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2024-05-05

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通用11篇)

篇1: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新形势下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大多部分中职学生都是因为中考失利才选择进入中职教育,所以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甚至如果不加以积极的引导,会出现扭曲心理。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人身安全方面都要加强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促进中职学校的健康、长久发展之路。目前中职学校出现暴力事件的次数是非常多的,说明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现状,导致中职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职学校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中职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中职学生安全事件的特点

1.1中职学生安全事件主体较为复杂

虽然很多中职学生都属于成年人了,但是很多学生可能是初中都没有结束就直接步入了中职学校,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甚至有很多学生都是参加工作了之后进入到了中职学校,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冲突,所以中职学生安全事件主体较为复杂,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充分了解每一个中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困惑。

1.2安全事件较为多样性

由于中职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把实践操作作为主要的内容,所以实践操作的技术性、安全性也成为了中职学生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并且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所以发生的安全事件也呈现出的是多样化的现状。中职学校在安全教育管理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中职学生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2.目前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管理制度较为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意识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管理制度较为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中职学校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没有设定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课程,教育工作不到位,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够受到相应的约束,比较放纵自我,发生严重的安全事件问题。

2.2安全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中职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存在误区,很多情况下学校总是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对象,只是一味的去约束学生而已,但是其实在中职学校安全事件中,很多都是由于治安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非法人员进入到校园内对学生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

2.3安全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内容单调

目前在中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很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现状,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宣传一下安全教育管理知识内容,并且没有让学生对安全教育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导致学生对于安全问题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只有在发生安全事件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

3.提高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

3.1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其次在教育工作中还要结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制约,让中职学生能够明白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学校还要设定安全教育管理的考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严肃对待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学校不仅仅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其次还要加强学校周边安全设施的建设,包括校园周边禁止开设游戏厅、酒吧等,还要加强对校园护卫队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校园护卫队人员能够提高责任意识,防止校外人员对中职学生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规范校园护卫队人员的各项行为。

3.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在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因为网络现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是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耽误了学业,甚至做出非法的事情,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教师要不断的引导中职学生实现安全上网,利用网络去做和学习相关的事情。学校要在校园网页中多多发布一些安全上网规范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要定期对校园网页进行检查自动屏蔽一些不良信息,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3.3创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

目前很多院校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较为传统,根本无法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所以中职学校需要不断的创新安全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配合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的选定一个时间让学生观看专题录像,也可以开展校园橱窗、网络的方式实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其次,还需要提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设立相应的奖罚措施,让每一个安全教育管理人员都能够做到高度负责。

4.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需要不断的创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教师要充分的尊重中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习困惑,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安全教育管理方案,让中职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观,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篇2: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及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任务,怎样引领学生的有效学习、主动发展,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中职生的专业成长?成为学校办学和管理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鉴于现实社会对中职生素质的高要求,建立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能引领和激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特别是就业能力的考核评定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 考核评价策略 探研意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使得职业教育地位日益提升,但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年限较短,尚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管理还处于较明显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培养模式、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等,多无参照标准、无管理规范和目标要求等,诸多办学的管理规定,均由各学校自主确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办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在监控机制薄弱的情况下,中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缺乏校内外的竞争压力,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保障机制,社会也难以认同其办学质量。我校更名转向办学后,明显感到原有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方式缺乏竞争性、激励性和对学生专业成长的导向性,尤其不能合理体现对学生素质发展优劣的区别性,学得好、学得差,素质优劣其结局都一样的状况严重地消减着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既带来学校管理的障碍,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职校的社会公共形象,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主动发展,提高就业能力;为实现 “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办学服务目标和“出口畅,进口旺”的办学效应,促进学校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举措,2010年10月,制定并实施了《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星级学生”考核评定办法》,该方案从构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入手,创建一种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较强导向性、激励性、实效性的管理机制。实施近一年来,逐渐显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转变和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的积极作用,带动了学校管理的整体改革,对其价值和意义,笔者有以下感悟和理解:

一、新形势下中职生考核评价策略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在各类教育事业中,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改革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学生考核评价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校风的建设,成为制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我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考核评价策略,依据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素质的要求,依据中职生的发展需要及特点,制定并实施“星级学生”考核评价办法,该方案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技能型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评价方式立足于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及管理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如: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并征得文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对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技能优胜者颁发国 1

家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如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全省中职学校的“汽修技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大赛,)并将其成绩纳入综合评价,使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专业实践的直接感受,逐步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具有专业感觉和行业感觉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成为“准行业人士”,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在校学习与就业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能自主努力学习实践,做好就业前的素质储备。再有,将企业文化、职场工作规范的内容引入课程并考核,促进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贴近现实社会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中职生考核评价策略创新,是人才成长的需要。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第一线技术工人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才能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正是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类使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所以,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就为中职学校教学及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强,学校必须有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策略引导学生的发展,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要更具引领性、激励性。我校的“星级学生”考核评价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较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施不同方式的考核评价,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明确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和素质结构等,从而自觉地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并付诸努力;将学校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训练,加快成长的步伐。当前,这一效应已明显产生。如:关注“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学生日益增多;重视并积极参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学生日益增多;自觉规范自觉言行举止的学生增多……尤其是按综合评价所达到星级优先推荐就业的真实举措,更明显地成为推动学生勤奋努力的动力。

三、新形势下中职生考核评价策略创新,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明确前进方向。考核评价本身具有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作用。科学的评价内容和策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完善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我校的“星级学生”考核评价办法》,①由于各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的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因而为学生学习和积淀职业素养提供了参照,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生涯,主动学习和发展;②由于该方案既以严肃、严格的操作执行彰显其权威性,促使学生在他律的要求中发展,又以较科学合理的、体现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领学生自律和自我完善,因而能有效推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③由于该方案是一种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采取每月一次月评价,每学期一次阶段评价,每一学年一次学年总评价,毕业时作综合性、终结性评价,在每次评价后,都将评价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让其明确自己发展水平和以后的努力方向,因而可促使学生既注重学习的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重视良好学校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学会自我约束好自主管理;④由于该方案有明确的激励性条款,如“认定为二星级及其以上的学生学校由实训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将按照择优推荐的原则安排实习与就业”、“获得四星级及其以上学生方有资格参加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奖学金的评选”,加之实施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有近二十名三星级学生被推荐到大型国有企业——云南吕业、云铜锌业有限公

司就业。因考核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推优和优先推荐实习或就业挂钩的激励机制,更增强了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四、新形势下中职生考核评价策略创新,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需要。

职业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必须以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作保障。建立并完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激励性,便于操作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有利于学校管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我校“星级学生”考核办法》的实施,操作部门主要有教务处(学生学业评价)、德育处(学生德育评价、健体评价)实训就业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实习、就业推荐)、学生会(精神文明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团委(学生社团活动评价)等。评价者为全体师生员工,作为全体学生,他们即是被评价的对象,也同时是评价者。由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的多元化,全面推进了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在统一目标下形成的教育合力,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如:该方案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评价这一板块,就涉及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等多项考评内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全程管理、全面评价,这样,促进教师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管理作用,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由于广大教师参与管理的广度和力度增强,日常教学活动中无故旷课、随意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的学生明显减少了;不交作业或马虎应付的状况大有改观了;主动规范自己学习行为、主动投入互动交流学习的学生多了……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都有显著变化,管理效应突出反映。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核评价策略,符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它能有效促进中职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行为的转变、促进其专业发展及就业能力的提升;能有效促进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提升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其经验可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以丰富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2、200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3、多元智力理论——多角度地看待人的智力:李亚东 田凌晖 多元智能关照下的学生评价 全球展望 20024、“职业中学学生评价和考试改革研究”、研究报告信息来源:苏州市规划办作 者: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5、现代教育理论:蒋建洲 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8.16、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丁家永 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的心发展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3: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上, 缺乏必要的重视, 致使很多教师在上安全教育课时, 只是走形式, 并没有起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作用, 大学生在生活中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需要高校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从而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建设。

2. 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由于工作量大, 涉及的范围广等因素, 在建设中不能及时对自身的安全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 使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管理较为宽松, 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 也给大学生的安全留下了潜在的危险。为此, 需要高校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 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 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教学模式落后

一些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 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枯燥乏味, 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此外, 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不能及时得到更新, 内容上不能体现时代的特点, 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 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4. 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

由于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不能有效地体现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 需要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积极宣传安全教育等方式, 丰富校园文化,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使校园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性。

二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措施

1. 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缺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这其中包含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为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第一, 引起校领导的重视。校领导是高校的决策者, 对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 并且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以后, 可以获得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 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此, 安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递交书面报告的方式, 引起校领导的注意, 并将其作为高校的日常活动, 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第二, 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获得领导的支持以后, 高校可以通过开会议等方式, 引起教师的注意, 从而增强教师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 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 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要使其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从而提升其重视程度。为此, 高校可以通过分发宣传册等方式, 增强大学生的重视程度。

2. 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教育机制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基础与依据, 机制的健全程度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教育机制进行完善:第一, 完善高校内部的管理条例。高校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条例, 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高校的消防、住宿、交通、巡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 并制定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规范和要求。第二, 加强岗位责任制。高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需要制定明确的岗位制度, 并通过岗位责任制, 增强在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进而尽职尽责, 提升工作效率。此外, 高校还可以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 将在职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 从而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 加强落实的力度。高校需要加强教师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制度落实的程度, 通过建立监督机制等方式, 对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从而督促其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 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 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拓展, 从而让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更加深刻且明确的认识。为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教学的内容:第一, 更新教材。当前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 使用的仍是较为传统的教材, 不具有时代性,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为此, 高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 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 使其更加具有教学意义。第二,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些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只是讲解国家层面的内容, 给学生一定的距离感, 致使学生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因此, 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得到学生的认同,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实现高校教育的目的。第三,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将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事件融入安全教育当中, 从而激起学生的讨论, 加强学生对安全教育深层认识的同时, 对当前社会有全面的了解。

4. 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 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为此, 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 联系社会热门事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将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新奇事件、与大学生有关联的事件进行联系, 从而让大学生感觉到学习安全知识的必要性。例如, 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 可以联系前段时间女大学生失踪、死亡等事件, 让大学生讨论遇到该种情况时需要怎样做, 怎样预防, 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 从而让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深刻的认识。第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当前高校几乎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 为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为此, 教师应积极加以利用,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防身时, 就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几种易学又有效的招式, 为学生进行展示, 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第三, 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还可以通过课堂模拟的方式, 为学生讲解遇到危险时需要采取的措施, 然后进行分组练习,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增强其保护自己的能力, 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

5. 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教学理念的体现, 而且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 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有重要影响。为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第一, 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的宣传。高校需要积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宣传, 通过拉横幅、贴安全提示等方式,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增强安全意识。第二, 开设安全教育讲座。高校可以聘请专家为学生开设安全讲座, 从而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第三, 开设相关课程。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

综上所述, 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 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为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建立完善安全体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使其更好地贡献社会。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 对自身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因此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 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春梅、刘晓杰、石绍成.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109~113

[2]葛冬冬.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基于对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5 (4) :77~80

[3]谢兴伟、孙亚慧、栾国翠.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和食品安全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14 (12) :1094~1097

篇4: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

1.内容体系

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和实践四位一体的原则,努力构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和创业实践等方面内容所组成的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1)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指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信心等要素,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创业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主创业是更高层面上的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2)锤炼创业品质。创业品质是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心理特征,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诸如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自信自强、诚实守信、不怕挫折等诸多方面良好的品质。通过创业品质的锤炼,可以坚定创业信念,使创业成为学生的自觉奋斗目标。

(3)锻造创业精神。创业精神代表一种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的行为,它是自立意识与自主精神、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求真意识与务实精神的综合体现。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加强创业教育的主旋律,通过创业精神的锻造,让学生把创业当做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

(4)积累创业知识。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综合性的知识,它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其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创业实践的成功与否。创业是科学性的,创业者固然需要创业胆识、创业精神等素质,但更需要有丰富的创业知识作基石。

(5)提升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各种综合性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化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决策能力、调控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业信心。

(6)调适创业心理。创业心理是影响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健因素,是创业过程中的内在调控器。通过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完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系统化的创业价值观。

(7)强化创业实践。创业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带来创业成就感。学校要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舞台和机会,如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2.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必须深化课程改革,摈弃陈旧的教材和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包括学科课程、项目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

(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内容,力求对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实践经验和成功实例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学科课程要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积极编撰、开发校本课程,突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项目课程。中职学校应注重发挥专业项目课程的积极作用,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把教学过程、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和创业实践融为一体。在产学研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和利益的分享者,从中长知识、长技能、长见识,有利于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环境课程。环境课程主要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课程,它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布置激励创业的名言格言、标语,进行创业成功者风采的专题展览,努力形成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校园氛围,从而以环境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创业认知。

(4)实践课程。学校应启动“创业行动工程”,鼓励“校园创业”尝试,让学生真正走进创业实践的锤炼中去,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积极开辟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园、创业一条街,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走上社会,开展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创业本领,体验创业甘苦。

二、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体会

1.创业教育要适度

高涨的创业热情与完善的创业政策并不等于创业的成功。从目前情况来说,无论是从理论研究、人才结构、实践结果,还是生源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来看,中职教育都要坚持“以就业带动创业”,把创业教育定位成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坚持适度原则,切实防范创业教育功利主义倾向。

2.创业教育要系统运作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努力构建完善的中职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成为所有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学校管理上的配套改革,如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建立“学分银行”,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开设一定量创业类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3.创业教育要分层进行

学校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化需求进行创业教育的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创业教育的开展要成体系、分层次进行。首要层面是对所有的学生宣传创业文化、普及创业知识,形成尊重创业的教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对于有创业愿望的同学,传授创业知识,组织开展创业模拟实践活动;对既有创业兴趣,又有创业个性潜质的同学应该给予专门培训,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其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4.创业教育要加强师资培养

创业教育需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从目前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非常缺乏。因此,应当十分重视培训和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增加创业经验,努力锻造一支符合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5.创业教育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科技发展迅猛,市场变幻多端,很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信息、经济、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学校作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坚强后盾要实施后续跟踪服务,选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经济资助、管理咨询、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及时解决困难,帮助他们创业成功。同时,还要不断总结创业典型事例,分析缘由,明晰思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进一步引导创业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时代呼唤创业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优越的创业政策为那些有志创业者提供了重要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真正培养出“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创业人才,为推进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5: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中职学生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劳动大军的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德育教师,要深刻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新内容、新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变教育教学方法,让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作 者:王修鼎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职教中心校,江苏,江都,2252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71关键词:中职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课程改革

篇6: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结合我院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面等方面实施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 者:刘永浪 饶苏敏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江西,330098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篇7: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索 作者:朱宏文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篇8:新形势下校车管理实践与探索

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20世纪,校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人们也没有校车的概念和意识,因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不重视校车的责任和价值,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关注也比较多,再加上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校车安全事故,这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才被人们重视起来。校车安全事故问题出现后,一方面给家长带来沉痛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中的失误与不足,也让人们在沉痛中进行深入的反思。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校车安全管理相关的文件,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2号修改单、《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进一步确保校车形式的安全性,从而减少校车对学生的伤害。在各种文件的推动下,校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比如,在校车管理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各学校对校车的管理方面更加重视了,有些省份的公安厅、教育厅等联合发布与校车安全有关的文件,从上述的文件条例来看,社会各界对校车的安全有了广泛的关注,人们也逐渐具备校车安全行驶的意识。

二、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21世纪初,校车安全管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校车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规范,但在个别的城镇,人们对校车的安全管理认识还不到位,许多人将重点放在了校车的运营单位,自然而然就将责任也推到校车运营机构,认为主管校车车辆的单位有义务负责其安全,在校车通行的过程中,人们也没有保护意识。还有些学校为了不遵守相应的校车管理规定,认为机动车辆的管理与学校的校车没有特大的关系,他们不遵守道路运输规定。此外,社会人士将校车等同于普通车辆,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就缺少了安全责任这一环节,让校车出行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二)学校缺乏专业的校车安全管理机构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让学校参与到校车管理中,人们刚开始无法快速地接受,如今,虽然社会广泛关注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但学校还没有形成校车安全管理系统,或者说学校没有专门的校车安全管理组织,由于校车安全管理涉及面比较广,需要相应的机构专门来负责。如今,在教育成为重点的同时,还应为学校校车的管理组织相应的管理机构,让校车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校车安全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

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了规定,主要要求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要依法履行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学校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建立了健全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校车安全行驶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的共同维护与支持,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依法管理,对校车安全技术管理以及校车的准入管理。

(二)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驾驶队伍

驾驶员是校车安全的核心,因此要对校车驾驶员的准入标准进行管理。尤其是驾驶员的聘用标准,驾驶人员要身体健康,有3年及3年以上的驾驶经历,而且没有任何重大事故出现,也没有违规受罚的现象。在选定人选后,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把安全驾驶放在首位,除了驾驶工作之外,还可以看书学习,提升个人的素养以及个人的魅力。还要建立驾驶人员的工资标准,除了聘用的基本工资之外,还应建立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根据车辆的类型和驾驶的距离等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并给驾驶人员相应的工作保障,以此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驾驶队伍。

(三)要提高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为了提高人们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比如,通过海报的形式做宣传,主要以图片为主,一方面便于人们理解,减少文字阅读的枯燥;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示过往的行人,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学校还可以与新闻媒体合作,在电视媒体中做访谈节目,让人们认识到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无论开展活动还是进行宣传期间,都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谈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站在父母角度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校车安全管理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全面重视起来,并不断地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提高教育整体的行车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大伟.碎片化与整体性:校车管理的失范与治理:基于整体性政府治理模式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

[2]邓立军,任常泼,王永刚,等.创新校车管理机制铺就平安上学之路:吉林省乾安县让字镇中心校校车管理方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

篇9:新形势下校车管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校车管理;实践探索

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安全,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情况下,学生上学出行的安全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中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而言更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车出现在我国的城乡中,校车的投入使用,为学生上学解决了交通问题,但是,在校车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校车承载的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以及校车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一起为校车的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20世紀,校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人们也没有校车的概念和意识,因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不重视校车的责任和价值,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关注也比较多,再加上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校车安全事故,这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才被人们重视起来。校车安全事故问题出现后,一方面给家长带来沉痛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中的失误与不足,也让人们在沉痛中进行深入的反思。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校车安全管理相关的文件,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2号修改单、《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进一步确保校车形式的安全性,从而减少校车对学生的伤害。在各种文件的推动下,校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比如,在校车管理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各学校对校车的管理方面更加重视了,有些省份的公安厅、教育厅等联合发布与校车安全有关的文件,从上述的文件条例来看,社会各界对校车的安全有了广泛的关注,人们也逐渐具备校车安全行驶的意识。

二、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21世纪初,校车安全管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校车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规范,但在个别的城镇,人们对校车的安全管理认识还不到位,许多人将重点放在了校车的运营单位,自然而然就将责任也推到校车运营机构,认为主管校车车辆的单位有义务负责其安全,在校车通行的过程中,人们也没有保护意识。还有些学校为了不遵守相应的校车管理规定,认为机动车辆的管理与学校的校车没有特大的关系,他们不遵守道路运输规定。此外,社会人士将校车等同于普通车辆,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就缺少了安全责任这一环节,让校车出行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二)学校缺乏专业的校车安全管理机构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让学校参与到校车管理中,人们刚开始无法快速地接受,如今,虽然社会广泛关注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但学校还没有形成校车安全管理系统,或者说学校没有专门的校车安全管理组织,由于校车安全管理涉及面比较广,需要相应的机构专门来负责。如今,在教育成为重点的同时,还应为学校校车的管理组织相应的管理机构,让校车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校车安全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

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了规定,主要要求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要依法履行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学校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建立了健全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校车安全行驶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的共同维护与支持,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依法管理,对校车安全技术管理以及校车的准入管理。

(二)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驾驶队伍

驾驶员是校车安全的核心,因此要对校车驾驶员的准入标准进行管理。尤其是驾驶员的聘用标准,驾驶人员要身体健康,有3年及3年以上的驾驶经历,而且没有任何重大事故出现,也没有违规受罚的现象。在选定人选后,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把安全驾驶放在首位,除了驾驶工作之外,还可以看书学习,提升个人的素养以及个人的魅力。还要建立驾驶人员的工资标准,除了聘用的基本工资之外,还应建立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根据车辆的类型和驾驶的距离等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并给驾驶人员相应的工作保障,以此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驾驶队伍。

(三)要提高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为了提高人们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比如,通过海报的形式做宣传,主要以图片为主,一方面便于人们理解,减少文字阅读的枯燥;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示过往的行人,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学校还可以与新闻媒体合作,在电视媒体中做访谈节目,让人们认识到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无论开展活动还是进行宣传期间,都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谈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站在父母角度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校车安全管理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全面重视起来,并不断地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提高教育整体的行车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大伟.碎片化与整体性:校车管理的失范与治理:基于整体性政府治理模式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

[2]邓立军,任常泼,王永刚,等.创新校车管理机制铺就平安上学之路:吉林省乾安县让字镇中心校校车管理方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

篇10: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用性、综合性人才,中职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发展方向统一的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摈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的改革。通过中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改革,为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院 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1-01

随着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着教学工作的进步。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的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职化学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化学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据调查,很多中职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亲戚和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对学生进行照看。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的教育,使得学生意识不到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自己就业问题,想要尽力的为家庭减轻负担,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出现极大的逆反心理,厌学的现象产生。由于家长教育因素,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教学提不起兴趣。

2.出现学与用脱节现象

中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应以人才的成功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应注重的是人才实践能力,但部分中等职业学院这方面的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实践的化学实验操作经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学习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成功就业就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院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意识缺乏,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

3.课程教育理念趋于传统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教育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也习惯性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产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会缺乏化学实践经验,出现理论高于实践的不协调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化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方针和应对办法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把翻转课堂应用到中职化学理论课程中,应把握好“用度”,翻转课堂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课程都适合用翻转课堂,比如《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杂化轨道章节,内容抽象难懂,基于中职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探究及自主学习中相对吃力,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打击学生积极性,故此类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需在课堂上借助微课或flash动画突破重难点。

(2)翻转课堂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高度的配合才能完成真正的翻转,所以从学生入校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跟进监督机制。

(3)诸如微课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但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抄袭”的空间,部分学生会剽窃其它同学的劳动成果,甚至会“依葫芦画瓢”。所以,既能满足教育资源开放化,又能体现学生反馈隐私化的类似“云课堂”式的APP软件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网络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使得中职学生能够仔细的辨别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眼界。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不方便在教学课堂中开展。互联网便为中职化学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化学实验资料,清晰明了的展现化学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安全直观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奇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搜索,将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在试管中放入SO2,放入1/4的品红溶液通过震荡使品红变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特点,将无色溶液加热又变成红色说明遇热分解的现象。通过互联网形式能够有效的将实验步骤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好奇心,拓宽学生视野。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评价制度

完整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的教育事业起到主要的作用,应在学校建立一个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评价体系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在化学课程教育改革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需给予一定的激励,增加教师教育积极性。作为教学成果的验收和就业岗前的准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能停留在宽泛的、无指向性的考量阶段,而应该实行严肃的、有指向性的考量,即通过考察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来分析学生在具?w岗位上所能完成工作的程度,这既是对学生就业前的严格把关,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和归纳。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达到工作所涉及的要求。而这些在学校已经先期完成,减少了漫长的磨合,增加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程教育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了教育水平,实现了学与用结合的形式。通过化学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靖也.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8):207-208

[2]靳梅.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中职校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6

篇11: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齐向涛胡小辉孙占国

“三基”工作是孤东采油厂实现原油稳产、精细管理、队伍稳定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以崭新的精神风貌、精细的管理水平、过硬的队伍素质,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当前,石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队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油田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但是,不管改革如何深化,管理体制怎样变化,抓“三基”工作的方针不能变。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三基”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注重标准精细化,明确制度“定盘星”

制度创新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扎实开展“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活动,大力加强基层标准化建设,不断推动基层管理升级。只有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三基”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有效性和执行力,着力构建“三大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三基”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构建“三基”工作方案规划体系。要集思广益,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对“三基”工作进行创新研究和完善,及时制定“三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责任,制定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形成逐级落实责任、指标递进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坚持日常检查、月度评价、季度考核、总评的运行制度,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总结、每季一交流、每年一表彰,确保“三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构建基础管理制度程序规范体系。要依据各岗位工作规律、管理

要素和岗位流程,探索建立各岗位时序、工序型工作程序和规范性的流程设计,将每日、周、月、年的工作内容划分到每个工作单元,明确每个工作单元完成任务的时间点,做到日清日结,提高职工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要依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详细描述和跟踪写实,不断完善和细化岗位工作标准,认真编写岗位说明书,作为各岗位工作规范的指导原则。组织干部职工加强制度规范学习,引导职工规范岗位操作行为,确保上标准岗、做标准事、干标准活。

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体系。基层班子建设是“三基”工作的关键,要明确基层班子建设的工作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真正做到基层班子建设有标准、有依据。要建立详细的基层班子及成员量化考核标准,定期考核通报,使基层班子建设始终在量化有序的模式下运行。精心构建以制度健全、程序规范、阵地配套、载体创新、素质提升为内容的党组织示范点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二、注重培养多元化,构建人才“加油站”

人才培训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只有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元性和素质登高的多向性,突出“复合、领军、基础”三种类型人才培养,才能促进职工队伍实践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突出复合型,加强管理人才培养。要强化知识复合,聘请专家讲授新知识,定期举办基层队长、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拓宽各级管理干部的视野,不断增强管理创新能力。要强化思维复合,通过组织系列活动,鼓励管理干部涉足不同领域,引导管理干部换位思考问题,真正做到从生产角度优化成本,不断提高整体开发效益。要强化能力复

合,深入开展党政交叉任职、对调任职、平级交流、挂职锻炼等干部交流活动,引导各级管理干部在不同领域实践中历练才干,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

突出领军型,加强技术人才培养。要瞄准前沿技术,采取技改攻关、外引内化、课题研修、校企联合等形式开展课题培训,着力培养适合油田开发建设的专家型人才。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积极探索“勇者争先、高者胜出,多劳多得、能者居上”的用人机制,制订科学的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和项目组成员竞聘考核激励政策,努力打造单位效益和个人利益的共同体,为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

突出基础型,加强操作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首席)技术专家、优秀人才等高端领军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完善“导师带徒”活动制度,加速打造接替人才队伍。要大力开展职工技术比赛、技能人才擂台赛和技能操作人员对抗赛,提升基层队伍文化、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深入开展技能达标活动,深化开展技能动态达标培训,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注重全员参与化,倾注干群“粘合剂”

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三基”工作的群众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团队建设,将无序的个体思想整合为有序的群体智慧,努力提升队伍的学习力、文化力和凝聚力,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分类管理,增强团队学习力。针对基层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不同特点,认真开展岗位分析,科学定岗定编定员,努力实现“因事设岗、以岗定薪,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规范岗位管理,使各类人才既能沿着各自通道有序

发展,又能在横向间竞岗流动。抓好基层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以实用、管用为原则,立足岗位开展学习培训。对基层管理干部,主要是提高基础工作水平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分系统组织新工艺、新技术培训,举办专业技术研讨会和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抓好基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岗位标兵能手。

形式多样,增强团队文化力。营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基层文化氛围,是增强团队执行力、向心力的必要条件,是建设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型组织、基层文化建设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探索,引导基层职工理解把握有关理论内涵和要旨,通过持续的自我审视、总结和反思,不断创新,推动各项工作的管理升级。要深化胜利文化价值理念和“百年创新、百年胜利”共同愿景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孤东人“不辱使命”的奉献创业精神。继续做好形势任务教育“五进”工作,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对外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潜移默化地教育、凝聚基层队伍。要建设团结奋进的基层“家文化”、“亲情文化”,进一步组织提炼基层团队精神,发挥团队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同时,还要把握信息化脉络,将文化的核心思想通过企业信息化来传递,通过基层文化与信息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长远的发展。

以人为本,增强团队凝聚力。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政治上、生活上、精神上、健康上关心职工群众,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对在职职工,重点通过落实参政议政权,建立各种有利于民主监督的制度和形式,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

监督主渠道的畅通;坚持“四个优先”原则,分批组织先模人物、一线职工、从事有毒有害岗位的职工及老职工的健康疗养和查体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健康素质。在非在职职工和家属管理中,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帮扶网络、救助基金的作用,脚踏实地地为困难职工、协解人员、内退职工、离退休职工家属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几年来,孤东采油厂没有一个职工家庭因困难无法生活,没有一名职工群众因困难看不起病,没有一名职工子女因困难上不起学,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共建和谐成为全体孤东人的自觉行动。

四、注重发展持续化,探索长效“助推器”

基础性决定长期性,新时期的“三基”工作应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为重点,只有做好三个结合,保持持续性,才能确保“三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标、本结合。标是事物的表象和外在反映,本是事物的根本和内在本质,在二者关系中,本居于核心地位,标是从属地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准确把握标与本的辩证关系,对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意义十分重要。提高干部学历、印制精美的宣传画册、美化办公环境等手段和措施,是我们“三基”工作的标;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是“三基”工作的本,是加强“三基”工作的终极目的。我们必须围绕“本”来规划和设计“标”,否则就可能舍本逐末,甚至误入形式主义的歧途,偏离正确的方向。反过来,只有通过一项项“三基”工作手段和措施的实施,才能实现我们加强“三基”工作的本。只有正确认识标与本的辩证关系,才能避免“三基”工作的盲目性,增强有效性。

硬、柔结合。即硬件配套和柔情关怀的关系。要不断加大长期服

役、薄弱环节的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力度,更新陈旧生产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注重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计算机网络等建设,及时配备丰富充裕的文体用品,满足职工的业余文化需要。加大宿舍、食堂、澡堂等的改造和配套建设,改善一线职工生活环境。要深入基层察实情,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与职工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听职工讲真话、说实情,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服务群众办实事,认真落实承诺为实事制度,着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深入开展职工全员健康体检和为职工过生日等活动,加强干群之间的情感沟通。

基、创结合。这里的基即现有基础、基础性工作,创即创新。基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创是事业发展的动力的源泉,离开基,“三基”工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离开创,“三基”工作就会失去活力,甚至止步不前。“三基”工作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课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各单位的“三基”工作都取得明显成绩,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我们应当清楚,目前是在市场经济、信息社会条件下搞“三基”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三基”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接受新观念,探索新路子,采取新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上一篇:西方税制优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一篇:药店实践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