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教育创新体系的探讨

2022-09-11

1 运动医学教育历史的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发展现状:运动医学在欧美的发展较早, 尤其在上世纪5 0年代以前东、西德的发展较为引世人瞩目, 如德国的科隆体育大学、海德堡大学及莱比锡大学的体育研究所和柏林的运动医学研究机构。美国、澳大利亚同欧洲的发展相比可谓是后来者居上, 运动医学研究和教育机构迅猛发展。某些欠发达国家, 如拉脱维亚等的部分高校不仅有运动医学系, 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运动医学院。也有部分高校是将运动医学作为一门课程加以学习的。

运动医学既属于医学范畴, 也属于体育科学范畴。一些医学院校、医院和研究所都在培养运动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伤医学、关节镜、内窥镜等等为主的专业人才。另一些则是在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范畴下的运动医学。其内含有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 可授予医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因此, 不难看出, 该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 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运动医学教育分类很细且各有特色, 同时运动医学专业如何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 确立一个既符合教育规律, 又有其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是摆在运动医学工作者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运动医学本身的发展, 也关系到拓宽专业口径, 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取向的问题。

2 我国运动医学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定位

我国现存的运动医学教育体制也是体育界与医学界共存。主要以体育院校培养为主, 其特点是把医学与体育有机的结合, 形成边缘的交叉学科, 这也是决定了运动医学的基本属性。医学为体育服务, 解决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医学问题, 同时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手段, 在防治疾病方面又起到了一个独特的方法手段,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医学院校的运动医学专业如何定位目前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 运动医学培养医学学士学位以上的专门高级人才, 其本科课程与临床医学相同, 在毕业后, 其工作岗位自然定向为运动医学或继续教育为硕士、博士, 也有学校从本科阶段即开始定向为运动医学专业。目前, 这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目标, 毕业后有利于找工作。而大部分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目前, 从全国高校的发展来看, 主要为4年学制, 以培养运动队的专门队医、运动创伤和疾患的治疗人员。但均以中医骨伤科、软组织损伤或非手术治疗的运动康复。其课程设置, 目前笔者了解在运动医学专业主要以16门医师资格证考试为主的课程为基线, 突出该专业的特点进行运动医学新理论、新技术的专门训练。而绝大多数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 很少有拿到职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因此, 其择业的领域主要为运动队或在医院的运动康复机构。

综上所述, 笔者将其归纳为将运动医学领域的培养对象分为培养手术技能 (关节镜、计算机技术、骨科手术等) 专门医生和培养非手术治疗的康复保健医生 (侧重于软伤、康复、中医骨伤等) 。我们认为, 该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是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显得格外重要。

3 对我校运动医学的定位及办学模式的探讨

运动医学是一门与体育运动同步发展的, 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随着体育只有少数人参与到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 运动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 从而对运动医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引入, 组织工程学、微创医学、生物医学等在质量上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 运动医学已经从过去主要为专业运动员、舞蹈演员、杂技演员进行运动创伤的救治, 发展成为内涵十分广泛的独立学科。而这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并非取决于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更是建立在影像医学、微创医学、生物医学等与传统医学相结合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因此, 在培养运动医学人才的理念上优化课程的设置, 整合教学内容上似乎应重新审视。本着“完善传统学科, 确保优势学科, 发展新兴学科, 开创前沿学科, 重组交叉学科, 引入边缘学科, 形成特色学科”的指导思想。因此, 我们着重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特色, 和深厚的关节镜技术优势, 开设微创医学、中西医骨伤康复等课程。

培养目标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 专业的发展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市场为导向, 这样才能找准方向, 把握发展方向,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才能完善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我们努力拓宽专业口径, 全面考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范围,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因此, 我们提出宽基础、厚临床、精专业、有特色的治学方针。

宽基础:广博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以培养具有获得职业医师资格的16门课程为前提, 这为学生的发展和转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厚临床:在临床实践上狠下功夫, 广泛涉猎三大学科范围, 在临床实践上, 突出广和全, “见多识广”为核心, 同时我们安排了运动队跟队实习, 运动医务监督。

精专业:是以运动医学三大学科支柱领域 (创伤、康复、营养) 为主, 精心设计课程, 突出专业特色。

有特色:办出我院运动医学的特色, 既有现代的微创技术等前沿知识, 了解运动医学和医疗体育领域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 又结合中医的传统康复、创伤、骨伤的优势, 办出中西医结合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方向是使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较全面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理论与技术, 具有从事运动医学工作和科研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康复保健及医疗体育科研等工作。

4 结语

无论是体育院校的人体科学专业, 还是医学院校的运动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课程设置方面也应以适应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适应能力为取向。在校期间的宽厚人体科学的基础和精湛的专业知识, 既可以适应医院运动医学科的工作, 又应该能适应运动人体科学的实践。因此, 有专家提出, 运动医学的培养双重模式, 既适应运动医学的手术操作模式, 如骨外科、微创医学等, 另一为非手术模式, 运动康复、营养和中医骨伤模式。但是, 无论何种模式, 取得专科或本科医师资格是必备条件, 这样做符合当今依法行医的规则。尽管人们对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不同的提法和看法, 但运动医学教育会在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并伴随着新世纪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迅猛发展。

摘要:文章在简述国内外运动医学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运动医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我校运动医学的定位及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运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Joy EA, Paisley TS, Price R Jr, Rassner L, Thiese SM.Optimizing the colle-giate preparticipation physical evaluation.Clin J Sport Med.2004May;14 (3) :183~7.

[2] Urhausen A, Kindermann W.Sports-specific adaptation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thlete’s heart.Sports Med.1999Oct;28 (4) :237~44.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发展普惠金融的模式下一篇:糖尿病肺癌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