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2-12-16

初中语文新大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有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理念。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 学生学习的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为探索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有动力。语文课程本身富有趣味,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那他的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 要靠老师去培养、去激发、去导入。首先可以从导入新课入手,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使学生用一种愉悦的心情进入语文天地。作为老师, 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 营造兴趣氛围, 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美文, 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 心得感悟, 培养学生真正喜欢语文。教师要有创新的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 不断开放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压抑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初中语文课文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内容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因此,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 品味这些名篇, 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 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深处。如教学古诗, 可以让学生想象“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理解诗意。再如:笔者在教《父子情》一文时, 首先把课文初步介绍完之后, 然后就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我的父亲老舍, 既不是典型的慈父, 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 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我们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老舍是个“复杂的父亲”? (2) 作者说, “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从文中哪些段落部分可以体现出来? (3) 作者说自己懂得父爱的价值, 那么他对于自己的父亲, 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教师用问题引路, 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帮助、鼓励学生回答, 学生之间也可互部互答。对于回答有误或有困难的同学不要粗暴, 生硬的态度去批评、指责, 应该用激励的语言去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心理;对于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应实施鼓励评价。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正面评价, 得到了老师的承认, 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求知的欲望强烈, 极大地发挥了其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展现个性, 培养创新能力

上海特教师顾泠沅先生曾指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能力, 关键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受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发现、了解学生的个性,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等,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硬灌”知识, 注重整堂课一讲到底, 学生被动地接受, 学生个性受到压抑, 使不少学生是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去接受一堂又一堂的课堂教学。学生不自觉地养成思维的惰性, 沦为“陪读生”、“老听众”。创造性教学的核心, 在于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求学生的个性从压抑中解放出来, 还给其一个自由天地。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做到同堂授课, 分层要求, 创造和谐、民主课堂气氛, 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充分展现个性。

新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明确规定,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 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主, 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智力, 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为中心。”因此,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语文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我们要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出发, 同时兼顾学生差异, 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并对活动进行指导, 开展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活动。如组织朗诵会、演讲比赛、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参观访问工厂等。这些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 增长学生的才干, 培养了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情感。充分展现了学生个性,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空间得到了良好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呢?一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如朗读小组、读书角等,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开展多种活动, 如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 锻炼自己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认识社会。如开展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三、教师创新, 激发学生创新

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善于冒险、鼓励创新的行为特征。创新型教师勇于智力探险, 往往把一般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种概念熔于一炉, 善于把种种精神素材和生活素材以更新奇的方式加以组合。因此, 创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幻想总是热情地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 绝不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创新与机遇往往是同义语, 机遇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 创新往往是由意外而来, 不少出于机遇。所以, 创新型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见微知著, 能够发现普通人不注意的、容易忽略的问题, 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 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新能力, 对学生一视同仁, 甚至有些“偏爱差生”。可以说, 创新型教师既是一位善于发现、鉴别学生创造力的良师, 也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益友。

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 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 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 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有时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 去掉结尾, 让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在教学过程是, 创设新情景, 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下一篇:谈谈如何提高《电工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