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图文

2023-04-09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图文

家乡传统文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2、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课前初探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二、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三、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 《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四、总结方式

1、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或资料展示。

第二篇:教学设计文本片段

一、 歌曲学唱:

师:我想大家唱的一定很好听?那大家能不能先唱给老师听听啊? 生:同学们唱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不错。老师也想唱给同学们听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的怎么样啊?既然这首歌大家都会唱,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首先呢让我们认真的听一遍,听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你是怎样分的? 生:仔细聆听后分出乐段(两个)

师:那我们先来听听A乐段,看看它有几个乐句,有什么特点?情绪是怎样的?(特点可以从1、音符、旋律2、节奏3、符号上来找

情绪:欢快、跳跃地)

生:回答问题

师:那你能准确的唱唱这些地方吗?

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演唱

师:刚才我们唱的有几个地方不太准确,现在咱们一起来解决一下……

生:跟着老师用琴来解决不准的地方

师:这回解决完问题我们再来唱一遍A乐段。

生:准确演唱A乐段

师:恩这回唱的比较准确了。A乐段学习完了,我们再来听听B乐段,

注意听的时候我们来找一找特殊的符号

生:仔细聆听,找出符号(波音记号)

师:再听B乐段注意波音记号是怎样唱的,请同学们来模唱一下,

生:试着模唱……

师: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有这个符号和没这个符号有什么不同呢?

生:回答(更加的生动了,没有则变得很平淡)

师:让我们再唱B乐段。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师:我们分乐段分析了以后再来完整的唱一遍,看看是不是唱的更好了?

生:演唱全曲

师:这回大家唱的更好了,但老师还发现一个问题,藏族那么美,那么好听,你们听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愉快、高兴……)

师:那这样的心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情唱出来呢?用你们的歌声来回答老师。

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师:好我们就这样来改一改,把它的速度变快大家来唱一唱:

师:速度变快后,谁能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它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感受的也比较准确 。

第三篇: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前段讲过的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2、能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整体阅读和规范答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整体阅读和规范答题的能力。

三、 教学模式:

参考六步法(导入-→读书-→质疑-→讨论-→矫正-→小结。

操作过程:①教师引导,激发兴趣;②认真复习以前的术语和答题思路技巧,做好准备;③定好方向,利用典型的文章、例题提出问题;④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⑤反馈矫正,适当点拨;⑥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整体阅读(自读质疑→讨论矫正)→局部阅读(自读质疑 →讨论矫正)→延伸迁移→结课

四、 教学过程:

一、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二、阅读与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2分) 《麦 天 》 雷抒雁

①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②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③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④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⑤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⑥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⑦“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⑧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6分)

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割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了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解说:第一问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层级为C级。答题要抓住“变化”一词在文中进行筛选归纳;第二问则考查学生对这些“变化”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主要为C级,也涉及E级。解答时要联系全文主旨作答。

概括题: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层意+层意分类+主旨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 4分)

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解说: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级。解答时要尽可能答全要点,不能遗漏。

鉴赏题: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

句式特点或修辞(表达特点)+效果及句子含义+表达感情+结构作用

(3)“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的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解说:本题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有过渡、铺垫、照应、统摄全文、总结上文等几方面。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作仔细考虑。

结构思路题: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句)段意+作用

(4).文中 最后说 麦天的忙碌,喜悦 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6分)

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解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级。解答时,须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与分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表层意+深层意(语境意)+主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冬日的阳光》伊 北

①北方的冬天是泾渭分明的。这泾渭分明里有点敢爱敢恨的意思,是清晰明括的痛,是大刀阔斧的冷,用凛冽一词形容绝不为过。北方的冬天总会给人措手不及的突袭感,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漫天的树叶飘落。早晨走到大街上,人们也毅然放弃秋天的时尚,套上臃肿的冬衣。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把手举到嘴边,去寻找一口白气散发出来的微热,年纪稍大的人,则把头脸包得严严实实,正式进入了与冬的搏斗状态。

②北方的冬天干、冷,空气仿佛也被凝结了,这反而让它显得透明,呈现出一种冻白的表象,这空气凝结成风,也是一大片一大片吹过来,肆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好似从天而降的玻璃片那么有杀伤力,吹到脸上,是刮拉拉地响。

③北方的冬天让城市失去了色彩,那摇落了满身华衣的道旁树,瑟缩地露出黑冷的形象,休克似的静静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即便是偶尔有些不落叶的植物,也多半被灰尘蒙住了原有的光彩,显示出一种苍老的绿,那是它抵御冬的外衣。明蓝色的天空下,这城市多半是灰黑一片,色彩的单一使得人们似乎冻住了,城市逐渐放缓了步调,那早前烦扰的车水马龙也少了许多吵嚷的喧嚣,原本的热闹变成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热身运动,转瞬即逝,变成更巨大的冷意。于是,人们多半无心在户外徘徊,见了暖气房就往里面钻的。

④北方的冬天唯一让人感念的就是那明黄的阳光。也可能是因为这冷气的过滤,那阳光格外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触,是渴望身处其中的愉悦。冬日的阳光不似夏日的阳光那样张狂、那样横冲直撞。它只是悄悄的,猫一样的,一点一点爬上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墙,阴暗在减少,光明一点点为这个城市披上盛装。这冬日的阳光有点温文尔雅的气质,是抚慰我们心灵的手掌。许多人隔着玻璃坐在阳光下,仿佛饥渴太久的植物,尽情吮吸着冬天难得的养分,静静地享受它带给人间的浅白、鹅黄。冬日的阳光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停留,它从不转瞬即逝慌慌忙忙,在冬的压迫下,它学会机巧地躲藏,这躲藏使它有点细水长流的气质,香薰一般缓缓释放。它悄悄的负载在每一个可供它休息的地方,温暖的空气里,晒过的被子上,冬日的阳光带着烘糊的芬芳,给身处严寒中的人们带来祈盼和希望。

⑤偶尔出外走走,掬一段冬日的阳光,那细细的粒子悄悄地温暖着我们的皮肤。它仿佛一朵敏锐的含羞草,树影或云朵一碰,它就迅速地退却。我们走在冬日的阳光里,自己也仿佛是一尾鱼,哪里有光我们便往那里游,在这个城市里晃荡。若是心情舒畅,我会独自坐在家中,有意无意地翻几页闲书,品几口香茶,累了,便合上书页,静静地遐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品味着诗的悠长,我微微睁开眼,却看见那冬日的阳光,正在缓缓地移出朝南的门窗。

(选自《散文》2009年第2期)

(5)文章标题为“冬日的阳光”,开头却花了大量笔墨写北方冬天的干、冷天气。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极力渲染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空气干冷、城市黯淡的特点,为下文写冬日的阳光作铺垫,衬托冬日阳光的温暖与可贵,给人以祈盼和希望。

结构思路题: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句)段意+作用

(6)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分)

⑴是抚慰我们心灵的手掌

答⑴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冬日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⑵自己也仿佛是一尾鱼

答:这话意思是说,作者出外散步,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欢快地像一尾鱼畅游在城市里有阳光的地方。

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答:这话意思是,冬天过后就是春天,表达了对希望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信念。

理解文中要语句的含义:

鉴赏题:(句子)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

句式特点或修辞(表达特点)+效果及句子含义+表达感情+结构作用

(7)在作者笔下,北方冬日的阳光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答:①清新;②明黄(浅白、鹅黄);③温文尔雅(悄悄挪移);④温暖芬芳。

概括题:

概括事物的特点用词语。

(8)第④段写冬日的阳光,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运用了对比(衬托)、比拟、比喻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日阳光清新、温暖的特点,给人以愉快、祈盼和希望。

鉴赏题:(段落)

答题思路和模式是:

句式特点或修辞(表达特点)+效果及句子含义+表达感情+结构作用

总结:

1、读懂文章 弄清主旨。

2、申清题干 定向扫描。

3、牢记技巧 规范表述。

作业:

《168套优化组合》P43 现代文阅读《真正的逍遥》

第四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克东二中 赵长胜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附训练题]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悟》 (摘自《当代日本文集》)

(注:文中的 中村、贵之君、和佳子 为人名)

(1)中村家住在一幢在山腰里的商品小住宅里。家里四个人生活,父亲,母亲,还有念大学一年级的儿子贵之君和中学一年级的女儿和佳子。父亲已经44岁,是一家小公司的科长。

(2)父亲近来心事重重。因为儿子贵之君变得很奇怪,他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要钱,虽然有时觉得他在撒谎,但也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就把钱给他了。因为住房的贷款等,所以家庭经济拮据。贵之君的讲话却一天天更粗野起来。

(3)可是,父亲知道贵之君是个很有感情的孩子,很喜欢妹妹,所以他仍然非常信赖着儿子。

(4)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那长年使用的饭盒出现了一个洞。虽然饭盒太深,用起来极不舒服,可一旦坏了父亲仍非常沮丧。

(5)孩子他妈在附近的超级市场买回了两个饭盒,给贵之君和父亲。贵之君以前是带钱去学校买饭的,现在想尽量让他用饭盒带饭。

(6)可是,父亲不喜欢这饭盒,因为装饭和装菜的夹层是分开的。

(7)父亲带的饭菜每天都是大马哈鱼,这在公司里也出名了。炒鱼块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父亲吃饭时,把盖翻过来横在边上,接着把饭上的鱼块移到盖上,于是压着鱼块的那部分饭呈浅黄色。那是父亲最爱吃的。不过,时间一长,他也有点吃腻了。

(8)那时已是五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9)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习惯地从包里取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还有莴苣。a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这时有同事在边上走过,他慌忙盖上盖。b他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10)c接着打开装饭盒的夹层,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11)d“难道„„”父亲喃语着,用筷子抠着饭盒角。“果真!”父亲在心中惊叹着,受宠若惊。

(12)这是两层的海苔便饭。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的海苔替他制作的海苔便饭。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13)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呼呼的,甚至有些神思恍惚;在回家的路上,他还买了四只很贵的甜瓜当作礼物,而且他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

里。

(14)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父亲的心情阴转睛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15)“那样的饭能吃吗!”

(16)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好在责怪母亲。父亲不由得心头火起。“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定后推开大门。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

(17)“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18)父亲听见了。原来是这样。是孩子他妈搞错了父子的饭菜,父亲顿感兴味索然。

(19)“我回来了。”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脸。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定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的脸。可是,贵之君不同,是一副带有愧意的表情,而且显得柔和。父亲不由尴尬地把甜瓜放在那里,走上了二楼。

(20)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他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是很粗野,但能够感受到话音里饱含着的柔情。

(21)父亲几次想要对贵之君说:“大马哈鱼也很好吃啊。”但他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父亲明白,贵之君转变的原因,是那次与父亲换错了饭菜。

(22)暖春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阅读试题

●揣摩·体味 ·感知·理解

1、第(1)段中加点的两个“小”字不能删去,因为它们突出强调的是中村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段:贵之君变得很奇怪”是指①:“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 。

3、第(3)段话不能删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段“都„„也”连用,意在突出,也为下文写“父亲”吃到了与儿子换错的饭菜时而感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的心理埋下伏笔。

5、第(9)--(11)段对“父亲”感到意外这一点作者描述得十分成功,请

分别:写出四句各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a、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6、第(10)段“紧紧”的意思是 _________,下文第(12)段与这用法相似的词是“______ ”二者在写法上构成了鲜明的________ , 突出了“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的原因,也表现了“母亲”对贵之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文找出第(14)段中用错的一个词组(短语),请圈出后,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

8、(20)段与上文第(2)段都写到“贵之君的变化”,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

9、第(22)段是 _______________描写,烘托出中村先生________________ 的家庭氛围。

10、本文以________ 为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叙述了_________ 的故事,全文正面塑造了“父亲”________ 的形象,侧面突出了贵之君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积累·运用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煦(

) 阑珊(

) 尴尬(

)(

)

12.解释第(2)(4)段中加横线词。

①拮据:_____________ ② 沮丧:___________ ③尴尬: 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心里盘算的事—桩接一桩。形容思虑很多。(

)

②形容不顾羞耻地胡搅蛮缠。(

)

③形容回家心切。(

)

④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

)

14.本文以《悟》为题,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读完后,你又悟到了什么呢?请联系自我实际,说说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第五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摘要] 初中语文考试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其中阅读理解中的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我将利用自己的经验,就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推动语文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教学方法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定层次,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涉及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现代文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初中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而现代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初中学生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动态、欣赏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阅读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2、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增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现代文阅读无疑是语文知识具体化呈现更学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任何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而据调查在近几年中考中,考生失分最多,败的最惨的一块领地,莫过于现代文阅读这一版块儿了。因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毕竟在现代文阅读中获得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综合观察、判断、写作能力的提升。

3、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情感表达,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操,就成了核心环节。而现代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毕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说教式的情感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增强学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

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学生和教师的难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现代阅读理解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拿高分,实现“高分高能”。

1、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阅读文章首先必须要把握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了解文字的思想核心,才能把握作者的本意,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语境。但是,整体的掌握,不代表细节的了解,古人讲求“微言大义”,现代人在文章写作时,也通常会借助细节,或者说局部表达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就得了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揣摩。

而这样的原则,在实际考察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学生学会立足全局,细化局部,就可以在做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07年镇江市的中考语文的现代阅读为例: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 )与( )、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 )与( )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与 与 ”。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这个中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在进一步阅读时,也可以掌握文章的基本思想核心。但是,此题是要求学生在局部内进行答题,因此,就需要对局部进行细化。从这小段文字中,学生应该发现“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这些连接的词,都是反义词组成,则首先就确定了答案的方向。尔后,学生如果在细化就会发现“情感”是主题,围绕这个词进行作答,而且不重复,符合全文基调,那解题就易如反掌了。如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

2、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思想深度

初中语文不仅是汉语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文章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吸取知识养料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构建个人文化观,增强个人思想深度的基础。毕竟,学生如果真的能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文化精神,体验到作者的内在情感诉求,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意义,那个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分高能”并不是一句空话,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技巧是外在的,知识素养才是内在的,是必需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宗旨,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点,强化文章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把文化这一代表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端午日》一文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为阅读的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子进行适当探讨,以此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思想宽度。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曾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林富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取向[J];教育评论;2004年05期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标心得体会下一篇:休闲农业观光可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