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2-10-03

语文是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的大学科, 古文、诗词、白话文、格言等无一蕴含着育人的功效,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与实践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1在“读”中渗透德育

《 桂林山水 》 给了我们 “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的感觉, 其中写山的形象喻为:象鼻山, 老人山, 宝塔山, 描述水的“清得可看见沙底石, 江底鱼”, 真是“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簮”。 让人由衷发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叹。 《天山景物记》中描写天山景物的词句:像少女的含羞, 又象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 又像依恋自己的恋人, 让人不由自主感叹:天山真美啊。 《小石潭记》中的: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凄神寒骨, 悄枪幽邃, 水之清澈, 景观优美, 给人清幽、寂静的感觉。 读到这些精美的语句, 不但口感舒适, 全身爽透, 还能神游意境, 从而不断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 在感叹之余, 不由得对祖国的美好山水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师可通过范读、放录音带、, 赛读等方式放飞学生的联想, 激发自豪感。 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陶冶性情的同时进一步发出爱国、爱家的情感。

2在“形”中渗透德育

中国文字, 方块文字, 表情会意。 根据文字的这一特点, 教学时从“字形”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人”字, 一撇一捺, 相互支撑, 没有相互支撑, 没有奉献, 那就没有满意的人生。

让大家体会互相帮助, 团结协作的意义;“愧”字, 字形象极了, 心中有鬼, 必然有愧, 做人要坦坦荡荡, 时刻无愧于心, 有了良心的约束, 起心动念, 举手投足, 无不是善。 字如其人, 方方正正、横横直直做人不掺假。 通过对字形的分析, 引起学生兴趣。从文字表情达意的特点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在“悟”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选取的人物、事件都是典型的, 人物身上都反映出高贵的人格魅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如《夜走灵官峡》天气恶劣反衬工人不畏艰险、忘我劳动。 《最可爱的人》通过松骨峰战斗、舍身救儿童、战壕对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为了保存革命火种, 不惜牺牲自己。 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主人翁精神在闪光, 时代需要他们, 他们为时代做出了伟大贡献。 那作为青春花季雨季的学生应如何珍惜今天环境, 向他们学习, 做一个最好的你呢? 通过这些人物的思相感召, 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从中“悟”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4在“比”中渗透德育

我国960 万平方公里, 地域辽阔, 千姿百态。 教《济南的冬天》, 把课文写的济南概括为:妙水暖山济南城。 之后向学生问道:“那么谁来当导游, 为北方客人介绍海南的冬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 有的说: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宝岛;有的引用“碧海连天远, 琼崖尽是春”;有的说“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 天然氧吧”。 在济南和海南的对比中,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地域的宽广, 物候的千差万别, 独具铸色, 各领风骚。 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与我国具有泉城美称的山东济南相比, 水的不同, 城的不同, 不同的风情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对比更显出祖国山河的壮美。 在这“比”中学生的爱岛爱家的情感得到培养。

5在“忆”中渗透德育

课文, 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结合教学实际, 选一些历史性的事件进行解说, 既增加趣味性, 又能陶冶情操。 如教《过零丁洋》时, 可介绍文天祥威武不屈凛然就义的情形。 教《满江红》时, 可介绍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讲解《为了忘却的记念》时, 可介绍鲁迅用笔与反动派作斗争的形象。 让学生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回忆中, 再现英雄人物的精神, 对比自己, 应该向英雄学什么, 找出不足、差距,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 在历史性事件回忆中, 找到现实中“我”, 从而为良好品行的形成、为德育打下基石。

6在“观”中渗透德育

现在, 新课标指出, 加强学生体验活动,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共同学习, 是促进学生牢记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结合语文实践, 带学生参观了“假日海滩”“火山口公园”, 组织学生拾垃圾袋, 清除白色污染, 参观秀英古炮台、海瑞墓、李向群烈士墓时介绍历史人物、历史事迹, 让学生肃然起敬, 培养“敬英雄, 学英雄”的决心, 参观“东山湖野生动物园”时, 要求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树立环保意识:组织观看《太行山上》等影片, 抒发民族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语文课程资源, 增强学生全方位感受, 从而使学生从情感上得到陶冶, 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7在 “练”中渗透德育

学习一单元后, 我们都布置写作或表演练习。 练笔也是极好的德育渗透机会。 练笔, 要观察、要思考、要提炼, 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提升认识和写作水平。 如开展“读圣贤书, 立报国志”演讲活动, 表演《晏子使楚》话剧, 国庆节要求各班都办“珍惜今天, 创造明天”为主题的黑板报。 学了课文中鲁迅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组织学生写有关做人的格言。不管是诗歌、故事、演讲、表演、黑板报、格言等形式都要结合课文内容, 抓住最佳时机, 因势利导, 通过系列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精神, 立下“好好读书, 健康成长, 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显然,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端正了学习态度, 学做“真人”的良好个性和健康的人格进一步形成, 收到了显著的德育效果。

上一篇:少先队活动综合化实施探索——重庆市巴蜀小学“分享成长”少先队主题活动下一篇: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