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教育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势政策教育的多重特性在客观上对我国民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形势政策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才能在民主建设推进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篇:形势政策教育论文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从课程特点、教学原则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教学的探索等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实践表明,实施教学改革后能够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学生对国内外重大热点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政治方向、规范自我行为,增强思想素质和修养。

但是实际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内容广泛、教学模式单一,虽然为必修课但学时有限,且开课时间一般在学生学习注意力与精力低下的晚上,极易造成教学低效、学生厌学等。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改革,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选择教学模式、高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实效性。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特点。形势与政策课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性,首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思想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关注热点事件认识分析,使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其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广泛。内容上既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又涉及国家在改革发展中的政策部署问题,还涉及社会民生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这门课的学科综合性强。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要求老师具有较强的跨学科能力及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既能理论上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又能结合实际生动形象的概括总结。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知识背景。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时效性强、内容广泛、受教育面广、学时有限,总之,从这门课程的特点来看,普通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学原则更加科学,教学理念更加先进。培养目标转变成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主体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扮演“导演”的角色,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学原则的改变,必然导致教学改革。改革是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整体人才素质。课程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学改革,教学原则的改变更需要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也证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教育部社政司定期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依据,充分利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学习辅导资料,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编制符合国情省情校情以及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以专题讲授为主,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热点焦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修养为目标,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原则,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开发丰富的教辅资源,如多媒体课件、个人博客、专题网站、视频影像等,全方位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组织教学进程。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把专题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建国六十周年”专题的时候,结合学生社团,如理论性社团、文体性社团,举办专题系列活动,如“我爱我的祖国歌唱比赛”、“每周一部红电影”、“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合理地选择现代教学模式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1、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与理工科、艺术类学科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关注的角度不同,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课程改革思想,分层次模块化地组织教学活动,使之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组装成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反馈对不同个体的教学效果,以便控制整个教学进程。

2、在讲解理论性强、关系复杂的时事政策时,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多幅图示或者影像视频,配以生动的讲解,不仅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等问题,而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讲解社会民生热点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时,采用发现学习模式,提供背景资料,提出主题,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以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经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学生踊跃自由发言、多样思维、各种角度、不同层次地讨论分析,对问题的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

1、多媒体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CAI课件、视频影像能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之注意力集中,极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要把课件播放与讲解相结合。另一方面,把播放视频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通过视频提出问题并引发讨论,既能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感性上感受此问题,并对此问题更有兴趣,进而再理性认识该问题,实现自我教育,最后教师归纳总结,以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2、网络化。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网络交流,如Email、MSN、QQ等学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开设个人博客,列出与课程相关的权威网络资源等,或将与课程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

3、全方位化。采用多维、多层的全方位的教学,将课堂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与课外分组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给出主题,按学生意愿划分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倡学生动手查找资料,以各种形式表达讨论的结果。

五、实践教学的探索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状况,在实践中去验证、理解理论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与计划,邀请当地名企名人,到学校给学生开讲座、做报告。通过直接交流和研讨,让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了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另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热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课程内容和要求,确定有实践价值的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策划组织与指导下进入企业、社区、农村、山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形成考察报告,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能够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程教学成效。

作者:赖彩虹

第二篇:形势政策教育对推进民主建设的作用研究

【摘要】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势政策教育的多重特性在客观上对我国民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形势政策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才能在民主建设推进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形势政策;民主建设;推进

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承担着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重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同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高校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从必要性、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及教育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要求。各高校采取了多种有效形式,积极主动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形势政策教育的开展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民主建设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民主建设进程。

一、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性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就其应遵循的总原则而论,可以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与优势,增强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方法,正确观察、分析和理解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体来看,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具有以下特性:

1.教育内容时事性强,针对性高

在当前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过程中,教育部每年制定的两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中宣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文字、音像资料以及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材料都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的编撰时事性极强,紧扣时代主题,重点关注国际、国内民生的重大问题,如我国的“三农问题”一度是作为形势政策教育的热点问题;针对性极高,充分考虑大学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如“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等。

2.教育的形式多样,自由度高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形势政策教育因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决定了它形式的多样性。系统讲授、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讨论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激励式教育、启发式教育、网络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教育自由度较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有的学校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了解形势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状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3.教育的对象全面,覆盖性广

为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陆续进行了形势政策教育的改革与推进,包括了所有本科院校和大部分专科院校、民办院校等,特别是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中也越发重视形势政策的教育工作,教育对象较为全面,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有效的全方位覆盖的教育、教学开展。

二、民主建设的内涵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

社会主义民主亦称“无产阶级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的民主。它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有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人身,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旅行,示威,宗教信仰等自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人民内部,是民主和集中的辨证统一,人民既要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断。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在民主建设上不断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党内民主建设上,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特色和有效途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在这方面做出理论概括:“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十六大又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并对扩大党内民主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近年来,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央颁发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采取了相应步骤和措施,调动广大党员开展党内民主的积极性。尤其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为推进人民民主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民主建设的成就另一方面表现为一整套党内党外民主改革制度框架的建立,并且越来越把着眼点放在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上,即不仅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问题,而且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技术问题。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技术性、程序性、操作性方案。十七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命题下,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重要制度组成部分提出来,既是创新,又是循序渐进策略思想的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民情民意,强调可操作性和实施细节,“十一五”发展规划,采纳了412万人的建言,包含着许多数字化的政治目标。在民主發展细节上,更注重微观研究,强调落实问题。十六大及以后的若干全会的相关决定,都明确提出了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目标和途径。

当前,我国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得益于党内外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民主建设的推进,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更离不开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

三、形势政策教育对民主建设的推进作用

形势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客观上对我国民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方面,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涉及我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等各个方面,也涉及民生和民族团结政策等具体问题,内容及其宽泛,极富政治性,并且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这样的教育内容很容易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制度的沿袭与变革,了解政治体制上的传承与改良,容易加深大学生对民主建设的接触与理解,形成特有的校园民主氛围,推进民主建设进程。

在教育形式方面,无论是从《通知》的要求来看,还是在各高校的具体操作层面,形势政策教育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师生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增强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出现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互动、讨论辨别的场面,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一些学校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了解形势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状况,加强学生对国家政策、制度在基层落实的监督意识,形成民主监督的氛围,从而促进民主建设。

在教育对象方面,响应《通知》的号召,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开设了形势政策教育课程,覆盖面极广,尤其是在民族地区高校进行的形势政策教育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做到结合时事要点,针对社会热点,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态势,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他们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中。这本身也是我国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上,从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性中分析了其对民主建设推进的三个方面内容,应该说,随着形势政策教育在大学校园的被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其对民主建设的推进作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有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四、形势政策教育在推进民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尽管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在现阶段的形势政策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已经有所体现,然而在强调教学规范的同时,学校还应增加学生在备课环节的主动参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是非常关心的,围绕教育部的《要点》中提出的专题内容,有意识地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备课,在课前查找大量的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就是了解形势、学习政策的过程。同时,学生上课时也有了积极性,纷纷参与课堂讨论。这样可以突出重点,解决疑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交流不同意见和观点,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好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培养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思想政治素养和大局意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在新的形势下,形势政策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是在民族地区高校更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对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内容不系统等造成形势政策教育在该地区的推进力度不足,尤其是认识上的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这一问题在客观上也阻碍了民主建设的发展和推进。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中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等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异常重要,在教育、教学环节应该尤为重视。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修正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方法,才能在民主进程的推进方面一步步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周晓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原则论[M].長春大学学报,2010(4).

[3]黄海靓.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方式与途径[M].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郭孟伟.关于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思考[M].学理论,2010(11).

作者简介:郑洪祥,男,硕士,现供职于上海海事大学招生办公室。

作者:郑洪祥

第三篇: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南华大学通过课堂主渠道、专题教学社会实践、课校园网络、邀请知名校友交流与对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好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多种形式;教育教学

中共中央文件对“形势与政策”课有明确的规定,该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如何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南华大学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好评。

一、运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授课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南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坚持运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开展教学。多年来,学校教务处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和课表,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本科生2学分编制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心组织具体实施,落实课表,安排老师到课堂讲授。每学期都安排教授、副教授、讲师去课堂授课。以高级职称为主体的教学团队走向讲堂,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毎年参与教师50人次左右,受到學生欢迎。仅以2012年为例,上学期参加上课教师54人,其中教授14人,占25.92%,副教授21人,占38.88%,讲师19人,占35.18;下学期参加上课教师40人,其中教授11人,占27.5%,副教授16人,40%,讲师13人,32.5%。可见,副高以上职称达70%左右。

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特别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尤为重视,高度关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院领导、中心主任和责任教授及时召开专题选题集体备课会,确定专题,选定组长,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从而保证了课堂主渠道教学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从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贴近学生,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对话和交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主讲“形势与政策”,虽然不用学生自己做什么课前准备,但是教师对授课内容必须熟炼,准确把握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做到对问题的分析要深入浅出,话语表达要幽默风趣,逻辑结构要严谨科学,对参加听课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最直接最现实的学习与模仿。通过学生的思索与“模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这就对大学教师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运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专题教学,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专题教学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以往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节讲授教材的传统作法,主要依靠教师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选定几个主要问题,围绕这几个主要问题,确定专题题目,指定专题负责人,组织集体备课,统一专题教学大纲、讲稿和教学PPT,教师分专题进行教学。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通过每个专题,给学生上课。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按教材章、节讲解课程内容,而“形势与政策”课,只能按专题讲课,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毎学期安排5~7个专题开展教育。因为,“形势”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政策方针的根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和基本走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毎一个专题结合,毎学期通过具体专题,把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落到实处,紧紧扣住“形势与政策”问题,用专题形式开展教学。如2012上学期,我校扣住国际国内重大形势,选择“科技兴农与农业现代化”等5个专题开展教学。又如2013上学期,我校扣住国际国内重大形势,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等5个专题开展教学。这些专题紧紧扣住国际国内重大“形势与政策”,毎学期选用5个专题在全校学生中宣讲,使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由于形势变化较快,因此,教师要紧跟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相关数据,使教学内容常讲常新,专题选择常选常新。

认真组织专题备课会,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心早布置、早准备。通过发电子邮件,要求任课教师将十八大精神与自己讲授的专题有机融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加强互相交流。同时安排各专题组长或者其他老师重点准备各专题贯彻“十八大”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十八大”精神到各个专题内容中去。十八大之后,由教授任专题小组长编写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专题的教学大纲、讲稿和多媒体课件,开始陆续对全校学生直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受到学生欢迎。我校坚持各专题组集体备课制度,各专题组在组长带领下,认真讨论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由各专题小组统一制作,教学准备充分,老师修改和补充,既体现了专题教学的统一性,又体现了专题教学的个性化,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三、运用社会实践课,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社会实践一般是指学生利用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兼职,现在教学新观念把学生学习课程分为理论课和社会实践课(有的称实习课),这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了解社会、向职场过渡做准备的重要途径。我校在课堂上注重“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同时还注重内外结合、学用结合,运用社会实践课,促进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亲身体验,是内化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和认同的过程,也是青年大学生的一种内省、感悟和深层体味的理性思考和社会实践过程。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悟体验,实现自身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任何一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课活动,都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学校内延伸到社会上,如“三下乡”活动、“四进社区”活动、暑假回家乡调研活动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课,让同学们写一份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参与征文评奖交流,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变化,关注家乡面貌的改变,关注自已家庭生活的变化,关注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毎个人的梦想。通过社会实践课和参与征文评奖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生活现象和身边的亊和人的敏锐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将“形势与政策”教学与社会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既滿足学生课堂上学习的需要,又满足学生课堂外学习的需要;既滿足学生理论上学习的需要,又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学生喜爱。通过社会实践课,既丰富了学生个人阅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爱好和兴趣,表明社会实践课具有巨大的育人魅力和激发潜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通过社会实践课这个大课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和理解,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理解,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和人民。

四、运用校园网络阵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教育教学需要而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校园网络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学生网上交作业、网上提问、教师网上阅卷、回答学生问题,等等,都可以在校园网络上运行。这几年,我们充分运用校园网络阵地,通过“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网站,加大“形势与政策”课宣传教育。党的十八大之后,在课程网站发布相关教学课件、思考题和讨论题;并将《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等一系列专题教学录像片挂在“形勢与政策”精品课程网站上,让更多的学生随时点击、随时观看,营造“人人想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幸福快乐”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向老师提问,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就美丽中国、“中国梦”等话题,展开讨论,给予解答。有的学生也参与网上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网站內容丰富,资料多,信息量大。有阅读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讲稿,教学录像视频,教学PPT,等等。对学生在网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回答,有些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或同类问题。有的问题教师回答,有的问题学生回答;有的问题老师再跟答,有的问题学生再跟答。网上参与互动人数多,形式灵活,见解深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校园网络格局。

五、邀请知名校友交流对话,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校友,就是指曾经在同一个学校、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研究院(所)学习、工作和进修的人。校友是一个很泛的词,是以学校为标准,并不是以班级或年级为标准,校友中既有老校友,还有新校友,等,有的家庭二代人或三代人都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过,也可称校友,既是父辈与晚辈的关系,又是老校友和新校友的关系。我们有建校五十多年的发展史,为国家和核工业、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邀请知名校友来校给学生交流对话,利用知名校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学生直接与知名校名交流对话,让院士校友们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畅谈理想,回忆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把“个人梦”与“民族复兴梦”有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潜心研究,立业成才;院士校友还悉心解答了大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院士们敏捷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渊博的知识,精辟的分析,流利的口才,使在场学生们获益匪浅。

近几年,我们先后邀请了知名校友曾益新(中科院院士)、计亮年(中科院院士)、陈国强(中科院院士)等来校给学生作报告,直接交流,精诚对话,启迪人生,共谋发展,大家深受教育。这些年,我校开展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生看有方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深受鼓舞和启迪,为实现“个人梦”和“民族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成功地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既培养锻炼了教师,又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周双娥.运用专题教学,促进两课教学改革[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2)53-55.

[4]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光明日报,2013-04-01(1).

[5]熊哲琰,张新华.南华大学史[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

[6]张多来,张新华。风雨兼程四十年——衡阳医学院院史[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此文系2013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多来(195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高征难(1964-),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黄秋生(1973-)男,湖南衡南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张多来,高征难,黄秋生

上一篇:班主任班集体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