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

2023-02-11

大学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传承创新的时代责任, 国家的发展复兴必须依靠人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大学教育, 而大学内涵的重要体现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体现着历史积淀、育人特色, 是高校师生在学校教育理念的引导下, 传承、践行所形成的独特精神资源, 是在校园环境中产生、长期形成并传承的规律、准则等系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校风、教风、学风、规章制度、文化活动, 也包括办学理念、文化传统、校本精神、道德规范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 是高校的办学历史传承下来的气质风骨, 是凝聚人心、展示形象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取向对于大学生的学识、人品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作用。如何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凝练、利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自2004年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下文简称为《意见》) 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来, 高校都在创建并推进体现学校特色和校本精神的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学风, 创新文化活动, 完善制度体系, 在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方面进行了颇有成果的探索。

一、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两者互相依存。《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两者互相促进。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精神气质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那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有多大。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能使青年学生在蓬勃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 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形势下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赋予了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为高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视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脑、手机、触摸媒体等终端的普遍使用, 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距离、大众化。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随之有了全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信息单向传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消除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明显界限, 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育环境, 更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精神, 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 形成健康人格, 提升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信息数字化普遍应用所营造出的网络文化氛围使得学生能更加自由地张扬个性、拓展思维、探索新知, 但虚拟文化环境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相当部分的消极内容和负能量, 而这种趋势一旦传播开来, 将对健康校园文化的传播产生危险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传播也在考验着传统, 大学生对新文化的了解和交流渴望, 往往成为产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道德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 高校要重视时代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 注重用核心价值观引导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弘扬时代主旋律。校园文化建设, 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成果为指导,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取向, 领会时代精神和内涵,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抵制低俗文化, 主动营造积极文化, 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现实引导学生融入到民族复兴发展的时代环境中, 把他们培养成具备新知识、新理念、新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 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无论时代的变化多么巨大, 只要把握过程的方向正确, 确保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不变, 就不会在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偏离育人的方向。教育要把握根本, 更要面向未来, 只有顺应时代发展, 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媒体、新观念, 就能改变传统建设和教育的局限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我所用引导学生在多角度视野中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完善自我, 成为国家复兴的可用之才、栋梁之才。

3. 强化舆论引导体现大学校本精神。

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的是新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但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精髓是不会改变的, 大学精神本身就对学生的培养有着深远的作用, 因此,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技术, 多渠道加强舆论引导, 使学生明晰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 坚定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 排除非主流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引导教育学生坚定信念, 发展自我, 奠定步入社会实现自我的坚实基础。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 应当转变观念, 加强数字化建设, 注重创新引导, 才能坚定校园文化的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校园文化,隐性教育,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忠迪.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 2009.1.

[2] 李鸿生, 汪潜.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 2013.11.

[3] 白显良.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11.

[4] 张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建设路径选择[J].经营与管理, 2014.1.

上一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下一篇: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