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形势政策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教育形势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说来都要让人家质疑我们的教育水平。因为这本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拥有的基本素质,无奈何我国人口基数大,受国情限制,没能实现这一点。但连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要向他们强调这一点的话„

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信违约。具体表现为: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困补助;有的借钱不还;有的制造各种假证书„„

信贷缺乏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和高校处境为难。近几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也几乎是不约而同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这其中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还应当归结于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目前,我国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这也使得一些大学生钻了法律的空子。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前提,是一种依靠人们的信用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而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让银行放心。如果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持续贯彻执行。

考试缺乏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过去作弊者被发现其自身感到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周围人对作弊者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对学生而言,不断发展的通讯技术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学生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也由“个别”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

就业缺乏诚信,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历次调查中,高达60%以上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而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就业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大学生发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在于历史积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等有关诚信的警言名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潜意识里诚信意识的匮乏,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眼花缭乱的虚假广告、随处可见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帐、偷税漏税,走私骗汇;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加之,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老实人总是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遵循诚信法则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常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这些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端不良的影响和诱惑。

在法制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规范实施,在公民诚信体制上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没有达到很好的统一。一时之间,在现代社会之中坚守诚信未必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之类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的上风。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长期教育中,学校、家庭重智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环境和手段不利于学生培养诚信的品格。我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智育教育,即取得高分,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认为此类东西对于培养人才来讲可以缓行。学校教育中,智育的首席位置乃德育教育之无法比拟,尽管学校也在不断开展德育教育,但往往也只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不够重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对受教育者来讲,更多的是一味的讲大道理,而对大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不够。另外,教师台上红色旋律,台下失信作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培养出学生诚信的品格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子女的榜样。有的家长教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夜夜扑在麻将桌上;有的家长教孩子要文明,不要吵架、斗殴,而他们夫妻之间却打骂不停;有的家长教孩子要诚实、不要弄虚作假,而他们自己却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丑事„„如此的家教之中如何培养诚信。从深层次上来说,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各种现实不良现象的趋从代替了对价值理念的引导。

责任意识的淡薄、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内动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很容易使我们大学生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我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学校诚信教育效果甚微。众所周知,近几年不仅是高校,各类各级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大有从娃娃抓起之势,然而收效不佳。一来学校不够重视教师在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二来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大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三来高校的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由于高校德育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来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范畴,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同时又还没有通过足够丰富生活的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最好从组织制度和思想三方面来抓。

一、组织方面:

要注重辅导员、班主任环节的建设。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必须选择素质水平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并具有较强教育管理能力的人员充当。同时要注重辅助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和他们自身良好诚信形象的“榜样效应”,从而有力地带动同学。

二、思想观念方面:

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把诚信作为高校和学生行为的基本规范,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把诚信建设摆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将诚信视为一种文化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发扬。

三、制度方面: 高校诚信教育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出台了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并且还仅限于研究生。高校诚信道德建设仅靠正面教育缺乏约束机制,那么诚信将仅存在于理想认识中。建立规范、科学、操作行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

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

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第二篇: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

题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许多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随着福建农林大学办学规模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加,同时农大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机会增大,如何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和掌握避害技巧,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农大通过各途径采取安全教育措施

农大通过保卫部门和人员增强校园巡逻,关注校园治安状况,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排查宿舍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校园各类治安事件发生。并且在新生来校期间,发放校园通讯录,宣传校园保卫处电话,在必要的地点设置监控设备,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农大借助“安全活动周”“消防演练活动”“安全用电检查“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侦查,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平安学校。农大校园典型的安全事例,也会通过校电台广播、校园论坛网络等方式,对同学进行宣传教育,防范事例再度发生。这些教育内容及形式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生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宿舍偷窃行为等。农大有关部门将此类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将安全教育在专业中推广运用。农大为综合性大学,专业分类较多,各专业专业性强。将安全教育与课程专业教育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防范学生在外兼职实习期间,被社会不法分子欺诈的风险,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23%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

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强,不重视安全问题。许多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校园的安全教育由于局限性,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学生在许多方面的安全意识模糊,例如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知识等。大学生也缺乏理性分析,对许多知识面掌握度不足,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有调查显示:16%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35%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24%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存有侥幸心理;17%的大学生对于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

大学生安全意识亟待提高,学生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少数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安慰辨别能力不强,道德法纪观念包若,大部分学生对安全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了解甚少,生存自救自护能力差,大多数当时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不知所措。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学生及家长认为,学生进校,安全应有学校负责,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出现了安全状况,责任归为学校和社会。而许多时候,安全事故可以自身防范,安全事故也有自身的责任。

大学生心理没有完全成熟,由于学习感情等因素引发的恶性行为。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以及有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感情,学习上的

问题,收到挫折无法承受,导致悲剧发生。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分析

诸多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安全事故足以说明,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荀况提出“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从当前发生在高校学生中的人身安全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不到位。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学校举办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另外,学校应增加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组织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教育的次数,通过举行灭火救援演练、采取现场演示、实际模拟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大学生亲自参与组织逃生,学会使用消防器材等。

在当前人们对综合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更大程度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 进课堂 落实学分”,无疑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强有力措施,要有教材、学时、考核保证,要算学分。在高校师生对安全教育的教与学还未达到十分自觉的情况下,安全教育“进教材 进课堂 落实学分”无疑是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2、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构筑一个思想和心灵交流的新平台 网络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多,迫切需要进一步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当前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在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建设好网络团队,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确保网络信息的方向性和原则性;设立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页面,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网上咨询制度,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设立网上课堂,定期邀请安全工作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信念教育和安全教育。

3、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选择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加强安全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大学生辅导员应主动应对,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律能力。

4、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大学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期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这些归根结底就是文化育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注重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和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环境氛围和文化熏陶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力是深入持久的。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物质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精神建设是关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努力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优良安全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才能创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提高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摘 要: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约束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诚信教育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44-02

党的十七大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就为高等学校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培养青年的时代任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本文世纪论文网()提供治教育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群体里诚信缺失现象凸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提升诚信道德,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个别学生的行为也令人担忧,表现出了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表现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替考、逃课旷课、论文抄袭;二是生活方面,表现为轻易许诺、失信于人、两性交往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三是经济方面,表现为拖欠助学贷款或学费、违约欺骗、骗取困难补助;四是就业方面,表现为简历造假、随意毁约。

更多形式与政策论文:http:///xingshiyuzhengce/

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也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教育、制度约束,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接受传统的教育外,也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诚信保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生,淡化了部分人的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致使社会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2)学校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学的诚信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重要途经,但目前一些学校诚信教育尚未完全进入课堂,一些学校的诚信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的要求,却没有具体的引导学生怎么做的方法,以及做得怎么样的约束措施,一些诚信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从诚信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到诚信教育的功能、模式、理念等都缺乏广而深的系统探讨。

(3)家庭对诚信教育的缺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家长的素质及道德水平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关注于智力的开发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做人”的教育。个别家长自身一些诚信缺失的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得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4)缺乏必要的诚信约束机制。“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目前高校没有形成一套标准来有效评估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有了失信行为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惩治和教育。

2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诚信这种价值观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第一,加强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针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诚信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教学形式上将灌输法与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帮助学生懂得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结合人际交往准则、人的社会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准绳及自我约束;结合学习法律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要想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消除大学生的“失信”意识,彻底根除 “失信”行为,必须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共课到专业课,都要将诚信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时机,将诚信教育渗透进去,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诚信道德修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将诚信和职业道德、个人发展、成人成才结合起来,提高对诚信的认识和认同。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也应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诚信教育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顶岗实习等,培养大学生诚信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逐渐从心理上认同诚信原则,内化为信念,从而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约束机制。

诚信教育既要有诚信规范的指引,又要靠示范机制的促进,更要靠规章制度的约束。完善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保证了诚信的施行,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除了需要道德力量的自律,同时也少不了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第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就犹如社会上的银行信用记录一样,诚信档案既是学生的财富,同时也对学生是一种约束。诚信档案将成为学生在校时综合测评、评定奖学金、评优评先、入党考察、保送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行记录的电子化联网管理,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将同学生的人事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首先,确定诚信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内容要全面,应基本涵盖学生的学习、政治、经济、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通过量化的数据、行为实事来对学生的诚信度加以说明;其次,确定诚信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对应相应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再次,多途径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测评,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社会团体、实习单位评议。

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诚信监督机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台、宣传栏、校园刊物等舆论宣传阵地有效的实现其监督功能。如设立诚信“红榜”

和“黑榜”,实现对诚信行为的奖励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学校应积极拓展监督的渠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公示制度、申述制度、听证制度,加大对大学生诚信行为、诚信评价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力度。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

诚信缺失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仅仅依赖于高校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普遍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其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应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

第四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一)免学杂费。国家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二)免费教科书。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三)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小学生4元、初中生5元(按每年250天计算),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5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应承担的50%部分,由省级财政统筹落实。中西部城市和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四)营养改善计划。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鼓励各省在民族地区、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地方试点,中央财政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一、什么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称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是指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颁布实施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一系列有关政策、规定。

国家新资助体系建立的原则:

1、建立独立机构

2005年教育部成立国家学生资助中心,当年,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各大专院校相应都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保证了学生资助机制的正常运转。

2、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是指国家用于学生资助的经费逐年增加,2007年,国家投入158亿元,其中,中央98亿元,地方60亿元,资助大学生397万人,中职生1800万人,中职生每人每年1500元;2008年,国家计划投入300亿元,其中,中央200亿元,地方100亿元;以后每年用于学生资助的资金计划为500亿元。

3、经费合理分担

经费合理分担,是指资助学生的经费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于西部学校,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8:2,中部学校,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6:4,东部学校是分省确定。

4、政策导向明确

国家新资助政策就是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扩大贫困生的资助面,提高资助金额,如国家助学金的比例由原来的3%提高到20﹪,原来国家助学金最高是1500元,现在最高是3000元,原来国家奖学金最高是4000元,现在是8000元,基本上都翻了一番。2007年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比例由原定的0.3﹪提高到3﹪,增加了10倍。

5、多元混合资助

多元混合资助,是指除了国家财政对学生的资助外,各学校要从学校事业收入中拿出5﹪对学生进行资助。

6、各方责任清晰

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对中央、地方和学校的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问题,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解决;第一,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以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第二,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贫困学生要从思想上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不能等、靠、要,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费减免问题,学校规定:除了孤儿、烈士子女或遭遇突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情况可以考虑外,其它贫困情况采取其它资助方式解决。

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是多少?

1、国家奖学金的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3、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分为三等:

一等国家助学金为每人每年3000元;

二等国家助学金为每人每年2000元;

三等国家助学金为每人每年1000元;

四、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应符合那些基本条件?

1、国家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⑵、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⑶、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⑷、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只有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在校的优秀学生才能申请国家奖学金。

2、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⑴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⑵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⑶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⑷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⑸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只有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在校的优秀贫困生才能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

3、、国家助学金的基本条件:

⑴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⑵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⑶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⑷ 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⑸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新入学的新生和在校学生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国家助学金。

五、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能不能同时申请?

1、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2、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3、同一学年内,获的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六、国家每年下达多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名额?

1、国家奖学金每年设立5万名,共4亿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2007年国家下达我院16名国家奖学金名额。资助金额12.8万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按全国在校生总数3%的比例确定,每年奖励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52万人,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2007年国家下达我院379名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资助金额189.5万元。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地方高校所需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其中,西部地区,不分生源,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8:2;中部地区,生源为西部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8:2,生源为其他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6:4;东部地区,生源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8:2和6:4;生源为东部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根据财力及生源状况等因素分省确定。

3、国家助学金每年按全国在校生总数20%的比例确定。每年资助高校贫困学生340万人。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2007年国家下达我院3150名国家助学金名额,资助金额630万元。

以上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项,2007年我院共获得国家资助金额832.3万元。

七、贫困学生如何申请办理助学贷款?

2007年以前,贫困学生主要是在学校申请办理助学贷款,由学校向银行提交贫困学生的有关资料,银行审核通过后,将通过名单和贷款合同发给学校,由学校通知学生填写贷款合同,然后,由银行将学生的贷款资金分年打入学校账号。从2007年起,国家在湖北省、陕西省、江苏省、甘肃省和重庆市等五个省市试行生源地贷款政策,2008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实行生源地贷款。所谓生源地贷款,就是学生或家长直接到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申请办理助学贷款。

一)、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程序如下:

1、学生凭有效证件(新生凭录取通知书,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凭学校证明)到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领取助学贷款申请表。

2、在助学贷款申请表上加盖村、乡、县民政部门公章,连同个人及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交给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

3、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发给学生助学贷款合同。

4、学生将填写好的助学贷款合同交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领取回执单,学生将回执单返回给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

5、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将贷款学生的贷款合同及学校的回执单交给信用社,信用社将学生的贷款打到学校的账户上。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程序如下:

1、一次还款付清方式。毕业前(毕业当年7月30日前)一次付清助学贷款,只付本金,不计利息;8月1日起计息。

2、分期付款方式。每月按照银行规定的本金和利息打入银行卡上(银行发给的粉红色银行卡),还完为止。

需要说明的注意事项,凡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手中现在有两张银行卡,一张是银行发给的粉红色银行卡,这是还助学贷款用的;另一张是学校发的“中国银行卡”,这是学校发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酬金用的,这两张卡同学们都要保管好。

八、学校的勤工助学有哪些岗位?贫困学生如何申请勤工助学?

学校每年都要在校内图书馆、教学楼、实习实训中心、公寓、开水房、绿化公司、报亭和食堂等部门设立一些勤工助学岗位,安排部分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解决这些学生的生活问题。学校的勤工助学由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

贫困学生申请勤工助学的条件:

1、必须是申请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

2、孤儿、烈士后代且没有经济来源;

3、家中突遭自然灾害,受损严重,如地震受灾,洪水淹没等。

贫困学生申请勤工助学的程序:

1、本人写出申请交给辅导员;

2、辅导员认定符合条件后,将学生申请报各系学生科;

3、各系学生科长审核通过后,发给学生《勤工助学申请表》,学生填写的《勤工助学申请表》收齐后,各系学生科根据学生的贫困状况汇总排序,打印成表,连同《勤工助学申请表》(纸质和电子版)一起报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4、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根据各系报送的贫困学生材料,按比例分配名额,统一安排学生上岗。

《勤工助学申请表》在学工在线上,各系可以下载,打印后发给贫困学生填写。

九、学生符合什么条件才能申请减免学费?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生都可申请减免学费:

1、孤儿、烈士后代且没有经济来源,又不是本人原因未能办理助学贷款;

2、家中突遭自然灾害,受损严重,如地震受灾,洪水淹没等。

如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了关心关爱地震受灾的学生,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及时制定了资助地震受灾学生意见,并以学校文件下发,文件规定:

1、地震受灾严重家庭的学生,发给生活费1000元;

2、地震受灾严重家庭的学生,被学校认定为贫困等级的,在新学年开学时,减免全部学费和住宿费;

3、地震受灾严重家庭的学生,没有被学校认定为贫困等级的,在新学年开学时,减免一半学费。

十、认真做好08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08级新生已经入学了,新生报到时都要交一份《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辅导员要逐一收齐,并要求申请贫困等级的贫困学生填写《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此表在学工在线,各系可以下载打印发给学生)。08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各辅导员一定要认真负责,既要看学生的贫困证明材料,又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组织学生认真进行评定,因为10—11月份就要进行2008年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这项工作完成得好,就为我们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打下基础。[2]

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子

--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新政策体系综述

2007-05-22

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作出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庄严承诺。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5月15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与会的各省分管副省长、教育和财政两部门主要负责人纷纷感慨:“没想这项政策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及时!”

民生轨迹

重大决策力促教育公平

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市石柱县,曾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向上延伸两年”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原石柱县第一职中校长刘中慧,在得知国家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后欣喜有加:“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儿!国家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真是用心良苦啊!”

2006年,中央财政直接安排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资助经费只有18亿元。根据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下半年投入的经费将达到15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约59亿元。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达到308亿元。

这一组数字背后承载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央财政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出将在两年内增长10倍,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覆盖更多的学生,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力促公平的执政理念。

多年来参与教育财政投入安排的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对此有着切身的认识:“在财政教育投入的安排上,突出支持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瓶颈问题,教育事业驶入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之路。”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到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再到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我国国家助学体系日趋完善。

可以说,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此次针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出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后,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决策。

强化导向

资助政策起到杠杆作用

随着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对这种变化高度认同。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举了一个例子:在不久前海南进行的一项对过去一年振奋人心的事情的问卷调查中,农村孩子上学“两免一补”在知晓率和满意率两项指标上高居榜首。

虽然在义务教育方面赢得群众满意,但姜斯宪心中仍有不安,那就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够”。目前,该省初中毕业升学率为60%,普通高中就占了40%。虽然今年中职招生将有较大幅度扩招,但仍满足不了许多农村孩子上学的需求。“中央下这么大决心资助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读中职,为海南职教发展开辟了很大的空间。”

不仅是海南省,陕西、云南、黑龙江等省份也表示,新政策将会对本省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资助政策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就是更多地向职业教育倾斜、向西部倾斜。

有一个数字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去年中职8亿元助学金使80万名学生受益,占中职学生总数的5%;而今年受益中职学生将达1620万名,占所有中职学生的90%。其中,农村所有就读中职的学生均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

此前,我国一些省份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但总体来讲,职业教育在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而这次对农村学生的全覆盖,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实现“一人上学,全家脱贫”。

这种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上,对高等学校而言,国家奖助学金的安排适当向社会迫切需要专业倾斜,也将促进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通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破解难题

把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好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涉及面广、工作层面多,给新政策的实施带来难度,也在考验着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执政智慧。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邢世忠说:“有了好的政策,下一步就是要如何精心组织实施。”

首先是财政投入要到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财政应承担的95亿元,已经在预算中予以落实,目前关键是落实地方应承担的经费。这位负责人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省一级在经费落实上仍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行政区域内具体的经费分担办法,确保行政区域内各级财政应承担的资金落实到位。”

其次是对资金的使用管理问题。今年各级财政安排的经费高达154亿元,明年将在此基础上翻番。

如果再加上其他渠道的助学经费,将是一笔巨额的经费投入。因此,如何管好、用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钱”,是各级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对此,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等提出,要像现在的义务教育法执行检查一样,随时对各地各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不管执行过程中有多大困难,云南省副省长高峰表态:“回去后马上落实几件事:一是从省里开始直至基层,建立相应机构;二是资金配套落实没问题;三是尽快建立相关制度。对于花在学生身上的钱,我们从来都不含糊!”

他这番慷慨有力的话语道出各地的心声:无论工作多么复杂多么艰巨,各地也将在最短时间内,把党和政府的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政策真正贯彻好,落实好。

第五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0000

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须知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勤工助学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制度。具体资助内容如下:

1.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中央与省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在校生的15%确定。为切实减轻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关精神,我省大别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资助范围: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

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

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申请程序: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按学期申请评定,按月发放。学校应将《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随同入学申请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需提供家庭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等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申请提交后,学校应根据《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受理学生的申请,组织班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学生资助领导小组进行三级评审认定,三级评审认定通过后,并在校内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申请人方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

发放形式:国家助学金通过中职学生资助卡发放给受助学生,学校或资助管理中心为每位受助学生办理“中职资助专用卡”,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到发卡银行网点柜台激活资助卡后方可使用。任何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

中职资助卡的使用:凡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待遇的学生均可使用中职资助卡。中职资助卡是借记卡,不能透支使用,办理时免收开卡手续(工本)费,自开卡之日起三年内享受免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的优惠。资助卡的使用原则是“一人一卡、集中申领、本人激活”。“一人一卡”即每位受助学生只能办理一张资助卡,学校要对学生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严禁重复办理,严禁为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申办资助卡;“集中申领”即学校收集整理受助学生的基本信息、身份证复印件和审核同意材料,向发卡银行提出申请,由发卡银行统一办理后负责分发给学生,学校应在三个月内将受助学生签字的卡片领用清单交发卡行和留档备查,资助卡遗失或损坏需要补办时,必须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去发卡银行网点办理挂失或补换卡手续,严禁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集中保管资助卡,严禁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提取资助卡内的资金;“本人激活”即资助卡必须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到发卡银行网点柜台激活后方可使用,严禁发卡银行违规批量激活资助卡。

2.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其中,涉农专业为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规定的农林牧渔类所有32个专业,以及轻纺食品类的粮油饲料加工技术、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和医药卫生类的农村医学等3个专业。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0%确定。

资助范围: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

资助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3.校内学生资助制度。中职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不少于5%,用于勤工助学、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

4.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5.其他资助。

①顶岗实习。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②其他措施。各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或捐赠资金等,设立的资助项目;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③“绿色通道”。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各中职学校按照上级要求,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下一篇:大学生期末实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