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研究报告

2024-05-05

物流市场研究报告(通用8篇)

篇1:物流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走访报告

一、经走访市场盘点本地市场,快递公司有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顺风快递、宅急送共计5家;物流公司有美达、祥泰、蓝亚、蓝天、蔚通、长通6家具体分析如下:

1、快递公司按重量收费,协议价格第一公斤6元超出部分按5取2收费但是体积三边不能超过3米;

2、物流公司美达、祥泰、蓝亚、蓝天可以随时走货2天一周期,计件收费最高不超过20块钱;

3、蔚通、长通整车走货按60块钱1立方;

经走访发现蔚县没有较大的物流公司基本都是自己家前期拉煤的车现在转为拉货;

二、外地物流,从中山到石家庄或北京陆运160元一方发运周期3-5天没有直达张家口的专线;

篇2:物流市场研究报告

一、调查背景

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在这样大的物流环境下,作为内陆地区的代表城市太原的情况又是何种态势呢?未来的发展趋的现状:从事以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项目

物流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经营的业务范围、经营的对象、主要从事业务的具体内容(如运输的工具、距离、价格等)、与客户的关系等。

五、调查地点

太原市南内环附近的物流企业

六、调查性质

探索性调查

七、调查方法

由于我们要了解太原市物流市场的现状所需信息需具有时效性,应采取获得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由于调查之中兼有必须由物流企业内部人员配合完成的内容又由靠调查员自己观察便可完成的内容,综上理由我们选择询问调查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选取物流企业,由于个人本身原因与所调查对象的难接近性我们根据管理人员的介绍将物流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企业三种,然后按任意抽样的方法在各层中抽取三分之一作为样本,即抽取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各3、15、32家。

八、调查表

(二)观察

根据观察没有此项目的划“×”,有此项目的填入所观察到的具体情况。

企业名称 481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一)、当前物流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

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正在形成,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已经结束。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市场过剩的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局面和严峻挑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在买方市场稳定形成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约束强化的环境下,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生产供给结构不适应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求的变动,多年来条块分割的投资体制所推动的过度重复建设,使企业组织、生产力结构的不合理和市场中的一些行业过度竞争现象加剧;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又受到现行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而困难重重。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才能逐步解决。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告别了短缺经济并向买方市场转化,不仅仅反映出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的量的增加,更深刻地反映了经济素质的质的变化。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它标志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转向需求约束为主,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不仅只存在于生产领域,而且已经开始转移到流通和消费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是由生产领域的产业资本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来推动的。但是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流通领域却未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日益削弱和商业信用的急剧下降,以个体商贩为主体的“集贸市场”式流通方式正在成为城市日常消费品供应的主渠道。流通行业的高度分散化经营不仅使社会商品流通费用增加,而且将成为生产发展与消费扩大的障碍。

为了启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把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投资重点。投资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一方面是量的增加,更重要地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基础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这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使中国的物流产业在进入21 世纪的头一个五年里取得较快的发展。

(二)、中国物流行业概述

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 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开始起步,配送中心稳步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得到加强。但从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来讲,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体化,没有把它作为利润的第三源泉,流通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正在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行业特点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太原市物流市场概况

太原是我国内地城市的代表之一,万柏林物流市场中心作为太原市物流市场中心的代表之一,坐落在太原市区里的万柏林区,东西紧临新、旧晋祠路两条太原市的主干道路,交通发达,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万柏林物流市场中心拥有150多家物流企业,市场的整体规模可谓庞大。在调查的50家企业中,涉足物流行业的时间: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小型企业都是对省内或省外固定大城市的专线运输,天天发车,中型企业中有33%可以为全国各大城市运输和配送货物,67%的运输范围是省内或省外固定的一片区域,大型企业都可以运往全国各大城市。每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物流设施设备,在繁忙时也会租赁。运输、配送和储存的物品可以是除了大型器械和违禁物品以外的各种物品,可以零担运输,也可以整车运输。每家企业运输车辆有2~7辆,大致为装载量为5T左右的小型货车和装载量为30T的大型货车。整个物流市场只有6辆付费使用的叉车,搬运货物主要靠人,偶尔使用小型推拉车。在50家企业中,只有一家天地华宇物流是中外合资企业,其他企业都是个人企业,只有天地华宇物流和久佳物流两家拥有条码技术,其他企业都只有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联系和了解货物情况,只有一家九佳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各物流企业基本上不涉及包装领域,有时只是简单地对易损物品进行加固,也都没有涉及到流通加工领域,在提供信息服务上也仅仅是通知收货和发货,顾客不能随时了解到货物的具体情况。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能相互提供信息,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运用GPS、GI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整个物流中心环境比较差,运输车辆和工具行驶、停放混乱,货物乱摆乱放,物流企业和所经营的业务多、杂、乱,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整体上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不足,除此之外,太原物流市场还表现出一些危机:

1.鱼龙混杂信誉度走低。十多年前,在太原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公司还比较少,大都是企业自己搞货运,按客户需求把货物配齐后,再把货拉到客户处,然后结款走人。这样就有两个弊端,一个是经营成本大,再就是货到“地头死”(客户往往是收到下一批货,才结清上一批货的钱)。而如今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代收款现象成了货运公司信誉走低的“瘟床”,一些经营不好的货运公司,常常拿代收款填补,拆东墙补西墙,待公司亏空的黑洞无法填补后,这些货运公司便选择“人间蒸发”,最终损失的是货物承运商,也使大众对整个太原物流行业的信誉度产生怀疑。

2.恶性竞争现象严重。走访中,有负责人反映:“按目前货运量来说,省内做大同线的有20家货运公司就已经饱和了,而实际已有不下50家公司,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公司十多年来一直做的是北京线,当时做这条线路的只有两三家公司,现在则发展到100多家,货运公司发展速度跟货运量不成比例,同行压价的现象严重。”

3.一些没有手续的“野货运”趁机浑水摸鱼。

据太原市物流商会统计,太原市登记在册的物流公司大约有900余家,就目前他们掌握的情况来说,在这900余家货运公司中,真正赚钱的占10%左右,50%的货运公司持平,40%的亏损,而在40%的亏损企业中,有20%的货运公司处于退出边缘。从事货运的经营户80%以上是租个门面房,摆两张桌子、一部电话,大一些的公司还有个周转库房,一些小货运部干脆就地收货、转运、“代收货款”。从业者90%以上没有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还有20%的干脆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太原的物流企业还处于传统的物流企业,要努力发展太原物流市场,加速使物流企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上,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以保障太原物流产业在规范管理制度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物流现代化建设。政府应为物流企业投入资金的筹集工作提供方便。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将物流企业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改变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形成物流服务平台。要加强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信息采集自动化,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建立并完善统计报告的格式和程序制度,定期发布物流产业的统计信息。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加强物流设施设备的改进,引进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

3、加强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

(1)加强对现有物流业法人的培训,组织他们到现代物流业发展先进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传授现代物流业的基础知识,通过培训强化现代物流理念,并逐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操作的基本要领。

(2)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现代物流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建立现代物流、连锁经营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人才。

4、充分发挥太原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所在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提供物流信息,协调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

篇3:我国物流市场供需特征研究

关键词:物流,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

1 物流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1.1 物流市场的含义

物流市场 (Logistics Market) 是指为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而形成的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时所需要的服务性市场以及包装、装卸、搬运等辅助性市场。它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业市场, 是一种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要求物流资源都进入市场, 通过物流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1.2 我国物流市场的特征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项政策都得到了很大的调整, 加上陆、海、空运市场的发展潜力, 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 我国的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 外国大型公司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从生产制造到运输领域的国际公司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关注与需求进一步加强, 这使我国的物流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

(1) 物流业高速发展, 物流市场稳步上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各个领域对物质的需求日益增长, 使物流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张。近年来, 物流业年均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 其中, 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物流业增加值2.31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1%, 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物流业增加值为1.9万亿元, 同比增长14.6%, 这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入世以来,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直接带动了进出口货物的跨国界流动, 促进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稳步上升,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2000年的20%上升到2009年的60%。

(2) 物流市场具有明显二元经济特性。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技术和服务功能单一, 而大型物流企业和外国公司则有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信息技术。在技术方面, 高端物流市场实现了信息化合现代化, 低端市场比较落后;在服务方面, 高端市场实现了综合化、专业化, 低端市场则比较单一;在顾客网络方面, 高端市场比较紧密, 低端市场比较松散, 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特性。

2 我国物流市场供需现状

2.1 物流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2.1.1 物流企业的构成及规模

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由国有、民营、外企独资、股份制等众多企业构成, 其中资产规模达500万以上的比例不到50%, 员工人数过1000人的企业据统计不足30%。因而我国的物流市场主要以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业务单一、高端信息技术应用滞后、管理水平欠佳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构筑而成。

2.1.2 物流企业的基础建设及服务能力

70%以上的物流企业拥有普通平房库、货场等货物存放场所, 但高层货架、冷冻库、保温库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有限, 仓库面积偏小, 技术设备滞后, 利用率偏低。交通运输方面以普通汽车、冷藏车、保温车和集装箱卡车为主, 数量有限, 运行成本高, 污染严重, 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搬运设施方面多数企业以人力搬运为主, 物流技术应用落后, 只有不到1/3的企业有较大的改善。

2.2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分布格局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 我国学者一般将我国的物流企业分为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来研究, 这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就城市发展来看, 许多城市将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 如广州、深圳、上海、宁波等大型城市;而交通不方便的西部城市发展比较缓慢, 物流企业的“二元化”形态比较明显。

2.3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 已经成为物流主流服务模式, 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重要渠道。但是从总体上讲,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据咨询机构分析, 2008年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大约有18000多个, 排名前十位的占市场总额仅13%, 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超过2%, 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

2.4 物流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2.4.1 企业物流需求分析

2009年第一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7, 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3.0, 高于市场预期。据调查表明, 生产企业原材料平均运量为9.7吨, 比2008年分别增长3.75%;原材料仓储面积为3.7万平方米, 仓储费用为293万元, 同比分别上升6.22%和1.7%。在商业企业销售物流中, 平均年周转量为11.7万吨, 年均运费为49.1万元, 仓储面积为1.15万平方米, 仓储费为57万元。由此可见, 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2.4.2 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 从物流执行的主体来看:生产企业供应链上的物流业务基本由企业自行负责;而在产品销售物流中, 第三方负责的市场份额较大, 商贸企业物流由多方分担, 以公司自理为主。

(2) 从物流业务外包服务来看: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 而商贸流通企业除了以上服务项目还有单纯的仓储。

2.4.3 现行物流的满意度分析

物流需求方对供给方的满意程度至关重要。多位专家对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的调查显示:基于物流企业货损率高、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运行成本高和作业速度慢、服务态度差等因素, 满意度普遍偏低,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总体水平不高。有关调查机构对外资物流、国有物流公和民营物流就客户满意度的统计得出:客户满意度得分均值分别为3.96、3.61、3.72;方差分别为0.29、0.53、0.40, 从数字中可以发现外资物流企业方差最小, 说明它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高于国内物流企业整体平均水平。

2.4.4 物流需求的格局分布

我国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特别明显的东西差异、城乡差异, 促使了我国物流市场的需求出现类似的格局, 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城市, 而在西部、农村呈现分散的格局, 且市场需求相对偏低, 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 西部、农村的物流需求也在快速的扩大, 而现有的供给格局不能满足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3 促使我国物流市场供需平衡的策略探索

3.1 扩大有效需求市场

3.1.1 加大物流有效需求开发力度

当前“物流热”实际上是单方面的, 即只有物流市场的服务供应方热, 而物流市场的需求方却相对不热。这说明了物流市场需求方对现代物流的冷漠。这主要是由企业盲目扩展物流经营范围现象所致, 使人员设备利用极不充分,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有效需求不足。

3.1.2 提高企业的物流外包的积极性

据调查中国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仅在10%左右, 大部分都是自己出资出人搞仓储、运输等, 不仅费力还把成本“摊”大了。既要管生产, 又要忙运输, 导致不少企业在物流上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 物流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40%, 企业应该提高外包的积极性, 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

3.2 提升物流市场的供给能力

3.2.1 整合现有的企业物流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科学、系统地整合物流系统, 扩大产业链条, 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及解决方案、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服务。扩大市场规模, 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物流吞吐能力及服务水平。

3.2.2 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树立以顾客为本的经营理念, 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加工、配送、货代等增值服务, 实际运作中加强管理、尽量减少货损率和作业差错率, 提高作业速度和物流信息的准确性, 真正做到精确化、准时化。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中煜.金融危机下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发展[J].当代经济, 2009, (6) .

[2]郭松林.物流市场规模化问题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3) .

[3]余兴源.外资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后的格局分析及对策[J].物流经济, 2009, (3) .

篇4:我国物流市场竞合和发展研究

关键字:物流;竞合;市场

一、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雏型已经形成

物流产业形成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决定制定全国物流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二是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决定建立社会物流业国家统计制度,三是国家标准委员会在2005年推行物流企业分类标准。

(二)业务外包成为趋势

据调查,2004年中国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的占18%,部分外包的占55%,选择部分外包的企业比例比2003年高11百分点,比2002年高19百分点。商贸企业选择全部或部分物流外包的占27%。总体来说,工业与商贸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始打破,物流业务外包已逐渐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三)企业初具规模

由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与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组成的物流企业集群形成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行业。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造就了中远物流、中外运、中储等上百个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和几十位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家,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中流砒柱。

(四)政府推动力度明显加大,逐步形成合力

政府加大对物流业推动力度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2001,2004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商务部、交通部等部门发出了有关物流业的改革措施或管理办法;二是国务院决定成立由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成的全国物流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三是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目前省级与地市级地方政府制定的物流规划已超过50个,有的已开始实施。

(五)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中外企业共赢的局面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3个特点:①全面进入物流的相关业务领域,包括综合物流、国际货邮运输业务、港口物流、物流装备与设施、物流人才培训、物流信息软件、物流地产投资、物流展览等;②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物流市场大投入、大手笔;③外资逐步由中外合资合作,向控股、独资方向发展。

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有利有弊。利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外国物流企业的进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物流业的原有格局,加速了中国现代物流业的诞生;②跨国物流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模式、管理规范、技术保障、优秀人才及大量资金,加快了中国物流业的改造、重组与升级;③外资的进入,推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市场化进程,加速了物流市场的形成。弊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外资的进入,占领了一部分中国物流市场;②外资企业与中国物流企业争夺稀缺的物流人才,对民族物流企业造成压力。总的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

二、我国物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自身发展

(一)必须以我国物流企业的本土优势为战略基础

首先要搞好资源整合,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近乎无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资源极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必须进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其次要注意文化建设,文化是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规则的系统化,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与凝聚力。立足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战略实现物流管理的共通、共融,应成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重一点。

(二)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物流观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获取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不少地区和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广大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及早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进行物流整体战略规划,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从物流环节中挖掘利润。

(三)寻求资本市场支持

目前,在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中,原来约有26家属于物流业当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后,部分上市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这一热流,明确提出要进军并推动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按物流理念积极拓展创新运输业务。进军物流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业如:外运发展、中储股份、深圳机场,制造行业如:青岛啤酒、青岛海尔、燕京啤酒。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

(四)市场体系的培育

篇5:物流市场调研报告

物管1401班

邹敏二〇一五年四月六日

目录

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综述

二、中国物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三、.中国物流市场结构调整与竞争

四.中国物流市场应对策略

五、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开掘

六、中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七、中国物流市场发展新前景

八、中国目前物流人才情况及流向

九、相关资料

一、综述: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近几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物流产业作为服务经济中一个新兴的产业,也一同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1、我国物流市场不断增长。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从行业结构来看,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生产、流通和消费结构拥有倾向物流的自身特点,从经济流向来看,我国外向型经济有较强竞争力,呈扩大趋势;从生产效率来看,经济整体运行效率随技术更新、管理科学而不断提高,以上均从各方面加强了对物流经济市场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且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包装与搬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提升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中国物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综合型物流供应商数量递减。从中国物流发展趋势看,工商企业将会更愿意把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企业。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企业存在着一种为了简化运作而削减物流供应商数量的趋势,即企业只想和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打交道,只有一个外部联系者、一份合同和一份发票等等。随着公司的不断国际化,他们也在寻找国际化的物流供应商。

(2)综合型物流公司趋于集中。传统物流企业的改组将成为中国物流市场中的行业整合趋势,大型传统物流企业已开始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并形成了物流行业内资源整合态势。目前,已经拥有相当实力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也希望通过联合与兼并来扩展服务领域和地区覆盖面。(3)小型与专业型物流企业的调整。从发达国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看,需求最多的是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只不过这两项服务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服务内容已经扩展,不再是单纯的储存保管和运输,但都是从基本的物流功能中延伸出来的。增值性高的服务如订单处理、库存补充、物流系统规划等也没有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普遍采用。基于此种认识,中国的一些大型运输、仓储企业已经开始给自己进行了较准确的物流市场定位。

三、中国物流市场结构调整与竞争

目前,物流市场更加注重物流合理化发展。其四种模式为;

1.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降低成本。

2.提高服务水平,是增加销售额远远大于增加物流成本。3.保持服务水平或适当降低服务,是成本下降程度远远大于销售额的下降。

4.建立完善高效的计算化,自动化和现代化配送中心。

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手段主要有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三种。

(1)采取贸易式进入方式是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早期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提供物流设备及装备,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等软硬件的供给。

(2)契约式进入的主要方式包括授权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分包合同等。契约式进入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十分普遍,但在物流业,契约式进入方式尚未成为国际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

(3)投资式进入。即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将资本连带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四、中国物流市场应对策略

其一,以退为进的发展策略。面对强大的国际物流企业,就实力与规模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如果效仿跨国公司的市场经营策略来保护自己原本就不大的市场份额则会力不从心,并且无论是采取提高结构壁垒、增加可预期的报复还是降低竞争诱惑力的市场防御策略,其代价和成本均难以得到有效的弥补。

其二,主动出击的策略。对于具备了一定的与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少数大型物流企业来说,可以适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来发展自己,并在国际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大型物流企业不仅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的希望。主动出击的策略的主旨是“技术+品牌”。

其三,韬光养晦的策略。目前的物流业整体上还不具备与国际跨国企业一争高低的实力,韬光养晦,乃是明智之举。中国物流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本土优势。①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尽管并不十分先进,但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②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③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

五、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开掘

农村物流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又是比城市更广大、更有潜力的市场。谁先对这个市场进行渗透并逐步扩大市场的规模,谁就获得了主动权。

现状: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

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依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农产品(14.21,0.07,0.50%)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 要占领农村物流市场,就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模式,实现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农村物流要占领城市食物性消费品的配送市场,则必须向城市消费者提供能满足其消费需求的食物性消费品。可行的策略是直接将消费需求的生产任务交由农业生产者(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来完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向城市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完全能满足其消费需求。从农村物流对象看,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

料物流(农资物流)、农民生活资料物流,其发展状况如下:

1、农产品物流存在严重的浪费

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如果把从生产到收获、从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我国每年至少可节约粮食200亿公斤,相当于开辟了3000 万亩无形粮田。

2、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资料物流渠道不畅 当前,就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分散的、实力很小的、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这种现状造就了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诚信、优质难见,退货、索赔无门。广大农村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

结合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邮政物流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整个农村市场的规范和繁荣发展。

六、中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一方面总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

 业‘瓶颈’现象。模式粗放,供需不平。受宏观环境制约。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 现象显著。

七、物流市场发展趋势

(一)物流产业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二)物流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物流绿色化。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

八、我国物流人才现状

物流人才被列为国内紧缺人才之一,尤其具有现代物流知识并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缺乏更严重。据统计,在我国物流行业中,操作层面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属于熟练工,许多物流管理人员也多是半路出家,严重缺乏物流知识和理论及操作技能。

2、物流人才缺乏也是结构性的缺乏

物流人才缺乏不仅是在总量上,还有结构性的缺乏。“物流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人才层次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从专业结构上可分为医药物流人才、食品物流人才、航运物流人才、仓储物流人才,运输物流人才、配送物流人才等等。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整体竞争水平不高,以及物流教育落后等诸多因素,使得物流人才的结构性缺乏更加突出。

3、对基本理论的掌握需加强,了解先进的现代化知识不多

4、学校培养的模式跟不上物流的发展形式。

九、参考相关文献

1、《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我国物流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刘立

2、《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3期 | 吴鹏华

3、徐骅《物流技术》

4、陈婕《中国市场》

5、吴文辉《中国科技投资》

6、王继祥《物流技术与应用》

7、王宏波《物流科技》

8、倪玲琳《物流技术》

9、王利《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篇6:西安物流市场调研报告

一、我国物流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高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4 万亿元,2011年则达到160万亿元。2006-201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复合增长率为20 %左右,反映了我国物流总需求的强劲增长态势,而工业品物流总额113.1 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 %,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

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包括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集中出台(交通运输,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等),物流业发展环境受到广泛关注,这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遇。同时物流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物流经营模式经历新的变革,物流企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物流区域集聚趋势明显。

二、西安地理位置及物流发展概况:

作为陕西省会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而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西部铁路网的建设、完善将分为

三个层次分期、逐步展开。第一层次以连接与东部的骨干通道为主,包括宝鸡至兰州增建二线和新建西安至南京铁路。此外还有西北华北通道、西北西南通道。第二层次以西部各省区间的铁路网通道为主。第三层次以欧亚大陆桥国际通道为主。这些项目对于拓展铁路网规模、强化内外通道、提高运输能力,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安的交通状况对西安物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西安物流产业发展的模式:

西安物流市场目前主要发展的几种情况:

专业市场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依托的市场规模足够大,业务量足够多,市场治理较规范。当前,有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实践这种模式,例如:贝斯特物流中心,依托康复路、轻工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物流货运市场发展物流;大明宫建材物流企业依托太华路建材市场而发展物流业务;中储物流、中铁物流依托中储钢材市场而发展物流业务。

物流外包模式。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要求物流服务商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市场化程度要求较高。当前,西安一些大型工商企业如陕西重汽将尽大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陕西通汇、上海惠通第三方物流公司;比亚迪汽车制造、康师傅、可口可乐、嘉里粮油等大型企业通过招标把物流业务外包。

物流园、物流货运中心带动模式。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物流园、中心在选址上有产业和市场依托,具备方便快捷高效的货运条件。

依托交通关键发展物流模式。该模式通过交通干线、物流货运、仓储业务产生的集中区,依托交通要道快捷高效完成物流作业任务。像依托机场高速路而正在发展的六村堡物流,依托陇海铁路发展物流的中铁快运,依托公路货运发展西北物流货运、海纳物流、中陕物流等。

依托开发区发展物流模式。由于开发区聚集的目标客户较多,大多为生产加工企业,货量大、集中,而且需求增值服务的业务较多。西安各类开发区、科技园区较多,该模式的运用推广空间相对较大,例如泾渭工业园、高新开发区、沣京工业园、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蓝田工业园、出口加工区、洪庆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等十多家专业工业园区。

政府规划发展的物流基地模式。例如国际港务区。

四、西安物流市场及前景:

西安作为西北内陆城市,工业发展相对于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以旅游、教育发展为主,但是从最近几年来看,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是西安周边十多个大小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些园区包含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多家企业。尤其是政府打造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业;西咸新区的规划发展等,足以说西安在本身发展的过程中,加上政府的大力发展下,未来的物流市场将会有更多的机遇,加上近几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总结:

西安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物流业已经形成民营、国有、外资产业格式。但西安物流发展相对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任然比较落后,具体讲,在发展阶段上,西安现代物流业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产业基础网络已经形成,物流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但是物流产业服务层次较低,大型有实力的综合物流企业少,或者说这些企业目前再西安的投资相对小;在产业竞争力上,在西部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力,但是产业集聚程度较低,规模相对较小,治理、装备水平滞后,整体表现出物流业市场盈利水平较低,物流产业发展驱动力相对较弱。

篇7:中国物流市场分析报告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市场概况;(一〕、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的内容

各模块系统功能中,库存管理、应收应付管理、进出货管理系统、总帐会计、财务报表、订货处理、销售分析、预测、发票管理等系统普遍为各大计算机公司所开发,这是因为一般

规模的企业,在信息处理计算机化实施时较注重于有形、而实际效益明显的系统,如库存管

理系统直接反应及影响资金的周转及营利的状况,而应收应付帐款、进出货品资料的正确与

否将影响客户对该公司服务品质的判断等,因此此类系统较易为一般商家所接受。至于各家

计算机公司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功能则大同小异,功能内容主要是依公司营运对象行业别之各

别需求而开发。而对物流中心实际需求的 EOS、车辆调派、储位控制系统、路线安排、出

货排程、人力调派、POS、CAPS、BARCODE、存货盘点、与银行网络联机等系统则较少

有计算机公司发展,这将是商业自动化推广时需由各计算机公司配合并加以强力开发推展的地方。

(二)、信息管理在物流中的发展状况

1、初期“重硬轻软”

在传统物流中,由于人们意识不到信息管理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往往“重硬轻软”,重视硬件设备的投资,而轻视或忽视软件管理系统的投资和应用。

另外,由于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

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

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以上原因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时常竞争,特别是很

难面对WTO 的到来。如何推动物流企业的网络化运营,实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极为紧迫的事情。

2、物流的网络化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物流企业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契机。物流信息的跨地区即时传递提

供了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使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得以即时请求,即时完成。网络的应用使物流信息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即时传递,通过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即时安排物流

过程,促使物流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致了物流行业的升级和实现物流的现代化。

由于物流信息能够即时甚至提前于物流过程在相关环节中传递,使得系统可以收集到足

够的信息,提前测算并模拟出最佳的物流线路,指导实际的物流过程,使得货物的实际输送

过程变得相对自动化,甚至是精确。消除了无效物流和冗余物流,缩短了等待时间,加上自

动化的操作水平和即时的响应速度,使得“按需生产、零库存、短在途时间、无间隙传送”

成为网络物流的理想状态。如果我们将物流系统比喻成一条生产线的话,每个物流过程就像

是一道工序,在软件系统的控制之下工作。

在网络物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

息系统: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和传统物流相比,网络物流呈现出以下特点:

◆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

物流联结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参与物流过程的环节

构成物流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单个节点的信息化是物流系统信息化的基础。素材经过筛选和

加工才能变成有效的信息,信息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广泛

利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操作,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动化设备收集和处理商流、物流过程中产

生的信息,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

◆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整个系统构建在开放的Internet 上,所有的物流节点都通过公用网络互相联接,和合作

节点互换信息,协同处理业务。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节点的数量可以无限多,每个节点可

以与其它任何节点发生联系,快速交换数据,某个节点的变动不会影响其它节点,整个系统

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和拓展能力。在传统模式下,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受到技术的限制,自动

化的信息交换局限在业务合作的双方或有限的几方。信息交换的范围和速度受到制约,也就

制约了物资流通的范围和速度。

◆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导引和整合作用。

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导引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

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导引和整合。在紧密联系的网络系统中,每个

节点回答上游节点的询问,向下游节点发出业务请求,根据上下游节点的请求和反馈提前安

排货物输送过程。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到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

反馈分析的作用。在环环相扣的物流过程中,虚拟的场景和路径简化了操作程序,极大地减

少了失误和误差,使得每个环节之间的停顿时间大幅度降低。

◆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网络将各个分散的节点联接为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一个相当广泛的区域内发挥作

用。在网络物流中,系统不以单个节点为中心,系统功能分散到多个节点处理,各节点间交

叉联系,形成网状结构。大规模联合作业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

降低了系统对单个节点的依赖性,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意外,其它节点

可以很快替补。

3、联盟制与物流企业的外部网络

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物流业一直是不受重视的冷门行业。

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物流业在我国已不再是单纯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企业的集合,开始以向消费者提供成本服务为目标,逐渐向多功能、规模化和

网络化方向发展。然而,如果从网络、功能、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在我国的物流企

业中,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则为数不多。“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

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庞大的市场对物流企业的需求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

据统计,有45%的企业将在未来1-2 年内选择新型现代化物流企业,作为其产品的输往

市场的主要管道;有 60%的企业将把所有综合物流业务全部外判给新型物流企业。有关专

家建议,我国物流企业在迎接挑战前,亟须进行自身整合。首先,要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不

能单纯着眼于运输和仓储;其次是建立起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保证讯息资源共享

和畅通;第三是必须有规模经营意识,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向规模化经营方

向迈进。

到目前为止,通过互联网结盟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联盟有“中国物流企业联盟

网”(),“中国物流联盟网”(.cn),他们在中国物流的网络化进程中都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4、物流网络技术的运用与物流网络化的实现

◆ 物流信息平台的运用

构筑在国际互联网这一最大的网上公共平台上,具有开放度高、资源共享程度高等优点。

通过互联网跨区域的实现整个物流运作过程的信息传递,提供平台与各供应链环节的信息系

统无缝结合,这将使物流企业达到运作信息的及时和统一。

◆EDI 信息系统的运用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EDI 中心”增值服务的出现和行业标准逐步发展成通用标准,加快了EDI 的应用和跨行业EDI 的发展。EDI 在贸易伙伴间长期、稳定的供求链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快速响应,实现及时制(Just in time),降低交易成本,即时订货均体现了EDI的功效。

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需要在买方、卖方和物流第三方的许多实体间移动数据和传递指令,传统的 EDI 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因其复杂性而使许多企业难以

接受。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基于互联网的EDI、XML 等新的工具不断出现,特别是两者的结合具有比 EDI 更好的灵活性,能更容易地在数据库之间移动信息,从而使一体化过程简

单得多。

在国内EDI 技术中,上海市EDI 中心()在信息系统的运用技术已日趋

成熟,这为物流企业改善相关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网络GPS 技术的运用

据悉,近期上海惠康物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推出一种网络GPS 的服

务,它可以向物流企业提供以下功能:实时监控功能、双向通讯功能、动态调度功能、数据

存储、分析功能。

由网络GPS 的优点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技术运用的强大优势,这种优势可以为物流企业

具体业务的开展,各物流运输企业都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权限,进入网络GPS 监控界面对

车辆进行监控、调度、即时定位等操作。物流运输企业通过使用网络GPS 不仅能够提高服

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施运输全过程动态管理;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物流企业通过物流联盟的建立以及物流相关技术的运用后,为他们改变目前落后的管

理、尽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提供可能,新经济的“鼠标加轮子”模式也就不远了。

(三)、物流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1、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是物流企业的命脉,必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

持续、简便、无差错地移动数据,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为此,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最具兼容性的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不仅要与企

业运行的任何系统完全兼容,还要具有可扩容性以满足业务增长需要,目前许多大中型物流

企业选用ORACLE,而小型企业大都选用MSSQL。二是选择最好的数据交换工具。信息系

统的一体化需要在买方、卖方和物流第三方的许多实体间移动数据和传递指令,传统的EDI

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因其复杂性而使许多企业难以接受。随着互

联网的兴起,基于互联网的 EDI、XML

XML,具有比

等新的工具不断出现,特别是EDI 更好的灵活性,能更容易地在数据库之间移动信息,从而使一体化过程简单得多。

2、开发和应用新的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智能给物流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存储与移动产品的传统任务,新的技术与新的物流

战略一起出现。如协同计划预测与补充(CPFR)战略使零售商与制造商可以比较各自对特

定产品的预测,并对生产和销售目标达成共同的决策,高级计划与调度软件使双方之间的动

态协调关系成为可能,预警系统的开发则可以满足波动的需求及根据订货调动库存。又如在线交易与市场依赖于供应链执行与计划软件来处理互联网上的订单,同时也依靠供货人具有

库存可见性的软件。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模型将使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获得运输管理系

统(TMS)或仓库管理系统(WMS)的好处,他们可以通过交纳月费或交易费来使用应用

服务提供商(ASP)提供的解决方案,而不必因更大范围的软件一体化而支付大量的软件安

装与使用费用。

3、搭建物流信息平台

为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职能外包给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建

立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供应链。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汇

集了众多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合作伙伴,并根据企业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的最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传递物流信息,建立客户定制的一体化的最优化的虚拟供应链。虚拟供应链兼具响应性、灵活性和可见性特点,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租用仓储

合作伙伴的存储空间,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网络,并可根据需求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租用的空间、调整网点的布局;同时,可利用仓储合作伙伴预先配置的物料搬运系统和计算机管理

篇8:物流市场研究报告

本研究采用如下假设和研究方法 (见图) 。

资料分析与研究发现

本次研究共回收109份问卷, 扣除11份填答不完整的。共计有效问卷98份。回收的有效样本中, 所采用进入模式以独资方式最多, 共计48家, 占有效样本之48.98%, 其次依序为多数股权合资23家 (23.46%) 、均等股权合资21家 (21.43%) 、少数股权合资6家 (6.13%) 。

本研究因问卷内容都是依据进入模式之相关理论与文献所发展, 并参考过去学者类似研究的内容加以修正, 故在内容效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水准。此外, 研究结果显示K M O值皆大于0.5, 且Bartlett球形检验亦达显著, 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因此表示本研究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企业特征构面所衡量的专属资产、进入动机以及国际化经验和产业特征构面所衡量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五个变数的第一主成份之解释变异量皆大于50%以上, 且这三变数各衡量问项的因素负荷量皆大于0.5以上。由此可知上述变数问卷项的建构效度都达到一定水准。

为了了解各解释变数间是否存在高度相关, 产生共线性 (collinarity) 问题, 本研究则首先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来确定各解释变数是否适合Logistic回归分析所用。结果可知不同构面之各解释变数间相关性均很低, 同时结果显示容忍度均大于0.5, 而VIF值均小于10, 因此各解释变数并无共线性问题存在, 相关数据适合做Logistic回归分析。

就各解释变数而言, 表中数据反映了对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设的支持程度。表中所显示的Logistic结果则意指“独资经营”相对于“合资经营”被采用的机率, 若估计系数为正, 代表该变数的值愈大, 则相应的物流企业将采用独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的机率较高;反之估计系数为负, 则采用合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的机率较高。

从表中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判断自变数对于应变数在其影响程度上的相对重要性。因此, 我们可得知各解释变数在其影响程度上的“重要性排名”, 对于我国物流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模式, 拥有最大影响力的五个因素依序为“决策者工作经验”、“国际化经验”、“专属资产”、“市场规模”以及“进入动机”。

注:1.*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2.-2loglikehood=71.036***;X? (9) =51.34 (p=0.00)

从表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企业特征、产业特征及决策者特质三构面的9个解释变数对于我国物流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并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相关假设。可以看出假设H1、H2、H3、H9得到了支持, 说明我国物流企业拥有的专属资产越丰富、企业的进入动机越强烈、企业的国际化经验越丰富以及决策者的工作经验越丰富, 越倾向于采用独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假设H 5没有得到支持, 其结果说明企业感知地主国市场规模越大, 反而越倾向于采用合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假设H4、H6、H7以及H8没有得到支持, 说明企业规模、地主国市场竞争程度、决策者年龄与决策者的教育背景对我国物流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与建议

由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得知物流企业专属资产越丰富, 越有可能取得更多的股权, 越有可能采用独资的进入方式。当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越强烈, 表示企业对海外子公司越重视, 企业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 从而获得更多的股权。企业国际化经验在物流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拥有丰富的地主国的市场经验能够减少企业对待风险的担忧, 越有可能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地主国市场规模越大, 企业反而更倾向于采用合资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 这可能是因为市场规模大, 企业认为自身的实力可能不足以满足相应的需求, 因此更有可能采用低控制的方式进入市场。决策者的管理工作经验越丰富, 则越有可能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决策者的工作背景也会影响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拥有营销、销售及营运规划等工作背景的决策者, 则较偏好合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拥有财会、操作、研发及资讯处理等背景的决策者, 则倾向选择持有较大的策略性及财务上控制力的独资经营为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由本研究的实证研究得知我国物流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模式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前三个因素则分别为“决策者工作经验”、“国际化经验”、“专属资产”。可以看出最重要影响因素落在决策者特质上, 由此也可知我国物流企业决策重心仍以高层管理者个人认知为主, 接下来才是考虑到企业本身特征, 虽然这样可使决策快速且具弹性及灵活性, 但本研究认为这相对于企业的决策似乎仍欠缺了理性考量, 我国物流企业未来海外市场进入决策是否更应在其决策考量上多加思考及权衡。

上一篇:爱国辩论赛内容下一篇:学习呼吸机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