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

2024-05-06

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精选8篇)

篇1: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效果

河北省安国市石佛学区 袁 景

在小学,音乐课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因为它通俗易懂,歌词、旋律朗朗上口,更是因为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孩子们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因此,每一节音乐课孩子们都翘首期盼,看到音乐老师走进教室更是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可见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喜欢非同一般。但是,音乐课效果如何,不能只体现在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而是体现在孩子们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学到了哪些东西,受到了哪些教育,掌握了哪些技能等等。

在任教的十几年中,一年级的音乐课一直是我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有很多其他年级没有的特性,比如:上课活泼好动,课堂纪律性差,自律性差;识字量少,对歌词的理解、记忆能力差;对反复的练习容易产生厌倦,保持性差等。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一:针对孩子上课纪律性差,活泼爱动的天性,让音乐课堂“动”起来,音乐课变得更精彩。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由于刚刚升入一年级,还没有形成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老师在讲课,有的孩子拿着一只笔自己就玩了起来,有的把腿跪在椅子上去摸前边女生的辫子,有的拧着身子和同桌说话等等。于是我就让学生听老师的指挥,从一开始就“动”起来,音乐课反倒效果更好起来。比如:每节课老师要发的音乐书,变成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一个小组的书既没有声音又能最快飞到每个同学的手里。另外,一年级的歌曲节奏性比较强,歌词形象生动,我就让学生边学唱歌曲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不仅很快掌握了歌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大雨和小雨》可以边唱边左右拍手,掌握四二拍的节拍,而《两只小象》则让孩子们拍一下手拍两下胳膊或拍两下腿,这样孩子们就能为四三拍的歌曲打节拍,还有的歌曲比如《大鼓和小鼓》就是一边让孩子们唱歌,一边模仿敲击大鼓和小鼓的动作,孩子们边学边做,不一会儿就学会了歌曲,掌握了动作,纪律也不用老师总是来维持了,孩子们快快乐乐就上完了一节课。第二:针对孩子识字量少,对歌词理解、记忆能力差的情况,采取拍手读歌词、实物、图片、或借助多媒体等形式来解决。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识字、写字,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就更难了,一首只有四小句的歌,你已经唱烦了,给他们起个头,第一句声音挺洪亮,第二句声音就小了,到第四句就只有几个人还在唱。后来我才弄明白,孩子不认识几个字,歌词记不住,甚至歌曲唱什么他们都弄不明白。所以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拍手读歌词、解释不认识的字或句子就成了一年级特有的教学内容。有一些不好解释的干脆就用实物或图片,再不行就借助多媒体,虽然课堂上耽误了一些时间,可是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却提高了,课堂效果也好了。第三:设计合理、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反复、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起来。一年级的孩子学习音乐也有快有慢,有的孩子三五遍就能学会,有的孩子却需要再巩固几遍。我改变了以往对歌曲的反复教唱,而是在教唱歌曲三五遍以后就开始组织活动,孩子们分组,可以做游戏也可以学唱歌曲,边玩边学,真正做到了玩儿中学,学中玩儿。比如在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只领着孩子们理解了一遍歌词、读了一遍歌词,唱了一遍歌曲,就领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开展“小青蛙找家”的音乐活动,孩子们不仅对歌曲掌握得很好,而且也合作表演得很棒。

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发现他们的特征,找出他们的不足引导他们改正,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发扬,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精彩课堂。

篇2: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

(江?K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高徐小学,江苏 扬州 225248)

摘 要:音乐课堂要追求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打造动感快乐的课堂,让音乐教学多元化,让学生活力十足。文章从任务驱动、学习互动,鼓励展示、情感互动,结合舞蹈、动作互动等方面入手,研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元互动;优化课堂;学习互动;情感互动;动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6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要注重追求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打造动感快乐的音乐课堂。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教学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可以学会课堂上的自主互动,体验各种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音乐素养,让学生在动感的音乐课堂中收获快乐。

一、任务驱动,学习互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积极投身到学习中。而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为了让学生能够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互动交流,这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推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例如,教授歌曲《妈妈的歌》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明确的任务,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学习。教师在教授这首歌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学习任务,比如要求每组派出一名同学把这首歌的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朗读前,要给学生留出小组内相互交流和练习的时间,并让小组成员选出本组朗读最棒的同学进行展示。这个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练习与相互学习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歌曲的节奏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歌曲的节拍打出来。当然,这个任务同样需要给学生留出小组内讨论和练习的时间。学生通过练习可以逐步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出新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动去完成,这个完成过程既能教会学生如何分享,也能教会学生怎样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互动学习,让音乐课堂变得和谐美好。

二、鼓励展示,情感互动

音乐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要让学生敢于展现自我,能够与同学进行情感互动。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把音乐课堂当成展示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展示音乐作品。例如,教师教授歌曲《快乐十分钟》时,就可以开展学生展示活动。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旋律后,教学应进入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展示表演。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表演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快乐十分钟》这首歌曲最合适?”“用快乐的情感最合适。”学生们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那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吧,看谁能获得最佳演唱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进行演唱。为了能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并分别设置奖项,比一比谁在演唱中将情感运用得最到位。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展示活动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活动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三、结合舞蹈,动作互动

若想让音乐课堂动感十足,就要在教学中结合舞蹈元素。音乐是用声音来展现音乐作品的美,而舞蹈则是以人体为载体,以形体动作为手段展现音乐作品的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音乐与舞蹈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呈现完美的音乐作品。例如,教授歌曲《铃儿响叮当》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创编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时,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自由创作。有了自由,学生们在互动合作中的思路就会更开阔,创编的舞蹈动作就会更丰富,从而为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舞蹈作品提供有利条件。在创编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越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得越好,创编的质量就越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语言激励学生,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创作。比如,“你们真是舞蹈小天才!”“你们的创编太有新意了!”这样的激励,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充分享受这种舞蹈创编过程,从而创作出精彩的音乐舞蹈作品。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互动手段,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结合音乐旋律展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创编舞蹈动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音乐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音乐知识,并能在多元互动中享受自主合作带来的快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多元互动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利用学习互动、情感互动、动作互动等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动感快乐的音乐课堂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篇3:如何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就是在音乐教学中, 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 把生活经验音乐化, 音乐问题生活化, 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 以至提高音乐素质,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 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 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 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作为学校的音乐学科教育, 自然也不能出乎其外, 它一刻也不能 (也不曾) 离开生活。要达成这样的理想境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给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新的启示: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要注入生活的内容, 做到用生活来教育, 让音乐教学生活化。

音乐学习中, 乐理、乐谱、节奏等专业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不能熟练的掌握, 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根本不理想。教师如果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换成学生能理解的形式, 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情况下对知识的理解一目了然就显得很重要。因此, 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容易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中找到感觉, 便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并不是唯一根据, 教师要把教材与生活构建起来, 展现活泼的学习方式, 让枯燥的音乐学习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例如:我用很多流行歌曲来教学生, 学生们愿意听, 喜欢唱, 激发了探究歌曲音乐专业技能的兴趣;在教学民歌的演唱技能时, 学生们可以从各地的民族歌曲中获得启发, 像《茉莉花》《南泥湾》《敖包相会》等等, 学生可以了解山歌、小调、号子等不同的民歌特征;通过影视剧拓宽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 抓住音乐本质, 画面和音乐的动感结合, 有助于学生增强理解。如在欣赏爱国歌曲时, 播放爱国题材影视剧的片段, 学生会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人民的爱国行动, 升起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在今天新课改的背景下, 音乐教学有了大的改观, 但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 要其他学科的教师替课;学生对音乐课程不重视;学校音乐设施缺乏;教师教学传统等。通过以上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忽视了。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会遇到其他问题, 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 要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就要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 这就需要总体上做到一方面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 人们不可能做的事, 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 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 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 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 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 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此外, 教师要从自身转变观念,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 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有高度的事业心, 对学生负责, 在教学上认真对待, 一丝不苟, 把音乐教育看成素质教育建设, 培养人才的大事来抓。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评定教学效果如何,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外国谚语有句谚语说得好:“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说明了领头人的重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必须重视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第一, 教学是教师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自我加压, 多向同行学习, 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音乐教师,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将学生吸引过来, 从而使他们爱上音乐课, 在音乐课中逐步提高他们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 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第二, 教师要以教材为纲, 组织教学素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 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素材, 也才能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 对课堂有用的。第三, 课堂上要敢于放手, 暗示要适度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音乐课中尤其要做到“少说多听”, 要做到暗示适度。音乐课上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 包括环境暗示、言语暗示、体态暗示、闲逸暗示等, 力求把学生的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 使“有意识”和“无意识”充分协调。同时,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 要重视教师与学生暗示的相互作用, 建立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 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第四, 注重主体感受, 不轻易把音乐情境化。《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因此, 教师不能轻易把音乐情境化, 也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 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第五, 教师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素质,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立体化、生动化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加广阔, 思维变得活跃, 提高了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篇4: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

关键词 多媒体音乐教室;音乐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6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唤醒学生的源动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多媒体音乐教室是我国科技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媒体音乐教室作为一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应用于音乐课堂,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体现音乐的创造性。

1 多媒体音乐教室在音乐课堂的有效作用

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兴趣  现阶段,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在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越来越先进,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音乐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室可以产生巨大的音乐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刺激学生音乐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热爱音乐学习。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调动以及学习源动力的刺激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

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课程受自身特点影响,既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模式,也可以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在现阶段,可以说音乐课程是受学生所喜爱的课程。尤其是多媒体教室应用于音乐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听觉和视觉双重情景,调动音乐课堂气氛。因此,即使是在课堂前教师在教室播放音乐歌曲给学生,学生也能很快地融入音乐,很快调整上课状态。

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其对音乐审美所产生的思维过程。在音乐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室,可以为学生创设音乐美的意境,为学生展示音乐魅力,调动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美进行感知、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室提升学生音乐创造力,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享受美,理解美并创造美。具体来说,就是在多媒体教室教学手段的支撑下,充分开发利用一切资源,以图像、视频等形式将音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知音乐美,品味音乐美。这样,学生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下,展开想象力想象音乐美,提升对音乐的想象空间。在音乐想象力提升的同时,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也得到激发,最终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2 多媒体音乐教室的初中音乐课堂效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室是现阶段音乐教学的利器,强化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音乐课堂,教学体现在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感受反馈给教师。音乐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室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还丰富了教学手段,实现“听觉+视觉”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扩充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

如音乐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在欣赏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鸟叫声,考察模仿效果后发现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关注习以为常的现象,不注重观察,导致模仿失败。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将《梁祝》音乐充分展示出来,尤其是梁祝化身蝴蝶的动画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现,帮助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中的鸟语花香,吸引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音乐课堂效果  音乐课堂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室,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展开音乐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教学优势,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音乐思维,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如音乐欣赏《茶花女》时,在欣赏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茶花女》歌剧背景,并引导学生在已有音乐知识下,将《茶花女》歌剧中的一些画面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自由想象。然后,利用多媒体优势向学生展示歌剧场景,并将歌剧中每段乐曲穿插其中,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结合脑海中联想的画面,沉浸在音乐意境中,享受音乐旋律,实现音乐和画面的有机融合。因此,在音乐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室,辅以优美的音乐画面,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展示音乐美,让学生感知音乐,进而增强音乐课堂效果。

使音乐课充满美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初中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如上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以音频、文字、图像等形式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形式将音乐旋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在脑海中构思符合的场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音乐旋律以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场景进行感悟,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欣赏,让学生感悟音乐美感。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学习,可以实现对音乐的“听觉、视觉、知觉”全方位感知感悟,深化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

如音乐欣赏《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的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画面意境,在学习中收获,在音乐中获得美感,对音乐情感进行高度净化升华。

给学生渗透多元化的音乐知识,培育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不仅包含多元化的知识,更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仅要讲授音乐创作方法、演唱方法等知识,还要与学生展开音乐交流,向学生传递音乐文化。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仅能够以图片和语言表达形式将音乐传递给学生,很难实现多元化音乐知识的教学。现阶段,音乐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传递多元化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音乐课堂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可以给学生呈现多元化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让学生更真实自然地学习到音乐知识,实现音乐学习的文化交流。

如《茶花女》音乐歌剧的欣赏,多媒体教室不仅可以创设情境,还可以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将歌剧中的风俗特点和人物着装等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既能体会音乐歌剧的情景,也能了解《茶花女》歌剧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化。

3 结语

总之,音乐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室将音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调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加入音乐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宽阔的音乐自由空间,激发学生音乐源动力,引导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课堂应用多媒体音乐教室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利用多媒体教室辅助教学,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增强音乐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甜甜.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3(11).

[2]张金宝.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3(7).

[3]谢晓华.关于教育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例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9).

篇5: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

音乐课程是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主课,但是在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必不可少。音乐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其教育展现形式让学生有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感触,与文化课的学习相辅相成。高中音乐教师要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把音乐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喜欢音乐,受到思想的启迪。如何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我从以下几点对此做一阐述。

一、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作为学校的音乐学科教育,自然也不能出乎其外,它一刻也不能(也不曾)离开生活。要达成这样的理想境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给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新的启示: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要注入生活的内容,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音乐教学生活化。

音乐学习中,乐理、乐谱、节奏等专业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不能熟练的掌握,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根本不理想。教师如果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换成学生能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情况下对知识的理解一目了然就显得很重要。因此,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容易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中找到感觉,便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并不是唯一根据,教师要把教材与生活构建起来,展现活泼的学习方式,让枯燥的音乐学习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例如:我用很多流行歌曲来教学生,学生们愿意听,喜欢唱,激发了探究歌曲音乐专业技能的兴趣;在教学民歌的演唱技能时,学生们可以从各地的民族歌曲中获得启发,像《茉莉花》《南泥湾》《敖包相会》等等,学生可以了解山歌、小调、号子等不同的民歌特征;通过影视剧拓宽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抓住音乐本质,画面和音乐的动感结合,有助于学生增强理解。如在欣赏爱国歌曲时,播放爱国题材影视剧的片段,学生会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人民的爱国行动,升起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在今天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学有了大的`改观,但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要其他学科的教师替课;学生对音乐课程不重视;学校音乐设施缺乏;教师教学传统等。通过以上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忽视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要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就要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这就需要总体上做到一方面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此外,教师要从自身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高度的事业心,对学生负责,在教学上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把音乐教育看成素质教育建设,培养人才的大事来抓。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评定教学效果如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外国谚语有句谚语说得好:“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说明了领头人的重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必须重视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第一,教学是教师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自我加压,多向同行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音乐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将学生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爱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中逐步提高他们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第二,教师要以教材为纲,组织教学素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素材,也才能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课堂有用的。第三,课堂上要敢于放手,暗示要适度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音乐第一课中尤其要做到“少说多听”,要做到暗示适度。音乐课上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包括环境暗示、言语暗示、体态暗示、闲逸暗示等,力求把学生的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使“有意识”和“无意识”充分协调。同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暗示的相互作用,建立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第四,注重主体感受,不轻易把音乐情境化。《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把音乐情境化,也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第五,教师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素质,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立体化、生动化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加广阔,思维变得活跃,提高了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篇6: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十分钟》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 王丽丽

一、案例背景

以情境的导入为出发点,通过节奏的拍击,唱名的熟悉、歌词的诵读,表演的创编,达到学习新歌的目的,这已是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常规模式。《十分钟》一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第七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校园歌曲。在新课教时,我从学生交流课余生活引入到课间会玩些什么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使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二、案例描述

在导入新课时,凭借生动形象的课件和我动听的内容讲解,使孩子们在回忆愉快的课间生活的同时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为下面的新歌教学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十分钟》这首歌曲中有变化切分的节奏,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先解决节奏的难点。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我引导学生拍击节奏。可是多次练习后,学生有点懒散。接着按节奏读歌词,两段歌词读完后,学生长长地松了口气,与刚才相比,显然没有刚才那么专注了。我立刻意识到这堂课不会像我预期的那样顺利。但不管怎样,总得按着教学方案继续上课吧。

学生在哼唱旋律后,新歌的教学开始了。“我们来一场接龙比赛,好不好?” “好”。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下我与学生开始了一场我唱你接的比赛。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刚刚还懒散的状态不复存在,与我愉快的完成了歌曲的接龙。紧接着我又让同学之间进行歌曲的接龙,让学生随意的点名接,同学的情趣空间高涨。在歌曲的接龙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歌曲。连我也没有想到歌曲的教学任务就在这你来我往中完成了。

随后的创编环节,我把机会都放给了学生,让他们自由的为歌曲创编。由于目的不是很明确,同学们都有点无从下手。我马上更改了创编的内容:请同学们用我们课间游戏的动作来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创编。这下同学们的兴致来了。有几个平时好动的男同学做起了投篮的动作,又有几个女同学做了跳绳的动作。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都举起了手,“老师,我”“老师,我也有动作”“老师,我们下课玩这样的游戏”。于是我让大家把自己的动作合上节奏一一的做示范,让后选择适合歌曲的。很快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创编歌曲的任务很快完成了。

此时的我坐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们一起唱歌,表演,他们完全把我当成了学习的合作好伙伴,学生的脸上个个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在他们充满童真的心灵里,老师和他们一起学习,那是一件多么骄傲幸福的事情呀!此时的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了,学生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教室。这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三 课后反思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灵活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这与发掘、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课改理念是一致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往往表现为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智慧的举措来看待,化干戈为玉帛,变意外为精彩;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合理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的生成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广阔舞台,活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成型课,首先是我的灵机一动改变教学思路,把宝贵的生成资源纳入课堂教学,获得了满意的课堂效果。其次归功于我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和肯定,才使课堂教学溅起了朵朵晶莹的浪花。学生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力、创造力的完美演绎,不正是当今新课程教学所追求的吗?试想,如果在我看到同学们因为唱谱造成的懒散我没有及时的发现,还以为的按照教案继续教学下去,这堂课就会上成一堂

没有特色的一般的音乐课;如果我没有对创编的目标做及时的更改,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信心,恐怕从此学生们对音乐课就会失去兴趣,也会不喜欢我这位音乐老师。正是我及时大胆的改正我的教学预设,才会生成如此精彩的一堂课。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堂随想: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无法完成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成了这堂课的一个很好的生成教学资源,也成了我这堂课的转折点。原来生成型教学资源这在课改中属于时髦新鲜的名词,不经意间在我的课堂中也自然而然出现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单边活动,而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边活动,是互动型的新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及时捕获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生成资源成为教学的添加剂,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主动,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篇7:音乐课堂效果分析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音乐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地区差异,音乐教学发展存在着极不均衡的情况。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道“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另外,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养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2.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但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词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孩子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城市里的大多数家庭都领悟到了这点,他们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参加学习,如钢琴、古筝、二胡、小提琴等,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趣。而在农村,家长却认为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家长们不知音乐中的韵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3.学校对音乐教学管理不力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音乐、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的、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设置音乐课程。

针对我国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如果只靠分配一两个专职音乐教师,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要为此付出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沉痛代价。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训。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不少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有一点这方面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这个做法就很实在。更重要的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外请专家讲座、音乐教学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解决途径。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门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且想办法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中就会涌现不少优秀的专、兼职音乐教师。2.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教唱几首流行歌曲,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教材中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应当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其中唱歌和欣赏是主要内容,唱游教学和器乐教学是今后音乐教学中应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采用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同时加强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适当向学生介绍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知识,使他们不至于乱喊乱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课堂力争运用电子琴、手风琴或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购置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锣、钹、碰铃、木鱼、沙球、大鼓、小鼓等。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或按课本中的图示要求用手势做出2/

4、3/

4、4/4等拍子。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与个别、小组与小组争夺小红旗(或小红花)、男生与女生、上台表演与评论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音乐,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利用琴法中的“刮奏”奏出C大调音阶 “1 2 3 4 5 6 7 i”,这时学生即作伏桌休息状态,此时让学生仔细听两遍音乐,听完又用刮奏“i 7 6 5 4 3 2 1”,学生立即恢复成听讲状态,这样就比直接让学生听音乐印象更深,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当然,方法还有多种,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3.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

培养学生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的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①卡片(音乐知识卡片、单音小插袋等);②挂图(音乐家肖像、唱歌时各韵母口形图等);③运用录音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教学中制作更多的直观教具(如人物、动物头饰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乐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4.把握欣赏教学的内容

许多老师认为这方面的内容无足轻重,其实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课内欣赏的方法有:教师演唱、演奏或听录音和唱片,或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为学生创造直接模仿的条件,还可以即兴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表演,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运用唱片或录音、录像进行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经常欣赏音乐。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较发达的国家,都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课,记入工作量,称之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摇篮”。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①合唱队②器乐队③舞蹈队④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如红五月歌会等)。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地理环境,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

6.创造条件、改变模式,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的校长:①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如果校长能带头(包括教师)在每周升国旗时,高唱《国歌》,那么对学生的歌唱热情和爱国主义将是一个无形的感染与鼓舞。②要有长远的艺术教育规划,又有短期的活动安排。把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既要搞得扎扎实实,又要生机勃勃。③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购置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风琴、铝板琴、竖笛和简单的节奏性乐器。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业务进修,合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为音乐教学及活动服务。

教师方面:①应经常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函授,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的机会,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②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紧抓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外活动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试验;订阅音乐报刊,吸收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法,如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③教师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编一些“乡土音乐”教材,作为补充。如将课本中部分外国、外地的民歌和民乐换上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值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大好气候中,又何尝不可?教师创编一些优秀儿歌、民间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结合当地曲艺音乐、风土人情、婚丧、喜庆、祭祀音乐中的健康成分,整理成册,真可谓“民间风味”,它能使学生热爱家乡,也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篇8: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 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的重要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积极之处,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这门学科,为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好铺垫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很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一个学校如果不进行美育教育是根本无法在今后的教育中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的。可见,音乐教育在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发展人的感知、注意、 记忆、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效用。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些音乐欣赏能力比较好的人往往更加出众,在人群中也更容易成为醒目的人。而且,音乐修养较高的人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更有优势。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这也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浪费很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音乐的舒缓、张扬、 活力又会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情,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要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 高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音乐课程的信心,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音乐知识的策略和能力,进而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程,进而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充满热情和斗志,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想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要善于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想要做gc这一点并不是难事,教师只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鼓励和表扬。相信很多学生都是喜欢教师的赞扬和激励的,这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也会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了。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老师没有感情,师生关系不好,就不会对那门课程感兴趣,也不会认真学习那门课程了。 因此,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抓住学生的心,进而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此外,教师还要靠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满浓厚的兴趣,进而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这也就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离最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3. 高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认真探索音乐教学的策略,掌握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1)以听为主,创设情境,强调情感体验。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表现为理性的塑造者,还没有真正由传统的知识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 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强调传授书本知识,重视技能训练,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在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所特有的聆听、体验、表现与创造的特质。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制约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中心点是 “听”,而围绕“听”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则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时泛听、精听和细听相结合,让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分享自身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以情育人的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特点和情绪,体验和把握音乐的基本内涵。

(2)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策略。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时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3)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高中音乐课堂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 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炼、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深思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深思、探索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4)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创造能力。如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故事、诗歌等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结合音乐进行律动创造表演,随音乐拍手、跺脚、捻指,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舞蹈动作。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觉地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中去。

音乐课程是在师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除了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多的体现在对音乐的鉴赏和欣赏方面,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教育。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也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掌握了唱歌的技巧之后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的新歌,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极为有作用的事情,可以充分地完善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高昂的激情。当然, 理论性的知识是首先要学习的,必须贯穿在我们的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去理解音乐,表达感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音乐教学策略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发掘出更适用于教学,更加易于传授音乐课程相关方面的知识的教学策略。

总之,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其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并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就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六年级养成教育班会下一篇:基础分部工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