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策略构建

2022-09-11

一、引言

实习是大学生将自身多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应用到实际社会工作中的实践过程。近年来,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所学理论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的问题。因此, 实习不仅是学生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 而且成为大学生寻求就业机会的重要筹码, 愈发受到高度重视。但从对大学生实习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并未得到有效保障, 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二、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侵原因分析

大学生为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经验, 或因学校的帮助、或由自己主动联系, 步入了实习工作岗位。但据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在实习工作期间, 其劳动权益屡屡受到侵犯, 权益保障现状堪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涉及到就业压力、维权意识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

(一) 就业压力大幅增加, 劳动保护意识趋弱

大学生实习权益受侵害的首要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普及, 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但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 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并不占据优势, 甚至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市场逐渐出现饱和状态, 这就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幅增加, 经常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危机。

(二) 用人单位追求利益, 盘剥学生人力价值

用人单位“利益至上”是导致大学生实习权益受侵害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实习工作期间, 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用人单位乃至劳动法学界, “实习学生并不是劳动者”的理论仍然占据主流。一些不良用人单位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为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钻营法律在实习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漏洞, 榨取实习学生的人力价值。同时,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对用人单位聘用实习学生疏于监管, 更为用人单位盘剥实习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 实习身份定位不明, 欠缺完善法律保障

大学生实习权益易遭侵害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国家法律建设不健全。一方面, 从劳动法角度来讲,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劳动者, 因而在适用劳动者相关法律过程中存在障碍。另一方面, 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劳动权益保障法律, 所以对实习学生的身份界定、劳动权益、维权举措等都欠缺完善的法律规定与保障, 大学生在面对实习权益受侵问题时难以寻求有效解决途径。

三、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的具体体现

伴随着学生实习群体的不断壮大, 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实习权益受损案例层出不穷, 例如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工伤致残却得不到合理赔偿、因未签订劳动协议而得不到合理报酬等。这些真实案例是大学生实习群体劳动权益受侵害现状的典型, 既给大学生实习维权提供了前车之鉴, 又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敲响了劳动权益保障的警钟。

(一) 无故延长试用期间, 甚而无故辞退学生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 非常希望无限期延长大学生的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1, 从法理角度来看, 该法条没有明确说明同一用人单位是否等同于同一岗位。例如, 一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满之际给予实习学生两个选择, 一是签署继续延长试用期的协议, 二是选择辞职。明显不公的选择方式, 严重扰乱就业市场秩序, 侵害大学生实习权益。

(二) 实习期间薪资低廉, 难以保障最低生活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2。法律明确规定了试用期工资水平, 但用人单位常常以法律学说“试用期不完全等于实习期”为由, 借机降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但是,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或建立劳动关系后, 试用、熟练、见习期间, 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 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基于这一规定, 实习生的工资待遇应该以确立劳动关系为前提, 而并非以试用期还是实习期为衡量对象。用人单位无情压榨实习大学生的劳动力、故意忽视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 不仅亵渎了实习大学生的劳动价值, 而且严重挫伤大学生工作积极性。

(三) 实习合同效力不明, 实习维权举步维艰

从劳动者的法律定义来看, 凡是具有劳动能力, 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但大学生是否以实习收入为生活来源难以界定, 因而一些用人单位以大学生不具有劳动者资格为名, 认定实习合同不具有正常劳动合同的效力, 拒绝学生的有关请求。实习合同是确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重要书面文件, 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法律明确规定大学生实习合同等同于劳动合同, 给了一些用人单位钻营法律缝隙的可能, 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埋下了隐患。

四、完善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相关策略

大学生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 是未来社会工作的主力人群, 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但目前,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屡受侵犯, 已不仅是单纯局限于劳动就业的问题, 甚至成为关涉我国社会前进的重要障碍。

(一)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摒除盲目求职错误观念

完善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体系, 首先要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升其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能力。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 一方面应当在教学期间大规模增设劳动法普及课程, 树立大学生在实习期以及正式工作期间的劳动保障、劳动维权意识;另一方面要在学生毕业季大力开展就业相关讲座, 尽可能使学生避免走入求职误区。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专门实习法律保障

目前, 我国在实习期劳动法律方面的漏洞, 既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打法律擦边球的机会, 又成为大学生实习期维权的重要桎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是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最有力举措。一方面, 我国要努力健全现有劳动法, 做好大学生在实习期与正式工作期的劳动法律衔接, 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在实习期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国家要弥补实习期劳动法律空白, 积极制定专门实习法律保障。

(三) 加大用人单位监管力度, 拓宽实习学生维权渠道

劳动与社会保障监察部门要在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首先要加大对用人单位聘用实习大学生的监管力度, 可以实施对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全程跟踪保护, 大力查处无劳动协议、无职业保护现象。而后, 监察部门要着力拓宽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维权渠道, 除诉讼外, 还可开设监察部门的申报、投诉机制, 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提供坚强后盾作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 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在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策略建构中, 国家法治建设是关键, 监管用人单位是重举, 增强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是主要措施。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 “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大学毕业生的首要问题。实习作为学生从学校学习步入社会工作的过渡环节, 能够使学生快速转变社会角色、提升专业工作能力, 因而普遍受到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身份定位不明, 加之我国尚未建立学生实习期专门法律法规, 其劳动权益极易受到侵犯。本文将结合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 深刻剖析其实习权益受侵害的内在原因, 致力于探究完善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相关策略, 从而力争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制度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策略构建

参考文献

[1] 彭海.大学生实习权益及其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4 (02) .

[2] 邱中成.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现状及成因的法律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6) .

[3] 王进.欧美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5 (08) .

[4] 王鲁.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5] 董丽丽, 王明飞.大学生实习法律保障问题初探[J].学理论, 2012 (35) .

上一篇: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育下一篇:发扬优良传统增强党组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