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2024-04-28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共8篇)

篇1: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合力打造开放富裕文明的新丁岗

我们丁岗镇位于镇江东郊,东临新区姚桥镇,南靠丹阳埤城镇,西接京口谏壁镇,北倚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港片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辖丁岗、章村、华墅、留村、葛村、纪庄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20637人,总户数7660户。2006年1月,丁岗镇由丹徒区划入镇江新区。三年来,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预计2008年底,全镇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84亿元、销售10.12亿元、利税3962万元、利润1650万元,分别较05年增长409%、408%、304%、392%;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财税总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12万元,同比增长63%。

三年来,我镇社区教育工作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立足改革和创新,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着眼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于加强农民的强体健身、着重于富民强镇,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进农村科技进步,逐步建立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镇党委、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把社区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年终有总结。我们成立了由党政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丁岗镇社区教育管理协调委员会”,负责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统筹各部门工作,对需要共同参与的教育和专题培训及时协商、落实安排。下设“社区教育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教育的实施、联络和各项内容的开展。先后下发了《关于成立丁岗镇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关于成立丁岗镇教育现代化推进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丁岗镇社区教育中心章程》、《丁岗镇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方案》。6个村级社区教育站也制定了自己的社区教育活动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资料有积累、年终有总结。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统一的教育经费预算,并按照0.5元/人下拨。三年来,我镇通过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逐步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经费保证落实”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不断规范,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二、实行规范管理,发挥功能作用

我镇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早,管理逐步规范标准。下辖的成教中心创办于1985年5月,1989年成立了丁岗镇社会自学考试服务站;1998年9月创办少儿书法培训班,按低、中、高三个等级办班,形成教学特色;1998年10月20日经丹徒县外语和计算机考核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设立英语培训中心;1999年通过市教委验收评估为市重点成人学校,同年,“丁岗镇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揭牌开学;2003年创办了丁岗立新培训中心(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个,并结合双休日、暑期为中小学生举办综合素质教育、课外兴趣辅导班,社会教育硕果累累,因此获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不胜枚举。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立足于高规格、现代化。拥有全区唯一的大型现代化文体活动中心1个,于2007年12月落成启用,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占地面积4535.6㎡,室内建筑面积为3600㎡,室外活动场地达800㎡,绿化面积300㎡。建有一个标准型篮球场和农民健身广场。登记注册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区级篮球俱乐部1个。中心内设有:老年活动室、少儿培训室、书画培训室、电子培训室(30台电脑)、远程教育培训室、图书室(8300余册)、阅览室、体育健身室、科普培训室、多功能厅、综合报告厅(可容纳近700人)等10个功能室,其中专用培训室7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报告厅配有先进的专业舞台灯光、机械、音响等演出设备,可作为剧院演出和大型培训使用。

我镇社区教育以“快乐的学堂,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助跑”为中心的办学目标,有机整合了镇党校、成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力资源市场、翟洪开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口学校等教育资源,下设6个基层社区教育站,社区教育全覆盖的三级网络和“全员、全程、全方位”格局已基本形成,能基本满足全民学习和社区活动的需求,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

三、整合社教资源,提升全民素质

近几年来,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有机整合了镇党校、成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社区教育活动,并以其为载体,按计划举办法律、计生、科普、农业实用技术、职工技能培训等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同时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教职工师技能、青少年素质教育、农民创业、全民健身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区。重点是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施“三个延

伸”。一是向团队延伸,借助社区教育中心的载体作用和资源优势,培育了文艺、健身、书画等群众性学习团队,建立市级社区健身俱乐部1个、区级篮球俱乐部1个、区级村社区健身俱乐部6个,拥有社区健身广场7个,村级中老年文艺宣传队14个。二是向社区延伸,全面实施以“爱丁岗、讲道德、守秩序、树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一方面以社区教育培训来促进社区文化和生活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整合、宏扬社区特色文化,激发村民积极向上。例如,镇人口学校举办的计生婚育培训、农科站举办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引导农民健康生活的方法;留村老年文艺宣传队充分挖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人新事,针对存在的社会现象等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贴近百姓生活,寓教于乐,走村串巷巡演,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三是向家庭延伸,通过开展“文明进万家”、“终身教育社区行”、“万户家庭网上行”等文明教育系列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2.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村民致富技能。

我镇社区教育围绕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近年来,通过培训,我镇的农民培训和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率达达到了95%以上,社区居民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0%以上,外来流动人员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因此,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干部的培训,每年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党课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掌握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学习党在农村的富民惠民方针、政策,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农村基层“双强”型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对当前我国农村政策有了较深的理解,理清了开展农村工作的思路,领富帮富的本领明显提升,双强型村干部达到了85%以上。

举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镇注重实用、实效、服务“三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镇农经中心多次聘请相关专家为菜农作技术培训、指导菜农提高栽培技术、改良品种结构,菜农增产增效,大大提高了菜农们的积极性;推行“水稻免耕直播新技术”,组织各村村长、农业技术员、种田大户等参加培训,并到村民学校开展实地指导活动;聘请温氏养鸡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在搭建鸡棚、饲料配制、鸡苗挑选和养鸡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还组织农户参观养鸡示范户,现场观摩。我们通过讲课、示范、印发资料、结对服务等形式,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勤劳致富,增加农

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深受农户欢迎。

3.注重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质

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我镇十分重视农民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是组织农民参加社会自学,二是组织农民参加成人高考,三是组织农民参加应用计算机技能培训。镇党委政府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增加社区教育资金投入,更新了30台电脑和座椅,接入了宽带,农民群众只要办理简单的登记手续,就能上网看世界,共向网络资源。四是组织农村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定期组织集中收看远程教育网,开拓农村党员思维,更新发展观念,引导发展新理念。

4.举行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农民人文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农民的人文素质,近年来,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出“三个平台”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活动。一是教学服务平台。二是村民活动平台。三是人际沟通平台。我镇社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因此而丰富多彩,“三个平台”作用发挥明显,镇人口学校、家长学校、各村社区教育站、老年学校等都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教育培训活动。镇人口学校每年都均结合本镇实际开展纪念“5·29”、“9·25”的宣传教育活动;我镇的文昌书苑除每年举行主题书画展外,还免费为群众送春联;各村老年文艺宣传队的文艺演出走村串户巡演等活动,丰富了全镇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老年人接受教育比例达70%以上;重视特殊群众的教育,成立了镇社区矫正办;建立市级优质幼儿园1所,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达60%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惠及全镇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为推进我镇的社区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12月,我镇已邀请南京的艺术团体来镇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大型的文艺演出。2008年以来已经组织大型文艺演出3场,2008年底前,还将至少筹划2—3场文艺演出。2008年上半年,我镇还成立了市级社区健身俱乐部1个,建立了以村社区站为单位组建的村老年腰鼓队、秧歌队、演唱队、象棋社、书画社等特色团队,旨在搭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构筑“亲民、爱民、便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2008年4月26日、27日,镇文体活动中心还承办了新区“三人制”男子篮球比赛,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者如堵,场面热烈,洋溢着“参与奥运、共享快乐”的浓郁氛围。2008年12月4日,晚,为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讴歌新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新区“银山艺术团”创作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演出,观众座无虚席。此外,“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日益浓厚,在我镇晨练、晚舞身影到处可见。

5、实施社区青少年教育方案,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青少年才艺教育:为拓展青少年的才艺、兴趣,锻炼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双休日、暑假开设了青少年书法、绘画、乐器、舞蹈、奥数等青少年喜爱的培训项目,吸引了较多的青少年参加,受到家长的好评,得到社会的肯定。

青少年德育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充分利用翟洪开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我镇老党员、老革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励青少年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励志图强。

6.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就业能力。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十分重视在职人员岗职培训、下岗转岗人员的就业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各类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培训项目有服装、电子装配、砌筑工、化工分析、车工操作等,我们把镇江市丹高电器有限公司作为职工的培训、实践基地,为丁岗镇的中小企业输送了很多技术骨干人才,丹高电器也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近日,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镇还专题为民营骨干企业(丹高电器、宝兰鞋厂)开办了职工职业道德与技能知识讲座,引导企业与员工互动,换位思考、同舟共济,增强社会责任感,恪守社会和职业道德,积极进行知识技能储备,应对市场挑战。全镇200多名企业员工参加了这次培训,受到参训单位的欢迎。

四、社区教育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范畴,如果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是不能得以开展和深化的,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统筹协调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才能真正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2.志愿者队伍是主流。作为社区,其成员的教育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社区教育就是要满足社区内成员各种层次的教育需求,实行全覆盖,光靠几个社区教育工作者是不可能的,只有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而这支志愿者队伍是自愿为社区成员服务的,这支队伍是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社区教育的主流,由社区教育办公室实行统一管理。目前,我镇先后建立了6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各类志愿者人数达600余人,人员实行网络管理。

3.加强培训是手段。社区教育是“大教育”,只有加强对社区内成员的培训教育,才能真正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加强社区教育的新阵地建设,在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培训的同时,重视各基层社区

教育站的建设和培训,委派专职教师到基层指导协调社区的教育工作,并出台社区教育评估标准,实行年终考核。只有基层社区加大了培训力度,才能真正提高全镇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

4、网络教学是辅助。现代社会,网络作为强势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能更多地从网络上得到信息,为此,我镇社区教育中心从2008年开通了“丁岗镇社区教育网”,网站内容有农民关心的种植养殖信息、致富信息、社会服务信息、招工就业信息、政策法规等,也有社区志愿者资料,供社区居民点击。

5.创建活动是抓手。我镇把创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江苏省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求全镇上下一致,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同时在辖区内开展创建丁岗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等主题活动,推进创建活动在社区内全面展开,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镇社区教育中心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创新社区教育的工作机制上,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紧紧依靠并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扎实奋进、热忱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水平,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不断拓宽社区教育渠道,不断延伸社区教育的空间,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再上新台阶。

篇2: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

1.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就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等事关农村和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动员组织统战对象开展“金点子”献计出力活动,把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为统战工作的着力点。要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富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同时,积极发挥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党和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促进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法规下乡活动,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项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2.发挥统一战线联系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优势。开展“一企帮一村”或“多企帮一村”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投身于光彩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大力开展以村企结对为主要内容的结对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参与“村企心连心、共建新农村”活动。要引导农业类非公企业发挥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各种组织形式,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共享和合作共赢。要引导非农业类非公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并通过投资办厂、资源开发和经贸活动等,帮助和促进农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乡村公路、学校、敬老院和卫生院(所)等公益项目的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河南省汝阳县已有30家非公企业与30个行政村签订了“一帮一”协议。

3.发挥统一战线与港澳台、海外侨胞联系广泛的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县级侨台办公室的重要责任。要做好夯实基础,凝聚侨心的工作。要有机地把归侨侨眷、台胞台属、留学生家属等组织起来,开展学习、联络联谊等活动,积极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努力。要做好积极引导工作,动员海外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充分利用海外人士的资金、技术、智力和管理等,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帮扶力度,要有选择性地将捐赠项目、资金向农村转移,帮助改善农村的文化设施,发展公益事业,积极引导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篇3: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广播电台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机构, 广播宣传是同形势结合最紧密和最直接的宣传形式。早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试播期间, 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 1941年1月下旬,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反复播送了毛主席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揭露和声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阴谋, 显示了我党新闻广播的强大威力。与此同时, 毛主席又把自己保存的一批音乐、歌曲唱片送给电台使用, 成为我党文艺广播先声。1945年9月5日,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凯歌中,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尽管当时的电台条件很差, 既无录音室, 又无制作录音的设备, 但电台的工作人员还是因陋就简地组织了直接文艺节目, 分别于1945年10月6日和13日, 邀请延安鲁艺文工团面对话筒演播节目, 别具一格, 人们闻之耳目一新, 精神为之大振。从而塑造了我党广播文艺的雏形。同时也说明, 从我们党的广播事业在延安诞生之日起, 广播文艺就受到了毛主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极大爱护和支持。从此, 广播文艺在革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 都很好地起到了“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我台的广播文艺在萌芽时期, 也为克拉玛依的石油大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激励和鼓舞了石油工人勇于拼搏, 艰苦创业的斗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 广播文艺的各种功能, 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扩展, 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81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指示中就明确指出:“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 这就是广播电视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个性质, 完成这个根本任务, 要做到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完善服务手段”。

广播文艺作为广播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 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 提高文艺节目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坚持以两个文明建设为中心, 以三个有利为原则, 不仅要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 而且还要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发挥其影响生活、改造生活的巨大作用。

在当前就是要以高度的时代精神, 通过广播文艺的各种功能, 定位于西部大开发, 坚持多样化, 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二、认识广播文艺特点, 发挥广播文艺的优势

广播文艺, 顾名思义, 就是兼有广播和文艺两方面的特征, 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升华, 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兴艺术品种——广播文艺。广播文艺的表现手法是单一的, 只能运用声音“造型”。也就是说, 它是以声音为媒介而诉清人们听觉器官的时间性艺术, 所以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广播文艺素以表情立意见长, 是声音的升华, 乐音的荟萃。

毛主席在«讲话»中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然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虽然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 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虽然两者都是美, 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 更有集中性, 更典型、更理想, 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长期的事业, 为广播文艺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我们应该通过广播剧、小说连播、电影电视剪辑, 以及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节目, 吸引广大的听众参加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事业中去, 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 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三、充分发挥广播文艺功能, 积极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广播文艺节目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服务功能。

(一) 广播文艺节目的认识功能

主要是指具有认识生活, 传播知识的作用。广播文艺素有“生活教科书”之称, 它不仅以形象化的手段给人以社会知识、艺术知识, 而且能培养听众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扩大视野、发展智能,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知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是西部大开发的潜在力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 促进大开发健康、深入地发展, 是广播文艺的职责之一。

(二) 广播文艺节目的教育功能

主要指对人的思想、精神、道德规范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 广播文艺应该而且必须认真贯彻“团结、稳定、鼓劲,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的宣传方针, 宣传西部大开发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作风、新举措、新成就, 扶正祛邪, 鼓舞听众, 在西部大开发中, 贡献聪明才智。

(三) 广播的审美功能

主要指增进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培养人们高尚的艺术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文艺没有美感, 就不称其为文艺。所以广播文艺必须按照文艺规律, “寓教于娱乐之中”, 在娱乐中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录制更多更好的节目, 塑造更多更好的艺术形象, 为西部大开发创造美好的人文环境。

(四) 广播文艺的服务功能

主要指为人民服务, 为政治服务, 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播文艺必须为这个工作大局服务。要通过广播文艺的宣传, 使人们认识并树立西部大开发的创新思维和发展观念, 实行正确而有效的舆论引导。

为此, 我台精心制作了超长系列剧《静静的通古特》、专题《克拉玛依之歌》、小说连播《沙潮》、长篇连播《共和国的血脉》、《天山神话》、长篇连播《罗布泊的丰碑》、专题《准噶尔的庆典》等。其中, 小说连播《沙潮》是一部以叙述西部石油工人爱情故事为线索, 以讴歌西部石油工人无私奉献并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广播长书《沙潮》, 在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的今天, 这篇小说的播出具有更深刻、更重大的社会意义。

篇4: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快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必须从建设学习型社区抓起。社区是人生的驿站、生活的港湾,一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的民风民情、文明程度,对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弥补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不足,可以满足不同居民教育需求,使全社会的所有成员终身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与普通国民教育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合乎人类理性的大教育体系,真正完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样也离不开人文基础,没有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缺乏生命力,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发展社区教育可以为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人文基础体现为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没有社区成员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保障,那么,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社区教育是惠民工程,直接为普通老百姓服务,最能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区教育是素质工程,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是基层老百姓的素质,最能体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区教育是文明工程,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的是社会和谐文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历史血脉。社区教育也是全民工程,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服务“四个河南”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外省市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起源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教育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区教育工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了以京津沪等一批大中城市为龙头,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干,中、西部地区有重点发展,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总体格局。他们的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舍得投入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公益性强、涉及面广,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重视。从外省市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看,党委、政府把发展社区教育摆到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目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每年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除教育费附加和专项经费列支外,日常经费标准达到常住人口3~10元/年/人。确保有编制、有机构、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有检查、有措施。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2.机制灵活,保障有力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省、市、县、乡镇、社区教育职能,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多级社区教育网络,整合电大、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文体活动场馆等机构设施,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三是实行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运行机制。四是树立大教育观念,协调区域内各种社会力量、教育资源、传统优势、能工巧匠共同服务社区教育,形成多方参与、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共谋发展的机制。确保了社区教育工作有计划、领导有分工、部门有责任、活动有激励、落实有检查、考核有评估。

3.模式新颖,特色鲜明

社区教育具有简捷、方便、实用、灵活、娱乐、健身等特点,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可以正民心、鼓士气、学技术、促就业,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也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在最基层,教育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不分职业、不分老幼;活动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习模式喜闻乐见、紧扣风俗民情、传承地方特色;社会效应群众欢迎、邻里和睦。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最乐意参与,深得民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广州番禺社区教育突出打造 “岭南文化”,重点体现价值性、多样性、参与性、创造性和卓越性等地方特色。一是建立群众性艺术团队,如书法院、荆鸿艺术馆、教师合唱团、管乐团等,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二是挖掘历史资源,丰富社区文化教育内涵。如赛龙舟、醒狮比赛、沙湾飘色等传统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与熏陶。三是拓展、寻找、发掘、传承岭南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如开设国学礼仪、传统礼仪学堂,让汉式婚礼进社区等,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四是有效引导培植,致力社区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推广。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引导、服务和宣传。五是利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建设和谐文明家园。开展多项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贴近生活,服务百姓

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一是用小手牵大手,带动三代人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举办少儿活动班,带动了父母,吸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相关亲属都加入到了学习、娱乐、文体活动的行列,调动了家庭成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开设“4:30”课堂,为下午“4:30”放学的小学生开辟校外辅导班,帮助进不了家门的小学生完成作业。三是开展“托老”服务,让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提供午餐和午休,解除居民家庭后顾之忧。社区教育方便了群众,凝聚了人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不同的人群找到了人生可追求的目标,生活更充实、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三、加快我省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1.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在积极探索中,郑州、平顶山等地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社区教育正在逐步形成共识。我们要积极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总结推广我省好的典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我省现有的成人教育队伍和阵地,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借助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省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

要结合我省实际,科学谋划社区教育新发展,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积极构建整体完备、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重在制度设计、制度创新。要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构建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操作规范;要正确把握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合理引进市场机制,探索公益性社区教育与私益性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居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力,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3.要创新载体,深化内涵

发展社区教育要有抓手,创新载体。目前,从社区教育实践看,一线社区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了诸如以活动、项目、课程、课题研究等为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形式;以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加强宣传、宣扬典型、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公共学习资源平台;要积极探索试行“终身学习卡”、“学分银行”、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等做法,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注重做好结合创新文章,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深化内涵必须扎实工作打牢基础,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建设基地,形成网络;培训队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专干队伍的作用,组建专业的科研队伍,制定科研规划,拓宽研究渠道,探索本土化、特色化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指导社区教育实践向更高层次提升。

4.要理清思路,推动发展

篇5: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和农民权益的工商部门,我们要履职尽责,尽心尽力,围绕爱农护农帮农行动,铲除坑农损农害农行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是我们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以培育农村市场为导向,开辟三条绿色通道 一是开辟农村市场主体准入绿色通道

为农民申办个体工商户或各类企业提供“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一站式服务,并提供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支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兴办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组织。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均可以经营。放宽农村个体工商户、企业和经营范围,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及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外,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对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经纪人免收注册费、工商管理费,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经纪人开办经纪人事务所和经纪公司; 1

对流动商贩实行备案制,不再办理营业执照,促进农民发展经济。

二是开辟农产品入市绿色通道

从我县的情况看,目前农村市场层次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要着重在调整结构、完善体系、提高档次、功能创新、向外拓展上下功夫。工商部门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市场发展、鼓励、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同时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市场内开辟农副产品直销区,设立农产品绿色通道,方便农民进入市场直销自产农副产品,并不需办理注册登记,免收市场管理费。

三是开辟农民维权绿色通道

为进一步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申诉、举报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局在濛江乡、三道湖东沟村、岳家村设立了三处12315申诉、投诉举报站,并逐步在全县各乡镇建立投诉站。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维权网络,通过全面推行村所挂钩制度,推进12315维权站进乡村,延伸维权网络和职能。大力推行村所挂钩工作,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维权联络站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村维权义务联络员,开展法律法规、消费安全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畅通举报渠道,把12315维权站建成传递民情、调处纠纷、提供服务、共同维权的工作站。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搞好职能服务

一是实施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搞好品牌服务

一是从服务“三农”的高度、精心组织,搞好宣传,积极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与地理标志保护等农产品商标注册的有关知识,使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充分认识商标的内在价值和商标能够给农民带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充分发挥地方产品优势,搞好服务,结合政府、成立参茸行业协会这一契机,加大对独具靖宇特色的农产品商标的注册与保护工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调整。

二是积极推进“订单农业”,搞好帮扶服务

要把“订单农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合同管理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进一步加大合同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倡导农民在交易活动中签订书面合同,同时引导、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依法签订合同,指导涉农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以农业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各类订单条款,提高订单的履约率;严厉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行为,尤其是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合同保证金等合同诈骗的违法行为,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利用合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是依托红盾信息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依托工商机关监管市场的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信

息网络体系,运用工商系统的协作关系,提供优质市郊的协查报务,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户了对方的情况,避免市场风险和交易的盲目性;依托工商部门商品质量快速检测优势,随时提供商品质量信息,及时向农民发布消费警示,引导农民安全健康消费。

三、深入开展 “红盾护农”行动,为“三农”服务

一、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改善农资市场秩序

一是规范农资商品经营主体,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具备资格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实现全程监管。

二是加大对流通领域农资商品的监管力度。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及零配件等农资商品进行质量监测,及时向社会发布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并把不合格的农资产品清除出市场。

三是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根据农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农资监管,把农民投诉比较集中、社会反映问题较多和诚信较差的农资经营者和未从农资主渠道进货的农资商品作为检查的重点,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

二、突出重点,打击违法经营农资商品行为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为切实保证农

民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专门召开“红盾护农”工作会议,制定“红盾护农”行动方案,成立“红盾护农”检查小组,深入辖区农资经营户建章立制,依法经营,督促全县农资经营户建立“两帐两票一卡”。并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检查未经审定,超出委托书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立案查处。

二是开展农机配件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机配件行为。我局联合省农机质量监测检验站的技术人员,对我县农机配件商店进行检测,对销售不合格农机配件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健全监管制度,净化农村市场秩序

将市场监管职能、监管力量、监管重心向农村延伸,积极净化农村市场秩序,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农户参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农村市场监管体系。推广“两簿一书一承诺”的食品监管制度、“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农资监管制度以及信用分类公示制度。将农村食品经营户、农资经营户全部建立经济户口档案,重点企业经营户建立信用分类管理电子档案,县局、工商所、经营户逐级签订责任书,把农村市场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严格执

篇6: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服务

XX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吴跃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检察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探讨,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检察工作新的内涵。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符合中国国情及经济全球化要求。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当前及 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检察机关的宪政地位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不仅表现在国家政治体制、司法体制和各种诉讼程序中,而且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担负着打击犯罪,惩治腐败,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理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执法为民的宗旨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涉农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实现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服务大局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中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检察机关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通过创建清廉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当前,农村总的治安形势是好的,但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各种犯罪活动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经济建设依然构成严重威胁,给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严重挑战。因此,检察机关要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1、以维护农村稳定为着力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两抢一盗”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以“平安创建”为契机,以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为为载体,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职能作用,积极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农村稳定和主导产业建设的经济犯罪案件,如烤烟生产、退耕还林、直补资金发放等,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新农村建设中新的腐败发生,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三是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对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发生。

2、以促进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涵。检察机关要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司法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作用,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加强与涉农工作部门的联系,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农资产品领域的犯罪,确保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利益;二是正确运用批捕、起诉等手段,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协调配合,稳、准、狠地打击各种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坚决制止和打击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犯罪行为,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些犯罪突出就集中打击哪些犯罪”的原则,始终保持对危害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重点刑事犯罪案件打击态势,切实做到“惩治一人,震慑一片,教育一方”。三是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或不该立案而立案的涉农案件,要及时通过立案监督进行纠正,对涉农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不公的,要依法提出抗诉或通过其它法律程序予以纠正,积极拓宽监督渠道,保证每起案件跟踪监督到位。

3、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农村的稳定、发展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普及农村法律知识,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既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需要,也是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开展送法 下乡和法律进村、服务连心等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以案释法;二是结合“法制宣传月活动”,举办一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促进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三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举办专题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班进行普法宣传;四是通过编印资料、办墙报、制作“打击犯罪成果展”展板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他们不仅知法、懂法、守法,更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参与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农村良好的法制环境。

4、以强化检察职能为支撑点,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履行检察职能与做好服务工作的统一,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统一,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把检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密切联系起来,把服务经济建设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履行检察职能,积极开展法律监督,进一步明确执法指导思想,落实执法为民措施,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执法改革等。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营造好安农的治安环境,富农的发展环境,惠农的政策环境,护 农的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我们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各项检察业务、与社会各界关系密切、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全局性工作,检察机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

1、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是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熟悉农村情况,农村法律政策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同时,组成专班,抽调专人形成较为固定的办案组,提高对涉及农村稳定的刑事案件的办理质量。二是转变执法理念,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集体企业负责人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坚决查办,及时作出批准逮捕、起诉决定;对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有贡献的基层组织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职务犯罪,情节较轻的,在法定范围内尽可能适用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三是对农村中由亲属、朋友、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坚持以教育挽救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对依法不应逮捕、不应起诉的嫌疑人,及时作出不捕不诉决定;情节较重的,也要与社会上的恶性犯罪区别对待,在处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互助的亲属、邻里关系,维护农村和谐稳 定,激发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一是在坚持对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基础上,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确立捕、诉、防综合整治的工作体系,并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公诉方式,制定创建未成年人犯罪捕诉方式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稳妥扎实地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以实现刑事追诉合理性为中心,构筑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的多种追诉方式,赋予未成年人有选择一定的追诉方式的请求权。三是要为父母外出务工在家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坚决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要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强化综合治理上下功夫。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落实检察环节上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是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研究“三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二是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社会治安大清查、矛盾纠纷大排查、安全隐患大检查、侵害群众利益大调查等专项治理活动。健全落实各项制度,防止刑释解教人员托管失控,落实帮教措施。三是强化“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品牌的建设,充分发挥控告、申诉、举报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处理农民群体的来信来访 工作,抓好文明疏导,排解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在接待来访群众时,听取反映要耐心,接受意见要虚心,处理问题要细心,尽量使来访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疙瘩能解开,委曲能慰籍,冤情能伸张。对受理的信访事项要分流得当,落实到位,反馈及时,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4、要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活动,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一是要根据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性质、特点,采用科学、简便、实用的形式,反映工作内容,分解业务程序,细化工作要领,从而建立起体系严密、操作性强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准确高效。二是建立起各项工作严格的监督保障机制。三是要不断加强素质兴检、文化育检和科技强检工作,妥善处理好三者关系,为规范化建设的长足发展和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持续进步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四是加强队伍素质教育,确保有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检察官队伍,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

篇7: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提供人才服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各方面的人才,靠加大农村投入、“就农业抓农业”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农村人才资源是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和农村人才紧缺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农村缺乏技术,农民需要知识,为农村输“才” 送“智”是我们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服务。

一、充分认识和发挥人事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会议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对于我们人事部门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提供人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认识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是适应新形势、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自觉地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秀人才服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充分认识人事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人事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作用,认真思考人事部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为空间,找准基层人事工作的切入点,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纳入各级人事人才工作的范畴,努力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工作。努力引导广大农民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农村发展新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量才用人”的科学人才观,积极引导农村各类人才为“三农”服务。同时,依靠自身职能部门优势,积极配合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工作计划和措施,形成合力,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人才技术引进、农村乡土人才的职称评定、拔尖人才的评选表彰等活动,大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总体规划。首先在广大农村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结合“三村”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和研究

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运行机制和办法。其次要打破身份界限,将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致富有方的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开发和培养管理范围。在进一步摸清底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农村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工作,加强对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的综合指导服务。再次要根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趋势,建立起农村人才监测统计制度和农村人才开发目录。

(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培养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提高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各类实用农村人才作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其次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把优秀乡土人才培养为党员,把优秀乡土人才党员培养为乡(镇)的村社干部,把乡(镇)的村社干部培养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有用人才。再次要认真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县(区)、乡(镇)职业技术学校、农村业余学校、农业产业技术协会等农业实用技术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采取本地培训、外地取经、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

(三)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去,为新农村建

设添砖加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农村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认真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贫”计划,全面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各项服务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

(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优化农村人才结构。积极探索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体系,推行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开展农村技术职称评定活动。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致富中的带动作用,凡在农村一线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民营经济技术人员,以他们的生产、创新、转化业绩、培训考核为主要依据,评定相应职称,并适当放宽学历、资历和其他条件要求,从鼓励创业上激活农村人才的评价机制。

(二)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机构和人才市场在市场配置农村人才资源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人才市场运作,不断增强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和拓展人才市场的服务领域。把人事代理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龙头,建立农村人才服务站,发放人事服务卡,专门为新农村建

设提供人才服务。要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扩大人事代理范围,完善人事代理办法,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人才策划、档案托管、职称申报、人才落户等一系列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

(三)搭建新农村建设人才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农村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要突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把农村的种养大户、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各级基层人事部门管理的范畴;实行分层次、分类、分级对农村各类人才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村、乡(镇)到县(区)应建立起农村人力资源信息库、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管理体系和农村人力资源的使用管理体系等相关管理体系。

篇8: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培训,政策宣传,双向转诊,适宜技术推广

社区卫生服务(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和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和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社区基本卫生需要和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以提高健康水平,达到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目的[1]。

近年来,绍兴地区通过推广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现状

绍兴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目前,全市已建立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多数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布局比较合理和功能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浙江省政府、省卫生厅的要求,在绍兴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下,2008年,绍兴市开展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探讨和完善的问题。如许多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报销标准知道得不多,加上绍兴地区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更高,导致许多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和名医,小病也往大医院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所门庭冷落,看病者寥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闲置、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社区卫生事业人才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全科医生素质上

目前,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主要来源于基层卫生机构,其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且多以专科为主,对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多,掌握不全面,心理治疗师、康复师、语言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专项人才基本没有,不具备向居民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全生命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这样便导致群众对社区医疗服务的信任度较差。

在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的地位和其他专科相同。全科医生的培养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年制的医学院本科学习;第二个阶段是住院医师的培训;第三阶段是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是分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定向教育3个阶段来完成的,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具备严谨化、规范化、全面化和科学化[2]。

2.2 双向转诊服务开展不太理想

双向转诊[3]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的、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核心是两者互补,而不是相互抢夺医疗市场。由于目前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之间没有很好地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规范转诊各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利益等,使转诊服务开展得不太理想。

2.3 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社会各有关方面对此了解不多。为进一步完善绍兴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推进“病有所医”民生计划的全面实施,绍兴市社区卫生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报销标准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优惠。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家对优惠政策了解不多。笔者对自己所在三级医院来自农村的门诊就诊患者发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报销费用知晓率及首次就诊择院调查表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

调查发现,患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具体报销范围、报销标准,如“县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的一般门诊医疗费用报销30.00%,而在大中型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是不能报销的。”等知晓者甚少,具体知晓者占12.50%,部分知晓者占64.47%,不知晓者占23.08%。在告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可报销30.00%后,首次就诊选择在大医院的患者比原来减少了29.63%。

3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思路与办法

3.1 医护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参加技能培训和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根据目前绍兴市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必须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夯实业务基础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业务能力。因为医学技术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疗技术人员也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医学继续教育是继医学院校教育之后围绕提高临床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3个方面进行,缺一不可。目前,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3.1.1 全科医师培训。是提高全科医师服务质量的关键和根本保证。现代医学日新月异,例如不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新的临床指南推出。这就要求全科医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种学习是终身的,只要有医学的进步就会有学习。县、市医学教育中心应着手于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整合各临床科室的技术特点,制定全科医师培训方案、考核细则,培养全科医师培训师资。且培训一定要树立长期甚至终身培训的理念。并在培训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理论与实践并重。(2)培训与考核有机结合。培训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考核也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并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1.2 参加专业培训。

3.1.3 进修学习。实施县、市级医院挂钩帮扶社区卫生工程,如县、市级医院免费接受挂钩帮扶社区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实际情况可充许间断性进修培训,时间长短不受限制。

3.1.4 参加专科、本科的函授学习,攻读学位,对取得学历、学位的人员给予报销学费及一定的奖励,鼓励更多的人来参加学习。

3.1.5 规范化医师培训。

3.1.6 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学术活动。此类学习班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且效果很好,但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人员缺乏,学术活动经费不能报销等原因,往往不能参加。因此,卫生服务机构应从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和支持。

3.2 加强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切实做好双向转诊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双向转诊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已在绍兴县全面展开,根据绍县卫发[2009]41号《绍兴县卫生局2009年医政工作要点》中的第二大点中围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的要求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推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结合卫生强县考核要求,推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保证每个联村责任医生至少有2名以上的县级单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日常结对联系。县级卫生单位在输出技术服务的同时,特别要重视输出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第18条提出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3.2.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各医院要结合城市卫生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下派医师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工作,定期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讲课、会诊、查房、主持病例讨论和开展示范手术等全方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区、县卫生局要根据对口支援与转诊关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挂“××医院社区卫生工作基地”的牌子,以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增加社会知晓度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相关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县、市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结合对口支援工作要求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协议书要明确工作内容与工作任务,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2)建立例会制度。县、市卫生局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组织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医院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例会等形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合作。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抓好整改,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3.2.2 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作实效。

⑴建立灵活、优惠的政策。各医院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的门诊病人免收挂号费;及时安排上转病人的就诊、检查和住院等事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的检查、检验单应简化相关手续,及时安排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做的检查、检验,如已能满足诊疗需要,应予以认可。(2)加强监督考核。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加强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并将该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医院一方面要及时安排上转病人的住院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缩短住院日。县、市卫生局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工作纳入对各镇县卫生局、市属医院的考核内容,并对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支援社区卫生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定期检查考核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对双向转诊工作落实不力的医疗卫生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3.2.3 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强化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机制和体系建设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4],投入足够的推广经费并合理安排是保证适宜技术的顺利推广首要条件。因此,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效益评价。(2)强化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加强疾病筛查、诊疗规范、急诊急救和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有效地开展推广工作。(3)强化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建设。

遵循技术适宜化、形式多样化、服务专业化和推广网络化的发展原则,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卫生技术转化和推广网络。(4)强化卫生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专家库,培养一支适宜卫生技术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指导作用,引导他们深入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推广活动,确保适宜技术向基层的有效转移。

3.3 加大宣传力度

各社区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使社会各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创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做好宣传工作:

3.3.1 明确以下几项宣传重点。

(1)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政策和重大措施。(3)社区卫生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4)日常卫生常识、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文明习惯。

3.3.2 宣传途径。

可采取以下几条途径:(1)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进行宣传。(2)场所宣传:(1)开展“卫生保健进社区”活动。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晚上时间,在广场、住宅小区和公园等居民聚集场所举办户外活动,通过表演节目、有奖问答等形式,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开展咨询义诊,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引导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开展“社区卫生进百万家庭”行动。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动上门为社区居民发放健康服务手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建立健康档案等。(3)制作社区卫生服务宣传资料。县、市卫生局可统一制作精美、坚固耐用的永久性宣传栏,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类项目的要求,每季度至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普及卫生防病知识。(3)简报宣传。

如果社区全科医生的数量足够,素质提高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切实有效,双向转诊工作顺利进行,政策宣传到位,真正让社区卫生服务走进每个社区和家庭之中,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及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的目标,绍兴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沈伟珍,武桂英,龚幼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规划的制定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235-236.

[2]李志旻,曹书杰,李天庆.澳大利亚社区服务与全科医生培养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借鉴意义[J].中国医院,2009,13(6):7879.

[3]朱立峰,赵艳.双向转诊制度及其信息化实现的探索[J].中国医院,2009,13(9):53-55.

[4]熊墨年,吴跃进,张进.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的做法与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4):85-86.

上一篇: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下一篇:荔城区团委2010年建设学习型单位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