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业发展目标

2022-08-25

第一篇:商贸物流业发展目标

对发展商贸物流业的调研对策

近几年,我市的商贸物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有关政策的激励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光彩大市场、**五星百货等外地企业的入驻和**百货大楼、**超市等本地龙头商贸企业稳定发展,以及“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邮政物流的兴起,我市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日臻完善。但是,与周边市地相比,尤其是和省内先进的**、**等市相比,我市的差

距还很大,很多方面需要完善,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最近,就如何借鉴先进市的经验,推进我市商贸流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的商贸物流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流通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1.8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列全省第2位。二是流通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批零餐饮和交运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9.68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8.19%,占全市gdp的9.4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4个百分点。三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以新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南部区级商业中心、以光岳路为中心的东部汽车产业园等几大商贸集中区域已经形成,**市场、铁塔商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四是骨干流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市政府重点培育的10户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8亿元,上缴税收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2.1%;5户重点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7.8%。

虽然全市流通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等周边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更新不快,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多数企业在思想解放程度、观念更新速度、开拓进取力度等方面与流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对现代流通业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反应不敏锐,不能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流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企业发展上,缺乏机遇意识、开拓意识,融资渠道单一,招商引资力度不大。二是骨干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够大。目前全市还没有一户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和年成交额过百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在品牌、规模、竞争力等方面与省内流通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流通现代化建设进展不快。新型流通业态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四是流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多数企业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上没有规划,缺少招商引资的项目,新建、在建项目不多。五是流通业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流通企业在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连锁经营企业统一办证、统一纳税的政策在有的县市仍未落实,对流通企业重复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

二、先进市地的做法和经验

**、**在区域位置、发展背景等方面和我们相近,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和具体做法非常适合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批发市场建设 “五个结合”和物流配送“四项措施”上。

五个结合是:

1、坚持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依托原有批发市场,下大力进行拆旧建新,改造提升,使市场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膨胀规模,提升档次,逐步实现由传统集贸市场型向现代批发市场型的转变。

2、坚持市场建设与转变经济方式相结合,提升批发市场的业态水平。引导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完善手段,改善经营业态,突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竞价拍卖和品牌直销等新型经营方式。

3、坚持市场建设与生产地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工贸结合的良性循环。依托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生产、加工市场旺销产品,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为批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货源支撑,努力实现由中转型市场向产业基地型市场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坚持市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提高批发市场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先后引进了澳龙、华药、**、鲁信、中桥等知名企业,投资参与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5、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努力营造政府与企业双赢的机制。在批发市场建设改造中,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市场建设的积极性,政府的投入只是基础性和奖励性的,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调动村居委、各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批发市场改造建设的群体效应。

四项措施是:

1、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物流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在资

第二篇:县商贸物流发展探讨

**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流通结构明显优化,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市场日趋繁荣。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从业人员

1.82万人,同比增长**%。商业建筑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城乡市场*个,物流快递达到*家。全县已基本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全县招商引资中,先后引进**、**等多家连锁超市和银座、**等多家连锁餐饮店,修建的时代广场大型商业步行街和**建材灯饰城等大型商贸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商贸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3、发展层次加速提升。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连锁超市已达*家,便民店**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配送、代理、租赁、

1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订货、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初现雏形。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我县对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商贸流通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状态,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2、规划引导缺失。全县商贸流通规划还停留在一般性、零散性、滞后性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专门性、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这种规划引导的缺失,使我县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难以协调。如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建起后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市场功能单一。**县农副产品丰富,但优质品率、深加工率低,基本只在县内这个小范围内流动;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流通的工业产品很少。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县尚属典型的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规模档次较低。我县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各专业市场的仓储、运输、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商居混杂

严重,资源整合不够,商业利用率低;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县城内专业市场只有*个,且市场规模小。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制定全县商贸流通总体规划,明确商贸流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到责任单位。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重点解决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优先扶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2、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一批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县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立配送网络,增强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输系统建设。建设一批专门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安全、高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

信息服务。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3、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着力完善流通网络。在发展壮大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电信、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致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网上营销,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流通市场,科学引导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规划建设好为各大专业市场开展商品储存、配送、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依法治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内资以及民间资金,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引内联破解商贸流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招选拔一批、整合调配一批、培训提高一批的办法,建设一支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队伍。坚持把

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商贸流通经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第三篇: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2

现代商贸流通物流业发展的设想

现代流通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流通产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标志。为此,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市政府做出了“尽快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加快大兴区现代流通业发展,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提出以下设想。

一、大兴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本区流通规模持续扩大,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其主要特点是:

㈠商品流通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

1.15亿元增至41.6亿元,各类市场年交易额近百亿元,仅西沙窝果菜批发市场就达12亿元(最高时20亿元)。利润34545.2万元,纳税14380.9万元,商业增加值已达到5.77亿元,各项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6.1%,其中商饮业5.8%。㈡商品流通业网点迅速增加。1978年全区商业网点仅642个。2003年商业网点总数已达到15591个,其中商业7220个,饮食业3366个,服务业3710个,修理业903个,旅店392个。按户籍人口54.5万人计算,商业网点每万人达286个,饮食、服务业网点每万人达130个。商业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零售业营业面积达78万平方米。近几年营业面积每年新增10万平方米以上,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㈢现代商品流通业的特征日趋显著。“九五”以来,全区商品流通业以改革促调整,在调整中引进名店名家,以其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现代业态形式的迅速崛起,加速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区规模连锁店总数已达53个,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年商品零售额10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由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洋华堂、上海华联、大明眼镜、同仁堂、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名店纷纷落户大兴。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中型商场名牌商品比重达50%以上,超万米大型商场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现代化水平。

㈣现代商品流通业正在向农村延伸。从西沙窝等大中型批发市场的调整改造升级,西红门、旧宫等各镇一条条高标准现代化的商业街,到各镇村不同规模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新业态的发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流通业在农村的延伸。2003年年底,物美榆垡店开业后,结束了南部地区无规范化中型以上超市的历史,全区农村超市正在以每年20家以上的速度发展。

㈤新兴物流配送业蓬勃发展。在全市货物总流量中,京南方向物流量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发送量占4/5强,到发货物总量约占63%,物流配送业已经成为大兴经济中的一支重要产业力量,其货物中转和流通率在北京南部地区首屈一指。资源、百利威等大中型物流配送企业达10余家。北京百利威物流有限公司1998年开始发展仓储物流业,现有资产近亿元,仓库10万平方米,有50个点的局域网和自主开发的专业化仓储物流管理软件,仓库100%的出租率,70%为家用电器,全面负责日立、小天鹅等著名电器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和周转业务,对客户实行门对门的优质配送服务。以“满负荷运转、效率最高”领先于全市600多家物流企业。北京万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为产加销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农副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其红黄蓝网络社区服务站遍布京城,有现代化的网络配送中心,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及社区服务,产品配送至家乐福、万客隆、华堂、小白羊、华联、华普等连锁超市商场,深受消费者欢迎,获“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信誉保证品牌”等多项殊荣。

二、商贸流通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区商品流通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蓬勃发展,但仍有许多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重视不够。现代流通业作为启动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将会转化为周而复始的经济增长的新起点。也就是在不断地把即期消费需求、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消费行为的过程中,起到先导或导向作用。商业资本的再振兴对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流通业的发达与成熟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现代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轻商”传统等原因,商品流通业一直没有像工业、农业那样被引起重视,没有把它作为先导行业看待,误认为政府对商业可以撒手不管,表现在投入、政策支持、法规、规划等诸多方面,这种“轻商”思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㈡规划滞后。重生产、轻流通的“轻商”思想带来的一大损害就是规划滞后,忽视商业规划,使商业布局不科学、不集中,在规划上一般都把好的地理位置留给工业,让从百货店、批发市场到上千的小商店、“连锁铺”自生自灭,把偌大一个行业交给“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其后果只能是损害经济的协调发展。

㈢缺少政策。商业创造价值而不是不创造价值。那种认为只有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才创造价值的观点已不能完全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在GDP、就业、税收中的贡献率正在上升。发达国家GDP和就业人数中,商业的贡献率一般在30%左右,税收中的比重也大体相仿。日、美、德、法等诸多发达国家均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我区看,凡重视商业政策支持的镇,经济发展就快,发展环境就好,反之则不好。全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财政投入和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通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总体发展。

㈣发展失衡。商业流通业的发达与成熟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重要外在标志之一,就是要有高度发达、成熟的商业体系。一个已为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是,几乎所有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都是商业高度发达、成熟的城市。因为唯有流通的活跃,经济才有活力,要素的不断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充分实现。我区的一个重要现实情况就是商业流通业的发展失衡,西红门、旧宫等北部地区商业发达,而南部地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繁荣程度低。商业的不发达导致地区整体经济的不发达,无论从财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外在繁荣程度的表现来看,都充分证明了商业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不重视商业是导致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㈤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商业的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体现,传统商业特别是落后的流通方式迫切需要升级换代,与现代商业接轨。我区流通现代化程度低的主要表现是流通组织的规模小,集约化、连锁化程度低,低层次的地头市场、环境脏乱的商业街和集贸市场与现代流通的要求差距较大,假冒伪劣商品仍然较多,精品、名牌商品市场发展缓慢,银行卡应用及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有待发展。

三、几点设想

按照总体部署,到2010年,我国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有七大基本任务:一是完成大中型国有流通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二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适合不同商品特点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三是初步实现流通领域管理、布局、技术、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四是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五是形成内外资、内外贸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六是消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和秩序混乱,初步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七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下发《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京政发[2002]13号)等一系列文件,同时贾庆林、刘淇等领导视察北京商业,对全市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

我区商业规划框架是:以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为重点,通过《北京市大兴区商业发展规划》(2001----2010)宏伟蓝图的加快实施,将建成与首都国际化大都市流通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卫星城商业体系。突出重点:黄村卫星城和亦庄卫星城商业集群的商业建设;开发两带:京开高速路商业带和京津塘高速路商业带;协调三业:零售服务业、农产品流通业、物流业三业共同发展;实现四化:一体化、层次化、生态化、网络化。具体特征:

-----结构合理。产业服务与居民生活服务两大系统比例协调;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商业成龙配套,优势组合,全区商业资源调配合理。

-----功能全面。反映现代流通规律,商业服务功能多样化,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使有限的商业设施能发挥最大效益。

-----设施先进。具有前瞻性的商业设计,确保区内重点商业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先进、可靠,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

-----环境优美。与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变、绿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田园式生态环境与发达便捷商业一体化发展。

按照以上部署,结合大兴区实际和“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要把商业流通业上升到先导产业的高度来认识。商品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也是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化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比如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年销售2000亿美元,它就像生产企业的信息中心,其总部四周被数百家企业办事处所包围,围绕着它去组织生产,它向企业提供高效率的配送并提出质量、数量和服务的要求。其现象说明,生产在以市场为中心,市场在对生产进行导向。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流通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己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流通业正在逐步成为引导消费、促进生产的先导行业,而不是末端行业。

2、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商业。大型商场、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是商业中的先进生产力,商业网点是各行业除了农业户以外网点最多的行业,商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利益的事业,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经常的、实际的利益之所系。总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消除“轻商”思想,充分重视商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3、切实加强领导。流通业与其它产业一样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采用各种手段补充市场缺陷,设置相应的专门机构,而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即成为确保领导和调控力度的必要前提。区级各级领导和各部门都要真心实意的关心支持商业的发展,为商业办实事,落实各项法规规章,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各镇应健全商业领导机构,包括镇级领导和内设职能部门都要健全,切实重视商业,主动抓商业,以必要的法制建设和宏观调控、行业规划等有力措施加强对商业工作的领导,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㈡搞好流通产业规划。各个经济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流通产业的规划。美国虽然崇尚自由竞争,但同样重视规划。如美国在商业设施规划中将网点配置明确分为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和邻里等层次,分别予以调控,以保证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和有效竞争。《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使全市商业流通业健康发展,规划先行,突出了规划的调控作用。原国家经贸委规定,凡未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包括含有网

点规划内容的商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不得上报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区商委与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课题组完成的《北京市大兴区商业发展规划》(2001—2010)实施后效果显著,有效避免了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等现象,增强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也为内外资商业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区政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商业规划的实施力度。各镇政府都要制定好一个商业规划,既要搞好镇中心规划,又要搞好村级规划,全镇通盘规划,特别是繁荣程度差的镇更要把商业规划的制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㈢制定扶持商业流通业的政策措施。商业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比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商业安排就业的作用是最大的,美、日等发达国家商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澳大利亚服务业(包括商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就业人数在70%以上。其它诸多方面的作用也很突出。但从我区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扶持商业流通业的政策措施,一是没有与国际接轨。发达国家对商业的扶持政策都很完善,而我们如果不扶持,则无法参与国际竞争;二是没有与全市保持同步。如市财政专门设“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专项拨款,制定了《专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对发展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给予银行贷款贴息的实施办法》、《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对连锁、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传统企业升级改造、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物资回收行业及市民需要,但市场调节不到位具有公益性的商业项目、商业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和折子工程的项目等诸多方面予以财政支持,拨付了大量资金并监督落实。而我区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三是“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使商业至今没有培育起一家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龙头企业,现代流通方式受到制约,就业向第三产业引导的力度还不够,政府投资导向乏力,没有调动起从业者积极性。诸多问题说明,我区亟待加强对现代流通业进行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注意向不发达地区倾斜。

㈣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

1、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产业,大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实现经营业态、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全面升级,促进产业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加紧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城乡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尽快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后5年,将使连锁等新业态商业的比重达到50%,形成一家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普及率达到60%以上,单品管理达到50%以上,60%的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实现计算机处理,持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0%,中型以上的企业网络营销普及率达到50%,黄村卫星城规范的、优质低价早餐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流通体系。加快建立和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农产品销售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到超市的新兴渠道,改造农产品经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的原有渠道。引进和培育安全食品生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一家以

上农商紧密结合的大型农产品销售公司和两家以上产销直接衔接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支持初具规模、有发展前景的批发市场扩大经营规模,逐步整合3家左右大型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行拍卖、网上交易等国际通行的现代交易方式。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和入市监管机制。加快生鲜超市建设步伐。限制发展摊群式社区菜市场,现有的社区菜市场要逐步改造升级为生鲜超市。取消路边经营等不规范的四类市场,提升三类市场,重点发展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规范的

一、二类市场,一二类市场的比重达到80%。

3、加快发展社区商业。以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基本满足为目标,完善社区商业的必备功能。老社区要通过产权置换等形式完善必备功能,新建社区要按照必备性业态和指导性业态进行设置,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原则上建设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增加便民项目,加快社区传统商业的经营调整。

4、理顺政企关系,进一步加快流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可以增强流通的活力与动力。按照国有商业战略调整的要求,通过股份制改造,80%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实现流通行业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彻底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积极鼓励发展非公商业经济,加强与非公有经济的沟通与联系,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其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调控、宏观管理上。

㈤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实施物美大卖场、华堂大卖场、北京商品大世界、北京京南物流商港、黄村北区商业中心开发、东方家园团河店等一批商业重点建设项目,迅速提升大兴商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对名店品牌店的引资力度,继续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店,重点向各镇延伸。北京京南物流商港作为一个大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在抓好中心区行邮基地项目的同时,应列为区级开发区,并力争列入市级物流开发区,商业部门牵头,开始物流园的概念性招商,力争两年内入区企业数量和引资总额都有较大突破。

㈥北京京南物流商港力争进入市级开发区行列。从全市大型物流基地规划布局看,市政府规划的北京城市西南、东南、东北方向六环路附近的房山良乡、通州马驹桥、顺义空港三个大型物流基地和朝阳区十八里店的北京物流港,形成了“三地一港”格局,大兴物流园按市规划被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全市3个),功能定位在配送基地方面。我区应力争进入市级开发区行列,以争取有关政策支持。

第四篇: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意见》(甘政发〔2018〕37号)精神,为深入推动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全市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以强化互联互通为主线,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铁公机”联动发展,实现国际国内互通、铁路公路航空互联、物流节点园区互补、内外贸互通,着力构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商贸物流要素聚集,提升商贸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力争把我市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枢纽物流节点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运营规范,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商贸物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育形成5家左右规模较大、主营业务突出、辐射范围广、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商贸物流龙头企业;

商贸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物流大通道、国际港务区、物流园、商品交易市场贯通有序、衔接高效的产业体系,商贸物流集聚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显现。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商贸物流发展布局。

1.构建商贸物流通道。以兰新铁路、兰新高铁、嘉策铁路为主轴,形成连接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的铁路商贸物流大通道;

以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2、省道215为依托,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商贸物流大通道;

以嘉峪关国际机场为支撑,形成空中商贸物流大通道。进一步强化铁路、公路、民航联运,推进信息技术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

2.构建商贸物流节点。发挥嘉峪关作为全国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嘉峪关国际港务区、空港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组织开行面向中欧(亚)国际班列和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班列。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发展金属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物流,打造辐射青海、新疆、内蒙古的商贸物流节点。(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二)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园区。

3.推进国际港务区建设。建设酒钢多式联运物流园、大草滩编组站,重点提升公铁联运和国际集装箱组织作业能力,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货代、保税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国际贸易和商务服务等,打造成为以陆路为导向的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牵头单位:国际港务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4.推进国际空港建设。加快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辟新的国内航线,提升国内运力,为申报空运口岸对外开放奠定基础。(牵头单位:国际港务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嘉峪关机场公司)

5.建设商贸物流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园。支持酒钢物流中心提升改造多式联运物流园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支持金翼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建设多功能物流仓储、分拣配送中心。加快推进西部天地商贸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三)健全商贸物流市场体系。

6.完善农产品市场。根据《嘉峪关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17-2030年)》和全省大市场布局,规划建设1处大型农产品市场,提升改造迎宾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逐步改造镜铁市场、建设市场等老旧农贸市场,继续完善三镇农贸市场,到2020年形成大市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布局科学、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良好发展态势。(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雄关区、镜铁区、长城区、市规划局)

7.健全消费品市场。鼓励建设家居、建材、家电、汽车、花卉、日用百货等大型居民消费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周边地区、便利旅居消费的商品交易中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要求建设万豪国际、紫轩国际等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生活超市;

积极推进峪泉古街、玉龙湾、讨赖河北岸等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升大唐美食街、商业步行街功能和品质。引导实体零售企业向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经营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四)提升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

8.推广应用商贸物流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依托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和省商贸物流大数据中心两大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设末端应用平台。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普及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标准化托盘,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促进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全城信息共享,提高商贸物流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商务局)

9.深入推进“电商+物流”。全面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借助大平台的优势培育发展本地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产品企业、零售连锁企业、物流企业建设自营电商平台,发展我市特色优势品营销网络。依托市电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将村委会打造成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农林局)

(五)提升商贸物流国际化水平。

10.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积极申报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认真落实《渝桂黔陇四省市区政府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框架协议》,深化中新南向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货源组织,常态化开行“嘉峪关”号货运班列,将我市优势特色产品通过南向通道、欧亚通道运送到国外。(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林局)

(六)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11.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库等冷链物流设施,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库容5000吨以上大型冷藏设施。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运输能力,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农林局、市工信委)

12.促进快递行业联动发展。发挥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知名快递公司建立区域分拨、分拣、配送中心。积极与大企业、物流产业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实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合法终端配送,对配送农产品的企业按件补助。(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

13.加快商贸物流标准化应用。深入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标准化托盘,重点在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推广规格统一、质量合格的标准托盘。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将标准集装单元与共同配送、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相结合,鼓励批发、零售、电商等流通企业以标准托盘、周转箱为集装单元和计量单元,进行采购订货、计算运费、收发货,推动流通全过程不倒托、不倒箱。(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农林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企业。

14.培育商贸物流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促进我市商贸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实行集团化运作,建立跨区域商贸流通合作发展机制。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加入全省商贸物流企业联盟和全省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动、票据互认、客服互查、抱团发展、共拓市场。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建设“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农林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

三、扶持政策

15.加大资金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重点支持国际港务区、国际空港、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及特色商贸物流园项目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招商引资政策规定要求的,严格兑现奖励。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办法(试行)》(嘉发〔2016〕18号)相关奖励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农林局)

16.落实税费政策。对商贸物流企业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减按所属土地登记使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小型微利商贸物流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鼓励发展绿色物流,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生活必需品、药品、中药材、鲜活农产品和冷藏保鲜产品配送,以及使用节能与新能源车辆从事配送的,优先给予通行便利。合理确定配送车辆停靠卸货区域。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对机场飞行区用地,场内外通讯导航设施用地和飞行区四周排水防洪设施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机场场外道路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场内道路用地依照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对铁路线路、公路线路、机场飞行区占用耕地,减按每平方米2元的税额征收耕地占用税。

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从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从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2018年年底前,实现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简并货运车辆认证许可,对未改变关键结构参数的车型实行备案管理。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对货运车辆推行跨省异地检验。制定货车加装尾板国家标准,完善管理。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简化物流企业分支机构设立手续。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按照现行增值税汇总缴纳有关规定申请实行汇总纳税,鼓励物流企业一体化、网络化、规模化运作。在我市开展物流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适时开展物流领域收费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税务局)

17.强化土地供应。开启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审批现代商贸物流业用地,做到快审快批、应保尽保。

保障用地计划指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中,充分考虑并统筹保障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对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对旧城区改建需搬迁的商贸物流业用地,在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经批准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地。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不得随意改变必备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确保其基本服务功能不缺失。

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物流业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物流业。鼓励政府以土地作价入股、土地租赁等形式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作为经营性商业用地,应严格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土地招拍挂出让前,所在区域有工业用地交易地价的,可以参照市场地价水平、所在区域基准地价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确定出让底价,土地出让后严禁擅自改变用途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确需改变用途、性质或者进行转让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并经依法批准。突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重要定位,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遇灾害性天气和突发事件时减免市场交易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用水,在已按要求简化用水价格分类的地区,执行非居民用水价格;

在尚未简化分类的地区,按照工商业用水价格中的较低标准执行。

鼓励现代商贸物流企业投资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盘活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对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投资回收期长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以及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要在加强和改善管理、切实节约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牵头单位:市国土局、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

18.完善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推进物流业与金融业两业融合,创新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实现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内外部信用评级、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性风险管理。支持银行依法探索扩大与商贸物流企业的电子化系统合作。完善商贸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符合条件的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改进信贷管理,发展融资租赁、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等行业对中小微流通企业融资的补充作用。推广动产、仓单和商铺经营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担保融资,依法合规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四、保障措施

19.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我市关于商贸物流、招商引资、利用外资、促进进出口稳增长等相关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要做好全市重大商贸物流项目的筛选、储备、入库工作,并建立市级领导包抓机制,推进重点项目落地、重要政策落实。

20.推进商贸流通改革。积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经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清理、归并和精简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的商贸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证照资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商贸物流领域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制度,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增强商贸物流协同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实体商贸企业物流成本。

21.严格市场监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密切协作,加大对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进出口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推动商贸物流行业与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商贸物流业信用体系,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发布严重失信“黑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加强商贸物流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2.重视人才引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和建设,在遴选全市领军人才时,加大商贸物流人才选拔力度。积极组织商贸物流人才参加全省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商贸物流主管部门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依托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提供智力支撑。

23.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商贸物流业发展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督查重点,加强跟踪落实和督查问效。

第五篇:内蒙古通辽市商贸物流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商贸流通业取得较快发展。

(一)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13年、2014年进出口额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出口商品发展到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制品、食用动物、粮油、化工原料等140多个品种。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我市产品已直接出口到除南极洲外的6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87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通辽肉牛专业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牛肉深加工产品和供港、供澳活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红干椒出口基地、霍林郭勒工业园区煤电铝特色产业基地被自治区商务厅认定为自治区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通辽市兴合化工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基地企业,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奠定了基础。认真落实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为24个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有173个项目受益。

(二)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十八大以来,以日本和香港地区为主的境外投资者共在我市设立外资企业17家,外资企业总数达到36多家。我市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共有10家,其中:蒙古国3家、美国4家、塔吉克斯坦1家、日本1家、韩国1家。投资涉及矿产勘探开釆、道路运输、装备制造、国际贸易、农业、旅游等众多领域。新增外经企业2家:通辽市泰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承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首次实现了境外承包工程零的突破;通辽中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向日本、蒙古国等外派研修生400多人,实现了外派劳务零的突破。与俄蒙在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交往合作取得新进展。

(三)国内贸易快速发展。一是流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全市独立核算商贸流通企业达到1.8万个,商业网点6.7万个;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85家,其中:商贸市场48家,超市和综合零售企业37家,总经营面积约322万平方米,摊位1万多个,从业人员3.8万人,年销售额约186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市场29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市场4家)。全市共有21个流通市场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其中,农批市场升级改造项目6个、错峰冷藏项目3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12个。建设项目不断地拉动企业投资,提高市场销售额20%左右,带动就业2万余人。二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监测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83家企业纳入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实行网上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等8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框架。市和8个旗县市区均开通了“商务预报”网站。全市共发布各类市场动态信息和监测分析1400余篇。三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主城区电子商务规模快速扩大,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经营业态日益丰富,配套支撑逐步完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截止2016年末,通辽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又获得国家“2016年十佳电子商务园区”殊荣,是内蒙古唯一一家,并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新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科左中旗、奈曼旗、开鲁县、扎鲁特旗被评定为“2016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旗县”。科尔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基地。军利易购、可意网成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了12个电子商务示范村和3304个电商服务站点。跨境电子商务破题起步,聚创电子商务公司完成了“聚俄优品”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2017年1-10月份,通辽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21.43亿元,位居全区第二,全年预计完成26亿元;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到466家;入驻各大知名平台网店和企业自营平台的电商发展到160家。

(四)现代物流业快速推进。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公路、铁路为支撑的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发达。以通辽内陆港、木里图工业物流园区为载体,实现公铁海多式联运。主城区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区、木里图工业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启动建设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序推进旗县市区重点综合物流园区、特色物流园区建设。二是物流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物流业与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联动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煤炭、粮食、建材、医药、工业产品、活畜等大宗物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初步建成农村牧区物流配送体系。以三元冷库等企业为核心,冷链物流形成体系。航空物流快速发展,货物吞吐量达到3400吨。快递物流初具规模,全市品牌快递企业发展到19家,业务量达到1648万件。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GPS卫星定位系统广泛推广;通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为全区唯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并建成农畜产品网上竞价交易平台;启动建设内蒙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是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注册物流企业发展到1062家,个体物流经营户发展到9092个,拥有三A级以上物流企业19家。

二、未来发展方向与改制举措今后一段时期,市商务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商务流通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商贸物流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商贸流通模式。一是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全力推进通辽市玉米交易中心项目、通辽市肉牛交易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长春欧亚、万达广场、万力城等商业集聚区功能。鼓励大润发、万达广场等实体店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互动等商业模式的应用。探索构建体验式智慧商圈。二是推进专业批发市场现代化。继续推进科左中旗成峰、科左后旗科尔沁黄牛、开鲁县雨田和库伦旗哈吐他拉等牲畜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加快玉米、科尔沁肉牛和开鲁红干椒等特色绿色农畜产品集散,鼓励传统批发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销售平台,逐步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式转变。三是加快农村牧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扩大覆盖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配送率为目标,积极推进大型连锁超市、农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对接合作,发展鲜活农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构建高效、畅通的农畜产品现代化流通网络。四是积极做好通辽市会展中心、创建品牌会展等各项工作。

(二)继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一是加大电子商务基地和园区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规模和公共服务功能,以基地规模化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化。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力推进科左中旗、奈曼旗、开鲁县、扎鲁特旗等6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三是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项目,实现玉米销售的电商化。同时,积极推进开鲁县、科左中旗等地区“互联网+粮食银行”试点工作。发挥特色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作用,推进农畜产品上行。重点扶持聚俄优品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在实现本地农产品跨境销售的基础上,探索双向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支持阿里巴巴国际通辽站的业务拓展,推进九州通医药与光彩全球开展跨境电商平台融合发展和铝后加工产品的跨境业务。积极引进敦煌网等知名电商品牌入驻通辽。

(三)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级市相关促进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通辽市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引导作用,支持旗县市区编制物流园区建设详细规划。利用“助保贷”发展基金,促进全市物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建设物流业发展载体。加快主城区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科尔沁现代物流园区、通辽空港物流园区、木里图工业园区和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等五大物流平台建设;鼓励支持旗县市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和特色物流园区,加快主城区和旗县市物流业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物流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全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物流资源向物流园区集聚。三是推动产业物流融合发展。推动重点领域产业与物流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要素深度融合,重点推动铝业物流、煤炭物流、玉米加工物流、涉农物流、商贸物流的优化整合和转型升级。四是力求重点物流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重点在城乡物流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绿色循环物流等领域实现突破。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实现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加快牛肉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四)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一是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巩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创新服务贸易,推进自营贸易,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推动对外贸易做大做强、提质增效。促进红干椒、鲜椒由间接出口转为自营出口。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加工贸易企业。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推进国际投资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境外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进来”规模和水平,在利用外资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拓展和创新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合作的渠道、形式和模式。三是进一步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加强银企对接,努力解决外经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程序,提高出口退税效率。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落实报关、报检、外汇管理等相关改革措施。

(五)推动家政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试点工作。一是支持天骄、超越等家政公司母婴护理、保姆月嫂服务品牌的创建及培训工作。二是力争启动奈曼旗康德苑老年公寓、通辽市天颐老年公寓、开鲁县东风中心敬老院等市场化养老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上一篇:三年级品社期末总结下一篇:水泥化验室物检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