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2-09-12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地迅速发展, 传统的德育手段面临着重大挑战。德育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高中, 德育教学尤为重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1 教师以身作则, 发挥教学者的榜样作用

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主导者, 而且也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语文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教师以个人魅力折服学生

个人魅力来自于个人在多种因素下形成的综合力量, 高尚的品德正是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人魅力可以作用于其他人内心, 对其产生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语文教师若是拥有高尚的个人魅力具有良好的育人意义。此外,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教师教学的过程也能不断丰富经验和学识, 修正和提升品德素养, 进而提升自身魅力。与此同时受到教师个人魅力影响的学生会心甘情愿的模仿教师或者遵循教师的教诲。如此,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中学语文教师理应积极提升个人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人魅力折服学生。

1.2 教师注重以德行教育学生

唯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真正教好学生, 其实德育工作同样如此, 只有真正有德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在自身品德优秀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通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并挖掘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方法。就像语文老师教授《呐喊》一文时, 本身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老师更能理解文中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并能通过教学方式将这一份爱国之情传承给学生。

2 教材要以德为先,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道具, 近年来随着全国上下对于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日渐丰富和完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言文、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散文等都具有良好的德育意义。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基础已经具备, 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导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通过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 使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最大的德育效果便可。

比如, 选入了多个中学语文教材版本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气势恢弘大气的词,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这首词从作者到创作背景等都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带入到那个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真实的感受革命伟人创作这一首词时的心境和气魄。在仔细分析词中的每一字每一句,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将本就喷薄欲发的爱国热情充分释放, 让学生能够更为真切的感悟和领会革命先辈们意气风发的爱国情怀和志存高远的革命信念, 鼓励学生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也要学会把握时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教学以德为主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寓德于教”是德育渗透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中学语文教学包括了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等内容, 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便可让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接受到德育教育。学生不仅学到文言文中的文字功夫、现代文中文学技巧还要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和道德。

3.1 通过合理阅读帮助学生渗透德育内容

适当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德育教育方式。西汉的大学者刘向曾言:“书犹药也, 善读之, 可以医愚。”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 好好的读书可以医治愚昧。这也说明了读书对于教人明智、明理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文章。所谓“书读百遍, 其意自现。”学生可通过阅读《宽容》序言了解所学物质欲偏见的危害,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了解《战国策》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特点, 并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中明白邹忌以小见大的睿智, 齐王广纳诤言的贤达。

良好的阅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透学习中学语文中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并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力求使学生读之有所得, 读后有所感。比如阅读《读〈伊索寓言〉》时, 最好让学生也能尝试着像作者一样用不同的观点, 解析《伊索寓言》背后的故事, 挖掘去寓言故事里更深层次的道德、伦理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究竟《伊索寓言》是否适合作为现代儿童读物?

3.2 进行作文练习并帮助学生掌握德育内容

作文练习时最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之一,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世界观、价值观,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笔去书写一个个感情丰富、思想端正的文章。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主要是议论文, 教师可以德育内容为主,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命题,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为了完成写作练习学生必然要对题目反复思考并学会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思想去论证命题。学生在这思考与论证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到了德育内容, 还能更进一步的汲取到正确的思想和观念, 进而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品德。

4 教研以德为题并开展德育相关课外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学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教师对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课外实践活动不再是过去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娱乐项目, 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是中学生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教育所要渗透的部分。相比于课内教学, 郊外实践活动的语文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 可以获得许多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外实践活动着, 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感悟语文教学中涉及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

中学语文的综合性极强,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潮, 德育渗透比较方便。而且因为语文的强可塑性, 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开发出不同的德育相关的语文课外活动项目。比如, 语文知识竞赛, 诗歌朗诵比赛或者课本剧目表演等都是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形式。

例如, 教师在教授《勾践灭吴》这样的文章时, 可根据《勾践灭吴》的内容, 设计一个课本剧表演的课外活动方式。让学生完成《勾践灭吴》的课内学习之后, 在用文言文的形式演绎一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消灭吴国的故事。学生在课外表演时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勾践灭吴》一文的理解, 灵活掌握文言文的文字特色, 并在分析角色个性特色和语言特点时感悟出一些平时没注意过的思想。比如, 了解到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坚韧精神, 感受到越国文臣、武将的爱国热情, 震撼于越国全民抗吴的团结精神等。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 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 同时还要将德育教学贯入语文教学的始终, 实现学生智力和品德的双重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对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互渗透的方法进行阐述, 旨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磊.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华章, 2011-12.

[2] 姜海霞.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EB/OL].2012-5, [2013-5-19].http://www.studa.net/xueke/120512/09272897-2.html

[3] 齐海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 2011-6

[4] 王小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尝试[EB/OL].2010-3, [2013-5-19].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0353_1.html

上一篇:探讨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模式的转变下一篇: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