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

2022-12-04

第一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计算机毕业设计

届别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第二篇:北京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北京高校学生公寓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强化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应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公寓建设成管理规范、文明安全、整洁舒适、环境优雅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第三条 高校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应做到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财务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及院系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学校对已委托社会物业企业管理的学生公寓负有监管责任,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仍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筹负责。

第四条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公寓工作的领导,确保投入到位,提供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住宿资源和条件。学生公寓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均按照《北京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执行,积极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使本校全部学生公寓尽快达到标准化水平。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高校校内和校外建设和使用的学生公寓,以及高校在校外统一租用的学生公寓。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六条 学校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本校学生公寓。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担任主要负责人,成员由学生工作、后勤管理、保卫、财务等部门领导以及院系领导代表、学生代表等人员组成。

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还应包括本校校外建设或租用的学生公寓或其他校区学生公寓负责人。

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及成员工作或职务变动时,应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半年内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

第七条 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办法制定本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学生公寓齐抓共管的职责;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对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措施及问题进行决策;监督检查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和收费工作;协调解决学生公寓相关部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第八条 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应有常设机构即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是:落实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和其他上级领导部门的有关政策和决定;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学生住宿分配及调整;负责学生公寓区文化建设和环境营造等工作。

第九条 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全面履行学校委托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项目;制定学生公寓物业管理办法,对学生公寓实施物业管理和服务;负责日常房屋及相关设施的维修与保养;开展方便学生生活的服务;为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与学生工作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第十条 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开展学生公寓内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制定辅导员在学生公寓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办法,选派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对辅导员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考评;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做好与物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组织辅导员配合公寓管委会办公室进行学生寝室内务、安全检查及评比工作。

第十一条 保卫部门的职责:负责对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进行指导;对师生员工进行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消防及各类安全演练;对学生公寓进行安全检查和外围区域的日常巡逻;负责学生公寓消防器材、安防设备等的配备、维修、保养和更新;配合公安机关处理学生公寓区各类治安及其它案件。

第十二条 财务部门的职责:及时拨付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经费;指导学校公寓管理部门进行学生公寓成本核算管理;及时按规定为本校新建和住宿条件变更的学生公寓办理住宿费标准审核和收费许可手续;按核定标准每学年向学生收取住宿费,并使用规范票据;进行住宿费收费公示。

第十三条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的职责:完成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制定本级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学生公寓安全、卫生、水电、家具等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等工作;定期收集并反馈学生意见;组织开展检查评比活动;记录和考评学生在公寓的行为表现,提出奖励和处理意见等。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应选派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一定管理经验,具有较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员担任。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应配备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经过岗前培训合格的专业管理和服务人员,一般不少于住宿学生总数的1.2%。

第十四条 培育和发展学生公寓自我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在学校相关部门指导下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收集、听取和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三章 条件与设施

第十五条 学校在建设校内外学生公寓时,须遵照《北京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第十六条 学生公寓室内生均使用面积,本(专)科生不少于3平方米,每室4至6人;硕士生不少于4平方米,每室2至4人;博士生不少于6平方米,每室1至3人。男女生应分楼居住,如不具备分楼条件,需在符合安全规范的条件下设隔断分段管理。不得安排学生住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公寓楼不能兼作其他用途,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用途和学校办公用房除外。

第十七条 学生公寓室内应配置床具、桌椅、衣柜、书架等基本生活设施。每人1个以上单独使用的电源插座。新建或改建后的学生公寓每室应具备相应数量的网络接口。每室安装智能限电装置。

第十八条 每栋学生公寓应分别设置专用的值班室和会客室(区)。尽可能为学生设立活动室或活动空间。学生公寓室内或室外要有晾晒衣物的场所。尽可能为学生开辟储物间。学生公寓区应设有自行车停放场所。

第十九条 具备条件的学生公寓应该设立消防中控室,安装烟感报警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电磁疏散门等安防设备设施。应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积极安装节水节电设施设备。

第二十条 学校对学生公寓内的家具实行招标采购。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可由学校经过招投标确定企业进校销售,学生自愿购买。寝室内电视、电话、空调等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配备,并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 学生公寓或学生公寓区应该做到环境优美,突出文化氛围和育人功能。设置有公告栏、宣传橱窗或公共阅报栏等。

第二十二条 校外学生公寓应有符合饮食卫生标准、价格合理的餐饮以及方便学生的商业服务设施。有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所。

第四章 管理与服务

第二十三条 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可以由学校后勤部门或社会物业企业承担,接受学校后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学校应与其定期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包括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经费标准和考核办法。

第二十四条 学校后勤部门或社会物业企业在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的范围包括:门窗家具、供水、供电、照明、排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房屋及相关设施的维修与保养;学生公寓区内道路、公共场所、公寓楼内的日常保洁;学生公寓区内花草树木、绿地及绿化设施的养护管理;在保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公寓的消防、门卫工作; 负责本部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校外学生公寓区内餐饮食堂、商业网点、洗衣、理发、银行、邮政、通讯、自行车棚、停车场、学生活动等公共场所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学生公寓区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的设置和开办必须符合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并经本校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批准。学生公寓内的餐饮、超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相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级: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和其他校级文件;后勤、学生、保卫、财务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学生公寓管理处级文件及各种预案;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制定的管理服务规范、标准及各类服务人员岗位管理办法。

各级制度应做到层次清晰,内容衔接,互不矛盾、冲突。制度执行要有记录和档案。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宣传,通过校园网、《学生手册》、告示牌、宣传栏等,将与学生相关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告知学生。

第二十八条 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管理服务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新任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 第二十九条 学生入住学生公寓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统筹安排。学生入住前与学校签订《住宿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

新生入学要按班级住宿。为节能减排或维修需要,假期可实行学生集中住宿。

第三十条 在学校可提供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应住在学校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公寓,不得私自到校外住宿。对特殊原因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须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与学校签订书面协议,经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管理部门备案。学校对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应加强联系,严格教育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有定期、主动征求和收集学生意见的公开渠道,如座谈会、网络、意见箱等,并定期反馈。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学生公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创建富有本校特色学生公寓文化。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公寓文化活动。

第五章 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

第三十四条 高校对校内外学生公寓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负主要责任,具体责任部门为学生工作部门。学校要坚持辅导员进驻公寓的做法,按照不少于住宿学生人数千分之二的比例,选派优秀干部、教师或研究生作为辅导员随学生入住公寓。

第三十五条 随学生入住的辅导员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作职责包括:关心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日常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参与学生的内务、纪律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三十六条 学生工作部门应制定辅导员在学生公寓内开展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办法,对辅导员加强管理。学校应为辅导员在学生公寓开展工作和住宿创造条件。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在学生公寓管理相关制度中,规定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与个人、班级、院系等评优资格挂钩并直接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品德鉴定、奖学金评定等工作中。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学生公寓消防、治安、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各类安全预案。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公寓各类安全预案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安全预案的可行性,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十九条 学生公寓的消防器材、安防设备等应及时配备、维修、保养和更新。各类消防器材、应急灯和安全指示灯等应完好有效,消防器材摆放有位,疏散等各类警示标识齐全、位置正确醒目。通过加强技术防范设施建设,预防火灾发生。

第四十条 学生公寓为学校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对其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特别要加强高层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公寓消防演练,提高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学生公寓应建立由学生参加的消防志愿组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第四十一条 学校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专题活动。通过教育和培训,学生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使用及火灾逃生办法,熟悉报警报案电话及程序。

第四十二条 保卫部门联合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每月至少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有安全检查记录。同时加强夜间和节假日校园安全巡逻,发现火灾立即组织扑救和疏散学生。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应每日实行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第四十三条 学生公寓消防、出入和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摆放任何物品。具备条件的学生公寓,消防和疏散通道使用电磁疏散门,应急状态下迅速开启,尽快疏散学生。

第四十四条 保卫部门和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每学期至少联合开展一次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普及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着重提高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扑救初起火灾、自救逃生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第四十五条 学生公寓禁止吸烟。学生公寓区和学生公寓楼内应有醒目的禁烟标识。学校应指定学生工作部门制定相关文件,将学生公寓禁烟情况作为学生个人、班级、院系评优评先的参考指标之一。

第四十六条 学生公寓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会客登记制度和大件物品出入登记等制度。

第四十七条 对于已经实行物业委托管理的学生公寓,需在制定委托合同时明确安全保卫责任并加以落实。

第七章 经费保障和住宿费管理

第四十八条 学校学生公寓的管理经费应该能够保证学生公寓正常管理服务运行。学生公寓应建立经费使用的预(决)算制度,保证学生公寓各项经费的落实。逐步建立学生公寓管理成本核算机制。

第四十九条 学生公寓的住宿费收费标准应依照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规定执行。学校不得自行确定学生公寓住宿收费标准。

各校新建学生公寓住宿费标准应在每年上半年到市教委办理审核手续,并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后方可收费。住宿条件变更需要调整住宿费标准时,需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十条 住宿费按学年(十二个月)或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收取。如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办理退宿后,学校应根据其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住宿费。

第五十一条 学校应将可提供给新生住宿的学生公寓情况和住宿费标准在招生简章上写明并严格执行,同时按照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要求在学校内予以公示。学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收费标准向学生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并自觉接受物价、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的监督。

第五十二条 学校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提出学生在学生公寓内的基本用电和用水限定额度,学生在规定限额内使用水电不收费,超额部分自理。超额部分水电费执行居民价格。

第五十三条 学生公寓内方便学生生活的代收费、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据实核算。不得将代收费、服务性收费与学费、住宿费合并统一收取。

第五十四条 学生损坏公物要按规定赔偿。没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不得对学生随意设置罚款项目。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学校安排学生在京外校区上课并住宿的,由学校依据本办法制订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管理办法。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教委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

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 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 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 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 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 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 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 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 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更好地促进学习,掌握知识;经常走访寝室,了解学生对生活(食堂伙食、住宿条件)等方 面的情况,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第三、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代教育观认为,高高在上的家长式教育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坚持学生观点,还要注意在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同时,主动和学生接近,及时发现学生中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苗头,通过平等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的人格风范来影响、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提醒学生不看什么、不听什么、不做什么。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要热忱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引导教育学生,从学生中吸取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1.统一领导、形成合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机制建设。高校党委应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规划及协调功能。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党委宣传部为龙头,以党政干部为主导,广大党员为主体,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党政工团和学校多方面齐抓共管,相互沟通、协调,全员关心,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宣传思想工作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责权利相统一。三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校、院(系)、班三级共同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增强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2.建立并完善合理适度的规章制度。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与学校之间、个体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运用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使学生以某种行为规范去完成学业,这是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是保证学生管理有章可循的基本条件。当前,须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3.树立人本思想,加强服务理念。学生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以生为本”的理念首先直接地反映在以服务的思想管理学生,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在现实的学生工作中,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了管理,管住学生成了学生工作的原则,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常常由于各种原因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关系定位,在高校学生工作思维中依然占据很大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理念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坚持服务理念,需要积极向“市场化”管理转变,为学生提供教学、活动、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4.充分发挥各种载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新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的载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站在时代前列,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文化传播的理念,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要按照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建好校园官方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其次要建好思政教育专题网站,构筑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第三要办好校报,校报是校党委和广大师生的喉舌,是对内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传达学校党委的意志与反映师生的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镜头对准师生,把版面留给师生,多报道师生员工鲜活生动的闪光思想和感人事迹。只有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及各种媒体在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形成以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橱窗等模式的立体式宣传格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5.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办好一所高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也包括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人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献身精神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队伍建设中,一是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二是要加强对全校宣传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三是要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甚至就业市场情况的研究,提高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理论素养,用科学的理论和扎实的工作来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在既往的管理模式面临挑战、新的管理模式正在构建之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以创新的姿态积极面对,以勇于实践的精神大胆实验,以期取得优异的管理成绩。

第四篇: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力度也逐渐加大,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学生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健全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而管理的问题要从基础抓起,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组织是班级。重视高校班级管理已成为管理高校大学生、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对实现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一直是高校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学校组织管理的基础形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组织,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开大学坚持参与“公能”素质教育的组织实施,在对现有的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班级活动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以学生自身为动力,以学生自身为目的。在班级组织的构建上,班级目标的确立上,班级制度的建立上,高举“人本”的大旗,用人本的理念指导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

1.南开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了解班级的现有水平,推测出班级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对于班级建设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建班级的基本情况和原有班级的现状,研究其班风、管理机制,工作作风和班干部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班级建设的认识和态度。此外,了解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特点也极为重要,大学生作为个体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也存在差异。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年龄均在90后,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期间,情绪和思想上的转变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班级内部容易出现小群体化现象,这都是班级管理的影响因素。

2.分析制定目标、完善组织建设及班级管理制度

2.1制定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对班级制定的一系列预期成果的表现,不仅是对班级内个体发展提供方向,也是班级群体实现班级管理的体现。在南开大学的班级目标制定中常见的有:定期开展辅导员与班、团干部交流会、班导师带领召开班会、班、团干部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班会、经验交流会等等。

为了能在班级中充分发挥班级目标带来的作用,首先就是要根据科学的依据制定班级目标,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新时期的大学教育背景之下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看清班级主要的问题,即当前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要解决的问题,抓准主要矛盾;其次,根据南开大学培养人才要求、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找准侧重点,针对性的根据其特点进行对班级目标的制定,大学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所以要根据这一基础特点,提出班级的目标;第三,根据现有班级基础和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运用激励作用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有目标,每个人都在为目标而奋斗,这一点就是以小见大的过程,日积月累,每个人的小目标汇聚成班级的大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关注到每个人的目标,保证大家目标的大方向是趋同性的,与班级目标方向保持一致,这样的班级才能在不断地相互协作、配合中增强凝聚力激发学生潜能,将集体目标转变成个人责任最终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实现。同时还要考虑目标的系列化,把一学期的目标分为远、近、紧、慢、主、辅等,及时分享总结,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同学拥有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最后,努力营造民主的积极地讨论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实现班级目标的积极性,将班级目标具体化,变得可操作性强,可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精确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的契合点,增强班级成员对目标的认同感,贯彻利用班级目标可以实现个人抱负理念,使之成为个人的行动准则。

2.2班级的组织建设

班级的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班级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明确班、团干部各分管方向的职能分工,提高班级内部组织机构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其次,现在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不再受限而是自由选课,这便淡化了班级的概念。这样就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从宿舍的组织和管理入手,以宿舍长为领导的小团体管理,再结合班、团干部的工作进行补充。最后,培养班、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工作的绩效是依靠具体的工作来实现的,工作能力则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前期的组织规划能力,在学期之初制定工作计划,在活动之初撰写活动策划。撰写的计划和策划要根据班级的目标、校(院系)的安排来制定,活动计划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做到细致具体。

2.3班级制度建设

建设健全的班级制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其一,对于班级制度的执行要实现民主化,将制度的制定、执行转化成班级个体的意愿和要求,使其能自觉遵守的同时也能相互监督及时批评指正。其二,始终强调制度完善。制度的建设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有效地,顾及到班级的方方面面,使之系统的贯彻到班集体中去,最终形成健全的班级制度。要注意制度的相互衔接、配套,实现制度的整体化。在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班级中的宿舍都有制定过宿舍公约等制度,班级对于班级同学参与各项活动情况的考勤记录,并在班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与学校综合制定工作相结合,这样即便于班级的制度执行,也有助于学校对班级管理成果的检验。在此过程中,随着这些新制度转变为成熟的健全的制度后,必定会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的制度,这就要求辅导员多与班干部交流,将新旧制度相结合,从而促使班级制度的日益完善。其三,班级对于班级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于利己,对于违反班级制度的同学要一视同仁,设立奖惩机制,对于执行班级制度效果突出的同学给予嘉奖,在严格自身的同时形成制度对同学的影响与制约,使之从外部制约转化为最终的自我约束。最后,班级制度建设要符合班级特点。辅导员和班、团干部要抓住班级特点针对性的完善规章制度的要求,从而达到对同学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注,已形成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2.4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而拥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管理特色的体现,班级文化建设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班级文化离不开校园,校园文化统一班级文化。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坚持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建设,创造个性化班规、班歌、班名,实行个性化的班级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为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创造的教育环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潜力,坚持学生的内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成就和穿凿新班级文化的精神。

南开大学关于个性化班级建设的案例有很多,对于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首先,确定班级内部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是个性化班级建设的基础,再由个人的特点延伸到宿舍特点,开办宿舍文化节、优秀寝室评比活动等,将学生对于班级的淡化意识转移到寝室中去,将寝室营造成个性化的小班级,发挥宿舍每个同学的特点,将个性化班级建设渗透到生活中去,这样宿舍评比中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个性化宿舍,如:标兵宿舍、学习型宿舍、考研型宿舍、学术型宿舍、文体型宿舍等,通过宿舍这一班级下的单位,综合分析出班级个性化建设的注重点,再加上学习文化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针对于本班级的个性化文化建设。

在发掘每个同学的潜在能力过程中,逐步形成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契合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将班级同学的个性运用于个性化班级建设中去,物质文化往往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外界给予的,另一种是靠自己创造的。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获得成果的就奖励,班级在特定节日了解同学之所需、满足同学之所想,组织特色节日活动,例如女生节、中秋节等等,通过外界物质激励同学增强对班级个性文化建设意识;班级组织参加班级文化衫设计大赛、五四评优活动等,参加集体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同学个性特点,这也是宣传班级个性文化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充调动同学积极性,将自我个性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是个性制度文化建设和个性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学生的理想、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结语

高校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栋梁,是祖国宝贵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与幸福。做好大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人才资源在社会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所以,我们鼓励教育部门、高校、院系以及各个班级共同合作,更好的完善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实行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即“管理者、辅导员(班导师)、班干部”三位一体,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建设和谐学风班风,使班级呈现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从而充分发挥班级管理模式在学生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积极促进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从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创造出更加适应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班级管理理念,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第五篇:高校学生管理系统1

1、系统需求分析

在调研的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了解到,不但各种管理工作,数据统计等工作都完全在计算机上完成并形成报表,而且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终端软件查询数据库中的信息,并根据权限对数据进行增加或修改。在着手设计之前,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为系统成功、准确地实施提供保证。

2、功能要求

学生档案管理: 学生的一般情况;

学生成绩管理: 学习成绩,补考成绩;

住宿管理:学生宿舍情况

.1学籍管理.

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籍贯,生源地省(市),家庭地址,邮编,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学号,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成员姓名,家庭成员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个人补充信息(学号,通讯地址,手机,QQ,[E-mail],个人特长,社会实践经验,备注)

2.成绩管理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选修(学号,课程号,学期代码,成绩,绩点)

课程设置(课程号,专业名称,学期代码,考核方式学分)

3住宿管理

寝室(寝室号,楼号,寝室电话,床位数,住宿收费标准)

住宿(学号,寝室号,楼号)

上一篇: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方案下一篇:高校三会一课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