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乡建设实施方案

2022-08-29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城乡建设实施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县城乡建设实施方案

县城乡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我于2006暑期在家乡展开对城镇、城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调查工作,通过此次调查不仅对城乡建设规划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也对自己家乡的本质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同时感谢家乡渭源县城乡建设局的鼓励与支持。首先从渭源县取得的巨大成绩入手,比如规划编制有了科学性突破、道路建设有了新进展、供水事业有了新发展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县内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措施。

关健词:突破 ;进展 ;管理 ;体制

一、调查总结

经调查我县(渭源县)2002年至2006年五年期间,县城及小城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城市建设局的不懈努力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并得到了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及帮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调查报告

经调查,渭源县城乡建设2002-2006年五年间在八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1.规划编制有了科学性突破

在90年代渭源县城乡的建设规划基本上由县委、政府及相关单位自行研究资料,认真做出规划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工作并非专业,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县政府呕心沥血,费时费力,依然无法得到十分满意的规划,而在2002年至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努力寻求专家帮助的时候,兰州大学、西北市政研究院分别给予渭源县城乡建设以大力支持,以十分科学的规划方法对渭源县的城乡建设作出了科学的规划.据介绍:2002年至2006年期间,以规划为龙头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委托兰州冶金设计院(有色),西北市政设计院和兰州大学等有规划资质的单位分别编制了县城,会川、路园、北寨、莲峰、麻家集、新寨、王竹8个建制镇和上湾乡的总体规划及会川镇梁家坡村的村庄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县城完成了19公里的道路中心线控制性测量工作,会川、莲峰、王竹、麻家集和北寨五个镇完成了部分道路中心线控制性测量工作,完成了县城清源路街景详细规划,霸陵公园详细规划、上集三角市场修建详细规划、县政府东侧住宅小区详细规划、渭宝花园住宅小区详细规划中心市场局部修建详细规划和老君山-霸陵公园景观规划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县城及小城镇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乡亲们十分满意。

2.道路建设有了新进展

据城乡局任主任介绍,县城共投入道路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先后拓宽改造了首阳路(县中心路段)2公里,使首阳路真正成了县城的中心街道.完成了君山路1.5公里(计生局至渭水农贸市场)的改造,西一路1公里和北环1.8公里铺油罩面,对首阳路,平桥路,新街路,中街路和部分路段人行道滨河南路和滨河北路进行了彩砖铺设,开展了老君山风景旅游路山道路面铺设工程.

2002年至2006年,会川镇拓宽改造了纬四路,西关街东关段和经七路,修建了东关大桥,路园镇拓宽改造了经一路部分路段,五竹镇拓宽改造了会陇路部分路段,北寨镇拓宽改造了经一路部分路段,建成了桥子沟大桥.

3.县城供水事业有了新发展

2002年至2006年期间,渭源县石坡涯,下集,圆角等地自来水用户有明显增加,水利项目有了很大进展,在巩固原有十门水库供水的同时(城乡灌溉),在渭源县五竹乡落成以供城水与乡灌溉为主旅游为辅的峡口水库.据调查:2002年至2006年期间县城新增自来水用户460户,总计达到3450户,用水普及率达85%.在现有供水设施"超期服役",设备老化,水源缺水,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县上将城区供水工程作为突出主抓的重点项目,于2003年批复立项,2004年开工建设了县城区供水扩建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7500吨,投资1745.06万元,建设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高位水池工程和管网工程;埋设取水管线1.8公里,输水管线12.16公里,配水管网5公里.为县城区供水,得到用户们一致好评.

4.县城在供热事业上有了新进步

据调查,2002年至2006年,县城楼房建筑面积迅速增加,高层建筑增多,为解决因分散燃煤供热锅炉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问题,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公司拥有注册资金426万元,固定资产1100万元,安装10吨热水锅炉及附属设备3台,供热主管道

130000米,阀门井86处,集中供热面积15万平方米.在有效改善供热问题上实现了环境的低污染.有效保护了渭水源头渭源县的大气环境.5.市场建设有了新进步

调查得知,2002年至2006年,县城及各小城镇对市场见普遍重视,于2004年硬化了渭源农贸市场西侧,硬化面积占地7800平方米,投资90万元,编制了上集三角市场修建详细规划,开展了一期工程建设,会川镇兴建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副食市场,占地10000平方米的小百货药材市场,投资120万元兴建了交易大厅,修建了东升中药材饮片加工市场,硬化场地1200平方米,建成了牲畜交易市场,硬化场地2000平方米,北寨镇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11353.9平方米的综合市场,路园镇投资7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的专业化药材市场,新寨镇,麻家集镇分别兴建了牲畜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为经济交易提供良好的场所.

6.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调查显示:2002年至2006年,县城新建三层以上楼房136幢,建筑面积195951.71平方米,累计建成三层以上楼房276幢,建筑面积314927.2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70幢,1654套,建筑面积162092平方米,累计建成住宅156栋,2491套,建筑面积244118.5平方米,县城人均居住面积14.15平方米.2004年修建了县城东侧住宅小区,占地面积5686平方米,建筑面积4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60平方米,住宅114套,总投入786万元.在五年期间,乡镇住宅也有明显改善,会川镇新建二层以上楼房85幢,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累计建成三层以上楼房126幢,建筑面积42960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8幢,290套,建筑面积2042平方米,累计建成住宅12幢,358套,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莲峰镇新建二层以上10幢,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莲峰镇累计三层以上楼20幢,建筑面积23505平方米.路园镇新建二层以楼房21幢,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五竹镇新建二层以上楼房5幢,建筑面积4010平方米,累计建成二层以上楼房5幢,建筑面积6191.784平方米,累计建成三层以上楼房17幢,建筑面积6191.784平方米,新寨镇新建二层楼房3幢,建筑面积2630平方米,累计建成三层以上楼房3幢,建筑面积2630平方米,累计建成三层以上楼房3幢,建筑面积949平方米,累计建成二层以上楼房1幢,建筑面积941平方米.

7.其它事业有了新进展

调查得知,2002年至2006年,县城 环境卫生面貌改善明显,新增垃圾收集车3台,执法车1台,建成垃圾掩埋场一处,总容量6万吨,日处理垃圾300吨,完成了投资概算1672.27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项目和投资概算779.43万元的县城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对此项渭源县城建局张局长认真表示希望省领导能对次项目重视并批复立项,若建成这将又是县上的一项大项目.同时扩大了霸陵园区面积,并继续拓展种植花草树木面积430平方米,人行道彩砖铺设面积320平方米,安装观赏灯6盏,休闲靠背椅12个,拆除了清源一小操场围墙,修建工艺栏杆88.2米, 铺设操场彩砖5131.4平方米,对渭源一中大型运动场作了初步改建,拓宽了北关南路,为北关村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8.城乡建设机构设施正在健全

2002年至2006年,进一步理顺了城建机构体制,组建了渭源县城乡建设局,县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划归城建部门管理,成立了渭源县环卫服务中心和渭源县公园管理站,县城防洪职能划出:清源,会川,莲峰,北寨四镇成立了城镇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人员.形成良好的科学管理机制,有利于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个人见解与认识

经过调查显示,经过这五年的发展,渭源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全县城镇人口已达到8.42万,城镇化水平达到23.64%.在

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问题和缺陷,得到一些启示:

1.总体规划良好但详细规划编制滞后,降低了科学规划的实施力度,许多计划在实现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规划外的阻力,出现一些建筑难题,这些困难领导层往往难以理解与发现,而城建机构在实施时困难重重.2.资金缺乏,筹资渠道单一,建设步伐不快;往往是省上或国家拨款一部分,地方财政支付一部分,资金往往不充足,造成资金匮乏,常常为了公事出现单位职工暂时填补现象.我个人认为领导层忽略了一些到外发展不错的渭源老乡。设想外出渭源人能筹资建一条思源街或爱乡街道什么的,一来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二来缓解地方财政严重吃紧的情况.希望在筹资方面能实现:多方面筹资,多种筹资机制并存,以国家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地方想办法为巧补,发挥聪明才智建设家乡.

3.管理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往往不够科学,凭经验推断往往局限性很大,所以希望能引进一些专业人才以壮大管理队伍,开展一些培训来提高管理者素质。

4.效绩认定机制过于死板,目的不明确。在工作计划中常常提到一些模糊概念:如“更进一步”“更上一楼”“有新的进展”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折中绩效机制往往给实施管理以很大空子钻,而量化工作,细化责任能更好的实施管制,实施过程中“包产到户”也会大大刺激绩效.

5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如果基础设施不实用,它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这些问题也在所难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进,但作为走出大山求学的故乡人,我希望家乡飞速发展再发展,早日走上科学、文明、富裕的发展道路.

第二篇:腰站子东乡族乡2011年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推进方案

腰站子东乡族乡2011年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推进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做出的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全面完成我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瓜州县2011年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推进方案》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为主题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宣传发动和引导群众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通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服务发展,从整体上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增强我乡综合竞争力,促进全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确保《全国文明县城测评体系》所规定的七个指标中,98%的指标达到A级评分标准。

三、主要任务

依照《全国文明县城测评体系》所设定的七项指标,结合我乡实际,今年重点实施“四项行动”,主攻薄弱环节,以达到《测评体系》规定的创建标准。

(一) 公共卫生、人居环境优化行动

1、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立全乡整治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部署、督促全乡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在形成乡、村、组三级清扫、二级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户集、村收、乡转运、区域集中处理机制,着力治理“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特别是与集镇临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临街商铺门前不得乱丢生活垃圾、乱张贴、乱堆放物品、乱停车辆、乱挂衣物,修理店门前无明显油污。通过横幅、展板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居民爱护环境,养成文明习惯。(责任站所:道管站、综治办、司法所)

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环卫、公厕、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今年完成腰站子六十十一组、腰站子

八、九组及乡农场的人饮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实现我乡所有农户告别吃水难问题,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 对集镇主干道、镇风亭等重要公共场所的宣传标识牌、文体设施、垃圾箱、路灯、厕所、等公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完善功能,美化形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责任站所:民政办、项目办、经管站)

3、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的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把群众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一件惠民大事来抓,加大对各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新一轮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建立数字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维护农村有线电视,实施“广播电视低保”工程,保障弱势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培养农民团结进取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责任站所:文化站、乡妇联、财税所)

4、加强绿化美化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乡绿化美化水平,优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国家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乡党委、政府坚持高品位规划,实施全覆盖绿化,主要围绕“防风林带、绿色通道”开展绿化工作,全力打造绿色秀美乡镇。一是努力达到全乡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基本形成小气候,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二是指定专人管理,逐步达到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管理,绿化管理实现制度化、科学化,树木生长茂盛,无人为损坏现象。(责任站所:林业站、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

(二)、群众文明习惯、道德素质提升行动

1、加强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按照“创建文明城市,提高群众素质”的目标,以普及文明知识为重点,利用横幅、公益广告牌、文明墙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科学文化、法制观念、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着力解决全乡群众日常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群众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讲正气,树新风,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不断塑造我乡文明、诚信、和谐的良好形象,为我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责任站所:乡党政综合办公室、统计站、乡团委)

2、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在全乡积极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活动,从基本素质、基本道德、基本行为、基本准则抓起培育群众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礼让意识。积极开展“文明典型”评选活动,做好文明评比工作。通过开展文明评比工作,培养一批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学习榜样。重点开展 “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文明个体工商户”等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并将相关事迹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报道,号召全乡群众学习先进,在全乡形成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责任站所:道管站、综治办、司法所)

(三)、平安乡镇、和谐乡镇创建行动

1、加强治安维稳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规范信访制度、调解制度、法律援助制度,高度关注、协调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平安乡镇、和谐乡镇”建设,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责任站所:道管站、综治办、司法所)

2、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扎实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变文风、会风,实行会议审批制度,精简、合并会议,从严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提倡专题研究,现场办公,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努力使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反腐倡廉的满意度、政府诚信的满意度都达到90%以上。(责任站所:林业站、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

(四)力促全民参与行动

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宣传发动和引导群众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动员全民参与。以实现全乡“六个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争创目标,乡党委、政府坚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定期议、坚持抓。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召开争创专题调度会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使全乡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责任站所:乡党政综合办公室、统计站、乡团委)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工作步骤。

1、全面冲刺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各相关责任站所认真抓好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依据乡上的推进方案和安排部署,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于1月底前报乡党政办公室)。针对重点工作,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创城”工作。

2、迎接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5月—8月),在此期间,认真搞好“创城”工作回头看,按《测评体系》要求,做好各项测评指标的检查、整改、巩固、提高工作。各部门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要求,逐条对照标准,及时查漏补缺,全面做好迎接中央、省、市文明委检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二)严格工作制度。

1、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按照工作分工,健全完善上下顺畅的信息反馈机制和适时跟踪指导、高效灵活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各自工作职责,推进工作有序发展。

2、严格督查制度。以乡党委、政府与各责任站所签定的《责任书》和布置下达的工作任务为依据,督促检查组要切实做到一月一督查,及时明确督查重点,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使创城工作稳步推进。

(三)强化舆论宣传。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创城”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全民行动,共创文明的浓厚氛围。使群众对 “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达到95%以上。

第三篇: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要求,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邵东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出推进“一化三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后发赶超,实现邵阳新崛起;邵东县委、县政府提出奋发赶超,重返全省十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邵东军用机场规划转为军民两用机场,规划建设洛湛铁路在邵东通过,衡邵高速公路、吉邵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的开通,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带来了大历史性机遇。城市规划工作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促进邵东县城乡合理、高效、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原则、目标、任务

“十二五”规划的原则:一是和谐发展原则,合理开发现有空间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更为地服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原则,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与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湘西地区总体开发总体规划、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充分衔接,统筹县城与大中小城镇、农村中心村、基层村的协调发展,强调县城中心城市、城镇、村区域之间的紧密联系,与邵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实现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原则,城乡规划与建设要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景观、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四是适度弹性原则,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发展空间,构建具有适度弹性和适应性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五是科学前瞻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原则,规划要适应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求,保持规划的控制指导性和科学前瞻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规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近远期结合,动态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需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根据邵东县发展现状、趋势和城镇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影响,因地制宜、近远结合,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优化区内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转移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区划调整,重新组配空间资源,继续实施邵东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做强工业、优化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推进产业特色化、园区化建设,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发挥邵阳市东部门户作用,充分利用上瑞、衡邵、吉邵三条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的优势,加强与湘中、湘东及珠三角的联系,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把邵东县建设成为功能清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的新兴中等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城乡协同发展之路;优化城镇与农村中心村布局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升;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充分体现我县山水城市及新型农村建设特色。

第一篇 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打造产业群促进城镇发展

“十二五”规划内将逐步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含乡)、中心村四级村镇等级结构,构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村镇区域网络。

村镇等级结构

规划县城中心城市1个,即邵东县城;规划县域次中心城镇(重点镇)3个,即廉桥、仙槎桥、火厂坪;规划一般镇22个,即团山、灵官殿、流泽、佘田桥、牛马司、野鸡坪、杨桥、砂石、九龙岭、流光岭、范家山、魏家桥、水东江、黑田铺、简家陇、周官桥、黄陂桥、石株桥、双凤、堡面前、斫槽、界岭;规划洪桥村、棠下村、伟华村、瓦塘村、毛坪村、六合亭等78个村。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空间布局依托交通干线及各种发展条件,规划布局结构为“一核三轴一廊四区”。

(一)一核

即县域中心城市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商贸流通中心,也是邵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市域东部工商贸发达的门户型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市域东部产业经济圈的副中心及市域经济副中心”,意向提升为县级市。规划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全县经济和城镇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三轴:分为城镇发展主轴和二条城镇发展副轴

城镇发展主轴:以境内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娄邵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构成的发展轴线,同时也是县域重要的产业发展带。该轴为邵东县西连邵阳、怀化,东连湘潭、株洲、长沙的纽带,沿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范家山、牛马司、县城、黄陂桥、廉桥、界岭等6个城镇,此轴也是邵阳市城镇发展主轴的绥宁—武岗—隆回—邵阳市—邵东发展轴的一部分。

城镇发展副轴:一条以315省道和正在兴建的衡邵高速公路沿线地带作为城镇发展布局的副轴线,同时也是县域次一级的产业发展带。该轴为串连邵东中部地区城镇的一条重要轴线,沿该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县城、周官桥、火厂坪、杨桥、水东江等5个城镇;另一条副轴以八老公路未来市级交通干线构成的城市发展轴,该线北接涟源市、南连祁东县,由北向南分布斫槽、廉桥、流泽、砂石、火厂坪、佘田桥、灵官殿、石株桥等8个乡镇,是该线重要的产业发展。

(三)一廊

以县道x016线为廊道,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流泽、黄陂桥、县城、仙槎桥、九龙岭等城镇,该廊道既是县域发展副轴线,也是五金产业集群的工业长廊。

(四)四区

根据现状城镇体系特点和资源分布状况,综合以上自然条件和因素,将县域划分四个城镇经济区:中部核心城镇区、东部城镇密集区、北部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发展区。

1、中部核心城镇区:范围包括县城、牛马司镇、范家山镇、黄陂桥乡、周官桥乡总面积256.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9万人,密度1189人/平方公里。该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中心,以

二、三产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商贸业、物流业和机械、医药、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起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东部城镇密集区:范围包括火厂坪、流泽、砂石、流光岭、团山、杨桥、水东江、佘田桥等8个城镇总面积526.07平方公里,总人口33.25万,密度632人/平方公里,该区各城镇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又邻近区域大通道,易接受泛珠三角和周边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是邵东未来的主要发展源地之一。十二五规划火厂坪镇、团山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以再生资源加工、机械、铝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主。

3、北部城镇发展区:范围包括廉桥镇、黑田铺乡、界岭乡、斫槽乡4个乡镇,总面积28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8.43万,人口密度638人/平主公里,该区区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廉桥药都和中草药种植基础条件好,十二五规划廉桥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以中草药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逐步建成我国著名的药都及药物集散地。

4、南部城镇发展区:包括仙槎桥、九龙岭镇、野鸡坪镇、灵官殿镇、魏家桥镇、双凤乡、简家陇乡、石株桥乡、堡面前乡等9个乡镇,总面积694.82平方公里,总人口35.95万,人口密度517人/平方公里,该区大多数乡镇处于丘陵山地,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稍差。十二五规划仙槎桥镇、灵官殿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在重点发展五金工业的同时,提升现有的化工、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促进全区各乡镇整体发展,增强全区综合实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第二篇 东拓西延,南承北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一)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分工,促进合理的产业协作体系

在壮大邵东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强与相邻地区相关产业的协作,培育产业链,协同技术先进区域性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密切的生产体系。联合长株潭、衡阳、怀化和娄底等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充分利用上瑞、衡邵两条调整公路和国道、铁路、机场的条件,加强与湘中、湘东及珠三角的联系,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成为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发挥邵东作为邵阳市东部地区门户城市的作用。

1、加强与长株潭产业协作发展

充分利用长株潭的科研优势、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生产服务配套优势,在巩固、提高现有配套协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配套协作,带动邵东产业的结构升级。利用邵东的资源优势,吸引长株潭的资金、技术参与邵东农业资源的开发,共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基地。

2、加强与邵阳的产业协调与错位发展

在医药、食品等产业发展上加强与邵阳等地区的协作与错位发展,以技术打造优势,以优势创造特色,优化和重组产业、产品和企业结构,加速邵东工业产业的发展。

发挥各自旅游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区域连锁经营。通过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保护,带动各自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一轮旅游消费热点。

(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通过区域对外交通发展,整合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枢纽,加强邵东与长株潭、邵阳以及新邵、涟源、双峰、衡阳等县的交通联系,加强重要城镇、重要产业发展地区和交通枢纽的交通可达性。

整合区域机场资源,提高邵东机场的交通可达性,提高其区域影响力。加强与长沙黄花机场、衡阳来阳机场(规划)和怀化芷江机场(在建)等干线机场的交能联系;

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四纵五横二联络线”的公路网络局、通过中衡邵调整公路(衡邵调整衡邵路段)、一联络线(邵东-衡阳-茶陵)的建设打通过外通道,扩大邵东经济发展腹地。配合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的“六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的公路网格局,通过“一纵”(邵东廉桥-邵东火厂坪)、“二纵”(新邵陈家坊-邵阳市-邵东九龙岭)、“二横”(邵东火厂坪-邵阳下花桥-武冈-城步茅坪-绥宁)的建设,加强县域内东西、南北向的公路网络建设,与周边大中小各级城市对接。形成便捷、安全、快速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联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增加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1、区域协同,构建区域生态系统

区域绿地的规划建设对维护区域自然格局,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形态,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邵东和周边地区共同划定区域绿地并实施严格保护,实现区域绿地共享,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2、区域协同,加强水资源保护

县域内蒸水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石株桥乡的雁鹅圳,流经邵东县的普家冲、单战楼、佘田桥,衡阳县的龙口、石门坎、西渡,衡南县的神山头,衡阳市的进步村,于衡阳市的草桥汇入湘江。侧水——为湘江支流涟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砂石镇的古塘村,流经砂石、双江桥、双峰县的侧水桥、湄水桥、永丰桥、湾头、街埠头,于双峰县的溪口汇入涟水。邵水——为资水一级支流,邵水发源于邵东县南冲,流经邵东县的洪水岸、檀木塘、县城等地区,在邵阳市沿江桥汇入资水,西洋江——自新邵县流至邵东县洪桥入境,在牛马司双江口入邵水,落水河——源于新邵县,在黑田铺乡石江村入县境。因此,在整个邵东原流域内必须严格保护作为区域共同的水源地,同时应实行较彻底的供水与纳污河道(水体)的分流,划定合理的纳污河道,并统筹管理,逐步改善环境,积极配合其他地区进行这些流域的协同管理和水资源保护。

3、区域联合,加强污染控制

邵东和周边地区都正在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的迅猛发展在提升地区经济实力的同时,带来大气环境恶化。邵东及其他周边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且有加剧的趋势。邵东应积极主动与周边地区协同沟通,联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绿化等措施减少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对邵东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三篇 构建县域主骨架交通网,形成经济辐射圈

公路

邵东公路主要有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等构成,形成县域内公路交通网络。公路优势较为明显,往北有国道g320和上瑞高速公路通往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区长沙、株洲等地,往南有s315通往衡阳,它可充分依托和共享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设施。但全县整个的交通网络分布不均,布置不完善。目前县域内公路大部分分布在县域北部,国道g320与上瑞高速公路都分布在县域北部地区,在县域内的走向基本一致,与省道s315呈“y”型交汇于宋家塘,主骨架公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交通方面的转换显得不是很方便。中部偏东有县道xoo1联系g320和s315,由于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明显起不到沟通两条主骨架公路之间交通的作用。占县域国土面积70%左右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除s315之外,只有一些低等级的县道,特别是占县域国土面积约50%的南部地区除一些低等级的县、乡公路之外,没有一条上等级的公路。

十二五规划构建县域主骨架公路网,完善对外交通,形成邵东县与周边县市的快速公路运输网络。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十二五期间公路发展要达到镇到建制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规划形成两高速、“五横三纵”县域主干道、“两横一纵一环路”县域次干道三级公路网络体系。

(一)县域高速公路规划

邵东县已有上瑞高速公路,规划建成衡邵高速公路从邵东县域内经水东江镇、杨桥镇、仙槎桥镇、魏家桥镇至邵阳市,与g207国道相接。规划为双向四车道,是邵东县联系邵阳市、衡阳市的重要通道。

(二)县域主干道公路规划

横向干道规划:

“一横”由g320在邵东县域内路段构成,是邵东县联系长沙等地的重要公路。

“二横”由省道s315在邵东县域路段构成,是邵东县通往衡阳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

“三横”魏团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西通往邵阳双清区,往东通往双峰县,途经团山镇、流泽镇、黄陂桥乡、两市镇和魏家桥,由县道x012和县道x018旧路改造而成,是邵东线中部偏北横向的一条重要主干道。

“四横”由邵东北部斫槽乡东西横向穿过邵东县城,

“五横”水黄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该线经水东江镇、魏家桥、野鸡坪镇、简家垅乡、仙槎桥镇至黄草坪,与省道s315交汇于水东江镇,结合原有县道xoo

4、x00

5、x0

17、x018旧道改造,新建部分道路而成,该道路是邵东县域南部地区重要的横向交通主干道。纵向干道规划:

“一纵”八老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北通往涟源市,往南通往祁东县,途经斫槽乡、中心镇廉桥镇、流泽镇、砂石镇、中心镇火厂坪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石株桥镇。是邵阳市“六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中的“一纵”。

“二纵”范九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途经邵东县范家山镇、魏家桥镇、九龙岭镇。该公路也是邵阳市“门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中的“二纵”,将邵东县西部地区与邵阳市东部地区联系起来。

“三纵”黑九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北通往新邵县,往南通往祁东县,途经黑田铺乡、邵东县城区、仙槎桥镇、九龙岭镇,为避免将过镜交通引进城区,在邵东县城东南角另建一条新道与县道x008衔接,其余路段由县道x016和县道x008旧路改造而成,是邵东县域连接周边县市的一条重要的干道。

(三)县域次干道公路规划

“一纵”简团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往东北通往双峰县,途经团山镇、流光岭镇、火厂坪镇、简家垅,连接祁东县,加强邵东县南部地区对外的联系。

“一横”仙团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将县道x014和县道x019直接连通改造而成,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次干道。

“二横”宝宋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由县道x020改造而成,是邵东县城联系中部城镇的一条主要次干道。

“一环”规划为三级公路,途经两市镇、黑田铺、廉桥、界岭、团山、水东江、堡面前、灵官殿、野鸡坪、简家垅、仙槎桥等镇。由县道x00

8、x00

7、xo

12、xo

13、x00

2、xoo

4、x005等县道改造,接通县道x002与县道xo13而成。

铁路

洛湛铁路县城中心段将在原线路上改弯取直,同时在此新建火车客运站,规划保留原老火车站作为货运站。

机场

邵东机场现状为军用机场,位于魏家桥镇镜内,地处邵阳市区与邵东县之间,地理位置优越,规划改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等级为4c级,将来可同时服务邵阳与娄底地区。

第四篇 重点加快县域中心城区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县城积极发展工业园、高标准打造生态新城、稳妥改造旧城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开放而有活力、宜居而又安全的和谐城市。

县城空间布局

根据县城周边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形态演变等,并兼顾与城市长远发展的衔接,十二五规划县城形成“一心、三带、四轴、六区”的结构形式。

(一)城市中心区

规划“一心”指城市中心区。

规划利用县行政中心、兴和绿地广场及周边的金融、商贸、体育用地,形成城市的中心区。通过改造置换周边用地性质,以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体育等为主,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城市中心区。

(二)三条生态景观带

规划“三带”指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三条生态廊道:一是邵水河贯穿城市东西向的生态景观带,连接老城、西城、里安、兴隆四区;二是城市北部的主要景观带,即城区北部沿铁路形成的绿化隔离带;三是城区东部利用保留的生态山林形成南北向的主要生态景观带,连接里安、兴隆片区。

(三)四条发展轴

规划“四轴”指城市的四条主要发展轴:一是昭阳大道——城市空间向东拓展的重要发展轴,是连接上瑞高速、商贸物流区、里安新区的商贸发展轴,也是城市的迎宾大道;二是公园路(南北向)——城市工业的发展轴,连接工业区、商贸物流区,是城市工业崛起之路;三是衡宝路——城市南北偏东方向的综合发展轴,连接北城区、商贸物流区、老城片区和兴隆片区,是城市新旧历史发展轴;四是绿汀大道——城区东部南北拓展的主轴线,是吉邵高速公路与城区的连接线,是连接里安新区、兴隆新区的综合发展轴。

(四)六个功能分区

十二五规划“六区”是城市主要的六大功能区。一是老城区,主要包括昭阳大道以南、解放北路以西的现状建成区部分,是城市主要的行政、商贸、生活民住区;二是西城片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新区,以工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商贸物流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集商贸、物流、生产与一体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里安片区,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综合新区,以生活居住为主,同时有建设大量的市级公共设施,有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五是兴隆片区,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主要工业新区,同时沿邵水河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六是北城片区,是至铁路以北区域,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主要综合居住区。

县城工业用地规划

针对目前现状工业用地的分布以及已征未建工业用地的情况,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特点和现状工业分布情况,合理

组织工业用地。结合旧城区改造逐步搬迁影响居民生活、效益低下的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规划为振兴城市经济,加强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按照“工业进园,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城区内规划形成“三园”的布局结构。

西部工业园:位于西城片区,主要在现状西城工业用地基础上,将现有的已征未建工业用地进行融合形成。由于该园区处于城市的次风向,规划以二类工业为主,一类工业为辅,限制现状三类工业的发展。规划建设成为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工贸园区。

北部工业园:位于北城片区,该片区以丘陵用地为主,规划结合铁路、国道的交通优势,安排以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的特色产业环保工业园区。

东南部工业园:位于城区东南部的兴隆片区,是城区重点对外招商较大型企业的科技工业园区,规划以一类工业为主,少量安排二类工业,禁止三类工业入园,确保城区综合环境质量。

县城各项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城区公共设施总用地面积458.63公顷,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10平方米。

(一)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县级行政办公中心用地。逐步改善老城区内的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条件,规划搬迁至昭阳大道沿线进行较集中布置,并将原办公用地转为居住、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等用地。

在各片区的建设中,配置相应的行政管理设施。原则上每1-2万人设一社区居委会,每500户设一居委会,或按照行政编制配设。

规划城区行政办公总用地45.50公顷,人均1.30平方米。

(二)商业金融业设施规划

近期城区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用地拟在老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为主,远期在城市新区内形成等级分明、分布合理的城市新的商业服务体系。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于火车站以南、照阳大道以北,即商贸物流区内,规划设施完善、商贸繁荣、体现中心城市功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市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在昭阳大道以南、希望大道以东,采取较集中用地的形式设置新的市级商业金融业中心。

老城商业中心:结合现状老城区内的商业布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商业服务设施,强化传统商业中心功能。在金龙路与百富路形成的丁字形街区一带,通过用地置换扩大商业金融业用地,提升商业设施的服务水准。同时改善老城区中心的生活、购物、娱乐、休闲环境,建设老城传统商贸中心。片区商业中心:规划于里安、兴隆、西城、北城等片区内,结合居住用地的分布、服务规模的大小,分别设置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规划城区商业金融业用地为218.60公顷,人均用地6.19平方米。

(三)专业市场规划

1、市场规划原则

a、整合专业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坚持“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合并相邻专业市场和产品性质同类的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

b、利用现代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来组织市场,走集生产、加工、经营、科研等一体的建设模式,提升市场的整体实力和整体管理质量,增加市场的发展动力。

c、建好专业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创建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加快市场硬件设施的改造步伐,改善市场的形象,同时加快仓储物流的建设,加快市场之间的流通。

2、市场用地规划布局

城区内的大型市场的设置,要充分结合交通条件的便捷进行布置,对现状市场用地进行整合。时机成熟时,可通过用地置换将市场用地选择在城区的外围,对外交通条件良好地段,以减少对城区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市场配套必需的停车、人流集散场地的配套设施。市场建设应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体系。规划城区北部商贸物流区内布置区域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用地。

为城区居民日常服务的小型市场,应结合居住开发统一建设。城区生活性市场服务网点按40摊位/千人指标进行建设布置。

(四)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内主要布置市级综合性文化设施,如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设施,增强中心区的吸引力。在各片区内安排为居民服务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规划要求对老城区内部分现有文化设施加以改造、扩建或搬迁新建。同时在东湖公园的周边较集中的布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

规划城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为36.20公顷,人均用地1.03平方米。

(五)体育设施规划

城市体育中心已建设在行政中心的西侧,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规模已难以满足城市远期发展需求,因而本次规划将其确定成近中期城市体育中心,而远期的体育中心规划于东湖公园的北面。现状老城区内的东校场,其用地局促,规划结合旧城区的改造,扩大规模建设成为城南体育中心。各片区中心规划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灯光球场和门球场等用地。同时结合居住区建设,安排居住区体育设施,便于居民能够方便就近开展体育活动。

规划城区体育设施用地为21.50公顷,人均用地0.61平方米。

(六)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根据医院的服务规模及国家规定50万人以下城市每1000居住人口拥有4-5个床位的标准,规划于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老城区、里安片区,新设2间市级医院。在商贸物流区、西城片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内分别新建一至两座片区级医院。同时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各类特色专科医院,完善全县急救和卫生防疫系统。在各居住区内还必须布置医院门诊部,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规划城区医疗卫生用地为27.68公顷,人均用地0.79平方米。

(七)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大幅度提高适龄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规划保留现有的职业培训中心、特殊学校等教育设施。同时在东湖公园北侧集中布置教育科研用地和大、中专教育用地,也可作为工业园的科技孵化区。

规划城区教育科研用地总面积为101.63公顷,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八)社会福利、民政设施规划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为目的,发展以老年福利服务为重点,兼顾残孤儿童,托养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

规划保留现有的社会福利设施,并在西城片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增设三处敬老院,建议敬老院和老人活动中心集中设置,方便利用敬老院的老人使用。在居住区中以居委会为单位建设老人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建设县级救助管理总站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新建邵东殡仪馆和邵东公墓于城市规划区外,推广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模式,逐步实施公墓建设的园林化和公园化。

第四篇:**县城关中心卫生院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使党的卫生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和勤廉意识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增强,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切实做好本院干部作风整顿和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工作会议、全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作风建设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本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教育为核心,以职工思想为重点,制度建设为根本,增强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进一步弘扬“三创”精神,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本院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廉洁自律以及责任心、事业心、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推动我院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目标任务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我院作风建设与整顿工作的重点是,要以曾诗平贪污合疗基金事件为反面教材,认真反思,深刻吸取教训,切实加强每位职工执政为民和廉洁自律教育,不断加强本院在人事调配、行政许可、执法监督、

资金管理、药品器械招标采购、规范收费、履行职责、工作纪律、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整顿和建设。重点是解放思想、树立争先意识;执政为民,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卫生重点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履行职能,树立责任意识;秉公用权,树立廉政意识;要严查是否存在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是否存在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问题;是否存在言行不检点、交友不慎重、道德情操低俗的问题;是否存在民主集中制观念不强,不注重发扬民主,不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问题;是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药品采购不规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违犯财经纪律和违法违纪行为等问题。通过宣传教育,确保我院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行业作风进一步转变,最终使全院医德医风明显好转,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活动载体

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要以活动载体为动力,促进各项工作。根据县政府、县卫生局的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活动期间要认真组织开展好以下活动:即召开一个动员会;举办一处学习园地;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大力倡导良好的干部作风,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医疗行业良好精神风貌;开展一次争创“优秀服务先进医疗科室”、“优秀白衣天使”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干部作风先进典型,并予以表彰。

四、工作步骤

本院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9月16日到9月26日) 主要工作任务是:印发《旬阳县城关中心卫生院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实施方案》;及时召开本院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动员大会,对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9月27日至9月30日) 主要工作任务是:

1、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群众等形式,广泛征求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本院干部作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类书面反馈给每位职工。

2、每位职工对照作风建设的要求,进行深入剖析。

3、召开以作风整顿建设为主题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体干部会,通过自己找、互相提、大家帮的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每位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习、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廉洁自律以及工作责任心、事业心、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全体党员干部根据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5、组织医务人员送医下乡开展服务活动,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让其真切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惠。

第三阶段:制定规章制度,落实整改措施(10月1日至10月10日)

主要工作任务是:

1、自查本院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制度不完善的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确保制度务实管用、简便易行、落实有力。

2、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就转变干部作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等内容作出公开承诺,并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3、针对本院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机关考勤、账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4、对本院已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作风建设要求,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坚决废止,对制度建设缺位的,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经验。

5、研究制定本院干部作风建设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绩效管理考评奖惩机制,把作风建设考评结果作为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阶段:检查总结阶段(10月11日至10月31日) 主要工作任务是:

1、组织行风监督员开展专项检查和暗访活动,及时处理作风方面的案件,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2、开展作风建设问卷测评和集中评议活动。

3、上报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4、依照作风建设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每位职工作风建设工作进行考评,并公布考评结果。5表彰本院干部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对作风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作风整顿和建设工作。及时成立了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党员干部要带头全面

落实党员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搞好学习、带头遵守制度、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抓好整改,把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2、强化宣传发动,开展警示教育。我院以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发动,迅速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用曾诗平典型事例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的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作风建设宣教与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相结合,营造全院上上下下扎扎实实抓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浓厚氛围。

3、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我院围绕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弘扬“三创”精神的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证,以制度推进和规范干部作风建设,逐步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4、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工作落实。我院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将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贯穿于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要严禁党员干部参与一切形式的赌博和变相赌博活动,严禁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党员、干部参与赌博一经发现,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各单位要加强财务支出管理,各种支出要先上报卫生院,再由卫生院上报卫生局审核;切实加强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和党员带头整改,转

变作风,做好表率。采取单位自查、重点检查、暗访调查等方式,确保重点问题得到解决。对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职工,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第五篇:xx县城市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击建设领域违法行为,维护建设领域秩序,确保“城市建设攻坚年”目标和任务实现。县委、县政府决定,从6月25日起集中1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专项行动,为确保专项行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筑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以严厉打击严重扰乱破坏城市建设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大建设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城市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城市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领导组,县委副书记xx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xx任副组长,县公安局局长xx、县委组织副部长xx、县纪委常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xx、县委政法委副书记xx、庐城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xx、县信访局局长xx、县住建设局局长xx、县市容局局长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司法局局长xx、县卫生局党委书记xx、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xx、县法院副院长xx、县检察院副检察长xx、县公安局副局长xx、县综治办主任xx、县法制办主任xx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城东新区建设指挥部,并抽调专人办公,具体承担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办、信息传递等工作,县委政法委副书记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目标任务

这次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严厉打击全县(重点是庐城区域)重点工程建设中强行堵路、拦车,阻挠工程施工; 强行销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强行承揽运输、装卸等业务; 对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进行敲诈勒索;造谣惑众,寻衅滋事;破坏、盗窃、抢夺工程建设材料、设备和已建成的工程设施;侮辱、殴打施工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无理阻挠、

干扰土地依法征收,在拟征土地上乱搭乱建、非法栽植、挖坑取土和不符合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干扰破坏城市建设的各种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参与、支持、操纵违法活动的基层党员干部。从根本上杜绝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乱搭乱建、敲诈勒索、侮辱殴打施工人员和有效制止少数群众无理扰乱建设秩序的不法行为等干扰破坏城市建设秩序的各种违法现象的发生,使建设领域的正常生产秩序得到维护,确保我县建设环境得到根本好转。

四、 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6月25日-6月29日)。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履行本部门职责,抽调精干力量,采取上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摸排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排查重点工程区域有无被黑恶势力垄断、操纵情况;摸清插手工程建设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包强建、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情况,排查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矛盾纠纷隐患,以及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干扰建设秩序的行为。对摸排出扰乱经济建设秩序的违法犯罪线索和苗头性的矛盾纠纷要逐一列表登记,及时上报。同时,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群众举报线索和110警情的分析研判,提高先期发现和掌控能力。

(二)打击处理阶段(6月30日-7月19日)。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展侦查破案,适时开展集中统一行动,做到哪里有影响重点工程建设治安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就在哪里进行打击。尽快打掉一批扰乱我县建设发展环境的犯罪团伙和违法犯罪人员,坚决查封、扣押、冻结和罚没全部违法犯罪所得,彻底取缔其用于非法敛财的经济实体。对少数群众扰乱重点工程建设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不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对参与、支持、操纵违法活动的党员干部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黑恶势力犯罪,公安机关要及时与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沟通,密切配合,依法从重从严处理。

(三)总结提高阶段(7月20日-7月24日)。认真总结巩固专项行动各项成果,将专项行动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形成制度,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制度建设,积极构建维护重点工程治安秩序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要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重要性和有关征地、拆迁、补偿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争取人民群众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重点工程建设企业依法开发和建设,防止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进一步排查化解涉及重点工程的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涉及重点工程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及时发现和了解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社情民意及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采取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认真落实政策,切实做好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

(三)进一步打击涉及重点工程的违法犯罪。要深入排查影响工程建设的治安问题,及时组织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聚众闹事等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打击打、砸、抢、敲诈勒索、暴力阻碍施工和盗窃施工设备材料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铲除非法插手工程建设的流氓恶势力。对治安问题突出的,要做到一个工程一个整治方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部治安防范。要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督促指导项目业主和建设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加强内部治安防范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防范盗窃、抢夺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止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组织有关方面加强重点工程周边地区的治安防范。

(四)

(五)进一步加强相关服务。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法律咨询、公证、诉讼代理等服务,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切实“管好自家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整治责任。开展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确保“城市建设攻坚年”目标任务实现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

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中去,确保全县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月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属地管理,发挥保垒作用。各镇党委政府和社区(村)等基层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维护辖区内的建设秩序,优化建设环境,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涉及建设领域的矛盾纠纷,及时劝导制止少数群众扰乱建设领域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不法行为。

(三)各司其职,形成整治合力。政法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收集有关线索,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下大力气侦破一批大要案;检察机关要加快办案进度,本着“两个基本”原则,依法快捕快诉;法院要充分发挥调节、保护、规范经济活动的职能作用,提高审判效率,注重审判实效,重点审理好扰乱经济发展环境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注意深挖犯罪幕后的“保护伞”,对参与、支持、操纵违法活动的党员干部要严肃处理,宣传、国土、建设、城管、信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提供案件线索,积极支持配合专项行动。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整治重点工程建设治安环境的工作格局。

(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深入宣传建设环境集中整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对开展建设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宣传典型案例和战果,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格情况报送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将工作部署、工作开展情况每半个月上报至领导组办公室,重大行动、重要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随时汇报 。

上一篇: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下一篇:新产品开发评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