的蔬菜物流。

第二,蔬菜物流的难度大。我国蔬菜的种植比较分散,一个地区根据气温的高低往往只能种植几种的蔬菜,因此要想实现蔬菜全国化,只能通过跨区域长距离运输来实现,这样就增加了运输成本。

第三,蔬菜物流的要求高。由于蔬菜具有易腐败性、易损耗性,因此蔬菜对物流的有较高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既要满足跨区域运输的长段距离,还要保证蔬菜的新鲜。

二、蔬菜物流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发展蔬菜物流的市场以及经济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蔬菜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对蔬菜物流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蔬菜批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管理松散、信息闭塞、设施短缺、效益较低、损耗严重、市场混乱、组织不健全、人才缺乏、增值能力差等,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蔬菜批发市场也面临着艰难的转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质量的好坏更加影响了销售的多少。因此,发展蔬菜物流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三、 蔬菜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是蔬菜的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够充足。我国蔬菜物流近几年有了初步的发展,但随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蔬菜物流还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其次,蔬菜具有易腐烂性,由于蔬菜冷链技术明显落后,再加上冷链设施的基础投入的不足,导致蔬菜在运输过程中损失严重。在我国大部分市场中,蔬菜是直接装进棚室货车,常温保存的。我国运输设施的情况也使物流的效率大打折扣,绝大部分运输企业运输网络并不完善,重复运输率较高,运输手段单一。在运输过程中,仅通过手机进行联络,使各方面的信息阻塞,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延迟。

二是蔬菜物流水平低。在蔬菜的大量生产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这必然导致蔬菜流通的距离越来越大。但在市场发展缓慢的影响下,蔬菜的流通环节普遍较多,大部分蔬菜都要经历农户-产地批发市场-贩运商-销地批发市场-消费者的众多环节,不仅导致物流流通时间变长,而且影响到物流的成本问题,较长的流通渠道使市场信息不够灵敏,在交易过程中增加由于谈判造成的成本问题。

三是蔬菜物流的主体尚不成熟。蔬菜物流主体发展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物流主体组织程度低、物流主体发育不完善。在我国,大部分蔬菜生产者都可作为蔬菜物流的主体,他们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这都源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提高了生产量,但却使物流主体的规模变小,而且由于种植的自由,使农户所能提供的蔬菜种类过多,过于分散,组织程度低,难以准确判断市场信息,不具有竞争力。由于主体多,规模小,也导致主体的发育不能完善。

四是蔬菜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在整个蔬菜物流中,信息不能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有效地流动,市场的供求信息也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影响,但作为中间环节的中介组织却可因此得到不少好处。作为信息枢纽的批发市场,因为信息技术的落后,不能提供准确的供求信息,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只能自我调节,供求不平衡的情况时常发生。

四、完善蔬菜物流的解决对策

(一)加大对蔬菜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1、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道路畅通了,物流才可以顺利进行,再加上通讯设施的建设,使信息可以快速的传递,避免车辆因为信息的阻塞出现时间延时的现象。2、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许多批发市场只有简单的交易棚,没有保鲜设施,应增加冷库的建设,减少蔬菜的损耗,同时加强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尽可能的保证信息共享。3、蔬菜储存、配送中心建设。因为蔬菜具有易腐烂性,所以建立冷链技术完善的存储配送中心十分重要。保温车厢、冷藏仓库,保鲜包装都将是冷链技术的开端。

(二)提高蔬菜物流的组织化程度。我国蔬菜生产主体单一,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主体发育还不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鼓励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统一进行农业劳动,壮大蔬菜物流的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农民合作组织中,实现蔬菜统一采摘、预冷、冷库保存、冷链运输一系列环节,真正实现蔬菜物流全程的冷链管理,农户还可以及时收到市场供求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三)推进蔬菜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平台的建设。对于蔬菜标准化的建设,在农业合作组织中可以较快的实现。在蔬菜的生产、采摘、存储、运输等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审核,在农业组织中建立统一标准。就像深圳布吉批发市场,运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将蔬菜产后的一系列过程集于一体,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及时的将各地的价格呈现给农户以及收购者,没有谁可以左右市场价格。推进标准化的生产,标准化不仅体现在运输上,在加工、包装、检验也实行标准化。注重蔬菜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将蔬菜物流现有的信息网络进行整合,全力建设蔬菜物流的信息平台与蔬菜的交易平台。

(四)大力发展蔬菜第三方物流业。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虽然现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真正有较强实力与较大规模的却是寥寥无几。许多物流企业靠自己仅有的资产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缺乏完备的管理体系与优秀的技术人才,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的设备与人才,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有利于物流的合理化问题的考虑,以及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是将蔬菜物流发展到现代化与社会化的必要手段,使蔬菜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中,形成表面独立实际紧密联合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以信息为桥梁,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不同环节的合作者目标是降低相关的物流成本并且提高运营的效率,不仅各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开发相应的领域,而且通过各个环节合作者的合作降低了物流成本。

五、结论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蔬菜物流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结合“三农”政策,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蔬菜物流,让老百姓真正的满意我们所提供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小锦.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9-20.

[2]张明玉.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23.

篇5: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适应蔬菜生产的需要。

2、蔬菜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3、(销售环节)蔬菜营销队伍建设发展滞后,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业主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没在真正的蔬菜批发市场,制约蔬菜进出困难;三是营销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手段和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四是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的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动作。在结构调整上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对策及建议:

1、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合力;

2、鼓励多元投资,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出台蔬菜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二是协调农行、信用社组织开展银农对接,为种植户提供必要及时的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产业规划和部门职能,对发展设施蔬菜的乡村,给予政策倾斜,打捆整合实施,解决好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

3、加强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无公害生产、土壤改良、农药生产安全使用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走品牌发展之路,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渐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篇6: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继质量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之后又一个将在更广泛领域发挥作用的管理标准,它反映了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企业要想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必需获得ISO14000认证.我国企业应在强化环保意识、健全绿色管理体制、提高技术水平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作 者:徐建中 邱尔卫 曲波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北方论丛 PKU英文刊名:THE NORTHERN FORUM年,卷(期):“”(1)分类号:F123.16关键词:绿色管理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

篇7: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上传日期:2005/10/17 阅读次数:15

53根据今年上半年蔬菜产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及广大市民的反映,发现我市蔬菜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产业办重点对赛罕区、玉泉区、新城区蔬菜基地农户、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个种植公司、两个重点种植村、三个批发市场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情况

呼和浩特市地处中温内陆地带,水、热、光等自然条件适合蔬菜生长,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很大潜力。根据市政府2004年批准印发的《呼和浩特市2004—2010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蔬菜产业是我市确立的农业产业化6大主导产业之一。200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四市区种植面积),其中赛罕区5.6万亩,玉泉区1.6万亩。全市共有明地菜

7.3万亩,保护地菜1.2万亩。保护地菜平均亩产15000斤,明地菜平均亩产8000斤,预计2005年蔬菜产量38.2万吨。呼市蔬菜栽培品种主要有南瓜、洋葱、豆角、黄瓜、西红柿、大白菜、胡萝卜、甘兰、大葱等。保护地蔬菜已通过国家认证的品牌有新城区保合少的“大窑牌”无公害蔬菜、赛罕区前不塔气的“汇东牌”、哈林的“赛罕牌”无公害蔬菜。

(二)加工情况

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2个:清水河蔬菜脱水厂、内蒙古蒙川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设备加工能力为15万吨。2004年蔬菜加工量为9万吨(其中保鲜菜6万吨、脱水菜3万吨),加工量为总产量的20%,且均以粗加工为主。

(三)流通情况

市区内共有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个: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泉区馨芳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赛罕区惠东农贸市场。年交易量为62万吨,交易额为7.5亿元。赛罕区惠东农贸批发市场全部销售地产菜,年交易额为1.4亿元,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泉区馨方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中地产菜不足20%,80%的菜靠外调,外调地区主要是山东、河北、天津、甘肃、包头、巴盟等地。地产菜只能决定呼市6—10月份的蔬菜价格,其它时间的菜价由外地菜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的引导,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倾斜,很多近郊菜农弃菜从牧,放弃种菜而转向养奶牛,原有的菜田种了玉米;另外,呼市原有菜田大部分在近郊,这几年呼市城市建设扩展很快,近郊菜田被城区扩建蚕食了大部分。如五里营、前后巧报、帅家营、讨号板、大小台等原来都是呼市的一类菜地,现全部被改造为城市用地;远郊农民种粮收入较低,虽愿意种菜,但由于不掌握种菜技术、农田不配套、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制约了远郊菜田的发展。2004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11.27万亩,根据《市政府2004—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要达到13万亩,而2005年实际播种面积仅为8.5万亩。但从全自治区的整体发展情况看,总播面积呈增长趋势,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递增。

(二)菜价偏高

由于农资涨价,使种菜成本加大,菜价高出往年。如呼市产尿素由68元/袋、72元/袋涨到现在的107元/袋,二氨由130元/袋、148元/袋涨到现在的151元/袋,有机肥鸡粪、牛羊粪也由原来的10元/M3 涨到30—50元/ M3。

另外,呼市地产菜供应严重不足,外调菜成本增加,使菜价居高不下。全市年食鲜菜90万吨,每年调往周边大白菜、胡萝卜等约15万吨,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为15万吨,全年

共需蔬菜120万吨,而2005年预计蔬菜产量为38万吨,蔬菜缺口为82万吨。呼市80%的菜源靠外调,运输部门限制超载、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加大了外地菜的运输成本,使菜价上涨。

2003、2004年,年平均菜价分别为0.66元/斤、0.83元/斤,2005年1—7月份平均菜价为0.92元/斤,比2004年上涨10.1%。呼市的菜价平均比包头高出30—50%。

(三)后备菜田培育不足,菜田不稳定,单产较低

蔬菜基地建设受“围城”思想的影响,只注重近郊,不注重中、远郊的建设,城市扩张占用了部分菜地,而后备菜地培育建设又跟不上形势发展,菜田不稳定。另外,由于1999年区划后原郊区的蔬菜发展基金也随之取消,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种菜技术落后等使蔬菜单产较低。

(四)销往外地蔬菜量锐减

地产菜供应严重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使销往外地菜量锐减。

三、几点建议

(一)从指导思想上突破“围城”现象,发展中、远郊菜田

发展中、远郊菜田不受城市建设影响,能使蔬菜基地稳定、长期存在;其次也不加大城市开发成本;另外还可以解决中、远郊农民种粮收入低的问题。

为满足市区蔬菜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呼市的中、远郊菜田东部要以太平庄乡为发展重点,带动周围有条件的榆林镇、巴彦镇、黄合少镇的部分村,南部要以桃花乡为发展重点,西部重点是毕克齐镇,主要发展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豆角等蔬菜。这几个乡镇远离城区,人多地少,耕作精细,且有一定的水利条件,同时又解决了中、远郊农民种粮低收入的问题。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综合计算评价,露地菜每亩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是大田作物加权平均收入的5-6倍,保护地每亩平均收入10000元左右,是大田作物加权平均收入的近20倍,蔬菜加工增值5倍左右,种一亩保护地菜相当于养两头奶牛。因此,在中、远郊地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保护地蔬菜种植,是解决呼市地区蔬菜供应不足的重要出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应以土默川平原为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加工增值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胡萝卜、甘兰、洋葱等蔬菜品种。

为满足区外需求,应发展秋白菜、胡萝卜等蔬菜品种。

(二)加大投入,解决菜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政府一方面要建立新菜田发展基金,直接投入资金;另一方面要健全担保体系,协调金融部门在农民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菜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因为建设一亩露地菜田需投入水利及基础设施1000元左右,建设一亩保护地菜田需投入15000-20000元,单靠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所以要多方筹资,尤其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形势下,建议市政府恢复原来的菜田发展基金。

(三)强化蔬菜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蔬菜优良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普及。建立以农业局、蔬菜局为骨干,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为补充的蔬菜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报社、电视台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普及蔬菜科技知识。

四、政策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科技部门应加强领导和技术扶持。人事部门从各农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调一批技术人员充实到行政村或自然村担任一定职务,保障农村科技人员队伍的稳定,同时要保证正常业务经费的拨付。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为农户提供有效的生产技术服务。

2、大规模连片开发基地,形成一地一品的规模化种植格局。

3、组建蔬菜协会。组织近郊愿意种菜并有一定种菜技能的失地农民到中、远郊新菜区提供技术指导或直接参与种植,以此来带动新菜区的发展。

4、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5、加快建立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保证全市人民健康生活的追求。

篇8:绿色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蔬菜标准化现状

近年来, 周口市十分重视蔬菜标准化工作, 积极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 结合当地蔬菜生产实际, 对照有关标准, 根据无公害生产要求, 开展地方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为推动蔬菜标准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开展了广泛宣传和技术培训, 大大提高了菜农应用农业标准的能力, 推动了蔬菜标准化的实施。至2009年底, 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26个, 面积8 300 hm2,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不完善

近年来, 我国制定了不少蔬菜标准, 但蔬菜质量安全标准普遍低于国际标准, 蔬菜质量等级、包装、贮藏技术等方面的标准比较缺乏, 蔬菜标准中安全质量指标分类粗糙, 农药残留项目较少, 针对性较差, 标准的内容不完善, 缺乏可操作性。

2.2 体系不完整, 标准制定相对滞后

我国的标准体系建设缺乏统一部署、统一规划以及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利用, 高、低层次标准协调性不够, 基础标准与产品标准配套性差, 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之间关系混乱。由于蔬菜种类繁多, 类型复杂, 需要制定的标准数量很大, 加之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 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所有蔬菜各层次的标准备齐, 造成部分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标准;有的因标龄过长, 严重滞后于蔬菜产销实际, 不适应蔬菜产业化发展;有的亟待复审以及确认、修订或废止等。

2.3 标准的实施难度大

由于目前农业劳动力的科技素质较低, 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足, 标准化应用水平低。尽管近年来已发布了国家、农业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 初步形成了标准体系, 但由于目前蔬菜以小规模生产为主, 标准实施和推广的难度较大, 加之目前对标准实施的宣传、监督力度不够, 标准尚未成为公众共享的信息, 致使蔬菜标准化的实施应用成为较突出的难题。

3 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蔬菜标准体系

农业部门和标准化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 积极研究和利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断提高蔬菜标准制定水平, 形成合理的蔬菜标准体系, 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和国际标准化活动, 鼓励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3.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增强标准化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加强蔬菜标准化工作的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认识、掌握标准化的氛围, 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农户和营销企业的蔬菜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 指导生产者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 使蔬菜生产、贮藏、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都能严格遵照蔬菜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3,4]。

3.3 注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作为生产样板和宣传窗口, 以辐射、带动广大菜农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 切实提高蔬菜标准化水平。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及时掌握国际标准及先进标准动态, 严格规范生产过程, 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把蔬菜产品的质量认证与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推进生产技术标准化的实施, 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和经营。

3.4 加强标准执行的监督管理, 逐步推行蔬菜标识上市

蔬菜标准化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必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执行标准的监督管理, 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有关部门要开展产地环境、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防止不合格的低劣产品进入市场, 引导生产者通过提高标准化水平, 生产安全、优质、标准化的蔬菜产品。

摘要:阐述了蔬菜标准化现状, 针对绿色蔬菜标准化起步较晚、设施监测手段落后、蔬菜质量不高、安全性较差等问题, 提出绿色蔬菜标准化对策, 以期为蔬菜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蔬菜标准化,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继华, 毕惠林, 卢红伟, 等.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138.

[2]扈立家, 李天来.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9) :1952-1953.

[3]任秀娟, 吴大付, 岳庆玲, 等.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 2010 (9) :232-234.

篇9:蔬菜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滥用农药,导致了农药的污染、残留加重等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浪费和污染的等问题。这是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措施。

1 蔬菜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1.1 农药使用量偏高 新县农作物农药平均使用量为5.85千克/公顷,蔬菜使用农药最高为19.3千克/公顷。在蔬菜用药上表现出用药次数过多、用药浓度过高等问题。一季蔬菜用药次数有的高达12次,用药浓度一般为农药说明的1.5~2倍。用药次数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后每隔3~5天就用1次药,可有的农药有效期为15天,农民不看说明,凭经验盲目用药造成生产投入高、污染重。农民配药浓度多是根据农药销售人员的推荐量或凭经验,很多农药销售人员对农药使用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他们的推荐量一般为农药说明的1.5~2倍。

1.2 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尽管国家都禁止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仍有少部分农民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1.3 不合理使用中低毒农药 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安全,污染重。使用中低毒农药也并非绝对安全。通过对蔬菜生产基地收获的蔬菜抽检结果显示,有些蔬菜存在着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中低毒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主要原因是在安全间隔期内用药造成的。

1.4 用药不合理 科学、合理混用农药,能增加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并能延长抗药性。但农民对科学混合使用农药的知识难以掌握,造成同一类型、同一作用机制的农药混用,起不到混合用药的效果。

2 合理使用农药对策

2.1 降低蔬菜农药使用量 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降低农药使用浓度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量。一般在病虫害发生初期用药,不同农药用药次数不同,用药间隔期按农药的有效期计算。一种农药在一个发病周期一般用2次,间隔期7天。用药浓度严格按农药说明配制,不得随意加大使用浓度。

篇10:蔬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标准化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2009年10月12日,常熟市安监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常熟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常安监管〔2009〕80号),标志着常熟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3月,我机构先后承接了沙家浜镇、辛庄镇、新材料产业园等7家中、小型危化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标准化咨询任务。经调查摸底和初始评审,委托咨询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规模不同,生产过程各异,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企业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简陋、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操作技能差,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生产现场安全隐患较多、从业人员作业环境较为恶劣等问题。

现将我机构咨询辅导服务中遇到的难点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归纳汇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供安监部门领导决策和各位同仁参考。

一、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咨询辅导难点

1、企业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1)、常熟市安监局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自2009年起先后举办了危化企业法人代表、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安全标准化自评员培训班,成立了市局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工作目标、实施分类推进并配套出台了相关奖惩政策。但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或相关负责人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多数企业私下表示迫于政府安监部门政策和压力,被动、勉强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仅把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作为企业今后生存唯一目的,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企业缺乏主动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是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最大难点,其严重影响了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部分企业把安全标准化咨询等同于安全评价模式,不重视安全标准化宣贯培训和实施运行。认为政府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标准化宣贯已参加多次,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只要看现场、找隐患,再为其编制并提供全套的规章制度和台帐(等同于提供安全评价报告),对安全标准化建立主体责任认识不清。

3)、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造成企业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出现职能分工难落实、仅安全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单打独斗”的现象、未体现全员参与原则。

4)、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10个一级要素和53个二级要素内涵理解不够,对咨询机构提供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台帐

类参考资料未认真学习和理解。

5)、部分通过“三标”体系认证企业认为安全标准化与这些体系中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需再开展安全标准化,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三资”企业本身有自己的一套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也不是十分认同。

2、企业对安全标准化规范理解不足,对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重视不够

一些企业认为标准化的内容就是一些制度的简单堆积。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只注重软件:制度、台账资料的制定,而忽视作业现场的硬件安全规范化管理,认为只要按照《规范》要求内容做好软件台帐资料就可以了,不重视作业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导致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控制、生产装置维护保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等方面严重不符合《规范》要求,实施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难度大。

企业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和手段。企业对“作业安全”重视程度和管理措施尚显不足。在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能实行作业证管理审批手续,但未进行可燃气、氧含量检测分析,作业票证形同虚设。对破土、起重、临时用电等实施频率不高的危险作业管理不到位,甚至未严格执行作业证管理。其次,企业普遍缺乏对承包商与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尽管企业重视承包商的服务和货物的质量,但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未对其进行资格预审、表

现评价、续用管理,未建立承包商档案,未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还有部分企业没有真正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开展工作时紧时松,难以按照安全标准化推进计划完成阶段性工作。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思想上,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工作理念。

3、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实施标准化投入不足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人员少且安全意识淡薄,短期行为严重。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装置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作业人员资格不符等现象存在。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中小化工企业占有相当市场,其本身文化水平与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不相适应。尽管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能有所改善,但要促使其从被动地接受安全管理到真正主动参与安全标准化管理,其难度显而易见。人员的流动性也导致企业难以对其深入培训和长效管理。且企业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因安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培训教育设施的缺乏,仅停留在抄几张试卷而已。其次,企业内化工专业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缺乏,且多数应届毕业生自我价值定位较高,与中小化工企业的供求关系不相协调。

多数企业主要负责人认为安全标准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可以开展,只有国有大型企业才能达到。从而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隐患整改,有观望、得过且过的心理。还有企业虽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只

是名义上的机构、所谓专职人员实际兼职居多,且多不具备安全能力,安全工作也只是兼顾而已。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无序和失控状态,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由于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安全标准化工作难于推行,甚至工作无法开展。

4、企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亟待加强

尽管企业都已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报送安监部门备案,但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一定都能经得起检验;尽管企业都建立了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组织,但部分企业员工是否清楚自己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担当的职责;尽管企业配备了一些应急救援器材,但部分企业缺乏定期维护保养,查看现场总能发现过期、破损、失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尽管企业都开展了 “应急救援演练”,但多数企业仅仅是将员工集中到空旷地段,用灭火器对着事先准备好的火盆演示几下,拍两张照片应付安监部门的检查,应急救援演练流于形式。

5、企业缺乏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知识,安全工作不会管 多数企业是由家庭小工厂、小作坊等发展起来的,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在安全生产上既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也存在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一些私营企业目前仍没有摆脱业主个人管理或“家族式”管理模式,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私营业主虽对安全生产重要性有所认识,主观上想搞好安全生产,但对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措施,不熟悉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懂安全专业知识,又缺少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部分

企业安全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具备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碰到一些安全生产的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安全工作处于一种想管而不知如何管的状态。

6、咨询机构咨询人员与企业沟通交流难

介于前述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人员水平问题,咨询人员在提供安全标准化咨询辅导时,沟通交流和指导难度较大,企业安全管理等相关人员配合推进安全标准化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咨询难点,我机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

1、加大对安全标准化工作宣传培训力度,解决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概念的认识问题

建议各级安监部门从宣传、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安全标准化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增强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可通过严格执法监察和安全依法行政,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咨询机构积极配合,做好与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宣贯和沟通工作。企业应把贯彻《规范》作为重点,把企业已有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与《规范》的内容进行有益的结合,要让《规范》中的内容在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2、加大培训力度

建议安监部门进一步做好企业领导层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培训。通过培训,让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熟悉、理解、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明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自觉地将安全标准化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避免企业在开展安全标准化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其次,采取灵活的安全培训形式。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现场辅导,外出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培训。

可借鉴一些大型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成功案例,通过参观取经、现场会议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总结,推广经验,带动中小企业安全标准化的推进,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积极性。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规范》中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确保企业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不出现“盲区”或“死角”。

咨询机构应配合企业做好中、基层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培训活动,使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使每名职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运行方式,将标准化文件上的“教条主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培训教育,将安全标准化工作转变成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为,落实到每一次的具体操作中。

3、注重软件建设,狠抓现场管理

企业应立足生产特点,针对安全状况,突出抓住制约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的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确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方针和目标。对咨询机构提

供的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应认真学习和理解,参考咨询机构提供的制度、台帐参考资料并结合企业实际,完善企业基础管理资料。企业应认真参考咨询机构的建议,合理投入、完善软件、改善硬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把安全标准化的实质内涵延伸到作业现场,加大对生产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强化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和监督,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4、注重全员参与

员工既是企业危险源辨识的参与者和风险控制的执行者,更是标准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必须把依靠每位员工的参与作为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前提,把提高每个员工的意识、素质作为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把保证每个员工的生命健康作为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在标准化目标的确立和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每个员工的意见,确保他们的正确意见能够在方案中得以有效的体现;要建立起管理者与员工合理沟通的有效渠道,确保上下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通过管理者与员工的上下互动,使员工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使标准化方案的每项内容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中得到切实的落实。

5、保障标准化工作的投入

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完善和重塑,无论是管理

现状的评估、方案的制定,还是对风险的辨识、风险的控制,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应落实推进开展安全标准化的人、才、物投入保障,真正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指具备一定安全管理技能的安全管理人员),将安全费用真正运用到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去,切实改善安全条件;应合理配置内部的其他资源,保证开展标准化建设对人员、技术等各方面资源的需求。

6、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提升

制订标准、建章立制是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前提,企业要建立长效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制定一套覆盖到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要根据《规范》要求将各岗位人员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考核标准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企业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同时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淘汰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要对照《规范》经常性的开展复查,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标准中不适宜和不充分的地方,建立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改进的动态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

7、咨询机构应根据企业需求,改善服务意识、提高咨询质量 1)、咨询人员应改善服务意识,加强沟通与联系,做好事前预约联系,定期上门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职能分配,制定或完善个性化进度计划。

2)、每周咨询项目负责人至少与委托单位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企业安标推进情况并提供帮助、及时解答疑问。

3)、明确咨询人员每次咨询辅导内容、方法、要求、期限。4)、咨询机构负责人定期联系(或走访)委托咨询单位,充分掌握企业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满意度。

5)、咨询机构负责人定期向常熟及辖区安监部门汇报咨询工作进展。

三、建议

1、实施安全生产托管

对一些安全生产确实无人管和不会管、无能力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小型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托管,即该类企业委托取得国家相应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如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由中介机构帮助其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针对企业出现的事故隐患,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等等,托管后,安全中介机构按照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负责对托管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2、多个小企业联合安全生产标准化改造

篇11: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一个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基本合法性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那就是实体的公正性、程序的正当性和文书的规范性。

一、执法的实体公正性

法的公正性,是法本身的属性,也是法的首要价值所在。

执法者做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要实现实体的公正性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主体合法:主体合法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前提条件。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经本级政府法制部门确认公告;履行执法职责的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且须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另外还要求对具体行为针对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也确认准确。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是执法行为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很多执法人员的难题。

(三)依据正确。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依据必须适用正确。

(四)内容适当。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具体行政行为不仅要求内容合法,而且要求内容适当,内容适当因各种行为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二、执法的程序正当性

程序的正当性要求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法律、法规关于程序的规定。

(一)立案程序。立案就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不是由我们来管辖的一个环节。案件来源应当按照有关人员申请、检查发现、群众举报、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媒体曝光、违法行为人交待等情况据实填写,同时附有相关材料(现场笔录、举报记录、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等)。

(二)取证程序。调查取证程序尤其重要。具体行为中,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依法进行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表明身份,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在取证程序里,制作询问笔录很常用的方式,在制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笔录中明确记载表明身份,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权利等内容。

2、询问笔录一般采取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制作,制作时“问”与“答”要分行进行。

3、询问笔录一次只能对一个被调查人询问,不能多个被调查人同时进行。

4、笔录的正文要明确主题。

5、调查人员不能互相代替签名。行政执法调查必须是两名执法人员共同操作。

6、笔录修改处必须经被调查人认可。

7、被询问人与案件关系非常重要,应如实填写。确权案件记载村组,以表明与案件的利害关系。

现场勘验笔录是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现象进行勘验、检查、测量、绘图、拍照,并将情况和结果如实记录下而制作的笔录。

(三)告知程序

告知程序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是独立程序,但他是贯彻行政执法行为始终的程序,在行政处理案件中,立案后就应告知对方有关该案件的受理、处理以及举证等相关权利,在调查程序时也有很多的告知要求,在调查结束后,还有处理之前的告知和处理决定时的告知。

告知权利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程序,在处罚、许可、确权领域均有相应要求。告知的权利包括:申述权、申辩权、听证权,告知权利是其能够行使的前提。

(四)处理程序

案件办理的最关键环节就是处理程序。案件调查结束后,办案机构和人员应当制作案件处理审批表,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移送本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进行审核,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行政处理决定书是案卷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载明以下内容:(1)文号;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要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要记载其名称、法定代表人、电话、住址、邮编等;

(3)案件的基本情况:应写明查明的违法事实,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4)行政处理决定的结论:进行行政处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或者期限;(5)行政处理的履行方式及期限等;

(6)行政处理的效力:应写明行政处理决定自送达当事人时生效;(7)救济途径: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应分别注明复议机关及复议期限、诉讼机关及诉讼期限;

(8)行政执法机关印章及日期(日期以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或决定处罚的日期为准);

(五)送达程序。送达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定方式将法律文书送交当事人的一种行政执法活动,是行政处罚案件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处罚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送达,不仅关系到执法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实现,也直接制约和影响着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不按法定程序送达是行政执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送达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留臵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

在留臵送达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保留视听资料证实留臵送达。是以拍摄或拍照的方法将送达过程予以固定,入卷佐证送达事实。送达人员同时要在入卷的照片等材料上签字。

2、公证送达。即行政相对人拒收行政执法文书时,现场由公证机构的公证人员记录有关情况,证明行政执法机关送达行政执法文书时行政相对人拒收的事实,从而最终达到行政机关执法文书送达的效果。

3、见证送达。在送达时邀请村委会、法律服务所或司法所等具有见证资格的人员,对拒绝接收文书的过程予以记录入卷宗。

三、立卷归档要求:

在具备了基本的实质内容要求,并且建立健全了必备的法律文书后,我们需要对案卷进行整理、装订、归档。立卷归档基本要求如下:

1、一案一卷,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实行一案二卷,即正卷和副卷。材料过多的,可一案多卷,案卷可分为正卷、副卷,也可以全部装订为一卷。案卷封面应该内容全面、记载精炼。填制案卷封面时,应至少包括案号、案由、办案人员、处理结果、收结案时间、执行情况、归档时间、保存期限,案件编号处应填写决定书的编号。

2、一卷一号,编号一致;设有编号的执法文书编号的形式为:地区简称+执法类别+执法性质+[年份]+顺序号(如:(京朝)药行罚„2003‟5号。京朝→代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朝阳分局,药→代表执法类别为药品类案件(如械→代表医疗器械类案件),行罚→代表行政处罚决定书,2003→代表年份,5号→代表行政处罚决定书排序第5号)。

3、卷内文书应当使用蓝黑、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或毛笔书写。

所有文书只存一份正本。

4、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并在证据袋上注明证据的名称、数量、提取时间、地点等内容;不能随文书立卷装订的录音、录像或实物证据,需在证据材料备考表中注明录制的内容、数量、时间、地点、责任人及存放地点等内容。

5、卷内文书可选择下列两种顺序排列:第一种顺序是行政(处罚、许可等)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照办案时间顺序排列;第二种顺序是行政(处罚、许可等)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照法律文书、证据文书、其他文书设臵分类顺序排列。

6、卷内目录和证据材料备考表填写规范,案卷装订无金属物,并符合档案法的其他要求。

7、文字记录内容准确、清楚、规范,无错别字,涂改、模糊处有责任人签字(盖章或捺手印)认可,格式化部分填写准确、细致、无漏填。

二、文书内容部分

(一)立案审批(受理)文书。主要法律文书有:举报案件登记表、立案审批表等,行政许可主要法律文书有:行政许可申请书、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清单、行政许可材料补正告知书、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决定书等。

1、举报案件登记表(1)、案由、来源:案由应写明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案件来源应注明检查中发现、举报、群众来信来访、领导交办、移送等;

(2)、举报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

(3)、被举报人基本情况:写明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

(4)、写明记录人姓名、记录时间;(5)、案件简要情况:应写明发生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及基本情况,如在检查中发现的案件应写明检查的时间。

2、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审批表

(1)当事人基本情况:写明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

(2)案由、来源:案由应写明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案件来源应注明检查中发现、举报、群众来信来访、领导交办、移送等;

(3)案件简要情况:应写明发生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及基本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案件应写明检查的时间;应写明当事人可能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条款;

(4)承办人意见:承办人建议立案的意见、签名及日期;

(5)承办机构审核意见:应有承办机构负责人同意或不同意立案的意见、签名及日期;

(6)行政负责人审批意见:应有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同意或不同意立案的意见、签名及日期。

(二)调查取证文书。主要法律文书有调查笔录、抽样取证文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听证文书等。行政许可主要法律文书是听证文书。

1、调查笔录:

(1)询问起止的时间、地点;(2)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应记载被询问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并写明与本案的关系;

(3)询问人、记录人基本情况:应写明姓名、工作单位;(4)笔录中应有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权利的记载;(5)询问内容:包括反映本案事实的时间、地点、行为、情节、后果等;

(6)被询问人对笔录的意见:应注明“询问笔录上述内容,记录属实”的字样,由被询问人逐页签名并在末页注明日期。如被询问人拒绝签字的,应由两名行政执法人员在笔录中注明拒绝的理由;

(7)询问笔录的记录有修改的,应由被询问人在修改处压指印;(8)询问人、记录人签名及日期。

2、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

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是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违法事实、依据(拟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权利的文书。

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文号、拟被行政处罚人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

(2)违法行为基本情况:应写明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及其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3)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或者期限;

(4)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应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及陈述(申辩)的时间、地点;

(5)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人(行政处罚承办人)、电话、地址;(6)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及日期,或者有单独的送达回证;(7)行政执法机关印章及日期;

本材料一式二份,一份由行政执法机关交拟被行政处罚人作为收到材料凭证,一份由行政执法机关存档保留。

陈述申辩笔录是在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记录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文书。

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执法程序等进行陈述申辩时,执法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准确记录陈述申辩原话原意。对当事人提出的新的事实和证据要记录完整。

4、听证文书。主要法律文书有听证告知书、听证申请书、听证通知书、听证公告、听证笔录等。

(1)文号、被告知有权申请听证人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2)行政处罚的理由:应写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及相应的条、款、项、目,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或者期限;

(3)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及法定期限;(4)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人(行政处罚承办人)、电话、地址;(5)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及日期;(6)行政执法机关的印章及日期;

本材料一式二份,一份由行政执法机关交被告知有权申请听证人作为收到材料凭证,一份由行政执法机关存档保留。

听证通知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1)文号、听证申请人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2)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

(3)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的姓名、部门、职务等基本情况;(4)告知当事人权利:应写明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有要求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回避等权利,告知当事人提供证据;(5)行政处罚机关联系人、电话、地址;(6)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及日期;(7)行政执法机关印章及日期;

本材料一式二份,一份由行政执法机关交听证申请人作为收到材料凭证,一份由行政执法机关存档保留。

听证公告应载明以下内容:(1)文号;

(2)听证公告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3)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案由;

(4)告知利害关系人、其他申请参加听证人员参加听证的途径;(5)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人、电话、地址;(6)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印章及日期。听证笔录应载明以下内容:

(1)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方式;

(2)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代理人、案件承办人的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性别、年龄、职务、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基本情况;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的姓名、工作单位;

(3)举行听证的目的:写明听证申请人的主要要求;

(4)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等享有的权利:应记载听证申请人依法享有的申请回避权利、陈述(申辩)权利;

(5)听证内容:应当写明承办人提供的审查意见的依据、理由;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事实、依据等陈述(申辩)内容;

(6)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代理人等对笔录的意见:应注明“听证笔录上述内容,记录属实”的字样,由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代理人等逐页签名并在末页注明日期;

(7)听证笔录的记录有修改的,应由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代理人等在各自修改处压指印;

(8)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签名及日期。

(三)审查决定文书。主要法律文书有:案件集体讨论笔录、案件处理审批表、案件移送函、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行政许可主要法律文书有:检查(勘验)笔录、行政许可延期决定通知书、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行政许可延续决定书、行政许可不予延续决定书、行政许可变更决定书、行政许可不予变更决定书、行政许可撤回决定书、行政许可撤销决定书、行政许可注销决定书等。

1、案件集体讨论笔录应载明以下内容:(1)集体讨论的时间、地点;

(2)集体讨论的案由:写明集体讨论的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3)主持人、记录人、出席人、列席人的姓名及职务;

(4)承办人员汇报案情:应汇报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等;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承办人阐述的意见和理由; 7

(5)听证主持人汇报听证情况:应汇报听证情况、听证各方的意见和理由,及听证主持人的意见和理由;

(6)参加讨论人员的主要意见和理由;(7)结论性意见;

(8)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签字及日期。

2、案件处理审批表(案件销案审批表)应载明以下内容:(1)案由及案件来源;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应记载当事人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

(3)案件基本情况: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等;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处理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4)承办人意见:承办人处理意见、签名及日期;(5)承办机构审核意见:应有承办机构负责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签名或盖章及日期;

(6)行政负责人审批意见:应有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签名及日期。

3、行政处理决定书是案卷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载明以下内容:(1)文号;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要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要记载其名称、法定代表人、电话、住址、邮编等;(3)案件的基本情况:应写明查明的违法事实,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4)行政处罚决定的结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或者期限;(5)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及期限等;

(6)行政处罚的效力:应写明行政处罚决定自送达当事人时生效;(7)救济途径: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应分别注明复议机关及复议期限、诉讼机关及诉讼期限;

(8)行政执法机关印章及日期;

(四)送达执行文书。主要法律文书有:送达回证、强制执行文书等。

1、送达回证应载明以下内容:(1)文号、案由;

(2)送达材料名称、文号;

(3)被送达人及送达地点;(4)送达日期;

(5)送达方式:委托送达、留臵送达的应在备注中注明;公告送达应将公告文书归档入卷;邮寄送达的可以将挂号信回执粘贴于备注中;(6)被送达人、代收人签名。被送达人拒收的,送达人应注明拒收的理由;

(7)见证人、送达人签名。

2、执行文书

(1)行政处罚全部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凭证。如行政处罚缴款书、违法物品监销单等。

(2)行政处罚部分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审批文书。如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审批文书等。

(3)行政处罚逾期不履行的

(4)加处罚款的,应当有依法加处罚款的文书。

(5)查封、扣押、拍卖的,应当有查封、扣押、拍卖的文书。(6)划拨、冻结的,应当有划拨、冻结的文书。

(五)结案文书。主要法律文书有:结案审批表、结案报告等。

1、结案审批表应载明以下内容:(1)行政处罚文书文号、发文日期;(2)案由、案件来源、发案时间;

(3)案件简要情况:应写明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等;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4)行政处罚内容:写明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5)行政处罚的执行情况;

(6)承办人意见:承办人建议结案的意见、签名及日期;(7)承办机构审核意见:应有承办机构负责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签名或盖章及日期;

(8)行政负责人审批意见:应有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签名及日期。

2、结案报告应载明以下内容:

(1)当事人基本情况:应写明被行政处罚人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

(2)案由、案件来源、案发时间;(3)行政处罚文书文号、结案日期;

(4)案件简要情况:应写明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等;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5)行政处罚内容:写明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

(6)行政处罚执行方式:应注明自动履行、复议结案、诉讼结案、强制执行;

(7)行政处罚执行结果;(8)填表人签名及日期;(9)行政执法机关印章。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十一七天乐劳动也快乐作文600字下一篇:秋季学期三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