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当代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2022-09-11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确立哪些交往观念, 遵循哪些交往准则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坦诚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

人际交往的根本奥秘在于人格的魅力。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是最具有魅力的呢?1968年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列出了555个描写人的内在品质的形容词。其中人们评价最高的品质就是坦诚, 如真诚、诚实、开朗、信得过……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和装假, 如作风不正、自私、不真诚、信不过、虚假、不老实……

因此对于中学生要教育他们为人诚实, 无论是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 都要说话算数, 言行一致, 遵守诺言, 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对没把握的事说话要留有余地。做事有头有尾, 善始善终。答应的事, 应想方设法, 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万一因情况有变, 不能完成也应实事求是作解释, 求得对方的谅解。绝不能把诚实守信当作小节, 视同儿戏。要把守信同搞小团体, 讲哥们义气区别开来。守信者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不为他人的偏见所左右。哥们义气是对自己的小团体盲目吹捧, 言听计从, 不顾国家集体利益, “为朋友两肋插刀”, 它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2 开放自我, 打开心灵窗户

坦诚待人, 也就意味着豁达的胸怀, 开放的心志, 强调克服拘谨的、封闭的、虚假的自我。一般与陌生人交往难免出现拘谨, 有所顾忌。若是开放自我, 向别人敞开心扉, 别人就会相应地向你敞开心扉;而想了解别人, 最好先让别人了解自己, 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否则, 心灵的窗户关闭得紧紧的, 交往变成两个躯体之间的相遇, 永远无法导致心灵的相知相契。

3 把自己渴望的献给对方

两千多年前, 亚里斯多德在古希腊就曾经这样教导他的门徒:你要别人怎么待你, 就得先怎样待别人。中国的孔夫子也曾这样教育他的弟子:已所不欲, 勿施与人。尊人者, 人尊之。心灵就像高山一样, 你对着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 对面也会出山谷的回音:“我尊重你——”给别人一点温馨, 一份尊重的同时, 自己也拥有了一份好心情。人际关系情感是在交互作用中取得共鸣的。

4 尊重差异

中学生很容易把那些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 在某些问题上与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视为异己力量, 不信任他们, 在背后议论他们的缺点, 把他们排除在自己的小团体之外, 这使得心胸变得越来越狭窄, 也就很难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要用某种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人, 不应为自己的观点、主张强加于人, 不用权利和权威控制、支配他人, 甚至使用武力迫使对方就范。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接纳那些性格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承认别人有许多方面超过自己, 从而彼此交流, 取长补短。

5 亲密有“间”

亲密并非无间, 美好需要距离。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 随时堆放一些自己喜欢但不强求别人接受的东西, 珍藏起那些不想拿出来给别人看, 或被别人触摸和观赏的东西, 各种情绪和想法都可以自己处理和安排, 不需要拿出来去展览。

中学生经常抱怨的正是家长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多给学生一些“心理空间”, 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生不要随心所欲地闯进他人的世界, 允许他人有自己的对立空间。

综上所述, 可以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概述:“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每个人应有的交往态度。值得中学生们去处理和安排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也是我们教师注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

摘要: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心灵对话、人性融贯的过程。通过正确的人际交往,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使他们养成豁达、大度、同情、宽容、互助的品质, 继而达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目的。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人格魅力,校园文化氛围

上一篇:浅谈现代企业数据云存储下一篇:基于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