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2023-04-30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在学校带回来的影像学习资料上看到《少先队植树造林歌》音乐课,本节课始终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进行着,引领着孩子们置身于热闹的植树场面。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体现了以音乐为本的理念。

一、案例实录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让我们走进音乐的殿堂,做快乐宝贝吧!(老师带同学们唱《快乐宝贝》)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美妙的曲子,请你听一听。(学生听歌曲的伴奏)

设疑自探:

1.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

2.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吧!和着音乐的节奏。

3.这首欢快的曲子,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表现的话,你会选什么颜色呢?(学生回答,老师对每种颜色做评价)

4.瞧你们把这段音乐描绘的多美呀!踏青活动,让我们听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画面,动起来。(学生随伴奏跟老师做声势动作) 5.感觉怎么样?快深吸一口气,闻一闻新鲜的空气。(练习呼吸) 6.听,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听歌曲) 7.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8.谁听到少先队员把树种到什么地方了?再认真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9.你感受到他们种树的场面是什么样的吗?(他们忙碌的身影,跑到这个山头又到另一个山头)

10.你听一听他们都种了哪些树。(学生回答,老师贴树的图案)(学生读树的名字,老师用响板做伴奏,突出八分休止的练习)

解疑合探:

伸出手画旋律线,去感受少先队员植树时高兴的心情(老师画旋律线,反复时,让孩子们用la唱)

看旋律线,跟琴唱一唱,注意音用la(老师用琴弹单音旋律,学生唱)(要求声音位置,找音高,再唱。)

你们想唱一唱歌词吗?跟老师对口型唱第一段,不出声(老师出声唱,学生不出声,老师边弹边唱)

你们也唱唱(老师弹琴,学生唱。进一步要求)

你来当老师,来评一评老师唱的哪一种好听。(讲解连音线,要唱圆滑些,老师用比较的方式唱,让学生们比较。)

用圆滑的手势,登自行车的方式来唱连音线。

完整的演唱。(学生随琴声唱)

跑到平原,跑到山岗上,我们也来跑的远些(老师教唱)

师生分句接唱(老师唱较难的句子)

哪句表现少先队员自豪的心情?你们也用自豪的声音唱唱这句好不好(学生随琴与老师接唱)

(老师纠错)自豪的演唱第一段(学生随琴唱)(注意换气记号)(祖国的地方纠正错误) 试着唱唱第二段,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一字多音)(学生唱第二段)(

一、二段连起来唱)(教师及时纠正)

它们被种下的那一刻,就怀着远大的理想,听(出事

三、四段,学生听),你找到了它们的理想吗?

尝试着把四段连起来。体会心情再来完整唱一遍。

质疑再探:

1.这么热闹的植树场面你们想不想看看,想想少先队员还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出示幻灯片)

2.少先队员们自豪吗?有什么愿望?(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抵挡风沙„„)让我们用这样的心情唱唱。

拓展运用: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天吗?

(五)总结:

人人都向往绿色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建设美丽的家园。

二、案例分析

歌曲C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前两小结是主和旋五音开始三度下行跳进,加上八分休止符的运用,是运用显的轻快、活泼。第

三、四小节节奏舒展,旋律上扬,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第

五、

六、七小节形成从主和旋——属和旋——下属和弦的转换,运用显得错落有致。第八小节旋律快速地级进下行,第九小节稳稳地在主和弦站住。整首歌曲旋律明快、清新、跳跃、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时的愉快心情和崇高的理想。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在教学中,在教学中借助于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对比,从视觉上启发学生唱好歌曲相同与不同的部分。由浅入深的,巧妙的把音乐技巧揉在了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很容易的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方法。例如连音线的处理。在学唱是用手模仿登自行车的动作启发学生唱出连音线的圆润,圆滑之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我还非常欣赏执教老师对学生准确而有诗意的评价。当请同学们用颜色来表现一下欢快的心情时,同学们不论说出什么颜色,老师都能用诗一样美的语言进行评价。如:绿色,那有小草清醒的味道;红色,像太阳一样火热而奔放„„,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老师的语言吸引住,被老师美的情绪感染住了。

三、问题思考及整体印象

首先,谦虚投入的精神为之感动。整节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情况巧妙、细致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课程设计很完美,每一个环节设计的都非常巧妙,环环相扣。不露痕迹的教授,一点点把学生引入歌曲的意境当中,体会歌曲的欢快。整节课中都围绕着这个欢快的情绪进行着,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再次,通过对图形谱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技巧。

我想,每节音乐能这样上,学生还会不喜欢吗?学生还会课上唱教材中的歌曲,课下只唱流行歌曲?老师们,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与时俱进,想办法都把音乐课上“美”、上“快乐”!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律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研究报告

南阳市第二十一小学课题组*

焦亚珂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律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对象是二十一小低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结果显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律动的形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结果表明:律动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律动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律动

音乐素养

课堂教学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

一、问题的提化的出

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课题组成员:王坤

檀雯

张华丽

杜扬

*课题组成员:王坤

张华丽

檀雯

杜杨

音乐审美教育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早在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泰伯》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体系,要求儿童学唱赞美诗和军歌,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勇气和培养儿童纪律的工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涵。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低段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为主。根据低段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将教材化难为易,进行直观动态式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有鉴于此,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好动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重要特征。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将律动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音乐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上午第三课和下午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都是学生比较疲劳的,如果直接就给学生上课,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常规律动,在课前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音乐“兴奋灶”。譬如做一些与节奏有关的游戏,教师可以弹奏一段二拍子或三拍子的旋律(低段音乐教材中一般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请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节奏拍一拍;还可以听乐曲跳跳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基本舞步。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在十到十五分钟 ,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常规律动规范课堂秩序。譬如在每节课的中间环节,可以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拍拍手、晃晃头等动作,以此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当学生的纪律松散时,教师可以弹奏简短的节奏鲜明的乐句,让学生配上拍手或跺脚的声音,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推行律动就要讲究策略重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发小学生真正地体验律动,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增强律动的兴趣性、游戏性,引导小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在音乐游戏、舞蹈、歌表演等内容中体验律动,从内心深处由衷地爱上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固定律动的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对小学生开展即兴律动教育,激发小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恰当的将音乐与律动有机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理解和体验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动”这一特点,通过游戏、律动等形式来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和期待,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并且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其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勇于参与。

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能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以动态的韵律美感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音乐,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打造二十一小艺术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概念界定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

2、研究的内容

(1)作为导入过程的律动,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作为调节音乐活动的律动,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学习的热情。

(3)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律动,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4)让儿童自己根据音乐创编音乐律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

(5)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用律动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6)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律动,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二)研究的目标

1、恰当的将音乐与律动有机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提高音乐素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十一小低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

四、结果与分析

本学年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首先是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律动环节,力求在每一节课中体现律动内容;其次,积极参加学校的研讨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所展示的公开课中,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体现课题研究成果;三是在学校举行的演出活动和各级学生才艺比赛中,以律动为基础,把律动内容上升为舞蹈,编排出富有儿童情趣的节目,作为课堂律动的补充和延伸;四是尽力服务班级特色活动,在经典诵读展示、英语歌曲比赛、班级元旦、六一演出活动中,编排集体律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图1: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课情况统计图

附图2:课题组成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统计图

附图3:学生才艺展示获奖情况统计图

附图4:辅导班级特色活动情况统计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律动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助于陶冶小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育对我国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律动将小学生的心灵与肌体统一在情感体验与表现过程之中,对于提高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直观、形象化的律动,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在小学教学中,音乐课一般比语文、数学课少,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难以很快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地进行。根据巴甫洛夫“条件论”,一些具有音乐课特点的特殊情景,在课前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音乐“兴奋灶”,在音乐课伊始便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上好音乐课做好铺垫。

律动使小学音乐教学具有了直观化的特点,动作与音乐协调地结合,小学生可以用心灵去触摸音符的跳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小学生的音乐作品情感能力无形中不断提高,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音乐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律动从小学生身心两方面同时进行训练,让小学生从最初接触音乐起,就在用听觉去感受音乐的同时用整个机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在小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整齐,旋律好听好学,刚入学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编创模仿外星人的律动,达到通过这个律动让小学生掌握了节奏韵律,培养身体协调性,增强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这一首歌曲的学习,取得以下效果:小学生看到熟悉的动作,脑海中就立刻浮现这首歌的旋律,通过优美的旋律,由衷地喜欢上音乐。只有从小学音乐教育抓起,才能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音乐鉴赏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开放、互动的律动,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传统音乐理论技法得以简化,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律动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具多重性和多样性,激发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教师应给小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律动的机会。在欣赏歌曲时,鼓励小学生用自己比较善于表达或喜欢的姿势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曲子的理解。然后用这些动作串起来编排小舞蹈,激发小学生从小培养音乐作品情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含义。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很好地投入或精神不太集中,教师也可以对曲子的形式、种类做出及时调整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小学生都兴致高昂地参与律动。但这种律动不要求“动”的统

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形象、情绪吻合就可以。例如:在《嘀哩哩》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有目的地知道小学生分组扮演春游的情景,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自由地用肢体语言来展现音乐的情绪。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小学生们能被歌曲所抒发的情绪感染,不放过音乐的每一个美丽的音符,在教室里即兴地发现春天的美、表达春天的美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边律动边朗诵歌词来抒发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音乐精髓的理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闻乐起舞的律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律动在应用时变化丰富,方便快捷,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好奇,并能启发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律动就是运用人们的这种天性,让小学生“闻乐起舞”,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对节奏的敏感性最强。同样,律动所表现的第一要素也是节奏。可以说音乐节奏主要体现为时间运动形式,而律动则将节奏的时间运动形式转换为空间运动形式。因此,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学会律动,要学会感知音乐节奏,要体验节奏变化所产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从艺术的本质特点上看,律动作为音乐与肢体运动的结合体,其根本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纯粹的音响感知与身体运动,而在于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外部身体运动的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听音乐表现律动就是引导小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出自本能的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在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例如:在《拍皮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语言。“花皮球,真可爱”,可用拍手表示喜欢的心情。“你拍拍,我拍拍”可做摹仿拍皮球的动作,活泼可爱,极好地体现了这首歌曲的音乐语言。

(四)听、动体验的律动,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律动中有助于小学生塑造音乐形象,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像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听到音乐后引导学生此音乐描述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由此想像到什么,内心是如何感受的。律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听、动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例如:做《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上行、下行、平行的旋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在跳《小猫舞曲》,小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舞蹈瞄呜,一只可恶的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叫声吓坏了,拼命逃,你们听,小老鼠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上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追上来了并画出上行箭头。小老鼠没处躲,又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下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在追。小老鼠在地上逃生画出下行箭头,老师弹奏一段平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老鼠被抓到了,小花猫高兴地跳了起来生画出平行箭头。小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旋律走向上行、下行、平行的概念并在活动中用即兴的动作或手势表现出来,甚至还能运用线条或图画画出来,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意愿表现了音乐形象。整个过程都要由小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起到在前面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凤阳花鼓》的学习中,引导小学生创编手拿小碟和筷子的律动。这个律动虽然动作简单,但是需要全体同学密切配合,才能使筷子敲击小碟的声音整齐好听。通过这个律动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同时很好地理解安徽花鼓戏的风格特点。在《小蜻蜓》一课的即兴律动表演中,有的同学创作小蜻蜓点水的律动,还有一个同学双手握成拳,放在头的两侧,摹仿小蜻蜓睁大眼睛的作用,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提出问题:“小蜻蜓睁大了眼睛,辛勤地飞来飞去,它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捉蚊子。”老师说:“小蜻蜓捉蚊子,它是益虫,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爱护它。”通过简单的律动,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律动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小学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使小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律动起到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意境的作用。

五、讨论与建议

律动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以身体运动反应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独特情感反应紧密结合来进行音乐学习,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律动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应该成为下步研究的重点。

六、结论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律动的形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能极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七、参考文献与附录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儿童趣味音乐律动. 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2009年版. 鲍贤琨编曲.幼儿律动音乐.江苏人发出版社.1982.

第三篇: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我们的田野》

教学课题:《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说明: 《我们的田野》创作于五十年代,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曾作为影片《我们的田野》的主题歌.由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易于上口,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此歌于198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1963年调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任驻会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作词的儿童歌曲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张文纲,作曲家,广西合浦人。

歌曲结构为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调式为F宫调式,2/4拍子.其节奏平稳宽广,旋律亲切委婉,优美流畅,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尤其是第一,第二乐句起唱时的弱起节奏"0 X"和乐句中的跨小节切分节奏"X | X",使乐曲富于动力,显得新颖独特,增强了歌唱的抒情韵味.此曲的歌词极富诗意,分别从田野,湖水,森林,群山,天空五个侧面抒发了对祖国的赞颂与热爱之情. 歌曲特点:《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培养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以优美柔和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美感;了解弱起小节的演唱。

2、技能目标:认识弱起知识,并掌握其唱法;通过综合训练,认识前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的联系,以及节奏组合的规律;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感受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两首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美丽而伟大的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纯朴的情感;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我在教学中以“美”为主线,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到美,再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美,最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谱写出自己的心声。

教具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 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片、收录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下面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老师一起去我们的田野中看看。

2、出示田野的图片:你们看到什么?这些情景给你什么感觉?

3、图片中的田野好美,老师这有一首歌唱田野的歌曲,你们听听。放歌曲录音。生聆听并感受其旋律。引导学生用优美柔和抒情的声音演唱歌词。学习弱起小节的知识,并能初步掌握其唱法。(听之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听)歌曲描绘了什么?情绪怎样?速度?给你什么感觉?旋律很美,歌词描绘的意境更美。我们的田野如此美丽,我们应感到自豪。通过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激发学生对美丽而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谁表达的有新意,和别人不一样?歌曲描写田野美好风光。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告诉老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听音乐,学生跟随范唱轻声演唱歌曲。反复听唱第一段,提出疑问:你觉得第一段哪句比较难唱?谁会唱?你觉得哪句好听,唱出来。“︵”是什么符号?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圆滑线和延音线?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连音线分为两种,即延音线和圆滑线。它们的形状几乎一样,圆滑线稍粗一些。延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奏)法则按照节拍唱(奏)完即可。还有一种延音线是用在滑音上的,表示两音之间的滑音是圆润,光泽,平滑过渡的!

3 连线有两种: 一是连接相同音高的音叫做连音线; 二是连接不同音高的音叫做圆滑线. 一开始有个O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唱?(弱起小节,按照前面的节奏练习点头,抬头的时候唱出)这首歌很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优美、抒情、轻声演唱)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唱好前两句的弱起的节奏,(提醒学生间奏出现的位置。演唱的时候,应该轻声,整齐,字正腔圆,甜美的表情。用圆滑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给我们的感觉是宽广、优美。

二、教学扩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中,仿佛身临其境.结合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谱写出自己的心声《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我认为要让学生知道词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而从中得到启示。歌曲创作的背景,也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从而加深对歌曲的感性认识,继而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之情。学生非常非常喜欢听老师唱的翻版歌词,老师唱完后,学生们给我掌声、欢呼声、赞叹声,学生还喜出望外地在课堂上请求老师给她们签名,夸赞老师将来会成为有名的音乐家的。学生很佩服老师能翻版歌词,并且能歌声甜美地唱给他们听,当堂夸赞老师真棒!真了不起!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课堂效果非常的显著、突出和美好。

2016年12月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一:孔雀舞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生:二拍子。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

三:学习孔雀舞蹈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生:(模仿)

案例分析:

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步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

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平 阴 县 少 岱 小 学

石 杨 杨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邓钺炘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听音乐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适宜的内容,在教学中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感受和体悟,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循序渐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需要静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听音乐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日常教学所需,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适宜的内容,在教学中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感受和体悟,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孩子喜欢音乐,从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

例如,在给学生上《清晨》一课。我想,音乐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情感共鸣,再加上熟悉的电影、电视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体会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来思考的: 以情导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欣赏优秀电影音乐。首先,我请学生欣赏一段无声画面,请他们找一找问题,提一提建议。随后请学生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影视歌曲,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本课对影视音乐的探索之旅。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这首歌曲对情绪、气息、音色等要求都很高,而且是一首两个声部的合唱曲,因此实际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何既能让学生保持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较完整地表现歌曲呢?我是这样的设计的:

1、欣赏电影《祖国的花朵》片段,注意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既了解、回顾了电影,也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忍不住想要唱一唱。

2、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音画结合。通过画面与歌曲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影片主人公愉快的心情。在欣赏之前我先出示了三个问题,请学生在欣赏时关注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和歌曲在影片中的作用”,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欣赏,也暗示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让他们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如果老师坚持不懈地这样引导孩子,那他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3、唱熟悉的第一乐段。

4、演唱高声部旋律。

5、学唱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不被大家熟悉,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他与高声部相比能够找到一些特点,那就是旋律的走向比较相似,节奏也基本相似,但是有两个小节的旋律走向是相反的。我请学生帮我画画旋律线,注意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找一找他们的异同。让学生观察低声部旋律,自己找到特点和规律,对唱准低声部是很有帮助的。实际的演唱效果也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6、合唱两个声部的第一个音,初听合唱的效果。

7、合唱。

8、完整演唱歌曲。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选择演唱形式,甚至可以自由竞争来做领唱。在轻松和谐氛围中完成歌曲的演唱。

上一篇:医疗机构创文工作汇报下一篇:预留印鉴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