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成都智慧养老医疗保障机制研究

2022-09-10

一、研究背景

国家统计局2017最新发布权威数据, 截止到2017年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 占总人口17.3%, 超出国际通用老年社会标准 (60岁占比总人口10%) [1]。这意味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由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4-2-1”的倒金字塔赡养结构显然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发出挑战。随着老年人口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 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引起政府的关注。此外, 随着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变快以及空巢化到来, 社会化养老机构容量有限问题更进一步凸显, 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养老及医疗服务需求。智慧养老其高效、精细、优质等方面的特点都为解决目前中国式养老问题带来可能。

近年, 成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成都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 2017年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3.98万人, 占总人口的21.18%。按照15-64岁劳动年龄标准, 抚养65岁及以上人口计算, 赡养系数高达20.57%, 由此可见成都老年人口比重高, 老龄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 对其探索无疑具有典型性。自2009年起, 成都开始逐步尝试践行智慧养老服务, 打造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代表, 对其智慧养老医疗保障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 对智慧养老医疗需求展开了调查研究, 通过到成都武侯、金牛、高新、青羊、温江、都江堰等地的进行实地调查, 了解当下成都智慧养老试点情况, 和老年人对智慧养老医疗的需求情况, 问卷当场回收。发放调查问卷共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7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

调查对象为年龄在55以上, 在成都居住时间超过1年、意识清醒表达清晰的老年人。本次调查时间是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 问卷是由成都市医疗信息研究所中级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进行设计, 并经由专家咨询和预调查最终形成问卷, 以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养老情况、意愿、需求以及智能养老医疗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参与程度等方面。

三、智慧养老相关概念及央地政府的政策规划

“智慧养老”最早来源与英国“智能化家居养老”本文认为智慧养老是在充分运用智能技术、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来实现老年人居家、生活、康养、娱乐方面多种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 国家大力鼓励和推进智慧养老

继2012年老龄办召开首届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提出“智能化养老”理念以来, 我国相继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2013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2号) , 提出推进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 以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养老的思路规划。2014年, 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 (民办函[2014]222号) 强调通过健全技术标准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国务院印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号) 倡导基于移动端的智慧养老技术开发, 提升智慧养老技术和服务水平。明确将智慧健康养老作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宏观引领。2017《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国发[2017]35号大力发展养老产产业和产品。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加快推动智能健康、突破健康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技术。[4]

(二) 成都市智慧养老标准化及保障措施开展情况

2011年政府《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判定了截至2015年将基本构成“9073”养老模式。2013年推出《成都市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的保障性措施。同年颁布了两项地方性标准:《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就餐饮、安全、服务、信息等方面拟定了标准。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保障物质便捷的基础上更关注老年人精神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标准, 针对性进行基本养老服务补贴。2016年印发了《成都市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6一2018年) 》。进一步明确优化服务, 打造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就近老服务圈, 提供全托、日托的整体解决方案。《2017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建立多层次普惠制的养老服务体系。[3]

四、成都老龄化状况及智慧养老医疗现状分析

(一) 成都老龄化现状分析

据《成都市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显示, 成都户籍人口1435.33万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3.98万人, 占总人口的21.18%。比去年同期增长0.5%。老龄化发展迅速。基本保障层面, 参保覆盖较高, 达99%。期中城镇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达到2106元, 人员占比57.69%, 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占比41.94%, 平均养老金485元。但养老医疗资源明显不足现有老年病医院11家, 老年病门诊208个, 老年病床位数4630张。共有养老机构480家, 床位总数11.4万张, 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比例为3.8%, 老年医疗护理从业人员4595人, 家庭医生9812人, 签约151万余名老年人[2]。

(二) 成都老年人智慧养老医疗问卷调查需求现状分析

1. 成都老年人养老医疗基本需求情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在养老方式上, 和子女一起养老占比54.3%, 分开养老占比28。1%, 在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养老仅占11.2%。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调查显示, 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占85.5%, 具备半自理能力占12.8%, 79.6%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疾病, 有24.8%的老年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在养老服务方面, 高达63.8%的老年人需要医疗及康养服务。23.3%的老年人需要日常护理和照顾。6.3%的老年人需要护工照顾。养老过程面临的最大困难调查中, 36.3%的老年人面临医保报销比例低带来的经济压力, 23.3%的老年人因经济拮据而面临就医压力, 20.4%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就医困难。在医疗保险方面, 有83.3%的老年人采取公费医疗方式, 2.1%的老年人采取商业保险, 两种及以上保险者占有3.7%。此外, 62.8%的老年人有精神文化及沟通交流方面的服务需求。

从上述情况可知, 居家养老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养老方式, 医疗保障成为老年人养老的刚性需求, 医疗救助服务是最主要的养老服务, 同时, 老年人对安全、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需求较大。由于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小而带来较大经济负担。此外, 老年人开始关注精神上的交流和文化需求。

2. 成都老年人智慧养老医疗认知参与情况分析

在智慧养老及社区认知和参与情况调查显示, 28.3%的老年人尝试参与使用了社区智慧养老终端, 48.6%的老年人认为提供的服务一般, 22.3%的老年人对服务较为满意。认为便捷性较好的占16.6%。44.5%的老年人因为手机不方便而尚未尝试, 13.3%的老年人因为身体和视力的原因觉得智能终端不够方便。通过调查发现, 老年人对于智能应用的需求重点因个体和年龄情况呈现较大差异, 身体较好年龄较小的老年人重点呈现出精神情感和交流需求, 有慢性病及年龄较大老年人更关注健康管理, 行动不便和身体较差的老年人倾向于医疗救助和医疗援助方面。从智能终端设备的功能调查中显示, 绝大多数老年人偏好一键人工、界面简单、较好的培训和售后服务以及待机时间较长等需求。

(三) 成都市智慧养老医疗应用现状分析

2017年成都各区开始大力开展和布局智慧养老医疗项目, 发挥智慧养老医疗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方面的重大作用, 基于走访调查和网上查阅将2017-2018年成都各区智慧养老部署情况列举如表1。

五、成都智慧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智慧养老终端认知度较低, 智慧社区参与度不高

居家养老作为老年人普遍认同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对于老年人对智能居家养老终端的接受度有限, 参与度普遍不高。无法满足现有老年人较为丰富的居家养老的需求。老年人在智能终端的使用上也存在障碍, 主动接受智能养老理念尚需一定时间, 智能居家养老项目和终端智慧养老的普及度还有较大空间。

(二) 智慧养老主要靠政府推进, 进展缓慢

成都智慧养老医疗项目的推进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推进, 惠及范围较窄, 而且功能较简单。现阶段, 单纯依靠政府来推进智慧养老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发挥出企业作为智慧养老服务运营的重要参与者的作用, 企业在面对智慧养老这个新生事物, 其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前景不好预测等方面都会制约企业的参与度。

(三) 在技术和服务上缺乏统一的标准

通过成都2017年的智慧养老应用情况可以看到各个区县都在大力发展和落实智慧养老项目, 在技术上不同系统采集的数据和接口标准不同, 无法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沉淀和数据共享, 不能提供超出系统之外的大数据的统筹检测和分析。此外, 智能养老医疗作为老年人养老的整体解决方案, 其服务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于服务质量、服务的效率及满意度都相对难以量化和测量, 且没有较为标准的规范和要求, 在服务标准化方面有缺失。

六、成都智慧养老医疗保障对策

(一) 大力推广智能养老终端

大力宣传, 配套智能养老终端的培训和售后服务, 影响和培养老年人使用居家智能养老终端进行配套服务。提高终端的使用率和普及率。优化终端, 界面更简洁美观易操作, 开发智能语音控制系统, 解决视力不好或肢体不方便的老年人的使用障碍和困难。定期进行智能终端的维护和评价, 不断优化终端确保界面友好, 使用方便。

(二) 政策鼓励激活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度

争取行政政策倾斜, 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加大财政投等方式来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到智慧养老医疗事业中来, 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提升利润空间打造良性生态环境。大力倡导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智慧养老项目中, 协同推进智慧养老医疗的发展。

(三) 建立健全智慧养老医疗技术和服务的标准

搭建一整套智慧养老医疗标准体系, 涵盖数据规范、数据接口、数据存储、数据共享以及隐私保护。避免信息孤岛,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监测和预警。组织制定智慧养老行业的具体服务标准, 完善配套的法律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 切实保障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 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也愈来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加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隐性债务和个人空账等问题, 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功能已日趋退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刚刚开始试点, 任务艰巨。

摘要:2017年我国进入全面老龄化阶段, 随着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变快以及空巢化到来, 社会化养老机构容量有限问题更进一步凸显, 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养老及医疗服务需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梳理中央和地方的智慧养老政策规划, 调研成都老年人智慧养老需求情况, 结合成都市2017年智慧养老医疗的应用情况, 得出智慧养老医疗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成都市智慧养老发展建议。

关键词:成都,智慧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调研,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成都.成都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8.

[2] 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R].北京.全国老龄办, 2018.

[3] 孙艳玲.成都市智慧养老现状及发展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 2016 (7) :138-139.

[4] 王宏禹.养护医三位一体智慧社区精细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2018 (7) :156-167.

上一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机房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