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2022-09-11

永川区是重庆市蔬菜区域中心城市保供基地之一, 承担着保障永川城区蔬菜供应和调剂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蔬菜供应的任务。近年来, 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 在各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 永川区蔬菜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呈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 涌现大批食用菌、水藤菜、苕尖、瓜菜、生姜、藕鳅等特色蔬菜基地, 在保障永川区蔬菜自给自足的基础上, 为重庆市春淡和秋淡蔬菜供应作出了贡献。

1 永川区蔬菜产业现状

2014年永川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7万hm2, 总产量达到60万t, 总产值12亿元, 其中商品蔬菜面积达到2800 hm2, 年产量18万t, 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33.3 hm2。

1.1 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围绕圣水湖、十里荷香、黄瓜山等3个现代农业园区和金龙、青峰、卫星湖、临江、陈食、胜利路等6个镇街特色蔬菜园, 推进永川商品蔬菜基地建设。2014年永川区引资及财政投入1.2亿元配套建设了商品蔬菜基地栽培设施和基础设施, 初步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2012年以来, 建成食用菌温控生产车间20万m2, 蔬菜育苗温室7 hm2, 蔬菜钢架大棚200 hm2, 蔬菜冷藏库1500 m2。

1.2 经营主体多样化发展

引进、培育了经营规模33.3 hm2以上的业主23余户, 蔬菜专业合作组织41个, 蔬菜家庭农场134个, 种植面积0.67 hm2以上的大户500余户。逐步呈现出业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蔬菜发展格局。

1.3 生产经营模式改进

形成商品蔬菜基地专业化生产与“稻—菜”、“果—菜”、“藕—鳅”等复合经营互补的生产经营模式。 (1) 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空闲地种植食用菌、大白菜、花菜、莲白、儿菜等秋菜2333 hm2; (2) 推广“瓜—菜”模式, 在五间镇西瓜基地空闲期种植秋菜200 hm2; (3) 推广“果—菜”模式, 利用全区2000 hm2幼龄柑橘园, 在果园行间, 种植蔬菜1000 hm2; (4) 推广“桑枝食用菌”模式, 在桑园空闲期利用桑枝生产黑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通过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 平均667 m2的产值增加3000元以上。

1.4 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食用菌产业作为永川区农业的主导产业, 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喜人变化。全区共有食用菌种植单位160余户, 种植企业10户、专业合作组织16户、家庭农场55户、种植大户80余户, 分布在17个镇街。其中生产规模1000万袋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 正百、洪欣、同申元、上发。种植的主要品种为香菇、秀珍菇、双孢菇、海鲜菇、姬菇、平菇等10余种。全区食用菌实现袋栽5000万袋, 地栽66.7 hm2, 总产量2.5万t, 总产值2.5亿元。安置农民务工947人, 从业农民年人均收入21780元。

1.5 基础设施配套改善

2014年整合项目资金1.03亿元, 用于蔬菜产业发展。其中, 区政府年初预算安排整合相关专项与中央、重庆市补助资金统筹使用资金2804万元;整合农业、水务、林业、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7498万元, 其中农业项目资金4170万元、水务项目资金2550万元、交通资金600万元、林业项目资金178万元。建成蔬菜基地主干道31.5 km、耕作道30 km、生产便道30 km, 修建及整治泵站2处, 新建和整治山坪塘42座, 整治渠道1.8 km, 实施节水灌溉80 hm2。建成10 KVA电力专线7.6 km, 安装变压器8台。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略显滞后

部分菜园没有完善的生产作业道路, 物运成本很高。全区30%的蔬菜生产基地水利设施缺乏, 有效灌面不足2/3, 抗旱能力差。电力设施落后, 农业用电困难。

2.2 技术推广难度大

由于农村留守人员年龄老化, 文化程度不高, 召开生产技术培训会时根本不愿参加, 即使来了多数也是应付, 先进生产技术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个别食用菌业主不懂生产技术, 聘请的技术人员也一知半懂, 人员更换频繁, 导致食用菌发展方向比较茫然, 生产设施一改再改, 菌种接种成活率低, 产量上不去, 成本下不来, 企业亏损严重。

2.3 农村劳动力不足

据统计,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占85%以上, 留守人员50岁以上占40%, 导致农业园区和蔬菜基地用工难, 农业用工的人工工资大幅上涨, 拉高农产品单位成本。

2.4 蔬菜销售渠道单一, 批发、零售价差太大

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 存在产销脱节, 流通环节过多, 大宗蔬菜产品上市要经过几级批发商到零售商, 层层加价, 卖难与买贵共存, 生产企业嫌单价低, 消费者喊价格高、吃不起的“两头叫, 中间笑”现象。

2.5 蔬菜种植市场风险高, 价格起伏大

蔬菜从种到收一般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 蔬菜种植品种、面积全靠种植者自己把握, 对局部区域和全国的蔬菜种植品种、面积等信息缺乏有效途径及时了解, 大多数都是根据上季或上年单宗蔬菜产品价格而决定当前种植品种和面积, 经常造成收获时“菜贱伤农”或“有市无菜”的怪象。

2.6 设施蔬菜投入高, 资金压力大

特别是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生产, 资金投入量大、见效慢, 三五年内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如果缺乏足够的后续资金支持, 公司、业主的生产经营就会承受巨大压力, 盈利困难, 难以长久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制定扶持政策, 完善基础设施

制定财政资金对食用菌温控车间、蔬菜钢架大棚、连栋大棚、育苗温室、灌溉设施、冷链储藏等生产设施和“三品一标”认证、直销点建设、冷藏库建设等方面的补贴扶持政策。整合农综、国土、水利、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 优先支持蔬菜基地道路交通、土地整治、生产便道、提灌站、蓄水池、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蔬菜基地路系、水系、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 做到蔬菜基地发展到哪里, 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

3.2 优化区域布局

围绕“两湖”、“两河”布局永川蔬菜基地。在圣水湖片区的五间镇、何埂镇、仙龙镇, 卫星湖办事处片区的卫星湖街道、临江镇, 来苏镇片区的来苏镇、南大街办事处、青峰镇, 九龙河片区的金龙镇等镇 (办事处) 建设永川区商品蔬菜基地。以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十里荷香休闲观光园区、金龙绿色蔬菜园区为核心, 以来苏、青峰、卫星湖、临江等镇街蔬菜特色园区为重点, 发展6个商品蔬菜重点镇和20个特色蔬菜专业村。

3.3 培育主导品种

结合永川资源优势, 重点打造食用菌、水藤菜、苕尖、莲藕4个主导品种。依托重庆正百、洪欣、同申元、蕊福农、上发等10家食用菌龙头企业, 建成重庆最大、最具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依托重庆方家蔬菜有限公司, 建设333.3 hm2苕尖基地, 打造重庆、成都苕尖主供基地。依托永川区泰素、健基等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 建设333.3 hm2水藤菜基地, 打造重庆水藤菜主供基地。依托重庆华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建设666.7 hm2连片莲藕基地, 全力推进圣水湖现代蔬菜示范园、十里荷香生态园、金龙万亩蔬菜基地建设。

3.4 发展设施蔬菜

利用设施蔬菜的优势, 根据市场需求和蔬菜品种特性, 通过蔬菜生产设施灵活安排蔬菜种植茬口, 科学调节蔬菜上市时间, 有效调剂旺、淡季供需, 增加蔬菜生产效益。在食用菌、水藤菜等特色蔬菜方面加大设施蔬菜步伐, 通过设施利用, 进行反季节生产, 与露地生产错峰种植, 对规避集中上市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3.5 探索产销机制

建设蔬菜社区直销店和超市直销专柜。通过直销店和直销专柜, 开展蔬菜价格惠民进超市门店、进街道社区、进集贸市场、进社会食堂, 形成直销网络, 提升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利润。重庆地龙农业公司现已在永川区开始摸索, 目前已和名豪超市、重庆永立超市、泸州老百姓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 在超市设立直销专柜, 同时对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经贸学院等多所高校直接配送, 年销售蔬菜8000余t, 销售金额1800万元, 效果比较理想。

3.6 建立公司加技术单位模式

建立公司加技术单位模式, 依托永川区农委、农业学校等对园区、企业生产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 提升企业生产效益。永川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以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和食用菌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 目标是到2020年, 商品蔬菜基地达到6666.7 hm2, 食用菌袋栽2亿袋、地栽333.3 hm2。项目建成投产后, 年产蔬菜50万t、食用菌10万t, 年产值达到20亿元, 努力打造重庆市独具特色的商品蔬菜基地。

摘要:介绍永川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总结成功经验, 剖析不足原因, 提出应对措施, 夯实永川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重庆市永川区

上一篇:浅谈《汉语语法》中有定无定的界定下一篇: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纳滤膜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