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措施及启示——兼谈我校科技特色的打造与发展

2022-09-10

科普教育十分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证明, 任何科技的发现、发明、传播和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 科技只有与高素质的人才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结合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教育是科技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智力基础, 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一、开展科技教育的基本举措

加强科普教育的实施策略科普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学校单枪匹马的实施, 是远远不能实施预期目标的。这涉及到人们的价值取向、认识导向和运作定向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因此,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的优势, 努力拓宽科普教育的覆盖面, 不断深化科普教育的长远效益, 形成齐抓共教的局面, 营造整体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1、以学校为主体, 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科普教育应该以学校为主渠道、主阵地,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重点要在“三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抓好“三化”:一是在学科课程中全面渗透“整体优化”。科普教育首先应立足课堂, 体现在各科教育之中。要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下, 充分挖掘、渗透科普教育。一方面,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 把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列入课堂教学目标, 从而把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引导到学好文化知识方面, 尤其在劳技课自然学科中要加大科普教育的比重, 诸如开设创造发明课、进行科技制作均是较好的尝试。二是在活动课程中有机结合“重点深化”。如果说, 科普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属于“普及”层次的话, 那么在活动课程中则属于“提高”和“深化”的境界。中小学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科技兴趣小组、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科普宣传周及群体性比赛来促进全校学生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宝库的热情, 可以发现和选拔科技新苗苗, 进行个别辅导和点拨, 发展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个性, 并且反过来促进群体提高。三是在环境课程中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学校应十分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 要让每一寸墙壁“说话”, 要让每一颗树木育人。校园要从“净化”、“绿化”、“美化”、“香化”向更高层次“知识化”发展。比如, 校园花木应挂牌标上科学的类别名, 橱窗板报中应定期进行科普宣传, 墙壁上应书写激励性的求知标语, 教室内可悬挂科学家头像和名人名言,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科技雕塑, 使整个校园洋溢出“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郁气氛, 逐渐培养青少年科学意识和科学的学习习惯。

2、以社会为延伸, 强化科普教育保障。社会的科普教育情况起着导向、激励的作用。从“科教兴国”、“科技兴市”、“科教兴区”到“科教兴校”, 意味着科普教育也将逐步成为各级政府行为, 并形成一定社会舆论导向。当前应当着力加强“三个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科技类组织, 强化科委的全局督导功能, 增强科协和科普协会的组织指导功能, 提高少科站的主导育人能力, 配齐配强人员, 保证组织管理得力到位。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从城市到乡镇街道社区和学校, 要建设规范实用的科技长廊, 要设计显目、寓意深刻的科教雕塑, 要将青少年宫办成科技宫、知识宫, 要定期利用电影电视播放科技专题节目, 并加快文化宫和图书馆科技知识化的进程。三是加强活动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团体的力量优势, 通过参与型活动、比赛活动、集会类活动、报告会、现场会来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进程。要通过团队活动这一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效载体, 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提高素质。要通过一些社区活动来推动成人的科普教育进程。

3、以家庭为补充, 增强科普教育实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也是终身教师。因此, 家长的科学素养及对科普教育之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着孩子接受科普教育的效果。同时, 家长接受科普教育也极为重要。可以说, 教育好一个学生, 带动起一个家庭, 就能影响一个社区, 促进整个社会。笔者认为, 家庭科普教育应从“三好”入手: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和社会应联合开办家长学校, 提高家长的科学素质, 养成科学的教育方法。二是办好“家庭科技书角”。家长应多购一些科技书籍, 丰富孩子的科技面, 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三是扮好“科技家长”的角色。青少年的求知欲旺盛, 如果向家长请教而“一问三不知”, 不仅降低家长的威信, 而且不利于孩子进步成长。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家长更要担负起孩子生理、心理卫生上的“导师”, 这就要求家长要接受继续教育, 自觉“充电”, 不断提高。

二、我校开展科技教育特色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我校科技教育活动开展10余年来, 方兴未艾, 成绩显著。源于国家“科教兴国”这一大政方针, 得益于市、区科委科协的指导, 得力于主管部门的支持, 获助于街道社区的帮助。学校以26载的风雨洗礼, 通过挖掘、传承和发展“三峰无限, 攀登不止”的重钢精神, 积淀成了“为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以科技为特色的文化个性。我们以“书香浸润灵魂、科技创新人生”为办学愿景, 致力于科技园、书香园、平安园、尚武园、生态园、健康园的建设, 初步形成了“培堰厚基、伴雁齐飞”的文化体系;我们以“天天改善, 天天进步”为校训, 励精图治, 勤勉劳作, 而今整个校园秀外慧中, 美化、文化、香化, 氛围浓郁, 育人环境得以彻底改变。比如, 为了传承国粹、弘扬传统, 我们辟建了书艺、忠孝、师道文化墙;为了开拓视野, 展示特色, 我们兴建了科普画廊、雁文化展示栏;为了建设公平教育, 均衡发展, 我们完善了六大功能室, 通过各种渠道, 取得政府、社会的支持, 建成了市区一流的比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室、雁凌空科技室、电子阅览室……基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校的科技教育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形成了以下特色:

1、科技活动因陋就简。我校占地面积不宽, 受当时设计、资金等限制没有气派壮观的科技楼馆, 没有现金一流的科技设施, 我们只能在原有功能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并充分利用。现在, 我们已拥有市区较好的科技活动室、智能机器人室、比特实验室、手工制作室、科学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科技体验室等。2、制作材料利废利旧。多年来, 我校开展科技活动一贯从简、从实、从小, 一些废旧物资变成了我们科技制作的“掌中宝”, 如废弃纸箱、矿泉水瓶、旧木板、竹竿、铁丝等在师生们的创造中奇迹般的成了多功能背包、夜间自明撑衣杆、自动警报器、防晒墨水瓶......多项获得专利和宋庆龄发明基金会嘉奖。3、指导老师兼职多才。我校科技指导无一专业教师, 全部是学科教师兼职使用, 老中青兼顾, 年龄结构合理, 他们德艺双馨, 热爱科技, 把一腔热情全部倾注在科技工作上, 一年中没有休过完整的节假日, 但从不计较, 从不抱怨, 很多老师指导学生获奖频频, 但从不居功自傲。4、培训方式普及提高。一直以来, 我校坚持“科教结合”的方针, 立足课堂, 通过“整合课堂、全面渗透, 开展活动、重点培育、优化环境、潜移默化”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科普教育;通过“层层选拔、集中优势、分类指导、精益求精”等方式对特长生进行重点培训, 在逐一参加各级比赛。这样, 在普及中提高, 在提高中精进, 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得以凸显。

在这里, 每位教师都是科学的倡导者和播种者;在这里, 每一位学生都是科学殿堂里幸福的孩子, 都是科技海洋里欢乐的浪花。科技激发奇思, 创新点燃智慧。通过朴实而真挚的办学理念, 学校不断追寻科学与人文交融而凸显的生命灵动, 实现教育的本真内涵。学校多形式、多层面地为学生开辟科技活动阵地,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近三年, 我校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各项赛事中, 共取得奖项560项, 其中国家级奖项23项, 市级奖项223项, 区级奖项314项, 其中1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 1名学生被评为市级科技小能手, 4名学生荣获区长创新奖。学校先后被《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大渡口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综上所述, 科普教育是涉及到未来“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都不能掉以轻心, 应该在共同目标的支配下, 群策群力, 协调配合, 将科普教育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考评的要素之一, 列入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是全社会的科教工作全面启动、迅速发展。

摘要:本文从小学开展科普教育这一论题出发, 阐述了其重大意义, 并根据实际例证了一些基本举措, 结合学校多年开展科技活动, 有经验, 有启示, 有成绩, 呼吁社会各界, 特别是职能部门, 要高度重视学校科普教育工作, 这是一项兴校、兴市、兴国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科普意义,科教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