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协同、融合、服务”育人模式初探——以师范学院学生事务大厅的功能拓展为载体

2022-10-22

学生事务管理 (The Students Af-fairs Management) 一词源自西方, 最早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替代父母制 (In locoparenties) ’理论。在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中通常和“学生工作”这一概念等同, 但是二者之间仍然是有差异, 从功能上进行比较的话, 学生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都包含教育、管理、服务的内容, 但在我国, 由于国体和政体的特殊性, “学生工作”这一概念更强调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而“学生事务管理”则突出其服务功能。如何将思政、服务的功能通过协同的方式融合起来, 是学生事务工作中的突出性问题[1]。

一、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在我国,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政课堂, 但是课下的学习、生活、活动等过程中, 学生接触教教多是学工、教务、事务大厅、餐厅、宿管、图书馆等部门, 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讲述的理论[2], 如果在具体的生活和事务中, 学生感受不到与思政理论讲述内容相对应的实践服务, 则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知障”的作用, 会导致学生“听起来必要、讲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3], 与大学生群体相对应的学生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单靠学工系统一支队伍很难为在校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样的道理, 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不可能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服务育人与资源融合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就提出“三育人”理念, 经过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服务育人”的理念实践和体系构建已经机制化、常态化。近年来, 全国各大高校在教学、科研、后勤、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 均有较大建树, 学校职能部门、社团、创业孵化园等组织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志愿服务、创业实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在服务育人的理念指导下, 某些高校构建便捷、高效、一站式的“学生事务服务大厅”成了时代典范。“学生事务大厅”的出现, 与高效办公、以生为本的目标高度契合, 在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在学生事务中的使用, 丰富了办事内容的同时, 也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犹如辩证法所讲, 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 学生事务大厅这一新生事物, 也具有两面性, 在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 也出现了“值班空挡”、“补位空挡”、“信息不准”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 亟待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予以解决。

三、师范学院学生事务大厅简介

师范学院学生事务大厅目前分为两块, 一是教务办, 二是学工办, 两办联合办公, 共用大厅。教务办分为教务运行、学籍管理两大模块;学工办分为党建、团学、双创、宿安、就业、资助、思政7大模块。在具体事务中各模块对接学生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学生办理具体事务时, 也是寻找对应模块的老师进行办理。截止目前, 师范学院现有辅导员人6人, 除了模块工作之外, 还兼有班级管理工作, 常规的例会、班会、临时会议等工作, 容易造成大厅事务的“值班空挡”, 在这期间学生来办理相关业务时, 往往找不到老师, 其他在岗辅导员也因“模块分工”而不能有效办理相关业务, 造成“补位空挡”, 教务工作和学工工作不能有效融合, 工作人员有时不能业务互通、互学, 造成“业务壁垒”, 直接给学生造成时间和效率上的损失。除此之外, 师范学院学生事务大厅的功能也需要拓展, 从目前的功能来看, 学生事务大厅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教务和学工, 学科和专业上的事务, 目前还没有专任教师的加盟, 学工和教务人员因为专业背景的差异, 在学生询问专业发展和学科学习的问题时, 往往“信息不准”, 容易给学生留下大厅老师“业务不精”的印象, 造成学生对大厅服务的不满。

四、师院学生事务大厅功能拓展探析

师院学生事务大厅的主体功能已经相继完善, 硬件上的配套也属上乘,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提出口号文化认同

口号是一个团队的精气神, 文化是育人的“催化剂”。师院学生事务大厅目前没有工作口号, 团队的文化认同仍需强化。虽然学校有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积淀, 学院有院训作为具体学术指引和立身规范, 但是学生事务大厅属于事务性、服务型、便捷性的学生办事机构, 需要一个集便捷、服务、立德为一体的、多元文化的育人口号和服务宗旨, 这样才能起到凝聚人心、文化聚力, 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起到岗位育人、服务育人的功效。口号形成后, 通过多年积淀, 高效、便捷、服务的文化体系必将成为大厅文化基因, 成为职工行动指南。

(二) 业务共学融合贯通

在师院学生事务大厅, 学工口的7大模块业务和教务办的2大模块业务应该互相融合, 比较常规的业务可以形成规范有序的部门配合模式, 学工人员可以学习教务口的业务, 教务口的人员也可以学习学工口的业务工作。[1]业务共学可以增加部门间的协同, 可以在人员缺位的情况下完成“补位”。学生在大厅的工作时间段, 随时可以解决需要办理的业务, 切实与事务大厅的高效、便捷的宗旨相吻合。但针对一些新型、涉密、替代性不强的业务, 以及一些特别的业务需求,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寻找服务的最优路径。

(三) 协同育人教师入厅

目前学生服务大厅办事人员主要由教务办职员、学工办的辅导员, 以及学校招聘的勤工助学学生三部分构成。虽然事务大厅可以解决学生面临的日常业务, 但是在学生的专业发展、学科学习、职业走向等关乎专业的问题上, 仍需专业教师的加盟, 专任老师入驻可以给学生在学业规划、知识构建上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 为学生提供“信息准确”的专业建议, 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事务大厅功能完善[2]。在具体的工作中, 学院党政决议后, 启动学生事务大厅的专业教师值班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大有裨益的。

(四) 部门联动合作共建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人才, 服务育人的工作需要整合全校资源, 并进行合理配置, 需要多部门的联动, 要真正实现一站式、高效、便捷的服务, 最关键的是部门的联动与综合协调[3]。由原来的各部门单兵作战的机制转变为在学生服务事务大厅协同联动, 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 提供组织保障。在二级学院层面, 学生事务大厅应融合学工、教务、办公室、实验中心、专任教师、对口部门等机构, 整合二级学院现有力量, 实现协同、融合、服务育人新局面, 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具体的服务工作做好了, 服务背后的敬业、爱岗、担当、责任、坚持等美德、价值观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好话说上千百遍, 不如实事干一件”, 事务大厅的育人功效, 就体现在以人为本、高效服务的理念上, 行动上。

综上所述, 学生事务大厅的出现是新时期构建“服务型”高校的有效载体, 是践行高校育人职能的辅助器。单靠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独立作战, 很难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取得丰硕战果。这就需要学生事务大厅拓展功能、融合业务、部门协同、服务至上, 将高效、便捷的学生事务大厅名实相符, 切实做到实践育人、服务化人、精神感人。

摘要:学生事务管理侧重的是服务性, 目前国内某些高校设立的学生事务大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但是其育人功能在“缺位”、“空挡”、“业务分割”的状况下, 不能全面的发挥其功能。在学生事务大厅中开展“协同”、“融合”、“服务”的育人模式, 迫在眉睫。

关键词:学生事务,服务,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晓波.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10.[1]黄晓波.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10.

[2] 刘军.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 (研究版) , 2017. (02) :10.[2]刘军.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 (研究版) , 2017. (02) :10.

[3] 张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 2010, (06) :10.[3]张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 2010, (06) :10.

上一篇:钻井工程造价领域法律风险防控措施浅析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