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2022-09-12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 他们在党组织的培养以及学校浓厚学术氛围熏陶下, 在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学习、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发挥着模范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部分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党员利益格局变化的考验与挑战,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重要。

1 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1.1 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功利化倾向

入党动机是学生党员争取入党的真实目的, 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端正的入党动机和奉献的精神, 但是在学生党员中也存在着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功利化问题。有的学生入党是因为家长希望自己入党, 有的是出于攀比心理, 别人入党自己也要入党, 有的是受到社会不良意识的影响, 将入党视为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 有的是因为社会就业压力大, 希望通过入党为自己找一份好工作增加筹码。

1.2 价值观发生偏差, 导致理想信念动摇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与冲击。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通过文化传媒产品、人员、资本和技术输出, 互联网等途径、渠道, 将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等渗透到国内。同时在国内出现的一些腐朽、丑恶的现象以及党内的不正之风, 使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震荡, 部分学生党员产生了模糊、错误的认识。

1.3 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 使命感淡化

部分学生党员思想觉悟不高, 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不够, 没有意识到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 在利益面前, 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对身边需要关心帮助的同学漠不关心, 集体意识不强;入党后将工作都抛给别人做, 对同学的服务意识不够, 失去了以往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的激情;入党后产生的优越感使之不能很好的团结并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

1.4 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足

有些学生党员虽然加入了党组织, 但这也仅仅是达到了党员的基本条件, 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的入党, 或者还存在不符合党性要求的思想, 需要通过不断的政治理论学习来加强党性修养。但是部分学生党员却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足, 认为这些都是大道理, 自己学不学、学多学少都没所谓。

以上均是当前环境条件下学生党员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当代大学生党员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能够明辨是非, 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觉、有效的方略开展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

2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高党员教育的实际成效, 还应当特别注意的方面

2.1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教育是一种精神的培育, 它不能够像一般的知识、技能教育一样的通过宣传、教育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而要使它产生效果单单让受教育的学生产生理性的认识是不够的, 最要紧是还要让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价值观教育必须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角色, 要注重调动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 促进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2.2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理论学习积极性

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内外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通过采取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教育, 使荣辱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理论等真正深入到学生心里;在课堂教学之外, 采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在学习方式上, 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的辅导、观看专题影片和上党课等教育方式, 也可以采取开展学生间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帮扶学习活动, 组织党员外出参观等培训方式。

2.3 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去激励、促进学生党员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促进党员践行理想、发挥能力, 提高党性修养, 实现自我超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活动主体明确, 思想突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是希望在活动当中能够解决学生党员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育和引导他们牢记光荣使命,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二, 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每次主题活动都应该是目标明确, 贴合实际情况的, 而且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要做好系统的思考, 务求能调动党员参与积极性并得到党员的认同。第三, 活动要有实效性, 不能流于形式, 为做而做。

2.4 严格组织生活, 建立规章制度, 加强监督管理

党的组织生活是实现党员自我教育、管理, 对党员实行监督批评, 保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组织措施。要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对不遵守组织纪律和有其他恶劣行为的学生党员进行批评教育, 屡教不改的要按照党章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要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查找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通过在组织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断增强组织观念和党性修养, 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对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机制, 不仅仅体现在入党初期的思想教育, 更应该以多元化的方式贯穿于全程, 使之成为纯洁党员队伍和稳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堡垒。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高校各级党组织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必须紧握时代脉搏, 摈弃陈旧观念, 围绕价值观、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规章制度这四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党员,教育

参考文献

[1] 邬承斌.对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哲学反思[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2) :174~176.

[2] 刘锐.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4 (12) :54~55.

[3] 赵存生, 宇文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 2006 (4) :12.

[4] 辛志勇, 姜琨.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J].人民教育, 2005 (18) :6~8.

[5] 周美玲.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代我国道德价值的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4) :103~106.

[6] 李斌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价值观基础、主要内容和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 2006 (5) :21~24.

[7] 徐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建构研究[J].世纪桥, 2007 (8) :131~133, 154.

[8] 王润玲.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47~50.

上一篇: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优化利用探究下一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省职业技能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