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企深层合作”方式的思考——对艺术设计专业“扬名广告”冠名班进入企业实施教学的思考

2022-09-12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而传统的师徒相传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为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高职院校应运而生, 不断发展起来。同时, 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结识”大量的企业, 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 使得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 高职院校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是趋势所使。

1 现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目前, 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 我们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一种是脱离实作环境谈技术与经营的合作方式, 一纸合同基于表面, 企业作为校方的挂牌实训基地, 学生以参观者的角色进入企业学习, 而企业中的骨干技术人员以专家的身份进入校方开展专题讲座, 学生的实战技能无法实现以及学生对企业的文化与运作模式都比较模糊;另一种是企业在院校设立冠名班, 实现了教育对象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 不仅学生有了与市场直接对接的真实环境作为实训基地同时也满足企业以较底成本得到按自己的需求培养出来的高校优秀的人才来充实自己的员工队伍, 但其深度有待探索。

2 现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艺术设计专业“扬名广告”冠名班学生进入扬名广告公司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我作为带班教师, 看到了很多的问题, 拿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来探讨。

(1) 校企运作机制的差异性。校企合作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 任何一方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都会影响着这种合作效果和深度。一方面, 作为院校方进行教学与科研的运作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的特点, 教师队伍特别是一线教师市场意识、经济意识较为薄弱;另一方面, 企业的变化瞬息万变, 市场经济意识敏锐、速度抢占商机;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找到合适的合作切入点, 适应双方的节奏, 满足两者的需求。

(2)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

(3) 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 另一方面所需设备、资金比较缺乏, 无论是校办产业方面还是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 与市场脱轨较严重。因此,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 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需有新的突破口。

(4) 工厂的师傅也不爱多批次带徒, 既嫌麻烦不愿操心, 又怕影响自己, 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3 推进校企合作深度的思考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 一线教师“企业员工化”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立, 始于20世纪50年代。“硅谷之父”特曼首先提出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的创议, 并首创了在产学研合作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产学研战略联盟就是指学术界与产业界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它是由产业界所启动, 以学术界的研究与开发为起点, 再经过产业界成功的市场实践, 从而在高科技层次上实现的创新活动。作为一线教师, 特别是高职教育的一线教师的脚步, 假如只是停留在校园内部, 停留在书本理论, 走不出校园, 走不进企业, 不要说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 就连称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都觉得惭愧。

虽然我国在校企合作上起步较晚, 在中办发15号文件下发以来, 人们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认识, 才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迅速改变观念, 让自己的脚步踏出校门、让自己的眼睛看到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让自己的双手触到前沿的技术技艺、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成为新技术研发的导航标。

教师作为企业的员工进入企业兼职、挂职, 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企业中, 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不断创新的基础。同时把在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到教学中。

3.2 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和市场经济相接轨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紧跟企业步伐, 与企业利益直接挂钩, 主动寻求行业的支持,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教学一线的教师以促市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为科研基础, 采取校企一体, 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变模拟仿真为真枪实战;本次带学生进入企业实施教学, 旨在“课堂设在实训场, 能力培养在现场“。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凸显出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广告公司不像大型企业一样一次能容纳较多的学生在企业中实习、顶岗;另一方面实习学生的技艺技能水平无法跟上广告公司的运营节奏, 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运作。

能将校内的实训基地作为企业方的前店后场, 学校实训基地的实习设备完全和公司的生产设备相一致, 按照公司的生产工序和工艺要求进行训练;管理制度与公司接轨, 营造一种与公司生产相同的实习环境。公司派出生产一线的专业骨干作为基地兼职教师, 与校方的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双方坚持学生技能训练为重点,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样做一方面起到协调校方教学运作与企业方运营的差异性;另一方面, 实现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也可以说是将校内实训基地衍变为注入了企业股份的校办企业) , 使得校企合作不在停留于企业给与校方项目支持、实训基地的建设、员工培训等形式上, 而是注重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能否按照市场运行规则, 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只有利益共享, 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合作;只有风险共担, 才能形成合力, 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不搞“拉郎配”, 不追求表面上的联合。

3.3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1) 校企合作更深一层的合作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能否真正参与及怎样参与职业教育中, 而不仅限于实训基地的股份合作。企业只有从职业教育中直接获利, 才会主动支持职业教育。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 企业同时又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国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制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 校企合作运行的必需资金, 应当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设立专项资金。对于校企合作运作较好的校企双方, 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政策倾斜或税收优惠。

成功的校企合作有利于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锻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但是校企合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 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和不断深化而有所调整。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 从实际出发, 有所借鉴、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深入细化,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才能不断地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摘要:目前, 高职院校中“企业冠名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由于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教育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深层合作,运作机制,思考

参考文献

[1] 苏强.构建产学研结合互动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5) :10~14.

[2] 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J].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功之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下一篇:煤矿液压支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