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2024-04-29

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共8篇)

篇1: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是隶属于保定市教育局的国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百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保定市职业教育工作立功单位”。学校设汽车、机电、计财、餐旅四个专业部,开设二十余个专业。现有教职工202人,在校生4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原则,健全了德育工作体系,完善了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研究会、心语室、职业指导研究会和学生自治委,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大德育观”——即“全员德育”的思想,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保证了德育经费的投入,健全了德育工作档案。构建了以“人文教育、法制教育、创业教育 ”为主题的德育特色工作模式,编写了校本人文教育教材,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凸现了校本德育特色。

由于德育工作业绩突出,200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百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荣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荣获教育部基础一司授予的“和谐校园”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河北省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一、德育制式管理方案的制定

任何教育都是通过一定形式和手段来实施,德育活动就是学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亦即“寓教育于活动中”。为了使教育形成系列化,规范化,减少盲动性,我校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规划,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的德育教育内容、目标、主题活动等都进行了详细策划和精心安排,形成了《德育活动制式管理方案》,试行以来,该方案对学校的德育活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内容,既包括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情感教育,爱劳动爱科学教育;又包括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因此,在安排设计主题教育时,我们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

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中职生特点,我们将德育活动重点内容突出在每月的教育主题上,在制式管理方案中,作为重点,并通过组织具体活动加以体现。

如第一学期教育主题:9月,人文教育之“举止文明,礼貌待人”;10月,人文教育之“敬老爱幼,明礼守法”;11月,人文教育之“团结友爱,互助合作”;12月,法制教育之“学法、知法、懂法”;1月,安全教育之“交通安全”;2月,人文教育之“共享亲情,共建和谐”。

第二学期教育主题:3月,人文教育之“与爱同行 共筑和谐”;4月,人文教育之“敬廉崇洁,诚信守法”;5月,人文教育之“把握青春,展现自我”;6月,安全教育之“饮食安全”。

第三学期教育主题:9月,人文教育之“感恩祖国,感谢师恩”;10月,人文教育之“真诚待人,诚实守信”;11月,人文教育之“团结友爱,互助合作”;12月,法制教育之“学法、知法、懂法”;1月,安全教育之“防暴安全”;2月,人文教育之“共享亲情,共建和谐”。

第四学期教育主题:3月,人文教育之“与爱同行,共筑和谐”;4月,创业教育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5月,创业教育之“迈好青春第一步”;6月,创业教育之“提升职业道德”。

制式管理方案使德育工作有了整体目标体系,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按部就班进行,每一个月都有一个主题,配合若干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组织,活动结束都有记载,有总结,留档备案,整体设计非常好,给学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规范引导作用。

二、德育制式管理活动的安排

按照市教育局的全年德育工作思路,学校制定了系列化的教育方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确立了年级教育内容和教育主题,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以实施。按学生在校两年时间分为四个学期,教育内容为:前三个学期以人文教育为主线,第四个学期以创业教育为主。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同时,结合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教育。

学校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一些大型活动,让学生们有所期待,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并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影响。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在乐趣横生之中得到陶冶,意志在克服困难之中得到磨练,好习惯在自然而然之中得到培养。

例如:《德育活动知识管理方案》中校园文化艺术节定在每年五月份举行,三月份即制定出详尽的活动方案,发给各专业部、各班,包括合唱比赛、演讲比赛、校园剧比赛、才艺展示等几大板块。首先,班主任会组织本班学生选节目、组织材料等。其次,学生报名,组织编排等,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为班集体荣誉献计献策,提升了班集体凝聚力。同时,艺术节的举办,既提升了学生兴趣,也为学生展现个人才艺提供了平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用。

学校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特定时间,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并利用校报、黑板报、橱窗和校训、校歌、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教育。

例如:根据《德育制式管理方案》,时逢“学雷锋日”、“植树节”和“妇女节”等节日,学生处开展了以“心存感恩,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月活动。先后组织了“宣传动员”和“集中教育”两大板块的内容,如在学校张贴感恩标语和宣传海报,广播以感恩为主题的歌曲和散文,各班出主题板报,开主题班会,展开主题征文活动,并组织学生会同学在同学中展开《感恩问卷调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认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养之恩、他人的关爱之恩;让学生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让学生感悟到真情回报,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从实践来看,《德育制式管理方案》为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和塑造学生品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德育制式管理方案的落实

学校按照《德育活动制式管理方案》,结合上级指示精神,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以实效性的德育活动为主线,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为宗旨,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以今年为例,3月份,开展了“我长大了,双亲在变老”征文及演讲比赛;4月份,“缅怀先烈,做新世纪主人”清明节扫墓活动;5月份,为营造红红火火的校园氛围,举办了“红五月”为主题的校园艺术节;6月份,开展“饮食安全问答”板报设计与评比活动;9月份,举办“军训生活感悟”和“和老师说说悄悄话”征文展览;10月份,“诚信祝你成功”主题班会;11月份,举办青春期教育——“跟女孩说悄悄话”和“激情冬日”体育系列活动; 12月份,将准备全校师生“卡拉OK”比赛。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充满了活力,克服了机械、呆板的说教,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德育制式管理方案的设想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整体素质偏低。如何探讨新形式下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开拓,谋求创新。进一步加大德育研究力度,逐步建立班主任工作案例库,引导班主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较多,成就感较弱,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和加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问题咨询、追踪、回访,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制式管理方案。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德育活动制式管理方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形式组织德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德育活动制式管理方案》,不断采取新形式,补充新内容。

2011年12月12日

篇2: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学校探索出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的“自主德育”模式,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生自治管理机构,涌现了自治管理、关爱行动、活动文化、健康促进、“五好少年评选”及“人人争当升旗手”等德育品牌。如今该校已声名鹊起,再次吸引教育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校不仅教学质量进入一流名校行列,而且探索出“自主德育”经验,让校园成为莘莘学子的幸福家园,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张扬个性、发展潜力、收获成功,成为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

学校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对过去僵化教条、说教式、警察式、保姆式的德育形态进行改革、创新,其成功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这就是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并已成为该校一面鲜艳的旗帜。“大外自主德育模式”概括起来就是“4588”。“4”,就是四个德育目标: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5”,就是五个突破方向:自主式德育、体验式德育、养成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8”,就是八大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团委、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校园之声、健康促进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大众爱心协会、红十字分会;“8”,就是八大德育活动平台:自主管理、健康促进、班级文化、社团联盟、爱心行动、文体活动、同伴交友、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体验成功

学校育人,德育为先。当代中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按照国家课改新要求,根据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需求,该校凝炼出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得法养习,自主自立”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据介绍,“自主德育”模式的内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的德育形态,鼓励和引导学生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对自己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克服不良习性,提高他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实行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主德育四大目标是: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

“把校园还给学生,让校园洋溢诗情画意;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涌动生机活力。”这是学校教师的共识。多元化推荐、评价学生,让他们人人争当升旗手,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个方式。在“自主德育”模式里,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学校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如同学们自主组织英语节、体艺节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不能使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投入精力太多;学生在参加校外活动中,学校提前做好学生保护工作。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该校拥有一支作风正派、管理有方、乐于奉献、精明强干的班主任队伍,对学生“严格管理,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学生活动搭建平台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自己去承担;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近年来,该校打造了八大活动平台,让“行为自律、活动自主、管理自治、生活自强”成为莘莘学子的行动纲领。

【自主管理】

该校有八个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每天早上,学生礼仪队在学校大门口,把最美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带给全校师生;学生自律委员会干部,认真负责地检查学生出勤和仪容仪表规范情况。课间,“环保卫士”在教室校园里督查,禁止乱丢垃圾、提示大家保护花草树木,确保环境卫生。中午,学校广播站播音员用甜美声音播报 “当天学风点评”等 校内新闻,贴近学生生活、心灵,深受到大家欢迎„„从班级管理到日常行为习惯,从学习秩序到课间纪律,从环境卫生到教学设备管理,都由学生自己管自己,展示着该校学生“我选择,我承担,我发展,我奋进”的自主自律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

走进学校的每个班,你都会发现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牌、口号和班训。“创特色班级,树优良校风”,全校近50个班级都开展了创特色活动。各班定期举行辩论会、晨会课、班团主题活动课,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自我教育。学校开展以“十大常规”(校风、两操即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课堂常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班级考核,培养同学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变他律为自律。而“班级文化建设大赛”,则激发了学生爱班级、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的一片赤诚,温馨而富有个性的教室,展现了学生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爱心行动】

学校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休息日到社区街道、养老院、县新世纪广场等地,开展爱心宣传、便民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问题生,“关爱就在身边”,学校有一个“三加一”帮扶模式,即一个贫困生有一位责任导师、一个优秀学生、一个德育管理干事来共同参与帮扶转化工作。

【文体活动及社团联盟】

“五四”青年节、“英语节”、“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生展示才艺、增强体质、增加知识、提高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校园之星”,莘莘学子一展青春风采;“圣诞英语文化周” 多彩的节目,使每个班级、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了浓郁的“异国”情调;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校园班级歌咏比赛、班级篮球赛、足球联赛、国学经典诵读、作文赛等学生自行组织的赛事,更是搞得红红火火。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年的运动会都由学生负责,从建立组委会、编制秩序、准备器材、裁判安排等都靠学生自己。学生们还相继自建了20多个社团,其中,该校的情景作文文学社、科技创新社,闻名县内外,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健康促进与同伴交友】

为帮助学子排解成长中遭遇的困惑,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心理问题辅导,并首批成为成都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关心他人、面对各种压力,怎样去挑战人生。今年9月,学校开展“同伴交友”活动,对首批10名自愿者进行培训。“阳光驿站”心理辅导室唐安定评价,指导学生开展同伴心理咨询的好处在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点多,所以同伴榜样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彼此的帮助更能被接受。

【自主评价】自08年开始,学校在“五四”青年节期间进行“五好少年”评选活动,通过自荐和海选,已评选出两届“五好少年”。他们中有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爱心少年;有孝敬长辈,尊重邻里,诚实守信的孝心少年;有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勤奋少年;有家境贫寒或自强不息的自强少年„„从评选“班级五好少年”到 “年级五好少年”,最后评选出全校“五好少年”,全校学生积极争取,表现出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青春风范。

阳光少年多元发展健康成长

给学生适当的自我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让也们在校园中阳光成长,该校涌现了一批批志存高远、富有创新精神的阳光少年。“你们学校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进行了教育改革的创新。”这是全国教育专家考察团对学校的高度评价。

篇3:中职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

一、中职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 中职德育模式构建的主要原则

中职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其具体内容包括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公德教育、法德教育、礼德教育、情德教育等“五德”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标性原则。要在德育纲要、德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德育工作, 以培养学生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等四种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思品人格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公共关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四种素质。2.继承性原则。德育模式的构建源于多年德育工作及其经验的积淀, 其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等方面的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创新源于继承与改良, 创新的动力源于德育理论在德育实践工作中的反思与批判, 源于德育成果的推广应用。3.文化性原则。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文化的核心构成, 德育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一脉相承。因此, 德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集中体现即为校风、校训。德育文化与学生的学科教学、艺体活动、习惯养成、素质评价紧密关联, 因此, 德育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校园文化的理念为指南, 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关联。4.职业性原则。中职学校德育模式构建于人才培养方式相关,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职业学校的德育准则, 即德育要融于生活、融于交往、融于专业。所有的学科教学、生活活动、岗位实习等环节都必须体现素养训练。5.生活性原则。中职学生的一切行为都在课堂、食堂、宿舍、课外活动、岗位实习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 德育活动要由表及里、由行如心, 必须以“新、小、细、实”为切入点, 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和行动, 要时时处处体现寓教育入生活的原则。6.实效性原则。德育工作不是摆花架子, 不是做系列可观性演出, 而是以多层次、多形式、多载体为方式, 开展让学生由认识到行为发生正面变化的内化行动, 实效性则包含有效性和高效性, 要求德育方式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可通过德育评价来评估。

(二) 中职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路径

中职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路径主要包括:1.归纳式构建:根据学校多年德育工作的经验, 总结提炼其内在核心德育价值观、方法体系、组织程式, 形成师生认可的德育模式。2.演绎式构建:依据近现代德育思想理论, 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的成功案例, 结合本校育人方向, 由专业团队研讨、设计, 或者直接运用相关德育成果, 先理后实, 理实结合, 形成独有德育模式。此路径适合新建学校。3.集成式构建:此路径适合办学时间不长, 特色德育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的学校。其具体做法为上述两种路径的组合形式。

(三) 中职德育模式的关联模块

中职德育模式的建构应基于校园理念、环境、资源、目标、渠道、内容与方式等要素,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模块:1.方向性模块:中职德育以立德树人为方向, 以高素质一线职业教育人才为培养方向,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坚持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公共素养、情感素养, 是德育的基本方向。2.人物性模块:不少中职学校在历史沿革中, 曾经是历史人物、重要大师、著名专家、学者的母校, 其德育模式的继承性暗示了重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德育模式的构建应该重点挖掘。3.事件性模块:在许多中职学校及地域环境里, 曾经有重大发现与创新成果, 这些大事件对教育学生意义深远, 地方本土性特征鲜明, 值得借鉴使用。4.文化性模块:德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德育模式是校园文化的下层建构, 德育内化养成的过程即是校风、校训的要求的全面落实的过程, 因此, 德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关联, 校园文化与时代文化和谐统一。5.语言性模块:不少大师、专家、学者、领导都曾经给学校经典赠言, 要求学校教书育人。这些精彩语言可以成为学校构建德育模式的重要启示。6.渠道性模块: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常为学科渠道、生活渠道、社团渠道、大赛渠道、实习渠道等方面, 其职业性特征应该充分体现。7.手段型模块:即学校德育采用的方式方法。比如:主题式、渗透式、进阶式、行为式、封闭式等多种形式。对于那些有特色的创新形式, 值得归纳总结, 提炼到德育模式中来。

二、中职特色德育模式构建案例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531勉人德育模式”, 历经多年德育工作积淀, 提炼形成于2013年, 亦简称“勉人德育模式”、“531德育模式”。

(一) 勉人德育模式的文化渊源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的前身为梁漱溟先生创办的勉仁书院。勉仁文化即书院文化, 儒家思想流芳百世, 万丈光芒。北碚职教中心的校园文化以“勉人尚上”理念为引领, 以“勉人弘业”为宗旨, 订立校训“仁以立志, 奋勉工学”, 建设校风“诚信明礼, 崇实求真”;德育模式内涵文化汲儒融本, 昭人启后。

“勉人弘业”意为“先做人, 后做事”、“先知后行”、“育人立业”, 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价值观、人才观、职业观, 成为勉人德育模式的核心价值体系精髓。

(二) 勉人德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531勉人德育模式”中的“5”, 指5条德育渠道, 包括学科渠道、生活渠道、社团渠道、大赛渠道、实习渠道;“3”指德育工作的3大主要阵地, 即升旗阵地、班级阵地、活动阵地;“1”即一体化、立体化。“勉人”, 源于梁漱溟勉仁文学院、勉仁书院, 意为勉人勉己、勉心勉行, 均为立德树人之教育思想。

(三) 勉人德育模式的组织结构

1. 金字塔式结构:“5”体现“面”;“3”体现“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形成立体化的德育工作思路明显, 既在学校至高层面结合校训、校风开展德育教育和德育训练, 也在班级层面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个体教育, 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2.网络德育结构:中职德育工作面临专业多、班级多、层面多等严峻问题, 德育工作纵横交织, 网络化特征明显, 立体化德育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全方位、全天侯需要, 是德育工作细小入微、无微不至的具体体现。

(四) 勉人德育模式的运行程序

勉人德育模式的运行程序可归结为如下示意图:

(五) 勉人德育模式的运行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校层面相连、与学科层面相连、与师资层面相连、与班级层面相连、与企业层面相连, 只要五个层面协调配合, 形成五力合一的机制, 则学校的德育模式就能高效运行。

勉人德育模式的特色体现在文化唯一:勉仁文化;模式独特:勉人职业素养模式;结构清晰:点面塔式结构;程序严谨:学校主导、五面配合式程序。这些特色建构达成了北碚职教中心“仁以立志, 奋勉工学”校训目标的形成, “诚信明礼, 崇实求真”的校风洋溢校园。

参考文献

[1]范树成.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7) :45—49.

篇4:以制度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1-02

学校“和谐教育”特色工作开展以来,我得到许多专家的指点,在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亦得到不少感悟,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要面子。更要里子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的建设,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的标语、张贴的宣传画主题不鲜明,风格不统一,杂乱无章;尽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装饰风格统一,校园里的校务公栏里内容翔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也出现在醒目的位置,但是,整体的感觉就是呆板,没有生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一所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对学校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管理定位在哪里?学校的价值导向指向性是否明确?学校的行为准则的参照标准是什么?等等。只有对以上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文化长廊、有主题的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表现出来。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爱、培育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奋发成才,以关心、依靠教职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园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文化教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学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规划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感情用事。校园建设中今天建、明天拆,或前任建、后任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能把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激励代代学子,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欲速则不达

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要在师生员工中推介学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使他们树立理想和追求。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职员工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师生的精神力量才会进发出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中,在学校办学的艰难历程中磨砺而成的。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和谐校园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校园,关键是学校能对矛盾事件有科学有效的预见和处置。师生的主观情感不满,学校在一些资源的投入方面有失匹配性和可调适性,损害了一些师生的正当权益。人的有限理性和现实的信息不对称,人性具有诚信的同时还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另一面,导致客观现实的不公平会引起主观的不公平感。很多学校较少或无力采用关怀性政策增进信任,在激励方面缺少人文价值取向,将激励仅作为追求某方面效率的一项经济化的技术操作,忽视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对于校园不和谐的主要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制度,履行学校相对于师生、教职工相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应尽义务,增强制度设计与执行中的民主和激励导向,善于运用人的诚信和发挥情感力量,建设良好的制度。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得学校各级组织的工作以及全部校园成员的活动有了依据,确保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同具有明显的外在性的物质文化相比,制度文化在整个文化世界中是深层次的文化。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主要满足人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和安排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学校加强了自身制度文化建设,就能用制度规范行为、凝聚人心。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个人随意性行为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强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保证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从文化建设要求来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文化立校。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师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和办学水平,影响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只有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虽然如今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但还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失、疏漏等情况,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成效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能够长期使用。这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地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当中来,因时、因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有约束力、可操作的学校制度。

三、全员参与制度文化建设

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来做。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在如何对待人、对待集体、对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上,师生员工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只有当自身的价值在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中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奋发向上。管理者要从人本思想出发,做到尊重、爱护、信任、理解人,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平等互利、宽容谦逊、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氛围。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还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全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都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制度建设。当教师参与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就会从自身的情况来思考符合自身利益的制度。每一位教师都这样,那么在制度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思维火花的产生,各条制度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在各条制度的制定中,也会让教师逐步认同、理解校园的规章制度。只有认同,才不会抵触,只有理解,才能有拥护。

篇5: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们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我们的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以活动为载体,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生文明素质的最终体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是个人品质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转化成自身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学生走向社会,历练性格的开始,也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我校一直以来都精心策划,组织以下活动。

1、运动会。每年两次,春期球类,秋期田径,有集体项目,球、拔河、接力跑;有个人项目,高、跳远、乒乓球、跳绳,学生全员参与,跃跃欲试,一展身手;学校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有开幕闭幕式,有奖牌奖状,还有拍照献花。既锻炼了学生体质、意志,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由于坚持不懈,学校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被上级教育部门定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生在县田径运动会上也夺得过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艺术节。也叫才艺展示周,每期一周活动,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报名参加,项目有书画、歌舞、戏剧、手工制作、故事演讲,学校提供了展示平台,学生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组织评委认真评议,评出校园十佳歌手、书画标兵、故事大王、优秀演员。在这些常规的、大型的群众性活动 中,涌现出许多人才。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二百多人获过奖,学校连续几次获优秀组织奖。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我校的节目也十分出彩,多次代表县参加市比赛,2006年,课本剧《对课》获市金奖,莫杨娇同学获独唱金奖,2007年,蒙玉婷也获市独唱金奖,莫杨娇获银奖,还被评为才艺双十佳演员,模仿秀节目《昨天、今天、明天》也获银奖,学校次次都评为先进集体。

3、经典诗文朗诵。朗诵中华经典美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质,还可以陶冶情操。我校对此项活动十分重视,把它定为校本课程,《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小说名著等,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而且每期都结合艺术展示周活动进行评比、展示,如集体背诵朗诵、古诗文知识竞赛、古诗词情境表演等,学生十分喜欢。

4、读书活动。我校图书室藏书两万多册,订有报刊一百多种,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除了落实专人管理以外,还在课文课程中定一节为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借阅图书,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爱书、爱读书、与好书为友,从书中吸取精神食粮,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打造书香人生。

5、校园集体舞。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不仅缺少艺术素养,而且还存在许多不良习气,同学关系不够和谐。上个学期,我们在全校学生中推广校园集体舞,学生男女搭配,搭肩拉手,跳起欢乐的《找朋友》。上个学期,学校还举行了班级集体舞比赛,本学期,又准备推出另外两曲《小白船》、《阳光校园》。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课余生活,还大大改善了同学关系,培养了学生活泼、大方、高雅气质。

6、地方文化渗透教育

宾阳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地处炮龙发源地芦圩同仁社区,浓浓的炮龙文化也传到我们的校园,每年春期,我们都在中高年级中开展《炮龙雄风》征文活动,让学生感受、领会炮龙精神、传承宾阳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结合炮龙节,我们还积极倡导学生关注宾阳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7、兴趣班活动

为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充分感受上学的乐趣,我们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开办了书法、绘画、歌舞、朗诵、英语、篮球课余学习班,学生凭兴趣参加,学校每期组织一次展示汇报,很受学生欢迎。

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让他们展示自我,释放能量。同时,让他们在校期间拥有一项特长,获得一次展示机会,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留下一件值得回味的作品,更利于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二、以规章为约束,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没有行为的宽松,没有群体的和谐,所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我们学校除了贯彻执行有关部门的法规之外,还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一些校规,如卫生评比制度、班干轮值制度、班级管理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每天、每周都有评比检查,长期坚持下来,对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因地制宜,设计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学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照实用与美观相和谐的原 则,在满足教学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挖掘其文化教育价值,发挥其育人功能,努力打造优美的绿色校园,高品位的人文校园,井然有序的平安校园,形成“处处是文化,事事有教育”的良好氛围。

1、树文化

我们学校种有十几种花木,过去,不仅是学生,即便是老师对它们不甚了解,关爱不够。上学期,我们组织人员上网查资料、请教有关专家,整理出这些花木的科属、名称、习性、用途等相关资料,制成美观、坚固的不锈钢树牌,立于树下,学生可喜欢了,指指点点仔细阅读,增加了对树的了解,也培养了与树的感情,增强了环保意识。“树文化”,成了校园一道新风景。

2、墙文化

记得有位前苏联教育家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在设计校园“墙文化”上也颇费苦心,教室内不仅有制度文化,还有同学们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走廊、楼梯有标语、警示语;功能室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校门有宣传橱窗、宣传板报,最亮丽的是学校的文化长廊,里面集古典诗词、教育史、书画史、科技成就、歌曲艺术、家乡风貌、教育政策法规等知识成一体,色彩鲜艳、图文精美,学生天天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渗透于心,变为品质与行动。

四、合理定位,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它需要时间培育,需要代代传承,不断滋润与涵养。多年来,我们根据学校特点着力从以下方面涵养、培育“红旗精神”。

1、确定合适的校训 校训是学校为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而制定的,是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提出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校训,对教师提出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要求,这些要求,看似很低,但都包含了文化的、思想行为的要素,学生易懂、易记,也能做到。我们设想通过长期训育,形成文明、守纪、尊师、爱生的校风,团结、务实、爱岗、敬业的教风,勤奋、自主、合作、创新的学风。

2、晨会、国旗下讲话

这是一种声像文化,每周一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领导作国旗下讲话,每天早上晨会值日教师、队干作总结,及时宣传国家大事,表扬学校好人好事,劝戒不良行为,介绍学习经验,激励先进、鼓励超越,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我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以此促进德育工作,坚持几年初见成效。校园环境洁净、优美,教师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学生积极向上、文明有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上级部门的要求,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被评为县“十佳人民满意学校”。

篇6: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夏普吐勒乡中学位于县城11公里处,1959年9月建校,有53年的历史,学校占地76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现在165名教职工,有1493名学生,38个教学班。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图书室、音体美功能室、生化物实验室,28个教学班还配备了班班通,各项教学条件都具备。2005年9月我校开办了第1批双语班,当时只有1个教学班,学生40名。2006年9月-2009年9年每年开办2个双语班,学生365名。2010年8月我们按照自治区的和地区的有关规定开办了7个双语班,311名学生(2010年小学毕业生数50%);2011年开办了4个双语班,学生174名,2012年开办了5个双语班,学生209名。现学校有16个双语班,学生总数为1493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8.6%(双语班学生数726名)。其中九年级双语班7个,学生数311名(其中男生114名,女生197名),八年级双语4个,学生数185名(男生68名,女生117名),七年级双语班5个,学生230名(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28名)。学校有双语教师33名,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3%,其中3名教师在国家级、14名教师在自治区级、20名教师在地区级、8名教师在县级等机构参加过双语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为学校的双语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校现有的14个双语班均按照新的模式一来授课,也就是初中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可以简称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民语授课”)。

2008年至今我校总共有23名学生考入到内地新疆高中班。

一、打造素质过硬的汉语、双语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素质过硬的汉语、双语教师队伍,是我校双语教育开展的首要任务。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推动并加快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在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校一支教师队伍逐渐成型,并日渐成熟。师资力量的变化提高,使得学校教学的整体力量提高。

1、分层要求,形成梯队

我们夏普吐勒乡中学双语教研组现有双语教师31名,其中,上岗教师30名,准岗教师10名,试岗教师3名。在这些双语教师中,我们曾派出2名老师去北京参加了培训,1名在上海参加了培训,18名老师参加了自治区的培训,在地区和县上有10名老师分别参加了培训,经过严格的培训,这些老师现已成为双语教学工作的中间力量,由他们组织发起又在我校举办了多场双语教学培训活动,使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得到的很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梯队:汉语基本功扎实又有学科经验的上岗双语教师;第二梯队:汉语基本功扎实但缺乏学科教学实践经验的准岗双语教师;第三梯队:有一定汉语基础、勇于双语教学实践的试岗双语教师。

2、校本培训,整体提高

成立双语教研组,结对结帮带培训。我校双语教研组的成立促进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双语教研组通过汉语教师与双语教师结成对子加强双语教学备课、上课的研讨,促进了学科与汉语的整合,提高了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双语教研组每学期都会制定相应的双语教学活动,在双语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位双语教师公开展示一节双语课。学校还举办了教学技能大赛,双语组教师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双语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日常汉语与课堂汉语培训。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从原来的每周每位双语教师必须上1-2节双语课要求,改成现在的双语教师执教的学科每一节课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当然汉语的使用可以或多或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将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词汇、对话汇总,由汉语教师会同学科双语教师,编写了《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汉语会话 》、《夏普吐勒乡中学教师教学用语百句》、《夏普吐勒乡中学校园汉语用语100句》等,面向全体教师培训,使每一个教师具备基本的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会话、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制定双语教学目标,出台双语学科教案,形成双语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都觉得要想切实搞好双语教学,必须有专门的一套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及其双语教案。目前,初中阶段还没有这种正规的教材采购,更没有提供给双语老师参考的双语教案,所以双语教研组在课余时间,结合现用教材,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学科教师与汉语教师共同研究探讨,采取了收集、筛选、创编的方法,制定了包括汉语、数学、自然等一系列理科在内的一套《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使低年级汉语、数学等学科双语教案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构建“汉语双语课-兴趣小组-民汉交流-日常用语”一体化的汉语使用环境

一种语言——汉语的学习,仅仅靠每天的汉语课和双语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供一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沐浴其中、都能实践锻炼的大环境。大环境的创设,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尤其关键。

1、学校汉语活动

学校倡导“月月有学,寓教于乐”的理念,从2005年至今我校已开展多次汉语活动,设有专门的“汉语角”供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学习。每年的汉语活动

既是全校素质教育、也是双语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汉语活动我们都能从“促进汉语正确运用”的主题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学习活动。

2、汉语学习生活化

汉语的日常用语、汉语每周一句、汉语广播、汉语美文朗读等多项活动在学校有序开展,并在校园每处角落都张贴随处可见的双语信息,名言警句、建立校内通知、标志性双语牌、教室双语墙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浸染其中,一进校门,便呼吸到双语的气息,即无意中学到不少汉语,又受到了品格熏陶。

3、民汉交流学习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校方拨发经费组织老师和学生去县里与汉语老师和汉族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并通过老师宣讲,专家视频学习,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循序渐进感受和领悟汉语学习的多种方法和要领。同时由老师引导学生组建了“民汉交流社团”,“汉语午间俱乐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俱乐部,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认识到双语的实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4、汉语学习的拓展

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学校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汉语能力表现的机会,如升旗仪式的双语演讲、汉语歌曲大赛、汉语课本剧展演等,强化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还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从而巩固自己的汉语口语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四、开展双语教学给学校带来的一些变化

自我校开设双语教学班以来,在2008年的第一批双语毕业生当中有7名同学顺利考入了内高班,至2013.年已经有23名毕业生相继考上内高班,通过双语的学习他们已经很好的适应了高中课程的学习,有的还被知名大学录取。通过这些优秀毕业生的证明,夏普吐勒乡的乡民们更加认可和肯定了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并对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双语教学班占我校总数的50%,它正逐步影响着我校未来双语教学的发展,使我校“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的理念逐步实现。存在问题

随着双语教学班的增多同时对双语教师的要求也高,因此我校存在双语教师短缺,双语教师汉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要求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双语教师有所补充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经验。

篇7:以制式管理德育 打造特色中职学校

一、科学谋划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

(一) 遵循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以原则统揽文化建设

一是系统打造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并遵照校园文化的理念进行整体设计, 协调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 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多因结合的原则。与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办学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企业文化以及校长办学理念等多种因素相结合。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与职业教育特点和办学历史、企业文化的结合是特色, 与校长办学理念的结合是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保障。

(二) 建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以模式指导文化建设

建构“1+4+1”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发挥模式的指导作用。第一个“1”是指找准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4”是指进行校园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四个系统的建设。后一个“1”是指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四个系统的打造过程烘托出校园文化的主题, 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 熏陶、激励全校师生,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追根溯源黄炎培职教思想丰碑永驻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近一百年前。1917年, 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仁人志士, 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并于191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随着战地日益扩大, 中华职业学校和中华职教社反复磋商决定, 一方面在上海坚持复课, 另一方面, 到后方建立新的办学基地。1938年中华职教社迁至重庆, 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1938年8月, 先在学田湾筹建实习工场并开工, 1938年10月11日, 在张家花园巴蜀学校正式开学。1939年春, 日寇对重庆狂轰滥炸, 山城沦为火海, 渝校领导考虑到在城内上课不安全, 经中华职教社同意, 酝酿准备疏散下乡, 当时得到学生家长胡子移的慷慨支持, 把他在江北县黄桷坪的山间别墅借给中华职业学校。1939年5月7日, 渝校学生在黄桷坪复课 (黄桷坪旧址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中华职业学校校址) 。1939年6月, 学田湾工场被炸毁, 学校决定在江北县寸滩白沙沱租地建校建厂。至此渝校分成两处, 土木科、商科、会计训练班在黄桷坪, 机械科和中等机械技术科在白沙沱。1942年秋, 土木科迁白沙沱, 1943年初, 商科和会计训练班也迁去, 两处合并一起, 从此渝校师生全在白沙沱教学和生活。

就是在黄炎培等先辈曾经为中国职业教育史书写下光辉篇章的这方厚土之上,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应时而立。由于毗邻黄桷坪旧址, 学校很自然地将校园文化的根锁定在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之上。为发挥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的职业教育意蕴, 突出它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大力支持下, 渝北区委、区政府经多次研究决定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交由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和管理。

经过实地考察,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按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张榕明指示的“最好是九十四年历史陈列, 重点介绍重庆这一段”的精神, 通过走访老校友、搜集文物、布置展室、复原场景, 挖掘渝校师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教育救国的情操, 对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重新进行定位并精心打造, 再现了抗战期间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的办学历史, 最终建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 并使之成为激励学校师生不断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

陈列馆分为图片展与实景再现两个板块。图片布展以“职教先河”“抗日救国”“同舟共济”“新的征程”“重放光彩”五个部分再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展历程。同时, 陈列馆已经部分恢复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的原貌, 在民间搜集了60多件当年实物, 记录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在重庆的风雨历程, 弘扬了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思想。陈列馆建设成效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纪念馆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根基, 以传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己任, 大力推进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出了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薪火相传特色校园文化立业立人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学校办学历史以及区域文化资源, 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致力于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努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推动学校形成务实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 以文载道凝练先进理念

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为了更好地进行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是成立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学校与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 积极研究、宣传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大力推广并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校申报的课题“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核心元素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重点课题。校园文化建设科研成果获首届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是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既是示范建设的特色项目, 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发挥凝聚功能的体现, 这种凝聚力量使全校师生努力去实现建设目标, 从而又好又快地推动示范校建设。

学校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结合学校办学历史, 凝聚师生和专家智慧, 形成了一套要素齐全、贴合时代、特色鲜明的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以“立业立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 以“乐业乐群, 志远行近”为校训, 形成了“即知即行, 踏实守信”的校风, “重道重业, 精育严训”的教风, “尚善尚能, 求是求真”的学风。在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百佳评比活动中获“百佳办学理念”“百佳校训”“百佳校风”“百佳教风”“百佳学风”5项荣誉, 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人文校园示范校。学校还组织编写出版了《立业立人》校园文化理念读本和校本教材, 推进校园文化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二) 以文寓物构建多元载体

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线, 多渠道、宽领域搭建平台, 利用多元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以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了聘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常规、实训指导、顶岗实习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严格实行校务公开, 民主管理, 学校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决定;规范财务管理, 大宗物资的采购以及基建项目招标制度都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改革后勤管理机制, 学生寝室、食堂、服务部、医务室等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同时, 学校编印了《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管理手册》, 将制度的实施纳入各部门工作及相关人员的量化考核之中, 鼓励与校园文化相一致的思想行为, 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 发挥着心理强化作用。

二是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学校贯彻“立业立人”的办学理念, 对校园环境进行总体规划, 以文化性、艺术性、职业性贯穿于环境文化建设始终。其一, 着力打造景观石、人物塑像、大型浮雕等系列人文景观, 在立人楼中庭塑黄炎培铜像, 校园林荫道安置中国古今以来职业名人如华佗、黄道婆、毕昇等的塑像;在立人楼大厅布置大型浮雕, 突出中华职业学校“手脑并用, 双手万能”的教学思想。其二, 张贴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语、名言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其三, 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命名, 教学功能区以“楼”贯名, 如“立人楼”“树艺楼”;宿舍区以“居”贯名, 如“自强居”“乐群居”;膳食区以“堂”贯名, 如“惜膳堂”“厚生堂”。总之, 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凸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 对学校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学校坚持德育为首, 立德树人,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水平。学校建构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项教育”为载体, 以德育教育与时代精神和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抓手, 以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德育制度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保障的“四二三”德育工作模式。围绕德育工作模式, 积极开展班级、寝室、学生自治“三自治”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校园宣教活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践行黄炎培“乐业乐群”的办学思想。

(三) 以文化人形成文化张力

经过全校师生人人参与、通力合作、精心打造, 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题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已初步形成, 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文化如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 所到之处, 生机勃勃, 万物生发!

一是师生人文素养大幅提升。师生通过深入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开展培训、举办论坛, 师生人文知识进一步丰富, 对人文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入;通过参与创建“人文校园”“幸福校园”“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师生人文精神更加奋发, 特色校园文化理念逐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信念, 学校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德育实践效果明显增强。学校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德育工作中, 通过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学生的法纪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更加得体, 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三是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学校以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试行实训基地整体托管合作和股份制运作模式, 成立重庆装备制造职教集团, 发挥行业、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 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 改革毕业生考核机制, 把毕业作品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创新教学内容, 开发各类教材80余本, 建成5个专业大类资源库, 获得首届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4项。

四是可持续发展态势喜人。在保证在校生1万人规模的同时, 把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面向社会的实用技术年培训量超过12000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师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一等奖8项, 全国二等奖16项, 市级一等奖50项;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 学校多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近60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篇8: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特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以学校特色为基础,学校自主决定,一线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共同承担课程的开发过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既展示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真正实现了让课程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一、课程开发,在一次次修订中蜕变

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了前期认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从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托家乡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礼仪习惯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家乡,让每一个学生热爱家乡”为目标,确定了我校的必修课程——《腾飞的凤凰——唐山》。

《腾飞的凤凰——唐山》分为一至六年级六册教材。各册教材的编写都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确定主题,选取内容,尽求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实际。在教材板块设计和美工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单元版块明了,课后设有 “小调查”“小探究”“动手画”“动手拼”等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结合起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后的“展示与评价”版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几年来不断对其进行修正,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力求使其集知识性、本土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了解唐山的名胜、风俗、文化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

二、课程设置,在一次次选择中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个性发展,汲取外校的经验,深入挖掘本校的资源潜能,尤其是充分开掘教师的潜能,使得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工作扎扎实实。在不断的选择、重组、整合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学习需要确定了少儿形体、七彩儿童画、小小书法家、航模、软雕、少儿键盘等十几个门类的选修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每周一课时。教师在根据自身特点的选择中成就了好课程,学生在一次次选择中发展了各自的特长。

三、课程评价,在多元评价中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学生成绩是评价教学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了分数竞赛,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令我们教育工作者痛心。痛定思痛,我们明白了要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摆脱单一量化评定的方法。因此,学校依据课程标准精神,突出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更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学校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使评价自成体系。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及灵活: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表现和知识、技能层次随时提出申请,教师要及时做出等级认定。这种评价体系成为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学生在这样的评价里更能够找到自我,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自信。

四、课程实施,在校本课程里实现

几年来,学校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促进了特色校园的建设,激活了校园,激活了教学,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师生以特色为自豪。特色学校的社会效应更不可低估,社会、家长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自觉或不自觉地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知行合一爱家乡

《腾飞的凤凰——唐山》这一必修课程的开发凝聚了众多教师的心血,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是不断探索,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新思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学校网站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版块,任课教师专门制作了《唐山皮影》《唐山评剧》《唐山人文:帮一点》《迁西板栗》等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丰富的资料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对家乡的情感体验。这也有利于实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家乡、爱家乡、赞家乡、游家乡,从而作到“知行合一”。为此,任课教师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相继开展了“家乡变化大”小小摄影比赛、“我眼中的家乡”征文、“腾飞吧唐山,我可爱的家乡”及“赞美你新唐山人文精神”主题演讲、诗歌创作和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活动中学生成为自发宣传家乡的小使者,把自己对家乡的深入了解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拍一拍、讲一讲等方式记录下来,并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一张张以学生视角拍摄的家乡的照片及一首首小诗等,会让我们觉得那是宣传家乡的最好的名片。

(二)重艺术熏陶,促习惯养成

为了培养知书达理、志趣高雅的学生,我校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师实际对校本选修课程进行了深入开发,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九门课程。课程中从简单的运笔到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准确把握,一幅幅逼真而又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一个个舒展的形体动作……都凝结着教师许多心血。在学生一张张充满个性的创意作品、一次次近乎完美的展示中师生收获的是骄傲与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的无形的艺术熏陶与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最宝贵财富。

上一篇:宾馆卫生制度下一篇:遗弃的落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