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第一篇:环境管理论文范文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摘要]如今,在企业会计这一课题中融入绿色环境研究,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而我国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本文界定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并对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缺点和局限性,论述了环境管理会计建立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实务中应用环境管理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实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24

1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

美国环保署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提出并采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标准程序,之后,环境管理会计这一概念不断被大众熟知。环境管理会计的界定有各种版本。1998年,国际会计协会提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发展和实行适当的环境会计系统来管理环境面以及经济面的表现。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定义,即“做的更好、更全面的管理会计。”2005年,日本环境将环境会计定义为一种体系,它可以数量化地评估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效果,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并与周围环境保持良性关系、推动具有效果及效率的环保活动。根据上述国内外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界定及阐述,文章将环境管理会计定义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制度,该制度能够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让用户理解组织的环境绩效。

2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弊端

21关注生产经营,忽略环境管理

传统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规划、决策和控制等,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没有将环境管理引入日常生产经营,未对环境管理进行详细规划及严格的控制。根源就在于多数企业历来对环境管理不够重视,仅关注生产效益,忽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管理会计中引入环境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促使企业制定环保机制,将环境管理融入企业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的环境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22忽略环境成本,会计信息与环境管理的决策相关性较差

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目前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单独列示并反映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等相关信息。而从成本信息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注重普通成本,忽略了环境成本。在目前的企业会计实务中,与环境相关的支出不是在产品成本中单独列示,而是先列示于制造费用中,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并分配至各成本计算对象,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各产品真实的环境成本和生产成本,倘若使用此成本信息进行环境管理、定价等决策,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即使有企业计算、反映了环境成本,也仅考虑的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环境成本,却并未考虑外部环境成本。

23投资决策分析时有所欠缺

由于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且耗时较长,因此是至关重要的决策。传统管理会计中,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并未考虑与项目相关的环境成本及效益,因此无法正确评价投资项目是否真正赢利。与项目有关的环境因素较之其他影响因素,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增加投资风险。进行决策分析时,企业常常未能顾及此项潜在环境风险,使用的贴现率与项目的实际投资风险差距较大,导致折现后过高衡量项目的收益现值,因而不能正确评价投资项目。

24业绩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有缺陷

在一般的传统管理会计中,业绩评价与考核时,大多只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了长期的企业环保效益。业绩评价的标准大多采取单一且短期的财务指标,比如收入、利润、产品边际贡献、可控成本等,这些评判标准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了长期的环保效益,因而想让企业从根源上重视环境管理工作可谓难上加难。再者,人为的数据操作也可能被用于此类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标准。近年来,虽然平衡计分卡等方法提出了衡量企业长期业绩的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但是实际中这些方法的应用极少。

3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31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环境保护的趋势由解决终端问题逐渐转向为企业提供改变企业内外环境的驱动力,实施环境导向变革来达到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三赢”。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应知晓自己在社会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将环境保护做为一项长远的管理目标,构建能够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对企业长期发展影响的评价体系,能够衡量环境管理业绩的环境管理会计系统。此系统自动采集企业内外环境信息,二次加工后传达至企业管理层,为管理层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另外,还可将企业环境业绩引入综合评价体系,促进企业环境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互利共赢,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协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现阶段全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管制标准愈加严格,企业环境成本及风险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在选购商品时,大众开始关注产品在生产过程及消费者将来使用过程中是否环保健康。此外,外国大多要求其企业在对外披露财务信息时,增加环境会计信息,因此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会面临更多环境问题和需求。上述原因,促使企业不得不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行动,改善并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树立企业环境管理的良好形象,在降低环境风险及环境成本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能够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有助于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出于利己主义,许多发达国家将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企业建在发展中国家,将污染“免费”制造给发展中国家,并凭借产品低廉的成本,牟取了巨额的利润,进行着无耻的环境资源、劳动力剥削。因此,为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我国急需引入环境管理会计。一方面,运用环境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外资企业的环保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另一方面,通过环境指标评价,分析外资企业的生产原料、产成品及生产过程是否环保健康,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环境管理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由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共同的社会经济问题,会计上应予以记录、计量和报告。这包含企业将所拥有的环境资源作为企业资产、应承担的环保责任作为企业负债、消耗的资源成本作为企业的费用、环保所得的环保收益作为企业收入等。

第二,建立宏观和微观双重角度的环境评价体系。首先,在微观角度,企业应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及效益做出详细的会计记录和衡量;其次,在宏观角度,政府应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督和成本控制评价体系,设立环保基金,为企业环境保护提供合理资金,降低企业环保资金压力。

第三,注意辨别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企业为减少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或改善由于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支出。通常来说,资金支出的目的和用途是辨别成本类型的主要依据,以环保为目的或以环保为首要用途的,应归为环境成本。另外,从构成上来看,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都是环境成本的构成内容,需要全面考虑。此外,为了更好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企业还需对现在、未来及潜在的环境成本予以辨别。

参考文献:

[1]李群环境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郭凌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思考[J].山西财税,2008(12)

[3]张炜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管理会计[J].会计之友,2008(21)

[4]张静我国企业在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方面的探讨[J].今日财富,2010(2)

[5]宣银花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5)

作者:李红梅

第二篇:同一个地球 不同的环境——环境管理

【摘 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急迫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改变利用资源和对待环境的传统方式,加强环境管理,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现状;对策;发展趋势

1、我国环境管理的现状

1.1 环境法中存在的机构空缺或是重置问题 由于尚未有相关的法规出台,环境管理机构并不是很稳定,加之各地没有统一,环境管理机构常有缺位的情况发生。比如: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设立环保局;有点部门既要管理一方面,且又代理这个机构,有的则是一个机构挂两个牌子。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存在交集,导致几个部门同事设计到同一项职责。比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具有检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利益分割、部门立法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关系不够明朗,管理没有头绪,甚至出新重复管理的现象。

1.2 部门分割问题 管理体制主要是以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加之部门立法、地方立法的关系和权限没法分清,造成了同一管理目标的实现出现了冲突和困难。法律地位在一些管理机构不够明朗,职权不定,这就为法律规定的管理目标造成一定的阻碍。

1.3 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环境需要保护,经济需要发展,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但在经济决策上却没有体现出来。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环境因素的经济决策方式往往会忽视,切仍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1.4 政策方面的遗漏 在环境保护政策在制定时,中国现行的主要是针对性的而不是全面行的,这就忽略了从环境与资源的系统性出发,缺乏明确的协调统一和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从而使许多政策在实施上举步维艰。

1.5 环境管理重视不够 对于环境管理,似乎忽略了群众的力量,对公众监督不够重视,公民们的参与度也不够,公民没有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请求权等。

2、解决我国环境管理问题的措施

2.1 以市场经济秩序为背景监理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机制 环境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影响有着很大的重要性,它往往涉及众多部门,所以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中央和地方在这个机制中的环境管理部门是必须全程参与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的见证者,并且能够表达意见。该机制是指各部门通力合作制定保障综合决策顺利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准则。这对各部门共同建立执行综合决策的专门机构有着很高的要求,实现监督管理一体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保障政府的综合决策机制来说,政府外部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设了审议会或咨询机构以为世界上多个国家的重视,这些机构属于非政府组织,其成员是由专家学者和社会有关团体及市民代表等组成,其作用是对政府重要立法、决策和行为进行环境方面的审议和咨询。

2.2 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减少直接作用,增强经济手段,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导力量,不能一直靠政策强制企业去遵从环境保护,而要利用宏观控制和立法机构的约束,市场经济的调节能力相对来讲,会比政府的强制手段还要有效。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离不开生产要素,而生产要素之一就是环境资源,以此类推,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重点考虑环境资源,甚至是市场调控带来的作用,這方面内容产生的作用的体现形式是价格。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在开发自然资源时,企业可以从开发后的资源中间接获得收益,与此同时,还可能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以上种种因开发而产生的影响,都应被反应到新产品的价格上。目前,传统企业已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我们吸取国外的环保科技,应用于我国环境管理中去,提高我国环境管理的水平。

2.3 完善环境法体 制定法律需要根据依据本国的现状,为了符合现在我国的国情,将《环境保护法》置于基本法的法律地位,对于环境法中的涉及到的政策、理念和制度等,需要我们明确分区义务和责任。加强环境立法要依据客观规律出发,尽量弥补法律出现的漏洞,防患于未然。将相关环境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力度,让公众对我国环境管理中具有话语权,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国政府也要认真考虑民众的意见,不能敷衍了事,因为民众才是这个城市中最贴近自然环境的主体,因此要认真处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3、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管理思想的创新和突破 高度重视宏观调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国环境管理已经从综合防治、点源治理转入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时期,也就是环境工作的主体从微观环境管理逐步转向到宏观管理,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新时期。历年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决定于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同样决定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宏观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否科学。国务院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上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才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3.2 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 改革收费制度, 征收环境税。环境税遵循“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对环境资源予以定价以保证污染者承担其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短期效果看,环境税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但从长远看,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环境税能够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变其环境污染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竞争力。开展污染责任保险不仅为企业提供一种经济保障,也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安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3.3 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环保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忽视甚至否定市场机制作用。事实上,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环保机制恰恰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有许多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的。

摒弃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制度,引入环境押金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增设排污收费项目,将排污收费改为环境和生态税,用“环境保护台帐”和年度报表形式取代排污申报制度和环境统计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代替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用事先补救式主动性的“源头控制”制度取代事后补救式被动性的“未端控制”制度,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以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小产生”的效果。

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同时更加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积极努力和充分重视,公众参与不应仅仅局限于举报和监督层面,而更应当参与到政府对于环保工作的决策决议中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公众参与环保的方法、途径、范围以及内容都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让公众参与作用更为突出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龚亦慧.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2]宫丽彦.浅析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J].甘肃林业科技,2008,33(1).

[3]梁国辉,林垦.我国环境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2).

作者:桑永琦

第三篇: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成本评价方法研究

现在的学术界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大概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执行管理会计;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的决策管理会计;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权变管理会计。如今,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管理者如何更好地履行其为企业带来价值链增值的责任,其需借助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功能,管理层应用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加强对管理的绩效评价和监控[1]。本文通过探讨环境管理会计的异同,分析总结目前学术界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从中获得启发环境管理会计新观点的动力。

一、区别和联系

笔者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目前发展一个分支,所以应着重考虑二者之前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从定义的角度考虑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为,其是“设计和应用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和管理对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的管理。”相比之下,管理会计的定义为“计量分析和报告有助于管理层作出实现组织目标的决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从本质上来讲,环境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涵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环境管理会计更多的是为环境绩效评价和监控服务的,管理会计是从业务整体层面对绩效进行监控。这是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点关注的情况下,为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增值和高效的利用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由管理会计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2、从环境管理角度考虑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层为了实现价值链的增值,需要从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如:如何将进货出货影响的环境成本降到最低、如何评价员工的参与环境管理的绩效。获得这些想关的信息的,需要环境管理会计,反之,获得的充足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管理会计能否取得预期的有效。

但是,由于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有限性,很难为环境管理提供充足的信息,以支持管理者作出相关决策。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环境管理会计通过拓展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金和完善其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更好的相关决策,促进环境成本的降低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将可出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联系

在目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人将着眼点不光放在经营业绩的提高和财务利润最大化,他们越来越关注企业从环境角度的可持续增长.这时,作为管理决策和支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会被延伸了新的研究方向,此时环境管理会计就应运而生,更好的满足管理层的管理需要,同时推进管理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二、环境管理会计评价方法选择

由于环境管理成本是进行环境管理分析的主要着眼点,所以笔者主要探讨环境管理会计成本的评价方法选择。目前学术界关于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如下三种分类:环境成本核算分解、环境投资评价和环境业绩评价。环境成本分析促进企业对导致环境成本的产品、服务和劳务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计量。主要采用作业成本计算、质量成本计算、寿命周期成本计算等管理会计的方法。针对环境投资评价的方法,既有对传统的净现值法进行改进的全部成本评价法(TCA),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SVA)。针对环境业绩评价,为克服传统评价指标考虑财务指标的缺点,其应用了环境质量体系、平衡计分卡等[2]。

(一)成本核算分解

作业成本法(ABC)

分配环境成本影响环境管理的投资分析和业绩评价,如何合理分配环境成本对整个环境管理至关重要。环境成本分配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为管理者提供反映成本的准确信息,为其做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且鼓励员工降低环境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然而,在传统的成本分配的领域里,环境成本大多数时候是直接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并且采取很武断的分配方法,如直接将成本分配到产品和工时中去。由于缺乏成本和产品之前的因果逻辑关系,使得成本分配更加的不合理,导致企业不能根据成本分配做出合理的决策。如果对成本分配方法重新的选择,按成本动因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其具有因果关系可以促使企业完善成本分配,寻找分配的合理动因。作业成本计算法是环境管理会计中根据确定的成本动因,采用按作业对成本进行归集,使其符合因果分析的逻辑。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能更好的使成本和作业相联系,有助于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使成本分配更加合理[3]。

(二)投资决策

全部成本决策(TCA)

TCA是首先由美国环保局新泽西分局设计和提出的。它不同于之前的投资决策工具,克服了之前工具忽视长期而只重视短期经营行为的缺点,长期角度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所进行综合的财务规划。设计者专门设计了一套P2/FINANCE的财务软件,方便企业应用TCA进行投资评价使用。根据其所设计的全部成本评价法成本清单,初始投资成本中涵括了生产设备购置和日后维护、专利许可证的研发支出和申请费用、职工的业绩评价支出等生产经营支出。在年度经营成本中,包括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废品管理成本等,而收入方面则涵盖了从企业的主业收入、到营业外收入、损害赔偿等。从财务指标角度,考虑了贴现率、通货膨胀率、折旧方法和税率等因素,如果管理者输入有关的数据,利用系统继续系统进行分析时,其自动生成盈利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贴现等财务指标,优点在于针对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得出不同的关键指标,简化了投资工作,节约了管理者投资分析的时间[4]。

(三)业绩评价

1、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的产生是环境管理会计针对降低污染物阶段的必然产物。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指标:ISO9000(质量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ISO18000(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他们的指导思想都是以预防为主。后续监控为辅,通过制定有效的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员工的培训,后续实施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和监测。特别强调的是,环境管理体系评价的展开需要企业内审部门的参与,定期按照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进行内控评价,并且定期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交监控评价报告。

2、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从诞生以来就是管理企业的重要工具,随着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效用也会渗透到环境管理中去。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体系包含了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创新和学习。大部分学者认为平衡计分卡渗透到环境管理会计中去的核心要点: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财务维度,而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改进作用于顾客的满意度。五大维度相互影响。促进环境管理成本的下降,环境绩效评价的提高。还有部分学者人为也可以单独作为第五个方面来反映,以突出环境管理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必将受到更多管理者的关注,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评价方法选择,也会有新的理论创新。(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D].厦门:厦门大学,2001,2001:12-13.

[2] 李勐.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22-23.

[3] 黄蓉,黄伟麟.浅议科学发展观与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J].经济前沿,2006,(7):53-54.

[4] 冯巧根.行为动机、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9):8-9.

作者:张梦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环境管理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管理论文范文05-08

环境论文范文05-08

管理学管理论文范文05-13

绩效管理论文范文04-15

环保管理论文范文05-08

保健管理论文范文05-09

工艺管理论文范文05-09

政策管理论文范文05-09

电网管理论文范文05-09

品管理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证券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行政伦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