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2023-02-23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商贸物流市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商贸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

文章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

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年已达1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

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路段内,三家鞋城在搏杀;北郊一公里范围内有四家家居用品市场为邻,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于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雷同,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市场有场无市、举

步维艰,难以做强做大,资源浪费严重。 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 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

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中心转型的步伐,通过引进现代物流,从而实现批发市场的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信息传导等多项物流功能和增值服务,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使之尽快形成商贸物流中心。要按照省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中“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额已达百亿元的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型特色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提高其专业化、信息化,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的要求,加快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扩容、提升的步伐,加快徐州区域金属材料市场迁建进度。率先把这两个区域性市场进一步

做大做强,真正形成区域性生资类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农副产品市场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经纪人队伍、协会组织等多种链接形式,把分散的小规模农家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高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此类市场可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实现供销一体化带动我市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装饰材料市场要努力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加工,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生产。升辉、新世纪、丰县木材市场、邳州板材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在这方面有新的作为。此类市场同时还可以向“家居购物中心”的模式推进,建立装饰工程交易中心,吸引家装公司进驻,形成“房屋装饰”、“家居用品”的市场组合,为创建“第三类市场”的全新模式打基础。 四是it行业批发市场也要向南京等先

进地区学习,向一体化发展,要发挥其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化经营,以规范促繁荣,努力打造以海云电脑城为龙头的淮海经济区最大的it市场带。 五是整合一批市场,对相邻的同类市场可以采取资产重组或加盟实行集团化运作模式,打造联合舰队,整合做大一部分市场,如以红星美凯隆家俱市场为龙头,以加盟或买断进行资产重组,归集相邻几家家俱市场,对其它经营商品雷同,又难以做大做强的小型市场,也可以引导走宣武与新生市场的路子。

.引进连锁模式,大力发展县区和农村批发市场。由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带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加工业日渐发达、农民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加快农村批发市场建设十分必要。市区的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可以在重点乡镇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设立分市场。一方面方便 和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各类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徐州旧机动车已先走一步。批发市

场可以学习借鉴连锁经营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治理和规范现有市场。对管理混乱的市场,要加大整治力度,对自发的马路市场要继续整治和取缔。市场整治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各类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培育大的批发商。我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引进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批发市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要加快转变“担篮小卖”的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和引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传统批发业是一场革命。电子商务的腾飞给我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空间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延伸交易途径,扩大交易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引进电子商务进

行批发交易,是各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应积极因势利导,提升批发市场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效益。

.加大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的互惠合作。二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单纯的生产、批发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发挥大型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以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产供销合作关系,为创建现代化的生产、流通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听证会制度。对申报新建的批发市场一定要组织听证会,组织相关各方进行缜密论证,对业态雷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要审慎批建,防止地产商圈地行为,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对批发市场建设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加以引导,防止短期行为,不应单纯追求市场数量,而应着眼于发展前景。还要

协调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推动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好工商、税务、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繁荣。

.加强法制建设。要尽快出台网点规划法和市场管理条例。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制促繁荣,促进市场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篇: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国家、省、市即将实施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等工作,对区内商贸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区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

- 1

(一)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重复建设问题显现,其他路段没有或缺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二)商贸体系建设方面。部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内部布局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市场与新市场、新市场与新市场之间功能雷同、业态相似,企业物流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三、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区商贸物流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根据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清理、修订制约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资金、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逐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服务和执法行为,依法对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搭建消费者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建立和支持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

- 3

第三篇: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2

现代商贸流通物流业发展的设想

现代流通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流通产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标志。为此,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市政府做出了“尽快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加快大兴区现代流通业发展,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提出以下设想。

一、大兴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本区流通规模持续扩大,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其主要特点是:

㈠商品流通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

1.15亿元增至41.6亿元,各类市场年交易额近百亿元,仅西沙窝果菜批发市场就达12亿元(最高时20亿元)。利润34545.2万元,纳税14380.9万元,商业增加值已达到5.77亿元,各项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6.1%,其中商饮业5.8%。㈡商品流通业网点迅速增加。1978年全区商业网点仅642个。2003年商业网点总数已达到15591个,其中商业7220个,饮食业3366个,服务业3710个,修理业903个,旅店392个。按户籍人口54.5万人计算,商业网点每万人达286个,饮食、服务业网点每万人达130个。商业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零售业营业面积达78万平方米。近几年营业面积每年新增10万平方米以上,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㈢现代商品流通业的特征日趋显著。“九五”以来,全区商品流通业以改革促调整,在调整中引进名店名家,以其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现代业态形式的迅速崛起,加速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区规模连锁店总数已达53个,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年商品零售额10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由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洋华堂、上海华联、大明眼镜、同仁堂、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名店纷纷落户大兴。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中型商场名牌商品比重达50%以上,超万米大型商场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现代化水平。

㈣现代商品流通业正在向农村延伸。从西沙窝等大中型批发市场的调整改造升级,西红门、旧宫等各镇一条条高标准现代化的商业街,到各镇村不同规模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新业态的发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流通业在农村的延伸。2003年年底,物美榆垡店开业后,结束了南部地区无规范化中型以上超市的历史,全区农村超市正在以每年20家以上的速度发展。

㈤新兴物流配送业蓬勃发展。在全市货物总流量中,京南方向物流量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发送量占4/5强,到发货物总量约占63%,物流配送业已经成为大兴经济中的一支重要产业力量,其货物中转和流通率在北京南部地区首屈一指。资源、百利威等大中型物流配送企业达10余家。北京百利威物流有限公司1998年开始发展仓储物流业,现有资产近亿元,仓库10万平方米,有50个点的局域网和自主开发的专业化仓储物流管理软件,仓库100%的出租率,70%为家用电器,全面负责日立、小天鹅等著名电器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和周转业务,对客户实行门对门的优质配送服务。以“满负荷运转、效率最高”领先于全市600多家物流企业。北京万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为产加销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农副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其红黄蓝网络社区服务站遍布京城,有现代化的网络配送中心,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及社区服务,产品配送至家乐福、万客隆、华堂、小白羊、华联、华普等连锁超市商场,深受消费者欢迎,获“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信誉保证品牌”等多项殊荣。

二、商贸流通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区商品流通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蓬勃发展,但仍有许多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重视不够。现代流通业作为启动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将会转化为周而复始的经济增长的新起点。也就是在不断地把即期消费需求、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消费行为的过程中,起到先导或导向作用。商业资本的再振兴对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流通业的发达与成熟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现代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轻商”传统等原因,商品流通业一直没有像工业、农业那样被引起重视,没有把它作为先导行业看待,误认为政府对商业可以撒手不管,表现在投入、政策支持、法规、规划等诸多方面,这种“轻商”思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㈡规划滞后。重生产、轻流通的“轻商”思想带来的一大损害就是规划滞后,忽视商业规划,使商业布局不科学、不集中,在规划上一般都把好的地理位置留给工业,让从百货店、批发市场到上千的小商店、“连锁铺”自生自灭,把偌大一个行业交给“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其后果只能是损害经济的协调发展。

㈢缺少政策。商业创造价值而不是不创造价值。那种认为只有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才创造价值的观点已不能完全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在GDP、就业、税收中的贡献率正在上升。发达国家GDP和就业人数中,商业的贡献率一般在30%左右,税收中的比重也大体相仿。日、美、德、法等诸多发达国家均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我区看,凡重视商业政策支持的镇,经济发展就快,发展环境就好,反之则不好。全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财政投入和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通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总体发展。

㈣发展失衡。商业流通业的发达与成熟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重要外在标志之一,就是要有高度发达、成熟的商业体系。一个已为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是,几乎所有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都是商业高度发达、成熟的城市。因为唯有流通的活跃,经济才有活力,要素的不断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充分实现。我区的一个重要现实情况就是商业流通业的发展失衡,西红门、旧宫等北部地区商业发达,而南部地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繁荣程度低。商业的不发达导致地区整体经济的不发达,无论从财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外在繁荣程度的表现来看,都充分证明了商业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不重视商业是导致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㈤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商业的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体现,传统商业特别是落后的流通方式迫切需要升级换代,与现代商业接轨。我区流通现代化程度低的主要表现是流通组织的规模小,集约化、连锁化程度低,低层次的地头市场、环境脏乱的商业街和集贸市场与现代流通的要求差距较大,假冒伪劣商品仍然较多,精品、名牌商品市场发展缓慢,银行卡应用及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有待发展。

三、几点设想

按照总体部署,到2010年,我国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有七大基本任务:一是完成大中型国有流通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二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适合不同商品特点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三是初步实现流通领域管理、布局、技术、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四是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五是形成内外资、内外贸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六是消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和秩序混乱,初步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七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下发《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京政发[2002]13号)等一系列文件,同时贾庆林、刘淇等领导视察北京商业,对全市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

我区商业规划框架是:以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为重点,通过《北京市大兴区商业发展规划》(2001----2010)宏伟蓝图的加快实施,将建成与首都国际化大都市流通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卫星城商业体系。突出重点:黄村卫星城和亦庄卫星城商业集群的商业建设;开发两带:京开高速路商业带和京津塘高速路商业带;协调三业:零售服务业、农产品流通业、物流业三业共同发展;实现四化:一体化、层次化、生态化、网络化。具体特征:

-----结构合理。产业服务与居民生活服务两大系统比例协调;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商业成龙配套,优势组合,全区商业资源调配合理。

-----功能全面。反映现代流通规律,商业服务功能多样化,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使有限的商业设施能发挥最大效益。

-----设施先进。具有前瞻性的商业设计,确保区内重点商业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先进、可靠,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

-----环境优美。与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变、绿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田园式生态环境与发达便捷商业一体化发展。

按照以上部署,结合大兴区实际和“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要把商业流通业上升到先导产业的高度来认识。商品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也是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化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比如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年销售2000亿美元,它就像生产企业的信息中心,其总部四周被数百家企业办事处所包围,围绕着它去组织生产,它向企业提供高效率的配送并提出质量、数量和服务的要求。其现象说明,生产在以市场为中心,市场在对生产进行导向。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流通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己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流通业正在逐步成为引导消费、促进生产的先导行业,而不是末端行业。

2、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商业。大型商场、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是商业中的先进生产力,商业网点是各行业除了农业户以外网点最多的行业,商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利益的事业,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经常的、实际的利益之所系。总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消除“轻商”思想,充分重视商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3、切实加强领导。流通业与其它产业一样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采用各种手段补充市场缺陷,设置相应的专门机构,而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即成为确保领导和调控力度的必要前提。区级各级领导和各部门都要真心实意的关心支持商业的发展,为商业办实事,落实各项法规规章,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各镇应健全商业领导机构,包括镇级领导和内设职能部门都要健全,切实重视商业,主动抓商业,以必要的法制建设和宏观调控、行业规划等有力措施加强对商业工作的领导,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㈡搞好流通产业规划。各个经济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流通产业的规划。美国虽然崇尚自由竞争,但同样重视规划。如美国在商业设施规划中将网点配置明确分为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和邻里等层次,分别予以调控,以保证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和有效竞争。《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使全市商业流通业健康发展,规划先行,突出了规划的调控作用。原国家经贸委规定,凡未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包括含有网

点规划内容的商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不得上报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区商委与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课题组完成的《北京市大兴区商业发展规划》(2001—2010)实施后效果显著,有效避免了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等现象,增强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也为内外资商业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区政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商业规划的实施力度。各镇政府都要制定好一个商业规划,既要搞好镇中心规划,又要搞好村级规划,全镇通盘规划,特别是繁荣程度差的镇更要把商业规划的制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㈢制定扶持商业流通业的政策措施。商业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比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商业安排就业的作用是最大的,美、日等发达国家商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澳大利亚服务业(包括商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就业人数在70%以上。其它诸多方面的作用也很突出。但从我区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扶持商业流通业的政策措施,一是没有与国际接轨。发达国家对商业的扶持政策都很完善,而我们如果不扶持,则无法参与国际竞争;二是没有与全市保持同步。如市财政专门设“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专项拨款,制定了《专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对发展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给予银行贷款贴息的实施办法》、《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对连锁、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传统企业升级改造、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物资回收行业及市民需要,但市场调节不到位具有公益性的商业项目、商业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和折子工程的项目等诸多方面予以财政支持,拨付了大量资金并监督落实。而我区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三是“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使商业至今没有培育起一家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龙头企业,现代流通方式受到制约,就业向第三产业引导的力度还不够,政府投资导向乏力,没有调动起从业者积极性。诸多问题说明,我区亟待加强对现代流通业进行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注意向不发达地区倾斜。

㈣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

1、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产业,大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实现经营业态、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全面升级,促进产业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加紧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城乡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尽快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后5年,将使连锁等新业态商业的比重达到50%,形成一家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普及率达到60%以上,单品管理达到50%以上,60%的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实现计算机处理,持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0%,中型以上的企业网络营销普及率达到50%,黄村卫星城规范的、优质低价早餐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流通体系。加快建立和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农产品销售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到超市的新兴渠道,改造农产品经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的原有渠道。引进和培育安全食品生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一家以

上农商紧密结合的大型农产品销售公司和两家以上产销直接衔接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支持初具规模、有发展前景的批发市场扩大经营规模,逐步整合3家左右大型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行拍卖、网上交易等国际通行的现代交易方式。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和入市监管机制。加快生鲜超市建设步伐。限制发展摊群式社区菜市场,现有的社区菜市场要逐步改造升级为生鲜超市。取消路边经营等不规范的四类市场,提升三类市场,重点发展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规范的

一、二类市场,一二类市场的比重达到80%。

3、加快发展社区商业。以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基本满足为目标,完善社区商业的必备功能。老社区要通过产权置换等形式完善必备功能,新建社区要按照必备性业态和指导性业态进行设置,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原则上建设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增加便民项目,加快社区传统商业的经营调整。

4、理顺政企关系,进一步加快流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可以增强流通的活力与动力。按照国有商业战略调整的要求,通过股份制改造,80%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实现流通行业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彻底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积极鼓励发展非公商业经济,加强与非公有经济的沟通与联系,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其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调控、宏观管理上。

㈤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实施物美大卖场、华堂大卖场、北京商品大世界、北京京南物流商港、黄村北区商业中心开发、东方家园团河店等一批商业重点建设项目,迅速提升大兴商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对名店品牌店的引资力度,继续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店,重点向各镇延伸。北京京南物流商港作为一个大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在抓好中心区行邮基地项目的同时,应列为区级开发区,并力争列入市级物流开发区,商业部门牵头,开始物流园的概念性招商,力争两年内入区企业数量和引资总额都有较大突破。

㈥北京京南物流商港力争进入市级开发区行列。从全市大型物流基地规划布局看,市政府规划的北京城市西南、东南、东北方向六环路附近的房山良乡、通州马驹桥、顺义空港三个大型物流基地和朝阳区十八里店的北京物流港,形成了“三地一港”格局,大兴物流园按市规划被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全市3个),功能定位在配送基地方面。我区应力争进入市级开发区行列,以争取有关政策支持。

第四篇:加快宜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市招商引资局局长 毕忠明

宜宾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有名的水运码头。历史上,宜宾人便擅舟楫之利,“南控滇黔,北接川中腹地”,成为川、滇、黔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贸易十分活跃, 是历史上传统的商贸物流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的兴建和航空业的发展,长江航运在一段时期日渐萎缩,商贸发展也逐步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2008年,在宜宾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既是宜宾发展的需要,也顺应广大市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商贸物流中心的打造,需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现代化程度为基础,形成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力和散发力。现就我市商贸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利用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宜宾商贸物流中心提出建议。

一、宜宾具备打造商贸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

(一)经济实力已经具备。近几年宜宾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居四川省第4位,居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首位。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720多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多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国信证券和中信银行入驻宜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42亿元,贷款余额345亿元,信贷净投放达104亿元。这为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宜宾襟连巴蜀,势牵滇黔,在成渝贵昆几何辐射中心,位居国家“五纵七横”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成渝经济区及攀西——六盘水地区与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交汇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宜宾成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四川沿江开放和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长江产业带西延理想的生长点和增长极。在两百公里半径内有自贡、泸州、内江、乐山、昭通、毕节等城市,区域内常住人口2000多万人,区域购买力潜力巨大,市场覆盖面广阔。这为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提供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三)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富集,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 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将大幅增加, 淌费需求也将大幅提高。与周边城市相比,宜宾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有相对优势,为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宜宾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随着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战略的实施和加快推进,其铁、公、水、空配套完善的主体交通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空运、水运及铁路运输同时援用,在以宜宾为中心的280公里半径范围内,只有宜宾同时具备这些所有的条件,其物流成本将具备相对较低廉的优势,为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硬件。

(五)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强劲。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共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36亿多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引进到位省外资金132亿 多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9年,引进市外,省外到位资金首次双双突破两百亿大关,分别达到296亿元,228亿元;2010年双双突破三百亿大关,截止11月底市外到位资金已达376亿元,省外到位资金巳达330亿元。已经成立了成都海关驻宜办事处、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宜宾办事处。全省规划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宜宾港已开工建设。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美国胜腾、法国拉法基等跨国公司和三峡总公司、葛州坝集团、中电国际等国内大企业已竞相落户宜宾,宜宾的知名度和商气、人气已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为宜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中心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宜宾商贸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周边城市物资的吸引力不强、发散力不足。商贸物流中心是相对于一定的范围而言的,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它应该是周边各地物资的流向集中地,也是周边城市发展获得所需原材料及商品货源的供给地。周边城市物资需要借道宜宾对外转运,以获得较高利润,也要在宜宾才能获得较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商品供给。如果没有建成这样的中心,那商贸物流心就只能是概念、口号,而不是真正的中心。因此,宜宾要建设的商贸物流中心,显然不仅是相对于九县一区而言的,而是相对于川南五市及邻近的云南昭通以及贵州毕节乃至更宽的范围而言的。从目前来看,宜宾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市场建设硬件方面,目前宜宾也不具备对周边城市物资集聚力和散发力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1个,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的有13个;年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14个,其中上亿元的有3个。上规模和上档次的物流场所和物流企业也屈指可数,而且市场门类单一,布局极合理。零售市场多,批发市场少;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生活消费品市场多、生产资料市场少;以街为市比较明显,缺乏市场规范管理。没有形成龙头集散市场,品牌效应不强,服务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现代化程度都不高。这些条件决定了,宜宾还无法吸引周边的物资流向。相反,却有部分物资流向周边城市的迹象。如,邻近部分城市的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等建设已经明显走在了宜宾的前面,特别是世界及国内知名品牌名店的入驻与发展,已经对宜宾市民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出现了部分市民到附近城市购物、消费的现象。仅管一些有识人士在几年前就提出上述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但改观不大。近两三年来, 一些外地客商已经看出了宜宾在这方面的差距,并看到了这种差距中的商机,纷纷来宜宾考察, 希望在宜投资商贸和物流建设项目, 但是, 大都没有结果。

(二)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布局受制于城市规划。虽然宜宾有城市建设规划,也有商业网点及商贸物流发展的规划,但融合不好,起点不高,几乎实施不了,更体现不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特点和作用,以致许多大的商贸物流项目招不进来更落不下去。近两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希望来宜宾考察的投资者不少,但具体到项目时,就存在供地规划不能落实、大型商场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场地、项目促进遇到撤迁遇阻等问题。如在招商引资项目的洽谈及促进中,麦当劳品牌店多次来宜宾考察找不到适合的场所,宜必思酒店项目签约4年后仍难以实施等等。

(三)商贸物流中心的概念模糊,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许多人士把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与商住小区混同,将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混同,一律视为竞争性行业,在土地供应、价格确定、出让方式等诸多方面釆用同一模式,使大型商业地产商望而生畏,不敢进驻宜宾,以致于周边城市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生活用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宜宾人前往投资。甚至在宜宾设点推销、每周数辆大巴车专门接送,使宜宾人包里的资金投到了周边城市的市场建没之中,导致宜宾市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成为一句口号。殊不知大型商贸市场有许多条件如品牌集聚、商品货物运送、经营理念和模式、人气培育、停车场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短等方面与住宅小区都有巨大差别,所以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一般不敢涉足商业地产和专业市场建设,即使免强进入,大多以不成功告终。正如宜宾城区内拟建一座五星级酒店一样,说了多年仍无结果。当然,商业地产商也可能会建造部分住宅甚至门面房进行出售,但那是对大量持有商业房产在短期内不能收回投资的一种弥补。目前,许多沿海城市尽管土地稀缺,为了发展商贸,以10%甚至5%的住宅地价出让给商业地产商建市场,并且明确地块中商业用房面积超过总建筑面积40%以上,即按商业用地给予优惠。

三、加快宜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建议

思路决定出路。要加快我市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借助外力,以改善交通、开拓市场、提升服务为主线,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服务意识培养,努力实现构建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目标,以抓工业大项目的思路,推进宜宾作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一)高起点规划,细条款实施。宜宾及周边城市都有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规划或设想,最终谁能成为中心,不是规划说了算,也不是哪个城市政府说了算,省政府更不会以一纸命令来为哪个城市命名,最终只能由实际形成的市场来决定。因此,宜宾要建成商贸物流中心,高起点的规划十分关键,不能在规划上落后于周边城市,尤其是不能只规划生活性市场,更要大手笔的规划各类大型生产性专业市场,不但要规划市场,还要规划与市场配套的交通、物流、停车场等等。要逐步让周边城市及企业界人士形成一种共识——缺少生活性商品或生产性原材料、零部件、配件等,到宜宾去买的思维。

其次是要细条款实施。在高起点规划的前提下,实施或建设速度将决定谁会最终成为商贸物流中心。中心的建设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也不能一口就吃成胖子,没有具体的实施条款作保证,中心建设就会成为空谈,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因此,必须在领导分工、进度安排、部门责任、发展步骤上具体到位,最好有惩罚性的措施约束,确保规划落实。

(二)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政策引导。更新观念,一是要更新“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就是建设几个商业市场的观念”。商贸物流中心需要大量的综合及专业商场作支撑,但大量的综合及专业市场,只是商贸物流中心的外在形式,其实质是通过综合及专业市场建设,构建对周边地区货物集聚与散发的转换要地,形成周边需要的货物在宜宾能找到,周边要输出的货物能通过宜宾转运的格局。二是要更新“大型市场基地建设是竞争性行业、能及时赚钱的观念”。改变此观念,目的是尽量减少对大型商贸物流场地建设的诸多限制或苛求,使中心建设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要象建工业集中区那样建商贸物流中心。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要在建设用地、项目包装、规费上缴、征地撤迁、资金补贴等方面综合进行。在用地方面尽量考虑参考工业用地价格,采用带条件挂牌出让的方式;在项目的包装推出时,可与房地产项目打捆,增强吸引力;在税费处理上,可考虑除了上缴国家和省上的税收及规费外,本级地方留存部分“二奖三减半”;当涉及项目撤迁时,以投资者出资,地方政府协调的办法,共同完成;重大、重点及具有影响力的投资企业来宜宾投资市场建设,可考虑适当的财政补贴(杭州,政府明文规定,对服务业的场地建设,按每平方米30元现金给予补贴)等等。通过这些基本条件的解决,吸引外来投资者,特别是有品牌影响力的投资者来宜宾发展物流企业,促进商贸物流中心迅速建成。

(三)加快城市功能建设、改善城市商业格局。继续提升宜宾通往周边昭通、内江、乐山、自贡、重庆等城市的交通运力,使周边城市的商品、资金、信息能在宜宾与各个城市之间顺利穿梭;加快对宜宾通往市内各区县的道路运行速度,使各区县的各种资源能顺利地在宜宾集结;加快城市环线建设,将老城、江北、南岸连成一体,使市内的商贸物流企业能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加快三江口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使之尽快成为川南地区具有集聚性、规模性、带动型的商业龙头企业聚集区;加快江北重点商圈建设,引导老城商圈消费群体向外分流,利用老城改造的契机促进老城商圈商业设施和商业形态的升级,提升城市形象。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是关键。按照“抓紧、抓大、抓好、抓实”的工作思路,规划布局一批重点市场建设项目,包装一批成熟度高、吸引力强的优势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入驻宜宾,改善现有的、陈旧的商业模式。

(五)培育现代服务业态,支撑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中心的形成,必将有大量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将对服务业产生极大需要,因此,配套发展好餐饮、酒店、金融、会展、旅游休闲设施,为中心建设搭建基本的平台十分必要。

第五篇:商贸城市场运行调查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商贸城市场启动和运行情况,总结经验和查找存在问题,推动商贸城市场的良性运行,区政协于4月中旬组成调查组进行了一次市场运行情况的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开业以来运行情况介绍之后,又深入业户了解情况。通过本次调查,对商贸城市场启动、运行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经过调查组的集体讨论,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商贸

城目前的运行情况

商贸城于3月18日投入试运营,其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区最大面积的商城,堪称是我区乃至我市的商业航母。

商贸城运营之初,是我市投资置业和经商入市的热点之一。初期有经营业户1200多户,入户率90%,从业人员3000余人,启动态势很好。市委、市政府和细河区委、区政府对商贸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建设到经营,在审批、收费、检查、验收启动过程中,帮助协调关系,解决难题。在运营政策上给予了很多优惠,对市场建设和发育,倾注了很多心血,使商贸城形成了以电脑手机、服装鞋帽、家居用具、装饰材料、玛瑙销售和糖酒批发六大市场及歌厅娱乐、宾馆饭店两大服务业的综合性商城。两年多来,区政府对商贸城发展采取了具体的支持措施。如三产领导小组成员、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商业局领导经常深入该企业进行调研,帮助制定经营战略和市场政策,相继组团到外地参观学习,招引商户,对促进电脑手机市场、服装等市场的发育,稳定客户心理起了重要作用。对此,商贸城的管理者表示满意。

但是,商贸城在发展中一波三折,遇到了一些问题,使商贸城一度发展受阻。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受人为因素(法人代表之争)影响,市场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没有跟上,所有权不清晰,管理行为实施不好,市民对商贸城的疑虑增多,客源逐渐减少,经营在走下坡路。经过司法诉讼之后,商贸城的产权开始清晰,管理工作也逐步恢复,一些招商引商安商措施逐步到位。业户的经营信心也开始恢复,商贸城的营运又开始起步。可以说,商贸城仍具有发展潜力,在一定时间内繁荣指日可待。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商贸城目前的优势和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商贸城是我区乃至全市的商贸中心区之一,是细河区商业的领军企业,对全区商贸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二是其发展具有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我区劳动就业和财源的大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四是商贸城目前情况还比较稳定。其领导层正在采取措施,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产权关系,调整管理思路,对下一步招商安商和搞好经营有了很明确的想法和具体办法。目前,商贸城有经营业户428户,从业人员200余人。电脑城、装饰材料市场、宾馆、歌厅和南区服装市场经营状态良好。只是北区的服装市场、手机市场和玛瑙市场比较萧条。,商贸城实现营业收入6004万元,税金180万元,预计今年的形势将会好于去年。

二、商贸城目前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除了司法诉讼因素对市场环境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之外,从布局结构、管理经营等方面,商贸城还有以下问题。

1、商贸城的经营特色不很突出。商贸城部分市场与我市其他市场经营项目雷同,商贸城自身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有自身特点的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称得上有规模的专业市场只有电脑市场,但仍有被分散的趋势。面对我市有限的购买力资源,竞争比较激烈,就目前情况看,我市市场购买力分散,集中购买力不在商贸城,特色和优势不突出,对商贸城的经营和繁荣是一大弊端。

2、商贸城的规划和建设布局存在问题。商铺都是一家一户的分隔房间,不是通透性强的现代化大商场的格局,一家一户分割经营,分区和品种难以做到统一。顾客反映,逛商贸城如走迷宫,通道不明显,标志多而乱,广告牌不统一,进去后出不来,就是去过的商店再去也很难找到。购物环境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烦心理,体会不到购物逛街的兴趣,对市场发展不利。

3、商贸城的初期开发是以出售精品间和摊位为获利的主要手段,对后期经营考虑得不够。而经营的难度大于房屋开发,问题多,困难大,赢利少,购买房屋者大多不是商品经营者,虽然房屋售出率和出租率很高,但是房间的经营率不高,好的经营者进不来,必然影响市场的繁荣。

4、商贸城目前人气不旺,有的区域顾客稀少,商铺歇业和迁出的较多。其原因现有市场定位不准,进场品牌和商品档次存在问题,也有没有达到顾客预期购买心理的原因。同时,在经营方式上落后,如缺乏商业摊铺策划的各种现代化方式,如展销会、推介会,举办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等等,更缺乏在媒体上的广告宣传活动,没有造成轰动效应,从整体上说,商贸城应当成为我区购物、休闲、娱乐和饮食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但目前整体功能不全,也影响商贸城人气。

5、政府在商贸城的宣传推介上做的不够,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公众中宣传商贸城的形

象和组织一些大的商业促销活动,以致于商贸城过于沉寂。政府在推动商贸城多搞大型的商业活动中,应当说还是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能力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到位。

6、商贸城的管理还有待于加强。以前主要是流于普通市场等客上门,坐地经商的老模式,缺乏现代化营销方式。如商业活动方案策划不足,业户的整体合力也没有发挥起来,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状态,没有统一组织起来。物业管理不到位,设施陈旧,一部分设备丢失,牌匾、广告五花八门,地摊管理混乱,车辆乱停乱放,重要通道阻塞,招商安商的措施比较老套等等,影响商贸城的对外吸引力和形象。

三、几点建议

商贸城是我区的形象工程,对我区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重要。目前商贸城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经过努力,问题是会逐步得到克服的。从发展的眼光看,商贸城的繁荣和发展的前景还是乐观的,只是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坚定信心,需要政府、商贸城管理层和业户的共同努力,商贸城会逐步繁荣起来的。

(一)区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商贸城繁荣的支持和服务

1、区政府要继续稳定以往给予商贸城的各种优惠政策,达到稳定商户经营信心,减少商户流失,吸引更多商户进场经营,靠政策引导商户扩大经营,凡是能够延长的优惠政策要千方百计延长,实现放水养鱼。

2、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与商贸城的沟通联系。区商贸局要继续将商贸城作为联系的重点,经常走访调研,帮助解决问题,商贸局要派专人常驻市场。

3、政府要加大对商贸城的宣传。帮助支持商贸城在各种媒体、广告上多做宣传,提高知名度。

4、政府要引导和支持商贸城举办各种专业性的展销会、展览会和各种集中性的销售活动。搭好各式各样平台,唱好经济发展这台戏。当务之急,要举办好全市性的玛瑙展销活动。在玛瑙展销会期间,也要研究电脑市场的稳定扩大,服装等市场的搞活繁荣,让商贸城各个区域的人气都活跃起来。

5、政府要进一步帮助商贸城组织好各种招商活动。多引进客户,组织好外地客商来商贸城经营,建立长久的市场联系,改变商贸城坐地经商的老模式,形成开放性市场。

6、政府要支持商贸城的完善和改造工作。目前商贸城有将三楼空中花园改造成为封闭型会展中心的意向,要支持其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对于其引进人——3000人的健身美体会馆的行动,也要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

(二)商贸城的管理层应加强对商贸城的管理和运营

1、要进一步理顺商贸城管理体制,明确财产经营关系,建立管理制度和明确管理责任,彻底改变长期群龙无首、管理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问题。

2、要聘请专业人士和营销专家,做好商贸城的总体策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搞好市场定位,制定好各专业市场的发展思路,采取适应现代化模式的营销策略。

3、要加大商贸城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多引进知名品牌产品和经营者,提高商贸城经营档次,扩大经营品种和渠道。

4、要策划好各个时期的促销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做好广告宣传,使商贸城活跃起来,常动常新,增加商贸城的鲜活力和吸引力。

5、要采取措施解决商贸城“迷宫”问题,保证顾客进得去、找得到、出得来。同时,要加强商贸城的物业管理,完善各种附属设施。要统一各种出入口标识,打通重要通道,规范商店、地摊营业行为。

6、要把业户组织起来,为共同做好商贸城献计出力。让业户都来关心商贸城的发展,并逐步统一经营服务标准,使商贸城服务上档次。积极组织经营业户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上一篇: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下一篇:室内儿童恒温水上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