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4-04-26

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用8篇)

篇1: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为广大职工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为了认真贯彻公司【2007】27号《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公司“平安林钢”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建设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厂部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厂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产安全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建设活动,确保分厂稳定,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二、奋斗目标

以建设“平安企业”为总目标,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分厂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生产和 1

治安防控三项重点工作机制,遏制和减少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分厂成立创建平安建设活动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红生

副组长:李现富李江飞于晓林王荣海

成员:王合昌王喜林李卫平王增生

崔金才魏玉庆

四、工作责任及任务

1、各车间、科室要把平安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来抓,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一把手切实负起责任,使平安建设工作做到常抓、常议、常分析、常预测、定期研究,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健全“四支队伍”

治保队伍职责: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不断提高自防、自卫能力,维护分厂内部的治安秩序,做好分厂内部安全保卫和治安防范工作。

安全法制教育队伍职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真

正把安全生产责任直接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用不同形式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意识。

安监消防队伍职责: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完善消防档案,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定期检验、检测、检修各类安全设施,确保救援装备器材完好有效,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开展经常性的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工会、职工舆论的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组织机构:

组长:李红生

副组长:李现富李江飞于晓林王荣海

成员:王合昌 魏玉庆 王喜林 李卫平王增生 崔金才 办公室设在生产科,办公室主任:李建刚

调解队伍职责:定期排查,及时疏导,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

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组织机构:

组长:李现富

副组长:李红生李江飞于晓林王荣海

成员:王麦昌王新成焦海江李建刚

崔金才王增生于华昌

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崔金才

林钢水泥分厂

2007年6月20日

平安建设活动标准

1、领导重视到位:认真落实单位一把手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的制度,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机构健全:各单位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并设有专或兼职人员。

3、防范措施落实: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全面落实。

4、矛盾调处及时:单位有调解组织,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预防矛盾激化,无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5、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建立健全分解负责的安全责任制,组织经常性检查,及时排除各类事故隐患,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消防器材齐全,无火灾事故发生。

6、普法教育深入:按照普法规划,经常对职工进行与安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职工法

制观念增强,单位内部有平安建设宣传栏和标语。

7、治安秩序稳定:无刑事犯罪案件,无职工人员犯罪,无重大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未转化“法轮功”人员。

8、职工满意认可:干部、职工对本单位平安建设满意率达95℅以上。

篇2: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建设法制财政,实现依法理财,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此,必须加快财政立法,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完善财政执法监督机制,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确保财政行为规范化,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政法制建设上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自身建设的需要,对照财政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把财政法治建设与整个财政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财政管理过程中不依法、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全体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来,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程、推动“四位一体”财政管理体制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建设法治财政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开展财政法制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要求,并强化指导、监督,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工作。

二是健全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事关财政工作全局,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取得成效。因此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法制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负总责,把财政法制建设纳入财政工作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财政法

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花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要健全财政法制建设的领导机构,各级财政部门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辖区财政系统的法治财政建设和目标考核工作,依法理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责情况掌握、工作协调、检查指导、目标考核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等具体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动法治财政建设顺利开展。

三是努力形成财政法制建设的合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财政法制建设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内设各科室财政法制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工作责任制,把财政法制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使财政法制建设的各项要求成为各股室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范。要建立县财政部门日常工作情况台帐,作为行业评价的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要结合条线工作考核和日常工作掌握情况,通过局务会议,实行民主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符合实际。同时财政部门要主动接受政府法制部门的指导、监督,多汇报、多沟通,确保财政法制建设融入法治政府建设的大局。

四是创新财政法制建设的工作措施。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推进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一项新举措。同时财政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的研究、探索和不断完善。目前的指标是阶段性的,今后要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和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因此,财政部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加强财政

篇3: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日, 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部署加快建设商务诚信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意见》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推动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设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逐步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建立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使用机制。二是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在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 建立完善基于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在批发、物流等贸易流通领域, 建立对入驻商户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三是支持建立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价机制。鼓励信用保险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建立以应收账款为核心的企业交易信用评价机制。组织部分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商协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四是鼓励发展商业信用交易市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扩大内贸信用销售规模, 规范发展单用途预付卡市场, 支持商业保理行业发展。五是着力打造商务诚信文化环境。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意见》强调,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做好五个方面的支持保障工作: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加强示范引领, 试点建立一批以行政管理记录、市场化综合评价以及第三方专业评价为主体的信用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加强组织保障。五是加强绩效考核。

篇4: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5年 8月 2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关于上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表示,上海市将从应用、装备和平台建设等层面全力发展智能制造,到 2020年,上海市智能制造体系在全国率先成形,并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把上海打造成为对接“中国制造 2025”国家智能制造的示范基地,对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智能制造的前沿阵地。

按照实施意见,在发展重点上,以应用为抓手、装备为支撑、网络为纽带、平台为载体和数据为驱动,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在应用方面,将聚集汽车、钢铁、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推广应用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异地协同开发和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在网络方面,实现设备、加工对象、生产线、制造系统、产品、供应商和人之间的智能互联,形成以“服务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传输网络。在数据方面,要通过加强新型传感器、数据采集板卡等工业数据采集器件和设备研发,建立面向重点行业的工业云,采集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以及外部数据,实现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同时,鼓励制造企业发展与用户数据对接的“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销售和服务模式。

篇5: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连接中心城市、辐射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XX政发〔2012〕22号),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XX发〔2012〕4号)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域统筹,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围绕培育小城市的目标,强化规划引领,通过政府推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产业带动和区域联动,加快小城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走特色发展之路,使小城镇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6年,全市建制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新增镇区人口75万人。即墨市龙泉镇、田横镇,胶州市李哥庄镇、铺集镇,胶南市王台镇、泊里镇,平度市南村镇、新河镇,莱西市姜山镇、南墅镇等10个省示范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区人口达到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同时选择2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力争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过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元,建成区人口过10万人的小城市,努力把我市小城镇建设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经济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进入全国小城镇的先进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围绕小城镇发展目标,以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修编或调整小城镇总体规划,在镇区划调整后6个月内完成。加快编制小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专项规划,与小城镇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在一年内完成。加快编制小城镇详细规划,到2013年底实现规划建成区详细规划全覆盖。镇政府负责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或调整,具体编制工作要委托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承担,按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评审报批,报市政府备案。省示范镇总体规划修编或调整,各有关市负责编制,由市政府审批,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按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评审报批。滨海公路沿线组团区域内镇的规划,按照《XX市城乡规划条例》和《XX市滨海公路沿线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政发〔2006〕45号)组织编制。同时,强化小城镇规划监管,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

(二)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把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核心,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业科技服务和信息传播等新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在小城镇集中建设发展产业园区,并纳入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和全市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商贸中心为依托,在中心镇建设集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培育形成镇级消费圈。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要按照全市工业产业规划优先向省示范镇转移,鼓励周边小城镇和村办企业迁入省示范镇产业园区,建立项目收益共享机制,处理好省示范镇与周边小城镇、镇村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产城一体、镇园融合。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省示范镇可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建设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加快完善路网、水网、电网,加强供气、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

础设施建设,推进镇域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一体化。保护好山岭、河流、林地等自然景观,珍惜和保护古建筑、老街巷、特色民居等人文景观,发掘和弘扬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突出小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建设或改造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努力建成一批小城镇建筑精品。鼓励省示范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打造绿色低碳小城镇,营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XX供电公司

(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1〕9号文件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40号),引导农民自愿到示范镇落户。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与职工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使职工在小城镇落户安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城镇创业,鼓励农民、城镇失业人员进镇经商办企业,鼓励购房置业。鼓励居住达到一定期限的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条件适合的登记常住户口。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镇驻地及周边村庄整体改造,建设镇住宅小区,将原村民统一登记为城镇居民,吸引镇域农民进镇落户。在小城镇落户人员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应随其登记常住户口。已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的进镇农民和申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城乡就业,将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纳入统一就业政策和服务范围。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委

(五)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要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社区卫生院,有条件的可建设职业培训学校和一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已在小城镇就业、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按规定签定劳动合同并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在小城镇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把登记为城镇户口的进镇农民和已在镇内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对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等权益的人员可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加强小城镇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创新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社会治安等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平台)为主体的社区管理组织架构,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市场低偿服务三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及时将落户城镇和办理居住证的农村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农委、市计生委、市城乡建设委

(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小城镇管理效能。五市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和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调配和引进专业人员,突出加强规划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向小城镇延伸。搞好小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立市政养护、园林管护、环卫保洁专业队伍,保持镇容镇貌整洁有序。在小城镇公共建筑、住宅小区、新型农村社区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公用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农委

四、推进举措

(一)开展强镇扩权改革。按照依法放权、高效便民、分类指导、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镇级扩权改革,探索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扩大镇级管理权限。赋予省示范镇县级经济类项目核准、备案权和工程建设、市政设施、市容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权。规划、城建、城管、环保、水利等行政许可事项,可由五市相关部门在省示范镇设立分支机构或派出工作人员就地办理;也可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依法委托省示范镇行使职权。非行政许可事项由五市相关部门直接交给省示范镇行使。权限下放后由省示范镇收取的行政性规费县以下使用部分,由镇安排使用。县(市)级审批权限内投资项目,由省示范镇初审,报县(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核后予以批准;需上报国家、省、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省示范镇初审,报县(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核后予以转报。所有下放、委托给省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五市政府要编制省示范镇扩权事项目录,建立职责明确、权责对应的责任机制,确保扩权事项有效落实、规范运行。对省示范镇的重大审批事项,五市政府应建立审批联动机制,实行“一事一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公用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民政局

(二)努力保障发展用地。支持小城镇探索集约用地的方式和途径,鼓励开展“旧房、旧村、旧厂”改造和荒地、废弃地开发利用,支持进行迁村并点、土地整理,优先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和存量用地挖潜节约的土地,要优先保障省示范镇重大项目和城镇发展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确保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规范流转。从今年起,对合并后的每个镇和省示范镇,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房管局、五市政府

(三)适度扩大财权规模。五市要进一步完善对下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城镇、村经费保障能力,促进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在省示范镇辖区内产生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社会抚养费等五市非税收入,除国家和省明确规定用途外,要重点用于省示范镇。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委

(四)拓宽金融支持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城镇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引导资金回流,确保新增存款按照规定的存贷比例在当地发放贷款。鼓励小城镇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改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服务。支持小城镇吸收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发行企业债券。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金融办、市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各级对小城镇的城建、交通、水利、环保、民政、商贸、旅游等各类补助资金,重点向省示范镇倾斜。市政府从2012年起,对合并后的每个镇五年注入2000万元专项资本金,对省示范镇五年再增加注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市进行等额配套。五市要整合资金,集中投放,用于补助小城镇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五市政府

(六)加快培养引进人才。五市要加强小城镇人才培养、引进与交流工作,支持小城镇引进规划、建设、财经等专业技术人员,安排有关部门和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到省示范镇任职、挂职和交流互派锻炼。市里每年对省示范镇主要负责人培训一次,两年内完成省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轮训。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委

(七)不断优化机构设置。按照“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民主”的要求,科学界定省示范镇政府职能,重点强化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允许省示范镇在核定编制总数内,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设置机构、配置工作人员。省示范镇镇区人口、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在各市的镇(办)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总额不突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省示范镇的编制。市级以上开发区设在省示范镇的,鼓励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镇党委、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理顺省示范镇条块关系,县(市)直部门(包括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派驻机构既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又要配合省示范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对其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镇为主;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派驻单位须与镇党委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工作不力的,镇党委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

责任单位:五市政府、市城乡建设委、市民政局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小城镇建设的作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具体措施。五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是小城镇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责任,在统筹县域发展中切实加大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利局、市金融工作办、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XX供电公司、五市政府

(二)强化督导考核。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小城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现场督导,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拟订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研究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每年考评一次。建立省示范镇建设动态管理制度,对工作进展不力、发展缓慢、连续两年考评达不到要求的,报请省主管部门取消其省示范镇资格;对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适度增加资金补助额度,优先列入小城市培育试点范围。2016年,市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总评,对成绩突出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五市政府

(三)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扩大社会影响。组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小城镇特别是省示范镇建设的新进展,宣传好的典型及经验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篇6: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这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础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一个大的教育观,农村教育应该是普、职、成三教合一的教育,是农、科、教统筹的教育,办好农村教育必须要靠县、乡、村三级协调,才能真正得到加强。在当前的形势下,全县中小学必须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培育新农民承担主要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主动协调方方面面使农村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要求,现提出如下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一)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全面达到“普九”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逐年再有所提高,使全县青少年人人享有免费义务教育。到“十一五”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小学辍学率为零,初中辍学率不超过1%,13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要达到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要达到98%,确保实现我县教育“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逐年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要使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5%,要使更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能接受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教育。到“十一五”末,初中升学率至少要达到85%,全县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三)全面扫除文盲,2006年内要全面扫除15~24周岁文盲,到“十一五”末,确保15-50周岁非盲率达到98%以上。

(四)扎实有效开展好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外出务工者有技能,让留村务农者有技术。

二、基本措施

(一)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要根据县政府制订的《XX县中小学2006-2010年布局调整规划》确定的原则和目标,按阶段调整到位。对学生数过少、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又很差的学校,特别是教学点要坚决撤并。

(二)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XX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规划》,今年要完成石田初中、汊口小学试点校建设,并逐年落实规划,确定建设目标,以适应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更多地接纳偏远农村子女就学。

(三)加大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今年要按照休教(2006)18号文件《关于开展公路沿线薄弱学校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公路沿线薄弱学校真正得到加强,明后两年全县所有农村薄弱学校都要进行整治,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在全面完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学校图书、实验仪器等设备建设,学校生均图书、实验仪器全面达到并超过省定标准,经过布局调整后的所有中学都要建立标准的理化实验室;所有中心小学和完小都要有实验室,仪器配备必须达到省Ⅱ类标准要求,其余小学要全部达到Ⅲ类标准。

(五)扩大休中、海中高中办学规模,休中要达到48个教学班,海中要达到24个教学班,要做大做强县一职高,尽力扶持民办天都中学的高中教育,以满足我县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师德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五年内使我县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实行评聘分开,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实行对不合格的教师要实行离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制度。

(七)切实办好乡村农民文化技术校。今年要结合“两基”复查,对乡村农技校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所有的农技校都要“有场所、有班子、有师资、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资料”。各中心小学要做好乡村两级协调工作,为办好农技校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积极争取农业、劳动保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把对农民的培训、扫盲工作落到实处,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充分挖掘网上资源,以组织收看卫星科技节目,播放光盘等形式直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县一职高要在“阳光工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八)以点带面,首先抓好新农村建设十五个市级示范村的农村教育,对示范村的教育发展,要求步子要大一点,动作要快一点,标准要高一点。

1、“两基”工作水平要高于全县要求,从下学年度开始,示范村学龄儿童、少年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要达到100%,对未能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一定要动员到一职高就读。要做到“义务教育无流生,青壮年无文盲”。

2、示范村的小学,包括教学点要加快校园建设,努力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彻底消灭脏、乱、差现象,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凡属薄弱学校,中心小学要制订切实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整治到位,对不得力的校长(或负责人)、不合格的教师需要调换和调整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3、中心小学要确定一名中层以上的领导重点联系示范村的小学(或教学点),帮助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根据学校班级设置做好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以提高示范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4、中心小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乡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尽快为示范村小学添置必要的图书、仪器,达到省定的相应标准。

5、无论示范村的学校是否撤并,各中心小学都要主动协调乡政府、村两委把该村农技校办得更规范、更扎实、更出色、更有成效,使农技校真正成为示范村开展文化、科技、农民和党员干部教育活动的基地。

以上意见,望认真贯彻落实。

XX县教育局

篇7: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六项重点工程,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十六项重点工程之一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适应品牌发展和品牌消费的新趋势,作出的科学决策。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实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实现品牌销售,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较少、特别是名牌少,品牌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品牌就是信誉、就是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就是效益的理念,把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农业纳

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加大名牌农产品培育力度,不断提升我市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明确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各种经贸洽谈会、农产品展销会和网络媒体为平台,以创建国家名牌、省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为重点,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任务是: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2011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品牌30个以上。其中丰润、丰南、滦县、滦南、乐亭、迁安、迁西、遵化、玉田每个县(市)区发展3个以上,开平、古冶、唐海每个县区发展2个以上;在现有农产品品牌中争取培育省级以上名牌5个以上;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农产品10个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培育150个以上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

三、严格落实农产品品牌建设各项工作措施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基础。要以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广泛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做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结合优势农产品布局,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要加快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步伐,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包装上市。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促进品牌农产品包装上市,促进农产品的品牌销售。同时要加大服务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关系,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内外通行规则和市场需求,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依托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积极组织名牌农产品申报认证,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的申报认证工作。要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申报认证,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强包装、扩大宣传,大力推介,积极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建立完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加强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努力提高农产品出口份额。围绕农产品展示展销,继续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农业会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推介和宣传品牌,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使用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七)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确保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要加强品牌保护,努力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保障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对恪守信用者要予以宣传表彰。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加强网站建设,构筑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要对市县农合联、龙头企业所建网站进行完善提高,建立当地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经纪人与专业合作社数据库。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发布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促进产销有效对接,实现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以市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付国民为名誉组长,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任组长,市委农工委副书记王晓峰、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王永红和市供销社副调研员、农合联秘书长杜九如为副组长的唐山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合联秘书处,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共同推动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农合联要按照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和创建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工作责任。要充分发挥乡镇级农合联分会作用,建立健全“以标准促生产、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农产品品牌创建奖补制度,对当年新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每个一次性奖补5000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每个一次性奖补5万元;获得“河北省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的,每个一次性奖补2万元。

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促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四)强化宣传推介。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专题报道、网上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市在唐山电视台每周推出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品牌进行宣传推介。以唐山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为平台,集中宣传推介我市的品牌农产品,提高外地消费群体对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和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宣传,加强横向、纵向宣传,拓宽宣传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篇8: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笔者认真阅读了《实施意见》, 注意到一个细节, 即其中对于公务员制定的标准比其他各行业从业人员要求都高, 也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当年关于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推行“外语新政”的相关报道:2009年8月4日, 对于昆明市的公务员来说, 今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他们每周有几天晚上将必须在课堂上度过, 集中学习五门外语、普通话和计算机, 这3项水平的高低都将作为公务员升迁与考核的凭据。就在同时, 我无意中看到了江泽民同志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的文章, 更引发了我对公务员必须学习外语的一些思考:

我们知道,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 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的了解, 也需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 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我国有五千多年历史。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培育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 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 地域辽阔, 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 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 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做到这一点, 也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再者,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爆炸的世纪, 是互联网的世纪, 处在这样一个世纪, 学习是发展的助推力, 唯有保持学习的能力和态度才能保证在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1年西安成功地主办了像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2011欧亚经济论坛、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等国际工作会议和国际性活动。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展现西安的新形象、新成就, 推动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所以, 对西安的公务员来说, 学会了外语, 就等于掌握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有助于实现在各方面和国际接轨。

此外,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 即《实施意见》中要求公务员会说英语, 但40岁以上的公务员例外。这种说法可能会被理解为, 40岁以上的公务员或级别稍高的领导干部, 就不用劳心费神学说英语了。笔者认为40岁以上的公务员也有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因为40岁以上的公务员大都处于领导位置, 级别越高的干部越有机会接触老外, 越需要与老外交流, 越需要懂得英语。

据报道, 为了电影《钱学森》的拍摄, 西影集团年过七旬的老艺术家许还山苦学了两个月英语。2012年1月18日晚, 朱

基同志在2012年上海春节京剧晚会开幕前, 即席讲话时两次提到“hold住” (网络语言“挺住”) , 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2012年2月1日《西安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指出, 促进观念更新、奠定思想基础, 就要树立国际标准,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自加压力, 奋勇争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对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居民素质国际水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加严格的要求, 我们每一位西安人从各级干部到广大市民, 都应该树立国际标准、用国际标准要求自己, 自觉、主动、严格地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做好自己的工作, 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达到新的水准。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一文中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 需要在学好祖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 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接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 都来做促进相互了解工作, 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直接的语言交流, 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 其效果也要优于间接的语言交流。

参考文献

[1]西安市.加强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2012-2-13

[2]孙思宇.2015年, 公务员警察的哥都要会说英语.西安晚报, 2012-2-15

[3]评论员.促进观念更新奠定思想基础.西安日报, 2012-2-1

[4]孙清云.在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西安晚报, 2012-1-30

[5]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新华网, 2011-12-17

上一篇:桥 教研活动小结下一篇:人少说话多做事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