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2024-05-18

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共18篇)

篇1: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今天,天气晴朗,是星期四,早上,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我来到学校,交完作业,收完作业之后,我看了一下课程表,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科学课,不知道今天科学课老师会讲什么呢?我十分的好奇。

一天的学习快要结束了,终于到了下午第三节课DD科学课,“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科学课代表带着同学们去实验室。进了实验室后,我看见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台显微镜,我心想:难道今天老师要讲显微镜吗。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显微镜,显微镜主要用来观察微小的,甚至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的,它主要以目镜、物镜组成,当然还有压片夹、载物台、反光镜、镜筒、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组成。”老师又告诉我们在观察时要用左眼观察,右眼尽量睁开。老师介绍完之后,给我们看了一段“如何使用显微镜”的视频,在看完之后,我才知道显微镜在使用前要先调焦和对光啊!老师说:“要先把物镜对准要观察的东西,放在通光口上,反光镜对准有光的地方,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有物体出现,若物体不清晰,还可动细准焦螺旋,使它清晰。”老师讲完了之后,让我们自己动手试试看,于是,我就开始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我把有很小的“上”字的小纸片放正在上面,一开始,我什么也没看见,我试了一会儿之后,字出现了,可为什么字是反过来的呢?我们几个看到字的同学,什么疑惑,我心想:那把字反过来不就正了吗?我试了试,果然字正了。老师说:“这是因为把字360度旋了,所以要把字反过来观察才行。

过了一会儿,下课了,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呀!

篇2: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初中作文有趣的一堂课450字

在科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做过许多实验,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做“土电话”这个实验。

上课的铃声响了,教科学的黄老师走进了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土电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土电话”呢,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老师发给我们每一个小组2个一次性杯子和一条长线,然后说:“在杯底下钻个洞,然后把线伸到里面打个结!”

于是,各组同学纷纷动手了。我们小组想:用什么东西在杯底钻个洞?用针,弄到手就麻烦了,最后决定用牙签,即方便又安全。我拿出牙签,一会儿就钻好了。

接下来要把线伸进杯底了,这件事特简单,我们组的.张文怡不费一点劲儿,就把这事干好了。

在看到别的组同学因为把洞弄得太大,为下面的打结活动增加了许多麻烦,打了好几个结也没用后,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用透明胶在里面外面都贴上。我们按照这个办法做起来,果然成功了。

我 们用同样的办法把另一头也做好了,一个“土电话”大功告成了。我想:难道这就是“土电话”,用一条绳子当电线

也能像电话一样对话?我把做好的 “土电话”给老师看,并把想法也告诉了老师,老师说:“不信就自己试一试。”

黄老师把方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说,一个人听,试试能不能听到?”我把一头 给了张文怡,一头给自己,张文怡说:“程旭静,听到了吗?”没想到我真的听到了,让我大吃一惊。

后来,我越说越带劲,越说越好玩,我们你说说,我听听,你 听听,我说说,真好玩。

篇3:对一堂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反思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实现的, 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以下是笔者对自己的一堂初中英语阅读课《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Fashion Reading1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明确, 但呈现不到位

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清晰明确的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期待的、有目的的控制之中。目标不仅使老师的教学过程有方向感, 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方向感, 当教学结束时, 教师和学生都会体验到达标感。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只有将这三个维度整合起来才能促进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符合新课标, 但是在教学之前没有呈现, 使学生对下面学习活动内容感到有些茫然。

解决方案: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 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或在上课前呈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或者学习目标,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为后面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入语境真实自然, 但过于冗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一堂有效率的阅读课, 首先得从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精彩导入开始。值得肯定的地方是, 笔者借助录像和自身身上的衣服创设真实的情境, 自然贴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力求做到在学生的整个童年时期内, 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 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只有在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课堂也会因此有了生机。存在的问题是这一段对话导入较为冗长, 违背了有效教学的第一个指标速度,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习时间进行。对一堂有效的阅读课来说, 用延长时间来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无疑是低效的, 偏离了阅读课的方向, 变成了形式化的情景, 是在课程内容上人为裹上一层糖衣, 使学生被花花绿绿的糖衣迷惑, 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兴趣, 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 他们全然不知, 这种情境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解决方案:笔者把冗长的对话形式改成真实情景中的小段落, 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T:Look at me.I am a model today.I am wearing a purple sweater.It is made of wool, Can you feel it? (Ask one students to touch it) I also wear a blue silk scarf.It is soft.You know Suzhou is famous for its silk.A pair of grey jeans can make me look cool and modern.You know, young people like wearing jeans now.Yes?And I like wearing a pair of brown leather boots, but my daughter says it is comfortable to wear trainers.What’s your opinion?

这样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直观, 又缩短了时间, 为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一举多得。

三、阅读技能训练得当, 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有待改善

导入过后对学生进行分层语言输入。《英语课程标准》五级阅读目标中指出初中生要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七年级学生应该主要培养“扫读”和“略读”两项阅读技能。反思自己使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两种技巧的指导和问题的设置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值得关注的是, 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 解释层次的问题, 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因此,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 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案:把原先Scanning中设置的多个问题变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是表格式题目, 第二个是连线题, 既体现问题的层次性, 又符合多样性的特点。方案如下:

2. What do they look like? (Match the names with the ad-jectives.)

四、读后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但欠缺思考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如果读前和读中是学生从外部获取信息和语言的过程, 那么读后便是将存储于头脑中的信息和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 是基于课文信息, 更是结合生活实际的输出。在post-reading中, 笔者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编对话, 有三个来回, 对话内容是围绕文章内容开展的, 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但是这样的对话除了巩固所学文中知识外, 无疑没有衍生。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的重要思想, 是指儿童的实际认知发展水平与潜在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阅读课中, 前者是指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则是指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 不能够独立解决, 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叫“跳一跳摘桃子”。立足于现有发展水平, 针对最近发展水平所设计的活动, 才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解决方案:在原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来回, 如下:

A:I am going to a party/climb a hill/have lunch with my mother, what can I wear?

B:...

A:Good idea./I don’t think so.I think I can wear...because...

让学生谈论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得体性及如何搭配服饰, 正是瞄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通过教学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变成现有发展区, 把不会的变成会的, 把不能的变成能的, 这种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学生通过谈论如何搭配服饰, 正好培养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正确良好的审美观, 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

回顾这两个活动, 学生似乎没有感到阅读的快乐, 教学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 我们对应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同样有三个方面的指标:1.学习速度。2.学习结果。3.学习体验。就第三点来讲,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因为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前提。进一步说, 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才能养成学习习惯, 才能够确定终身学习的意识。

解决方案:思考许久后, 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真实的时装表演, 但是如果只考虑让学生开心, 就像所批评的观点“快乐学习, 安乐死”, 当然是不可行的。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 把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和活动结合起来, 提供学生进行有效语言输出途径, 设计的时装表演活动如下:

A fashion show

You can work in groups of five.Take turns to be the model and the host.The host should describe the model’s clothes.

Model: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our fashion show.

1. Look at me.

2. Here comes A.

3. Now B is coming.

4. C looks smart/cool/pretty...

That’s all for today’s show.Thanks for coming.

当然, 这个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依赖于学生课前的努力, 在上课之前, 可以让学生观看走秀视频, 模仿动作, 提前准备好服装等。

五、情感教育呼应教学目标, 但过于牵强附会, 失去真正的意义

阅读课是以情感教育结束的, 乍一看, 好像是在进行情感教育, 但是细细品来, 似乎有点牵强附会, 是为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 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但是, 这不意味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可以“独立”和“直接”进行, 就像在这堂课中, 硬生生地把为希望工程捐款这样的献爱心教育搬出来, 使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融为一体, 丧失了它们原有的生命力, 这样的情感教育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我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式的, 应该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慢慢渗透进去的, 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发生作用。

解决方案:果断舍弃最后的画蛇添足之笔, 把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有效教学是我们老师共同的追求, 就像我们追求幸福一样, 自我反思是能够帮助老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这堂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反思, 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 笔者定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各项活动,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更好地使用所学语言,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篇4: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只见李老师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五个深颜色的瓶子说:“这五个瓶子里分别装了醋、糖水、盐水、辣椒水和纯净水。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品尝其中一种液体,然后大家根据这个游戏写一篇文章。”

第一个上台的是李龙。只见他用“火眼金睛”扫视了五个瓶子后,伸手挑了一个较小的瓶子倒了一杯。他喝了一小口后,微笑的脸顿时变成一副“苦瓜脸”,不小心暴露了一句:“好酸哪!”同学们一听,就急忙喊道:“李龙喝的是醋。”

接着,李梦茹上台。她仔细观察剩余的四瓶液体,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瓶,拧开盖,倒了半杯,战战兢兢地舔了一下,露出一副开心的样子。同学们纷纷猜测她喝的是糖水,可李老师提醒大家:“她可能是装的哟。大家记住,在观察的同时,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紧接着出场的是程海明。他飞快地跑上讲台,选了一瓶,倒上半杯,喝了一小口后迅速奔回座位。他大概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表情吧。

应海鹏出场了。他看了看剩下的两瓶水,犹豫不定,似乎很怕摸到“炸弹”。只见他刚尝了一小口,就皱起了眉头。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李嘉乐。桌子上只剩下一瓶了,他别无选择。他拧开盖子,倒了半杯,喝了一小口,马上张开嘴巴,吐了吐舌头,用手扇了起来。看他的举止,不难猜测,他喝的是辣椒水。

李老师终于公布答案了:“李龙喝的是醋,程海明喝的是糖水,应海鹏喝的是盐水,李嘉乐喝的是辣椒水,李梦茹喝的是纯净水。”原来李梦茹喝的是纯净水,我们竟然被她骗了!

篇5:一堂有趣的英语课作文

今天,外校要来我们学校的小剧场上课,我们班有幸被抽到去上课。

来到小剧场,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这时,老师说:“大家好!我是周老师,大家可以叫我MissZhou!”接着开始分组,我是B组的1号,也就是组长,老师给组长发了一张表,等会表演要用。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泥红色的椭圆形,我们大家都猜这是bread(面包),可正确答案却是egg(鸡蛋)!周老师让我们念了一遍“egg”。接下来,老师拿出一个鼓鼓的大背包,问我们:“谁想摸一摸里面的东西?”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最后,老师选了我,我把手伸进去摸了摸,感觉那个东西有点硬邦邦,一时想不出是什么来,老师把手伸进去,拿出的原来是一袋面包。她叫我们大声说:“Ihavesomebread,It’syummy,yummy!”学完单词,老师让各个小组长拿出先前发的那张表,要求所有小组成员一起完成。我叫成员们一起过来,我第一个把第一个空填写完,然后我们6个成员把剩下的四个空也全部填写完,我们熟背后,全体小组成员争抢着举手,自告奋勇地要求上台表演。

老师同意了,我立刻冲上去,大声说道:“Hello!Ihavesomebread,whatdoyouhave?”我们所有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激情满怀地大声说着英语:“Ihavesomejuicetoo!”“Hereyouare!”“Thankyou!”我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们表演成功了!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英语课!

篇6: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堂有趣的语文课

在同学们心目中,语文课是怎样的?枯燥无味?形式死板?相信和我一同经历那节难忘的语文课,一定会改变你的看法。

那还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课,要讲的是《论语》中孔子的几则名言。当时在我们心中,《论语》便是那一句句无味的“之乎者也”,因此上课之前,我和所有同学一样,做好了打瞌睡的准备。

“叮铃铃——”上课了,语文老师张老师和往常一样,夹着书本,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只是笑容里多了一分神秘。与此同时,还拎了一只大包,里面是什么?

突然,只见张老师变魔术似的,从包里变出一件长袍,抖了抖,往身上一披——啊,是件古装!慢着,还有呢,她又从包里掏出一把“胡子”,往下巴上一粘。哈哈,这不是孔子再世吗?同学们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对接下来的课堂充满了期待,个个眼中闪着光芒。

只见“孔子”捋了捋胡子,摇头晃脑地讲授起她的名句。同学们一扫课前的百无聊赖,聚精会神地听着,比任何一节语文课都专注,举手发言更是异常激烈。

正当“孔子”抑扬顿挫地吟诵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前面一桌同学却正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不料,这一行为被“孔子”发现了。“孔子”走下讲台,敲了敲那两位同学的桌子,皱眉道:“汝为何坏我课堂?速速道来!”教室里爆出一声哄笑,又随即安静下来。

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摸了摸头,说:“老师,我们正在讨论,为什么上面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张老师立即转怒为喜,笑着说:“课堂上有什么问题就该大胆提出来嘛,不应该在下面讨论哦!孔子这样说,必然有它的道理。一个不会举一反三的学生,是不值得教的。”说着,她顿了顿,又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然,这里这么说,也有失偏颇。有哪个学生天生就能够举一反三?老师要做的,就是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诲人不倦。”同学们听得入了神,原来,古籍中所讲的也未必都为真理,而是要灵活运用。

篇7:一堂有趣的英语课小学作文

今天的第二节课是英语课,我们班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为什么呢?我先买个关子。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滴滴……”离下课只有五分钟了。老师突发奇想,笑着对大家说:“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伦敦桥到了’,游戏规则就是两位同学把手撑起来,做成一座坚固的‘桥’,然后唱着《伦敦桥倒了》的英文歌曲,等歌曲唱完后,‘桥’就会倒塌,被压住的同学就要表演节目!”同学们听完游戏规则,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

这时,老师笑着说:“好了,现在我们选两位同学当桥。”“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也不例外。最终,我和尚府荣幸地被选为‘桥’。我们两把手举得高高的,全班同学都排好队歌曲响起来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迅速从“桥”穿过去。突然,歌声戛然而止,我们的“桥”倒了,华南被“压”住了。“表演节目,表演节目!”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华南没有办法,只好慢悠悠地走上讲台,不甘情愿地站在台上。这时,潇文自自告奋勇地要替华南将个笑话,华南听了,像抓到救命稻草似的,脸上顿时堆满笑容。

篇8: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一、教学分析

1.学情的简要分析。

我执教的对象是城郊接合部初中学生, 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占75%左右。他们学习上肯吃苦, 但由于受英语基础及原有教学环境的限制, 除了语法、词汇等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扎实外, 常常自信心不足, 课堂上普遍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好奇心强, 不喜欢老师简单地重复与呈现教材, 而喜欢灵活且有个性的教学设计;他们自主意识强, 比较渴望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 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一起进入学习的时空。

2.关于教学内容。

我这次选择的是非教材内容, 话题是谈论周末生活, 涉及不同的地方, 也涉及不同的学生, 让学生了解周末生活的一些状况。所选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 是一种真实的交际行为。从语言教育的理念来讲, 主要是突出语言的运用, 突出学生在语言应用中的实践能力。

3.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 掌握生词outdoor, camping, cycling;短语hurry up, as usual;句式“How did you spend your weekend”等。

(2) 在学习过程中, 能调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根据情境推测意思, 形成有意识地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3) 积极主动与同学交流, 了解他人及其他国家中学生的周末活动, 开拓视野;在交流中注意尊重和理解别人,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以周末活动为话题, 经过大量听说训练, 能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进行交流和写作。

4.教学重点、难点。

(1) 能较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进行交流和主题写作。

(2) 善于把零散的语言材料组织成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短文,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 执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 带领并促进学生主动观察、想象、分析、推理, 以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一) 幽默方式导入, 活跃课堂氛围

面对陌生的教师, 学生可能会有紧张感。教师敲门后问:“Excuse me, is this Class 2?May I come in?”然后走到学生中间, 继续打招呼:“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看到老师很亲切, 态度很温和, 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放松,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英语学习的情境。教师继续说:“Good. I’m glad to know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学习中, 学生也有一些疑惑, 如“How old are you?”等, 不管是否合适, 教师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 带点幽默:“Do you think I look younger than I am?I’m Chinese. It’s not polite to ask a foreigner like this.”这种教态, 消除了与学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学生从被迫提问转化为主动发问, 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了。

(二) 形成头脑风暴, 排除学习障碍

“Let me know about your lif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Did you play video games?”用问题进行课堂的过渡, 教学流程继续往前推进。师生谈话中融入大量的短语、生词, 为下面的各项活动进行知识上的铺垫。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他们猜测教师上周末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Please guess what the teacher did during the last weekend?”

1.老师周末干什么, 让学生去猜测, 猜测在小组内进行。

学生先个人思考, 然后和同伴交流。作为本堂课上第一次小组活动, 主要让Key words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为后面的写作训练做好信息等方面的铺垫。

2.互相交流, 共同检查评价, 也在小组内进行。

教师鼓励学生用“Did you do sth.?”的句式向老师提问, 课堂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 教师从多角度给许多同学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认可,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由此突破了第二个教学难点。不难发现,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明白了酝酿思路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到信息搜集、材料搜集是写作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提供的Key words进行再分析, 并进行必要的补充, 使信息更加完整, 为写作重点铺垫。这一环节, 由简到繁指导, 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 情绪比较轻松, 思维比较活跃, 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 多向猎取信息, 积累写作素材

“You’ve known about my weekend activities.Here’s a dialogue between Mary and Brian. They are also talking about their activities. Let’s see what they did.”这一环节, 主要是打开学生的眼界, 展示域外的文化背景及在这种背景下的周末活动, 学生感到新鲜、新奇, 用过去式口头描述周末活动, 巩固上一环节的学习成果。

1.结对活动 (Work in groups of four) 。

“Ask your partner what he did during last weekend.”这是又一次的合作交流, 活动在四人小组中展开。与简单的语言对话不同, 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听取同伴的交流, 并主动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思考进行比较, 然后有所取舍。事实上, 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合作学习,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 才能获得真正的收益。

2. 制定周末计划 (Make a plan for the weekend) 。

制定周末计划学生基本上都独立完成, 但要吸取小组合作中获得的启示和相关信息。计划形成的过程中也要与同伴们商量, 分享别人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独立制定计划以及不断加以完善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四) 个性感悟文本, 合作促进学习

1.创设情境, 独立写作。

“Just like you, students in my class also like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did last weekend. And they wrote some letters to you about it. Do you want to read the letters?”学生拿着教师准备好的信件材料, 一边读, 一边想, 一边讨论。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Would you like to write back to tell them about your weekend activities?”这就把学生带到了写作的情景。在这过程中,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他要根据学生情况给予必要的指点, 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要进行引导。这一环节的设计, 抓住了现代中学生喜欢与同龄人交流的心理。

2.展示成果, 修改点拨。

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作品, 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肯定他的学习成果。教师以此为范文,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修改, 肯定了文章语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时态和人称正确, 又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本环节不像以往先用中文构思、然后转换为英语句子, 而是一直用英语去思维, 整个写作过程, 从构思到写作到完成整篇文章, 保持了英语思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合作纠错, 共同提高。

教师提出要求:“Work in groups now and take turns to read your compositions.”“Now choose one of the group compositions and try to check it together.”在这里,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氛围又有了一次新的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投入, 去研读, 去思考, 就同伴的作文既品其所长, 又“吹毛求疵”, 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过程中, 大家一起合作, 很好地使用教师提供的作文评价标准, 学生对好文章的评价标准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对今后的英文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有了自我评价的依据, 有了自我提升的空间。

三、教学反思

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 有一个基本的程式, 由词到句到篇, 采取“个人独立用词、小组合作造句、再由个人完成全篇写作”的组织形式,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体现一定的梯度和层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

小组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于:

一是小组合作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在学习小组中, 学生不是旁观者, 他们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体, 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

二是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习惯。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只有在与他人的讨论中才能发现他人的长处, 只有通过集体协作才能取长补短, 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好学生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就写作而言, 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他能发挥好自己的“绝对优势”帮助其他学生, 而在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 他也能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启迪, 获得提高;而那些相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中也不感到太大的压力, 便于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 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获得提高。

三是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反思并调整。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 也需要不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和调整。但要求学生沉得下心, 认真反思, 注意细心地吸取别人的长处, 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找到自己的不足, 在发现不足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

篇9:如何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

关键词:英语课;生动;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英语目前仍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外语,是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语言工具,因此也是我国广大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然而,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花费的学习时间很多,却收效甚微。主要体现在听不懂别人说英语,尤其是外国人说英语,自己不敢开口说,只能应付考试,更不会应用,也没有多少现实应用的场合;更为常见的是一旦放松学习,很快就忘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讲授一堂趣味生动的英语课,让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学好英语呢?

一、精心备课

要讲授一堂趣味生动的英语课,首先离不开精心的备课。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常常是有限的,但是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显然是枯燥的,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语言的学习有相通的一面,如果语文课上仅仅讲解生字、语法,学生也不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天功!备课就是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如单词词根的意义,同词根常见单词,英美语法辨析,古今语法的演变,口语用法、句型应用、公文应用、历史典故等等。要有具体的例子,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要有辅助阅读材料,如文学摘录、幽默故事、笑话等,让骨架式的知识点变得立体、丰满、富有色彩,便于理解,方便应用,易于感悟,令人回味!

二、生动讲解

课堂讲解是教学的核心部分。老师能否掌控你的课堂,讲解是否具有感染力,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平铺直叙式的讲述、照本宣科的内容,都会听之味同嚼蜡,令人昏昏欲睡!课堂如战场,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占据主动,掌控好课堂纪律,调控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让课堂充满活力。其次,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展现英语的魅力,在讲解中体现出她渊博的知识,对英美文化的宏观了解,以及自己的理解、感悟、体会等。第三,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参与对话、讨论,例如语法的分析、句型的使用、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就当前热门电影、流行歌曲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开口说,同时也练习听力,还可以判断学生思想动态;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讲授知识,同时也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味,征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老师,喜爱英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始兴趣,这样才能学好英语!第四,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人鱼,不如与人渔!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往往是有限的,传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知识,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第五,学以致用。应启发学生如何使用所学知识,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有意无意的使用,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三、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作者积极倡导和实践“互动式教学”。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有较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得到同学的认同,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有较强的荣誉感。“互动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要让学生参与互动,将他们自己的智慧、思想、热情等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快速找到答案,踊跃回答问题。互动式教学的前提是老师做好充分准备,设置互动的主题,拟定讨论的角度,准备丰富有趣的素材。“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开口说,大胆地说,无论其成绩基础怎样,不管他准备的是否充分,老师都尽量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对于参与互动的同学,首先是鼓励他开口说,暂且不管他使用的单词、语法、句型是否正确,表达的意思是否完整等等,不管他回答正确与否,老师都应给予鼓励;有时候一次表扬胜过十次批评!对于正确的、有创意的回答,老师更应及时给予表扬。“互动式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教学,少用中文表达,多使用简单句型,首先是营造一种说英语的语境;其次是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第三是使用纯正的英语表达句式,让学生习惯使用英语表达,而不是中文式的表达;第四是逐步增加英语表达,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日积月累,逐渐提高英语使用水平。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和孩子学习母语一样,因此,老师不是急于纠正学生的单词和语法错误,而是多用简单句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自己会逐步纠正其中的错误。切记,信心比方法主要!

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乏味的,单词难记,语法难懂,不敢开口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很容易忘记,而且没有多大用途。“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更加牢固,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就充分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使之成为自己记忆深处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互动中学生常常感觉课堂时光短暂,往往余犹未尽。“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争取在下次课堂上有更突出的表现,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信,促进学生的成长。

归属感是每个人高层次的需求,一个人只有感受到自己是某个集体的一部分,能够在集体中得到认可,能够为集体做出某些贡献,才能够找到归属感。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群,往往有寻找归属感的更强愿望。“互动式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的机会参与,能够在全班展现自己的智慧,通过与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得同学们的接纳,通过自己的优异表现得到同学们的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属于班集体,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归属感,得到巨大的精神满足。

四、学生是学习主体

学习知识当然是教学的目的,但是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主观能动性。我们有必要倡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家人、朋友都替代不了!一个人只有自愿从事一件事情,才能投入热情,才能更好激发其创造性,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学业方面,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学习、思考,查找不足,寻求进步。学习就是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的职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课堂上,老师的职责是利用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思维视角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理解更加准确、学习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建立自信,塑造更加健全的认知观、世界观、人生观,获得更加完美的人生!

五、教师要充满激情

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英语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真诚的关注容易感染学生。英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让学生喜欢英语学习,让学生有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的境界有很多途径,而充满激情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守成的,思辨的、分析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只要我们把握好以上的五个要素,这堂课一定生动有趣,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田美池,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新课程(上),2011。

篇10: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在星期三的课堂上,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英语课。

我的英语老师姓杨,女性。她喜欢幽默教学方法来教学。大家都很喜欢她。杨老师上课就喜欢“BVSG”。让男生和女生比赛,谁赢了,谁作业少,有时甚至没作业。

杨老师走进了教室,还是像往常一样,和我们打招呼。打完招呼,教室里基本上就安静下来了。接着,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BVSG”,回头一看,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着,眼睛盯着黑板,像一排排训练有素的士兵。在回答问题中,回答对一次就加一分。进入抢答时间了。“这是我们的教室用英语怎么说?”“WE HAVE MY classroom”完全正确!”女生加了一分,男生可不服气了,他们嘟囔着,急红了眼。老师又叫了男生,男生们的怒火才消了。竞争真激烈,女生与男生的分数相差不到2分。

下面,老师让我们比赛读课文,谁读的好谁加分。读课文时,男生几乎使出了吃奶的劲,把脸涨得通红。女生呢,清脆响亮,十分动听。结果,老师说读的都不错,男女生各加一分。最后,还是女生胜了男生,女生便免了写的作业。这节英语课真有趣,我喜欢上英语课!

篇11: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上课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做“鸡蛋漂浮的实验”。赵老师先在玻璃杯里面倒了满满一杯水,再把圆圆的鸡蛋放入水中,老师加了4勺盐,鸡蛋都没有漂浮起来,这下老师急了,一勺,二勺,三勺,四五六勺……一共加了16勺鸡蛋才漂了起来。老师又让我们自己做,我拿出了一个塑料瓶子和搅拌棒和食用盐。

我在杯子里面倒满了水,也像老师一样往里面放了16勺盐,再把鸡蛋放进去一看,哇!鸡蛋真的漂浮了起来。我又把鸡蛋放下去说:“鸡蛋你下去呀!你下去呀”。鸡蛋好像再说:“不要,不要,不要!”鸡蛋好像在玩跳跳床一样上去一下,下去一下,食盐沉入水底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白沙。我想了想说:“鸡蛋放一周会不会下去?”老师说:“放一周不会下去。”

我想了想说:“要是再放一个鸡蛋会不会漂浮起来?”我记着爸爸说放两个不会漂浮起来。

篇12:一堂有趣的作文

李老师先让我们看形状和颜色,我带的水果是石榴,石榴的颜色是红中泛着黄,形状像一个胖嘟嘟的脸。

第二步是摸一摸,我摸了一下,我这个石榴很光滑,又让我们闻一闻,我闻了一下,很香。

最后,该让我们尝了,有的同学大口大口地吃力起来,还有的同学一边笑一边吃,坐在我前面的周宇辰竟然还吃起了柠檬,我说“周宇辰你不酸吗?”周宇辰说“不酸,还可以蘸白糖。”

篇13: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杨老师走上讲台, 把茶叶罐和教案夹放在讲桌上, 打开茶叶罐, 轻轻地捏出茶——不, 不是茶叶。我往前挪了挪凳子, 伸长脖子一看, 啊?鸡蛋壳?半个鸡蛋壳?杨老师拿鸡蛋壳做什么?只听杨老师说:“今天我们通过这几个鸡蛋壳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我好奇地看着杨老师举起半个鸡蛋壳, 口朝下, 并说:“下面咱们做个实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做实验!我立马来了兴趣, 眼睛盯着老师手里的鸡蛋壳, 眨都不敢眨。

杨老师先向前排的同学借了一根自动笔, 又找了一位同学, 要求该同学把自动笔举在鸡蛋壳中心上方15厘米的位置, 说:“大家看好了啊!一会儿我喊开始, 这位同学松手, 自动笔会掉到鸡蛋壳上, 看看鸡蛋壳会不会被自动笔尖扎破。”我想:鸡蛋壳那么薄, 说不定还不到1毫米厚, 肯定能被扎破。

“开始!”杨老师喊。“啪”的一声, 自动笔击中了鸡蛋壳, 顺着蛋壳外侧滑下来, 掉在了桌子上。什么?鸡蛋壳竟然毫发无损!

杨老师把手中的蛋壳翻过来, 口朝上。同样的人, 同样的蛋壳, 同样的笔, 同样的方法, 哧——自动笔没有掉落, 而是扎穿蛋壳卡在了蛋壳破了的洞上。教室里一片哗然, 吵吵闹闹, 像沸腾了的水一样。

为什么?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那是因为蛋壳口朝下, 表面凸起, 把自动笔作用到蛋壳上的力分散了;而蛋壳口朝上, 表面凹下, 把自动笔作用到蛋壳上的力集中起来了。分散使得力变小了, 所以蛋壳不会破;集中使得力变大了, 蛋壳就被扎破了。”同学们听完还是一脸茫然。看着我们不解的样子, 杨老师拿起前排同学的水壶, 拧开, 往表面凸起的蛋壳上倒了一股水, 水沿着周围散开流到地上, 说:“你们把自动笔作用到蛋壳上的力想象成我刚才倒的水, 是不是在凸起的蛋壳上分散了?”杨老师又把蛋壳翻过来, 倒了一股水, 水全部被蛋壳接住了, 说:“看, 水是不是都集中到蛋壳里了?”“是——”同学们拖着长长的调子。教室里又开始吵了, 我也兴奋地加入了吵闹的队伍。

(指导教师:田国花)

大嘴巴微留言

篇14:如何上好初中英语第一堂课

摘 要 第一堂课对初中英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自我介绍、课程介绍、讲解英语学习方法、介绍英语学习资源和音标学习这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课堂。上好了第一堂课,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第一堂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第一堂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初次沟通,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该门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初中英语第一堂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虽重视却感到不知所措。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语第一堂课呢?

1 自我介绍

任何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师生之间都会相互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对之后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力争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为之后课堂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先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性格特点,还可以重点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用自己的事例激励学生学好英语。这样可使学生获得精神鼓舞,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当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教师应当和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用微笑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信任感,从而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初步了解该生的性格特点、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基础、学习态度等,从而为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于基础较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多和其他同学交流,共同进步。对于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让他们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保持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魅力。教师对专业的痴情和敬业的精神、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爱生的热情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魅力的体现(李春华、王存新,2008)。学生受到教师魅力的积极影响,会积极学习英语,并努力解决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也为今后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课程介绍

当自我介绍结束后,教师应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与课程相关的具体信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活动等。教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的过渡。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学生就明确了学习方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进行课程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英文歌曲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教师可播放《Big Big World》、《Far Away From Home》、《I Believe I Can Fly》等歌曲,让学生沉浸在英文歌美妙的旋律中,增加他们对英语的亲近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体性。播放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模仿,深刻体会英语歌曲的美妙之处。

3 讲解英语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可向学生学讲述记单词的有效方法。利用零散时间如饭后、课间十分钟、坐公交车等记忆单词,这样就可以把整块的时间用于其它方面的学习。把单词放在课文中进行记忆效果比较好,所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还应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来记忆单词。通常情况下,人在早上的记忆力比晚上好,所以记单词最好选在早上而不是晚上。此外,学生还应安排好时间,及时巩固复习已学单词。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运用所学的英语日常用语等,这样可以增强英语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学生还应多听和课文配套的磁带或音频,多加模仿,多加练习,以此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再者,教师应让学生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學好英语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学习者拥有毅力。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学习困难,很可能会打退堂鼓,止步不前。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 介绍英语学习资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主体,还需要借助许多辅助手段。英语学习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和初中英语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适合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网站有普特网、沪江网等。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语音学习,还可自己学习常用口语等。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辅助教材有新概念英语等。初一的学生可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开始学习,并大量背诵其中的课文,培养自己的语感。此外,学生还可自己上网下载自己喜欢又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英文歌曲,并进行模仿,培养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听力等。

5 音标学习

音标学习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会了音标,就能根据单词的读音来拼写单词、背单词,从而扩大英语词汇量、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虽然学生在升入初一前已经学过音标,但是许多学生仍然存在不会读、读得不标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应让学生明白音标的重要性,并利用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迅速学会读准音标。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单词的音标,鼓励他们独立地进行拼读。教师对拼读正确的学生应给予赞美,对拼读有误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拼读。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可为以下两种: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在学生练习音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持续走动,时时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有的学生因为害羞或性格内向等原因无法开口读音标,教师应微笑着鼓励他们开口读音标,并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音标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应总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地进行解决,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音标。

总之,第一堂课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应努力上好第一堂课,积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5:一堂有趣的作文课作文

今天,作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七个大字“铁锤锤蛋锤不碎“。老师写完后,我们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这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说:“鸡蛋是不是有保护膜?”而我却想:既然铁锤连小小的鸡蛋都锤不碎,那它还能把什么锤碎呢?

老师小心翼翼的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放在桌子上,把报纸打开后又拿出一把铁锤子,还向我们比划了两下,我们吓得一起往后退。老师又从口袋里拿出了鸡蛋,又在鸡蛋下面铺了层塑料布。老师先把锤子高高举起,然后又快速的砸向鸡蛋,我以为老师要把鸡蛋砸碎了呢!心里一直“扑通扑通”地跳,没想到老师在锤子离鸡蛋只有3厘米的时候停了下来,这时我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第二次,老师又高高举起锤子向鸡蛋缓慢的砸下去,没想到老师在离鸡蛋大约1厘米时又停了下来。这时我就想:老师说得是不是假的呀?第三次老师拿起锤子砸向鸡蛋,先轻轻敲两下,然后“啪”的一声鸡蛋碎了,随后就听见刘鑫同学“啊”的一声大叫,又把我吓了一跳,这时我看见鸡蛋壳成了两瓣,鸡蛋清和鸡蛋黄都流了出来。同学们看见这种场面都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连我也在心里偷偷地笑:老师演砸喽!这时,老师问我们:“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全都不知道。老师又拿起锤子问我们:“锤子碎没碎?锤子碎没碎?”我们都说:“铁锤没碎。”啊!原来是我们中了老师的计。这是老师给我们出的脑筋急转弯啊!

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国的语言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铁锤锤蛋锤不碎”是指铁锤不碎。这堂课让我知道了:丰富的语言,每句话有多种意思,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像我们日常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多想几次,尽量的多去观察思考,一定不要粗心呦!

篇16:一堂有趣的作文课作文

游戏的名字是我画一笔,你画一笔。规则是:参赛者面向黑板,老师在参赛者背上贴一张A4纸,老师画一笔,参赛者跟着画一笔,参赛者要凭感觉把老师画的东西复制出来。同学们听了,纷纷不屑地说:这可真是小菜一碟。

游戏终于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小轩同学,只见他面向黑板,右手拿了一支粉笔,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老师拿来一张A4纸,把纸贴在小轩的背上,左手按着纸,右手拿起了水彩笔。第一笔,老师在纸上画了一个半圆形,小轩也毫不犹豫地画了一个半圆形,同学们看后,忍不住说了声:漂亮!"第二笔,老师画了一个齿轮形,小轩愣了愣,以为又是一个半圆,所以画了上去。第三笔,老师画了一根细长细长的棍子,小轩完全懵了,不知所措,于是胡乱画了几笔。最后,老师画了一把雨伞,慌了阵脚的小轩却画了一个粉笔团。最终,覃老师获胜,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时,小夏同学嘟着嘴说到:覃老师,我不服气!覃老师冷笑一下,仿佛在说:哼,就凭你?你还嫩了点!较量开始了,覃老师只画了四笔,一个冰淇淋就出现了。小夏同学见了也不甘示弱,他先画了一个圆锥体,还在圆锥体上面画了一道波浪。覃老师乐了,说:你这是被狗舔过的冰淇淋吧。同学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正当同学们沉醉在笑声中时,一位同学叫道:覃老师,我要挑战你!老师回头一看,哦,原来是小朱同学啊,她可是拿过国家级绘画比赛一等奖的。紧张刺激的比拼又开始了,同学们也跟着紧张起来。这一轮画只需要三笔就能完成,覃老师先画了一个螺旋形,小朱也画出了螺旋形,接着又在上面点了几个圆点。这时,一堆牛粪便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立刻被黑板上的杰作乐的前仰后俯,有的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有的连眼泪也笑出来了,还有的趴在桌子上笑得直不起腰。

篇17: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五2班 谢驰坤

上课的铃声刚响,马老师就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马老师满面春风地说。“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第一大组的同学写一个人物,第二大组的同学写一个地点,第三、四组的同学写干什么。写完后,老师就请三个同学把句子连起来,看看会有什么效果。”大家一听,来了劲。

游戏开始了,同学们都在纸上写出了自己想写的东西。“第一组,谢驰坤,第二组,张正勋,第三组,沈大为。”老师竟然第一个就喊了我。“奥巴马在教室里开飞机。”三个人连起来竟然是这样无厘头的句子。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笑声不断。同学们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直拍桌子。我们班的“笑星”张振阳肚子都笑疼了,直喊:“我不行了,我不行了。”还有的连眼泪都笑了出来。

在老师的一再示意下,笑声终于停了下来。马老师又喊了三个人,这次连起来的句子是:妈妈在一节语文课上捉鲨鱼。简单的一句话再次迎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句子也隐藏着大学问,用词不当就会使人笑掉大牙。

老师每点三个同学,伴随着的都是一阵笑声。虽然偶尔也会有一句正常的,但同学们的脸上还是洋溢着快乐和微笑,教室里还是充满着祥和的气氛。

篇18:初中英语作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当前, 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 较其他课型而言, 阅读课普遍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展示课中, 无论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和方法可以不断得到改进, 然而课堂教学却难以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 即所有的学生无论起点如何都必须按部就班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阅读学习。这样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教材文本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感到课堂学习进度较慢, 挑战度不够, 时间利用效率不高, 与此相对, 能力较弱的学生却时常觉得文章中有很多地方老师没有进行详尽解释, 他们依然深感困惑。正如束定芳和庄智象指出:在语言教学中, 尽管我们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上“无懈可击”, 但这些方法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对于学习个体的研究。阅读是以读者为基础的交流过程, 应该调动学生主动而个性化的阅读积极性。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 有人提倡能力相近的同学组成同一小组且能力且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 但是由于班级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存在, 故这种教学手段难以得到普遍推广。因此, 大部分英语教师都认为要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突破是相当困难的, 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翻转课堂”却有助于广大英语教师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先学后教”的阅读教学理念, 主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从而为实施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正如赵昌汉所说, 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却必须以教学实际为依据。

二、相关文献综述

1. 个性化英语阅读教学

语言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指出外语学习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这包括年龄、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和性格等因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水平、认知风格、情感动机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这从客观上要求英语学科必须实现个性化教学。随着国家英语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 个性化英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 阅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语言技能, 个性化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个性化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 发展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和通过互动交流来赏识和评价学生。在阅读一系列的相关文献之后可以发现个性化阅读教学有着以下的基本特征要素: 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生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得到教师个性化的指导; 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后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个性化的反馈。

2. 翻转课堂与英语教学

随着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研究, 他们否定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学生真正掌握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正是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采用课前学生进行教材自学, 课堂中接受教师辅导的“先学后教”模式。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手段进行自我学习, 与此同时,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教材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转变成了为学生解疑答惑的引导者。

翻转课堂再次推动了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它让语言教学获得了以往无可比拟的优势。陶丽认为, 运用翻转课堂可以实现英语教育的公平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教学辅助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语言学习, 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群体而言尤为重要,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降低英语学习难度, 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进入课堂时倍增英语学习的自信。除此之外, 由于语言知识学习的前移, 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和促进他们的语言交际, 逐步地帮助学生达成内化语言知识, 掌握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3. 个性化英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 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结合学科背景, 个性化英语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语言学习发展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法。余巧珍 (2011) 在其研究中指出个性化英语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教会学生准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

(2) 因材施教, 把学习风格和个性化教学进行完美结合。这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并及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 开发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教材、时代信息、课堂生成等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让德育自然流畅地渗透融化于语言教学的过程之中。

(4) 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本身包含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基本要素, 同时合作学习又是自主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合作学习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弥补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不足, 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课堂实例评析

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给当前陷入发展瓶颈的英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 它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途径。近年来, 我校一直聚焦于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深入和研究, 2013学年, 学校围绕着该教研主题开展了青年教师展能课教学竞赛, 共有85名青年教师参赛, 仅有4节课荣获一等奖, 其中获一等奖的英语阅读课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对笔者今后进行个性化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此处, 以这节翻转阅读教学课 ( 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8A Unit 2 Reading) 为例, 说明在翻转课堂中如何具体运用一定的语言教学策略来实施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1. 通过课前的任务型个性化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课中, 教师会要求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和完成任务, 不难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会对此产生焦虑甚至是反感。青少年学生对阅读的教育环境特别敏感, 最反感的是根据教师规定的任务进行强行阅读。然而, 在本堂课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阅读成为了“悦读”。诚然, 即便是悦读, 但其漫无目标, 依然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前下发了一张任务单, 其中包含两项任务: 一是学生根据所读的课文自拟5个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以备课堂导入阶段需要; 二是他们将所读文章中无法准确理解的语言进行摘抄以便老师随后答复。这种鼓励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和发现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

2. 开展课前个性化阅读指导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焦虑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 部分层次能力较好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堂中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 而语言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缺乏学习动机和自信, 他们不愿意向教师提问, 更不愿意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在翻转课堂中, 由于学生教材阅读过程的前移, 因此他们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已经对阅读文本有所了解, 同时他们对阅读文本也存在着不同的困惑。在这堂课中, 教师通过任务单回复的方式巧妙地帮助学生解决了个性化的问题, 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焦虑。

首先, 教师及时地帮助了学生扫除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障碍, 如生词或是复杂的语言结构。以下是教师对于某学生在任务单中所记载的语言难点的处理实例:

由于学生遇到的语言难点并非相同, 教师通过任务单回复的方式来进行辅导满足了每位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 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化教学色彩, 同时, 较之以往, 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 教师对学生在任务单上的自拟问题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以确保在课堂提问时每个学生的问题语言准确, 语义清晰。通过课前的教师个性化英语学习指导,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排除先前的语言学习缺漏和盲点,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主动思考的习惯, 从而逐步增加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和信心。

3.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提问增强了他们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据统计, 在如今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状况为:学生爱提问者占10%, 偶尔提问者 ( 遇到难题提问) 占30%, 从不主动提问者占60%。当前, 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 然而在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课前, 学生阅读文章并自拟问题, 对于能力层次较低的同学老师可以要求其编制的问题紧扣教材内容, 对于能力层次中等的同学要求其编制的问题以陈述性问题 ( display question) 为主, 略带些开放性问题, 对于能力层次较高的同学则要求其提出的问题以参考性问题 ( referential question) 为主, 以期给予其更大的思维开放空间。邹为诚教授认为, 对学习风格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应当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 教师在课前需要检查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在本堂课的导入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生之间的问答练习, 每位同学根据课前准备的问题向同伴发问, 当同伴无法正确回答时发问者可以给与其必要的帮助。同时, 教师通过课前对所有学生自拟问题的整理和汇总, 将有代表性的学生问题进行提炼和归纳并在课堂中向全体提问 ( 详见如下PPT) 。

在本堂课的开端, 教师通过这种个性化提问的方式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为后面的阅读教学环节展开奠定了语言和思想基础。周本兵曾经指出,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 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 由此个性品质得到锻炼, 情感体验不断丰富, 主体性得到逐步形成和发展。

4. 运用开放性的问题链激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火花

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扫清了语言难点, 那么课堂中的语言学习就应该聚焦于对文章话题的深度讨论和内涵挖掘。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 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实践机会。在本节课中, 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合作交流, 旨在逐步引导学生对神童生活能够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问题链作为教学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逐一抛出了五个开放性问题, 激发了学生热烈并逐步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五个问题分别是:

(1) What are the things we seldom do but Wendy does?

(2) What kind of child is a whizz -kid?

(3) Who is a whizz -kid around you?

(4) What makes whizz -kids successful?

(5) Would you like to be a whizz -kid?

这些开放性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 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和技能培养。下面呈现课堂中的部分话语片段。

片段一:

T: What kind of child is a whizz - kid?

S1: A child has a clever mind.

S2: I think he should have test scores.

T: What’s your opinion?

S3: I think he is successful at something.

S4: In my opinion, a whizz - kid has some interests and hobbies.

片段二:

T: Who is a whizz - kid around you?

S1: Alice is a whizz - kid. She is excellent at singing songs. In primaryschool, she was the Best Singer in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Now she is still keenon singing. I think she is the Voice of SES ( 注: SES是上海市实验学校英文名称Shanghai Experimental School的所写) 。

T: How about you, Jack?

S2: I think Michael is a whizz - kid. He has achieved a lot of prizes in thecomputer competitions. He can help us when we have computer problems.Though he is so successful, he never feels proud of himself.

( 以上均是课堂实录, 未做任何改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鼓励他们参与教学, 大胆质疑, 勇于发表观点和看法。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个性化观点分享和交流, 进行层层深入提问的方式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这些基于教材又贴近生活的问题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在思想激烈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 逐渐地让他们有了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和心理认同。这节课中的问题设计相当巧妙, 不仅生活气息浓郁, 而且相互关联, 层层推进, 为学生表达个性化的观点搭建了问题支架, 让个性化语言教学得到了有效实施。

5. 进行个性化反馈活化语言课堂的教育资源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绝不能单纯地为了“渗透德育”而进行空洞的说教, 必须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 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渗透方式, 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翻转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课堂中精彩的学生发言层出不穷, 生成的个性化观点对于语言课堂而言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反馈。在本节课中, 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资源并巧妙地利用师生互动的机会进行了语言课堂的德育渗透, 这使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与语言教学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以下是课堂中的部分师生互动片段。

片段一:

T: What else makes whizz - kids successful?

S1: Their parents.

T: Any detailed information?

S1: Parents gave birth to them and try to make them successful.

S2: No, I don’t think so.

T: Now, everybody, let’s think about it. What will our life be like if the parents don’t help us?

Ss: ( Keep silent)

T: Our parents always support us and never expect to get anything from us.We should show respect for them.

Ss: ( Nod)

片段二:

T: Would you like to be a whizz - kid?

S: No.

T: Why?

S: I think if you are a whizz - kid, you may achieve good scores in exams.And others will hate you and fight with you. So I don’t like become a whizz- kid.

T: Thanks for you idea. But I’d like to ask all of you a question. Do weneed to fight with others or learn from others if they are better at studies than us?

Ss: We should learn from others.

T: Yes, someone who learns from others can be a successful person.

( 以上的话语均是课堂实录, 未做任何改动。)

四、后续问题及思考

成功的个性化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有效时间内从学生、教材和教学目的出发, 在一定教学策略的指导下, 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 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个多种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 并注意活动的难易梯度合理搭配, 让全体学习者, 包括学习困难者都能完成英语学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成功过渡。但当前对于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如何突破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仍需要教师群体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 为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思路。然而, 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取决于阅读文本类型、阅读技能训练、阅读背景知识、话题感兴趣程度等诸多因素。当前, 翻转课堂方式下的阅读教学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 我们对此仍有一系列的假释需要验证。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翻转阅读教学的优势, 随着对翻转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了解和研究, 相信英语阅读教学也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要:随着英语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 个性化教学势必成为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然而在按部就班地传统授课方式下, 英语阅读课难以真正突破个性化教学的瓶颈, 与此相对,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却提供了一条开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路。结合一堂优秀的初中英语阅读翻转课例, 分析说明翻转课堂给个性化阅读教学带来的机遇并具体阐述在翻转课堂方式下, 如何运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英语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汤青.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十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3]陶丽.翻转课堂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J].英语画刊, 2014, (1) :42.

[4]徐君芳.浅析初中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 2014, (12) :63.

[5]王安琪.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上一篇:信息安全整改措施下一篇:小学扫黑除恶主题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