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德育论文范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晴德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笔者近期参加了一次某区域德育工作研讨会,许多德育工作者纷纷就学校德育发言,介绍学校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在如何创新思维举行诸多德育活动方面作了大量的阐释介绍,可谓精彩纷呈,但却很少听到有学校谈自身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似乎看来,区域内各学校德育工作俨然成效卓著,一派和谐健康景象了。

第一篇:方晴德育论文范文

深化德育内涵提升德育实效

[摘 要]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社会道德失范、家庭教育失当、学校教育失误。文章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机制,创设浓郁环境氛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德育实效;开展多种形式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根据具体实践,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三条建议。

[关键词]德育工作;问题与分析;探索与实践;建议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德育工作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还经常面临这样一些现象和问题:有的学生专注于学习,对于学校安排、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避而远之;有的学生津津乐道于明星的花边逸闻,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有的学生利己主义思想较重,不愿甚至耻于帮助他人、服务集体;有的学生消极颓废,迷失了奋斗方向;有的学生穿着打扮奇异,还自以为这就是个性;有的学生公德意识淡薄,行为习惯欠妥;有的学生对待师长倨傲不恭,唯我独尊……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少年黯然失色?在我们看来,这其中的原因,既有社会的,也有家庭的,还有学校的。

社会道德失范。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复杂的社会情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一些浮躁的社会心态和消极的社会现象给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失当。现在城市初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与寄托。孩子入学后,家长们尤其关注孩子在校情况,经常来校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然而,大部分家长最想了解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班级排名,家长的“分分计较”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另外,不少家长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走向“宽”和“严”的两个极端,也有一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其价值观和不当的言行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教育失误。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的活动单调,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和考试成绩、升学率相比,德育工作是长期的、隐性的,往往被家长、教师摆在次要位置,这种情况尤其是在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还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就是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这些思想和做法,无形中消减了学生在校接受德育的效果。

二、我校破解德育工作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那么,怎样迎接挑战,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呢?我们阜阳实验中学在如下方面做了探索与实践。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机制,创设浓郁环境氛围

明确培养目标。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热爱自己、关心他人、富有责任、创造未来。“热爱自己”强调的是自尊、自信、自爱,珍视自己的名誉、健康、安全;“关心他人”突出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推己及人的友爱精神的培养;“富有责任”就是要使实验中学的学生充满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现在对自己、对班级负责,将来对单位、对社会负责;“创造未来”则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学生在校形成的良好品行影响终身,受益终身。

构建立体德育网络。学校建立了以校委会为核心,政教处、校团委、年级组、教研组和班集体为基础单位的德育网络,提出了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校到处都是德育场所的要求,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学校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各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各班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对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分析介绍,变以往班主任的“独角戏”为家长、教师的研讨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交流共享成绩突出、表现优异学生的家教经验。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学校的办学思路,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成果展示给家长,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强大合力。

建立完备的德育工作制度。我们先后颁布了阜阳实验中学《一日常规》、《班级量化考评条例》、《学生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我们通过领导巡查、值星师生督查,对班级与学生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及时公示。既表扬了先进,又督促了后进。我们还把检查结果与班主任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挂钩,做到责任落实,奖惩严明,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完成。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校园环境。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对学生的德育养成起到积极暗示与引领作用。近两年,我们大力整治校园环境,对校内小花园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造。如今,漫步其中,不仅能感受到花木掩映、碧草如茵的自然美,一处处石刻,一根根警言柱、一句句温馨提示也让师生领悟到为人处事的哲理。综合楼和教学楼走廊里,不同主题的展板图文并茂,分别展示了科学家风采、教育哲理、文艺魅力和学生礼仪规范,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们还发动学生自己设计班徽,拟定班训,书写班级简介并统一制作成班级名片悬挂在各班门前,形成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我们始终要求教师以满腔的热情爱护每一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化每一位学生,以广博的情怀善待每一位学生,以科学的举措帮助每一位学生。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明确的限制和要求,使每位教师都以积极乐观而又严谨认真的姿态出现在学生及家长面前,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德育实效

近年来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要求。不难看出,在新课改中突出了德育的地位。这就要求各学科在教学和评价中都要重视和加强德育环节,充分发掘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并以恰当的形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一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德育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这一理念,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把德育从单纯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转移到学生的德育探究和自我发展能力上,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语文课、英语课、历史课老师指导学生排演情景短剧,政治课老师组织模拟法庭、辩论会,物理、化学和生物课老师进行实验结果延伸探究等,让学生在真实、生动、自然的课堂情境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尽量减少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探究。这就要求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变重在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优化学习手段,变被动听为主动思;优化教学方法,变教师讲为学生议。目前,我们的课堂初步形成了思考—交流—探究的教学流程,学生也在交流合作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了人格。

三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将不同程度、性格的学生合理搭配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分解任务;组员既要努力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要主动交流,互相帮助,最终教师对小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新课改所要求的合作学习得到落实。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培养了互助合作的良好情操。

四重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如语文组的话剧社、文学社,英语组的英语角,地生组的环保协会、音乐组的合唱团、舞蹈队,体育组的篮球俱乐部,信息组的兴趣小组等,学生有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进一步丰富了课外知识,也对相应领域有了进一步认识。

3.开展多种形式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播撒文明的主阵地。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我们开辟多种途径,让德育入目入耳,入脑入心,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家庭和社会。

加强常规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组织学习校园管理的有关规定,使每个学生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然于胸。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我们经常组织值星教师、学生会等部门进行卫生、纪律检查,发现违规违纪学生及时批评教育或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此外,各班也制定了本班的班级公约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纪律、作业要求予以明确规范,有的班级还采取了积分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德育是触动心灵的感化和教育,高高在上的空洞说教和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不仅不能使受教育者信服,反而会适得其反。优质、高效的德育必须依托恰当的载体,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方面,我们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既有借鉴,也有创新,还有坚持。

一是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我们每周举行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并安排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作国旗下讲话,内容是围绕近期社会热点,校内外重要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校园管理亮点与不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动员。我们组织学生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并向学生介绍阜阳“四九起义”的情况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部门组织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积极情感。

二是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荣誉感。我们组织新生军训、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班级篮球赛等,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是集体一分子,集体的荣誉靠每个人的努力。经过这样的比赛,师生上下团结一致,主动补差补缺,合作互助蔚然成风。

三是弘扬学习雷锋,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我们组织学生会协助管理校园,发动学生志愿者参加净化校园的义务劳动和郊外植树等活动。我们的教师志愿者走上街头,参加清理垃圾,维护市容整洁的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单,从沿街商铺的门头店招上寻找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向店主提出改正建议。每逢元旦春节、助残日、重阳节等日子,我们的师生爱心小队就为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和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和欢乐。

四是创新德育载体,活动形式力求丰富多样,有讲座报告、图片展板、标语横幅,主题黑板报、诗词朗诵、抢答赛、辩论会等,既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自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五是“道德讲堂”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生动深刻地教育和激励广大师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李影老师充分挖掘资源,先后邀请了十余位从事不同职业的朋友和学生家长走进班会课,讲述他们神奇的职业故事,既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的苦与乐,又为学生打开了认识社会的窗口。

六是城区初中学校中率先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专职心理教师为学生开辟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我们的艺术节、运动会连续多年定期举办,参与者众,学生在欣赏与体验中感受生活之美;我们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认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教学生一样逃生避险技能,我们评选出未来之星、进步之星、文明美德之星并张榜宣传,引导广大学生学习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建议

1.要“正人”先“修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与学生的交往中,自身形象时时刻刻都影响着、教育着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形成一道无声的命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大多数学生总把教师看作最正确、最博学、最道德的人。如果教师知识渊博、品格高尚、勇于奉献、宽厚待人、关爱并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由于对教师的心理认可而促进了自己的道德同化。教师的身教、榜样的意义还在于教师往往是社会正能量的代表,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与社会的理想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强化教师队伍德育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2.要形成人人参与格局,拓展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空间

在学校管理中,一般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是政教处、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任务,与其他教师无关。其实,德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的努力,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课堂内外都是德育的阵地,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是德育的有效载体。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也必须依赖于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依赖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3.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长期以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多。当前,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及评价机制都有可能形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解决青少年的心理疾患,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非常紧迫的问题。首先,应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使之以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建立融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应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教育方式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问题家庭”的学生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家庭的不良影响。最后,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的校园文化和和谐的人文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尹 杰)

作者:苗维爱 宋磊

第二篇:德育误区 提升德育效果

笔者近期参加了一次某区域德育工作研讨会,许多德育工作者纷纷就学校德育发言,介绍学校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在如何创新思维举行诸多德育活动方面作了大量的阐释介绍,可谓精彩纷呈,但却很少听到有学校谈自身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似乎看来,区域内各学校德育工作俨然成效卓著,一派和谐健康景象了。前几日报纸还报道某校学生迷恋网络,出走多日,家长心急如焚;某校学生聚众赌球接受警察询问。客观地说,现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还远没有到谈成绩收获的时候,德育形势严峻,面临的德育对象和德育环境都很复杂,而学校德育相对滞后,许多德育工作者仍习惯以不变应万变,依靠老经验来开展德育工作,对新问题缺少有效的对策和做法,德育的高耗低效现实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此,作为德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排查分析本校的德育实际问题,呈现和研讨德育工作中的困惑,反思和研讨对策,切实解决德育问题才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有不少误区和盲点,唯有正视这些事实,冷静分析寻找对策,才是一个理智的德育工作者应持有的态度。

隐性课程被忽视

学校教育中存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其实德育中也同样存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的德育课程一般指如公民课、社会课、德育课等专门的课程和有关教材,其实宽泛地说还包括形式上有别于常态的各种活动、专门的文本图片等。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包括学校的静态的各种建筑、设施、图文,弥漫于师生间的人际氛围和精神状态等。学校教育注重显性课程的实施,但对隐性课程往往忽视,其实隐性课程在德育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时因为隐性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因此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更深刻更持久。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注重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才是校本德育的重中之重。

细观各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隐性的德育课程,如一所学校的校训、雕塑、橱窗、文化宣传标语、温馨提示语,甚至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桌椅柜台或者校友捐赠的礼物摆饰等设施、建筑和公物等。这些静止的物件在校园内构成隐性的德育课程,自然具有教育的意义,但对待这些隐性课程是将其继续隐性下去,还是适当将其显性化,这其实事关教育者的智慧。同样的校训、校园温馨提示语,有的教育者有心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元素,利用适当的场合,如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主题教育、应时应景的讲话教育等,将这些隐性课程显性化,把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联系学校实际生动地阐释出来,这样,隐性德育课程就被显性化,就被利用起来了,学生以后再走到校训石前、走到花草牌边,耳畔就会想起老师的教诲。这校训、这校园温馨提示语就开始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其实很形象地说明了隐性课程应该要显性化,这样才能发挥德育的效用。德育追求教育无痕,但这种无痕教育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虚化或者无为,仅仅作为摆设不作为。是不能取得德育效果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很著名。据说这校训是很早就有的,后来学校请启功先生书写,并刻石矗立校园,还在校内各种报刊、板报等媒介上介绍,把隐性的课程显性化,而每一届新生入学,学校则会通过校长或者教师讲解,以让每一个学生铭记校训教诲。如此,校训自然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发挥化育功能。而有的学校,学生入学三年竟然不知学校校训为何意,不知学校有命名的某文化路,不知学校有校史馆。这是很可惜的。照此办学思路,所谓的百年老校跟一些新建的学校已然没有多大区别了,因为没有这些文化教育活动的传承和挖掘利用,所谓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积淀这些隐性课程和德育传统,都将因静默而被遗忘和湮埋,这些前辈教育者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和留下的德育传统都将被冷落遗弃,岂非可惜。

所以,智慧的管理者能敏锐地看到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价值,有意去挖掘并利用起来,如校园内有校友捐赠物,必定在爱校教育活动期间让学生去现场观摩;新做了一组橱窗就一定要各班教师组织学生去观摩,并要作解释介绍;国旗下讲话会结合学校的校训、校风、楼馆名等进行励志教育;班队会要结合校园内的温馨提示语讲解如何爱护校园,举止文明等。以此反复教化,加深印象,使其落人心灵深处,久久不忘。这样的隐性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发挥着应有的熏陶化育的作用。

常规陋习当正常

学校管理中不留神就会出现熟视无睹的情况。看惯了学生衣衫不整,遇到一个穿戴不当的学生也往往不觉奇怪;习惯了校园杂乱,看到学生多丢一片纸屑也就会视而不见;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关于卫生、纪律、礼仪等方面的不合规范的要求,往往因为学校管理者的标准低,一味容忍,使得学生的陋习成为校园常规。这种陋习会传染,一旦有一个学生不被批评提醒,就会影响到三五个,三五个不被批评提醒就会影响一大片,长期不被批评提醒,整个学校都会蔓延,形成风气,最终成为学校的一个“标识”,一种“景观”。所以,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意识,要学会反思,经常以崭新的目光去审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去看待学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以切实的表扬鼓励或是批评提醒。

反思常规,一方面要看到正常行为中的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地纠偏改正。这种情况好理解,不赘述;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常规本身是否已经过时或者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佩戴红领巾这是对少先队员的基本要求,但随着天气变热,三十多度的气温下学生都穿清凉装上学,再要求孩子一定要佩戴红领巾上学,就显得不合时宜,甚至非人性化了。以前不允许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因为路道窄小不安全,现在学校周围的道路宽敞,且人车分流,交通管理非常好,附近的中学生完全可以骑车上下学,以培养自立自理能力等。这些细微的变化需要教育者有心用心,才可能实现。对于有些教育者而言,一张制度管几年,抱残守缺不顾师生实际情况,这些不能与时俱进的规章制度有时很可能走向非人性的状态,走向反教育的立场。如,报载某学校因为几个女生留长发,早晨梳头迟到,就要求全校学生一律短发,强制执行,结果遇到一个倔强又脆弱的女孩,剪了短发跳楼,不当的教育造成伤亡的惨剧,绝非危言耸听。

轰轰烈烈当教育

德育工作者都知道“活动育人”的道理,“活动育人”的理念没有错,但如何举行活动,如何达到育人目的,却是颇有讲究的。现在有些学校动辄喜欢举行大型的活动,且不说“六一”“元旦”的联欢、开学典礼、评优颁奖的会议这些常规性的活动,一个学期四个月,能连续搞上文明礼仪月、科技创新月、体育健身月,或者搞英语节、话剧节、读书节、感恩节等。本来,举行这些活动也无可厚非,有些有创意的活动对学校德育

甚至教学工作的推动是有一定作用的,也给学生多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舞台和锻炼机会。但是,动辄就是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一个“节”都需要一系列的活动支撑,而举办者为了达到轰动的效果,往往是不遗余力通过人数、嘉宾、热闹等很多元素,以展示宏大规模隆重排场,取得轰动效应,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在上面。老师累一点自不用说,可惜的是折腾很多孩子,毕竟真正参与活动表演的是少数,很多的则是观众,甚至不少环节就只是站着观摩,听领导讲话,听老师说教,学生只带一副耳朵即可。如此规模宏大的活动,学生又能从中得到什么锻炼受到多少教育呢?客观说,这样的“月”“节”实际上是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扰乱了学生学习的心境,效果只是使得学生变得浮躁好动好玩,无心向学,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德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德育活动更适宜规模小、内容精、形式新的活动,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参与,面对面才能心换心。太大型的活动,教育者怎能用一颗心换得千百颗心的共鸣呢,即便有,对于演讲者或者表演者的艺术性要求是很高的。有一些职业演讲家进入校园,举行大型的演讲活动,那教育效果还真不错。但。若非很专业的演讲人士,有时即便是一些作家、教授进校园作报告讲座,有些都不一定能吸引到学生专心,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何况有不少时候,全校性的集队、集会就是校长主任进行一些形式的启动仪式,或是宣讲某种活动的目的意义。这往往都是过耳即忘的东西,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活动大型也有大型的好处,在氛围上气势上有一种感染力,形式上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不是说大型活动不要搞,应该要少而精,越是大型活动越要考虑环节紧凑,节目精彩,要计算人力成本。若非必要,则学校德育活动更适宜小规模活动,能在年级举行的就不要在全校铺开,能在班级举行的不要在年级开展。而且活动不宜太频繁,一个星期能有一次非常规性的专题交流就可以了。一会儿看展览,一会儿举行主题班队会,一会儿开展募捐活动,学生心性浮躁,德育效果又怎会好?低效的德育活动充斥于校园,学生必不能安心,浮躁心态下的学习生活必不会安定,矛盾纠纷就很多,到那时就不是品德礼仪好不好的问题,有时,过频繁的活动连基本的秩序都难维持。不少管理者有这样的体会:一次大型的活动过后,或者过于频繁的活动之后,学校总会出现一两起校园安全事故。其实就是学生心性浮躁的原因。

注重说教少督促

对于未成年的学生的学校德育,养成教育是其最重要最基础的教育内容之一。许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中小学生要进行习惯、礼仪等养成教育,但生活中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重要,但教育方式常常停留于说教、观念灌输上,至多再加上一些评价考核,动辄给这班扣分那班减分。从德育的过程环节看,这实际上是抓了德育的两头,即说教和考核,而缺少了中间的督促。事实上对于未成年的学生而言,他们自控能力弱,自主性欠缺,自觉自律意识缺乏,这就更需要中间的督促和帮助。德育的说教引领和必要的考核评价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则是中间过程的督促、提醒。“道理说教”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严厉的考核评价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但在这两端之间,其实有着广阔的教育空间,如学生扔纸屑这一行为现象,就有着很复杂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对策:有的情况只是学生出于无意,一经提醒就能改正;有的是出于习惯,长期这样做突然不这样做不习惯,所以,提醒后能改正,但下次还可能再犯,需要再提醒;有的则是恶习,觉得纸屑就应该扔地上,被别人提醒了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即便这次被人看到了提醒了去拣了,下次趁人不注意,还是扔到地上,因为,在他看来拿着纸屑去垃圾桶是件很艰难很不愿做的事,自己既懒,对规则、对被人管束、对改正错误都有着本能的抵触。针对这样不同的情况,如果简单地用扣分来惩罚评价,对前两种类型也许有作用,对第三类人恰恰没有作用。而最需要评价的恰恰是第三类人。前两类学生其实不用扣分,督促提醒就可以了,长期的被提醒,他就知道该怎样做了,就改正了,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习惯了。把这样的人剔除出扣分的行列,而将扣分专门针对第三种人,这样,扣分就具有了威力。将三类人混同起来一起扣,扣分的教育作用就不大了。有些教育工作者为了图省事。急功近利,觉得哪种“武器”威力大、效果好,就用哪种武器,只看到扣分有威慑力,没看到它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局限性。其实,扣分这种惩罚性的评价就如同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平常需要悬挂着,偶尔使用一下,它具有威慑全局的作用;要是经常把它拿出来,当做普通的刀剑,经常下场子去砍伐刺杀,它则将混同于普通的武器,不再具有特别的威力了。

德育中的说教、督促、考核,三者应该是缺一不可,三环节都要抓实才行,三者必须都要存在,都发挥作用,而尤其是督促占据中间,占有广阔的时空位置,应该成为教育的常态,如此,才承上启下,惩前毖后。三者相辅相成,通力合作,才能让学生明晰规则,敬畏规范,养成习惯,行多成善,内化成品质。

缺少奖惩难入心

分析学校德育中成效不太明显的原因,还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评价没能及时跟上。有的教师说,“我们学校每天都有考核,都有积分公布出来。怎么就没效果呢,学生好像不在乎那分数。”考核积分是什么?其实只是考核过程,不是结果。考核出来的结果起什么用?很多学校缺乏深入的思考。有的学校将此纳入每周文明班级的评比,这算进步了一点,跟集体荣誉挂上了钩。但,考核分数对于个人而言,仍然缺少挂钩,这就造成了犯错者对犯错行为无须负责的现实。有的班主任把扣分结果纳入到班级学生的常规考核之中了,这就又前进了一步,犯错者跟犯错行为挂上钩了。但,班级的常规积分有什么用?对这个学生造成多大的影响?是否在班级要进行必要的表扬或者批评呢?如果有,这就又前进了一步,犯错者的言行被口头批评到了。但,如果仅此而已,仍不足以教育警醒到学生,还应该跟班级的奖惩挂钩才行。如每周进行文明学生的考核和评比,记人到学生个人档案中去,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对每个人的常规积分进行一次评选,最好将此与一些小礼物、小奖品挂钩,利用物质奖励的形象性配合精神奖励进行强化奖惩结果。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对照各种奖项,如三好生、全优生、文明礼仪星、文明成长星等,要翻出学生的个人档案进行对照评价,最后确定各奖项的名单。这样,让播下行动的人收获相应的果实。这才是真正完整的教育。而这项工作系统复杂,需要从学校层面到班主任再到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需要班主任长期地坚持落实,艺术化地跟进教育,才可能收到效果。而这,在有些学校被落实得很好。因为学校德育管理精细化,设计和管理科学,尤其是执行力强,班主任认识到位,执行得力;在有些学校却只能流于空想,要么是学校管理者缺乏设计和推进,要么是班主任缺乏落实,教育缺乏艺术性。这就使得德育也好,养成教育也好,实际上没有有效进行。不完整的教育不可能取得完美的教育效果。

总之,德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重视德育工作,抓实常规教育,创新德育路径,提高德育活动效果,正成为许多学校德育的基本思路和潮流。我们在注重德育建设的同时,还应看到对基本德育常规的深入反思,要从常规中看到误区和盲点,并切实加以改进。从某种角度说,德育工作中的疏漏和薄弱处,恰恰是影响和制约学校德育效果的关键处。找到德育的短板,加以改进,往往能提高和推进整个德育工作的效果进程。如此说来,德育的反思与建设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阔步前行。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作者:罗刚淮

第三篇:创新德育途径 增强德育实效

【摘 要】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塔耳小学是一所山区学校,学生家长大多是稻农。经调查,家长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学历的不足30%,以小学、初中或中途辍学人数居多。全校双亲留守和单亲留守的学生超过半数,学生绝大多数由祖辈监护。面对复杂的家庭教育形式,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上,使新型“家长学校”应运而生。

【关键词】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新型家长学校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塔耳小学。

一、明确德育目标,健全德育制度,保障工作措施。

第一,以“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目标,以“文明、勤奋、严谨、务实”作为校训。根据学校、师生实际,制定学校德育长远规划和学期计划,并在德育活动方面作具体安排,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二,制定和完善德育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各部门制定育人目标,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并对过去一学期的工作作总结,并进行反思,为下一学期的工作做借鉴。为保障工作目标的达成,学校制定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办法。

第三,学校按照不同的学段和办学规模,设置了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等德育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独立的办公地点;学校设有校园广播站、电子显示屏、德育宣传栏、德育墙等德育阵地;学校总务处在德育活动开支方面设有专项,使德育活动经费有保障。

第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不同学年段德育目标要求。同时在德育活动开展中也对不同学年段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狠抓德育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认真搞好学习、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学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或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学习教师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增强爱岗敬业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落实班主任的考核与评价。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提升班主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 加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塔耳小学根据黄陂区教育局《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德育工作要点》及传统节日、纪念日,设计了学生们喜闻乐见、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如:2015年三月份,以“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为身边的女性长辈送上一份关怀,做一个感恩小雷锋;结合植树节,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及周边环境等活动,做一个环保小雷锋;开展一次以雷锋的名言为主要内容的书签制作活动和摘抄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做一个爱学习的小雷锋;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队员的常规教育,做一个公德小雷锋。本次系列活动,学校少先队部评选了13名雷锋式的好少年,并予以表彰,使雷锋精神也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类似的活动还有:四月份的“传统教育”“全民读书月”,分别开展了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网上祭英烈及全校性广泛阅读活动,还进行了“反邪教”主题教育活动;五月份以“三爱”“三节”为主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六月份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育月活动,还开展了庆“六一”暨诵经典活动;七月份家校合作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 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宣传阵地的作用

(1)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2)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和月活动主题定期更换学校宣传栏和文化橱窗;(3)校园环境的布置不断换新,做到与时俱进,彰显学校文化特色;(4)班级管理提倡个性化、特色化模式,每班制定班纪、班规、班徽等,班级宣传栏和黑板报既要体现学校活动主题,又要融入各班班级特色元素。

3. 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塔耳小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领导小组,由专职教师授课,让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正常使用,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 加强预防,做好安全卫生教育

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定时召开各种安全卫生会议,通过各渠道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按照学校日常规严格执行,每天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学校安全组成员每月对全校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拓宽教育渠道,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文化,学校利用本地革命老区地域人文优势,创建校园红色文化特色;第二,多年来塔耳小学坚持拓宽教育渠道,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实现环境育人。为了实现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及继承革命传统需要,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努力下,“经典诵读”“红色文化”已成为塔耳小学的办学特色。塔耳小学于2007年开始申报区级课题“农村小学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策略研究”,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于2010年圆满结题,成果在全区农村学校推介。如今,它已是我校德育活动的重头戏,每天“20+20”(20分钟诵读,20分钟书法)从不间断。“十二五”期间,我校又申报了两个德育课题,一是市级规划课题“老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已进入申请结题阶段;二是国家教育学会课题“利用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实践研究”,与之前学校开展的“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相互融合。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进入结题阶段。

2.加强德育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各学科教学的渗透

学校除了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外,还善于挖掘、利用木兰乡本地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确定了德育教育基地和实践活动基地:冷元成烈士墓、苏维埃遗址、明清博物馆、木兰福利院等,每到纪念日或特定节日,武汉市黄陂区塔耳小学都要开展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

近几年来,学校根据有效德育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组织教师精心编排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读本”(分高、中、低年级);“木兰湖——可爱的家乡”(全套三册);“文明创建校本教材”,并在教育教学中使用。

五、构建“三位一体”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至少2次全校性的家长会,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家访等,引导家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良好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榜样。如2015年春,就乘车问题组织乘车学生家长到校开会,为保安全定预案、签协议;临近放暑假,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暑假前家长培训会,指导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安全度暑假,如何指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家访,学校每学期都要制定详实的家访方案和班级家访计划。每学期的家长开放周,学校将家长代表们请到学校,深入到班级听课、观摩班级文化建设,建议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发挥社会课程的帮教作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根据区局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如七月下旬,二(1)中队的队员彭敬凡同学的家务体验活动“自己鞋袜自己洗”“我帮妈妈做家务”;八月份,为庆祝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塔耳小学与塔耳社区共同策划、共同出资制作抗战图片展,引来了众多群众观看,使学生及群众都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塔耳小学的德育工作形成了一定特色,多次在区内交流,受到市级以上表彰。2010年至今,学生参加黄陂区中小学生诵读比赛,连续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陈顺芹老师的经典诵读示范课在黄陂区北片各乡镇中心小学展示;学校被评为市级经典诵读先进学校;“20+20亲近母语活动”被评为武汉市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在全区小学推介。学校的红色文化创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得到市延研会的充分肯定,活动成果集即将推出,柳校长在区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学校特别重视特殊生工作,如贫困生的资助、留守生的关爱等。由于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学生仪容仪表端庄大方,言谈举止文明,精神面貌良好,受到家长一致好评。我们将再接再厉,坚持德育为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吴雁玲

作者:黄敬芝

上一篇:美丽心灵论文范文下一篇:婚姻质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