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2024-05-09

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精选9篇)

篇1: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由于价格战等因素,促使中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但多元化所需要的条件,很多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所以很多走多元化道路的`中国企业最终归于失败.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专一化经营才是中国企业成长的优先选择.

作 者:张喜春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刊 名:科学决策英文刊名: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篇2: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无公害农业已成为国民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国家需求,并介绍了我国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必要性,发展无公害农业的条件与基础,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农业 农产品 绿色食品 食品安全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尽管人口剧增,但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耕地和灌溉面积的扩大以外,化肥与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大量使用以及机械动力与矿物能源的大量投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此而引起的农业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与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无公害农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发展无公害农业的核心就是立足我国国情,把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建立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必要性

1.1 发展无公害农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障社会上农产品消费供给,而且要面对市场,适应市场,寻求农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物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但是环境污染对农产品的卫生质量造成了很大威胁,食物中毒事件不断见诸报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环境保护,对消费无公害食品的意识大大增强,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发展无公害农业,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发展无公害农业,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影响,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2发展无公害农业是适应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需要

农畜产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环境管制措施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以环境标志为代表的无公害贸易这一非关税壁垒正在构筑,并且已经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带来重大影响。正如我国《关于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所指出的:“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绿色食品,这是一个信号,那些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危害环境的产品将日益受到抵制。”据外经贸部有关方面的信息,我国出口农产品和食品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安全优质性能较为缺乏,常常因为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而出现贸易纠纷、索赔等问题。因此,我国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档次,有利于冲破国际市场中正在构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出口创汇。

1.3发展无公害农业是树立我国环境保护国际新形象的需要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制订了范围广泛的国际环境公约和法律规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行为准则。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促进我国对国际环境公约、协定的贯彻和落实,表示我国对人类环境问题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从而有助于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和消费安全、优质、营养的无公害食品,是人类饮食文化的变革,提倡无公害食品,也就是提倡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与环境共处的依存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1.4发展无公害农业是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与农用化学物资的大量施用,导致农田受污染的情况十分严峻,农产品质量到受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因食用受污染食物引起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发展无公害农业,首先要求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一旦产地受到污染,就失去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创建和保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就必须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其次,就是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农用化学物质,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形成无公害农业产业体系。所以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同时,可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力度,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1.5发展无公害农业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市场表明,无公害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5%-20%以上,而且市场需求旺盛。显而易见,开发无公害食品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西部自然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形成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发展无公害农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双赢”事业。我国发展无公害农业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2.1 生态农业建设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县、乡、村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1200多个,推广面积650万hm2。生态农业建设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培植了农业自然资源,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有效地减轻了环境污染,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2.2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为发展无公害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在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同时,开展了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湖北省农业厅和湖北省农科院自1983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无公害茶叶、无公害疏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并在高产茶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进行示范推广,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积累了技术和经验,有力地推动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无公害事业的发展。.2.3健全的农业环保体系为发展无公害农业提供了保障

目前,省均建立了农业环保机构,从农业部,到省、市、县乃至乡镇,都有农业环保机构和技术人员,形成了覆盖面广、技术力量强的网络体系。此外,还有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湖北、山东、云南、吉林等省,建成了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发展无公害农业提供了检测服务手段。

2.4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我国即将加入WTO所形成的国内外市场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与食品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倍受青睐,成为市场的宠儿,市场需求直接刺激和拉动生产。目前各地兴建了许多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北京、武汉等地政府还颁发了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农业及农产品生产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其进口的农产品环境质量及无公害控制标准越来越严,这一绿色壁垒大有取代了传统的关税壁垒之势,明确要求农产品生产必须加大无公害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无公害农业也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广阔的市场需求将有力地推动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对策

3.1加大无公害农业技术研究的力度

无公害农业技术体系应涵盖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主要技术有: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环境的生态优化选择、无公害农业的生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等。要组织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的科研力量,开展无公害农业技术攻关,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技术,要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寻求无公害农业技术研究的突破。

3.2 制订无公害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无公害代表着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一项朝阳产业。同时,发展无公害农业应是一项政府行为,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启动实施阶段,需要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其发展。一是规范无公害农业的管理,制订无公害保护办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地位,保障无公害农业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通过各种形式,如技术参股、转变机制等,参与无公害农业的建设与技术研究,并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做好无公害农业产品的认定工作。依据管理办法和标准,在认真审核、评价的基础上,搞好无公害农业产品的认定工作。3.3 加强宣传培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无公害农业是一项新生事物,要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多种形式开展无公害农业的宣传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业与人们息息相关,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培育人们绿色消费观念,创造一个有利于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培训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致富先进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技示范,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运用无公害农业技术致富的甜头,用典型的事例、现实的成效打动广大农民,提高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与自觉性,加速无公害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4 强化监管,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发展无公害农业的目的是要向社会提供无公害产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实行质量控制,如产前要对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农作物种子种苗的优选优育,产中要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严禁使用导致污染的农用化学物质,产后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规范产品的加工、包装、贮运与销售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技术指导;二是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抽检,确保对产品质量的适时监控;三是开展行政执法,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的违法行为。3.5 培育无公害农业产业化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动无公害农业的发展

发展无公害农业,不是传统的一家一户农业生产模式,而是要有组织地统一农业生产行为,对建立的无公害农业基地,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等产业化生产模式。通过培育无公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一片无公害生产基地,致富一方农民,可以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企业化管理模式,保障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

篇3: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青海省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是青海省农业大县,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降水量少, 年降水量350~400mm, 年蒸发量1 700mm左右, 气温凉爽, 年平均气温5.9℃, 植物生长期为224d。近年来, 湟中县针对区位优势, 大力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产业, 着力打造“三县、四带、五区”蔬菜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城效特色产业。“三线”:一是沿109国道建立蔬菜种植线。在多巴镇、西堡镇的8个村集中新建温棚1 200栋, 沿线两镇川水村种植露地特色蔬菜2 080hm2;二是沿大湟公路建立蔬菜种植线。在拦隆口镇上鲁尔、下鲁尔、班仲营村集中新建温棚300栋, 沿线多巴、拦隆口、李家山镇川水村和上五庄镇适宜栽培地区种植露地蔬菜2 113.33hm2;三是沿民湟公路建立蔬菜种植线。沿线田家寨、上新庄、鲁沙尔、甘河滩、共和镇和土门关、汉东、大才乡川水村及适宜栽培地区种植露地蔬菜2 473.33hm2。在温棚建设村集中建设50栋以上, 露地蔬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6.67hm2以上。“四带”:一是建立李家山、西堡镇666.67hm2胡萝卜种植带;二是建立拦隆口、共和、西堡镇666.67hm2大白菜种植带;三是建立多巴镇韦家庄、小寨村66.67hm2黄瓜、莴笋种植带;四是建立上五庄镇66.67hm2蒜苗种植带。“五区”:一是以多巴镇韦家庄村为重点, 探索发展“市民认种、农民代种”的崭新农业生产模式, 建立“农事体验园区”;二是以多巴镇双寨花卉基地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扩大观赏型苗木栽培和特色花卉种植规模, 发展“苗木花卉园区”;三是以县良种繁殖场高原果蔬示范中心为基点, 加大新、奇、特果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 建立“精细果蔬园区”;四是以拦隆口镇扎什营神龙油桃园为重点, 发展集体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五是以李家山镇崖头村食用菌生产为基础, 进一步丰富食用菌种植品种, 扩大生产范围, 发展“食用菌生产园区”。

2 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的成绩

(1) 成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机构。县农业局组建了湟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定期对生产基地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2) 治理了农产品污染源头。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定期对农资经营户进行培训、聘请市、县专家授课, 推广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新产品及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新技术;并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和县政府有关规定加大了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保证蔬菜集中产区的农资经营者不进、不销高毒、高残留农药, 菜农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3) 无肥害蔬菜栽培技术的宣传。为使菜农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 县农业局依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平台, 结合农时季节, 对菜农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棚室大田, 传授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同时印发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喷施高效低毒农药安全间隔标准及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资料, 培训到人、技术入户、资料到菜农手中。

3 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虽然湟中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对无公害蔬菜认识存在误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在湟中县起步较晚, 人们的认识上还有误区, 认为无公害蔬菜就是不含农药残留的蔬菜, 降低了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标准。

(2) 无公害蔬菜生产缺乏完善的地方标准。目前, 湟中县出台的一些技术规程标准还很不完善, 缺乏在统一质量标准前提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地方标准。

(3) 蔬菜生产的规模较小。湟中县蔬菜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给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的落实, 如病虫害的统一防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带来很大的困难;也给无公害蔬菜的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带来了难度。

(4) 配套技术研究不足。农业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 蔬菜的种类繁多, 温室、大棚和露地生产并存, 不同的气候、土壤生产条件, 不同季节的栽培模式、先进技术如何组装配套、如何因地制宜地应用, 都需要深入研究。

4 发展对策

(1) 提高认识,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 广泛宣传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标准、生产必需条件等, 使广大菜农自觉地按照标准生产。

(2) 完善地方标准, 推行标准化生产。尽快建立起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标准、各类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加工的技术规程。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 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和灌溉用水, 加强病虫害检疫和防治工作, 提高无公害蔬菜的质量。

(3)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保护。重点解决化肥、农药等农业投放品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从源头上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

(4) 深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重视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将基本技术落实到位, 多部门、多学科协助开展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 解决技术棚架问题, 起到示范作用, 带动区域的经济的发展。

(5) 推行市场准入制。依托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蔬菜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蔬菜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 推广速测技术;检测的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公布, 确保上市无公害蔬菜质量的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摘要:阐述了湟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总结了取得的成绩,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对策, 以期促进湟中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篇4: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 生产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46-02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生产过程中不受有害物质污染,蔬菜中不含有毒物质,或其残留量控制在国家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或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残留极限之内,即农药、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

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流通、销售,并不是一概排斥农药、化肥及其它化工产品的应用,但必须对使用的品种、剂量、时期、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与控制,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可以相对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又为可持续发展蔬菜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也保护了人类自身,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1、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1.1蔬菜种植发展情况

大理市位于滇西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化程度高、交通方便、气候温暖,具有蔬菜种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可四季栽培周年上市。199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793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1%;200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720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54%;2011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866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83%。

1.2主要蔬菜品种及产量

“十一.五”期间,大理市通过加大作物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生产步浅,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全市已有6个发展以1—2个品种为主导的蔬菜生产的专业村,形成“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如大庄村的莴笋,刘官厂村的大荚碗豆,龙龛村的芹菜等。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866 hm2,总产量155223.4T,平均每hm2产31899.6kg。其中叶菜类12713T,平均每hm2产30197kg;白菜类20414T,平均每hm2产32047kg;根茎类22005T,平均每hm2产39506kg;瓜菜类9793T,平均每hm2产36270kg;豆菜类10336T,平均每hm2产16972kg;茄果类9385T,平均每hm2产38781kg;葱蒜类59470T,平均每hm2产32129kg;水生类6603T,平均每hm2产43728kg;其它蔬菜类4333T,平均每hm2产33851kg。大理市2011年认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4000hm2,总产量121140T,平均每hm2产30285kg。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理市蔬菜发展较快,主要是粮食作物改种蔬菜作物面积不断扩大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提高了产量。但是也造成了农田富营养化,土壤养分不平衡、供肥能力下降及食品的安全。虽经多方努力无公害蔬菜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无公害生产是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还缺乏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和较好的管理措施,按标准化栽培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农药施用量过大

据统计资料:2011年大理市主要种植蔬菜的下关镇,作物总播种面积658hm2,农药施用量达16T,平均每hm2每年施用农药24kg。据10户农户蔬菜农药施用量定点调查:平均年每hm2蔬菜施用农药施用量达37.05—67.2kg。部分农户农药量施用量较大,2—4种农药混一起施用,且间隔时间短,混配不合理。

2.2化肥施用量大

2011年全市化肥施用量达12014.42T(纯量),其中氮肥4666.5T、磷肥1361.54T、钾肥1867.36T、复合肥4117.35T,据10户农户蔬菜肥料施用量定点调查:平均每年每hm2施用化肥4593—6309kg(实物量),是粮食作物施肥量的3-5倍。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蔬菜硝酸盐过量而使品质降低。部分菜农由于盲目追求高产而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富营养化。据大理市53个蔬菜耕地土样分析结果,平均值为:有机质48.8g/kg、ph值4.48、有效氮269.7mg/kg、速效磷118.4mg/kg,速效钾114.4mg/kg,土壤速效养分是一般大田土壤的2-4倍。

2.3化肥养分施用结构不合理

据2011年化肥施用统计资料分析,只注重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施用,中量元素施用较少,微量元素施用较为盲目。微量元素只施用锌肥,平均每年每hm2施用量20—60kg,53个蔬菜耕地土样土壤有效锌平均达3.47g/kg,是土壤有效锌丰富指标(>1.0)的3倍多。而土壤速效锰只有5.24g/kg,土壤有效锰缺乏指标(<16),严重缺乏,但及少施用。

2.4施用技术不科学

农家肥施用量虽大,但施用方法不当,据施肥量调查,平均每年hm2施用农家肥48.75—73.5T,最高达90T左右,但90%以上农户都是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未腐熟的农家肥病菌虫卵、草籽多、肥效差且在土壤里的腐熟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释放有毒气体、直接抑制蔬菜生长,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

化肥施用不仅量大,且施用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农户将兑水浇施,追求速溶速效,导致肥效短、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目前生物肥及生物有机肥的示范推广应用少,难以实现蔬菜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因此还需加大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3.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策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理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外销蔬菜的发展,按照国家、省、州关于蔬菜质量标准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还有较大差距,在质量意识,栽培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认识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黑板报等宣传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管理办法,并进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增强广大菜农的质量和标准意识,提高菜农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3.2 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技术

3.2.1推广生物及物理防治 应用生物农药、杀虫灯、黄板进行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把握好用药安全间隔期和采收期。

3.2.2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目前高复种、常连作、长期过量和盲目施用化肥、土壤富营养化及施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各种蔬菜的需肥规律,充分利用土肥田间试验资料、农业科技成果等,采取最简单、最快捷、最实用的手段进行配方,指导农户施肥。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办点示范、普及科学施肥技术知识。同时推广生物及生物有机肥,降低氮磷化肥施用量,逐步做到施肥四平衡:“有机无机平衡、大量元素平衡、中量元素平衡、微量元素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3.2.3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 从源头上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伪劣化肥的销售和使用。

3.2.4加强产品检测和检测人员培训 抓好产品质量监测,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定期和不定期对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进行农残抽检,促进大面积无公害生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什么是无公害蔬菜[J].新农业,2005(12).

[2]张光星.关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蔬菜,2000(4)

[3]沈家惠.蔬菜安全生产浅析[J].云南农业,2008(7).

篇5: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

班级:酒店管理132

姓名:田昌

前言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的GDP成直线上涨,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一大部分人拥有了漂亮的房子,方便的私家车,可口的食物。在我们享受这些的时候发现绿色植物越来越少了空气越来越热了,食品的包装袋和剩余的食品随处可见。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发现生态的破坏已经很严重了。为了保卫家园全世界在1992年6月联合国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环保时代。在饭店业各国相继走上了绿色饭店的道路。2005中国为了家园更美好也走上了这个道路。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绿色饭店产生...............................................................................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的背景、含义及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绿色饭店产生的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绿色饭店的含义..............................................................................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我国绿色饭店烦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错误!未定义书签。2.2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意识不足......................................错误!未定义书签。2.3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机构不健全..................................错误!未定义书签。2.4饭店组织制度不健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3.2倡导绿色企业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3.3采用绿色技术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4提倡绿色营销是关键......................................................................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饭店的绿色化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一种趋势,我国饭店业想要和国际接轨,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认识到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绿色饭店产生的背静和含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绿色饭店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饭店

现状

发展对策

缺少封皮、目录、前言三部分内容,现状分析没有独到观点你们八个学生写的都一样,仔细修改。格式存在问题:

1、绿色饭店产生的背景、含义及特征

1.1绿色饭店产生的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已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形成了大面积的公害。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引发对饭店业“绿色化”的思考;1987-1989年,欧洲国家以德国、北欧为主,率先提出绿色饭店的概念并进行课题研究;1988-1999年,北美地区以美国、加拿大为主,进行绿色饭店、绿色居室等课题的研究;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环保时代。1996年,法国雅高酒店管理集团颁布《雅高酒店管理环保指南》;1997年,德国环保组织颁布《德国绿色饭店标准》;1999年,加拿大枫叶环境标志组织颁布《大枫叶环境标志体系绿色饭店标准》;2002年,美国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在华寻求“绿色饭店”领域的合作2003年,韩国节能研究院在华开展“绿色饭店”节能部分的合作项目【1】。

2005年,中国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200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标准》。比起走在饭店绿色化行列前面的雅高集团,中国绿色饭店的标准和中国饭店绿色化的进程起步较晚。

1.2绿色饭店的含义

绿色饭店,指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与服务,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环境、资源负责任的态度,坚持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合理消费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酒店。其核心是: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2】。由此可以看出,绿色饭店是现代饭店的发展趋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 的一种全新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一种饭店通过保护环境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饭店经营模式。

我国饭店业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远远的落后于发达国家,自然很难进入饭店行业的前列,在与国际酒店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3】。饭店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与国际酒店接轨就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在本行业内全面实施绿色饭店管理。饭店应该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出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从而增强饭店的国际竞争力。

2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我国绿色饭店烦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

比起走在饭店绿色化行列前面的雅高集团,中国绿色饭店的标准晚出台了整整十年,中国饭店绿色化的进程也晚了整整十年。自国家旅游局发布《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活动,目前已我国评定出绿色旅游饭店近两千家,从数量上来说增加得并不快,大量的酒店没有加入到创建绿色饭店的行列中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制约了饭店绿色化的发展进程。2.2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意识不足

饭店管理者的意识是决策的根本,管理者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环境意识,是否能正确认识饭店业的环境问题,对饭店业的经营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据星级饭店管理层的随机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饭店管理者不够重视饭店的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绿色经营。其次,一线员工的绿色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4】。我国大部分饭店都有开展了员工的培训,有些邀请专家进行专门的培训,有些只对新来的员工培训。大多一线员工没有真正参与到饭店的绿色活动中,很少考虑自己的工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不清楚自己在活动中承担的责任。

2.3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机构不健全

绿色管理的实施需要组织内所有成员共同承担和各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因此饭店必须制定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诸如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实现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目标和任务。目前不少饭店对绿色管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绿色管理大多局限于模仿阶段,大多饭店还没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很多饭店的绿色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上级抓得严了就搞一搞,缺少一种长效机制来约束和规范它,影响了绿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严谨化【5】。

2.4饭店组织制度不健全。

饭店绿色管理的实施需要公司内所有成员的参与和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因此绿色饭店必须制定健全的组织机构比如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薪酬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实现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目标。但是现在的饭店的绿色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上级抓的严就搞一搞,上级没有检查就又把绿色管理工作放在一边,没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和机制去约束和规范它,才能保证饭店绿色管理的落到实处。

3、我国绿色饭店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

3.1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引导公众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制造垃圾,倡导选择绿色产品,积极以可以持续地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比如建议顾客尽量使用应可能减少床上用品的洗涤次数,以节约水电的消耗和减少排污量;服务员在介绍和推荐菜肴时尽可能想客人介绍经济实惠、营养均衡的绿色菜肴和饮料,而不是单纯的考虑经济利益;有客人菜食点过量时,应该适当提醒,提倡“消费不浪费”;鼓励客人将所剩菜肴“打包”,提供代客保管剩余酒水的服务,供客人下次来店消费饮用【6】。绿色理念的形成不是饭店能够独立完成的,还需要消费者的互动作用,饭店应该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开拓绿色产品市场,让客人认识酒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3.2倡导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饭店绿色文化的创建直接涉及到与饭店有关联的利益群体。饭店经营管理者在创建绿色饭店、营建企业绿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企业能耗的降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创建绿色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绿色的管理理念,制定绿色的企业标准、绿色的行为规范、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工作制度,提供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客服用品。从上到下都具有绿色观念,都了解绿色的内涵,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绿色企业文化。

3.3采用绿色技术实现饭店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技术,是绿色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关

键。饭店可以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采用绿色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率、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比如在公共洗手间安装“感应式”自动冲厕设施。公共区域的自动扶梯采用变频技术,可使无人乘坐时耗电量大大降低,来节约能源给燃煤的供暖锅炉安装分层燃烧节能装置,使原煤得以充分燃烧,减少二氧化碳及烟尘的排放量;中央空调采用变频节能技术,使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制冷剂;公共区域采用光感照明,自动扶梯安装变频调速器和传感器;使用污染较小的无磷洗衣粉和太阳能热水器等[7]。

3.4提倡绿色营销是关键

饭店的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饭店的绿色营销,饭店的管理者应该从以下下几个方面着手,比如设计开发绿色客房,提供绿色食品,提供绿色服务引导顾客理性消费,制定绿色价格等方面入手,饭店还可以参加公益性的环保活动,在社会上广泛树立绿色环保的公众形象,达到提高知名度、促进饭店销售额提升的目的。只有管理层认识到绿色观念,才有整个饭店的绿色理念,才有真正的绿色营销。

绿色饭店的营销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要求饭店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从服务产品的生产、市场定位、对外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要贯穿绿色环境的内涵,通过绿色主题的宣传,树立饭店的绿色公众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

4.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饭店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风尚。绿色饭店虽然没有工业企业那么严重的污染,但饭店作为一个立体的高消场所,不仅消耗大量的水、电、物资等资源,而且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等活动废弃物,同时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8】。于是,作为饭店企业对环境和社会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饭店应运而生。

绿色饭店建立在绿色消费基础上,有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绿色饭店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饭店的绿色管理,饭店应该以保护环境为经营理念,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通过生产绿色产品,制定绿色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绿色饭店管理能够实现饭店利润、并可需求和社会利益三方面的平衡。

参考文献

篇6: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牟的`现代管理模式,其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 者:王剑 徐国良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5)分类号:X3关键词:绿色供应健 绿色竞争力

篇7: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前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办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所在市(区)、乡(镇)范围内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以行政的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如上海宝山区大场镇政府曾印发上千份“安全使用农药责任书,”与农户逐一签约:坚决不在菜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现有农药封存,万一发生中毒事故要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产前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提供高抗病虫害的蔬菜优质种子、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等生产资料;产中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产后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销售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虽然我国在我公害蔬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无公害蔬菜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投入不够,科研力量薄弱。无公害蔬菜作为一项与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跨世纪工程,国家应下大力气强化科研投入,充实科研力量。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

()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篇8: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濮阳市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中部,界于东经115°7′~115°89′和北纬35°78′~36°12′之间,地处冀、鲁、豫3个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具有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华龙区无公害蔬菜面积由2011年的860 hm2增长到2015年的1 440 hm2,从业人员由2011年的1 023人增长到2015年的1 940人,菜农人均年纯收入由2011年的30 000元增长到2015年的39 500元,蔬菜产值由2011年的7 5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1 100万元。近年来,华龙区大力发展城郊无公害蔬菜建设,采取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的方法,建立了13个6.67 hm2以上的连片蔬菜基地,涌现了以天润、寨里、瑞丰、惠濮、丰地、万佳等为代表的现代华无公害蔬菜农业园区,建成万绿、金灿2家年育苗能力500万株以上的育苗场及瑞达、东起等3家年育苗能力300万株以上的育苗场,城郊共有3个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无公害蔬菜和农产品检测中心初具规模。在种植的过程中注重无公害蔬菜新品种的更新,主茬口为秋延后—春提早,也有一年一大茬,大多以茄果类和瓜类在等喜温菜为主,无公害蔬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对无公害蔬菜推广体系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方面认识存在偏差。三是对定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认识不全面。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转制解体、运转不畅、农技人员留不住。

2.2 舆论宣传不到位,消费者消费意识受到制约

在接受调查的华龙区消费者中,经常购买无公害蔬菜的仅占被调查户的10%,消费者的经济能力是影响无公害蔬菜购买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舆论的导向对消费者购买无公害蔬菜消费意识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重大节假日前,电台、电视台经常播报濮阳市几大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在这些报道中,只是报道蔬菜抽检样本的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未见报道检测的方法以及如何检测。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让人感觉市场上出售的蔬菜全都是安全的蔬菜,事实上起到了诱导消费者不多花钱去购买无公害蔬菜。

2.3 经营组织化较低,市场营销流通体系不完善

华龙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各个形式都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生产组织的企业化程度都比较低,规模化经营占华龙区蔬菜产量的比重比较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仍占较大的比重,加上部分蔬菜批发市场的软硬件建设比较滞后,蔬菜信息的采集、整理等手段比较单一,致使市场占有率不高。

2.4 科技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

虽然华龙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已经日趋完备,但农业推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无公害蔬菜推广工作中,从事推广的人员很难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难吸引濮阳市农校等主要农业科研单位主动参与到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工作中去。二是基层的农业推广机构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都比较紧张,培训、推广以及应用试验开展的不多,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力度。三是农业推广内容覆盖的范围比较小,只是注重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以及应付完成工作,缺少农民亟需的科技信息,推广设备和手段比较落后。

2.5 部分菜农文化素质低、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华龙区近郊菜农年龄结构偏老,40岁以上的菜农占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多选择从事蔬菜贩运、商贸、外出务工及进入乡镇企业工作等,35岁以下的菜农大多也是兼职菜农。由于菜农文化素质低,加之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已经根深蒂固,菜农普遍长期使用中低毒性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等有害生物,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3 发展对策

3.1 建立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要加强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在王助乡西李庄发展百亩连片黄瓜生产基地,在王助乡西郭寨村发展百亩番茄生产基地,在紧邻范辉高速出站口的岳村镇惠寨村发展千亩辣椒生产基地,力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 000 hm2,力争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各1个。

3.2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结合华龙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帮助和扶持不同类别的农民蔬菜协会、研究会,构建“科研机构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户或企业”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到蔬菜生产第一线,进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开发推广,积极构建蔬菜科研、教学与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体系[1]。

3.3 完善产业链,全面提高无公害蔬菜产业化运作水平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级终端市场的建设,应在华龙区城区的北部和西部紧邻高速出口的区域建立2个设施一流、功能齐全、设备齐全、产销紧密、网络发达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基本能够覆盖整个市区;另一方面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批发市场、零售网、蔬菜超市的建设,促进产销衔接,确保蔬菜流通顺畅,并降低蔬菜的损失率[2]。

3.4 培养市民无公害蔬菜科学消费意识

利用报纸、电视等不同的媒介传播,介绍和宣传无公害蔬菜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出消费者的无公害蔬菜消费意识。定期如实向市民通告蔬菜市场蔬菜产品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采用的方法、蔬菜产品农药超标率、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蔬菜产品农药检出率等,通过人们的健康意识扩展无公害蔬菜的消费市场[3]。

3.5 实行优质产品发展战略

一是要依托现有优质蔬菜名牌产品,优化蔬菜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和营造符合市场需要的无公害蔬菜品牌,突出体现华龙区的地方特色,并做好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工作。二是努力提高蔬菜的档次。当前华龙区要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靠扩大面积增加蔬菜总量的发展模式,把蔬菜产业提升到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和标准化层次。三是推进农超对接和农业休闲旅游活动[4]。

参考文献

[1]刘光德,王正银.我国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02(6):4-6.

[2]陈彦峰.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南科技,2001(10):24-26.

[3]张俊平,贾利英.张家口坝上地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7(5):44-46.

篇9: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一、十二五柑橘生产现状

(一)面积、产量增加

十二五我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年和十二五(2011-2015年)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平均亩产详见下表。

柑橘栽培面积,5年增加38.90万公顷,年均增加7.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3.52%;产量增加954.40万吨,年均增加190.88万吨,年均增长率7.21%;平均亩产增加125.37千克,年均增加25.07千克,年均增长率3.14%。

(二)成绩较为显著

主要反映在以下8个方面:

1. 柑橘种植区域进一步优化

我国柑橘产区进一步向全国柑橘优势带、基地以及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适宜生态区集中,柑橘的生态优势明显。全国生产柑橘的19个(台湾地区未计入)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福建、浙江和重庆9个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的95%和93%以上。

2. 品种熟期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柑橘品种的熟期结构。通过努力,减少了年内11 ~ 12月集中成熟、应市,比例过大、市场滞销的中熟品种,增加了10月前及10月成熟的特早熟、早熟品种,尤其是增加了翌年成熟的晚熟品种。晚熟品种比例从3%增加到5%,使柑橘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重庆等柑橘产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建立晚熟柑橘基地,为我国柑橘生产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精准栽培技术得以推行

柑橘产业的成功与否,品种是根本,栽培技术是关键。在十二五后期,我国提出了对柑橘采取“精准栽培”的意见。品种的选择,苗木的采用、培育和种植,栽培措施土、肥、水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尽力做到精准化,促进了栽培水平的提高。

4. 柑橘质量进一步提高

由于品种的优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产后处理的加强,我国柑橘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柑橘的商品合格率达到80%以上,优质率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的一致性与以往相比提高明显,消费的回头客增加。

5. 产后处理进一步加强

国内普遍加强了柑橘果品产后的洗涤、分级和包装处理,不仅按果实的大小分级,还开始按果实的色泽、内质分级,有力提高了柑橘果品的质量。主产区柑橘果品的产后处理达到60%~70%。

6. 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

我国的柑橘经营历来是以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为主。在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的浪潮中,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柑橘的大户经营、农场主经营和专业合作社经营得以推广,柑橘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不仅减少了产销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让种植柑橘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7. 加工业向深度发展

我国的柑橘加工业,除了独占世界鰲头的糖水橘瓣罐头以外,橙汁加工起步较晚,虽几经努力,但因加工原料和价格等原因,至今发展仍较缓慢,年产量不足万吨。不过近几年来,随着柑橘产量的增加,柑橘加工向深加工上发展,加工产品达上百个,这为当今柑橘销路和今后柑橘业及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 电商销售开始发展

由于柑橘产大于销及品种的熟期不合理,卖难现象年年出现。柑橘促销成了产区果农和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网上销售兴起,可在产区直接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使柑橘果品从产区销往城市、工业品从城市销往农村更加便捷。

(三)问题依然不少

1. 柑橘果品供过于求

我国柑橘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多年位居全球各柑橘生产国之首。国内多年出现的滞销价跌、柑橘果品供大于求的问题虽一直着力解决,但至今依然突出。

2. 柑橘品种熟期失衡

柑橘品种熟期因中熟品种产能过大而失衡,由于年内11 ~ 12月成熟的中熟品种过多,加剧了应市矛盾,造成滞销跌价,使柑橘的生产效益下滑。

3. 平均单产仍然较低

我国柑橘的平均单产低于世界平均亩产1000千克的水平,更低于美国、以色列、韩国亩产2000千克以上的水平。我国个别地区不乏柑橘小面积3000~4000千克的水平,但全国柑橘的平均亩产仍然较低,有待提高。只要认真采取措施,增产的潜力很大。

4. 品质需进一步优化

近几年来,柑橘的品质随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改进和产后处理技术的实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品质的一致性提高更明显。但与其他生产柑橘的国家特别是以出口柑橘鲜果为主的南非、西班牙等国相比差距还很大。同一品种不同年份、不同批次品质的优劣差异,导致进口柑橘国家进口我国柑橘的数量减少甚至停止和国内已有消费者的失去。

5. 品牌急需做大做强

我国柑橘产地广大,柑橘生产经营多而分散;柑橘的品牌小而弱,其数量成千上万,缺乏整合、做大,更缺乏保护和做强,国内著名品牌很少,更无全球知名如美国“新奇士”那样的品牌。

6. 橙汁加工落后

我国的橙汁加工,虽有浓缩橙汁、NFC等产能和产品,但因多种原因,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内仍需大量进口。2015年就进口柑橘汁6万多吨,居各种果汁进口数量之首。柑橘加工业的发展会促进柑橘生产的发展,中国与世界柑橘生产国无一例外。

7. 控制病虫害力度不够

随着柑橘种植地域扩大、气候变化,柑橘的病虫害尤其是检疫性病虫害的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和大实蝇的危害给柑橘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近年来,柑橘黄龙病的危害呈蔓延趋势,特别是江西赣南的脐橙、广东的沙糖橘,造成挖树毁园,产量减少,损失较大。

nlc202309090747

8.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以适种柑橘的南方发生多。我国柑橘主要自然灾害有:冻害、热害、旱害、涝害、风害(台风害和热风害等)和冰雹害等。近年来,随着柑橘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人们对柑橘防寒的放松,北亚热带柑橘产区和北缘柑橘产区,柑橘冻害常有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留树越冬的中、晚熟品种受损更大。旱害是仅次于冻害的柑橘第二大灾害,不仅有春旱,更有伏旱和秋旱发生。春旱影响抽春梢(结果枝),减少花量;伏、秋旱时间长,常造成柑橘果实停止生长、落果,使产量下降和品质下滑,也应引起重视。

9. 园地基础设施跟不上

我国柑橘园地的基础设施落后,不仅影响抗灾防灾,而且也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不少柑橘园地土壤改良不到位;水利设施差,需水时不能灌,受涝害时不能排;果园道路缺乏规划、建设,运输农业生产资料和采下的柑橘果实主要靠人工背、挑。不少果园还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有产量,灾害之年歉收,甚至绝收。

10. 劳力不足管理不到位

近十多年来,由于农村轻壮年的大量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劳力奇缺,工价上涨,使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柑橘产业,因缺乏劳力而失管。同时,留在农村的多数是老人,不仅体弱,而且管理柑橘的技术也差,导致柑橘管理缺失。

11. 果园机械化程度低

柑橘果园普遍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国外特别是美国、意大利、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柑橘生产国,除柑橘育苗的嫁接和用于鲜销柑橘果实的采收仍是人工作业外,其余的柑橘管理工作都实现了机械化。我国分散的柑橘园管理几乎全是人工,即使较有规模的柑橘基地也只有打药、喷除草剂等才用机械,需要大量人力的柑橘整形修剪、柑橘施肥等繁重体力劳动仍靠人工。

12. 经营方式亟待转变

经过多方努力,柑橘的经营方式有了变化,大户、农场种植等有所发展,但我国柑橘60%以上仍处于小农分散经营阶段,与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的形势不相容,应加快转型。

二、十三五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趋势

总趋势:优质、丰产、高效,产销基本平衡。

具体表现在:

1. 栽培面积

2020年预测为250万公顷,较十二五末减少10万公顷,年均减少2万公顷,年均减少率0.8%。

2. 产量

2020年预测3750万吨,较十二五末增加175万吨,年平增加35万吨,年均增长率0.93%。

3. 平均亩产

2020年预测1000千克,较十二五末增加76.92千克,年均增加15.38千克,年均增长率1.67%。

4. 早中晚熟品种比例

2020年预测达到20∶65∶15。

十三五,柑橘发展趋势预计会出现:实施计划的头两年,柑橘栽培面积会略有增加或稳定;总产量,因低温袭击,使一些柑橘产区柑橘受冻可能出现产量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减少;平均亩产保持稳定或稍增。计划的后3年,柑橘栽培面积下降,最终实现250万公顷;总产量会增加,最终实现3750万吨;平均亩产会因柑橘栽培面积压缩,总产量增加而较快上升,最终达到目前世界柑橘平均亩产1000千克的目标。

(二)趋势依据

1. 十二五柑橘产业现状

详见前文“一、十二五柑橘生产现状”。

2.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年)》水果的发展速度、消费和贸易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的水果种植面积1547万公顷,产量2.75亿吨;2020年达到1600万公顷,产量2.92亿吨;2025年面积1639万公顷,产量达3.07亿吨。十三五期间产量年均增速1.37%,低于“十二五”5.37%的年均增速,展望后期年均增速0.94%。未来10年,水果相对生产效益仍较高,推动面积小幅增长;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和规模经营推动单产持续提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水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提高,质量更有保证,品质进一步改善,水果供给结构调整优化。

2016年我国的水果直接消费和加工消费达到1.28亿吨和2810万吨;2020年分别达到1.37亿吨和3278万吨;2025年分别达到1.43亿吨和3815万吨。未来10年水果直接消费和加工消费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40%和4.18%。与上年预测相比,加工消费增速调高。

水果及其制品贸易总量会持续扩大:2016年900万吨,2020年1140万吨,2025年达到1350万吨,进出口量基本均衡。

(三)对策建议

十三五我国柑橘生产应坚持“一控、二调、三高、四促、 五加强”的发展方针:“一控”即控制柑橘发展面积;“二调”即调整柑橘的种植区域布局和不同熟期品种的比例,调优柑橘的经营模式;“三高”即提高柑橘的平均单产、提高柑橘的品质和提高柑橘的效益;“四促进”即促进柑橘精准栽培、促进柑橘病害和灾害的防治(止)、促进柑橘加工业发展和促进柑橘销售;“五加强”即加强柑橘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柑橘果园的机械化、加强管理确需的青壮劳力、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加强对经营模式转变的推进。

1. 积极稳妥控制柑橘栽培面积

种植者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压缩柑橘生产非生态适宜区,同时对虽种植在柑橘的生态适宜区,但种植分散、单产低、品质和效益低下、短期内又不能改变的柑橘面积也应自觉淘汰。

2. 调优柑橘的区域、品种和熟期

毫不动摇地继续调优我国柑橘生产区域;继续减少年内11月、12月成熟的中熟柑橘品种,增加早(含特早)晚熟品种,尤其是翌年3月底前后成熟的晚熟品种:如晚棱脐橙(又叫棱晚脐橙)、鲍威尔脐橙、奉晚脐橙(重庆奉节晚熟脐橙),塔罗科血橙、塔罗科血橙新系,晚熟的杂柑:如不知火、清见、少核黙科特等,晚熟柚:如晚白柚、矮晚柚和晚熟沙田柚等晚熟柑橘品种。到十三五末,使晚熟品种的比例增加到15%。

nlc202309090747

从我国柑橘大国向世界柑橘强国转变和果农致富考虑,应加速柑橘相对集中的规模种植,以提高种植的规模效应。

3. 提高柑橘的单产、品质和效益

我国柑橘栽培面积、总产量,久居全球生产柑橘国家之首,柑橘小面积高产典型也不少,但全国柑橘平均亩产低于世界柑橘平均亩产,更低于柑橘生产先进国平均亩产2000千克及其以上的水平。平均单产低,影响柑橘效益,也放慢了柑橘大国转向世界柑橘强国的步伐。

柑橘品质是生产的生命线,品质优、一致性强,销售的前景才好。我国柑橘的品质已有较大提高,今后应继续优化品种、精准栽培和加强柑橘产后的商品化处理,从整体上提高柑橘果品的品质和质量。

柑橘的种植效益与单产、品种和产销平衡关系极大。单产低效益低,品质不佳无人问津,产销不平衡,供过于求,滞销跌价,效益也差。

对在我国出现的柑橘产量过大,多年滞销跌价、效益下滑等现象要提高认识:生产柑橘的目的是为了销,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让种植者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果农应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淘汰相形见绌的品种,种植适合的好品种、树种,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改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内容,柑橘生产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好;即使在柑橘生态的最适宜区,也不能毁林(草)而建柑橘园。

4. 努力做好柑橘的“四促进”

一要努力抓好柑橘的精准栽培,从苗木的选种到栽培后的管理,土、肥、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都要精准化。二要防治柑橘的病虫害,尤其是柑橘的检疫性病害黄龙病、溃疡病和大实蝇,以及柑橘冻害的防止。三要大力发展柑橘加工业,特别是需求看好的橙汁加工业的发展。四要促进销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水果等的种类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更大。确保供销平衡,仍需大力促进柑橘产销两旺。以柑橘的优势区、基地为主产区,生产优质、消费者喜爱的果品,采取网上网下大力促进产销两旺。要创新品牌、整合品牌、做大品牌、保护品牌。互联网进村,柑橘果品进城、出国。只有继续加大促销,我国柑橘生产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种植者的利益才有保障。

5. 认真做好柑橘产业的“五加强”

针对我国柑橘产业十二五存在的不足和十三五的新任务,积极做好“五加强”:一要加强柑橘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将柑橘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农田基本建设的范畴,给予必要的支持,使之增强柑橘抗灾和优质丰产能力。二要加强柑橘园地管理的机械化。加速研制和推广柑橘园地可用的机械,包括机械耕作、除草、开沟、施肥、病虫防治和修剪等主要农事的机械,机械化也是柑橘产业解决劳力不足的根本出路。三要改变柑橘产业劳力严重不足的弊端,引导进城青壮年返乡,并加强对返乡轻壮年特别是有管理能力和技术的轻壮年的支持,鼓励其返乡从事柑橘产业管理、发展,使之后继有人。四要加强对柑橘种植和种后管理(尤其是柑橘种后未结果的前三年)的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柑橘实用技术的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加强且切实负起技术培训的责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要与产业结合,到生产中去解决柑橘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种植者会种柑橘是柑橘生产成功的重要保证。五要加强柑橘经营模式转型的推进。我国柑橘生产的经营模式(方式)以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为主,多者种植几亩地,少者几分地,在家庭收入中无足轻重,种植者思想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掌握、信息不灵通,收入并不高。遇到产品难销之年收入更少,甚至亏本。近几年来,为适应大生产柑橘的经营模式,从规模、管理、信息到经营者和果农的收益,都有了变化,尤其是柑橘大户、家庭农场等的涌现,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发展较快。应继续积极引导柑橘产业发展向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经营等模式转型,以适应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和大竞争的需要。

作者简介:沈兆敏,研究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长期从事柑橘品种、柑橘生态区划、柑橘规划、柑橘栽培和储藏等研究以及业务领导工作。获得国家及部、省级成果多项,发表论文和重要文章百余篇,著作五十多部(册)。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农业部柑橘及苗木质检中心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中国柑橘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执行委员等职。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 邮编:400712。

上一篇:物理老师 述职下一篇:中、美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