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2023-03-21

第一篇:县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关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文论述了在法治建设中,新区建设与管理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当前新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透过现象追溯源,充分肯定了城市管理在新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阐述了法治建设时期的城市管理必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法治建设是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千年,为了响应南京市进军新河西,建设新城区的号召,我区不断加快河西地区的建设步伐,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的时代潮流。

城市建设是新城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的目的是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以道路、广场、绿化、旧城改造等为重点,通过规划、建设、改造,改变城市破、乱、旧的城市面貌,并兼顾考虑群众生活的需要,为大力度推进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市管理是在建设改造的基础上,依靠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具有系统性、空间地域性、时效性的特点,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承上”角度来看,关系到能否有效发挥已有城市建设设施功能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将城市建设的各组件有机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启下”角度来看,涉及城市如何进一步理性发展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过程。与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比,城市管理贯穿城市发展始终,不具阶段性而具长效性,因此,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

一、当前新城建设管理的成效及面临的几个深层问题

以完善功能为目标,以道路、广场、绿化、旧城改造为重点,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初具规模的新型居住区。以奥体新城、金马郦城、世纪星园、万科等项目为主,一期建成16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高档居住区已初具规模,建成后将极大的提升新城人居水平。

三是旧城改造换面貌。以南湖地区为中心,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迫切要求改造的地段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改造,同时,配以拆除违章搭建、建设景观小游园等。目前,南湖公园的规划建设已经初步展现出显山露水的优美风貌。

四是滨江风光带凸现特色。以滨江大道及滨江主题公园、商务中心绿轴、主干道两侧景观及主题广场、城市公园、空地绿化等景观为主,向世人初步展示“绿色河西”的风貌。

五是绿化亮化树形象。以道路绿化为主体,以广场游园绿化为重点,以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点线面结合,加大园林绿化亮化建设力度,近几年新建了一批广场、街头小游园,市民走出家门就能步入绿化空间。同时,以水西门大街、南湖路等主次干道为轴、窗口地区为面,出新了一批店招门头,设置了大型广告牌,在主要建筑物都安装了轮廓灯或射灯,并据环境需要,在楼面或顶部安装了造型新颖的霓虹灯,形成了白天美化、晚上亮化的景观。

六是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在开发建设河西新区的同时,对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事先规划安置;对老城区内的小区进行了环境出新,并更新了主次干道、小区内的垃圾箱和果壳箱,新建、补建了相应的公厕、垃圾中转站,并整体规划、建设了一批商业网点等,促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在建设改造的同时,许多相关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整合与沟通问题

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应在整体协调、信息畅通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以人为本,组织广大市民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但是目前,无论在建设还是管理方面,都没有明显体现。如:在“拆违”工作中,由于执法管理部门与拆迁、建设部门沟通不够,致使执法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与判定违章建筑搭建的情况。又如:在规划某些建设项目时,因缺乏前瞻的眼光,事后管理难易的决策准备,且建设项目与所在地周围市民的沟通不够,会引发市民与建设方的矛盾冲突,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目前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相互间缺乏科学有效沟通手段,远不能满足新城发展的要求。

(二)被动与预警问题(

三)人治与法治问题

新城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但是目前,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仍旧很不完善。现有的一些法规、规章在制定时由于缺乏对新城发展作深入调查、科学分析,内容空泛,可操作性较差;而有的法规、规章的执行程序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设定,被执行过程中,有可能被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因此,在动态的建设中,管理更是复杂多变的,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进而,管理水平波动就越大,管理公正性、程序性往往得不到体现。这就是说,在法治化尚不完善之际,还需依靠一些其它的手段辅助加以制约、补充,因此,建设规范到位是城市管理严格执法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应对策略

(一)、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培养现代法治精神。

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是时代潮流,法治是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和承担责任,以实现管理国家的职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02年,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对过去概念模糊、相互扯皮、推诿等执法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规范。今年7月1日新出台了《行政许可法》。这些法规条例的频行,从更高层面上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提出要求。作为执法者,不再是靠经验、凭资历执法,必须依法办案,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在执法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越是困难多、矛盾大、时间紧,越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执法干部,特别是在一线的执法队员一定要严格掌握政策,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持不做;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方式,减少政府管理层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能。将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尽快归还企业和社会,既减少政府资金的不必要支出,提高利用效率,又降低因为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和“错位”而导致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二是要逐步打破行政性经营垄断和部门利益的意识,对非经营性项目,按照“投、建、管、用”分离的思路,突出集中的专业化项目管理方面,逐步推行“代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使社会资金能够按照政府意愿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公开发布平台,鼓励和发挥舆论对政府投资的监督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协调及长效

从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责任制度等多个角度推进,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确保系统内各单位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能够迅速协调运作。

一是推行区域级差管理,实行分类执法。城市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部、主要道路和背街小巷、窗口地区和一般地区存在区域差别,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要求不尽相同,执法资源配置和执法管理手段也要相应变化。据区域级差的实际,把全区划分为严控区、控制区和一般区,确立执法重点区域,实施区域级差管理。一是对主要道路、窗口地区等严控区实行定人定丙的督岗制和24小时巡查制,严格控制“十禁四有”现象,严禁各种违法行为。二是对城区其它道路和背街小巷等控制区,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平峰监控与高峰严控相结合的方法,对出现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置。同时,贯彻“以堵为主,适当疏导”的原则,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正常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对市民确有需求又能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的占道设摊等,给予适当疏导。三是对城郊结合部、涉农地区等一般区,一方面通过错时管理、机动巡查等控制面上各种违法现象,另一方面倡导并配合有关主管部门采取“以疏为主,规范管理”的措施,充分考虑该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外来民工、城市下岗人员、城郊失地无业农民等人群消费需求的实际,进行积极疏导,完善基础设施,使管理规范有序。

二是创新面上执法机制,完善覆盖型管理网络。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机制,采用班车式巡查、定岗式巡查、特情处理式等方法,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执法的现场处置水平。区里成立城管执法指挥中心,采用轮流带班的形式,每天由一名市容局领导担任指挥员、一名大队领导担任总值班员,相关执法中队作为巡查中队(由执法队员、协管员、环卫工人、城管警察等组成)。指挥中心配备各类执法必备的工具设备,包括电台、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巡逻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执法机械以及专用于清扫保洁、整治“三乱”等的工具,在全区的主次干道和窗口地区实行全天候、全时段的往返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市容管理问题及时按照相关市容管理的法规、条例进行处置,做到小问题当时解决,大问题限日整改到位。并且,成立综合执法中队,由交警、城警、执法队员、协管员和环卫工人组成,作为一支专业执法队伍,专门负责处置辖区内的重难点问题,拔钉子、除邪头。

三是构建联动机制,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按照城市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要求,构建市、区、街联动机制,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建立基层长效执法保障机制。组织协调好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城管警察(辅警)、交警、环卫公司工人等多支城市管理队伍,在系统内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条块之间通过不断的磨合,构建相互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管理合力。通过合理划分职责,市、区、街之间形成指挥顺畅、步调一致、配合密切的执法体系;同时,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把工作目标由点到面,逐一落实到基层、具体经办人,形成职责分明、权利和义务相配套的格局。同时,建立与相关主管部门的联系制度。积极、主动与市政、规划、建设、环保、公安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商,建立信息联系、工作例会等制度,形成相互配合和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的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管理合力。

四是实行前置管理提前介入、后续处置手段拓展延伸机制,强化执法机制,确保执法的连贯性。积极主动的介入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通过建立档案、录入台帐,进行统一管理,以寓执法于管理的模式,预先设定一定的先决条件,强化执法的连续性、追踪性,有效防范违规行为的出现。同时,积极联合建设、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充分调动区政府的管理权威,强化司法保障机制,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处罚手段,确保相应处罚责任落实。

(四)、提高利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的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日益突出,而要加快新城建设,就必须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而且,利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可以从多个方面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还可能通过调动被管理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整个城市的运行成本。

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城市的空间要素和环境要素。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性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吸引中外投资者,还应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优良管理、服务环境,把城市形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例如,制订户外广告位占用采取社会竞拍的办法,会同规划、市政、交管等部门,对一些新建和到期的广告位,统一规划布点、统一选材制作,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又如,城管工作中的公共性管理职能与操作性作业功能相互分离,作业层实行企业化运作,积极推进环卫所转企改制,规范运行、阳光操作、善待职工。按照管养分离、管干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环卫行政隶属、行业管理模式、环卫监管中心、环卫作业市场和作业方式的全面改革,逐步把保洁作业推向市场,配合建委对新增道路保洁权按照核定价格,公开向社会招标,制订科学的城市公共服务的价格,实现微利运营,择优录用。另外,在一些城市管理领域也可以尝试运用市场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比如对城管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综合配置资金资源。城管经费支出方式由按“人头”核拨为主转变为按任务量核拨,推动“以费养人”向“费随事转”过渡。

(五)、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文秘114版权所有

城市管理信息化指在城市管理活动中,通过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后的特征数据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化处理,最终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由此,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质量和整体水平,维护和拓展城市综合功能的整个过程。当然,城市管理的数定化工程在短期内投资较大,但从长远而言,会降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作用是巨大。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都相当重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公务网功能。建立网络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及运用系统,对城市管理信息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广纳社会各界的言论,集思广益,提高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满足社会的要求。二是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新和改善执法设备,进一步完管理网络,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环保、应急联动等的联系,在城管系统内部形成上下左右相互连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以便及时收集、反馈和处理信息,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发和整合宣传教育资源,打造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深、广度的拓展,形式、内容的创新,营造良好的评论导向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市民的城管理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 关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文论述了在法治建设中,新区建设与管理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当前新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透过现象追溯源,充分肯定了城市管理在新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阐述了法治建设时期的城市管理必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法治建设是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千年,为了响应南京市进军新河西,建设新城区的号召,我区不断加快河西地区的建设步伐,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的时代潮流。

城市建设是新城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的目的是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以道路、广场、绿化、旧城改造等为重点,通过规划、建设、改造,改变城市破、乱、旧的城市面貌,并兼顾考虑群众生活的需要,为大力度推进城市的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

城市管理是在建设改造的基础上,依靠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具有系统性、空间地域性、时效性的特点,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承上”角度来看,关系到能否有效发挥已有城市建设设施功能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将城市建设的各组件有机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启下”角度来看,涉及城市如何进一步理性发展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过程。与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比,城市管理贯穿城市发展始终,不具阶段性而具长效性,因此,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

一、当前新城建设管理的成效及面临的几个深层问题

以完善功能为目标,以道路、广场、绿化、旧城改造为重点,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是基本成形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以河西新建及拓宽改造的12条主干道、24条支路、地铁一号线等为主,初步构成东西便捷、南北通畅、内外衔接、XX一体的新城交通格局。

二是初具规模的新型居住区。以奥体新城、金马郦城、世纪星园、万科等项目为主,一期建成16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高档居住区已初具规 模,建成后将极大的提升新城人居水平。

三是旧城改造换面貌。以南湖地区为中心,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迫切要求改造的地段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改造,同时,配以拆除违章搭建、建设景观小游园等。目前,南湖公园的规划建设已经初步展现出显山露水的优美风貌。

四是滨江风光带凸现特色。以滨江大道及滨江主题公园、商务中心绿轴、主干道两侧景观及主题广场、城市公园、空地绿化等景观为主,向世人初步展示“绿色河西”的风貌。

五是绿化亮化树形象。以道路绿化为主体,以广场游园绿化为重点,以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点线面结合,加大园林绿化亮化建设力度,近几年新建了一批广场、街头小游园,市民走出家门就能步入绿化空间。同时,以水西门大街、南湖路等主次干道为轴、窗口地区为面,出新了一批店招门头,设置了大型广告牌,在主要建筑物都安装了轮廓灯或射灯,并据环境需要,在楼面或顶部安装了造型新颖的霓虹灯,形成了白天美化、晚上亮化的景观。

六是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在开发建设河西新区的同时,对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事先规划安置;对老城区内的小区进行了环境出新,并更新了主次干道、小区内的垃圾箱和果壳箱,新建、补建了相应的公厕、垃圾中转站,并整体规划、建设了一批商业网点等,促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在建设改造的同时,许多相关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 前:

整合与沟通问题

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应在整体协调、信息畅通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以人为本,组织广大市民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但是目前,无论在建设还是管理方面,都没有明显体现。如:在“拆违”工作中,由于执法管理部门与拆迁、建设部门沟通不够,致使执法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与判定违章建筑搭建的情况。又如:在规划某些建设项目时,因缺乏前瞻的眼光,事后管理难易的决策准备,且建设项目与所在地周围市民的沟通不够,会引发市民与建设方的矛盾冲突,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目前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相互间缺乏科学有效沟通手段,远不能满足新城发展的要求。

被动与预警问题

城市管理是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手段,也是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城市规划、建设时有关城市管理问题的考虑还是一个缺漏项,城市管理“事先控制管理少,事后被动管理多” ,出现了问题,再用管理方式加以补救,一些管理执法行动往往是被动、适应型的,缺乏前瞻、超前的主动管理。如,马路拉链工程、公厕、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在建设中若预先充分考虑,预留空间,那么动辄开挖路面、多方扯皮等现象可大为减少。这些都表明,由于还缺乏科学的、 现代化的手段,信息反馈不及时,一些突发性事件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解决。这些现象都表明,现阶段的城市管理活动常常是被动的,应用效率也不高。

人治与法治问题

新城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但是目前,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仍旧很不完善。现有的一些法规、规章在制定时由于缺乏对新城发展作深入调查、科学分析,内容空泛,可操作性较差;而有的法规、规章的执行程序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设定,被执行过程中,有可能被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因此,在动态的建设中,管理更是复杂多变的,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进而,管理水平波动就越大,管理公正性、程序性往往得不到体现。这就是说,在法治化尚不完善之际,还需依靠一些其它的手段辅助加以制约、补充,因此,建设规范到位是城市管理严格执法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应对策略

、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培养现代法治精神。

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是时代潮流,法治是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和承担责任,以实现管理国家的职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02年,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对过去概念模糊、相互扯 皮、推诿等执法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规范。今年7月1日新出台了《行政许可法》。这些法规条例的频行,从更高层面上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提出要求。作为执法者,不再是靠经验、凭资历执法,必须依法办案,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在执法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越是困难多、矛盾大、时间紧,越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执法干部,特别是在一线的执法队员一定要严格掌握政策,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持不做;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方式,减少政府管理层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能。将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尽快归还企业和社会,既减少政府资金的不必要支出,提高利用效率,又降低因为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和“错位”而导致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二是要逐步打破行政性经营垄断和部门利益的意识,对非经营性项目,按照“投、建、管、用”分离的思路,突出集中的专业化项目管理方面,逐步推行“代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使社会资金能够按照政府意愿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公开发布平台,鼓励和发挥舆论对政府投资的监督作用。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协调及长效

从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责任制度等多个角度推进,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确保系统内各单位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能够迅速协调运作。

一是推行区域级差管理,实行分类执法。城市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部、主要道路和背街小巷、窗口地区和一般地区存在区域差别,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要求不尽相同,执法资源配置和执法管理手段也要相应变化。据区域级差的实际,把全区划分为严控区、控制区和一般区,确立执法重点区域,实施区域级差管理。一是对主要道路、窗口地区等严控区实行定人定丙的督岗制和24小时巡查制,严格控制“十禁四有”现象,严禁各种违法行为。二是对城区其它道路和背街小巷等控制区,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平峰监控与高峰严控相结合的方法,对出现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置。同时,贯彻“以堵为主,适当疏导”的原则,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正常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对市民确有需求又能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的占道设摊等,给予适当疏导。三是对城郊结合部、涉农地区等一般区,一方面通过错时管理、机动巡查等控制面上各种违法现象,另一方面倡导并配合有关主管部门采取“以疏为主,规范管理”的措施,充分考虑该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外来民工、城市下岗人员、城郊失地无业农民等人群消费需求的实际,进行积极疏导,完善基础设施,使管理规范有序。

二是创新面上执法机制,完善覆盖型管理网络。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机制,采用班车式巡查、定岗式巡查、特情处理式等方法,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执法的现场处置水平。区里成立城管执法指挥中心,采用轮流带班的形式,每天由一名市容局领导担任指挥员、一名大队领导担任总值班员,相关执法中队作为巡查中队。指挥中心配备各类执法必备的工具设备,包括电台、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巡逻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执法机械以及专用于清扫保洁、整治“三乱”等的工具,在全区的主次干道和窗口地区实行全天候、全时段的往返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市容管理问题及时按照相关市容管理的法规、条例进行处置,做到小问题当时解决,大问题限日整改到位。并且,成立综合执法中队,由交警、城警、执法队员、协管员和环卫工人组成,作为一支专业执法队伍,专门负责处置辖区内的重难点问题,拔钉子、除邪头。

三是构建联动机制,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按照城市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要求,构建市、区、街联动机制,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建立基层长效执法保障机制。组织协调好城管执法队员、城管警察、交警、环卫公司工人等多支城市管理队伍,在系统内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条块之间通过不断的磨合,构建相互协作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管理合力。通过合理划分职责,市、区、街之间形成指挥顺畅、步调一致、配合密切的执法体系;同时,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把工作目标由点到面,逐一落实到基层、具体经办人,形成职责分明、权利和义务相配套的格局。同时,建立与相关主管部门的联系制度。积极、主动与市政、规划、建设、环保、公安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商,建立信息联系、工作例会等制度,形成相互配合和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的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管理合力。

四是实行前置管理提前介入、后续处置手段拓展延伸机制,强化执法机制,确保执法的连贯性。积极主动的介入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通过建立档案、录入台帐,进行统一管理,以寓执法于管理的模式,预先设定一定的先决条件,强化执法的连续性、追踪性,有效防范违规行为的出现。同时,积极联合建设、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充分调动区政府的管理权威,强化司法保障机制,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处罚手段,确保相应处罚责任落实。

、提高利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的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日益突出,而要加快新城建设,就必须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而且,利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可以从多个方面降低政府 的管理成本,还可能通过调动被管理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整个城市的运行成本。

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城市的空间要素和环境要素。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性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吸引中外投资者,还应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优良管理、服务环境,把城市形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例如,制订户外广告位占用采取社会竞拍的办法,会同规划、市政、交管等部门,对一些新建和到期的广告位,统一规划布点、统一选材制作,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又如,城管工作中的公共性管理职能与操作性作业功能相互分离,作业层实行企业化运作,积极推进环卫所转企改制,规范运行、阳光操作、善待职工。按照管养分离、管干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环卫行政隶属、行业管理模式、环卫监管中心、环卫作业市场和作业方式的全面改革,逐步把保洁作业推向市场,配合建委对新增道路保洁权按照核定价格,公开向社会招标,制订科学的城市公共服务的价格,实现微利运营,择优录用。另外,在一些城市管理领域也可以尝试运用市场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比如对城管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综合配置资金资源。城管经费支出方式由按“人头”核拨为主转变为按任务量核拨,推动“以费养人”向“费随事转”过渡。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管理信息化指在城市管理活动中,通过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后的特征数据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化处理,最终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由此,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质量和整体水平,维护和拓展城市综合功能的整个过程。当然,城市管理的数定化工程在短期内投资较大,但从长远而言,会降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作用是巨大。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都相当重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公务网功能。建立网络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及运用系统,对城市管理信息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广纳社会各界的言论,集思广益,提高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满足社会的要求。二是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新和改善执法设备,进一步完管理网络,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环保、应急联动等的联系,在城管系统内部形成上下左右相互连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以便及时收集、反馈和处理信息,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发和整合宣传教育资源,打造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深、广度的拓展,形式、内容的创新,营造良好的评论导向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市民的城管理念。

第三篇: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是一条重要的措施。要想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减少贫困,农村五保户是理所当然是要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对象。他们是农村村民中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体,无疑是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终端。保障他们的生活是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责。通过建设农村敬老院对部分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是保障五保供养对象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举措。省政府把改扩建乡镇敬老院列入了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民政部门是建设农村乡镇敬老院的主管部门,要把它作为了一件大事、实事来抓。

鉴此,就辰溪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及如何巩固和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乡镇敬老院的概况和发展沿革

农村敬老院就是在农村乡镇、村设置的供养“三无”、“五保”

老人和接待社会上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其办院宗旨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终有所葬;办院方针是依靠集体,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养老。敬老院以供养五保对象为主。“五保户”是指那些由集体供给必需的生活资料,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享受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待遇,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这是完全依赖乡镇集体经济生存的社会群体。

追溯农村敬老院建设历程,可谓几渡沧桑。1956年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办起了全国第一所农村敬老院。这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本着 “一乡一院”的建院目标,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以本乡镇“五保”对象为主体,全面建设乡镇敬老院。

辰溪县自然条件较差,原属工业大县,因历史长期的沉淀和改革开放,诸多厂矿企业改制解体,导致经济滞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总人口50.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辖30个乡镇、6个办事处、422个行政村(居委会)。七十年代末,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兴建乡镇敬老院。1985年建成全县第一所敬老院——麻田敬老院。80年代后期又兴建了城郊乡、龙泉岩乡敬老院。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没有实现“一乡一院”的目标。全县30个乡镇只建了3所敬老院,每所敬老院供养5至10个五保户。像全国各地一样,按照大集体时期的供养方式经营维持下去。到90年代末,龙泉岩乡敬老院已经名存实亡,无人居住和管理。后来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又在寺前乡修建了一所敬老院(现在的寺前镇敬老院)。到了2003年底全县只剩下麻田、城郊乡(仅1人,后撤并到麻田)、寺前镇3所敬老院,供养着27位五保老人。2004年全省开展新一轮的兴建农村乡镇敬老院民心工程,辰溪县改扩建了小龙门、谭家场、石马湾乡敬老院,共入住五保老人100多人。200

5、2006年又改扩建了孝坪镇、后 1

塘瑶族乡2所农村敬老院,2007年3月着手改建长田湾乡敬老院、城郊桑木桥、火马冲镇沙堆2所五保之家(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入院五保老人120多人,全县共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20多人,入住率近五保老人总数的10%。

二、现行管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997年3月施行的民政部《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其所需经费实行乡镇统筹,并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和社会捐赠逐步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村办敬老院所需经费由村公益金解决。辰溪县农村敬老院现已建好投入使用的8所。根据2004年《湖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暂行办法》规定,入院五保老人由乡镇政府(民政办)拨给生活费每人每年700元,村组提供每人每年600斤粮食、6斤食用油和负责处理五保户的丧事。村组不提供粮油的不得入院居住。麻田老院是辰溪县唯一的从建成后就一直坚持下来的敬老院。该院占地23亩,建筑面积3000㎡,土地面积20亩,其中旱土19亩,鱼池1亩,种有柑橘、蔬菜,养有鱼、猪、鸡、鸭等。2004年以前有管理人员6名、五保老人20名。由政府定量补助五保老人生活费60元/月,管理人员工资450元/月。该院主要采取以院养院的发展模式,每年收柑橘10000公斤,蔬菜自给,出栏牲猪10头,毛收入近1.5万余元。其收入全部用于补充五保老人的生活费。为什么麻田敬老院在政府提供经费较少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二十多年呢?问其原因就是该院真正实现了以院养院。每年政府补助五保老人生活费1.4万元、院内经济收入1.5万余元,合计3万元左右,收支基本平衡。2005年扩建后,新增入院五保老人至40多人,政府补助五保老人每人每年1600元。

农村乡镇敬老院是搞大集体,人民公社时代的产物,是以良好的集体经济为存在基础和条件,当时敬老院经费和五保户生活费是各生产队从提取的公益金中支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田土分到户,集体经济实力大大削弱,也就没有公益金了,其敬老院经费和五保户生活费在乡镇统筹中列支,按乡镇农业人口一家一户分摊。敬老院的经费明显下降,绝大多数敬老院处于“疲软状态”,一些还被迫“倒闭”,能够留存下来的是极少数。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五年内免交农业税。辰溪县从2005年起已全部免交农业税。乡镇统筹也从此消失,乡镇财源进一步萎缩,其敬老院经费和五保户生活费从三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作为特定的社会福利性的农村敬老院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供给制管理体制。已经突现出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是经费严重不足。农村敬老院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同步,集体经济这个“温床”已经自身难保、力不从心,“大河无水小河干”,也就导致了农村敬老院经费“透支”。特别是贫困地区乡镇、村组集体经济薄弱,很大程度上几乎说是不存在集体经济。辰溪县就是一个典型,2004年农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左右,乡镇财力相当有限,一些乡镇还出现了负债。目前这种状况,要乡镇

拿多少钱来建设和管理敬老院,那也是一句空话了。由于资金紧张,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基本上维持温饱。

二是服务设施落后。农村敬老院配套设施普遍比较简陋,基本上就是有一些必需的住房、食堂、公共卫生间、活动室等,只能满足于吃、住两个方面。医疗室、阅览室等都没有设立,医、乐方面都有待于加强。

三是村组责任难已履行。全县422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的极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不多。集体经济能够负担得起五保供养责任的村则少之又少。现在取消了农业税,乡镇统筹没有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各搞各的。五保户的600斤粮食、6斤食用油怎么办?那只能是按人口分摊到一家一户,由村、组干部家家户户去收。工作难度相当大,一些村民还责问,“农业税都不交了,还来摊派是不是与国家政策不相符?”村组供给的粮油很难足额收齐上来,拖欠现象严重。这也是造成敬老院经费不足和五保户入院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弱。由于入院人数增加了,院内田土等没变,院内经济也难已增加,人平财物明显下降,维持生存的基本粮食和蔬菜都还得到市场上去购买。一直以来提倡的以院养院的成功管理模式受到冲击,敬老院的自我生存能力被限制。

五是入院率低。由于五保老人的守旧思想、农村敬老院自身建设以及管理体制的一些原因,致使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入院率很低。辰溪县共有农村五保老人3000多人,到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仅220人,不足10%。

三、整合资源,着力建设中心敬老院

贫困地区贫穷落后,集体经济实力差,这是近期难以改变的事实。显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管理体制对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而言是不太适合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就当前形势而言,如何建设和管理好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呢?我们认为,应该整合资源,加大政府责任,增强自我发展功能。

1、兴办中心敬老院与村级敬老院相结合。从2004年起,全省进行新一轮的建设农村乡镇敬老院。总的目标是:用3至5年时间,通过现有乡镇敬老院的扩建,利用撤区并乡、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乡镇企业办等机关事业单位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房产改建,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能容纳50个左右五保对象的敬老院,解决30%左右的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问题,切实解决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人员的集中供养问题。省、市、县三级每所敬老院投入18万元建设资金,要求每所敬老院占地面积10亩以上,居住面积人均15亩左右,配套食堂、卫生间、浴室、文化娱乐等基本设施,划拨专门生产基地,开辟以副补院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建设,辰溪县建成了5所乡镇敬老院。但由于资金有限,绝大多数敬老院设施比较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可以说,现有乡镇敬老院仅仅是发挥了解决一些五保老人基本吃、住问题的作用。由于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等功能不能得到

有效发挥,有些五保老人不愿意入住敬老院,他们认为在本村本土会过得开心、舒适一些,致使五保老人入院率不高。兴办中心敬老院可以减少现有建设资金不足和提升敬老院档次。也就是将几个乡镇的资金整合起来,通过二至三年,按片建设乡镇中心敬老院,从本质上提高敬老院的整体水平,建设成为集养老、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的高标准的福利型敬老院,使五保老人真正能够享受到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乐、保葬。由于辰溪县各方面资金都很有限,5年内全县先建5至6个中心敬老院,并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管理好,建一个就“红火”一个。如辰溪县在离县城较近,地理位置优越的城郊乡桑木桥建成了集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有偿服务,集纳社会资金,引导敬老院朝社会福利机构方向发展,实现从供养型向疗养型转变,这就是很好的成功模式。同时,在五保老人较多又不愿意到乡镇敬老院来的村,利用闲置的村校等,建设小规模的村级五保之家,主要是为五保老人提供住房,由村委会管辖,五保老人自我管理。村级五保之家,每所仅需建设资金2至5万元,方便快捷,五保老人没有离开生养的地方,很乐意。

2、减少或免除村组责任,加大县乡政府责任。从大集体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五保供养“统筹分管”的机制,由乡、村、组分级负责,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也就是说,村、组要承担一定责任。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普遍穷苦,村组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无力解决由村组负担的五保户粮油问题。那只有向村民筹集,有些农民自身都处在温饱水平线上,他本身也无力负担。显然,由村组负担的五保户粮油难已落实。现在党中央这样亲民爱民,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关注贫困、关爱困难群众。贫困地区的农村既然是这样一种状况,五保户的粮油去收也收不上,何不修改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办法》,政府节约一点其他资金,由各级政府负担,减免村组责任?这也是减轻贫困农民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农村五保户入住乡镇敬老院的“门槛”,入院率会大大提高。

3、增强以院养院功能,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敬老院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乡镇敬老院必须有院办经济,配有生产基地、鱼塘,养有猪、牛、鸡、鸭,种有果树等。院内老人有条件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五保户的粮食、油、肉、蔬菜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以院养院,实现自我发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敬老院经费不足的问题,还能丰富院内老人的生活。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农村敬老院管理条例》,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完善敬老院的规范管理。

总之,贫困地区改扩建农村乡镇敬老院,应因地制宜,绝不可盲目上项目。建设容易管理难,有效筹集后期管理资金是关键,不可再出现“只见庙宇不见和尚”的现象。我们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以政府为依托,采取新的管理机制,农村敬老院这项阳光工程一定会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的。

第四篇: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攀钢吴丹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班组生产任务繁重,管理难度大,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安全可控、业务过硬、生产超额、质量达标、整体和谐”为标准,就如何开展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渠道与措施,对于加强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班组建设自我管理思考

攀钢矿业公司朱家包包铁矿电铲大班下辖4个横班、20台电铲,现有职工129人,承担着该矿3000万吨矿岩采装任务。在攀钢扭亏控亏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矿山铁精矿的需求逐年大幅递增,同时,矿山采场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石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好磨好选矿石比例下降、原矿生产组织难度加大。对此,电铲大班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安全可控、业务过硬、生产超额、质量达标、整体和谐”为标准,不断增强班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组工作效能,均衡稳定输出原矿,积极摸索开展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的新途径作出了积极尝试。

一、班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精简,生产压力大

近年来,随着公司改革的深入,电铲大班班组结构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管理人员精简,由原来两个电铲工段整合为一个电铲大班,管理人员从11人减少为3人,管理压力加大;二是班组生产高度动态化。为了适应“1500工程”建设的需要,大班所承担的生产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呈逐年增长趋势。到2014年,电铲大班矿岩铲装量由1600万吨增加至3000万吨,前所未有的生产压力要求采取紧密高效的动态生产组织方式。

2.班组成员结构复杂,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班组成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完全适应动态化自主管理需要。一是职工整体素质较低。电铲大班共有129名职工,大部分是轮换工或转岗工人,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共63人,占职工总数的48.8%;二是大班21名司机长,高中以上文化仅占44 %、工人技师仅占7 %,在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工作意识强、方法技巧弱,操作技能强、组织指挥弱等现象;三是“被动型”员工较多,往往是车间和大班安排干才干,不安排就不知道怎么干。

四是安全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仅2013年,经车间和大班查处的“三违”现象就有11件。

3.班组技能学习不够、民主管理氛围有待进一步强化

由于电铲是重型采掘设备,对精细化操作要求不高,加之过去缺乏学习激励机制,造成部分职工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个别小班长在安全生产、奖金分配上不征求职工意见,不注重发挥职工在班组管理中的聪明才智,挫伤了职工参与班组管理的积极性,使班组缺乏严纪达标、创先争优的工作干劲。

二、推进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的途径

㈠推行“模块式”制度管理,唱好“三首歌”,提升班组执行力

电铲大班首先将班组管理分为安全、生产、设备、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经济责任制等13个模块。在为每一个模块制定出详细的管理目标、措施、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的基础上,指定具体模块负责人,并通过模块责任人的相互协调,使管理模块之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补位,使看起来千头万绪一团麻似的班组管理工作变得条理清晰,努力形成“制度明确,职责分明,执行到位”的良好局面,带领职工积极唱好“三首歌”:

一唱班组长“自主管理”之歌。司机长积极带领职工搞好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在纵向上抓好设备管理;小班长自觉担负起组织、安排、协调工作,在横向上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大班则从安全、生产、设备、人员、成本、对标挖潜、劳动竞赛、工资分配、友邻班组、职能部门的沟通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安排,从而以有限的管理资源覆盖所有生产活动,实现管理无盲区。

二唱班组“团队协作”之歌。大班不仅在班组长、班组成员之间建立起交叉沟通渠道,使每一台电铲都能随时和班组长、调度室紧密联系。还不断加强与铁运、汽运、排土、兴铁、外协等各相关班组的横向联系,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彻底,现场问题现场解决、今日问题今日处理,缩短管理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培养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唱员工“安全自律”之歌。在安全管理方面,大班工会推行“小班横向管到边、机台纵向管到底”的安全互动模式,大力推广《WK-4B电铲安全作业标准》,以“季度主题安全活动”、“安全生产零违纪”、“党员身边无事故”、“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为载体,建立职工安全生产诚信档案,签订安全诚信承诺书。并根据生产任务及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患措施,使每一位职工都能做到“人人上好标准岗、个个能干标准活”。 建班以来,电铲

大班连续8年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事件,实现安全事故零的目标。

㈡推行“多元化”劳动竞赛,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班组战斗力

1.小活动,保大竞赛。结合采矿工序特点,在不同时期以不同主题,灵活开展各种小型劳动竞赛活动。比如在五月,号召全班职工“大战红五月,保产保安全”;六月则“苦练内功,力保双过半”;七至十月漫长雨季,我们坚持开展以“精心维护,提高雨季电铲作业率”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攀枝花连月干旱,采场气温干燥,不仅操作人员容易中暑,还会因粉尘过大引发电器火灾事故,对此,大班又带领职工搞好“洒有效水、除老积尘,防暑降温保生产”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全年开展“比技能、比产量、比指标、比安全、比贡献”五比活动,全面展开提质保产工作,不断将班组竞赛推向高潮。

2.小奖励,保大目标。大班结合各机台产量、设备维护及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综合评比,每月授予第一名电铲流动红旗,并对所有机台按责任区域扣分值减奖。对在劳动竞赛中成绩表现优异者,坚决做到该“奖”必奖;同时将每月的效益工资按8:1:1的比例分别与产量、成本、故修时间挂钩,并将其与技能培训、推优评先等挂钩,激励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提升班组职工战斗力。

㈢推行“复合化”技能培训,深化技术创新,提高班组创新能力

1.多种方式开展岗位技术学习培训。通过开展名师带高徒,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开办班组小课堂,图书角和网上QQ学习平台等方式,不断激励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突出的老师傅,利用班组活动对电铲安全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维护保养技巧等进行系统技能培训。不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QC成果发布会,发动班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鼓励大家学习电铲修理、钳工、电工、气焊等相关工种安全操作技能,努力把班组成员培养成复合型技能人才。

2.积极推进班组标准化科学化作业。将铲装作业与设备维护保养相结合,总结推广《WK-4B电铲吴丹先进操作法》,使铲装效率提高了17%,推广六年来,累计创效1400万元。为克服设备老化给生产带来的影响,针对电铲设备老化故障频发这一特点,长期跟踪设备状况,反复研究,总结出《电铲循环点检·重位重查法》,详细制定每个重要机构的点检方法与周期,重点加强各关键部位基础件的维护保养。使2013年电铲大班设备故修时间仅为1.38小时/万吨,比12年缩短0.25小时/万吨,较矿考核指标下降1.22小时/万吨,节约成本56.82万元。

㈣推行“精细化”班组管理,挖掘生产潜力,提升班组竞争能力

1.深挖潜力,争分夺秒抢产量。为了挖掘生产潜力,成立提高铲装效率QC小组,提出“有车就有量”的生产口号,做到时时动态跟踪管理,努力将直排铲装车时间控制在50分钟/组,汽运铲装车时间控制在3分钟/车以内。

2.精心养护,设备老树发新芽。按照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保质量、保运行、保电铲设备完好率,杜绝设备带病作业、杜绝操作责任事故的“四定三保两杜绝”原则,狠抓“一班三检”责任的落实,对设备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检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杜绝小隐患变成大故障。

3.对标挖潜,点滴节约控成本。实行机台承包制和算账管理,从领用油料、破布等小事做起,精心呵护设备,避免因润滑、操作不当造成备件损坏。将整修换下的旧牙尖进行筛选重复利用一项,每年可以节约牙尖成本支出5.5万元。

㈤推行“特色化”班组建设,营造班组和谐氛围,提升班组凝聚力

1.成立“金兰行”爱心互助联盟。为了较好地解决职工生病住院护理难的问题,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召集92名职工成立了“金兰行”爱心互助联盟。联盟规定不论谁生病住院,只要有需要,其余职工都会在联络员的协调下,利用休班时间轮流到医院对其进行义务护理,帮助其度过病痛难关。该联盟还不断扩展互助范围,由最初的义务护理生病职工推广到帮助职工搬家、协助办理工友亲属红白喜事等。这一做法较好地将全班职工连接在一起,彼此感受温暖的爱心,班组氛围其乐融融。

2.成立“金兰行”电铲户外活动联盟。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于2011年成立“金兰行”电铲户外活动联盟,每月不定期组织职工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全班职工的友谊,增进了班组职工的情义,还培养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该联盟正在着手打造标准化户外活动之家,统一队旗、旗语、服装等,逐渐成为电铲大班工会带领职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活动方式。

3.建立班组特色文化看板。为了深挖班组特色理念,大班工会积极运用个性化看板,建立班组文化墙,动态展示班组一线职工风采,并将所有分配制度及劳动竞赛、推优评先、困难补助、成本核算进行公示,使每一位职工随时掌握班组活动情况,做到班务公示阳光透明。同时,大班还将班组好人好事、户外活动等照片及时更新在活动看板上,不断结合大班岗位性质、班组历史传统,深挖闪光点展开班组文化建设。

总之,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坚持结合班组建设和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规范,采用灵活的班组管

理办法、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参与到班组建设和日常生产工作中去,我们就能最终实现提高班组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第五篇:班组建设管理的重要性与思考

摘 要:过去,我们的班组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对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看不到搞好班组建设给经营、管理带来的效果。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及搞好班组建设的几种途径。

关键字:班组建设 管理 企业重要性

班组是为实现既定的组织运行目标,由同工种或者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工种员工组成的独立小群体。它是位于生产经营最前沿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是一个企业最基本、最关键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集体。班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胡总书记的“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对班组建设进行认识和重新定位,重新确立班组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1、班组是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载体,是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落脚点。每一个班组的活动都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班组是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生产流程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任务,班组对铁路企业安全管理影响重大。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大动脉,线路遍布全国,需要机、车、工、电、辆等五个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正是铁路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是高度集中统

一、联动的社会化大生产。虽然各工种、各班组的生产活动是分散的,但绝对不是孤立分散的,班组是组成铁路运输安全生产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使一定范围乃至全局的正常运输秩序遭到影响和破坏。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班组都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对本班的人员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负有很大的责任,各项工作的完成好坏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指标完成的好坏,同样班组的人员素质决定了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和职工的收入不断提高的保证。

2、班组是企业孕育、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企业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各级管理人员、职工不但要提高对班组建设的认识水平,而且要积极地投身到班组建设中去,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激发班组成员抓好班组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大家上下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在工作中积极解决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3、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生产班组由生产工人组成,生产工人是铁路运输安全活动的实践者。铁路运输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工艺规程、规章制度,都要在班组中实施,而作为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依据的大量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都要由班组提供。同时,班组在第一线从事生产实践,最了解生产关键环节和生产潜力所在,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也最容易在生产班组的实践中反应出来。这样,生产班组为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事实依据、时间场所和经验手段,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基础。

4、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实现现代化铁路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前提。只有班组建设的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铁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和效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大力加强班组工作建设,增加班组软、硬件设施,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使广大班组和职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凝聚力和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搞好班组的组织建设,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搞好班组建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对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现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广大职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可协作程度。而班组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甚至决定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因此班组建设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只有加强班组建设,让基层班组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和谐稳步发展。

二、营造良好工作、学习氛围,为班组建设奠定基础 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作业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保证职工的思想稳定,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将企业文化延伸到基层,同时为职工提供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渠道,营造学习氛围,使职工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日常化,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建立学习制度。基层班组建设要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环境,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纪律,养成学习习惯。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选好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方式要新颖、多样化,学习要由浅入深,加强讨论,互相启发。

三、关心职工、加强民主管理

领导和职工之间应融洽相处,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为职工办实事,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生产期间,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求全班职工都要积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开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开展职工谈心活动。通过活动可真实了解职工思想,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确保职工有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班组建设工作要科学化管理,不能搞形式

基层班组的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安全责任等要细划到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贯彻和落实,且有利于工作的检查和考核,确证工作能按计划实施,逐步使班组在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职工生活等走向科学化。其次中层以上领导要重视基层班组建设与管理,把班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班组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部门工会应加强职工小家建设,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开展劳动保护、劳动竞赛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班组作为企业的最基层,企业各部门的各项管理要理顺关系,科学管理,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尽量避免班组建设多层管理。多层管理易造成混乱,易变为一种形式。总之,班组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落脚点,只有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五、强化职工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开展班组达标管理工作

加强职工培训,主要是指对班组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倡人人爱学习,人人要学习的管理理念,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把职工教育落到实处,将培训、学习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同时,企业应制订可操作性的学习达标标准,标准内容力求系统考虑企业发展规划,实行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同时,应把班组学习达标工作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个职

工,通过强化考核,细化管理,确保企业总体工作目标的完成。为配合企业推进达标工作,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班组和个人。

六、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在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班组建设工作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是班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七、提高职工素质

班组职工队伍的素质往往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把全面提高班组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必须从提高班组长整体素质入手,做好班组长培训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大胆起用一批有文化、能吃苦、肯钻研、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和加强班组长队伍,促进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建设。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是开展技术练兵、业务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班组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素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要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安全管理、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的落实贯穿于班组管理进程中,逐步实现班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八、建立长效班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班组建设管理办法和制度,在执行中根据企业发展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班组建设工作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加强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和完善班组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绩效考核,从而激发班组长和班内成员的工作热情,使班组管理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基础体系。其次要把加强班组建设工作与创一流企业相结合,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向高层次发展。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培养职工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培训的观点解决问题,号召班组成员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激发职工勤奋工作的热情,为每位职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每个职工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班组建设不断为企业培育出高品质、强竞争力的职工,培育出独具特色的班组精神,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士然,李孟兴. 创新生产班组管理新模式[J]. 供电企业管理, 2008,(05) .

[2] 徐立峰. 加强班组管理 增强企业活力[J]. 供电企业管理, 2007,(03) .

[3] 韩辉. 班组管理“四个一”[J]. 供电企业管理, 2008,(05) .

[4] 尹希震,徐崇武. 班组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01) .

[5] 侯勇军,孟庆生. 浅谈如何搞好班组管理[J]. 河北交通科技, 2008,(02) .

[6] 程维国. 明确角色定位 做好班组管理[J]. 供电企业管理, 2009,(04) .

[7] 陈杰,杨国伟. 班组管理经验谈[J]. 中国科技财富, 2009,(08) .

[8] 姜海. 班组建设重在规范化管理[J]. 中国废钢铁, 2009,(02) .

[9] 邵磊落. 对推进班组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 供电企业管理, 2008,(02) .

上一篇:现场宣传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校长挂职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