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2023-04-30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研究结题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音乐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西岗区音乐学科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于2001年9月在小学先行启动,在不断实施研究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遵循“先实验,后推广”地思路,2003年9月,中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相继开始了。 特选题为“中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 1 验证出课标与实验教材的适切度

 2 探索出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法

 3 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并应用

 4 探索出使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 5 探索出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三、 研究的内容

1 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适切性的研究

2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3对学生学习音乐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四、研究方法

在这一实验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自主研究与互动研讨相结合、学习研究与实践总结相结合,把课题研究贯穿于培训、教研及教学活动中。实验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

 1文献资料法

 2经验总结法

 3调查法

 4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

从2003年—200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3年7月至2003年10月):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研究前期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实验中期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和骨干学校引入实验研究的层面。研究后期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的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并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5年3月至2005年9月):全面总结课程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适切性的研究

音乐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载体进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是否适切,直接影响课程实验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对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进行了研

究。

主要做法如下:

1. 比较分析:将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新教材与原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教材编者的意图。

2.记教学札记:对照课标、教材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找出适切与不适切之处,并坚持做教学札记。

3.讨论交流:定期通过座谈会、访谈、研讨等形式,了解实验过程情况,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

4.调查问卷与专题研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对研究课题的建议。课标和教材研究小组根据大家提交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研究、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已形成《中学音乐教材、课标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研究内容之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首先是教研方式的改变,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主要做法如下:

(1)比较教研: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教师们对照课标,富有创造力的个性设计,便于我们在教研中发现共性的东西和个性的凸现,引发大家的学习和思考,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2)联动教研:一是指学校各部门的互动合作。如:培训室举办

课改讲座,问卷调查;科研室在教学理念上的指导,带动全区;二是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担当教研任务,与教研员、教师联动合作的教

研。

(3)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教研的问题来自基层,解决之后需要回到学校进行实践检验,所以以校为本的研究形式尤为重要,教学的问题从关注自我的教到兼顾学生的学,通过互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了音乐教学方面相对薄弱的学校和个别组。

(4)专题讲座教研

(5)采用中小学联合方式,进行艺术实践教研。

其次是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与教方式:

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学生们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除教材有“冗长难懂”的乐曲和“枯燥乏味”的乐理外,还有教学形式乏味单一的原因,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验中保留教学中有效的方式,尝试新的教与学模式,强调两方面的参与,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方式。

(1) 将学生的“学”融于教师的“教”的知识互助学习方式:实验中采取把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搜集相关知识、分批参与到讲授中,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知识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此方法同样适应一欣赏课的教学)

(2) 歌唱教学中教师“弹”、学生“诵”的共同参与学习方式:实验中采取教师弹奏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诵,深入体会歌词的文学含义,感受文学艺术美,再随音乐的起伏快慢中深情的朗诵,不仅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同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全心投入家深对作品的理解,中体

现教与学的共同参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在歌唱教学中师、生从机械重复的“唱”到全身心的“动”起来的学与教方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多方面的,除了唱、听还可以是奏、节奏感受、肢体语言感受等方面,从前机械重复的“唱”虽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但也磨平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实验中教师的适度的进行歌唱的内容,再精心的设计,如典型节奏的提炼(合声)、与音乐相匹配的舞蹈、运用身体和身边的实物进行打击乐的声势训练等等,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让教师和学生 “动”起来,教学才更有效。

(4)欣赏教学中的从单一的“听”到参与“唱”的教学方式;实验中我们通过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采用欣赏------感受----分析----歌唱-----欣赏------感受-----分析------体会的尝试,体现了“听”和“唱”并重的方法,感受和体会更深刻。

研究内容之三:对学生学习音乐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具体做法:

1构建以“全面多元”为主线,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评价:课堂五分钟个性特色栏目自主答卷+自我个性展示:

终结性评价:“班级音乐会”“强力组合”“智力大考场”从参与及合作的态度中保证了评价的基本底线。

“闪光记录”、“星级评价”激励性评语

在期末用一周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进行弥补,-----设满意考:注在每一学期教师留出一周的时间,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弥补,因为我们明白这是学生进步最快的时机,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我们提出:合格看基本,优秀看个性。

如,某中学生音乐学习成绩报告单如下:

班级:学生姓名:

项目 成绩 闪光记录

音乐参与 ★★★★★ 舞蹈之星

2005校“十佳歌手”

音乐知识、相关文化知识 优良

音乐技能及能力 一般、须努力

合作与创造 ★★★

从2003年初一新生入学起,对实验班的同学采用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关于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几点优势:评价体现出新的理念:

(1) “公平竞争“评价.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2)评价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3)关注的不仅是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评价提供学生进步和退步的信息,并根据情况,及时做出反馈。评价直接影响教师自己的教学情绪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教学“评价”,“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爱好与兴趣,学会欣赏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我们的“评”才是富有“价”值的。我们提出:优秀看个性,合格看基本。

研究内容之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开发《大连音乐名人歌曲》

围绕大连著名的音乐人杨洪基、谷建芬、徐沛东、秦咏诚、铁源等为课题的相关歌颂大连的歌曲《大连,我的故乡》、《难忘大连》、《大连,我永远的爱》《旅顺口,我的第二故乡》,成为我们音乐课堂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地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2、家长、身边教师、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区内学生的家长可能就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和行家,所以我们挖掘了这一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目前37中的萨克斯、新华中学的京剧特色表演得到家长的参与指导,在省市多次获奖。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达到了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开发。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住着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朝鲜族学校就在我们区内,聘她们为师帮助我们搜集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料和文化,欣赏和演唱身边的少数民族音乐和歌曲,跳少数民族舞蹈,让学生了解更多地了解它乡文化。

3、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

(1)课件教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最新方式,在全区内,我们开展了每校选取一个课题,从设计——搜集素材——合作完成的活动,一学期我们完成了13——16册的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通过区域网、互联网,达到共享的目的。(2)我们利用学校的资源策划和设计了“空中课堂”活动,利用网络基地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回头看自己的课,既提高了自我又作到了资源利用。(3)区域网络的利用:将教师的教学资源通过区网站上传和下达,作到方便快捷。

六、研究成果

(一)课标与教材、教参是否相适切:现行研究使用的为人音社教材十三册至十六册版的线谱教材,通过全区参与研究的23名教师和区内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调查中了解,经过两年的研究,得出以下的结论:教材,13-----16册共28个章节,包括音乐欣赏和歌唱两大主要部分。三十一首歌曲中 9首(35/100)适切。三十一首欣赏作品中有7个板块(33/100)适切。部分章节的教材内容被学生和教师们认可、受到欢迎的原因:

1、作为课改的产物,教材结构打破原有的音乐知识的单一主线,注重音乐兴趣的提高,同时考虑学科和学段的特点和发展性,注意与生活和实际有机结合,且有时代气息。如:十三册《行进中的歌》、十四册《难忘岁月》,《春之声》,《轻歌曼舞》等活动板块,加之图文并茂,学生能根据提示理解作品,进行音乐创造,这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教材。

2、在实际应用中,实践中,我们还是发现就其内容安排来看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还

不够理想。课标与教材中个别内容淡化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其他值得商榷的细节。如:

(1)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表现出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在实验研究中我们没有发现课标和教参中有关指挥方面的目标要求,更没有相关的知识内容,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9年来学生应该能用简单明确的手势象音乐指挥家一样来指挥音乐的一般合唱与小乐队,如果我们的专家和教材的编委们,对我们的学生和普通音乐课堂教育没有了解和缺乏信心,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成为残缺不全,我想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共同培养目标。

(2)十三册《青春舞曲》一课,作品为bA调,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是存在难度的,而且与前一章的C 调,F调之间缺少知识难易的梯度。学生每每见到五线谱如同天书一般,学生的基础知识没得到解决,就没有达到课标7年级识谱教学目标要求,建议教材编写者进行考虑。

(3)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教材这一单元的歌曲《阿伊亚》对于中学生演唱来说难度大,能否换成旋律流畅上口具有非洲地方特点的现代歌曲,如果在学习非洲音乐之前,先安排《亚洲音乐》一单元呢?让学生对相对熟悉的亚洲国家音乐风格,体裁,流派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到比较陌生的非洲音乐的学习,这样就容易理解作品,让学生更好理解多元文化。因此教参涉及的知识需:实用—广泛—全面。

(4)教材提供给教师的材料十分匮乏,教学光盘与教材不符。教参的内容大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性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如:十三册第一单元中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作品作者谭盾是现代非常有创意的一位作曲家,他不但把民间音乐交响化,还把民间音乐通俗化,他的音乐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如果教师对谭盾和他的作品没有一定的了解,又没有进行教材的深挖掘,只是浏览性的欣赏,那等于没听一样,针对这节课做过这样的实验:上课简单地听了作品中的编钟,童声合唱等,作者及作品没有更多的介绍,结果三周以后,学生再听到这部作品时90/100学生不记得了。

(5)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材中欣赏乐曲,新课标提出充分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而我们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有的难度较高,学生没有兴趣聆听,如十三册《天山之春》一单元中《褐色的鹅》,这一课难度较高,旋律不易掌握,虽是一首经典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疆乐曲,但我们音乐课针对的是普通的中学生,不是音乐教师和音乐专业者。难易程度应适合,否则学生会敬尔远之。

作为一线教师在思考、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应不断地在自我提高。同时也建议新教材从选材、排版、每册书的知识衔接以及教师配备的参考书都要更系统、更全面、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素养有所提高

自03年以来,我们从37中初一的二个班的新生作为实验班级,通过摸底调查发现: 初一(4)和初一(12)班共:127人音乐情况的调查分析 :

(1)歌曲演唱能力 (初一年为【前】 初二年为【后】)

【前】背唱1-5首:20%,5-10首:31%,15-20首:9%,20首以上:8%

【后】背唱1-5首:25%,5-10首:50%,15-20首:16%,20首:10%

(2)音乐鉴赏能力

A、音乐感受:

【前】令人愉快36%,音乐真美31%,没感受33%

【后】音乐感受:令人愉快46%,音乐真美42%,没感受12%

B、民族与外国音乐

【前】能分辨 19%基本分辨 40%完全不能分辨 31%

【后】能分辨39%基本分辨50%完全不能分辨 11%

(3)欣赏歌曲

【前】能分辨三种唱法10%,基本分辨40%完全不能分辨50%

【后】能分辨三种唱法24%,基本分辨71%完全不能分辨5%

(4)音乐知识技能

A、 【前】识线谱:20% 识简谱:67%

B、 【后】识线谱:25% 识简谱:75%

C、 记得音乐家名 :

【前】一个都不记得18%,记得10个以上9%

【后】一个都不记得2%,记得10个以上78%

(5)能演奏乐器

【前】会一种乐器24%,会二种乐器10%,会三种乐器5%

【后】会一种乐器95%,会二种乐器86%,会三种乐器30%

(6)音乐兴趣与爱好 一生对音乐的需求

【前】永远需要50%,不需要25%,将来从事音乐25%

【后】永远需要75%,不需要1%, 将来从事音乐24%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音乐学习素养 方面,突出的表现在:

1、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在对实验班学生的音乐学习意向调查中,喜欢上课的占全班总数的13%,2005一班的调查中,喜欢上音乐课的增加到70%。

2、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参与能力,如在节奏、节拍、音高、旋律、调式听辨及识谱能力的测试中,有79%----89%的学生回答正确。如对《春江花月夜》、《命运交响曲》等名著有关问题回答,其正确率达92%---98%。

3、音乐评价的全面多元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参加音乐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艺术潜能,把握其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4、对音乐有兴趣,能爱护及携带音乐书与课堂乐器,能够安静地倾听音乐,能够认真地倾听教师讲课与观看同学的表演,能够自信有表情地参与歌唱,能够认真地参与乐器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提前预习,正在成为学生的一种好的习惯。

5、在课堂中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每一位学生都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悟生活感悟美。我们的教学是有意义的。

(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师尤为关键。以课改为契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 的

共同目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两年来伴随着课改,我们大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成熟,成为市区乃至省级的音乐教学骨干。同时本课题我区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研究。我区的黄玉老师正在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审美素质对中学教师影响的实验研究》,26中音乐组的课题《将美育融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实验研究》在进行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随着业务的精深而提高。每位教师能生动活泼的组织课堂教学,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少了严肃,枯躁,呆板,多了轻松、愉悦、和谐。在课外活动上每位教师尽心尽力,大显身手。推动了我区音乐教育蓬勃发展.

五中 :潘青:学科带头人、区骨干论文获省二等奖、优秀校园三 队活动二等奖、兼职教研员钟声“希望杯”二等奖。

黄玉:2004年大连市评优课《图画展览会》

六中 :刘志平:省市基本功大赛一等李书君奖“希望杯”一等奖

七中 :孙晓航:在课改中崭露头角,“新星杯”一等奖

34中:吕红杰;市级骨干教师、省美育评比二等奖全国课改现场会比赛一等奖,大连市送教下乡课、

周小乐;参与与安徽阜新地区的教学交流,获省评优课一等奖

26中:于兰:市评优课一等奖区“希望杯”大赛一等奖大型合唱舞蹈比赛获得殊荣曾新:区骨干教师,“新星杯”一等奖

37中:苗莹:市区基本功一等奖,学生的萨克斯在省多次获奖

71中:陈睿“希望杯”获二等奖,多次大型活动有他们的身影

西 岗:高冰:市骨干、兼职教研员,论文获省二等奖

新 华:周林:凭«青春舞曲»成为大连的唯一代表参加辽宁省课改现 场会的展示 。区骨干教师

朱晶“希望杯”二等奖省“基本功”比赛舞蹈二等奖,“新星杯”一 等奖

七、结论

1通过实验我们认为新课标与教材的适切性达到了60%。

2我们研究的评价的方法在教学中是可行的,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实施新课程的。 3通过研究探讨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有利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八、问题与思考

1、对于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评价应当把握好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动力。

2、教学相长更要强调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单纯夸大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学和违背教育规律的。

3、教师个人聪明才智结合教师的整体实力的提高,是教学研究的前提。

4、形成自上而下管理、组织和目标确立是教育研究提高实效性的关键。

5、社会、家庭、学校及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动教育科研进程的推动剂。

6、参与实验的教师教学工作和演出任务教重,力不从心,对参与教师和学生给予人文性的关怀是教育研究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008年6月15日

第二篇: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音乐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地区差异,音乐教学发展存在着极不均衡的情况。 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道“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另外,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养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但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词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孩子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城市里的大多数家庭都领悟到了这点,他们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参加学习,如钢琴、古筝、二胡、小提琴等,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趣。而在农村,家长却认为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家长们不知音乐中的韵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学校对音乐教学管理不力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音乐、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的、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设置音乐课程。

针对我国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如果只靠分配一两个专职音乐教师,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要为此付出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沉痛代价。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训。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不少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有一点这方面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这个做法就很实在。更重要的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外请专家讲座、音乐教学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解决途径。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门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且想办法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中就会涌现不少优秀的专、兼职音乐教师。 2.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教唱几首流行歌曲,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教材中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应当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其中唱歌和欣赏是主要内容,唱游教学和器乐教学是今后音乐教学中应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采用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同时加强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适当向学生介绍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知识,使他们不至于乱喊乱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课堂力争运用电子琴、手风琴或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购置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锣、钹、碰铃、木鱼、沙球、大鼓、小鼓等。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或按课本中的图示要求用手势做出2/

4、3/

4、4/4等拍子。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与个别、小组与小组争夺小红旗(或小红花)、男生与女生、上台表演与评论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音乐,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利用琴法中的“刮奏”奏出C大调音阶 “1 2 3 4 5 6 7 i”,这时学生即作伏桌休息状态,此时让学生仔细听两遍音乐,听完又用刮奏“i 7 6 5 4 3 2 1”,学生立即恢复成听讲状态,这样就比直接让学生听音乐印象更深,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当然,方法还有多种,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3.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

培养学生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的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①卡片(音乐知识卡片、单音小插袋等);②挂图(音乐家肖像、唱歌时各韵母口形图等);③运用录音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教学中制作更多的直观教具(如人物、动物头饰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乐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 4.把握欣赏教学的内容

许多老师认为这方面的内容无足轻重,其实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课内欣赏的方法有:教师演唱、演奏或听录音和唱片,或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为学生创造直接模仿的条件,还可以即兴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表演,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运用唱片或录音、录像进行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经常欣赏音乐。 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较发达的国家,都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课,记入工作量,称之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摇篮”。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①合唱队②器乐队③舞蹈队④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如红五月歌会等)。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地理环境,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

6.创造条件、改变模式,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的校长:①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如果校长能带头(包括教师)在每周升国旗时,高唱《国歌》,那么对学生的歌唱热情和爱国主义将是一个无形的感染与鼓舞。②要有长远的艺术教育规划,又有短期的活动安排。把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既要搞得扎扎实实,又要生机勃勃。③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购置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风琴、铝板琴、竖笛和简单的节奏性乐器。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业务进修,合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为音乐教学及活动服务。

教师方面:①应经常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函授,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的机会,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②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紧抓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外活动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试验;订阅音乐报刊,吸收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法,如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③教师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编一些“乡土音乐”教材,作为补充。如将课本中部分外国、外地的民歌和民乐换上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值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大好气候中,又何尝不可?教师创编一些优秀儿歌、民间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结合当地曲艺音乐、风土人情、婚丧、喜庆、祭祀音乐中的健康成分,整理成册,真可谓“民间风味”,它能使学生热爱家乡,也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总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经常地研究音乐教育改革的新问题,改进和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国家的音乐教学水平就会跃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第三篇:小学音乐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把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音乐实践。与音乐有关的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实践。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多融入一些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渐走进音乐的天堂,学会欣赏音乐。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艺术,可以提升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总而言之就是让音乐课堂氛围活跃一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教学准备,多设置一些让学生参与的环节,根据每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如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参加的情境下学习音乐,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音乐知识。学生在问答环节等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掌握一些与之有关的学习技巧,所以时间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将是教学的改革方法之一。

二、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1)学习课程整理和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多参加教师或学生组织的计算机培训活动。

(2)编制学习计划,分工完成。

(3)多和相关课题研究成员去交流,希望获取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提升研究的科学性。 2 、实施阶段

(1)根据课题编制的研究计划开始钻研。

(2)在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实时评估,组织阶段性研究成果评估活动。可以选用时间性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和学习反馈等方法研究实验对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团队中健康成长。

(3)教师可以在“学生实践性音乐学习”众多安排讲课、说课以及评课等环节。然后选择自我评价与对他人评价两种方式评估整个实践活动的成绩,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灵活的改变工作人员。

(4)选出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5)总结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展开一次针对性较强的研讨会。

(6)在每一个学期里面可以召开两次或者三次研讨会,提升学生参与音乐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能力与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3、总结阶段 (1)评出课件。

(2)撰写结题报告。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完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独特的教学方式,撰写结题报告。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1、实验方法

将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定为“生活化教学研究”,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可以选用观察、体验、实践、分析以及总结等方式去研究。一旦选定试验班集体,就即刻组织实践活动,如召开研讨会等。现在在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方面给自己定一个教学进步的目标,只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积极参与其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行动研究法:指音乐教学实践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活动对生活化音乐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项目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指搜集与音乐有关的教学资料、生活教学知识、素质教育等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实验教学的原则

在教学研究中可以把“生活化教学”定位基本原则,尽管还未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但所相关研讨中必须坚持“生活化教学”这一原则,本次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孩子可以无所约束的去学习音乐,大胆尝试新颖的音乐知识。这样做的前提是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先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然后做到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宽视野。 (2)实践性。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还应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结束以后学生对实践学习有了基本了解,然后再继续进行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因材施教。虽然学习是学生后天的习惯,但先天的智商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智商不等的学生应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给予批评或表扬,逐渐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4)主体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应遵循主体的需求,适时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乐趣,热爱生活。如果学生可以表达的生活内容,教师可以先不说,让学生自己表达;学生可以演唱的音乐,教师在一旁陪伴。

3、实验的作法体会

(1)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研讨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先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如对年龄段较低的学生选择一些低智商的游戏,可以选择将故事或者猜谜语等等,将一些生活小乐趣融入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的学习;教师还可以把生活中的音乐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做到生活与音乐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时间学习。因为教学的理论知识存在差异,所以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多媒体、课本或者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更真实的学习音乐。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育行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教育的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为奇妙的一点,教师在其中担任多个角色,如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在课下学生们之间相互玩耍,很少有人去主动找老师沟通,所以建议学生和老师之间先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应尽职尽责的去关爱学生,诚信和学生交朋友,不仅在课堂上使用教学技巧去吸引学生,还应在课下用自身魅力去带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学校积极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音乐学习的成功感

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希望在学业上获取更大的成就,学生的学习是把情感与认知联系在一起的。成功是一种力量较强的情感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学生的求学欲望。建议教师在平日教学时,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内容做相应的评判,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如“你真棒”。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好评之后会增强自信,更加热爱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创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课堂上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学生有了自信以后更容易成功,学生将产生更大的创造空间。

四、研究成效

1、教学上的收获

(1)提升学生音乐素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之后去慢慢了解音乐中的情感变动,学会去倾听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变动,如在听到音乐之后所产生的幻想。试着去在音乐中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享受这种感觉。

(2)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保证教师可以和学生有一个和谐的关系。学者借助音乐去调节心情,经常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多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感受音乐的美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3)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知识,机械式给学生灌输思想,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教师的教学,教师一般不设置问答环节,导致学生很少和教师沟通,没有勇气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更无从谈及去开创新思维,拥有新想法。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唱,教师选用“唱歌课”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有生命力。

(4)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始安排音乐实践课以后,所有班级的音乐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上分析,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设计减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把时间放在实践教学上。随着音乐实践课的增多,热爱音乐科的学生也活跃起来,选择音乐课的学生与过去一年相比提高了38%,其中包括很多“坏学生”,如性情暴躁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之前学习成绩一般甚至非常差,现在成绩都有很大进步。

2、促进课程发展 现在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新课程和传统教学不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为让新教学模式尽快融入教学课堂应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让理论教学、新模式和生活融为一体,做到“微科研”,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适当的加入新教材,认真组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教育改革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把理论知识和教学作为中心,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试作为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式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师不注重平日和学生的沟通,经常忽略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大多数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龄,即使是新教师也属于成人,所以教师经常用自己的想让去理解学生,讲述自己的经验,去让学生理解,但学生毕竟都是未成年,所以很多知识是无法理解的,导致学生认为音乐课是非常无聊的。

2、学生学习问题

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学习,缺乏独立性。长此以往,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这样,会让学生学习不自觉,自信心受挫,难以做到独立学习。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学生开始无法理解,感觉教学内容复杂,严重损伤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导致上音乐课程的学生逐年下降。学生若不学习音乐课,将无法提升对艺术的审美感。即使在课程中安排音乐实践课,学生也不会再产生兴趣。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让学生选择教学方式,建议教师选择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若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将无法控制课堂上活跃的氛围,所以教师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新模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增长教学本领。

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验和总结,研究出一个关于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科学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所以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教育工作人员应该着重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这一教学课题。通过不断优化改革教学模式,相信音乐教学课堂将收获到一定的研究成果。

六、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王双有2001年第2期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4、《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5、《文汇教育家书系——教学新理念》,汪潮著,文汇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第四篇: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这次我们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在这次研究中,我们通过上网搜找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发现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总结出一些规律。

一、调查报告结果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被调查者中,有82.5%的学生经常听音乐,只有17.5%的学生偶尔或不听音乐。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听轻音乐或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是否会影响其情绪,有70.5%的学生表示会,29.5%的学生表示影响不大或无影响。而有37.5%的学生在高兴时选择听流行音乐,24.6%选择古典音乐。在紧张时,有达45.1%的学生选择听轻音乐。对于让其在压力大时听摇滚乐有高达83.7%的学生会感到烦燥或紧张,只有16.3%认为无影响。对于让其在高兴时听悲伤的音乐有67.3%的学生会觉得扫兴,16.7%的学生会受其影响而感到悲伤。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同学在考试前感觉紧张的时候,会选择听轻音乐来放松;有的人在感到困倦的时候会听重金属乐来使自己保持清醒;一些上班族在上下班的路上会听流行音乐使自己心情愉悦等等。

所以,由此可见,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二、有关资料

(1)音乐能净化你的心灵

音乐对于人们心灵的陶冶,灵魂的净化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如行云流水,像阳光般的温暖,空气般的清澈。有一篇文章提到音乐的疗法,并说:当你悲伤的时候听欢快的音乐。事实正好相反:人在被上的时候应该听悲伤的音乐,把悲痛的情结完全释放出来。不要企图在你悲伤的时候听悲伤的时候听悲哀的音乐,那样会适得其反。

(2)音乐与心理治疗(音乐治疗)

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组的教授们,在对音乐的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 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也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音乐,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

音不仅对于精神,情绪具有极大影响,对于疾病很好的治疗作用。音乐能减轻病人的痛楚,减轻精神的顾虑,康复的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和音乐疗法专家又把音乐疗法称之为“音药疗法”。最近,心理专家发现音乐能提高情绪智力。因为和谐的音乐具有治疗作用的音乐,能疏导人们的心理,使大脑神经系统运动平衡,使意识得到调和,胜利的不健康精神因素的同时,使人潜在指挥发挥出来。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已利用音乐疗法对学生,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记忆力,集中里的开发训练。对画家,雕刻家,服装设计师进行艺术创造的开发训练。在竞争激烈的体育界,许多体育选手在比赛前利用音乐疗法来缓和紧张的情绪,放松身体,从而取得参塞的好成绩。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力偶啊法叫做“金牌疗法”。此外,企业人才训练,经营管理才能训练,也开始利用音乐疗法。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之前,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如《摇篮曲》代表着人一生的开始。闭上眼睛,听着天井柔美的曲调,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无私的祝福。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犀利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

伟大的母亲,可爱的孩子,时间最美好最纯洁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祝福。从而也使他们沉浸在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中。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要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着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究竟身的饿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的发育成长。

音乐的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么五。音乐疗法在心理学上叫做“感情移入法”音乐通过各种因素。如:音色,节奏,旋律,等造成一种„情绪或感情印象“。人们是通过“印象”来了解自我提高情绪智力的。

(3)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在音乐疗法中,对著名的指挥家指挥的著名乐曲鉴赏所产生的“感动体验”。叫做“感动音乐疗法”。它在音乐疗法中产生的效果最大。

是的,音乐是能影响人的情绪,之间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音乐道过音调能影响人的情绪,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为人所注意,他们认为E 调,安定, D 调热烈,C 调和蔼,B 调哀怨, A 调高扬, G调浮躁 F 调空荡。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多德就推崇 C 调,认为 C 调最宜于陶冶情绪。

关于音乐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毛豆引起听者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的高低成比例。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忌,等。

(4)音乐与人的生理活动(不同音乐不同的影响)

音乐对人们精神状态和心理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不良的音乐能引发疾病,而优美的乐曲可以使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国外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对不同交响乐队208名队员进行了对照实验,经过分析发现比演奏古曲乐曲为主的乐队的成员心情大多平稳,愉快,健康,很少患病,而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队员70/100以上患有精神过敏症,60/100以上的人容易烦躁,动怒,22/100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的人失眠,头痛,甚至容易患某些疾病。另有人曾对一些音乐爱好者做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很和睦;经常地欣赏浪漫音乐的人性格比较开朗,思想活跃,而热忠于嘈杂的现代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断,由此可见,音乐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够影响着我们人类的身心健康。

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使其听镇定,安身,舒缓的乐曲,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云,多愁善感,失眠者使其听欢乐的音乐,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愤怒,恶心呕吐,头痛血管正常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愤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还会诱发心脏血管的疾病,其实有一些西方现代乐曲当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凋,那根本不是人们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的噪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现代医学资料统计表明由于情绪也就是心理方面引起的疾病大约占总数的50/100,为了避免不良心理矢横人体健康的损害和某些疾病的威胁,越来越多人开始音乐做为辅助治疗了。

三、有上述材料获得的信息

音乐对人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能影响到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们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子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躁,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

可见音乐的确能够影响到人。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

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

音乐在人一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个规律。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大都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例如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因为,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任何工作都不像音乐那样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音乐本身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鼓舞人们去奋斗、去前进。应该说懂得音乐才能更好地懂得人生。所以,人生这个乐章需要音乐谱写出更美妙的旋律,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记忆乐谱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好处,弹钢琴不仅锻炼了左右手的灵活和协调性,还锻炼了大脑,增强记忆力和智力。学习舞蹈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人的动作、气质、韵律的美。

通过调查:对于早期接受1~3年音乐学习的孩子,他们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这种学习使他们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养成动脑筋的习惯,而且大大有助于增强个性和开发想象力。而对于接受3年以上学习的孩子而言,增强个性这一优点体现的最为突出。这说明随着学习时间的拉长,艺术类早期教育对性格上的影响会日益突显出来,这便是艺术类早期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的最强烈的影响。又有调查表明,监狱里的罪犯大多数都是没有受过或缺少音乐教育的人。还有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才子佳人是不懂音律的,所以谁将来想当什么大人物的,一定要去学学音乐。

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这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

“音乐治疗”就是基于音乐对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看作是一种艺术,而且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而不是病态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音乐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声音,而且是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声音的组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工具。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音乐治疗者的努力,而且也要病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取得治疗效果。所以,“音乐治疗”是很有前途的一种未来医疗手段。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一张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日要听三次,都是在饭后听,病人果然恢复了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之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在手术室里面添置播放乐曲的设施,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办法,妇产科的医生让产妇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达到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另外,有些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听抒情、平静或者是悦耳的音乐,他的血压就会下降而保持稳定了。音乐的感染力确实可以说是很大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人们以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使疲劳完全驱散。

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头痛胸闷者,使其听镇静、安神、舒缓的乐曲;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乐明快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还会诱发心脏血管的疾病。其实有一些西方现代乐曲当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根本不是人们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的噪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这些自然是要避免消除的。所以,可以想像,未来音乐不仅仅可以作为艺术让人欣赏,还可以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甚至延长寿命,改变性格,提高效率等等。现在,让我们来想像吧!

希望以上这些初步研究成果能对同学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高二(17)班

参考文献及网站:百度

第五篇:音乐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音乐对人心情的影响”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音乐对人心情的影响”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 课题提出

当今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音乐。无论是在商场里、交车上,还是餐厅里,我们都能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而在这些场合播放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有的舒缓,有的节奏强烈。这就是商家和公共服务部门利用了音乐对人心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具体是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还不太了解。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音乐和人心情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这种影响。因此,研究这个课题是十分必要的。

二、 研究目的

找到某些具体音乐类型——例如抒情摇滚,爵士等等——对人心情影响的不同方面,并研究在特定环境下——例如考试前,写作业时,聊天时等等——音乐如何影响人的心情与行为。不同的音乐,总给人以不同的心灵感受,音乐能影响人的心情。

三、 预期成果

如果可能的话,将我的研究结果提交给相关机构,使其能够利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好的服务社会。

四、 结题总结

经过这一研究性学习,我研究了音乐对人的心情和行为以及性格的影响。在这一研究中,我运用了多种研究手段,例如:实验,采访等等。此次研学活动中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感受,以下是总结:

我通过参与“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个课题的讨论与设计,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上得需求甚至超过物质上的需求,音乐便是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每个时段中,音乐都会存在,特别是在休息和心情好或不好时,音乐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音乐对生活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了.抒情和清音乐这一类型的音乐在生活中是相当流行的,它在生活中任何情况下都能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至於其他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已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轻音乐是种感受宁静,安逸而极少有歌词的音乐类型,它的重点在於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和宇宙浩瀚的感觉,令人心平气和。rock和重金属音乐有时会给你一种宣泄的感觉,在你心情坏到想有一个地方可以来发泄,但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时候,这两种音乐的吵闹程序足以淹没你心中的不快,你可以随著音乐的爆发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

了解到音乐的这些作用后,我们就能更好的加以运用,来调节我们的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

五、 研究成果:

好的音乐能改善人的心情,不好的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音乐是治疗伤口的最佳良药。 提起音乐,只要是好的音乐,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听。记得,歌德曾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不懂音乐的人,不配做人;只懂音乐的人,配做半个人;而只有被音乐倾倒的人才能做一个完整的人。很多年前,我看到这句话,便一直印在了我的脑海。我不想去对歌德这句话作任何的评判,但我只知道,音乐能影响人的心情。 不同的音乐,总给人以不同的心灵感受,音乐能影响人的心情。一些有艺术价值和内涵的音乐总是能改善人的情绪,好音乐总是经久不衰,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相反,那些缺乏艺术内涵的音乐反而会破坏人的好心情,只能将人的心情变糟,而成为一种噪音。就好比一个五官长得清秀的少女缺乏内涵一样,总是那么让人失望。没有灵魂的东西终将只是一个空壳。

流行音乐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流行音乐正如流行的服饰,它不一定都适合于每一个人。只有适合于自己当时心境的音乐,并被你所理解,你才会被音乐所倾倒,才能够理解音乐其真正的内涵。时下正在流行的一些颇有艺术价值的音乐有可能在多年以后便会成为经久不衰的时尚经典。但一些缺乏真正艺术内涵的音乐,或许正在被这一时代潮流的人们所追随,但有可能只会红极一时,便很快就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忘和消退。我也不得不感叹一些时下正在流行的音乐歌曲它们的灵魂所在,但它们却正被大众追随和喜爱。这正说明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音乐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来听,来欣赏。这就像天下没有剩男和剩女,唯有剩菜和剩饭一样。

音乐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音乐总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灵感受。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品味,听听他/她喜欢的音乐便能略知一二,我们也能从中品味出一个人内在的艺术休养。这就好比你想了解一个人,只需要了解他/她身边的朋友便足够一样。

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就像古典和流行是属于两个不同时空的产物一样,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和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也分别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热爱古典音乐的人非但思想比较复杂,他们同时也偏爱有深度的人、事物,最怕和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人聊天,这样一来会让他们觉得在浪费时间。

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认为生命过程的严谨比什么都重要,因此除了少数制作严谨的电视节目外,他们多半不愿意浪费时间看电视的。此外,他们也特别喜欢到“有点历史的地方”去旅游,比如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名胜古迹,都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会花很多时间细心的流览,用心的阅读旁边的说明文字,而不会走马观花, 随便走一圈就算到此一游。

很多建筑师都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他们不止做事态度严谨,有组织,连内在的情感都非常理智内敛,一般人比较难和他们混熟。 喜欢轻音乐的人

很多人在读书或工作的时候,喜欢听点轻柔的音乐,一方面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一方面缓和紧张的情绪,让自己可以专心工作。爱听轻音乐的人大多怕吵,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安静,无论工作或学习都不喜欢被人打扰,最痛恨没有事先约好就突然跑来的不速之客,如果有人跑来,那他们绝对没有好脸色看。

通过调查发现喜欢不同音乐的热其性格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喜欢舞曲的人:性格开朗活泼。他们不喜欢与保守的人在一起,是自由奔放型的人。

喜欢民族音乐的:比较富于人性味,对父母较顺从,喜欢照顾和体贴他人,是贤妻良母型的人。

喜欢进行曲的人:循规蹈矩,凡事不求变,同时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切都要做到最好,完美无缺。

喜欢凄凉哀歌的人:外冷内热,多愁善感型,富悲天悯人的同情心,生活与歌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喜欢乐队表演乐章的人:性情乐观,满怀希望,为人处事看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喜欢出风头,经常幻想自己能跻身上层社会中。

喜欢打击乐的人:率直天真,为人处事十分随和,对人生充满希望,同时喜欢说笑和自嘲。 喜欢摇滚乐的人:精力充沛,性情易冲动,喜欢社交。

爱好爵士乐的人:喜欢宁静而富有情调的夜生活,有点放荡不羁,具有聪明、容忍和追求自由的性格。

此外,音乐对人的心情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在考试前感觉紧张的时候,会选择听轻音乐来放松;有的人在感到困倦的时候会听重金属乐来使自己保持清醒;一些上班族在上下班的路上会听流行音乐使自己心情愉悦等等。 愿优美的音乐能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好心情„

希望以上这些初步研究成果能对同学们的生活有所帮助。篇二:研究性学习_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结题报告) 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结题报告)

时间:2013年8月

学校: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 班级:2011级1班

指导师:王志强 【摘要】: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摇摆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 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学生 影响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流行音乐是中学生放松心态,开导心灵,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作为音乐中的一支劲旅,流行音乐早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一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我们有听说过少数同学沉迷音乐甚至因为沉迷音乐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精神状态等问题。作为同样喜爱流行音乐的中学生,我们几个小组成员决定从这以及其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时间:2010.9-2011.5 地点:校园及周边

人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全体组员

过程:研究阶段一:选题以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阶段二:小组分工与任务安排

研究阶段三:观察附近中学生的相关情况 研究阶段四:校内调查与数据分析 研究阶段五:资料查找与分析

研究阶段六: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小组主要分工:

: 统筹整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负责对每次活动后的结果进行总结。负责活动的准备,任务的分配以及数据的复查。

: 负责文字处理,包括调查表的编写,表格的填写以及书面报告的校正工作。同时负责书面材料以及其他资料的查询。负责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负责网络调查的发布以及网络信息的查询,同时负责ppt制作。

方法:

1、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瓯海中学各年级学生,总共参与人数127人。由于我们的课题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了我们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见附件)

2、访谈教师

就本次研究性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对学校胡正文老师进行了访谈。 有了不小的收获。(收获见【老师对于中学生科学对待流行音乐的建议】)

3、访谈学生

就本次研究性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对学校学生进行了访谈。也有 了不小的收获。(收获见【学生认为对待流行音乐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题: a、36% b、39%c、14% d、11% 第二题: a、19% b、30%c、11% d、40% 第三题: a、30% b、17%c、24% d、29% 第四题: a、50% b、20%c、27% d、3% 第五题: a、20% b、37%c、26% d、17% 第六题: a、35% b、14%c、24% d、27% 第七题: a、12% b、20%c、47% d、21% 第八题: a、27% b、33%c、21% d、19% 第九题: a、20% b、31%c、26% d、23% 第十题: a、20% b、37%c、24% d、19% 第十一题: a、34% b、27%c、15% d、24% 第十二题: a、20% b、37%c、27% d、16% 第十三题: a、16% b、43%c、24% d、17% 第十四题: a、22% b、26%c、41% d、11%第十五题: a、25% b、30%c、24% d、10% e 、11% 问卷调查分析: 【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

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

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大家对流行音乐的理解都各有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

爱好。在高中生中还是有人不喜欢听音乐的。大家对流行音乐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多数人喜欢节奏性强,快速的流行音乐。由流行音乐的角度推断当代中学生的自我观念较强。有的人觉得音乐对自己很有帮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随着信息化的进程,高中生收听音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主要在于心理排解和暗示。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

上一篇:音乐学科培优补差计划下一篇:医疗卫生的完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