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文手势教学设计

2024-04-21

柯尔文手势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柯尔文手势教学设计

《柯尔文手势》教案

教学内容:

教唱歌曲《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的:

1.了解并学会 “柯尔文手势”

2.熟练运用“柯尔文手势”从DO—高音DO.教学重点: 掌握柯尔文手势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白雪公主的故事吗?白雪公主有七个小矮人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七个好朋友,希望你能和他们友好相处,大家请看:(出示课件)学生回答:„„.三.进入新课

1.简介柯尔文手势(观看视频)

让学生初步了解柯尔文手势

2.分步介绍柯尔文手势(出示画面)

师:下面我来介绍各个音的不同手势位置(依次出示各手势微课图片)师:DO 手轻轻握拳

师:RE 手指并拢翘起呈45度 师:MI 手指并拢伸平

师:FA 大拇指伸出向下,其他四指握拳 师:SOL五指并拢伸直,手掌竖起

师:LA 手指成半握拳状,手心像握着一枚鸡蛋或乒乓球 师:SI 食指伸出翘起其余四指握拳 师: DO 高音哆,再次回到手轻轻握拳状 3.下面请观看连贯演示(出示微课视频)4.学生跟视频连贯练习四.小结

(出示微课图片)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柯尔文手势,希望大家多多练习,一定会熟能生巧的,加油!

篇2:柯尔文手势教学设计

《音的高低 柯尔文手势》教学反思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对音高这一抽象概念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音的高低,我先是找生活图片的高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低的概念,随后,出示高低不同的声音,确立学生的音高概念。为了让学生们记住音高,我通过对柯尔文手势进行学习和创编,学生们不但很快的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前的音乐课上,每次听到有的同学唱跑音的时候,我都会停下音乐给学生纠正音高。那样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演唱,也使音不准的同学很尴尬。自从我教会学生柯尔文手势之后,每当再有学生因为音高不准而唱不好歌曲的时候,我会把他唱不准的音用手势表示出来,这样音乐继续播放学生继续演唱。既不会打扰其他同学的演唱,也不会让这样的学生难堪。长此以往学生们都说音乐老师善解人意和我成为了好朋友。仅仅一个手势就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在学习柯尔文手势时,不仅让学生动手,也要唱出手势代表的音符是哪一个。在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打乱音阶顺序,任意出示音符,学生用手势表示。反复练习,增强记忆。

篇3:柯尔文手势教学设计

一、柯达伊教育体系的简单介绍

1.柯尔文手势的简介

柯达伊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柯达伊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中主要以歌唱为主,并且通常通过首调唱名体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其中柯达伊体系采用的首调唱名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首调唱名唱法,二是节奏读法,三是字母谱,四是手势,五是固定音名唱法。 而约翰·柯尔文在19世纪70年代创造的“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柯尔文手势主要是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 然后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具体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使抽象的音高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与老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高音的调整进行很好的交流, 它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身体语言。

2.柯尔文手势的使用

众所周知,每一个音符都有自己的高音位置,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唱准音,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在钢琴上弹奏出一个音,然后让学生在下面唱出来,并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出来。 其中可以通过柯尔文手势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首先是单音训练, 音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边唱Do边做手势, 并且保持Do的高音,然后再把Do转换成Re,带领学生一块唱。 其次是旋律的练习,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唱准音,还要正确做好手势,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把学生分成两组, 让一组唱音阶,一组做手势,并且不断地变化他们的任务,以此锻炼学生。 最后是顿音训练,在顿音的训练中,学生要区别连音和顿音的不同, 音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短促的顿音和连音相结合的训练。 通过顿音和连音相结合的训练, 让学生既能改掉顿音声音过硬、勇气过猛的毛病,又能够合理地把握连音时气息的使用。

二、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通过手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现代教育大多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身份, 同时也要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而柯尔文手势正好为拉近音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供了机会。 在练习演唱的过程中,若是有学生对于高音唱不出来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把他没有唱出的高音表示出来, 这样不仅不打扰其他学生的演唱,而且避免学生尴尬。

2.通过手势,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音乐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以为是在做游戏,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使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丰富音乐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好动,喜欢做游戏,音乐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通过柯尔文手势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

3.通过手势,进行二声部的训练

众所周知, 音乐教学中最为困难的内容之一就是二声部的训练。 在进行二声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跑音或者唱音不准等现象。 而柯尔文手势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进行二声部训练时,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不同的手势对不同的高音以及音准进行训练,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倾听。 这样通过对一个音、一个小节以及一句歌词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演唱能力。

篇4:如何借助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

一、引入手势,让音变得生动起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是一个具体运动着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发现这一生动教学方式能使枯燥乏味的音阶学习内容变得鲜活有趣。为此,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柯尔文手势教学作为一年级学生每节音乐常态课必练的内容之一。如何深入进行正规的柯尔文手势教学,是我最值得研究的地方。

1、教授口诀。一开始教授柯尔文手势的时候,我配上生动形象的小口诀,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小口决:DO是一个小拳头,RE是一座小滑梯,MI是一个小平台,你真棒呀,倒过来是FA,SOL是小门平平立,LA是小手拉起来,SI是指向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每一个都能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东西相对应,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记忆。

2、手语教唱。我在教授歌曲《小星星》时,由于这首歌旋律是活泼的,节奏比较明快,具有明显的童谣特征,我想让孩子通过学唱记住歌曲旋律,以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于是我就采用了柯尔文手势。首先一边播放《小星星》的旋律一边做手势,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都做了哪几个音的手势,然后再让学生一边听旋律一边看老师的手势唱,接着让学生只看老师手势清唱旋律,最后让学生自己一边做柯尔文手势一边唱。这样层层深入,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这样教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们感到特别有兴趣,学习起来也变得轻松简单。

二、借助手势,让音变得具体起来

1、旋律训练。刚开始学柯尔文手势时,先跟老师做一做7个柯尔文手势。然后,老师做出各种手势,由学生来唱。注意发声位置,循环呼吸、均匀吐气。注意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样既能充当发声练习、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

旋律练习是各种旋律音程的组合。一年级段,我会选择教材里比较简短的歌曲拿出来借助柯尔文手势唱旋律,然后请学生用哼鸣哼唱旋律,最后和老师 合作唱简单的歌词作为课堂开始的发声练习。

譬如:《问好歌》

(2) 音程训练

合唱教学是小学歌唱教学中的难点,要保证音准、节奏的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在合唱训练中,音程的训练尤为重要,须坚持不懈,从小培养学生音程的概念。不管是演唱或是聆听,随时都要强调学生对音程的想象。尽可能少用、不用乐器伴奏。这时就要借助我们老师的手上功夫,左右手分别代表上方音和下方音帮助学生练习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手势表示音高的距离,帮助学生借助视觉感受音程的大小、唱准音调。教师双手配合做柯尔文手势,把四组学生分成左右两大组,教师双手分别做出不同的柯尔文手势,左右两组分别唱所对应的该手势音名,形成音程的效果。既练音准又练合唱,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的歌曲《两只小象》时,可以在前两个“哟啰啰”处加入和声。

低声部的学生可以借助上一小节的音,来进行和声训练。

3/4 1 3 5 1| 3 3 3 0 |

两只 小 象 哟 啰 啰

(创编)| 1 1 1 0 |

1 5 5 6 | 2 2 2 0 |

河边 走 呀 哟 啰 啰

(创编)| 6 6 6 0 |

哟 啰 啰

教材中很多歌曲都能进行这样简单的加工,但要注意在刚开始时只要求解决一个目标,不要求大篇幅的演唱和声作品,同时在教材设计中要符合和声的配置原则,符合音乐形象。通过这样的有效训练,学生音程概念和合唱作品的能力才会逐渐加强。

(3)卡农训练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指出: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

三、手势指挥,让音变得悦耳起来

小学低段是培养学生歌唱兴趣,形成良好歌唱习惯,笔者尝试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音乐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学习歌曲时要让他们学会收与放,例如:在学习二部轮唱的歌曲时,孩子们通常都是扯开嗓门尽力的唱响自己的声部,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强调的是每一句的第一个重音,然后就收掉音量,要学会自己在演唱时能倾听出他人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发声加入少量呼吸以此控制自己的音量。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孩子唱二部卡农轮唱的旋律,对唱好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歌唱的成功,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柯尔文手势,是低段教学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低段常态课中童声训练的效率。挖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素质的任务,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篇5:《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教案

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知识教学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1.能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培养学生听辨声音高低和音色的特点。2.能够准确运用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教学重点:能基本分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记忆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借助律动的形式辅助教学、启发式、引导式、听唱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听音乐律动引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师:播放音乐带着学生进行放松活动。生:听音乐跟随教师进行音乐活动。

二、导入(阶段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高低这个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对于分辨声音高低的思考。)师:播放录屏课件

师: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有两棵树的图片,你来观察一下,那一棵树高一点?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高低的呢?那刚才可以通过眼睛来观察到树的高低,那么你是怎么分辨声音的高低的呢?

生:眼睛观察树的高低(由教师启发通过图片高低的对比,让学生懂得我们这里的高低比较是用眼睛,通过观察来完成的。)

师:其实声音也有高、低之分,我们可以用耳朵通过听辨,分辨出声音的高低。

二、感受音的高低(阶段目标:通过运用微课程的图片加声音功能,并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来对比,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1.听辨声音的高低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下面这是什么声音呢?比较它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教师分别播放牛和羊、老虎和猫的声音。)生:模仿声音,并说出这些声音的高低之分。

师:请学生试着列举出几组动物声音高低对比的例子,并模仿出来。师:动物的叫声有高低,我们音乐王国中乐器的声音也有高低之分。师:播放大号和小号的声音片段

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师:播放大提琴和小提琴声音片段

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2、建立音的高低概念

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声音的高低,那么音的高低是由1234567来表示,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我们一起按照高低顺序唱一唱吧? 生:跟钢琴演唱音阶

三、认识柯尔文手势(阶段目标:演示柯尔文手势唱音阶,同学们模仿。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便于课堂交流探讨以及创新。)

师:刚才同学把音阶的唱名跟着视唱了一遍,同学们是不是有唱不准的感觉呢?那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来演唱,这就是柯尔文手势。(出示柯尔文手势图)

师:请你看这个手势,这个手势代表着do这个音,依次介绍。生:随教师边做边学习音符和手势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声音的世界真神奇,高低不同、音色不同的神奇声音,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真有趣。今天,我们了解了用“高”、“低”来分辨声音的音色特点。还学习了一种柯尔文手势,认识了七个音符。我们音符还有别的特点,在今后的音乐课中,我们再继续学习。

设计思路:

篇6:柯尔文手势教学设计

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指出:“借助手势是对孩子们进行歌唱练习的极好方法。”也是其音乐教学法的一个主要教学手段。确实, 由于音符的不同, 所用的柯尔文手势也就不同, 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 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视觉化,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手势来感觉音程关系, 产生对音符唱名与相对音高的联想, 从而掌握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模仿, 可塑性强, 是培养良好歌唱习惯、塑造美好声音、发展歌唱能力的奠基阶段, 因此, 笔者将柯尔文手势引入二年级的歌唱教学中, 通过补充、改编、拓展等方式将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之成为笔者和学生间进行音高、音准、呼吸、声音等歌唱训练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利用柯尔文手势练唱各种音程, 帮助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

唱名音程感, 是指唱名与唱名之间音高关系的感觉, 它是识谱能力的基础。教学中, 当学生学习了“do~la”六个音符的唱名、音高、柯尔文手势和位置之后, 就可以在手势的引领下视唱“do~la”的各种音程了, 在不断地练唱中让学生逐步建立唱名音程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如果只是纯粹地进行音程的练唱, 他们就会感到乏味, 没有兴趣。因此, 教学中笔者引入音乐游戏, 结合柯尔文手势, 让学生在表现一定形象、一定意境的视唱活动中唤起好奇心与联想, 在寓教于乐中训练唱名音程感和纯正准确的音调。

1.“音乐学号”游戏

例如, 小班化教学中, 学生的座位刚好是六小组加六横排。笔者就利用竖排“do、re、mi、fa、sol、la”和横排“do、re、mi、fa、sol、la”合在一起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音乐学号。比如第一小组六个小朋友的音乐学号分别是“do-do”“do-re”“domi”“do-fa”“do-sol”“do-la”……以此类推。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号很感兴趣, 于是就可以开展“点名”和“自我介绍”的游戏活动:老师在琴上弹两个音, 同时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 如“4 2│”, 就请“fare”小朋友即第四小组第二个孩子起来介绍自己“42│4 2│”, 然后请全班小朋友呼唤他 (她) “4 2 4 2│4 2│”, 要求孩子们也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每节课介绍六个小朋友, 直到全班同学介绍完之后, 再做“小组牵手游戏活动”。加入手势的游戏活动更有乐趣, 孩子们练唱了一到六度的各种大、小、纯音程, 在不断的唱名模唱中慢慢获得了唱名音程感。

2.“跳阶梯”游戏

可以设计很多“跳阶梯”的音阶视唱曲, 游戏还可以加入力度变化, 如渐强、渐弱以及强弱对比的歌唱等。边做手势边歌唱又有变化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在反复练唱“do”到“la”的各种音程中巩固了唱名音程感。

二、借助柯尔文手势练习二部合唱, 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音乐

合唱教学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被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 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 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因此, 教师要从低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多声音乐。

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是一种很好的多声音乐的教学手段。教师用两只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的音高唱名, 学生可以在视觉的帮助下进行二声部视唱, 在边歌唱边相互倾听中调整音高, 在不断调整音高中体会准确、平衡、和谐的音准, 培养内心听觉能力、音准把握能力和二声部合唱能力。

1. 利用手势, 练习长音

当学生通过柯尔文手势学习了“sol、mi、do”三个单音之后, 就可以尝试由“sol、mi”两个音组成的二声部长音练习了。有研究表明, 小三度是儿童最自然也是最易于唱准的音程, 因此, 对于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笔者从“sol”到“mi”的下行小三度开始。如:1=C

首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 一组是“sol”小朋友, 一组是“mi”小朋友, 再用钢琴给出两个音的音高, 老师的一只手用柯尔文手势引导“sol”小朋友歌唱, 保持“sol”音的准确与稳定后, 另一只手的手势引导“mi”小朋友进入唱“mi”音, 然后两组小朋友互换“角色”合唱。练习中不用乐器, 让学生在不断地互相倾听和相互配合中取得均衡, 经过反复地练唱和调整, 长音能平稳延续了, 气息比较连贯了, 也慢慢加强了音准把握能力和用和谐的声音歌唱的能力。

2. 借助手势, 丰富音程

当学生的二声部长音唱得比较稳定了, 就可以在长音中间加入五声音列中的部分音级进行练唱, 每次不超过三个音。在手势的引领下, 学生不仅练习了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 还感受了音程丰富的色彩, 锻炼了多声的听觉能力和视唱能力。

第三阶段是在“sol、mi”的基础上加入“la”音的练习。要求与方法同“sol、mi、do”, 但在练唱这三个音时要注意最后结束的长音停留应避免出现如与这样的音程保持, 因为大二度是不协和音程, 这种音响长时间的延长会使孩子们受到不和谐音响的干扰而不利于音准的练习。当然, 中间的音级变化可以出现这种大二度音程的歌唱练习, 如, 因为短时间的停留不会影响孩子们的演唱, 而且还利于加强孩子们对二度音程那种不和谐感的适应能力。

第四阶段是在“sol、mi”的基础上加入“re”音的练习。要求与方法同“sol、mi、la”三个音的练唱。

以上每种练习中的音级变化有很多, 教师可以不断变换柯尔文手势带领学生歌唱, 每个练习又可以变换声部连续反复,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手势的不断变化带来的二声部合唱内容的不同, 这使学生兴趣盎然, 乐此不疲, 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发展了学生二声部的歌唱能力, 培养了和声意识, 为今后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柯尔文手势开展音阶游戏, 提高学生歌唱呼吸控制能力

歌唱历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而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和支持力, 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歌唱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地运动来完成。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 谁就会唱歌”之说, 因此呼吸是歌唱者的一项基本功, 是形成美好声音的支柱。当学生学会用柯尔文手势唱“do”到“do’”八个音之后, 就可以利用手势进行音阶歌唱的游戏活动来锻炼和控制气息了。

1. 变“胖子”游戏 (练习渐强)

2.“滑滑梯”游戏 (练习渐弱)

3.“爬山”游戏 (练习渐强、渐弱)

用手势引导, 要求同上。如:1=C

4.“回声”游戏

引导学生进行有强弱对比的音程练习, 可结合小组牵手活动进行。比如做“主角”的“do”小组小朋友用较强的力度呼喊“re”小组:“1 2”, “re”小组小朋友用弱的力度回应:“2 1”;“do”小组呼喊“mi”小组:“1 3”, “mi”小组回应:“3 1”……以此类推, 各组轮流做游戏。如:

1=C 1 2—2 1、1 3—3 1、1 4—4 1、1 5—5 1、1 6—6 1……

5.“跷跷板”游戏

唱音阶时让孩子们看谱视唱, 字体大的音唱得强一些, 字体小的音唱得弱一些, 看跷跷板偏向哪一个音?如:

1=C 1—2、3—4、5—6、7—……

进行“回声”和“跷跷板”游戏时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喊唱, 而是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强弱, 用美好的声音歌唱。在手势的引导下, 学生慢慢学会了控制、调整和运用不同的气息唱出不同力度的歌声, 加强了气息的控制力和支撑力。

上一篇:党员个人的自我鉴定下一篇:三季度两违整治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