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2-09-11

1 引言

2016年8月3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国家网信办新闻发布厅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并且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8亿。可见网络等新媒体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最为活跃、广泛的群体。党和国家又一直高度重视被视为“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12月7日至8日,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由此可见, 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在理论方面,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体系;其次在实践方面, 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进一步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规律, 从而更好更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征

2.1 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一词始于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长、N7r 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Gold 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 被称为“第五媒体”。

2.2 新媒体的特征

(1) 丰富性与交互性。新媒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 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兴趣。交互性包括了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双向交流及参与双方在交流过程中都有话语主导权两层含义。人们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工具实现交流,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随时随地展开的讨论, 使得丰富、新鲜的素材不断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2) 即时性与广泛性。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没有印刷、运输等的客观条件的限制, 即时性就成为新媒体发送过程中的典型特点。例如, 使用率最高的手机可以随身携带, 与网络的结合, 往往能随时随地掌握突发事件, 而新媒体覆盖之广在前文已多次提到就不做过多论述。

(3) 虚拟性、平等性、自由性。在充满虚构的新媒体世界里, 大学生摆脱了诸多如阶级地位等不平等的束缚, 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无论谁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 不受束缚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而不同个体发布信息、发表观点意见都是平等、自由的。

3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3.1 新媒体为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1)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时效性。新媒体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 可以更舒服的传递一些面谈情况下不方便表达的信息。新媒体背景下人际交流的虚拟性,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能够减少或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 这就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说教变为“润物无声”, 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教育者通过新媒体能够有效理解大学生的真情实感, 及时发现大学生暴露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2) 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载体与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借助新媒体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 或语音等教学资源以及微博、QQ群等, 新的传播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拓宽了的工作渠道, 更大范围地、迅速地向大学生传播先进、正确的思想理论, 宣传最新的政策方针,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新兴的、辐射范围广阔的平台。

(3) 丰富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能实现信息的互动和交流,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样化且具有互动性。数字化校园不仅是指大学校园创设的学生进行管理的环境, 而且也是一种影响教师教学观念、方式及领导层管理思想、体制和方法的文化氛围, 而新媒体环境恰好维奇的建设提供相应保证。借助多种教育手段, 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3.2 新媒体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1)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挑战:首先,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素质提出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完备的信息素质来适应时代、国情发展;其次, 新媒体缩小了高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差异, 对本掌握着知识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挑战, 所以思政教育者必须不断丰富、更新自身文化知识;最后, 面对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上要努力提高创新意识。

(2) 对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政治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当代“90后”大学生具有独立、多变等特点, 而由于接触新媒体的时间长, 频率高, 就给他们提供了获取信息、人际交往、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新媒体也是把双刃剑, 挑战大学生的方方面面。首先, 借助新媒体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而网上的信息大多是杂乱不堪的, 对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辨别能力提出挑战;其次, 新媒体也会使他们容易自我封闭, 变得孤僻与偏激, 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面临挑战;最后, 在新媒体背景下, 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易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混乱, 给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正确参观的形成带来挑战。

(3) 对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内容提出了新挑战。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受时空限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且有选择信息的权利, 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而是要求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论坛等渠道进行双向的互动交流, 呆板单一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挑战。

在内容方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教育部认定的教材为主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内容陈旧单一脱离现实, 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 给人们呈现绚烂多彩的世界, 这就要求能够借助喜闻乐见的多媒体信息来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3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存在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在接受和使用新媒体方面弱于大学生群体, 例如单向灌输的传统方式, 使得课堂经常出现学生逃课或玩手机的现象, 形成无效课堂, 同时其对学习新媒体技术也持懈怠态度;其次有些教育者思想修养不高, 对于错综复杂的新媒体信息不会用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鉴别、筛选信息, 从而就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形成中碰到的各种困惑和障碍。

而受教育者利用新媒体接受教育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欠缺, 利用新媒体与老师沟通的主动性不高, 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常利用新媒体玩游戏、购物、看娱乐新闻, 对新媒体的使用还停留在表面, 从而迷恋上网荒废学业。

(2) 利用新媒体监督、管理存在不足。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自由性、随意性。部分学生把网络当作情绪的宣泄场所, 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政府、学校很难控制消息的来源和渠道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学校领导对管理、监督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设备和技术人员缺乏就更加难以进行管理、监督。

(3) 教育环境日益复杂, 冲击校园文化。由于主导新媒体的多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它们借助优势地位, 不断传播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倾向的信息进行文化渗透。此外, 还有很多涉及黄、赌、毒对大学生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信息通过新媒体传入大学校园,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此变得更为复杂。

(4) 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目前, 尽管已经有大部分的高校运用了校园网、微博、QQ群等新媒体, 初步形成了新媒体校园文化, 可是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内容陈旧、质量良莠不齐不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比如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了思想政治BBS, 但其内容不够丰富更新慢、宣传力度不够, 缺少互动模式, 不能完全发挥其功能。

4 完善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 提高教育队伍及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教师是育人的主体, 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新媒体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求工作者提高整体素质。首先, 教育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等一般知识, 同时还要会熟练使用QQ、微博等新兴交往工具;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习创新素质;最后要切实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并及时进行更新。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 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 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 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渗透自己的价值观, 针对此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使相关理论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培养建立正确的三观;其次不良信息肆意传播, 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倡导自律, 让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最后新媒体这种新兴交往方式易使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可以通过多样的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疏导不良心理。

4.2 加强政治理论课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就是丰富多彩的, 结合新媒体后更要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首先可以增加贴近生活的问题、大学生关注的问题, 使他们能具有分辨能力, 掌控自己的行为。其次要增加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内容, 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 又要适应大学生现实情况, 从思想生活实际出发, 化难为易。例如宣传辅导员博客、建立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

4.3 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

新媒体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冲击了大学校园主流文化, 因此要以各种新颖的形式感染学生, 在办好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让学生不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的影响, 传递正能量、主流思想。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的同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4.4 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新媒体背景下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运行, 健全该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 从根本上保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不断创新发展。首先要健全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组织领导制度, 学校领导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如成立学校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次, 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网络信息复杂多样, 就要建立全面、客观、及时的校园新媒体监督系统以及运用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保障、资金保障以及学生自律的道德保障, 构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效监督机制, 使大学生们在监督下使用网络资源, 从而削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 建立约束机制。思政工作者若能及时根据学生状况与其进行互动交流, 而网络管理部门从源头上进行约束, 屏蔽掉被列入黑名单的不健康、反动的网站, 同时与学生家长、社会机构多方配合, 便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5 继承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 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继承、发展传统政教的优势和借鉴国外德育教育的成功方法两方面结合起来。避免认为传统的教育过时而全盘否认, 以及“月是国外明”照搬国外德育方式的错误。我们要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客观理性的比较,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而对传统的经验也要批判性继承并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进行创新, 将国外德育成功的经验与我国国情、传统方法相结合, 创造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 不断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日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对于当代“90后”大学生群体而言, 更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带来的这种影响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方面, 而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所以充分高效地利用新媒体, 对该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 刘怀光, 赵昆鹏.新媒体文化与青少年[M].上海:中西书局, 2011.

[4]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5.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网信网, 2016.

上一篇:谈曲笛的发展下一篇:性激素治疗功能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