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大精气神”、“十种力量”精心打造名校特色——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创新发展纪实

2022-09-11

时令虽是数九的寒冬, 但漫步十一中菁菁的校园, 扑面而来的是早春的信息, 展现在眼前的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校园, 宽阔的塑胶操场上龙腾虎跃, 宏伟挺拔的教学大楼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恬静的荷花池, 灵动的锦鲤, 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人人满载着教育的梦想, 他们以“博文修德, 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为引领, 以“十种力量”为动力, 抓机遇, 求改革、促进发展, 不懈努力, 书写着“书香南岸”的教育华章!

十一中, 用一百年抒写了一段教育传奇, 守望了一个世纪的幸福神话。十一中, 用优异的教学质量、骄人的成绩, 犹如一朵奇葩绽放于全市基础教育百花园中,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两江交汇之滨, 熠熠生辉。

一、百年钟灵毓秀跨世纪人文书香名校的“六大精气神”解读

关键词解读 (一) :博

上善若水 厚博天下

从1912, 到2009, 属于十一中的历史, 是一卷教育长画。

从“华英小学”到精益中学与文德女子中学合并而成的“文益中学”, 再到“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正式挂牌;从1982年四川省教育厅核定将十一中列为百名首批省属重点中学之一, 再到1998年十一中以完善的教育设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卓越的教学成果在直辖之后的重庆树起了一面旗帜, 成为重庆直辖后的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十一中经历了从教会学校到私立学校, 再到社会主义学校的历史变革。这不仅仅是办学体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是学校办学规模、教学目的、教学影响翻开了一页页崭新篇章。

一代代名流风骨, 铸就了十一中的育人传奇。上善若水, 达济天下, 在这博大厚重的历史沉淀中, 一直未曾改变的, 就是一种教育精神, 一种教育理念——博文修德, 精益求精。

关键词解读 (二) :文

文化立校 和谐之音

2009年3月28日晚20:30, 十一中两栋教师大楼同时陷入了黑暗之中, 直到21:30, 两栋楼的灯火才一盏盏亮了以来。这是十一中“聆心社”志愿者协会响应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在这一小时, 孩子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前, 爸爸妈妈们没有如平时一样坐在电脑边, 而是陪同孩子们一起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活动结束后, 许多老师、业主纷纷表示, 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美丽的黑暗, 如此祥和的夜晚, 是孩子们唤醒了沉睡在心的对环境的关爱。

人们常常评价, 从十一中走出去的学生, 身上有一股特别的味道——有文化、有气质、有内涵。这使我们想起钟副校长说过的一句话, “行为是一所学校的外显, 则文化是学校的内涵”。

学校继“行为规范主题年”取得可喜成绩之后, 全面开展了“文化建设主题年”的工作。学校一手抓物质文化建设, 一手抓精神文化建设, 共同发展以树立起完整的十一中文化形象, 升华学校的百年文化底蕴, 彰显名校的文化风貌。2009年5月, 十一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面开通, 内校门改造工程也已竣工, CBD校区前期绿化、学术报告厅装修、CBD空调招标安装、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等工作全面落实, 为学生丰富文化生活创造了过硬的“硬件环境”。此外,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十一中支持学生组建社团。2009年, 在原有社团基础上, 十一中又组建了“学生动漫社团”、“学生数码摄影”、“学生机器人社团”等20多个社团。各社团组建后, 开展了多次创意活动, 受到了全校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文化是学校的内涵, 而精神则是文化的最高层次。十一中围绕“博文修德, 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 提出了“精勤不倦, 精益求精”的学校精神, 从“主体教育”的办学特色入手, 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狠下工夫, 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十一中的文化熏陶。

关键词解读 (三) :修

修身立正 爱与被爱

在十一中老师留言墙上, 我们看到一些这样的心扉——

“每个学生都会遇到问题, 此时, 作为老师,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再让他学会反思总结, 再最后进行点评, 而点评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学生, 让他在过程中掌握知识, 找到自信……”

“学生对学科的喜爱以及对老师的好恶等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我经常与学生交流,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从不以成绩的好坏来作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我更愿意将教育工作做成一件虽然辛苦但却充满快乐的事情, 做一名社会肯定、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所谓,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是教师, 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在于教师团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十一中由始至终为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识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学校坚持“打造名师”工程, 支持教师进修, 每年都会外派30多名教师到上海、北京、昆明等地学习, 截至目前已补贴了10余名教师出国留学、考察;各学科不断引进优秀教师, 安排教师访学、深造, 组织业务水平较弱教师培训、学习,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优秀的教师, 不但要知识渊博、业务精良, 更要品德高尚、德才兼备。十一中尤其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 从细节上关心、关爱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校级领导经常深入到教师办公室, 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对家庭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扶, 现在已经解决了教职工的早餐、中餐和外出教研活动用车问题等。许多老师感慨, 十一中不只是工作的地方, 更是生活的地方, 是家。在这个大家庭里, 有领导给予他们的感动, 他们便在被爱中学会了关爱学生, 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关键词解读 (四) :德

德行为先 受益终身

“一个人如果整天穿着奇装异服, 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就叫有个性吗……”2008级10班学生代表正以平实的语言, 清丽的嗓音做着演讲。科技报告厅里, 同学们齐聚一堂, 不时传来如雷般的掌声, 由德育处主办的演讲比赛在这里拉开了帷幕。虽然天气渐寒, 却挡不住20多名选手火一样的热情, 他们激情澎湃, 慷慨陈词, 让比赛高潮迭起, 精彩纷呈……

自2007年9月17日十一中“学生行为规范主题年”活动启动后, 一场规范师生行为的活动在校园内轰轰烈烈的展开。大量彰显学生个性特长的诸如“班会比赛”、“演讲比赛”、“配乐诗朗诵比赛”、“学生现场书画比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在校园内屡屡出现。

十一中的德育工作, 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创新的模式积极开展, 两年时间过去, 再次走进十一中, 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行为规范主题年”带来的显著成效——这儿的小子彬彬有礼, 这儿的姑娘落落大方, 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在十一中蔚然成风。

随着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长足发展, 中西方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思想大开放的背后, 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中学生片面强调张扬个性, “非主流”、“潮人”等成为新生代的代言词。然而在十一中, 却有着一片纯净的土地——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十一中将行为规范作为校风建设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教育每个学生不仅拥有智慧, 更要拥有品德, 受益终身的, 将是德才兼备的十一中学子。

条块结合 相得益彰

“目前, 学校一个大的年级来说, 有20多个班级, 近1500名学生, 比一些单办初中还大, 年级组长就相当于一个校长……”谈及学校办学规模, 难免提出疑问:如何使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更加有序, 如何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为了搞好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 十一中坚持对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 经过多年经验总结, 自2007年起, 学校新班子上任, 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态势, 大胆创新地提出“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的条块管理模式。所谓“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 指处室管理与年纪管理相结合, 以年级管理为主, 各处室主任分别下到各年级兼任年级主任。学校将复杂的管理工作细分为若干部分, 再分别由不同责任人负责。这样一来, 进一步强化了年级目标责任制, 加大分级管理考核的力度, 完善年级内部的管理、考核制度, 理清了年级、处室学校之间的关系, 实现了学校管理的责任化、独立化、效率化, 深入以块为主的年级管理制度。

在十一中, 学校干部“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顾大局、求实创新、敢于面对矛盾、上好一门课做好表率、做好‘五个一’工作”, 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挂在十一中的校园网上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这些举措, 极大地改变了干部的工作形象, 提高了工作效率, 校领导们都在为搞好分管的处室、年级的工作积极探索, 搞调研、想办法、出政策;中层干部的认真负责、独当一面, 也让校长从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 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等战略性问题。

条块管理, 实现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放权”, 更是一种全新的集管理和教学为一体的创新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实践, 以年级管理为主的“面”与各处室主任分别下到各年级兼任年级主任管理的“点”擦出了火花, 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驱使学校无论从管理, 还是教育教学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解读 (六) :精

精英阵营 名校名片

从我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到中科院著名院士卢佩章, 从现代著名诗人沙鸥、野谷到哈佛大学政府学院院士许玉田, 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李凌到著名畜牧科学家段诚中, 从亚洲飞人、中国短跑名将陈家全到微软最具价值专家张镭……“我们的学生, 个个都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在十一中, 我们体会到了这样一份自豪。

自豪的源动力, 是这所百年名校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在2009年高考、中考中, 十一中大获全胜:陈富春同学以655分的佳绩勇夺重庆市文科高考状元, 被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录取;高伟同学以695分的成绩高居重庆市理科高考第四名, 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谢洪同学以677分 (裸分) 折得南岸区理科状元桂冠, 被北京大学预防医学系 (本硕连读) 录取。学校2009年共有1033位同学 (正录生450人) 参加高考, 其中达600分以上136人, 上重点本科线363人, 重点本科上线率35.1%;本科上线828人, 本科上线率80.1%;总上线1028人, 上线率高达99.5%。

2009年中考, 十一中联招上线446人, 上线率95.1%, 位列南岸区第一名 (区第二名80.1%) ;学生平均分为643.7分, 位列南岸区第一名 (区第二名633.9分) 。2009年十一中高中录取线680分, 列全市第6位, 这是自重庆实行联合招生以来, 区县重点中学首次在联招分数线上超越部分市直属重点中学。

一届学生, 一个重庆市文科状元, 一个区理科状元, 平均分全区第一, 上线率全区第一……无独有偶, 十一中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偶然, 而是百年来践行精益教学的必然结果。

二、“十种力量”抒写十一中教育新篇章

教育, 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塑造灵魂, 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成功实现对多种优质资源、多种人文要素的整合, 进而形成教育创新发展的合力, 形成成就学生未来的合力。惟其如果, 方不负师道之责;惟其如此, 方不负名校之名;惟其如此, 方不负社会之期。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校长莫裕全

(一) .科学发展:和谐的力量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和谐校园是重庆十一中矢志不移的方向。

学校把“博文修德, 精益求精”办学理念的引领视为发展的灵魂和命脉。以“五个校园”建设为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学校认为, 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是一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的活动, 又是一项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公共性质的活动。作为知识文化传播、培养社会接班人、连接社会的重要基地, 便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加入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伟大的实践中来, 贯彻办学理念, 精心经营学校, 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走和谐教育之路, 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系统的学习探讨、深入的宣讲阐述、活动的生动体现、环境的潜移默化。同学们发倡议, 老师们表决心, “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员育人的氛围在学校逐步形成。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间的协作, 促进了师生感情的进一步融洽, 和谐校园的风貌开始呈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 .一体两翼:发展的力量

发展, 才是硬道理。

学校目前占地240余亩, 占地面积在主城区的学校中居第二位。但随着学校不断发展,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迫切需要学校扩大面积以满足办学的需要, 并创立自己的教育品牌。

为此, 重庆十一中的领导班子经过多次探讨, 形成了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两翼”构想, 为学校打造一条全新的品牌化、集团化道路。“一体”, 即是指目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本部, 以此为发展基础, 向周边辐射自己的优质教育。所谓“两翼”, 一翼是重庆市地产集团出地出资在盘龙工业园区新建一所中学, 占地45亩, 就在离校1000米左右, 交由学校办学, 目前该分部已经建成, 学校高三年级已于2008年11月16日正式整体入驻;另一翼是在茶园工业园区办一所高中, 占地面积250亩左右, 南岸区委、区府将搬过去, 政府提出要在新区办好一些名校、一些医院, 增大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目前该校已进入征地阶段, 政府出资征地建校, 学校只管办学, 计划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 通过一系列工作, 把这一分部打造成一个完整的高中。这就给学校可持续发展留足了充分的空间。

“一体两翼”占地面积合计500余亩, 未来5年, 学校将达到180个教学班, 10000余人, 成为重庆教育界的一艘“航空母舰”式的大型中学。学校“一体两翼”的发展规划得到了南岸区委、区府的肯定和支持, 所有这些都为重庆十一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年度主题:文化的力量

2008年9月, 重庆十一中“校园文化规划建设主题年”揭幕。

这是一条全市乃至全国其他学校从未走过的道路——主题年治学模式。学校从2007年开始在每个学年推出一个不同的主题,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严以治学。近五年, 分别提出了学生行为规范年、校园文化规划建设年、教师发展主题年、管理与效益主题年、百年成果展示年等五大主题, 主题年概念的提出, 有利于将学校建设工作有重点、分阶段予以推进, 极大地彰显了管理的科学性与延续性。

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 重庆十一中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校园祥和宁静, 气氛和谐幽雅, 文化气息蔚然成风。

(四) .悠然南山:环境的力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千古的旷达意境被续写于南山之麓、长江之滨。

走进重庆十一中, 就会远离俗世的喧嚣, 仿佛步入一个没有世俗纷扰的世界。

242亩是一个只能用心去丈量的数字和范围, 其中的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延伸出了一个安静的世界, 让人体会到静谧生活的真谛。

近百年的发展, 学校的领导班子深切地认识到, 学校的美化不只是自然环境的美化, 还有学校硬件设施的提升, 更有人文精神的塑造。基于这一趋势, 学校在这几年投入了近1.5亿资金, 对学校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硬件设施, 使重庆十一中师生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就是晚自习时也漂着“夜来香”的醉人芬芳。

现在学校已经拥有1712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4000平方米的科技楼、近20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400米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的游泳池、现代化的体艺馆、可容纳2500人用餐的学生食堂、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 以及由500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先进网络教学系统, 为教师、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五) .素质教育:成长的力量

未来的竞争, 要求人才具备多元的素质。

在确保教育教学优质工作的同时, 重庆十一中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思想升华与和谐发展, 打造学生的全面素质。

主题教育模式下的“校长助理”、“班主任助理”、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学生舞蹈团表演的舞蹈《牵》夺得重庆市中学生艺术节二等奖;高2006级“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回顾和现状”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获市一等奖第一名;学校“南极云”气候酷派学生环保小组参加了由英领事馆、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协举办的环保宣传大赛, 以重庆决赛第三名的成绩, 闯入了全国总决赛;“green风向标”小组以优异的表现荣获西南赛区二等奖、西南赛区最佳组织奖, 参加上海全国总决赛, 获得全国最佳团体创作奖;学校体育健儿在第八届、第九届重庆市重点中学学生运动会上连续两年获得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男子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五人次打破市纪录的历史最好成绩。学校的20多个学生社团更是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六) .德高身正:名师的力量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人生有三大幸事:少年时有好父母;求学时有好老师;晚年时有好子女。我就要做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老师, 一个能让学生永远怀念并且值得他尊敬的好老师。”

这番感人至深的话, 出自重庆十一中教师朱习江之口。智慧引领、心血浇灌, 她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十六年。由她所任班主任的高2007级2班高考全班都上了重点线, 其中罗一丹同学以674分的成绩考上清华, 徐万东同学以659分考上北大。她也被评为南岸区骨干教师, 并获得优秀教师称号。

这样的故事在重庆十一中并非个案, 如刘运超、戴国平、张胜富、李顺林、潘文荣、刘建华等教师多次受到全国、市、区的表彰, 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师德标兵”、“重庆市优秀班主任”等诸多殊荣。全校拥有教职工近400人, 专业技术人员322人, 其中高级职称96人, 中级职称126人, 初级职称100人, 硕士研究生8人。有重庆名师1人, 研究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5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人, 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20人、市骨干教师13人、区学科带头人13人, 区骨干教师65人。

(七) .春华秋实:成绩的力量

学生的成绩, 才能证明学校的成绩。

百年育人,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中科院著名院士卢佩章, 亚洲飞人、世界短跑名将陈家全,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李凌, 著名教育家、北师大教授裴娣娜等……学校还积极拓宽学生未来发展渠道。近几年, 有7名学生赴新加坡免费留学, 推荐考试出国的比率达到80%;2007年, 重庆公派免费到古巴留学的学生中, 重庆十一中就有4人;2008年, 9名学生考上“民飞”、两名学生考上“军飞”。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 是屈指可数的高水平学校之一。十几年来, 学校每年都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 重点大学上线率超过50%, 本科上线达80%, 升学率98%以上, 初中联招上线率近90%。近年来, 重庆十一中有46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或公派出国留学。

(八) .鸿雁传书:平等的力量

如果一个学生对于校长的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 他应该怎么办?

强烈抵触?消极对待?这都不是重庆十一中学生的选择。

如果一个校长接到学生匿名来信质疑自己的观念, 他应该怎么办?

不予理睬?追查清理?这都不是重庆十一中领导的选择。

2007年, 在重庆十一中“行为规范主题年”实施之初, 各方面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有一些同学起初并不理解, 还有一个署名为“佚名”的同学, 针对自己在“行为规范主题年”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写信给学校莫裕全校长, 提出了“文明在于精神、文明在于主动”等观点, 莫裕全校长非常重视该同学的来信, 学校领导专门召开专题会议, 决定利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时间, 向全校学生宣读校长“致佚名同学的一封公开信”。此事件在学生、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认真诚恳的向“佚名”同学回信, 打消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使得“行为规范主题年”活动顺利推进,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九) .母亲微笑:感恩的力量

没有爱的教育, 是苍白的教育。

2009年5月, 母亲节。在学校100多名“聆心社”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下, “母亲的微笑”活动拉开序幕, 接到邀请的母亲和周围社区的孩子和家长陆陆续续地赶到了学校活动现场, 孩子非常兴奋地与自己的母亲一起参与各项活动, 也非常认真地阅读着亲情作文。上午10时左右, 到现场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有500人左右, 场面热烈、欢快, 氛围和谐、自然, 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不时有孩子仰头对母亲说“节日快乐”, 也有的父母掏出手机对着远方的自己的母亲问候“节日快乐”。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空似乎也被场面感动, 可孩子与家长们的热情并没被丝丝小雨困扰。母亲在这一刻绽放微笑, 亲情在这一刻水乳交融。感恩母亲, 感恩生命, 感恩社会。这无疑是一堂最好的德育课程。

(十) .继往开来:梦想的力量

为什么如此多的力量得以汇聚交融?

这份聚合而成的合力, 又将指向怎样的目标?

重庆十一中给出的答案清晰而有力——因为梦想, 指向梦想。

于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接踵而来, 学校到底有着怎样的梦想?

是的, 那就是成就所有学子的梦想。

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校本课程实验基地、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电化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市容整洁单位……在朝着梦想的征途上, 凭着创新发展的智慧、凭着继往开来的决心、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重庆十一中已经做到了很多, 重庆十一中将会做到更多, 以时代的浪潮为背景, 这艘重庆基础教育序列中的“航空母舰”, 正承载着无数学子们希望, 向梦想的彼岸鸣笛启航!

上一篇:观念与实践: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双重视域下一篇:“渡江”红色文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