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2024-05-02

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共5篇)

篇1: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一、目标任务(对象)

1、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2、省点扶贫重点村:*******

2、其他6个行政村。

二、主要内容和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达标。

(一)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8分)

1、乡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有专抓领导、工作人员、有专门办公场所。(0.5分)

2、制定并按时上报了工作方案,办公室档案资料齐全。(1分)

3、每月或每季度有工作研究和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有整改措施。(2分)

4、建立了层级领导责任制,并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奖惩严明。(0.5分)

5、按时上报月工作情况、保质保量报送工作信息和典型材料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及报表等。(2分)

6、利用会议、标语、宣传栏、山歌或顺口溜等形式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与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分)

(二)“五新一好”(考核内容)(90分)

1、建设新村镇(30分)

①重点村三月份前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其它村十月份前完成好规划方案。(2分)

②村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村制定了村镇建设管理办法,各村必须有一个不少于20亩的规划区或规划区内新居达二十栋。(6分)

③及时上报违规乱批乱建行为,杜绝违规建房现象。(6分,漏报、瞒报一户扣0.5分)

④执行一户一宅地规定,纠正一户多宅现象,重点村、试点村要加大换闲置宅基地的工作力度,至少有一个以上核心区或示范区拆旧建新试点,依法合理消灭闲置宅基地,其它村也要逐步推广拉开。(3分)

⑤村组道路改造硬化,试点村30%以上,其他村逐步拉开。(2分)

⑥试点村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60%以上的居住户用上自来水、设有公厕、垃圾池(箱)等环卫设施,其他村逐步进行。(2分)

⑦重点村要有一个“穿衣戴帽”的示范区,全乡各村每一个村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干部的居住房子必须实行“穿衣戴帽”,少一位扣2分。(3分)

⑧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核心区建设基础设施要配套,新建房屋有设计图纸、有立面创意、标高和层高统一,建筑施工队要有资质,施工质量和安全村要有专人监管。(2分)

⑨抓好移民搬迁户,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不按标准和要求的,少一户所在村扣2分。(4分)

2、塑造新风貌(18分)

①全面开展了“三清”工作,住户和村庄屋场及公共场所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农具、杂物现象,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有管理人员、有设施、有评比检查专栏公示、有奖罚措施,有科技卫生文化教育宣传栏。(2分)

②“三改”工作有序展开,按10%的人口户数,发展“三改”工作。(4分)

③村庄内无残垣断壁、破旧房、破旧厕所、栏舍要坚决拆除改造,加大整治力度,并有明显改善。(2分)

④有良好的村容镇貌,村庄、农户庭院干净整洁,试点村要抓好一个以上“穿衣戴帽”示范小区。(2分)

⑤实行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和文明公约,制定治安防患措施,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等反动组织及修炼人员,无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分)

⑥农村庭院、道路及公共场所的绿化、硬化。(1分)

⑦建有公共文化、卫生等设施,试点村建有配套齐全的服务社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区,并经常性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2分)

⑧“三改”和拆旧建新、“穿衣戴帽”等重点工作,建有详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影像资料库,所有村干部住宅年内必须穿衣戴帽。(1分)

⑨坚决执行县政府关于殡葬改革的决定,实行火葬,杜绝血葬。(2分)

3、发展新产业(20分)

①完成了烟叶生产任务(按实现的特产税计核)(5分);完成杂交稻制种任务(按收购量计核)(5分);完成2005脐橙定植和2006开发整地任务(2分);完成灰鹅扩繁场建设和留种、种草任务(2分)。

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种植业面积50亩以上,养殖业大户每户产值5万元10户以上)。(2分)

③发展其它传统产业并实现某项产业产值超粮食产值的。(2分)

④土地流转率20%以上,其中有五宗以上流转面积达50亩以上。(1分)

⑤推行“千家万户”四旁植树种果模式绿化美化农村村镇。重点村每年组织村民集中参加义务植树和房前、屋后绿化,人均不少于10棵树,并建立示范点。其它村人平不少于5棵(1分)。

4、培育新农民(7.5分)

①制定并上报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立了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帐卡。(2分)

②建立了村培训网络和培训学校,培训工作有完整、原始和资料档案,有适时对路的农民工培训教材。(1分)

③完成了乡下达农民培训计划和工业园企业招工培训任务。(3分)

④试点村有农民科技夜校聘请了师资,并正常上课,有完整的档案资料。(1.5分)

5、创立新合作经济组织(5分)

①支柱产业新创立合作经济组织1个以上,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辐射带动了农户、拉动了产业发展。(3分)

②村对创立新合作经济组织有专抓领导、有服务机构、有扶持的优惠政策措施、有资金投入,并建立了工作台帐。(1分)

③各村不发生设卡拦堵、扣压装运鲜活农产品车辆现象,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1分)

④年内新创办一个村级龙头企业或发展个体工商户5户以上,另加30分。

6、创建好班子(9.5分)

①抓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思路、有力度、有特色、有显著成效。(1分)

②能有机地将“三项”创建“三民”活动、“三培两带”和农村党员“保先”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抓出典型,创出特色,结出成果,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1.5分)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③试点村书记、主任户均家庭纯收入4万元,其他班子成员应达2万元以上。(1分)

④村班子成员工作实、作风正、清政廉洁、群众威性高,有开拓创新精神,测评优秀率在80%以上。(2分)

⑤能坚持执行村务公开制度(1分)。

⑥认真履行上级对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党建工作任务,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党刊征订等工作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否则实行一票否决制。(3分)。

三、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50分)

1、成立了村抓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了责任,名单报乡领导小组(10分)。

2、工作情况一月一报、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并书面报情况到乡领导小组(16分)。

3、兑现优惠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帮扶资金、技术、信息到位和工作人员在岗在位(34分)。

4、完成宣传报道任务(20分)。

5、完成乡党委、乡政府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10分)。

四、考核办法

考核工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访群众、搞测评的办法进行,并将平时督查计分纳入年终考核。

1、对试点村和一般村的考核由乡领导小组考核。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设立加分项和减分项:⑴加分项。①凡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在媒体报道、推广的,乡级每次加2分,县级每次加5分,实行10分封顶。②凡工作经验引起上级重视召开了现场会的,乡级每次加2分,县级每次加5分,实行10分封顶。⑵减分项:①凡因工作不力,进展慢、效果差,受到乡书面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分;②每举报或发现并查处一起乱批乱建的扣1分,每一个村干部住宅没有穿衣戴帽的扣5分。⑶一票否决项目:①未完成烟叶生产任务的村一票否决,不参加农村类综合工作的评比;②专门制定“三清”工作评比方案,实行挂旗制度,全年连续二次或累计三次挂黑旗均一票否决。

五、考评时间

实行平时考评、半年一小评、年终一总评相结合。评时间定为2006年7月上中旬,总评时间为2006年12月下旬。

六、考评奖惩

1、综合奖。设立新农村建设工作综合达标先进奖三名,对达标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并分别给予400、300、200元的奖励,对不达标的后三名予以通报批评,并分别给予300、200、100元处罚。

2、单项奖。按“五新一好”内容,分设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创立新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五个单项奖,对获得各单项第一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并分别给予100元的奖励。对每个单项未达标的倒数第一名给予100元罚款。

3、好班子创建设立3个先进农村党支部,表彰奖励纳入“七?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总结表彰。

篇2: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坚持发展决定一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

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目标,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不动摇。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和**委的决策要求上来,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推动各项事业。二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不动摇,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积极主动、全方位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调整产业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在搞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保证不动摇,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四是坚持以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不动摇。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走内涵式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大力发展**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二、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稳定”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使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具体目标是:

1、到2010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7048万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半,比2005年增加3040万元,在“十一五”期间,确保年均增长14%,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万吨。

到“十二五”末全乡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达到1.1亿元;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850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半,到“十二五”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步将乡政府所在地建成能容纳5000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成沟通城乡经济的桥梁,并且是以集贸市场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小城镇。主街道由8米改为12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使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带动餐饮、传统手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通过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到***来投资,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3、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全部达标;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末全乡总人口控制在1.3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4、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诚信***,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不偷不摸、农产品不掺假、讲诚信,不吸毒、不赌博等方面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结合“村村通”和“西新”工程,使广播、电视覆盖面达100%,电视入户率达95%,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有明显的增强和改善,结合乡村道路改造,乡村通路面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居住、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有序。社会保障体系明显健全和完善;全民素质明显提高,努力向现代化小城镇的方向迈进。

5、党的建设、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果。胜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第二、第三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他服务能力为重点,从为群众办一、二件实事、好事着手,把是否解决了党员政治上的问题作为标准来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及党员“双带”活动,重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党员队伍特别是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重视在生产一线和青年、知识分子、农牧民、妇女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要加强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条件,2006年将对**村、**村和***村等三个村支部的办公室进行改建,加强村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2006年将投资39000多元在**村、**村和**农场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乡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大局。

在 “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有重大突破,努力使特色林果业有时产业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是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力争做到起好步,严格做到建设有规划,工作有计划,措施有保障。同时要明确目标,大干快上狠抓措施的落实,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建设任务,确保今年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局良好。2006年的具体目标任务是:全乡生产总值达到44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7元,人均增收160元;实现就业再就业5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47‰以内;完成443户,1780人越过低收入贫困线的任务;确保完成945户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建设2个试点村,5个村400户沼气试点和150座大棚建设任务,着重抓好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13件实事,落实和兑现七项优惠政策,将乡党委创建成“五好党委”,完成二个村的三室一场建设,创建一个地区级文明村。

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地委提出的“六个30万”工程符合我乡实际,是发展***乡农村经济,致富***乡11000多名农民的富民工程,通过外引内联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优化***乡农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系统工程,对此,必须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实施“六个30万”工程的思路不能变,实施“六个30万”工程的决心不能动摇,实施“六个30万”工程的措施不能减弱,只有坚定不移地一抓到底,才能切实抓出成效。在保证全乡9000亩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加快“六个30万”的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实施我乡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严重制约了我乡的经济发展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引导科技推广和职业培训,转变职能,把工作的重点转向科技服务,加快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创新,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根据我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大力建设农产品生产开发、林果园艺、畜牧饲草和红柳大芸“四大产业基地”,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拉动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以“六个30万”工程为重点,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使特色优势产业成规模,不断扩大精品林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石榴双扇双层修剪,完成1.05万亩精品林果示范基地建设任务;设施农业按照**委的要求,2006年新建大棚150座,其中墙棚100座,拱棚50座,累计达到264座;这些大棚将全部种植茄果类蔬菜和辣椒,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2006年末商品牛达到3900头;商品驴在加强良种繁育工作的基础上,力争达到400头;2006年预计人工种植红柳1500亩,接种面积累计达到1500亩;提高良种苗普及率,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模式化栽培,今年**委要求各乡实施高密度棉花栽培,株距调整为7.5cm,根据**委的这一要求,我乡的棉花今年将全部实行高密度高产栽培,面积继续继续保持在1万亩左右,真正实现 “三红两绿一白”(三红:红柳大芸、红枣、石榴;两绿:苜蓿、核桃;一白:棉花)的主导产业格局。不断延伸科技服务网络,促进成熟配套技术大规模覆盖,加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力度。

(二)注重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 “四个认同”观念。坚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落实民族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和联系清真寺制度,大力开展“三爱”教育和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治理工作,落实提高宗教人士生活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建立和完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主动出击,露头就打,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四种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结合社会主义文明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文明素质工程,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以文体活动场所为依托,加快构建学习、娱乐平台。目前已有6个村(场)修建了“三室一场”,进一步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组织“三下乡”“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美德在农家”、“十个好” 村民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使参评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各项优惠政策,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培训新型务工农民、产业农民、科技农民为目标,以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基本保证每户有一个懂农村实用技术的明白人,使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力争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面,争取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100%,让每一位农户都感受到“村村通”工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要加快 “两基”攻坚步伐,同时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做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双语”教学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学校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动员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实施“教育优惠政策”,即对考上高中和中专以上的学生兑现助学金。小学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巩固率达到95%以上,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5%,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到30%,积极大力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以植被为主体的综合防护体系。继续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同时搞好农村的改水、改厕、改圈工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结合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重点突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乡村道路工程,积极改善人们的出行难问题,我乡现有各种路面的公路共计47公里,乡政府将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道路改扩建工程,将原来宽为8米的公路扩建为12米,人们的出行条件将极大的得到改善,鼓励农民使用液化气或沼气等清洁能源。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目标,80%的扶贫重点村实现整村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群防群治队伍,认真开展治安重点隐患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村和平安村场创建工作。加大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力度,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努力打造平安***,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居、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集体经济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坚决杜绝乘发展集体之机,侵害农民利益。通过多渠道培植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实现村村有积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缓解乡村财政困难。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强化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草原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曾经营体制,坚决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规范棉花流通秩序,搞活棉花流通,继续贯彻执行粮食收购、良种和农机具购置“三项补贴”政策。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事关全乡面貌,要围绕美化环境、提升品位、增强功能、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乡南北主街的开发和建设,市场建设要纳入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南北主街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环境卫生整治要全面加强;要依法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和规划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基础。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今后的五年,要紧扣富民强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形成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乡的文明程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乡政府机关创建成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村创建成为**级文明村。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让各族群众得实惠的过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遵守社会公德,形成文明、科学、健康、诚实、守信的生活方式。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富民强乡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乡人大履行职能,开展活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宗教活动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常开展。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等群团部门的领导,更好地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继续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乡的进程,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扩大基层民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公开办事和源头治理力度,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乡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盗伐林木等各种刑事犯罪,确保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居、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

(八)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胜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乡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大局。

篇3: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一、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导

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的要求,2006年,各省(区、市)都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陆续编制完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划,并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些地方还对农村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宣讲中央文件精神,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重点从抓好规划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投资整合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做好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地方发展改革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2006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中央投资超过600亿元,所占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其中用于粮食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地方各级政府也普遍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约有2/3的省份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个别省份增幅超过了40%。

(三)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设施

紧紧围绕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水、路、气、电”四件事。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2006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央投资比上年增长2倍,当年可解决近29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农村沼气工程中央投资比上年增加15亿元,新增农村沼气用户约260万户;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支持西部地区县通乡油路改造和东中部地区乡通村油路改造。国家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

(四)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继续加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和植保工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9亿吨以上,在前两年累计增产粮食50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增加,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3年内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各部门继续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06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扩大。中央财政还安排125亿元资金,对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部分实行综合直补,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资生产和市场,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深入开展化肥等农资市场检查,稳定农资价格。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农民务工收入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有可能接近20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实际增幅超过6%,是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连续第3个农民收入增幅超过6%的年份。

(七)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对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出了具体意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积极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整合思路,并在全国确定了50个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县(市),支持和鼓励试点县(市)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各试点县(市)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努力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注重形象工程,没有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提出了要在3—5年内建成新农村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些地方不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个别地方还借新农村建设之名,随意调整农民土地,动用农民宅基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克服。

二、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2007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一,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没有根本扭转,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为此,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继续加大支农投资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第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但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多一点,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50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要继续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继续建设国家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以及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加强对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引导和示范。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发展健康养殖业,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第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优先序,因地制宜地加大支持力度,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2007年,要继续抓好水、气、路、电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确保“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如期实现。继续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积极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农村清洁能源。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第四,继续抓紧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扭转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2007年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权益保护,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五,不断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2007年,要继续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逐步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篇4: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吴山乡党委、政府按照“早规划、精部署、严实施”原则,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全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在9月份全县领导班子巡回看变化活动中,我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将一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措施,选好配齐建设队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当做中心工作之一。乡镇换届到位后,乡党委、政府就及时召开班子会研究部署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配备得力人员专门抓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人员组织保障。

(二)明确目标,精心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一是明确目标,精心规划。按照《德安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2011年吴山乡两个省级点,两个市县点的建设目标,制定了《吴山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并针对各点特色,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制定了各新村点详细的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切实可行;二是成立各新村点理事会,除新村办领导干部挂点外,还选派各蹲点领导干部到新村点指导督促建设工作,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实效。一是明确责任,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村级第一责任人,乡蹲点领导干部为所蹲点村新农村建设相关责任人,把村“两委”考核及乡干部考核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挂钩,还按照工作进度制定阶段目标考核办法,切实增强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感;二是强化督查,确保工作实效。乡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带队到各新村点督查,现场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问题,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稳步实施。

(二)强化培训,广泛动员,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一是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培训班对各村保洁员,理事会成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还组织相关人员到全县有特色的新村点学习先进经验;二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理事会成员包点包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清”,“八改”,全面完成;三是领导干部踊跃支援,在新农村建设攻坚期,全体乡干部下到各新村点与村民共谋划齐劳动,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四是广泛宣传,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通过刷标语,出宣传栏等形式,在新村点营造工作氛围,同时还注重总结工作经验,积极上报新农村建设信息。

(三)健全机制,落实经费,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为打造精品新农村点,乡党委、政府加大新农村资金的投入,在年初就配套了4万元专项启动资金,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缺口资金,多方筹措经费,全面完成了各新村点的硬化,绿化工程,改水改厕改路率达100%,沼气能源进入各家各户,截止到目前我乡新村点共完成改水改厕96户,硬化路面1790米,铺设草皮五十余平方米,栽种树木1300余棵,共投入资金八十余万元。

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开展,在德白路、田五路、萤大路及通往新农村建设点周边全面铺开农村清洁工程,实行垃圾处理“四四五”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安装环保清洁垃圾筒十五个,建设垃圾池12个,下发两桶120套,配齐垃圾板车、服装等设施。2011年4个新农村建设点及6个非新农村点的清洁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不断巩固和完善2011年前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及集镇的垃圾处理工作,建设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确保了吴山乡农村清洁工程继续走在我县乡镇前列。

三、培植产业,弘扬文化,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抓好新农村,产业发展是关键,制定了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村点开展产业培植,发展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老屋舒家成立了早熟梨专业合作社,全组共有28户村民参加,人均增收1000元,在樟树村丁家也成立了小山竹合作社。

篇5:乡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xx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xx市2006年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终目标考评检查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委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x字[2006]xx号

《关于印发xx市200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2006年乡(镇、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年终目标考评检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检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人口计生委具体负责实施。为公正、公平地搞好年终检查,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由一个考评组进行考评检查工作。

二、检查内容

1、人口计划落实情况;

2、秋季计划生育突击月工作落实情况;

3、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管理情况;

4、开展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情况;

5、微机信息管理到位情况;

6、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情况;

7、“一卡通”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兑现情况。

三、检查方法

检查采取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一个村,进村入户调查与微机录入信息相结合。项目的考评检查以截止2006年10月13日报送wis信息录入的数据为基本依据,再结合入户调查情况来认定,凡是未录入微机的一概不予认定。

四、检查时点和时间

检查时点: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

检查时间:2006年10月16日至12月16日。

五、评分办法

按照x字[2006]xx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评分办法执行,增加秋季[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ˇ好范文 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计划生育突击月工作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办法详见附表。

全年考评结果按照半年检查占30,夏季计划生育服务高潮检查占20,年终检查占50的比例得出总分。涉及扣分的项目以扣完本项分值为止。

考核内容中,出生性别比整治、人流引产、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兑现二女户结扎的奖励或保险、关爱女孩行动、流入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六项内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进行考核,其他项目以调查点(村)数据进行考核。

六、结果反馈

检查结束后,检查的结果和主要问题现场与乡(镇、街道)反馈,对检查结果有疑异的,乡(镇、街道)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由检查组集体研究并作决定。检查组撤离检查地后提供的证据一概视为无效。

七、其他

2006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涉及的加分和扣分、奖励和处罚、责任追究等内容,按x字[2006]xx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执行。

附:xx市2006年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终检查评分表

中共xx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11月19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检查方案2006年度通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市人武部政工科

中共xx市委办公室2006年11月19日印发

共印120份

上一篇:与世无争的唯美句子下一篇:懂文明讲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