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2022-10-15

第一篇: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成都市交通运输行业扬尘防治管理办法》

各区(市)县交通局,交通系统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成都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管理办法》、《成都市交通运输行业扬尘防治管理

办法》印发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

1、《成都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管理办法》

2、《成都市交通运输行业扬尘防

治管理办法》

二○○八年三月二日

编者按

2008年,是我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年。一座文明的城市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3月4日,我市召开2008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会议按照省委“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要求,明确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思路和目标,即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从严考核”的工作思路,确保2008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实现

优良天数达到311天的目标。

为大力加强对扬尘整治行为的监督管理,有效减少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扬尘污染,成都市交通委员会专门出台了《成都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管理办法》和《成都市交通运

输行业扬尘防治管理办法》。

今天,市交委特别委托本报对《成都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管理办法》和《成都市交通运输行业扬尘防治管理办法》进行发布,标志着全市交通人横下一条心,铁腕治理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扬尘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成都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成都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因交通建设泥地裸露,以及在道路施工、管线施工,拆迁、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养护和保洁、植物栽种等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

造成的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砂石、灰土、灰浆、灰膏、煤炭、建筑垃圾、

工程渣土等材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范围内交通建设管护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活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参照执

行。

第四条扬尘防治工作分级负责。

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负责对全市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各区(市)县交通局负责对本辖区内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工作的具体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项目业主):

(一)对在建项目扬尘防治工作负责;

(二)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扬尘污染防治目标要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施工单位扬尘防治职责,并与施工单位签订扬尘防治责任书;

(三)应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概预算、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

和施工合同,实行专款专用。

施工单位:

(一)对项目扬尘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投标文件应编制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三)施工作业应符合技术操作规程;

(四)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各项措施。

第二章操作规程

第五条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公示制度,作业记录台帐,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二)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应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积物。

(三)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清理吹除车辆、设备和物料粉尘。

(四)施工工地的所有车辆出入口应采用水泥或沥青砼进行硬化处理40米以上。

(五)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应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流。

(六)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从事道路施工作业的现场,混凝土搅拌量每日在30立方米以上的,禁止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搅拌量每日在30立方米以下,需要在现场露天搅拌

的,应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

(七)施工单位应使用预拌砂浆。

第六条道路与管线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外,还应符合下

列规定:

(一)新建、大修道路工程,其施工工地应设置不低于1.8米的蓝色硬质彩钢板密闭围

档。

(二)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采取全覆盖等防治扬尘措施。

(三)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向地面洒水。

(四)施工工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除

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五)建筑垃圾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

第七条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时,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

第八条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堆场和露天仓库,应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料高度的封闭围拦;工程脚手架外侧应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

(二)物料堆场和露天仓库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三)采用混凝土围墙或天棚的储料库,库内应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措施。

(四)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在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

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

(六)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第九条道路保洁应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除雨天或道路结冰天气外,绕城高速以内出入城区主要道路的机动车行车道,每日至少冲洗1次、人行道至少每3日冲洗1次,绕城高速以外的主要道路的机动车道至少每

3日冲洗一次,人行道每5日冲洗一次。

(二)出入城区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其它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洒水清扫。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本市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

第十条进行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的应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栽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在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

进行遮盖。

(二)3000平方米以上的成片绿化建设工程,在绿化用地周围设置不低于1.8米的蓝色硬质彩色钢板密闭围挡,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三)绿化带、行道树下的裸露泥地应栽种植物或铺装。

第三章经费

第十一条扬尘防治方案与施工设计文件同步编制,所需经费纳入施工预算。

第十二条扬尘防治工作内容及预算列入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但不作为竞价内容。

第十三条各施工项目在分项工程交工验收完成后,根据扬尘防治落实情况,支付扬尘费

用。

第十四条道路养护作业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相应的专项预算。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扬尘防治专门机构或明确相应的工作部门,落实相关工作人员。机构内应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受理举报投诉后应及时检查,并将检查和整改情况通知举报人或投诉人。建立完善的建设管护扬尘防治工作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扬尘防治责任书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建设施工项目扬尘防治方案进行审查。对未签订扬尘防治责任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未向主管部门上报扬尘防治方案的,应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第十七条将扬尘防治工作列入企业资信管理。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施工单位,依据《成都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工整改、终止合同直至市场禁入。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履职交通建设管护扬尘防治工作不到位,所代管的工程连续三次出现扬尘污染,被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整改或处罚的,未按约定结算扬尘防治经费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一年内承担政府投资交通建设工程资格。

第十九条将扬尘防治工作纳入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目标考核,对在扬尘防治工作中出现监督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出现重大扬尘污染事故的单位,除通报批评、扣除相应的目标考核分外,在先进评选、表彰奖励时实行一票否决。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相关负

责人给予责任追究。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8年3月4日起实施。

成都市交通运输行业扬尘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改善成都市城市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是指交通运输站场(公交场站、客运站、货运场站)和运输车辆(公交车、出租汽车、经营性客、货运车辆)产生或沾带的粉尘颗粒物对大

气造成的污染。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活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参照执行。

第四条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负责对全市交通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市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业扬尘防止管理工作。

各区(市)县交通局负责对本辖区内交通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扬尘防治工作的具体监督、指导;各区(市)县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

的行业扬尘防治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输站场

第五条公交场站与客运站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场内地面应硬化,场地无坑洼、积水、泥土、垃圾;

(二)业务、生活用房门窗洁净无尘土、污迹,室内无积尘、泥土、垃圾;

(三)乘客候车区域无积尘、泥土、垃圾;

(四)合理设置垃圾箱;

(五)配置车辆清洗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应配置自动洗车机,禁止脏车出场运营;

(六)停车场应用水冲洗,保持地面洁净;

(七)场内及场站周围绿化用地不得因泥土裸露产生扬尘。

第六条 货运站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地面硬化的站场,每天至少用水冲洗一次,保持场地无积水、泥土、垃圾;

(二)地面未经硬化的场地应硬化;

(三)业务用房、生活用房门窗洁净无尘土、污迹,室内无积尘、泥土、垃圾;

(四)场内及场站周围绿化用地不得因泥土裸露产生扬尘;

(五)合理设置垃圾箱。

第三章运输车辆

第七条公交车、出租汽车、经营性客运车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二)车身外表无污迹、灰尘和泥土,车顶无积尘;

(三)轮胎、挡板、底盘不沾带泥土;

(四)玻璃、座椅、车厢内壁无污迹、灰尘;

(五)地板、踏板、驾驶区无积尘、泥土、垃圾。

(六)出租汽车和经营性客运车辆行李厢无积尘、泥土、垃圾。

第八条公交站站亭站牌无尘泥。

第九条经营性货运车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二)驾驶室无积尘、泥土、垃圾;

(三)进入城区按城市管理要求清洗车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条交通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经营者应对所属站场和车辆的扬尘防治工作负责:经营企业应设立扬尘防治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落实相应经费、建立扬尘防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防尘工作具体落实;个体经营者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做好扬尘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市和区(市)县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应按职责分工,加强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发

现、纠正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成都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同时可根据情节轻重,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交通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经营者的扬尘防治情况纳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作为相关经营业务办理和政策扶持的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在扬尘防治工作中出现监督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出现重大扬尘污染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8年 3月4 日起施行。

第二篇:成都市金牛区森林植物病虫防治检疫站文件

金森防站发〔2009〕1号

金牛区森林植物病虫防治检疫站

2009年一季度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本季度温度变化幅度大,气温逐步回升,降雨增多,多数有害生物从休眠阶段进入出蛰阶段,提早做好初春病虫害预防措施,对于防治和降低有害生物,减轻整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植物虫害预报

(一)蓟马

1、为害寄主:

大叶榕、小叶榕、美人蕉、紫薇、合欢、法国梧桐、芙蓉、香石竹等。

2、为害症状:

常在嫩叶上留下饺子状的叶瘿和褐色成片的取食斑点,或在老叶上留下白色的圆形小点,为害严重时致树叶卷曲、畸形、变色、脱落,花瓣受害也会出现失色斑,影响观赏价值。

3、发生规律:

以越冬成虫为主,3~4月开始活动,卵散产在嫩叶表皮或叶脉内。

(二)介壳虫类

1、为害寄主:

常春藤、苏铁、棕榈、女贞、杜鹃、法国梧桐等植物的枝条和叶片。

2、为害症状:

严重时,虫体布满枝条,造成树木叶黄、落叶、枝条干枯。

3、发生规律:

越冬若虫在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结茧化蛹,若虫发育至性成熟期才分泌白色蜡丝。

(三)蚜类

1、为害寄主:

各类园林植物都遭受蚜虫的为害

2、为害症状:

叶片退色、卷曲、皱缩,甚至发黄脱落。

3、发生规律:

早春3月中、上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随花木的发芽,先群集在芽上为害,花和叶开放后,转害花和叶片。

(四)螨类

1、为害寄主:

月季、蔷薇、一串红、腊梅、海棠、芙蓉等。

2、为害症状:

受害叶片呈灰白色小点,失绿、失水、早春在刚萌发的芽、小叶和根蘖处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

3、发生规律:

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达7℃以上时,开始出蛰活动,取食产卵。

(五)小蓑蛾

1、为害寄主:蓑蛾

银杏、梧桐、柳树、山茶、桂花、腊梅等。

2、为害症状:

幼虫取食树叶表皮、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形成透明枯斑或不规则的白色斑块。

3、发生规律

老熟幼虫在护囊越冬,春季化蛹,3月上旬化羽,3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二、园林植物病害预报

1、白粉病

为害紫薇、蔷薇、大叶黄杨,早春发病初期,叶面散生许多白色、圆形小斑,后期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叶片退绿变黄。

2、锈病

为害柳树、合欢、草坪等,春季萌发后,侵染嫩枝、叶,症状表现为叶面上产生近圆形黄色斑点,叶背形成土黄色绒状突起。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早春清除花园、花圃内及其周围的杂草、枯枝病落叶,合理修剪整枝,对衰老木、枯死木要连根清除,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盲蝽、蓟马、蚧壳虫、螨类、蚜类等小昆虫的危害和繁殖的场所;在土壤表层中越冬的如蛴螬、淡剑夜蛾等的老熟幼虫可采用深翻及浇冻水的方法防治;

2、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臵氮、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不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以免招致地下害虫产卵滋生;蚜虫、螨类、蓟马等害虫喜干旱的环境条件,适时浇水能控制这些害虫的发生。

3、越冬虫害出蛰期及时喷布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苏云金杆菌、多杀菌对蛾类、螨类、蓟马、蚜虫等害虫防治效果显著。

4、介壳虫类,早春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皮,缠绕1周30~40cm宽的塑料薄膜带,每隔5天左右,抹杀1次膜下若虫,以防止转移或叠桥而过。

5、对周围松、柏科植物病枝进行修剪整枝,消除锈病转主寄主,喷洒内吸性杀菌剂或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防治锈病。

6、对城市绿地或公园草坪,发生白粉病后,提早刈割,压低侵染源,同时也可以喷布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多菌灵防治白粉病,消灭病芽越冬菌丝体。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报

(共印28份)

第三篇: 成都新华幼儿园2017年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幼儿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春夏季也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园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保育秩序,现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预防措施:

1、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排查和报告工作,确保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3、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为生,及时清理死角;切实防止病从口入,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

4、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进行自查,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

5、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律与规章。严禁采购腐烂变质和不新鲜食品,食堂48小时留样。厨房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生,发现有高热、腹泻等疾病的立即隔离休息至痊愈后方可上岗。

二、制定应急预案:

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三科、防疫部门),并进行消毒隔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三、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一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幼儿,应及时隔离,立即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就诊,并告知班级老师幼儿发病情况。发现传染病班级立即对班上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疫情,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2、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3、教师每天上、下午随时观察并检查幼儿情况,坚持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登记、消毒工作,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四、教育宣教

1、春夏季传染病以及预防食物中毒作为当前幼儿园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如家园栏、健康专栏、短信、微信群、QQ群、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家长、老师普及防蚊灭蚊知识、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师幼及家长防蚊灭蚊、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有疑似症状主动就医的意识。要保证幼儿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幼儿加强体育锻炼,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2、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做好幼儿"流感"、"流脑"、"甲肝"、乙肝、麻疹、水痘、腮腺炎、季节性传染病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幼儿掌握卫生防病和防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三月份出版报做好春季卫生保健的宣传和预防工作,织食堂工作人员及保育老师共同学习《卫生消毒及室内环境》,教职工学习《诺如病毒的防治》。利用家长会发放常见传染病的家长告知书。

2、四月份全园教职工学习《手足口的预防宣传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治疗》、《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餐前消毒、进餐规则》、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要求》,全园家长《幼儿用眼、护眼知识讲座》,全园《餐前消毒、进餐环节》竞赛。

3、五月份食堂从业人员学习《设备与工具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培训资料》、《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洗手环节要求、午睡要求》。

4、六月份《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幼儿饮水、餐点要求》。

5、七月份《水痘的预防与治疗》、《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讲座。

6、做好全园保健各类计划的总结、归档工作。做好库房食品清仓工作。

成都新华幼儿园保健室 2017年2月

第四篇:成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苏文明 于代松 陈国先 贺刚

一、都市农业概念界定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都市农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舒惠国[1]认为,都市农业是指地处大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大都市的农业。卢树昌[2]认为,沿海都市农业有别于内地都市农业,是依托大都市、服务于大都市、遵从大都市发展战略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我们认为,都市农业是在保留农业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寄生于都市且满足都市多功能需求并能提供远高于传统农业和单纯现代农业附加值的一种特殊现代农业,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城郊型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都市农业不仅只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表现为高度集约化,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二、现阶段成都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都市农业多重功能认识不足。第一,城市优先、农村附从的发展理念占据了思想和管理领域,致使农业的阵地迅速丢失,都市农业也就显得可有可无。此外,许多社会成员和部分政府管理者往往未能站在乡村的角度,尊重乡村的意愿、维护乡村的基本权力和利益,如果都市农业发展空间萎缩、生长乏力、对城市支持也就极为有限。第二,单纯、传统农业思想还有一定市场,忽视了成都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特别是耕地极为有限的现实,城市经济和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导致传统农业没有多少空间,除了政治上、形式上需要的农业和暂时顾不上地区农业外,农业几乎没有作为。第三,简单强调产业、规模、产出、税供的评价模式,当代农业对GDP、财税的贡献的确贫弱甚至需要反哺,导致其不受重视。第四,所属区县对城市化的过度向往,未能认识到都市也需要与之匹配的都市农业的支撑。第五,对都市农业的生态、就业、都市环境及生活方式支撑等功能认识不到位。

2.对都市农业的服务与引导不够。成都的都市农业是在缺乏预见和重视中比较随机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缺乏有效的服务与引导,加之城市、工商业迅速发展需要农村土地的转化补给,城市周边的广大农村、农业地区就长时间处于待变更状态,当然就没有稳定的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条件了。另外一方面,成都市农业业态和农村土地一直在两种较极端方式之间转化着:一头是以人均不足一亩土地、3~4人的家庭为主体经营规模的分散、原始、随意、应付式生产和经营,一定规模的农民自身的内生性组织几乎没有,这也极大地抑制了都市农业的规模化与稳定持续发展;另一头是基层政府主导或促成的农业规模化投资项目的稳定及持续性忧患,出现了如双流等地引入的众多农业业主不断变换、调整等现象。因此,农业的规模化要求、风险抵御、抱团参与市场、经营环节的分工协作、跟风与恶性竞争的避免等,都需要加以服务与引导。

3.都市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欠缺。成都目前的都市农业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农家乐模式的农民就地变身,大多只能从事小规模的种、养产业经营和低档次的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且小农经营意识明显。而都市农业所需要的具有现代管理、服务意识的旅游、服务、产业化农业的企业管理人才相对欠缺,具有现代农业、资本运营、项目运作观念和能力的都市农业投资、经营人才更是稀少,具有适应都市消费需求、市场规律的都市农业营销能力、技巧、经验的营销人才也极为不足,具有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类项目的优质服务员工(人才)也缺口不小,且尚未形成有效培养机制。

4.民间投资进入都市农业尚有顾虑。成都都市农业受地形地貌、土地人口结构、历史传统、消费特征等限制难以形成太大规模,它的投资、经营主体不可能是政府和外来大型投资商,必然以民间、尤其是来源于附近地区的中小投资者为主。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应历史欠帐巨大、配套不到位,农村基层行政服务、管理水平较低,农民缺乏自己的组织且经济、市场、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土地产权法律不清晰,地方发展战略、政策因关键领导的原因随意性大,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够(调查发现,成都市二三圈层农村地区的贷、存款比例近年一直低于50% )、农业保险极度欠缺,这些导致都市农业投资面临诸多政治、法律、地缘等风险,使许多潜在的都市农业投资人顾虑重重,比如近年来在邛崃等地的一批农业项目的运行艰难就加重了投资者的担忧。

5.都市农业与城市需求的对接还多有阻隔。由于长期“以城市为中心、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理念主导,区域消费单边集中在城市,未能关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流通、交易、加工环节多有障碍,而少有考虑都市农业消费的释放和引导,同时由于农产品自身的季节性波动大、检验检疫不规范等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都市农业消费的提升与城市的同步发展。

6.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这里指粮食生产)的关系平衡问题。成都都市农业目前几乎没有经营以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尽管有人均土地指标太低、粮食消费下降、成都偏爱休闲、产出效益驱使等必然因素。考虑到成都巨大的人口规模、生活消费,对基本的粮食底线、刚性需求也是甚为巨大的,出于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保证底线规模粮食的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是必须的,就未来相关指标测算、预测来说,维持650万亩耕地的粮食生产必须确保。

三、成都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研究

1.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1)根据农业的多功能性来制定农业投入政策。第一,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突破传统认识的局限,给予农业新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构筑农业产业体系间各个环节的互动。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同等重要,但是在实际中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较难计算,其效益也不易为人所认识,根据郭淑敏[3]对农业生态功能测算结果看,农业生产的生态价值约为产品价值的3倍。在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时,考虑环境、食品安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使农业与农村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产生多方面的功能与效益。第二,需要将农产品生产体系、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市场销售体系、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政策支持体系、生产组织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及其安全体系,作为都市农业政策投入的方向。第三,拓宽和扩大政府支持的领域及范围,多功能农业的有效发展,不但需要政府在农业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需要政府不断拓宽支持的项目范围和领域。(2)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第一,改善种植业的内容和结构;第二,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农业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整合各区域间农业发展,围绕多功能的理念,针对各地区发展不同农业产业的资源状况,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突出优势,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并运用有效的政策手段使不同农业区域的农业发展互进互动、互为因果和补充,融合为全域成都都市农业发展有机体;第三,加快农业关联部门的发展步伐,多功能农业能否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关联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关联部门的加速发展,以便为多功能农业的顺利成长创造条件。

2.加强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服务与引导。(1)根据成都农村的实际情况,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中长期计划,引导发展都市农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2)以科技成果为依托,促进农业项目的社会化、产业化及稳定性。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推广,促进农业项目的社会化、产业化和稳定性。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科普示范工程,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农村信息化、农业科技园区等模式,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引导技术、人才、信息、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不断增强农村科技供给能力,积极破解城乡发展中的“科技鸿沟”。(3)培育农民自己的内生组织,壮大都市农业发展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第一,都市农业目标的实现,仅仅依托农民这一主体是不够的。通过建立和探索多方合作机制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及促进农业农村市场化等方面的积极性,丰富农业生产多环节和多领域的合作,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及推进城乡统筹进程。第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国内外经验看,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各类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加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1)以职业化为目标,引导农民转型与转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同时也是第一产业为主向第

二、三产业为主转变,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关键是农民职业的转化。农民职业化是传统农民身份终结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业已达到相当高的专业化、工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与其他职业一样,农民把农业当作企业来经营,从事这项事业既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又需要很强的管理经营才能,职业化的农民与工人一样,都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者,都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化保障机制,特别是在农民职业化过程中,更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包括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就业保障机制),以此来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职业化提供机制与体制保证。

(2)加强复合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掌握一些有关农业专业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经营农业企业。可依托有关农业院校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企业也可以与农业院校联合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企业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另外,可通过脱产、半脱产、请专家现场授课等形式,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

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

4.优化和创新投资软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1)把握主体和重点。农业投入的主体是农民,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鼓励家庭投资开发联户集资开发,充分认识投资农业的意义。要从过去的“口号农业、口粮农业”转变到“市场农业、商品农业”上来,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农业投资的重要性。一些比较大型的联合开发项目可以实行股份经营,使开发者和资金支持者互利互惠。(2)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投资保障机制。通过制度和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农业投资责任和义务,确保农业投资的稳定性,进一步规范农业投资行为,减少随意性。完善农业保障机制,建立政府支持、合作组织为主经办、农业企业和农户广泛参加的保险保障体系,有效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和加强以工补农,适当提高积累率,要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合作基金。要探索建立农业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如,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培育良好的农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投入,降低都市农业项目风险。此外,应继续加大农业开放开发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办法,打造载体,创新机制,激发和调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开发农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3)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业投资环境。从硬件上来讲,主要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从软件来讲,主要是各级政府在制定农业投资政策上要给农业以优惠和倾斜,要为农业投资者营造一个统

一、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政策环境。着力推进政府效率的短期改善,重点优化和创新投资软环境。简化行政法律法规手续,推动行政改革和提高政府流程效率,鼓励官员成为服务企业的“帮手”,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建立权威的有效能的外商服务和投诉处理机制。

5.破除城乡隔阂,对接农村发展需求。(1)加强都市农业消费的释放与引导。第一,尊重城市和乡村各自的权益、规律、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在消费方面既要合理引导乡村的相关消费进入城市、更应通过改善乡村消费环境疏通城市消费到乡村释放,形成城乡消费相互流动、补充、兼容的良好局面。第二,通过交通、饮水、排污等基础建设改善乡村消费环境,既有利于留住乡村居民的大宗消费和置业消费,又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乡村体验”消费,充分释放城市消费对乡村的辐射,乡村围绕城市良性地发展各类延伸产业、特别是休闲服务业。第三,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验区为契机,增强新城对市中心城区的相互支援和独立作用,构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自身消费和经济发展留下更多宝贵资金,同时也促进消费。第四,改善乡村治安、人文环境,依靠独特自然资源,以留住当地居民、又吸引城市居民光顾、休闲、投资、居住,乡村在坚持和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上与城市和谐相安。第五,引领城市人口进入乡村。通过城乡一体的民政、法律、公共福利服务,疏通城市老龄、闲养、恋乡人口流向农村的通道,使他们可以安全、方便、合法地到乡村消费、居住、购置产权,使相关的服务业投资跟着流进乡村,既就地吸纳农民就业又满足城市新消费需求,同时可人性地疏解“大城市病”的累积。第六,在城市周边丘陵地区推行林、园、荒地使用权物权化交易,对城市巨大的生活性置业投资提供释放空间,既能使这些地区获得宝贵的治理生态环境资金、又能使农民就地就业、还能为区域发展带来新的消费(投资)动力。(2)促进资源、

信息、资本等的交融流动,以实现都市农业与城市需求的有效对接。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辐射转移,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推广。以中心城区为极核、以主城区为增长极,在主动承接外部发达地区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转移辐射的同时,通过“极化-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城市外围圈层的发展,并通过产业、要素的梯次转移推动成都周边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6.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兼顾保障供给、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三大目标。(1)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成都目前有耕地620万亩,现有人口12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将呈现机械式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人口将达到1600万以上,而耕地将逐渐减少,人均耕地不足0?4亩,这是成都发展都市农业的现实背景,也决定了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这是基于我国实际确定的基本发展方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仅是确保大中城市主副食品稳定供给的需要,也是维持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2)兼顾保障供给、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三大目标。农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是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也为政策和定位确定了基调。在国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农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其目标结构也不同,其变化遵循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过渡的一般规律。农业发展的三大目标间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在任何时期对这三大目标均不可偏废。在小规模农户基础上,如何兼顾包装供给、农民收入、环境保护实现是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我国大中城市的农业只能从国情、市情出发,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舒惠国.关于促进发展重庆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学通讯(增刊), 2009, 25(3).

[2] 卢树昌.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农学通讯(增刊), 2009, 25(42).

[3] 郭淑敏.都市农业生态功能货币价值化计算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探索研究[J].中国农学通讯(增刊), 2009, 25(68).

第五篇:2017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7年2月

上一篇:叉车司机个人工作小结下一篇:长度时间单位换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