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思茅市区高中生对自身素质教育的需求分析

2022-09-12

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学教育提倡的教育方式, 但分数一直主导着学生的升学[1]。为在高考中获取高分, 补习班、课后辅导、考前模拟等占据了中学生的课后学习和生活。“素质”应是一个人在多方面、多角度的能力塑造和人格塑造[2], 素质教育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 亦是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倡导的努力方向[3]。虽然教育是“教”与“学”的互动, 但学生作为被教育者, 一直没有决定自身受教育方式的权利[4,5]。在中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 学生本人需要哪些因素帮助自身素质提高?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素质教育?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 探寻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 或可对中学教育提出有效的建议。

1 调查点与研究方法

选择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分析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因素。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 (1988) 提出的一种多层次权重分析方法[6], 有助于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决策分析[7,8,9]。

1.1 层次定位

于2005年10月1日-2005月12日30日对普洱市思茅区 (原思茅市翠云区) 市区各高级中学开展实地考察,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校区建设、师资力量和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 记录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各项因子。所选因子均给予严密的定义, 剔除含义重复、概念不清的因子, 并满足统计分析中样本独立性的要求[10]。

根据普洱市高中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在“普洱市思茅区市区高级中学素质教育影响因素”总目标层下, 将影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分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先天具备能力 (以下简称“先天条件”) 及后天可培养能力 (以下简称“后天能力”) 等6大类 (评价项目层) 。在各大类下再细分成7小类, 分析因子共计42个 (评价因子层) (表1) 。

1.2 相对重要性分析

所选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以下列步骤进行:

(1) 教学水平、教育设施、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均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1], 单纯评价某一因子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益害是不科学的。假设所选因子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均是正面的, 可促进中学生素质提高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2) 视每个因子在中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影响作用的初始值是等效的, 并假设该初始值为“0”, 即假设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对素质教育工作的贡献是相等的。

(3) 将某一因子能否促进另一因子的正向发展作为各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标准, 视两因子间相互影响程度为“1”。某一因子对其它所有因子影响值的加和结果, 为该因子相对于所有因子的重要值。例如a、b、c三个因子相遇时, a对b、c均具正向促进作用, b仅对c具正向促进作用, c对a、b均不具正向促进作用, 则a相对于b、c重要程度为“2”, b相对于a、c的重要程度为“1”, c相对于a、b的重要程度为“0”。

(4) 将42个因子按上述重要值的分析方法制成问卷, 发放给普洱市思茅区市区高中在校学生。在回收问卷中, 若因子a对因子b具正向影响的支持率达到60%及其以上, 则认为a对b具正向的影响;支持率未达到60%, 则认为该影响关系不存在。一个地区的教育行为决定了该地区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12], 绝大多数人的判断标准可较真实反映该地区教育行为的特征。

云南省普洱思茅区市区内共有高级中学3所, 分别为思茅一中、普洱市第一中学和普洱市民族中学, 共有高中班级89个班。以普洱市第一中学为试验点, 于2006年1月10日至2006年1月15日对在校学生发放问卷200份, 但回收率仅31%。被调查者反馈, 问卷填写时间长, 理解难度大, 个人填写存在困难。后改为以班级为调查对象, 正式调查期为2006年1月20日至同年2月20日, 对象涉及思茅一中、普洱市第一中学和普洱市民族中学的高中生, 于各班级中设一负责人, 综合班内人员的意见后完成问卷。

1.3 数据处理

按以下公式对比各项目因子的相对重要值:

(i=1, 2, 3...n;j=1, 2, 3...n)

Ci为评价因子层中第i个项目, Cj为评价因子层中第j个项目, Pij为评价因子层中项目i相对于项目j的重要值, n为评价因子层中的因子数。

运用Expert Choice 2000 (Smith, 2000) 分析数据[13], 将评价因子层中各因子对比结果的数值区间5等分, 在相应评价项目层中以Expert Choice 2000中设定的极端重要 (Extreme) 、相当重要 (Very Strong) 、重要 (Strong) 、中等重要 (Moderate) 、相等 (Equal) 5个等级输入。再使用Link Elem命令将各评价项目层的分析结果联合, 由软件自动计算出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两两比较后的重要程度排序值。

2 结果

2.1 层次分析

以班为单位, 共组织了40个班的学生参与, 占普洱思茅区市区三个中学高中班级总数的44.94%, 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根据各因子相对重要值的赋值方法, 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的重要值相对较高, 先天条件的重要值次之, 社会关系和后天能力的重要值相对较低 (表1) 。

2.2 重要值排序

评价项目层中学校环境排第1位 (Local=0.392, Global=0.392) , 家庭环境排第2位 (Local=0.167, Global=0.167) , 后依次为“先天条件” (Local=0.165, Global=0.165) 、教育者 (Local=0.116, Global=0.116) 、社会关系 (Local=0.112, Global=112) 和“后天能力” (Local=0.111, Global=0.111) 。评价因子层在各项目层和总目标层中的具体排序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重要序位分析

虽然很多高中生对学校及其规章制度心存反感, 但并不代表他们希望拥有绝对的自由。学生不仅认为学校在高中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且教学制度亦是决定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2) 。综合其它因子分析, 同一项目层中电子教学设备和校外娱乐场所的序位仅次于教学制度, 显示思茅区市区的高中生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较高需求, 且对校外娱乐场所的兴趣较高。一方面, 反映思茅区市区的高中生对现在的教学环境不满意;另一方面, 反映了思茅区市区的高中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较高。学生希望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并认为好的教学方式可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或可适当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学、逃课等现象。

在家庭环境项目层中, 学生明显表现出对娱乐器材的需求 (表2) , 这与该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是相符的[14]。但有趣的是, 高中生在寻求自身自由的同时, 对父母的限制亦有较高的需求。私人空间的需求分析表明, 高中生对自己的自由程度相对满意, 家长对子女并无过多的限制和干涉。从学生对亲子关系的需求程度来看, 学生对父母限制的需求并不在于家长是否干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更多的需求在于父母的理解、体谅及关爱等方面。

被教育者的先天条件在总项目层中排序第3, 身体条件、求知欲望及思维方式是该项目层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表2) 。身体条件和思维方式是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重要性无可厚非, 但悟性这一特殊的先天条件在调查反馈中却未得到学生的认可。虽然一个人的悟性被认为是评价该人“素质”的重要依据[2], 但分析结果显示, 思茅区市区的高中生认为悟性远不如求知欲对自身素质教育的贡献高, 且学生后天知识的积累也比悟性相对重要。根据学生成绩划定“重点班”和“普通班”, 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教育者的需求集中体现在教育者的文化程度、知识储备和责任心等3个方面, 对教育者形象的需求不明显。在社会关系项目层中, 学生将超友谊关系视作亲子关系和友谊关系以外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表明思茅区市区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多集中在亲友和朋友之间, 且对异性有较高的兴趣, 该心理特征也是该年龄段学生的正常反应, 过度的干涉和限制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可能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心理或生理发育。

3.2 换位分析及思考

虽然层次分析法的排序结果反应了所选因子相对于其它因子的重要程度[7], 但在本次分析中, 某一因子排序位置较前, 仅表示该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影响较大, 并不代表它的重要程度。排序较后的因子仅表示它对其它因子的影响较小, 可能更多潜在的影响作用未被该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发现。

在被教育者的后天能力中, 恒心与动手能力的排序较后。一种可能性是, 恒心与动手能力在重要值的分析过程中, 多扮演被影响的角色, 以至于排序较后, 该序位并不代表它们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无用。另一种可能性是, 思茅区市区的高中学生对恒心和动手能力的认识程度不高, 没有认识到恒心和动手能力对其他因子潜在的影响作用。在以追求高分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中, 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高[15], 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换句话说, 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降低了学生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需求。只有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 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陷。有目的的培养和提高恒心及动手能力, 才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4 致谢

思茅一中、普洱市第一中学和普洱市民族中学中多个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给予帮助, 普洱市第一中学鸿志班的部分同学参与了问卷的设计和完善工作,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摘要:以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市区高中生为调查对象, 以层次分析法对高中生自身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需求展开分析。以问卷调查为手段, 由学生自己判断和分析高中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各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问卷汇总计算, 结果显示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序位相对较前, 被教育者先天条件的序位次之, 社会关系和被教育者后天能力的序位相对较后。普洱市思茅区市区的高中生对学校需求在于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对家庭环境的需求体现在娱乐器材的追求和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学生认为悟性远不如求知欲对自身素质教育的贡献高, 且学生后天知识的积累亦比悟性相对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层次分析法,重要值排序

参考文献

[1]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张雪昆.素质教育的定义与高考改革[J].人才开发, 2001 (5) :40-41.

[3] 夏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6 (3) :77-78.

[4] 伍文, 罗大明.沉重的翅膀中国教育忧思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

[5] 罗时茂.素质教育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

[6] Saaty T.L.The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M].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1988.

[7] 许树柏 (译) .层次分析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8.

[8] 王莲芬, 许树伯.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0.

[9] 吴殿廷, 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40 (2) :265-268.

[10] 贾乃光.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11] 柳海民.中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2] 张仁贵.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

[13] Smith, J.Expert choice (Trial version9.48Q36U2) .Patent#4, 613, 946.2000.

[14] 李继之.探讨教育的诸规律[M].天津: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 1987.

[15] 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下一篇:多措并举构建语文生本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