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师范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新方案

2023-02-08

音乐欣赏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及爱好的最大动力, 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 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和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我校的师范专业班是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 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 由于当地办学条件有限, 很多学生在上中小学时根本没有上过音乐课, 即便上音乐课也就是教师唱一句, 学生学一句的所谓的“唱歌课”。所以我们在课前调查中发现,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听音乐, 却有不少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更不会欣赏音乐。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非但不能提高, 更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从教能力。这些学生虽然音乐基础差, 但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求知欲强, 根据这一特点, 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 即在音乐欣赏课中融入趣味性、多样性和创意性的因素, 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知识程度的灵活多变的音乐活动, 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新意, 成为学生的最爱。现将其中的尝试书之于下。

1 创设完美的艺术情境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一切手段来创设完美的艺术情境, 使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无论是通过歌唱、表演、欣赏还是以击拍、朗诵、演奏的形式, 情感的运用和表白是尤为重要的, 它使音乐教学显得浪漫而富有生气, 活泼而充满情趣。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注重自身表演活动的设计, 为学生创设美的艺术情境。首先, 将自己融为音乐美的一部分, 从形象、体态、言行、举止等让学生感受音乐课堂美的气氛。如欣赏古典音乐时, 教师应当衣着古朴、举止典雅, 而欣赏“爵士乐”现代音乐作品时, 教师应当衣着现代前卫, 举止轻松活泼富有时代气息, 这样学生能更容易接近音乐, 感受音乐。其次在作品欣赏过程的引导上, 擅于运用表演和语言艺术创设情境。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同时可以配上老师表演的诗朗诵, 这样在优美音乐的衬托下, 在教师柔和富有情感的演绎中, 将学生带入一个静谧, 优美神奇的音乐诗画情景中。语言艺术不在于情节的美好, 更重要的是表演, 是字词表述时真情的流露, 表情、目光的配合以及与音乐的衔接。所以, 自我投入是关键, 让自己的表演成为音诗艺术的一部分, 学生才为之动容, 才能真正在艺术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

学生准确自然地理解和表现音乐的情感的关键还在于教师, 教师在备课时就根据大纲和教学的要求备“情感表现”, 使自己形象而真挚的情感在欣赏课中能够在“说”上体现的动情;在“唱”上体现得情深;在“奏”上体现的形象;在“演”上体现得逼真, 给学生一个听得着, 看的见, 体会和感受得到的情感境界。教师应该是能煽情抑情的导演, 是全身心投入成为戏中人的演员, 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 让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 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引导他们通过“全神贯注”“浮想联翩”地听;“真情实意”“优美动听”地唱;“充满激情”犹如“身临其境”地奏;“手舞足蹈”“活灵活现”地演等, 让他们的天性随着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地表现。从中受到音乐艺术的启迪, 获得审美能力,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2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培养其音乐表现力

参与体验音乐是指用简单的演唱、演奏或律动、创作等方式, 贯穿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之中。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 大都是教师先讲一段相关的故事引入, 然后打开音响, 学生静静的聆听音乐……, 或者教师边播放音乐边用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音乐……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成了音乐课堂的主体, 学生参与性差, 十分被动。他们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想得到的东西, 从而逐渐失去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课堂上表现出坐立不安、烦躁不已、教学效果很难理想。但是, 如果我们让学生在欣赏课中从聆听音乐到参与音乐, 并通过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美, 则会大大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让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上。律动和舞蹈本就与音乐情感密不可分, 可以说他们是音乐的自然反应。体态律动强调的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兴动作反应, 他可以根据音乐的情感状态及其变化 (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节奏的刚柔以及音色的明暗等等) 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在欣赏乐曲时, 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选择能发挥自我的运动形式对乐曲进行表演。对那些从未展示过自己的学生, 教师应当鼓励他们, 只要敢做就是进步, 然后耐心的帮助他们用拍手、跺脚、打腿的声势或律动、舞蹈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样学生会非常兴奋, 并在律动舞蹈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 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愉悦了身心。这类活动并不要求整齐划一, 可以个具个性, 但共同点是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 并通过参与而真正认真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

3 鼓励个性化音乐欣赏,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欣赏, 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 他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长期以来, 许多音乐欣赏教学形成一种标准的教学程序: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介绍主题;介绍作品结构;完整欣赏全曲而且采用的手段单调枯燥乏味。于是, 在教师的导听之中, 学生重复体验别人的体验, 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创造, 音乐欣赏成了导听文本的复读机, 学生的思维过程成了教师操纵的过程。而一旦学生对音乐产了与教师的解说不尽相同的理解, 教师则往往要求“统一”思想, 使学生“发散”的个体感知被“收敛”在群体的感知中。这种做法, 往往容易使学生欣赏乐曲时, 情感受到束缚、精神负担加重、影响了对作品的直接感受, 也剥夺了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机会, 甚至导致学生因被动的接受音乐而远离了音乐。人之所以听了音乐之后有悲伤或快乐的反应, 是因为人们有悲与乐的体验。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 演奏家是二度创作, 那么听众的内心体验则可视为三度创作。所以教师应鼓励个性化的欣赏, 先把音乐放给学生听,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的要素展开联想, 正确处理好传授音乐知识与音乐感悟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又是情感的艺术, 所以比起其他艺术来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如乐曲《天鹅》, 作曲家圣桑本意是用钢琴平静的琶音描绘微波荡漾的湖面, 用大提琴舒展的旋律展现天鹅纯洁高雅的神态和内在的精神气质。这一切根本与死无关, 但前苏联的芭蕾舞大师福金却一他艺术家的灵感, 对《天鹅》作出了新的解释。他从钢琴的伴奏体会到紧张和不安, 从优美动人的旋律中感到了悲伤和忧郁, 并把这些因素化为芭蕾小品《天鹅之死》。表现了一只孤独的天鹅在生命垂危中, 对生命的热爱和与死神搏斗的精神。几十年来, 《天鹅之死》与他强烈的艺术性博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所以音乐美的信息, 传递到欣赏者的大脑时所引起的联想是广阔的、自由的。教师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语言替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一定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任何语言都代替不了学生对音乐的本身的感受, 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接受一种新的音乐解说方式, 那就是还音乐以本真, 让音乐解说自己。

4 欣赏方法的指导

课堂上, 让学生仅仅“学会”欣赏几首名曲是不够的, 而教授学生欣赏的方法才是关键。正如清代学者李渔所说, “受人衣鱼, 莫若受衣渔”。这里, “渔”则指捕鱼的方法。如果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 则可使之受益终生。作为高职的音乐教师, 不仅要善于传授音乐知识, 更要善于指导学生独立在地研究学习方法,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 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 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多提问题, 并对提问加以引导、筛选、分类。让学生提问, 是为了激发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引起思维, 积极探索, 不断提高在欣赏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及时指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一些问题, 尝到“甜头”, 就体会到什么是会欣赏了。学生在欣赏交响乐时, 往往只能抓住一段或一两句可辨认的旋律, 而对其他部分, 听起来却如同乱麻一样。那么,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呢?办法是先用结构比较简单的歌曲的曲式分析作切入点, 再引导学生分析同样曲式的复杂乐曲。坚持每首作品都经过学生的亲手分析、组织、捕捉、判断, 将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审美素质的主要渠道。教师通过不断地设计和组织有刺激性和求新性的创作活动, 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构想和追求,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从而, 学生感到欣赏乐曲不再是被动的, 而是想象和联想、发明与创造的极大发挥。从而, 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

好的音乐欣赏课以其独具魅力的音乐性, 大容量的文化储备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形式,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终生热爱音乐的情感。这是音乐教学的长远目标。高职的音乐欣赏教学的课时有限, 我们要真正培养和维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还必须注重课外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 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如组织有益的课外文娱活动, 音乐知识讲座, 校园舞会, 生动的多媒体视听展等等,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音乐, 做到心中有乐。还应该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 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民主开放的气氛中培养自信锻炼能力;在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活动中, 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维持, 好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摘要:高职师范专业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作品欣赏培养学生以音乐鉴赏能力为主的综合音乐素质。为实现这一目的, 教师应善于创造完美的艺术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培养其音乐表现力。鼓励个性化音乐欣赏,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

关键词:高职师范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上一篇:英语词汇认知及词汇教学下一篇:高句丽壁画墓艺术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