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2022-04-3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篇1: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讲究教学艺术,打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课,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语文教学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方法经验,但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同样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艺术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体现在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制订合理目标

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就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制订合理目标做起,这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只有从认知上改观才能改变行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僵硬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地位。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另外,教学目标的制订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支配整个教学过程,同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考虑到教师自身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

二、做好预习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措施,对于课堂教学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新课标也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具体来说,教师要传授学生科学、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步骤和要求,第一步应该流利正确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弄清字词的音、形、义,标注重点词汇和优美的片段;第二步应该在预习时对作品有所了解,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或使用网络工具搜索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基本资料等,全面把握文章,加深理解;第三步要注意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包括课文的书写顺序、涵盖的内容、创作的手法、段落的大意等,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批注。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时,应该选择丰富多样、能够刺激学生、给学生以新鲜感的内容,作业形式也要多样,教师要从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度以及习惯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对预习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跟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对预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转变教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句话表明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小学语文正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的学科,它囊括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需要以多种教学方法为载体向学生传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对话法、阅读法、实践法、电教法、研究法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践,逐渐掌握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此外,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得到有效的课堂回馈,这也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逐渐完善的时期,语文课作为一门启发思考和锻炼理解力的学科,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贯穿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总之,不同时期的课堂标准也不相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师生共同参与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书林.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5).

[2]王金花.如何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J].考试(教研版),2011(04).

[3]王芳雪.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祖国(教育版), 2013(02).

[4]张玲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小学), 2012(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作者:徐红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篇2: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在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艺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高效进行。

一、巧妙运用情境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进行知识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分析,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丰富的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的感受。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受到刺激,他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在结合情境进行阅读时,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桂林山水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同时激发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获得视觉享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运用情境艺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运用多媒体、挂图、故事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思考状态,在情境中进行课文分析,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创新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授。由于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创新艺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新颖的课堂环节中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積极地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分析中,让他们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设计创新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如在学习语文生字、生词时,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在竞争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漲,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朗读和表演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反映到表演中。教师还可以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小老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介绍给大家,并组织学生进行重点段落的分析讨论。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运用创新艺术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使课堂教学环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分析,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问题艺术,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艺术,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使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行积极的思考状态。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童年记忆最深刻有趣的事件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趣事,有的说跟爸爸去河边抓鱼,有的说第一次溜冰,还有的说下雪时在雪地里打滚……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在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通过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新知识的环节,并认真阅读,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四、加强实践艺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出一份班级报纸,让学生进行自由投稿。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地用笔写出各种优美的短文,在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话剧并演出。通过参与,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并在演出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和素材进行辩论,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艺术和新课标的要求相结合,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创新,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探究和思考中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的语文思维获得深入发展,让学生能真正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编辑 段丽君

作者:赵智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篇3: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教师面前。“预习加温习抵不上课堂学习”,这句话说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从提高效率入手。现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引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教师都应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计,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气氛。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设疑引趣、谜语引趣、悬念引趣、小品引趣……如我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时,先将课文通过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地讲述一遍,让学生的心灵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鼓励竞争,激发应有的学习斗志

如《船长》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轮船正在正常平衡地行驶,突然,‘玛丽’号巨轮一直向‘诺曼底号’撞来,轮船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情况万分危急,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船长又会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了,众说纷纭。接着,教师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课文:哈尔威船长遇到了这种情况,他是怎么做的呢?从而,把学生推上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还可利用角色创设情境,如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杂草、小稻秧、喷雾器,表演时,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各个角色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后,评一评哪些小朋友表演中的语言、动作、语气、神态是正确的,哪些小朋友的表演还不到位。学生在表演、评讲中感悟了语言,理解了课文,体会了感情,发展了个性,学习过程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三、强化阅读,挖掘深刻的文字内涵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阅读就成了语文课的一道风景。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有感情朗读。“读”是学生品悟语言、习得语言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浓墨重彩之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可以从“读”处着眼。有感情朗读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就能蓄情于内容,融情于课。如在指导朗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教师先融情于声,范读一遍,让学生找出全文作者的情意点——“痛”,而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赛读、集体读),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呜咽之声、痛心之情,在有感悟的反复朗读中,学生挖掘出文中的景都蕴含着作者的“痛”。至此,学生的感情已完全融入文本,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作好了铺垫;再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段话音顿基本一致,如果不加强朗读,则难以读出味来,指导时,应让学生发现整齐匀称中又有参差,应细细品味,慢慢吟诵,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读出抑扬、悦耳的节奏美,进而领悟到鼎湖山泉声之美。

2.有效阅读。阅读不能流于形式,应讲求实效。要想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求得实效,就得与挖掘文本挂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如《番茄太阳》一文中三次出现“番茄太阳”:

(1)明明一面用手抚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2)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三句话,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感悟,从而挖掘出文本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第一句从明明一面摸一面笑能感觉到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对“太阳”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既疑惑又惊喜,表达出了她对美好世界的强烈向往,从中我们应读出作者对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却要接受这样不幸的命运的无尽惋惜,这是无奈的“番茄太阳”。第二句把小女孩的笑脸比喻成最美的“番茄太阳”,表达出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充满希望的“番茄太阳”。第三句还是借“番茄太阳”比喻小女孩的笑脸,通过“挂”字写出了小女孩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鲜明地表达了小女孩的笑脸给作者留下美好印象和温暖感受,更重要的是从明明的乐观中作者获得了生命的勇气,不会再为“生活艰难、心情无比灰暗”而伤感、孤寂,因此,这是新生的“番茄太阳”。至此,字里行间的意蕴已完全被学生体味出来了,学生再读时,肯定不会觉得茫然,阅读也就有了成效了。

四、巧借媒体,创设形象的数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正是由这些因素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如《天安门广场》、《雾凇》、《九寨沟》这样的课文,我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雾淞的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童话般的九寨沟,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更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詹天佑》一文中关于“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及工作情形,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如果制作一个动画演示的课件,学生就容易理解,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1世纪的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时代呼唤我们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接班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才能,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或许会寻找到“有效语文课堂”的新天地。

作者:马丽华

上一篇: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经济生活节目与生活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