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3-02-0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 我们也应意识到, 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 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进入新课改以来, 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 使课堂讨论甚热烈, 气氛相当活跃, 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得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 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近年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没有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 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 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 我想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 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1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强化学生的合作愿望

在我国, 儿童缺乏合作意识和技术的问题比较普遍,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意和他人合作, 不会分享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社会教育学家、哲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 才能赢得发展。”的确, 一个真正懂得合作和具有互动精神的孩子成人后, 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而不懂得合作且冷淡孤僻的孩子在管理科学中会遇到许多麻烦, 成为一个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人。因此, 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就要学会相互理解、交流、竞争与尊重。儿童期正是人与人之间合作意识与素质形成的关键期, 作为教师, 首先必须重视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比如, 让学生谈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为什么会有红绿灯, 没有它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进而引导全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表现。如果没有规则、秩序, 就如同马路上没有红绿灯, 课堂上也会乱成一团, 发生“撞车”现象, 最后谁也得不到机会。那么课堂规则又是什么?那就是学会理解、尊重和团结他人, 学会亲近别人的发言意见。逐渐在孩子头脑中接受合作的意义, 萌生合作的意识, 增强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愿望。

2 要科学组建、管理合作小组, 追求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孩子们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沟通的意识和概念后, 为了有效的组织开展语文课中的合作学习, 建立结构合理, 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则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合作性互动, 特别是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 当作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从而把生生互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实施生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就是把学生“异质”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知识、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几个学生, 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那么, 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进行综合了解, 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 将他们分成若干人一组, 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梨”型, 尽量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配组合, 争取小组间的零距离, 实力相当。这样, 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由于临时凑合, 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与训练, 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 从而使合作学习停滞于表面, 时间浪费了, 事倍功半。

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与分工, 都有表现自己最亮一面的机会和平台。等一段时间后, 组内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 组与组之间也可以适当调整, 重新组合, 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感受、锻炼与提高, 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个性思维、创造智慧及审美水平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所启发、所建构。此时, 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 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倾听其他人发言, 让每个同学在活动中共同参与, 增强了小组团队意识。

3 设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形成良好品质, 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在教学中, 若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特点, 多创造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问题情景, 给学生营造培养合作精神的空间和舞台, 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

首先, 在课堂上教师要巧设悬念, 精心设疑设难, 要让这个问题或这个活动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 急需和别人交流或合作的时候, 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 达到最佳状态。还在, 有学生合作学习时, 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 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表现美的方法。不要因担心合作过程会耽误过多教学时间而中途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 作为教育者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

其次, 还有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 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直接对学生参与情况、合作能力及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无形的内驱力, 培养了孩子们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合作精神。

需要说明的是, 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 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 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 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 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 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 事实上, 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只有形神兼备, 才能使合作真正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 也才能使合作发挥出更大的整合效应, 让学生的情感与智慧互相浸润, 互相启迪。

摘要: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的一些基本内容,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提出相应的更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理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M].华中师范大学.

[3] 教学行为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煤化工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探索与应用下一篇: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