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2024-05-08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共10篇)

篇1: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作者:陈亚萍编辑:studa20

摘要: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成员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中既各自独立又交叉联系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标取向、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都具有相似性,从而具有了彼此点补转化的可能性。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也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互补 转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因而也是企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贯彻落实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一、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考察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种经济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既独立又同一,因此,可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彼此互补以达到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员工的思想也难免出现一些困惑和疑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和严峻考验,企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经济高度繁荣和社会多样化加剧的趋势下,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以下五种功能:一是清晰目标导向。“作为观念形态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和确立,就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从意识形态深层指引组织发展的根本方向,对企业成员及其行为起到导航作用。”二是凝聚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使企业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增强企业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激励员工前进。积极的企业文化,在满足员工物质保障需求的基础上,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其工作热情,使每个成员自觉地为企业目标而奋斗。四是约束偏离行为。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不仅仅表现正激励和负激励上,更主要的是通过组织文化对成员的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将外部约束和企业成员的内在约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五是延续企业力量。一旦企业文化塑造成型,就会持久不断地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与转化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的特色,独具一格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侧重于政治方面,如加强职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公平与正义的关系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核心,两者存在的共性决定了它们可以互相融合。“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并不是将两者完全等同或者相互取代,而是说两者不能够孤立的进行,应该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帮助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本身具有的如下内在条件,使得两者的互补转化成为一个

现实诉求。其一,以人为本的目标取向。“人”在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企业文化的塑造也旨在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其二,层次多元的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因为具体的资源禀赋和社会境遇不同而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地位、觉悟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到多元性。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全体员工创造的集体文化,故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多种方式来满足员工的层次差距。其三,交叉重合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而企业文化,为了树立企业目标,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积极性、凝聚力以及最重要的企业精神,在内容上势必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重合。

事实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诉求,还统一于党的指导思想下。企业文化强调个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共性,两者的发展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

三、企业文化中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需要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而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氛围,也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

一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企业和谐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融合。”

二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对于企业这样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组织来说,发展是核心任务,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不能脱离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立足用企业精神、经营宗旨、质量方针和理念教育职工,可以极大地激发职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

三是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必须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灌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渗透到企业工作的各个领域中,渗透到群众性地创建活动中。其次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把网络办成联系员工的渠道,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总之,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要努力做到体现多元性,富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唐剑,何金泉.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2008(6):41—43

[2]王翼.浅议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现代企业教育,2009(7):162—163

[3]胡昌.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决策探索,2009(5):41

篇2: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成员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中既各自独立又交又联系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标取向、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都具有相似性,从而具有了彼此互补转化的可能性.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也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

作 者:陈亚萍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水电讯处,225261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6) 分类号: 关键词: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互补   转化  

篇3: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我深深感受到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 在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学生群体特征都发生了变化的今天, 传统的教育手段受到了冲击, 因为它们根本比不上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我们已经进入了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新经济时代, 我们的工作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不能守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 多反思工作中的问题, 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来讲大致可分为疏导教育法、榜样教育法以及激励教育法。这几种方法在命名上可能会有所区别, 但是在内容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惯用的方式。在过去, 这些教育方法对学生还是颇有成效的, 但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知识和信息量丰富, 他们敢想敢为, 自信且思维活跃, 这些讲大道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不仅不新鲜了, 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手段单一、形式重复守旧, 并且目的性强, 很容易让学生抵触、反感, 大大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其次, 从内容上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 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理论性强, 实践性和吸引力都比较低, 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 若能增强内容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把理论教育和学生的感受、需要、理解等实际问题结合, 不仅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而且还能让思想扎根, 切实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社会实践活动, 应该是潜移默化, 层层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 而不是立竿见影、条框分明的。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的教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却与之相悖了。

二、美育的概念及功能。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美感教育, 大多数人以为美育只跟艺术教育有关, 这样的理解是表面的也是狭义的。其实真正的美育就是让人发现美、追求美到最后将自身理想、道德、素质以及品格融入美的过程, 这才是美育功能的最终目的及体现。而通过艺术美来提高人的审美、追求美的能力只是美育内容的其中一种, 除此之外, 美育的内容还有自然美以及社会美。所以, 美育的内容是丰富的, 手段是多样的, 它甚至可以渗透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各个学科, 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美育对人在成长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如审美、个性、品格、精神、情操等等。因此, 美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美育是教会学生先发现美, 享受美并思考“真、善、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以学生的主观能动和感受为主, 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他认为美的、正确的事情。人都喜欢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学生更愿意接受自己做主的方式, 而不是被动的灌输, 侧面引导学生开朗阳光、积极向上、主动求知。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的核心是一种情感教育, 在学生教育中美育更多的是指道德感和价值感。例如今天反复被我们热议的“是否该扶跌倒的老人”这一社会问题上, 受过美育的感染和熏陶的学生, 则会说“当然应该”。美育是抛开了功利的, 循循善诱的。同时, 美育的教育方法又是潜移默化的, 让人愉悦的。就像学生在一场晚会或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和道理远比一次谈话教育要认真聆听, 记忆更深刻。因为寓教于乐的形式更易让学生认可, 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参与者, 不仅能让知识变生动而且体会更深。当然, 并不是说这一切都全是美育的功劳, 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是受多个学科的作用和影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美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重要的, 同时是不可替代的。

三、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助互补

我们知道现在中小学都提倡素质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的“美”并不是指美术, 而是美育。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素质、技能、知识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因此, 美育不仅是中小学的课题, 也应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课题。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相同点, 同时又各有特点也都有不足, 也正是因为这样, 才说两者是互助互补的。

首先, 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不同的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性教育, 而美育则是通过对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与鉴赏, 培养大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激情与能力的感性教育。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方能使人更谐和、更均衡发展。

其次, 两者的内容是相通的互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核心, 学生通过对相关理论概念的学习去理解和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学会判断和选择,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美育是教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并将自身融合的过程。而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会影响人的审美标准的, 同样地, 人们也是因为学会审美、追求美, 才会去选择美好的事物或者做出善意的、道德高尚的行为。两者的理论基础虽不同, 但确是在促进和引导学生朝同样的方向发展。所以说,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是互助的, 能更好地保障和帮助学生人格、理想信念以及道德情操的建立和完善。

最后, 两者又是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枯燥的概念学习, 但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撑和指导, 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美育是通过美好的体验和感知的方式去教育学生的, 是感观、感性的教学。美育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也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亲身排练一部爱国主义音乐剧, 会比观看更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和荣誉感。但是生活中的感知不尽然都是美好的、正确的, 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性教育则可以让学生客观地去选择学习和接受哪些事物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基础, 是理性教育;美育是参与实践的过程, 是感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两者是互补的。

四、将美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逐步加强, 但问题仍然不少, 需要理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 拓宽教育途径,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队伍素质,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科学性。

首先, 要把美育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中, 制定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观念, 明确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目标。其次, 美育正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拓宽的途径之一。现代大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个性突出, 已明显有别于过去的学生群体。他们自信、张扬、聪明、果断率真, 守旧的教育方式满足不了他们, 也吸引不了他们。我们应该利用美育寓教于乐的特点, 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 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命力。最后,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除了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外, 还需提高他们相关的美育知识和美育实践经验, 以及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的技能。理论是基础, 实践是总结,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美育实践经验, 才能很好的将两者结合, 不断完善和推进工作。信息时代, 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类信息和思潮的影响,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利用新媒体手段将美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美育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的理论在现实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呈现, 而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则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篇4: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感受到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学生群体特征都发生了变化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手段受到了冲击,因为它们根本比不上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我们已经进入了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新经济时代,我们的工作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守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多反思工作中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来讲大致可分为疏导教育法、榜样教育法以及激励教育法。这几种方法在命名上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是在内容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惯用的方式。在过去,这些教育方法对学生还是颇有成效的,但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知识和信息量丰富,他们敢想敢为,自信且思维活跃,这些讲大道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不仅不新鲜了,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手段单一、形式重复守旧,并且目的性强,很容易让学生抵触、反感,大大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从内容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和吸引力都比较低,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增强内容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把理论教育和学生的感受、需要、理解等实际问题结合,不仅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还能让思想扎根,切实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潜移默化,层层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而不是立竿见影、条框分明的。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的教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却与之相悖了。

二、美育的概念及功能。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美感教育,大多数人以为美育只跟艺术教育有关,这样的理解是表面的也是狭义的。其实真正的美育就是让人发现美、追求美到最后将自身理想、道德、素质以及品格融入美的过程,这才是美育功能的最终目的及体现。而通过艺术美来提高人的审美、追求美的能力只是美育内容的其中一种,除此之外,美育的内容还有自然美以及社会美。所以,美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手段是多样的,它甚至可以渗透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各个学科,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美育对人在成长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如审美、个性、品格、精神、情操等等。因此,美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美育是教会学生先发现美,享受美并思考“真、善、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的主观能动和感受为主,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他认为美的、正确的事情。人都喜欢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学生更愿意接受自己做主的方式,而不是被动的灌输,侧面引导学生开朗阳光、积极向上、主动求知。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的核心是一种情感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美育更多的是指道德感和价值感。例如今天反复被我们热议的“是否该扶跌倒的老人”这一社会问题上,受过美育的感染和熏陶的学生,则会说“当然应该”。美育是抛开了功利的,循循善诱的。同时,美育的教育方法又是潜移默化的,让人愉悦的。就像学生在一场晚会或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和道理远比一次谈话教育要认真聆听,记忆更深刻。因为寓教于乐的形式更易让学生认可,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参与者,不仅能让知识变生动而且体会更深。当然,并不是说这一切都全是美育的功劳,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是受多个学科的作用和影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美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重要的,同时是不可替代的。

三、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助互补

我们知道现在中小学都提倡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的“美”并不是指美术,而是美育。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素质、技能、知识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因此,美育不仅是中小学的课题,也应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课题。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相同点,同时又各有特点也都有不足,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说两者是互助互补的。

首先,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不同的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性教育,而美育则是通过对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与鉴赏,培养大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激情与能力的感性教育。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方能使人更谐和、更均衡发展。

其次,两者的内容是相通的互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核心,学生通过对相关理论概念的学习去理解和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学会判断和选择,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美育是教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并将自身融合的过程。而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会影响人的审美标准的,同样地,人们也是因为学会审美、追求美,才会去选择美好的事物或者做出善意的、道德高尚的行为。两者的理论基础虽不同,但确是在促进和引导学生朝同样的方向发展。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是互助的,能更好地保障和帮助学生人格、理想信念以及道德情操的建立和完善。

最后,两者又是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枯燥的概念学习,但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撑和指导,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美育是通过美好的体验和感知的方式去教育学生的,是感观、感性的教学。美育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亲身排练一部爱国主义音乐剧,会比观看更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和荣誉感。但是生活中的感知不尽然都是美好的、正确的,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性教育则可以让学生客观地去选择学习和接受哪些事物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基础,是理性教育;美育是参与实践的过程,是感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两者是互补的。

四、将美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逐步加强,但问题仍然不少,需要理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拓宽教育途径,改进教育方法。提高队伍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科学性。

首先,要把美育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中,制定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观念,明确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目标。其次,美育正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拓宽的途径之一。现代大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已明显有别于过去的学生群体。他们自信、张扬、聪明、果断率真,守旧的教育方式满足不了他们,也吸引不了他们。我们应该利用美育寓教于乐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命力。最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除了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外,还需提高他们相关的美育知识和美育实践经验,以及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的技能。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总结,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美育实践经验,才能很好的将两者结合,不断完善和推进工作。信息时代,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类信息和思潮的影响,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手段将美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美育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的理论在现实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呈现,而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则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今天,不仅是经济、政治新常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常态。我们应该大胆摒弃过去的形式化、制度化教育,探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丰富实践活动,注重新颖性和科学性,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正确方向。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不仅是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新的突破口,更是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篇5: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1、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 是一种管理活动, 是一种经济文化, 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 成为员工认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应用给烟草企业带来了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

2、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 用正确的思想内容、工作方式抵制、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 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为企业实现目标、发展稳定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烟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以特色企业文化为依托, 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有形化的过程,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体、更有活力。

3、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密切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基础, 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二者存在的共性决定了它们互为里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助推企业文化的建设,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 塑造积极乐观向上企业文化精神, 在“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企业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讳言, 实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对接则是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相近的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作为实现两者对接的切入点。

1、在价值取方面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对接, 是源于二者都努力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等引导到企业确立的目标上来。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以企业的品牌建设为例, 提升品牌形象, 创造品牌价值与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相辅相成, 用服务的手段提升服务理念, 用真诚的服务明确责任和义务, 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使服务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同在,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形象化, 也使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扎实的内涵。发挥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 提升了企业员工素质, 实现从理论认知向文化认同的转变。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要培养员工树立与企业精神、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接。

2、在企业管理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方式, 使员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扬自觉性主动性, 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 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融合, 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 激发人的热情,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文化建设更有亲和力、凝聚力。

3、在激励机制方面

激励机制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通过精神鼓励等方式, 激励员工自觉选择正确工作态度。通过“创先争优”等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提升榜样的作用, 调动员工思想积极性主动性, 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激励机制上的对接, 为广大职工创造一种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文化氛围, 使员工在企业温馨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 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能够达到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的目的。

4、在凝聚功能方面

维护企业员工的基本物质和文化需要,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富有亲和力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可触可感, 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 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使员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 这恰恰是思想政治工作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帮助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烟草企业的具体实际, 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载体, 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落实“两个至上”在岗位, 弘扬烟草企业精神, 倡导和谐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熏陶、感染和引导下对企业文化产生高度理解和强烈认知, 全面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

2、领导示范

强化领导、以人为本。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决策的, 领导者集决策者、指挥者、践行者于一身, 领导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烟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取决于领导者的身体厉行、率先垂范。领导者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 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制度约束

完备制度、有效执行,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保障。制度保障带有一定强制性, 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进行制度建设, 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制度、流程、规章的制定, 避免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 有助于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目标, 全面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测评考核

推进考核、强化考评。企业文化与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尽管员工对烟草企业文化的了解、认知、认同各异, 建立起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体系, 将员工日常各项工作任务与考评指标挂钩, 奖勤罚懒, 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避免不必要的人为主观判断, 逐步形成“以事业鼓舞人、以责任鞭策人、以标杆激励人”的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将员工个人发展、企业成长、社会进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有利于在企业改革和发展, 有利于丰富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 从使企业员工自觉成为企业的主人, 推动烟草企业协调、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版

篇6: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长期的经营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永葆企业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管理内容,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资产。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信息网络化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引领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全新的知识经济让企业思想工作在遇到一些机遇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在新形势的发展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由于人们价值观及信仰等不同导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目标、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没有进一步创新,以致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此外,一些思想及歪理严重威胁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继承人,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企业领导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培养及发展时期;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企业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但工作内容比较片面、工作方式较僵化,以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途径,以便企业走出目前困境,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区别和关系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区别

(1)基本属性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政治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学习政治技能及知识的过程,并将此过程与传播政治文化、教育政治成员进行统一。政治社会化是为了让人们接受和学习政治体制、塑造政治人格、提高其政治生活能力而进行的政治态度、思想体系、政治信念及社会制度的确定。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为企业员工共享而形成的企业本质特征、价值观及思想,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本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以此确保企业发展和人员需要的平衡共存。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基本属性上不同。

(2)实施主体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业的工青妇组织或者党组织为主体进行实施的,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简单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在思想政治素质领域实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经营管理领域实施的,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不同。

(3)历史渊源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自建党至今用来提高人们思想政治觉悟及理论水平的主要途径,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融合组织管理与社会文化的产物。不管是从世系,还是从出身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一目了然。

(4)合法性的来源不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几乎都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干预下展开的,其合法性渊源来自政治上层建筑。不同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企业本身行使其决策权,它是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礎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其合法性渊源来自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需要。

(5)约束力和实践性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虽需结合实践,但与实践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渗透力也不多,而且,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思想的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也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强制制度实施执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指导思想相同。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以此提高企业及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2)目标相对一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得企业成为责任心较强的市场主体,但企业文化建设在注重社会认同及文化形象的前提下,更注重企业品牌和坚持社会主义的走向。虽然如此,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此外,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以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企业文化职能。

(3)内容有同构性。从文化方面来讲,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都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外国先进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而来的,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也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倡导和学习的方面。

(4)途径作用一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理解及潜能的发掘,反映了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认同力量,通过对企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感染,凝聚企业力量,推动着企业快速发展。

(5)部分方法手段相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需要大力宣传,其思想文化的接受方式都属于互动式的灌输,思想文化在传播时的实践性都比较强。此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在利益的支撑下将思想教育和企业管理相互结合来展开的。

除此以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还有几点不同及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而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二者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不能相互替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可利用思想政治资源,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可将文化建设作为载体和途径以便其更好地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在遵循相关规律的同时,推动两者独立发展,这样才能在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结语

篇7: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关键词:中学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用思想政治教育指引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其中,是对良好德育环境的有意识创造。而当校园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以物质的形式表现、以精神的形态延续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就真正走到了学生面前,走进了学生的心中,德育也就此得以延伸,不断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如果把学生比作向日葵,那么,我愿意把学校校风比作阳光和雨露,把人民教师比作园丁,把校园文化环境比作土壤,三方协力方能使向日葵茁壮、向阳。

一、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精神风貌,有思想政治风气、也有学术文化空气,体现着全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氛围、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学校刚刚建立的时候,学校教师团队的教育理想与工作作风为校风订立了基调,随后加入到学校的每一名学生又不断践行和充实,使其成为独特的传统。比如,有些学校由希望工程、社会人士或者校友捐建,通常会在校园建筑中留下印记,感恩精神在校风中占较大比重。有些学校崇尚自然注重环保教育,有些则依靠历史传承书香校园的氛围,或是树立开放创新的理想,都是学校独特的校风。学校不是工厂,尊重个性塑造人格绝不是标准化生产。进行校风建设,就是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的优良传统,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以校歌,校报校刊和校风宣传牌等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校史馆、荣誉室,举办文化节、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优良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二、师德建设

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纠错者和榜样。在政治思想方面,明确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任。育学生以德,为师者必先有德。师德有三,其一,是爱。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教育。既表现为对自然奥秘、人生法则和教育规律执着求索的热情,又表现为对现代社会和人格的坚定信念,并凝聚为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理智而深挚的爱。潜心求索,诲人不倦。师德之二,是智。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专业有长,精益求精,如此才是“学高为师”,才能成为学生知识积累的榜样,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优良习惯。师德之三,是艺。师艺首先为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无止境,为师者不能教授学生所有的知识但能传授学生科学的方法。同样,为师者不一定懂得所有的知识但应该灵活运用最能为学生接受的方法教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即为学生发展之土壤,思想政治教育为这片土壤注入了丰厚的养料。建设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充分发挥规范和指引、凝聚和激励、陶冶和渗透的作用,使学生在此环境中潜移默化,达到对情意和行为的调节、感染和控制, 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一)规范和指引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校园设计和校园景点布置来树立一个导向,指引学生。如,在校园的整体设计上,平整开阔且方正的校园可以平衡对称的特点来规划建造,隐性培养学生的秩序感和纪律性;山湖相间或是其他不规则地形的校园建设则更多地强调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民主自由的思想。校园的卫生整洁,同样意义重大。杜绝校园及周边地区“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活动室等教育场所,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都要干净整洁,墙壁和各种宣传橱窗要整洁有序。一方面是为师生提供纯净文明的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更是引导学生走向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人生道路。

(二)凝聚和激励作用

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校训,且每一名学生都把校训铭记在心。反映校园精神的校训已成为团结、凝聚学校各方力量、规范调整师生员工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力量。校训、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等标牌要与环境相协调;体现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术作品等,也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看似平凡但踏实易懂,进而从认同内化为信仰,真正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形成习惯的行动,凝聚人心,持续激励着学生向榜样学习、进步。

(三)陶冶和渗透作用

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氛围,使教育持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课堂只是学习知识和方法的场所之一,第二课堂,或者说第一课堂以外的所有校园场所和资源都能陶冶学生心灵。不一定是注重形式的“体育节”、“艺术月”、“科技周”等形式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光是提供自由的场地、时间、规则,就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聆听音乐、锻炼身体、乐于发明创新的习惯,拥有了更多为终身发展有利、为愉悦身心自由的机会,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情怀,且具有冶情养性、抚慰心灵的作用。

四、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校园文化的传导和反馈,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饱含思想内涵。使二者充分结合,相互促进,其教育的能量就大大增强。这样的教育,以生命为原点刻画学生发展的轨迹,不仅有明日的幸福期待,也拥有着今天的幸福体验。教育的关怀将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他们都能展现生命的丰富性和主动性,都有属于个体生命的发展空间,抬着头,以一种阔大和豪放的胸襟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既能成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又一生拥有健康、充实、丰盈、明亮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黄冬玲:论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校园文化塑造[J]。前沿, 2006, (9) 。

[2]匡和平:从校园文化建设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10, (9) 。

[3]易炳秀:从细节看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24) 。

篇8: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有着较大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们的研究对象相同,全体职工是两者共同的研究对象,以人为本是做人的工作首要考虑的。首先,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此为基点,引导员工生产积极性,培育主人翁意识。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同企业的生存紧密联系;其次,指导思想类似,它们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引导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但是中国这些思想并不是单单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人本思想”,而是在尊重我国基本国情的基本上,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等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实施的指导理念;第三,目标有着共性,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培育新思想、强能力的“四有”员工为努力方向,企业管理者相信企业的成败同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最后,内容上存在一致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上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他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倾向于培养“四有”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则倾向于通过一定的价值取向及企业精神来影响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水准。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差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从它们的名字上我们就可以分辨出两者有着一定的差别,其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范围不同,前者更为注重政治方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当前我国各项指导方针紧密相联,偏重于意识形态。后者则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氛围出发,主张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集体意识;第二,内涵不同,企业思想政治主要是对员工思想上进行引导,凡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事项均可以纳入其中。后者则是从价值观入手,强调企业的精神文明、道德体系构建等等,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制度规范及行为;第三,实施主体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企业内部所存在的党组织和青年人为实施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以调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核心;第四,来源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及国家建设当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当前我国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则是被发达国家经过理论与实践双重检验后传入我国,并成为推动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法宝。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注意把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党从来就是靠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的。”

第一、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与时代步伐同步,且要创新其途径与载体。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良好的企业可能运用自身优势来化解企业在文化构建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从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有了合作领域,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视精神层面的作用,它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建设来实现企业全体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促进企业创造出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及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反腐工作使社会更加和谐,也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得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第二、促进企业文化本土化。

不可否认,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源自于国外,并在国外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既然企业文化起源于西方国家,它就不可避免的烙上西方国家文化与思想意识的印记。但是,我国的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极大差别,那么,各类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涌入我国的时候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水土不服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如何构建切合我国需要的企业文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当前,我们只有将国外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并在实践当中不断优化与升级,才可以开创属于我国企业自己的文化模式,并进一步充实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同时,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脱胎于我党长期的实践,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可以直接用来促进我国本土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有利于企业形成特有优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它依附于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指导着我国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没有思想政治作为导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截至到目前,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能够引导企业员工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迈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足够,必须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特征的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具体的企业文化中,用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举止,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将有助于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体系完善、理论丰富的特征,但同时具有宏观、难以理解、枯燥的缺点,要想将企业思想政治转化成生动、贴近员工实际的具体化工作,让员工能够真实的感知思想政治的观点与方法,就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增加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

[2]崇学文. 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机遇和挑战[J]. 工会论坛,2003(2).

[3]王功敏、袁汪洋.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J]. 前沿,2007(8).

[4]于森.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5).

篇9: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

关键词:政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所特有的公民教育模式,在某些方面又具有世界的普遍存在和意义,对于它的理论探索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治学学科的政治文化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共通之处。因此,运用政治文化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方式进行理论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也有益于政治文化教育价值的探讨。

一、政治文化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文化理论是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的当代政治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美国学者卡博雷尔·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也就是政治制度的内化,它包括三方面的要素:认知、情感、评价。国内政治文化理论界依据国外学者的定义,一般将政治文化含义拓展为政治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与技能。尽管各学派对政治文化概念和理论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认为它主要研究客体对主体的政治心理态度。

政治文化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评价的形成背景和基本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与之具有三方面相似的因素。

第一,有意识的政治教育行为。从政治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它是社会成员在前代的政治文化以及特定政治环境双重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继承性和可塑性。阿尔蒙德认为,家庭与学校在政治态度方面对客体进行了有意识的教育。这种有意识的教育在我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因此,政治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有意识教育的特点,“都是传播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让受教育对象建立起相应的政治信念”。

第二,以维护政治基本态度为共同目标。政治文化理论认为:“政治文化寻求合法性基础,以及维持一个政治体系的基本态度。”因此群体或个人的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备相应的稳定性,政治文化的这一特性对政治的稳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让公民接受主流的意识形态,形成符合社会主流道德标准和政治行为规范,其政治教化目标尤为明显。因此,不论是西方的政治文化教育还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政治的基本态度,进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

第三,以政治性情感为主要内容。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与技能,是以政治为主导的心理态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包含着政治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内容,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性”。突出政治性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道德伦理教育的最大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而进行的劝服性政治情感教育。

总之,基于政治文化理论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特定教育环境下,由政治主体进行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的培养和学习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理应借鉴政治文化理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和新价值。这是学科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文化培养的特征

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政治文化具有更宽泛的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中来看,政治文化教育又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政治情感的有意识教育。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政治主体的情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当然,在运用政治文化理论的同时,还需要避免概念生搬硬套的倾向。因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取本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其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过程。例如,家庭的政治态度的影响并非都是有意识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明确目标的、有意识的教育过程。因此,有意识的政治社会化才是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政治能力的实践教育。公民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三大要素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也就是在模拟政治行为,让学生从实践中体认,培养政治文化的认同。大学教育机构本身组织的学生活动可以提供这样的联系,而这类活动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此外,中国大学的学生团体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设计中,也受到主流政治的引导和支持,让个人的政治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校环境的政治参与训练明显强于家庭、伙伴、传媒等其他政治文化环境。

第三,政治信仰的系统教育。从政治文化的内容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文化培养主要以政治性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确立正确和稳定的政治信仰为使命。同时以系统的教育为主要手段。政治文化教育是系统化的教育过程,包括家庭环境、同学环境、媒体环境、政党环境和校园环境等因素。这些都可以影响公民的政治文化。从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有专

政治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征与价值

——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中心的探讨

韩潇筠武端利

门的课程安排,有专业的教材出版,有专业的授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都具有系统教育的特征。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文化教育的三方面特征,是探讨其价值的重要基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文化教育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文化的培养,实现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文化培养的价值在于:

第一,政治能力培养的价值。人的政治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政治环境中逐步锻炼形成的。政治文化教育可以训练个人的基本政治能力,包括对基本政治主体的认知、基本政治技能的掌握、理性政治情感和比较稳定的政治态度。政治文化理论认为,直接传授政治学知识能够增强个人的政治能力感。高校作为一个半开放的小社会,“拥有系统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形成了最佳的教育场域。政治主体可以通过校园社团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基本政治技能,开放的学术讨论培育理想的政治情感。

第二,消融政治文化差异的价值。政治文化并不与生俱来地具有同一性,政治文化理论认为任何国家的公民文化都是混合型的政治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离开家庭在一个半开放的校园环境中组成新的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地域背景,家庭背景、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其政治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如果能开展系统的政治文化教育,比如国家观念和政治情感的教育,将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政治文化差异。大学生群体在现实的政治中又往往作为政治发展的基础和后备力量,他们拥有更具效能感的社会精英文化,他们政治文化的稳定将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

第三,支持社会发展与改革的价值。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而在社会的发展中如何获取公民的支持则是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保障。如果公民的政治文化使得人们对推行社会发展的政策有着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和信任感,这种政治文化就促进社会发展,反之,就阻碍社会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教育内容占据相当的分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改革的政治文化认同根植于大学生群体当中,这种政治文化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念,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创造无穷的情感认同。

随着新时期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如何适应社会政治发展的新需要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新课题。政治文化是实现大学生精英群体政治情感、政治认同和政治评价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文化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体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政治文化教育的特征和突出的价值。从理论上借鉴政治文化理论,只有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政治文化的价值,才能从内容上拓展久已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从实际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美阿尔蒙德、维尔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

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北京:东方出版

社,2008:14.

[2]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0:19,91.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0.

[4][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1:131.

[5]武端利.政治文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政治教

育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2010(12).

摘要:政治文化是研究有关政治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与技能的当代政治科学理论,政治文化的教育也是各国普遍存在的教育过程。从政治文化理论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客体进行政治文化熏陶的教育模式。因此运用政治文化理论的相关内容,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和新价值,必将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创新。

关键词:政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美]阿尔蒙德、维尔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4.

[2]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91.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0.

[4][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31.

篇10: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38-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现实中,一些单位却把企业文化提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无形之中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这首先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问题,如果不澄清这一问题,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指企业成员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照党的纲领和中心任务,通过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使职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正确的立场观点。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发挥作用的对象来说,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从研究企业员工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激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约束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育人为业,以培养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都是做人的工作,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工作目标。

第二,从发挥作用的效果来看,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标。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从大的方面讲,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见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内容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教育,培养”四有”员工队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等方法对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予以解决。企业文化则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標、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创造文化环境来影响人、制约人的行为,形成企业管理价值取向的群体意识。

第二,机制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党委集体政治核心领导下,专职兼职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其运行方式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教育和正面灌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员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由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同的应用科学,二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不能互相代替。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会使企业失去鲜明特色,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缺乏工作创新力度,就不会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企业文化取代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本身,更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都会破坏企业文化的健康、顺利发展。

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出发,强调注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保障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同时又要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文化的自发式地形成发展,不能保证以上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领导的实质在于执政为民,党所做的一切都在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与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这只是从总体方向上讲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进程中,由于观念、体制、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可能出现脱离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利益。

三、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供结合点

首先,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例如,企业文化中企业精神的塑造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企业文化中经济效益的增长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企业文化中员工队伍的培育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抓手;企业文化中制度整合的建设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设施”;企业文化中人格力量的雕琢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资源;企业文化中特色形象的刻画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等等。

其次,企业文化在方法手段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借助企业文化提供的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通过创造出团结和凝聚职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弊端,改变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实处。通过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的方法手段,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意识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上一篇: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目标责任书下一篇:船舶综合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