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高职教学的思考

2022-09-10

自本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飞速发展。尤其近几年, 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的学生人数已经接近8 0 0万, 占全国各类在校生总数的5 0%以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毕业便能直接上岗”成为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首要考虑条件, 而职业技能鉴定恰恰是从理论、实践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提供了依据, 因此将职业鉴定融入高职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1 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

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所做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它同社会上流行的短期培训班有着本质的区别:短期培训班时间较短, 一般是针对从业人员所需理论知识进行短期迅速充电, 效果往往不太好;而职业技能鉴定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来确定的, 它更加全面的考核了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和从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能力。

2 在高职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9 0年代后期, 我国实行毕业生就业“双选”制度以来, 各高校都把就业率作为评定教育质量的重要考核项目。尤其是高职院校, 为了避免把学校办成“压缩型本科”或“转型的专科”, 更需要在多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 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教育质量观的变化

教育质量即是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程度, 现在倡导“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素质质量观[2];这样高职教育便从“学科本位”过渡到“社会本位”和“人才本位”, 即在学好知识的同时, 学生应该具有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知识更替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社会需求为质量标准的教学模式。

2.2 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的变化

以前用人单位只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到单位后进行岗前培训、实习再正式进入岗位工作, 这对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种浪费。教育机构沿用传统的学科式教育方式,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导致了“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而毕业生又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单位”的两难境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动手、沟通合作和开拓创新等多项能力[3], 以满足社会知识更新、知识向物质转变、团队协作、开发新工艺或新产品的需要, 这些都极大的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需求。

2.3 高校间相互竞争, 办出特色高校的需要

目前, 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校招生的生源质量, 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对学校的社会声誉产生影响, 因此高职教育对生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能否录取到高质量的生源主要看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而地位和知名度的取得主要看学校是否有特色。如今许多高职教育院校积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将职业技能鉴定引入高职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毕业时能拿到“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证, 为毕业生就业增添了一份筹码。

3 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课程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些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还承担了社会上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这种考核往往是经过短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来完成, 为便利起见, 对在校生的鉴定也采取相同的方法, 完全脱离了学生的教学过程, 成为了单纯的“考证行为”。其实, 针对在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跟社会在岗职工是不同的, 它是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期间, 完善自己多方面能力、实现成功就业的一座“捷径桥梁”。因此, 对在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要同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相联系。

3.1 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 它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教育不应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 把学科分成基础文化课教育, 专业基础课教育, 专业课教育三个环节;而应该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以能力培养课程为主, 加上适量的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 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 专业以“牢固掌握和熟练应用”为主, 合理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

高职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 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 以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 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色, 缩短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3.2 调整师资队伍结构[5], 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水平

师资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执行者, 其师德修养、思想观念、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方法将直接决定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各等级人才的需求, 一些学校同时还承担了对相关社会人员进行从业培训, 转业培训, 在岗培训等职业培训的任务, 这就要求学校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和出色的实践经验, 并且能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在岗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使教师多参与所从事学科的实践操作和研究。

3.3 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调整教学课程结构的基础上,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对学生知识掌握熟练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板书式教育只能用于对理论知识的传递, 而对于实践环节, “口头的操作”没有任何意义。因此, 我们要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从多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比如在工科专业中, 对一些口头描述不清, 实训现场又无法看到的设备内部运行原理、运行过程, 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现代的现场实训都是不能完成的, 而是要借助于多媒体演示, 将设备内部结构剖析清楚,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 虽然他还存在招生门槛低等问题, 但将职业技能鉴定引入高职教学过程中, 对相应的课程结构, 师资队伍, 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必将会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质量, 改变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理论不足, 动手不行”的看法。

摘要:本文在对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介绍的基础上, 剖析了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引入高职教学的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必要性, 并对如何将高职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有效结合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高职教学,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同坤, 马爱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 1 (6) .

[2] 王致和, 卢月萍.关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6) .

上一篇:教研组建设之我见下一篇:《办公室业务》杂志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