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2024-04-11

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通用5篇)

篇1: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下)

校长是教师心中的一面“镜子”

采访刘胜本老师的时候,正值学生们课间跑操。记者问刘胜本:“你的班级不需要你带队吗?”他回答说:“不用。我做班主任特别轻松,班里的事情几乎都不需要我操心。”

记者很诧异,“那遇到调皮捣乱、犯错误的学生怎么办?”

“表扬嘛!”记者更加不可思议。刘胜本回答得理直气壮,似乎这是再清楚不过的道理。

刘胜本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表扬成为他班级管理的“杀手锏”。

2007年9月,高一军训,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写军训日记。军训的第一天,班里有12个调皮鬼没写日记,想给新班主任一个下马威。刘胜本不动声色。他先是仔仔细细地批改交上的军训日记,然后召开第一次班会。12个调皮鬼心中暗暗打鼓,不知道这位新班主任将会怎么整他们,最起码一顿批评是免不了的。

班会课上,刘胜本笑眯眯的,根本没有发火的迹象。他挨个表扬交作业的36个同学(全班共48人),然后,请军训日记写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朗读,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这篇日记好在哪里。那12个学生等到最后,也没有听见班主任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的心里开始嘀咕了:“刘老师怎么没提到我呢?怎么没有批评我呢?”他们坐不住了。

第二天,所有的人都交了军训日记。在每日小结会上,刘胜本和昨天一样,先是表扬所有的学生;然后特别点名表扬了12个调皮鬼,肯定他们的变化,提议全班掌声鼓励;最后表扬日记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原先没有交日记的12个人,见这次受到了表扬,心里都有些别样的滋味,他们想着怎么能把日记写好,争取让刘老师再表扬一次。

“遇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有意忽略做得不好的同学。学生稍有变化,我就会表扬,给他一个较高的定位,他就会朝着那个好的方向不断努力。学生是有自尊心的,当你尊重了他,他就用良好的行为来回报这种尊重。”

几天前,有个女生找他哭诉自己与宿舍同学吵架。经了解得知,这个女生的手机闹铃经常在凌晨响起,把其他人吵醒,干扰睡眠,宿舍里的人对此非常有意见,一场争吵就此发生。刘胜本心中有数了,他决定召开一次班会课。

刘胜本的学生特别喜欢班会课,因为他们的班会都是从小故事开始的,很吸引人。

这一次班会,刘胜本讲的是企鹅和大雁的故事。企鹅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抵御寒冷,大雁保护受伤的同伴直到痊愈或者死亡。随后,刘老师又开始表扬了,“开学以来,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很到位。很有企鹅和大雁的精神。”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刘胜本发现,两个女生悄悄地低下了头,并且相互望了一眼,抿嘴一笑。

利用只表扬不批评的方法,又一次圆满解决了问题。

“大雁飞行时,将老弱病残放在最省力的位置,不让任何一个队员掉队。我们应该学习大雁的精神,照顾班级中的弱者。他们可能是学习不太好的,也可能是性格不太好的。大家要照顾他们,让他们跟整个班级一起前进。”

如果班级有迟到现象,他就立刻表扬未迟到的同学;如果班级有自习课说话的现象,就立刻表扬自习课纪律好的同学;如果有跑操不整齐的现象,就立刻表扬跑步好的同学……

就这样,表扬、表扬、不断地表扬,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学生在老师较高定位上发展,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轻松,但学生的学习劲头却越来越高。学生找到了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持续的表扬给他们设置一个向上发展的空间,让希望的种子破土发芽,茁壮生长。

除了表扬,刘胜本管理班级还有一个绝招:写书信。

你真心喜欢一个男同学,这并没有错,更不必恐慌,正说明你很健康。这份情感犹如士兵的笛子和女士的泳衣,你得学会好好珍藏。到该表达的时候(高中毕业后)再表达出来。否则,就像是隐蔽的战壕中吹响笛子的士兵,或者是冬天穿泳衣的女士,表达的不是时候,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你的朋友,胜本。

这是写给一个早恋女生的信。这个女生的父母离异,她与高年级男生恋爱,成绩直线下降。

早恋是一个敏感而又必须面对的话题,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人往往只关注早恋的表面,如心烦意乱、无心学习、成绩下降等,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爱的缺失,他们会本能地去寻找爱的满足。从父母离异的那一刻起,爱的缺失就如影随形。刘胜本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蒙眬的爱慕在这个年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对这个女生说:“我的年龄和你父亲差不多,你可以把我当作你的亲人。”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信,即便是亲生父亲也莫过如此。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用对立的态度对待他,要理解他们。一旦学生早恋了,犯错误了,这时如果再打压批评,就相当于把学生往外推,我认为要把他们拉过来。”一沓厚厚的书信,解开了学生的心结,也将可能会导致学生反感和敏感的问题一一探讨清楚。

刘胜本带的班有个独特的规律,刚开始的头两个月,班级整体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但后来者居上,学生后劲强盛,时间一长,逐渐就在各方面遥遥领先,创造学校若干个第一。他接班起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习惯,逐步适应刘胜本的表扬,随后学生会建立一种自主管理的模式。这也就是刘胜本班级管理轻松的原因。

刘胜本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安丰伦的兴趣,他准备在“班主任夜话”和大家讨论“只表扬不批评”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每月一次的“班主任沙龙”是学校对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主持人是安丰伦,没有特殊情况,他从不缺席。自制力差学生的教育问题,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班级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现场的气氛轻松而又热烈,班主任老师们都能从中获益。

校长如何对待教师,教师就会如何对待学生。就像“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一样,“校长也是教师心中的一面镜子”。校长尊重教师,尊重教育,教师也就会爱护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校,一条良性循环的链条由此形成。

寓教于乐,给学生自信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经营,学校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我一直在反思,前几年学校发展速度快,家长看重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看重高考升学率,这有些狭隘。我更看重的是学生升入大学后的表现,我们一中出去的孩子很受大学欢迎,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经常有喜报传回母校,这种发展后劲最让我感到欣慰。”

2007年,青开一中第一次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英语大赛,结果:9个参赛学生,5人获奖,孙若愚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全额奖学金。次年,又有6人获奖。香港中文大学主动邀请青开一中推荐学生,前不久,有4名学生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回复函。安丰伦认为,这是对青开一中最大的褒奖,说明一中输送的学生得到了高校的认可,其整体素质很高。

“开发区的孩子大都来自天南地北,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解决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不能单凭制度约束,应该有其独特的培养方式。不能把孩子整天拴在一个地方,逼着他们学习,要多搞一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渗透对学生的做人教育。德育工作做通了,学生就会主动努力奋进,寻找学习的动力。”

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这种理念是有争议的。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优越,但人们的教育理念却普遍相对滞后。无论别人为教育质量怎样加班加点,青开一中却要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区的孩子本来就心思活、个性强,学校再举行活动,那他们还不玩疯了,还能有心思学习吗?”家长们对此非常担心。

2007年10月25日,青开一中的一楼阶梯教室,“文明伴我行”演讲比赛预赛。台上,选手小刘正在演讲,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感情充沛饱满。校团委书记李玲坐在台下,她比小刘的班主任还紧张,真希望小刘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比赛的前几天,小刘和同伴找到李玲:“我们俩想参加演讲比赛,但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也不标准。”李玲知道两人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性格内向,有些不自信,这样的学生最需要鼓励。“学校举行活动,你们能够积极参加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失败也好,成功也好,其实并不重要,都是一种收获,你们觉得呢?”两个孩子点点头,“好,我们参加”。虽然最终没能进入决赛,但对小刘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这次比赛让她开始突破自我、树立自信。

青开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元旦联欢晚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艺术节、体育节……每次举行活动,只要一发出通知,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报名。活动都是自愿参加,学校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次的艺术节结束后,所有人的评价都是‘艺术节搞得太好了’!每次学校搞一个活动,效果都会持续很久。以前害怕搞完活动学生心散了,不好管,实际上恰恰相反,活动结束后,再抓学生的学习,特别好管理。‘文明演讲比赛’后,学生的常规几乎成为自觉,学习也非常上进。”校党总支副书记王昆高兴地说。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中所传递出的感恩、尊师、责任、文明等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最生动的教育,比单纯的灌输要好得多。

“去年,我们班举办元旦联欢晚会,我和学生们一起布置班级、确定晚会主题,我还给学生们准备了节目。这些活动非但没有耽误学习,反而可以让一些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孩子有了施展的机会,而且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和谐。”周玉国老师深有体会。

“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原来死气沉沉的校园,变得有活力有生机了。这里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学生和老师都很愉快。”刘胜本说。

开一次运动会,让学业成绩不理想但体育出色的学生找到自信;办一次艺术节,让能歌善舞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让热爱文学的学生有了展示风采的天空。“如果只有一种评价方式,好多学生的才能只能被埋没、被扼杀;多几种评价方式,就会多培养出一大批好学生。”安丰伦欣慰地告诉记者。

“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在校报上开辟《优秀校友》专栏,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激励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学习,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不久前文明演讲比赛,我们把获奖学生的照片、演讲稿、获奖感言刊登在校报上,将校报赠送给他们,留作纪念,学生高兴了很长时间。”王昆介绍说。

一次演讲比赛获奖,一次运动会夺冠,一篇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一个节目在艺术节上展示……一个个的精彩瞬间成为青开一中学生高中生涯中珍贵的回忆。或许所学的知识会慢慢淡忘,但是这些场景会长久留存于他们的记忆中,影响高中生涯,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记者在学校采访时,遇到一位学生家长陈先生,他在开发区工作。当年他的儿子中考时,周围有许多家长花重金把孩子转到其他地区就读。“以前,老百姓对整个开发区的教育质量不信服,对学校没有信心,所以不少学生转学。”当时,儿子已经被青开一中录取,却最终选择了外地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尽管舍近求远,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他决定让孩子在异地读书。

有一次,安丰伦的一席话让陈先生觉得“这个校长很有见地”。安丰伦说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是人格教育,不管孩子将来要做什么,先得学会做人,才能做好其他事情。“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也是第一要务。冲着安校长的这种教育理念,我也要把孩子送过来。”2008年底,陈先生毅然把儿子转回青开一中就读。孩子转回后的变化没有让家长失望,前不久刚刚通过了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开发区的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陈先生说。与前几年开发区的学生转出相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回青开一中就读。

一所平凡的发展中的学校,一个普通而智慧的校长。

名校、老校毕竟是少数,在中国,更多的则是这种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校。“过个三五年,你们再来,我们一定做得更好了!”安丰伦自信地说。只要从内心尊重教育的规律,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成长,今天发展中的学校,一定会成为未来有特色的“名校”。采访结束时,记者对此深信不疑。

大海潮涨潮落,每一次的涨潮和落潮,都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它既是对前一次的思索,也是为下一次积蓄力量。在告别安丰伦校长的时候,记者确信,未来,青开一中的浪潮必将会波澜壮阔。

篇2: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所新建学校得以迅速发展?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一、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师生成长

1.创新“问题导学,三学合一”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书其实也是一样———不仅仅教学生读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及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研究是学校紧抓不放的中心工作,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将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明确目标,引导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以“生本愉悦、灵动高效”课堂研究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积极开展课改研究,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三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是指教师每节课设计2~3个关联、递进式问题,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学合一”是指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合学(助学)、展学”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走进课堂,座位是四人一组的排列方式。学生一会儿低头做题,一会儿抬头讨论,一会儿起立陈述,一会儿走上讲台展示讲解,整个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每节课的展学阶段都是最热闹的时候,各小组争先恐后地讲解、展示和补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非常浓厚。”教师们欣慰的话语肯定了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和“三学合一”教学模式取得的明显成效。实验二中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特别是在传统模式下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提升。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减轻学生负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师徒结对,共同发展”成长模式

学校立足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注重青年教师培养,落实“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的培养原则,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共成长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加快走上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也是助推师傅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过程。学校还开展班主任结对活动———通过新老班主任的结对活动提高新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增强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促进了各班级的均衡发展。

学校成立五年来,有十几名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100多人次出过区级以上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6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2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9名教师分别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学科带头人”“城阳区优秀教师”“城阳区教学能手”等。

二、创建德育品牌,守望教育根本

润泽,春风化雨,浸润心田;日新,日日更新,不断发展“润泽日新”是实验二中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每天都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有收获有所得。润泽日新强调过程和体验,是学校为学生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激励自我成长的动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1.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合理地利用好每一个楼梯拐角,建立书吧。每周二全体教师与阅读班级一起参与“我与老师相约春天一起来读书”活动。校园全接触电视台以“缤纷校园”为主题,宣传校园文化,展现师生风采,助推学校发展,随时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瞬间。《启航》校报以蓝色海洋为主题,展示师生及家长的作品,记录着孩子成长的点滴,传递校园正能量。

2.创新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受到启迪

参加实践活动,学生用眼睛看、用心灵体验,用双手探究、让情感交融,在知情意行的发展中成长。

(1)丰富多彩的少年宫社团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金色摇篮。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每位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彰显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年初下发社团菜单,学生自主选择,周三下午七八两节课,学生打乱班级顺序,走班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

少年宫社团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五大特色:学会一项技能,促进全面发展;推崇环保理念,打造绿色校园;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校园;引进科学技术,打造信息校园;依托少年宫,打造师生乐园。涵盖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体育艺术、科技实践、技能技巧等五大类,三十八项。现已开设陶艺泥塑、烘焙、剪纸、烹饪、轮滑、环保手工坊、手工编织、渔网编织、钩针棒针编织、豆画、棋艺、合唱、舞蹈、健美操、绘画、书法、国画、盘画、快乐阅读、吉他、海洋、模拟驾驶、射击与虚拟互动、模型、科技、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社团。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教学活动场所,各室均配备高标准的设备设施。学校以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创新素质教育之路,使学校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精神乐园。2014年6月,全市各区市综合实践教研员集中到校对改革模式进行研讨。9月17日,青岛市综合实践学科骨干教师100余人到校观摩综合实践活动的社团化成果,收到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9月22日,城阳区教体局赵平局长带领小初高三学段200多位学校负责人及教体局科室负责人到学校观摩综合实践活动,肯定并推介我们的做法。2013年12月18日,《半岛都市报》“少年宫搬进学校里———区实验二中32项少年宫活动打造多彩课外学堂”对社团活动进行了报道。《青岛晚报》、半岛网、中国文明网、《青岛日报》也都对学校的社团活动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2)创新升旗仪式,让学生在短短的升旗仪式上受到触动和教育。教工排球队获区冠亚军,校健美操队获省市健美操比赛冠军,校学生排球队获得区长杯,爱心志愿者、清华大学的学生都通过升旗给过学生心灵的震撼。

(3)关爱弱势群体的爱心志愿实践活动。走进退伍老兵及空巢老人家庭送温暖。《青岛日报》对此活动做过专门报道。亲子走进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陪伴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雅安地震后组织师生及家长参与的“旧书漂流、爱心义卖”活动。通过义卖及捐款共筹到19927.1元善款,全部捐至雅安重灾区。活动给师生和家长搭建了奉献爱心的平台,参加过爱心活动后,孩子们开始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2014年12月26日,由家委会发起的,助力贵州山区留守儿童体育梦起航———连线贵州,爱心义卖活动,共为留守儿童筹到65484.4元善款,全部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捐至贵州山区学校。

(4)传统节日实践活动。每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好时机。元旦游园会“我在新年许下愿望”为福利院婴儿捐一包奶粉公益活动是游园会的亮点。学生带着门票,参加汉字书写大赛、射击、小球掷准、夹玻璃球、切水果、愤怒的小鸟、套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及科技游戏,孩子们释放着自己的热情,度过无比快乐的时光。

冬至,组织题为———“风车转,梦想飞”传统项目游园会。老师教孩子玩老鹰捉小鸡、打马围、贴膏药、跳皮筋、打懒老婆、打宝、木头人等,师生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距离。三八妇女节,学校少年宫烹饪社团全体师生与女教师相约春天———亲手为女教师包水饺、展厨艺、庆“三八”。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清明节到毛公山捡拾白色垃圾活动,为孩子留下童年的美好回忆。

(5)进校离校实践活动。每年的教师节是进校教育日。三个级部年年不同的欢迎新学生创意令人振奋;抽取幸运师生;放飞白鸽,梦想起航,让学生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师生手拉手共同书写你敬我爱的美好诗篇。正因为与众不同,所以令人难忘!

每年的6月22日是离校教育日,“这三年,我们在一起”毕业典礼让每个即将离校的孩子步上红毯,真心感谢呵护他们生活的家长,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陪伴他们成长的伙伴,更感谢培育他们的实验二中。伴着荡涤心灵的期待与祝福起航,用自己的拼搏与汗水换得新的成就与荣耀。

进校的关爱与要求,离校的期望与祝福,既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的肯定,又是在为学生预约新的精彩。孩子们会像飞舞在空中的风筝一般,既心系母校,又向往蓝天。

(6)梦想起航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梦想起航,为学生搭建与名校名家对话的平台,让梦想不再遥远。与清华大学优秀学子拉手,同升旗、献爱心、再温入团誓词;请乒乓名将庄则栋、徐寅生、乔云萍指导学生成就乒乓梦;请宿茂臻指导“中国小梅西”等成就中国足球梦;请进市、区气象局资深专家进行气候讲座,并助力学校海洋社团建设海洋气候观测站等成就学生科学梦……

(7)家校沟通、师生沟通渠道顺畅。家委会协管餐厅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协管餐厅。家长提议形成“校长有约”及“餐厅光盘”活动。2013年11月,“家委会协管餐厅,让小午餐做成大文章”在省级交流会上发言,是青岛市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家委会协管食堂,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校长有约”让师生沟通更顺畅。每周五的午餐时间,实验二中的四位校级领导会与不同的学生共进午餐。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了解同学们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领导走近学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拓宽了学生提意见建议的渠道,提升了学生的校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3.蓝色海洋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海爱海并成为 具有海之品格的人

培养具有自信、厚重、包容、激情等海洋品质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办学追求,丰富学校生活,突出“海阔凭鱼跃”的海洋特色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世界海洋日”带领学生参观保护钓鱼岛的112驱逐舰、大洋一号科考船、蛟龙号及雪龙号,了解海洋知识。多次邀请“蛟龙号”团队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普及海洋知识,探讨海洋的奥秘。实验二中号大帆船也曾经随“向阳红”09船出海科考,蛟龙号及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深潜英雄们曾为实验二中号大帆船签字。

走进青岛民超海洋教育馆,渔祖郎君文化节,参加市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每年4月份,学校海洋社团的学生都要前往红岛韩家民俗村参加青岛渔族郎君文化节,了解制盐的历史、渔民的生活和信仰,认识捕鱼工具,丰富海洋知识。6月份,参加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树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平衡,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海洋教育实践空间。

利用奥林匹克公园优势做的海底探宝寻宝活动。蓝色海洋旅游节,免费带领低保学生走进极地海洋世界,让家境贫寒的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班级家委会组织孩子亲近海洋一日游等。通过活动,了解了海洋知识,认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同时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4.超前的教育视野,助力师生公民意识的提升

暑期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体验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当看到老区的小学落后的学习资源,孩子们沉默了。让学生在无声中获得公民责任的体验。中韩夏令营搭建了学生与国际交流的平台。韩国孩子会不约而同地买韩国的化妆品给中国的父母做礼物,外出用餐都会尽量要求中国家庭的妈妈们吃韩餐,而韩国家庭的日用品也会尽量使用国产,淳朴的爱国行为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行为,给了每个中国孩子深深的震撼。每一次体验活动后的反思将会引导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激励自我的动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三、创生艺体两翼,托起精彩人生

学校制定了“艺体‘2+1’项目实施方案”“艺体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确立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艺术体育两翼齐飞”的发展方向。

1.“校长杯”托起体育梦想

实验二中每年的学校体育节里都会有个“校长杯”球类系列比赛,从排球到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一个不落。孩子们最兴奋的是能抽到首场比赛的签,由校长亲自为他们开球,也希望自己的队伍能一直战到最后,再由校长亲手为他们颁发比赛的奖杯。这样的比赛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开放办学的新理念,能在赛场上与校长近距离接触是实验二中的孩子们才有的特权。“校长杯”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也为学校选拔了优秀的体育人才,经过专业的训练,这些孩子在“区长杯”比赛中为学校增光添彩,多次荣获“区长杯”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比赛冠军,很多同学还被选拔到省、市级体校进行专业训练,为青岛市和山东省争光。

2014年“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足球联赛 初中男、女组的比赛在山东滨州圆满结束,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男女足球队代表青岛市收获了比赛的男、女双料冠军,为青岛足球争了光,开创了城阳区校园足球的新篇章!

2015年1月3日 ,“谁是球王”足球 争霸赛,学校男子足球队获得华北大区球王称号。

2.艺术梦点亮精彩人生

篇3: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建校三十年来, 哈一职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合格毕业生2.5万人。自1998年全国高职院校升学考试以来, 学校高考成绩年年居省、市榜首。连续三届获省数学、财会、计算机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企业网、园区网二等奖、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包揽黑龙江省技能大赛计算机企业网、园区网组建两项赛事的全部金牌。以东北三省唯一参赛单位进军全国中职学校沙盘大赛十二强。至今, 学校仍在计算机企业网、园区网、动画片制作、模拟沙盘、会计电算化、文秘录入、商贸推销技巧等项目上保持黑龙江省领先优势。

2011年, 学校成功争创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建设期间, 全体一职人以“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为建设目标, 科学组织、有效实施4个重点专业及2个特色项目建设, 健全5个项目机构、出台12项建设制度、细化落实788个项目节点、签订124份两级责任状, 召开示范校建设启动会、中期报告会、终期总结交流会, 建立专题网站, 建设成果展馆, 形成了“全员攻坚、聚力示范”的良好氛围, 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

两年的建设过程, 是一职人克难攻坚、凝心聚力的合作历程, 是一职提升内涵建设、开拓创新的发展历程, 更是中职教育工作者践行职教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和总结过程。

学校全面推进“1-2-3”计划, 以专业建设为重点, 紧紧依托行业、紧密融合企业,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两年间, 学校开展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等4个重点专业建设, 拉动辐射专业群内其他19个专业共同发展。学校充分发挥两委会作用, 依托企业行业, 深入企业调研, 分析岗位需求, 通过“引进课程、引进产品、引进项目、引进企业”的“四引创新”方式, 形成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是通过“引课程进教学 (导游认证) ”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力双证、课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通过“引企业进校园 (用友新道) ”构建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通过“引产品进课堂 (实体工作室) ”构建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项目导向, 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四是通过“引项目进基地 (联想阳光雨露) ”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产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四引创新”有效实现任务交替、角色交替和环境交替过程, 并形成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付诸实施运行。

构建包括基础、专业、拓展、素养课程在内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依托科研促教改是学校项目建设的亮点。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对接工作岗位“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为依托, 构建四个专业对接工作岗位、包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在内”的“四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 已形成完整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在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中实施。目前, 学校是示范校建设牵头单位、配套课题主持单位, 59名教师参加12个立项课题研究, 占全校教师的20%, 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科研示范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两年来, 学校建设40门精品课程, 开发31本校本教材, 91个课标和考标, 建设69门课程课件和112门课程的题库, 完善2.4TB容量的教学资源库。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学校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 借鉴智慧教学理念, 推进财会专业“产教结合、双真教学”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做学一体,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与制作专业“任务驱动, 岗位实践”教学模式, 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得到智慧应用, 三分屏课件、图文并茂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方式得到一定呈现。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137项、市级奖项37项、区级奖项26项。

建立“科学规划、科研驱动、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稳固的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核心内容, 两年来, 学校通过完善师训制度, 形成教师团队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采取多种形式, 构建全员学习氛围:“走出去”, 组织国家级培训、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 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请进来”, 聆听阚亚玲、邓泽民、钟绍春等专家的主题示范校讲座;“校本研培”, 积极开展教学论坛、校级听评课、教学设计与教法研讨交流会、培训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 不断提升示范校建设管理干部、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的能力和水平。目前, 建立4个重点专业优秀教师团队, 培养6名重点专业带头人和23名骨干教师, 50名教师接受到企业锻炼、国内国外等职业教学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修, 新聘17名兼职教师。学校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218人,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人, 双师素质教师99人, 形成百名骨干教师梯队。两年间, 学校教师获得9项省级大赛奖、20项市级大赛奖、63项校级大赛奖, 79篇论文获省市各级奖励。

深化“系企一体、教产融通、共建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专业人才, 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学校建立四个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引进18个合作项目, 创建9个专业生产性实训实体, 新建及改扩建25个校内实习实训室, 与远大购物集团、神笔画业、北大青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服务局等65个企业开展订单合作, 开辟“麻雀装饰”、“城市人家装饰公司”、平房区高新科技园区、华旗饭店等46个顶岗实习企业, 引进VBSE实训课程全国师资研修班培训、省财会专业教师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19个技术服务项目。

学校立足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投资近523万元倾力打造东北首家“哈一职用友新道财贸全景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融入龙商文化、现代企业文化, 建成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银行模拟实训、财税证券模拟实训、信息化综合实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会计手工实训、收银实训及校园超市和邮政社区服务中心。

学校立足于联姻规模品牌企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500强企业“联想集团”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联想服务站”, 将联想售后服务站落户到学校, 建设成集实训实习、培训授课、师资培养、创新教研、模拟经营创业项目、学生竞赛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生产基地, 让学生在实景环境中以职场人的身份“工作”学习。

打造“数字化、企业化、特色化”一职校园

在发展4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同时, 学校抓住“数字中心”和“校园文化”2个特色项目, 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学校完成校园信息网络设施基础建设, 与成都依能科技公司达成共建共享协议、网络教学系统、在线考试系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制作系统、学科资源库管理系统, 甄选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数字书苑、读秀中文搜索数字图书品牌, 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就业服务信息平台, 职业测评系统建设完毕并已投入使用。数字中心建设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先进、通用、与外界互通有无的网络教学环境, 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校园管理网络环境, 促进了师生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两年来, 学校开展学风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处室文化建设, 凝练一职“文明敬业、勤学精艺”的文化精神。构建“校企一体”教学模式, 进行管理模式改革, 完善制度建设, 形成一职文化行为。开展“四色德育”活动, 打造企业化实训室, 规范学校形象系统。在环境优美整洁, 人文气息浓郁, 专业特色鲜明, 职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中, 凝聚了学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 人文精神不断提升, 服务社会意识不断增强。

学校办学理念得到全面提升, 班子务实规划, 顶层设计学校未来发展;学校制度不断健全, 形成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管理得到全面提升;三个专业成为省级品牌示范专业。师资整体素质提高, 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得到了极大改观, 学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近两年, 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8%, 毕业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十一五”教育科研示范学校、黑龙江省“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中小学师德先进集体, 发挥了培养区域人才功能。

两年来, 学校建立计算机、财会、旅游、室内设计专业共计12个技能鉴定站, 开展33个工种的技能鉴定, 并以省级财会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为依托, 开展各类社会培训, 每年培训近万人, 发挥了服务社会功能。

学校先后数次接待新疆、湖南、重庆、内蒙古、四川等省内外中职学校考察学习;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考察汇报会, 全省150余名中职学校校长参加, 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作为黑龙江省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主席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黑龙江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总课题研究牵头单位”, 承担了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黑龙江省示范校建设专题展区承办工作, 受到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给予的好评。

由国内二十余家主流教育媒体共同举办的2013年《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活动中, 哈一职成功入围百强。学校在校企合作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办学成果多次在《职业技术》、《中国青年报》、《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新晚报》等媒体报道, 引起很好的反响, 学校美誉度、知名度得到提升。

篇4: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为充分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深圳南山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4年3月12日,南山区教育局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战略框架协议,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创新”为关键词,以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学校。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都将引发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重塑人的大脑,变革人的认知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

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们认为,要把孩子带入未来,需要打造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统整式、跨学科的项目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全新的学习科学理论为引领,从而促进发展学校教育的深度革新。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正以跨学科的项目型课程统领课程改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引发学习变革,用未来的视角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与素养,始终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行动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打造全新学习环境,营造新型学习生态

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观、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也必将随之改变。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学校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创新学习。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同时激发各个感官,可以让我们学习得更好”。([美]约翰?梅迪纳)因此,我们着力为学生构建新技术支持下的基于大脑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1. 构建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推进云课堂实施

我们以“未来教室”的思路,配备相应的新技术设备,架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让学生能随时接驳互联网,并把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开放(微软)与封闭(苹果)的两大系统有效融合,营造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生态。师生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点对点与点对面的多向互动、沟通分享和评价反馈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习质量,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成为现实。

2. 优化学习空间,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学习需求,我们在教室设置学习体验、活动和教学等功能区,并创新设计能自由组合的桌椅,适时调整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习效率。如,扇形、马蹄形、半圆形、圆形等座位排序,便于学生讨论交流,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开展协同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间的群体合作意识,促发群体智慧共享。

3. 打造新型学习实验室,开展创客式学习

为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与创意,促进数字技术和个人创造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我们高标准建设“STEM创新学习实验室”。通过建设“S学习实验室”(科学Science)、“T学习实验室”(技术Technology)、“E学习实验室”(工程Engineering)、“M学习实验室”(数学Mathematics)和“A学习实验室”(艺术Arts),为各主题学习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展创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搭建网络学习社区,变革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社区是学生开展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自由空间,它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学习的主体,大家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我们为学生搭建高互动性的网络学习社区,让学生开展掌控式的翻转学习、基于学习数据的反馈学习、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混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的网络学习社区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习者,让学习者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过程,在多向对话中促进群体智慧共享。

技术支持学习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无线网络、触控技术、声控技术、平板电脑、大数据等的广泛应用,教育面临由新技术带来的新教育变革。我们将数字技术作为构建未来教育的底层支撑,用“全域信息化”支持学习创新,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学习校园”。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技术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为师生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支架工具,让技术成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变革。通过学习社区、视频会议、即时通等工具为师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通过概念图、图表、可视化工具、超媒体等支架工具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实践探索。

1. 全面推进新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

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中,整体推进以智能终端、无线互联等新技术运用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让新技术作为学生的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工具,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构建数字教学文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2. 开发在线课程,构建混合学习模型

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依据学科课程特点开发在线课程,建立“网络在线学堂”。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环境和学习资源,开展混合学习模型探索,创新学习模式。

3. 变革学习媒介,推进数字教材建设

数字化教材并不是传统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而是“动”起来的教材,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支持学生参与体验的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我校正在大力推进互动式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并与微视频课程建设相结合,让学生开展探究式的翻转学习。

4. 建立学习数据库,开展学习分析研究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学习特点,我校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利用各种学习社区、学习平台和可穿戴技术等,积累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对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路径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引。

在教学实 践中 , 我们还着 力通过自 带设备(BYO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游戏化学习、物联网技术等进行创新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构建统整式项目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技能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而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还属于聚焦知识传授的“程序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我们看到,在统整式的“项目型课程”(主题-探究-表现)中,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构建基于STEM课程特征的统整式项目课程,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1. 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统整式项目课程内涵

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统整式项目课程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其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STEM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针对STEM课程的内涵特点,从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科进行了本土重构,开发出了STE@M课程教学框架(如图1)。从课程框架可以看出,该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整体、终身、面向未来等特点。

2. 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实施思路

我们借鉴STEM课程的理念与组织形态,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开展STEM的本土化实践,并构建了“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我们的实施思路是以学科课程教学为基础,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形态为载体,通过融合式的教学实施,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构建“看得见”的未来教育。

(1)不断丰富完善的STE@M。@代表其他学科及相关的学习活动。如,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通过有效融合多学科内容,让学科学习不断丰富STEM课程内涵,开展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2)引进外部导师。充分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让教授和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指导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高起点建构,与国际接轨。(3)有效借鉴并融入IB课程理念与策略(小学项目PYP)。将在调查中学习、个性的塑造、国际化意识的培养这三个IB课程理念融入并贯穿STEM课程的整个过程。(4)融合创客、PBL和学科课程。通过多课程的融合,让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进而完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5)引入开放协作式的WIKI平台。用开放的WIKI平台对STE@M课程进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思想,用平台记录STE@M课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让学习者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为新的学习小组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多维度参与,不断丰富和深化课程内容。(6)运用VCT支架。以知识共享和探索创新为核心理念的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虚拟教室漫游)为载体,开发我校特色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模块,汇聚优秀课程案例,共享学习过程。

3. 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的学科视角

我们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统领性课程形态。在具体实施中,以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课程建构,并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在学科学习中自然地融合统整式项目课程元素,开发基于学科学习的统整式课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技术作为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科规律,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构建适合一年级孩子的统整课程。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我们在美术、数学、语文和主题课程中有所突破,以自然笔记和数学笔记为载体,借助思维导图、增强现实技术、二维码和探究式APP,通过自带智能终端设备(BYOD)模式进行学习。

在数学课中,学生以“数学笔记”作为载体开展学习。数学笔记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音技术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融和跨学科学习,学生的语言、设计、网络社交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锻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聚焦于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美术课中,我们用“自然笔记”来深化科学学习。自然笔记是指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五彩的画笔,绘制大自然,用画笔去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来阐释自然现象,即“美术+科学+语言+技术”,让语文、科学、美术和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与技能。

不难看出,以学科的视角构建“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其目的就是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内容,通过跨学科统整式学习,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篇5: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虽然诞生之路历经坎坷, 但对于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来说, 迎接这个新生命的, 却是中国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的满园春色。创新社会参与机制, 成为新时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关键词, 也将社会组织推到了扶贫开发舞台更为醒目的位置上。2013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2014年5月12日, 由国务院扶贫办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则以更为具体的措施部署, 明确将社会组织扶贫列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的七种主要形式之一。在钟韶彬眼中, 这不仅是引导社会力量更深更广参与扶贫事业的政策红利, 更是激发社会组织更多更好提供扶贫服务的时代契机。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并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创新扶贫方式、打造公益品牌方面施展拳脚?在这方面, 扎根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在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群众中积极探索, 趟出了一条新路。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省份之一, 而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则是第一批进入广东省本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目录的社会组织之一。截至目前,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多项政府职能转移、授权、委托和购买服务项目, 其中包括:承接事务性管理服务事项3个, 分别是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日常监测服务、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受理初审服务、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档案管理服务;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与调研, 如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与任务研究 (配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的十大课题研究之一) 、广东“双到”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政策研究、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 (清远) 规划编制等;承办重大活动、论坛讲座、会议培训等18次;办理政策 (立法) 调研、文案草拟、决策 (立法) 论证、监督评估、绩效评价、材料整理等省委省政府及其他政府部门交办的事项12件次。

如何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社会资本真金白银的慈善投入?这是许多公益组织面临的共同课题。在这方面,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在积极培育并充分释放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同时, 尤为注重打通扶贫开发供需双方在信息共享与产业对接上的“任督二脉”。打开由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主办的广东扶贫网, 首页上, 广东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库的入口格外醒目。轻点鼠标, “产业扶贫项目招商登记”和“产业扶贫项目投资登记”两张表格便会展现在扶贫者与被扶贫者面前。除了网上登记信息,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还将适时组织召开产业扶贫项目对接会, 促成产业对接, 促进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截至目前,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共帮助引进扶贫企业300家, 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00个, 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村1000个, 关联贫困农户20万户, 户年均增收3750元。仅2013年,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培育认定扶贫项目60个、协助申报重大项目30个、指导投资扶贫项目20个、辅导做强企业项目10个;培育、认定扶贫产品20个, 组织参加展销会、博览会30多场次等, 帮助扶贫农产品促销3亿多元。

对于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而言, 项目建设既是凝聚资源的结点, 又是事业发展的支点, 更是惠泽民生的雨点。2010年10月,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启动“银发温暖”工程, 以受社会扶贫资源关照较少的贫困老人群体作为重点关怀对象, 试点为贫困村65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统一购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为贫困村6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每年每人发放生活补贴1200元。该工程在清远市连南县启动后, 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推动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一次性为全省贫困村60岁以上的23万老人统一购买新农保。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还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 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向贫困村输入医疗技术、设备 (器械) 、药品, 建立对接机制, 搭建活动平台, 为贫困村留下“五个一”, 即一批用得上的医疗设备器械、一批必备常用的医疗药品、一笔急需救助的健康扶贫基金、一个稳定的和省市大医院对接的工作机制、一个开展健康扶贫公益活动的载体。该项目3年累计开展健康扶贫公益活动100场次, 受益人数累计达到8000人次, 筹集健康扶贫资金物资累计达到5000万元;建成村级卫生示范站10家, 减免医药费累计1亿元;2013年, 该项目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广东省扶贫济困优秀项目。2014年5月, 作为该协会的智力扶贫项目——“梦想知识包”工程正式落地。该项目以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2571个贫困村的中小学生为重点关注对象, 面向社会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和人士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捐献课外读物, 旨在改善贫困乡村的办学条件和文化环境, 尝试探索知识扶贫、文化扶贫的途径和机制。今年, 该工程预计向100所中小学1万名学生寄送“梦想知识包”。而作为2014年获奖项目的“光亮山乡·情暖乡亲——广东山乡亮灯扶贫工程”, 主要内容则是面向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推广安装LED太阳能路灯。该工程选点广东省委办公厅帮扶点新丰县秀田村和省政府办公厅帮扶点乐昌市前溪村、罗村进行试点安装。目前, 该项目已在韶关、梅州两地实施, 清远及其粤西片区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正在成为“应用新能源·照亮贫困村”的品牌和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立竿见“光”的亮点。

上一篇:在女儿出嫁宴席上的致辞下一篇:窗外的树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