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我的教学设计

2024-04-25

猫我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猫我的教学设计

我家院子里有只老猫,没事的时候,我总爱细心地观察它,偶尔也会逗它玩。它的毛黑白相间,有一对竖起来的小耳朵,一双绿宝石般的眼睛好像在审视着什么。身子胖乎乎的,走起路来不紧不慢,胡须也跟随着摆动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它看上去不像别的猫那么机敏,反应有点迟钝。可是,我我万万没想到,老猫居然还是一位捕鼠专家呢!

有一次,我们全家从乡下回来,发现厨房里的柜子下有一只老鼠,可恶的老鼠看见了我们就像见了猫似的,撒腿就往沙发底下钻,任凭我和爸爸怎样拍打,它就是不出来,这时,我灵机一动,立刻就把正在阳台晒太阳的老猫抱了过来,老猫一进客厅,就好像闻到了老鼠的气息,直接扑到沙发底下,还大叫一声,喵DD喵DD好像在说:“可恶的老鼠,给我出来,”吓得老鼠立刻窜了出来,老猫好像早有准备,一把抓住那只作恶多端的老鼠,然后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迅速回窝里了。难怪别人常说:“姜还是老的辣”。

这就是我家院子里的老猫,它即是我的开心果,又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它。

篇2:猫我的教学设计

每当我无聊时,脑海里就能想起邻居家的小猫。它是一个比我还懒的小家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看见它老是躺着。可是邻居告诉我,它可不是这么懒,它非常活泼。

每当它觉得无聊时,它就会出去散步,越走越远,傍晚,还不见它影子。

你可千万不要在它面前玩老鼠玩具,为什么我来告诉你?就用这个例子告诉你们,有一天我无意拿了一个老鼠玩具,它就拼命追,直到把老鼠玩具追到为止。

它要是高兴,就把它珍贵的小梅花印在本子上。它要是不高兴比谁都小气,连半朵小梅花都不可以印在本子上。这种古灵精怪的小猫,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可爱很好玩?一根铅笔,小球,毛线等等都是它玩具。我有时候怀疑它是钢铁做的,一跑一跌撞在门上不哭,只想着快玩。一跑一跌,一跑起来,不知道要摔多少次受伤多少次?但是它也不哭。它同时也是个捣乱的小家伙,通通把我的玻璃杯子弄碎,也把花盆弄碎,但你看了绝对不会责怪它。

篇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选自《胡适自传》, 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文章内容翔实, 饱含感情, 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 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的不容易, 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做人的训练”, 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 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 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绩来看, 母亲对他的影响功不可没。因此, 教学本文应从宏观上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 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为了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文的学习将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了解作者, 初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 也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拓展视野, 增长见识, 丰富语文素养。

以上的三个环节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读课文, 识记重点字词; (2) 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章脉络,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预习, 教师适时点拨关键内容; (2) 合作探讨、讨论法、讲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体验, 体会母亲的关爱, 培养理解孝敬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内容, 理清脉络,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难点:品味语言特色, 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五教学准备

第一, 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

第二, 查找资料了解胡适及其家庭情况。

第三, 教师课前阅读《胡适自传》中的相关篇目, 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 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 病未能侍, ……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 用自己的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二整体感知

第一,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第二,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2) 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明确: (1) 围绕母亲写了这样几件事:第一件事, 每天早上叫我早起, 叫我反省自己的过失, 催我上学 (谆谆教诲、严格治学) 。第二件事,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 她重重地责罚我 (责罚严厉, 教我做人) 。第三件事, 债主来要债, 她不骂不怒 (宽以待人, 品性善良) 。第四件事,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 只忍耐着, 不可忍时就哭一场 (宽容, 容忍) 。第五件事,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 表现出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2) 本文质朴自然, 饱含深情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和优秀品质, 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问题探究, 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理清文章脉络。 (1)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的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 这是为什么? (2)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合作探究明确: (1)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 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 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传”, 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四小结

让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本节课所获。

五布置作业

第一, 熟读课文。

第二, 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和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体会到的母亲形象。

二研读赏析

第一, 文章语言朴实真切, 请同学们找出那些饱含感情的句子, 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每天天刚亮时, 我母亲就把我喊醒, 叫我披衣起床。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明确:作者再现童年场景, 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明确:母亲爱子之深, 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 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 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学生可再找出一些句子, 细细品味、感悟。

第二, 作者在行文时极注意用词的分寸, 朗读下列语句, 联系上下文, 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题目见课文后研讨练习三)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 以学生的理解为主, 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拓展延伸

第一,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 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第二,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学生自己准备后进行交流。

四布置作业

篇4:《我的能力我的梦》教学案例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是让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学会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方法,进而决定自己的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处在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地位。有了课堂这个阵地,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性的构建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方法,而且生涯辅导教师能更深入的接触学生,对在学校形成生涯教育氛围极为有利,这是单纯通过一些碎片式的生涯教育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所以,这要求我们能够精心构建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好每一堂生涯规划活动课,让学生能在生涯课堂上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能力探索是生涯辅导认识自我(知己)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索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目前能做什么,哪些方面存在优势,哪些方面存在弱势。很多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学习中的挫败,以至于他们的能力感和自信心都很低,甚至不相信自己可以建立一些可用于生涯的技能。所以,在能力探索模块,我们需要通过学生对能力观念的深入认识,发掘出学生不同的能力与优势,借此让他们更加认识自己,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发挥潜能,实践自己。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在能力探索模块组织生涯课堂。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学开始,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2014年第三期《最强大脑》节目中,被称为“中国雨人”的周玮靠心算算出三道十分复杂的计算题)

师:“看完视频,大家有没有发现周玮在某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呢?”

生:“有,数学运算方面能力超强。”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玮在某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呢?”

生:“好像语言表达方面比较弱。”

师:“是的,周玮在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可以说周玮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他的优势极大的优于常人,弱势也极大的弱于常人,能力发展非常不平衡。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个人能力有优势与弱势之分呢?你的能力优势与弱势又是什么?与未来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这节生涯规划课的主题就是:我的能力我的梦——能力探索。”

通过周玮这个能力优势与弱势分化极为明显的例子,形象的引出话题,引发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思考与探索的兴趣。

环节二:“高手云集这一组”活动环节

(一)引入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探索的是能力,特别是探索我们的能力优势与弱势,我想先问问大家,认识了解我们的能力优势与弱势,对我们的生涯发展有怎样的价值?”(学生回答)

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优势与弱势更加了解,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能力优势,并且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更好的与我们的能力优势相匹配,会有利于我们的生涯发展。”

(二)具体活动环节

1.活动规则:相互讨论,把组员所具备的能力优势写在海报纸上,写得越多越好,最后评选高手云集哪组最强。(特别提醒学生,能力优势并不是指自己和别人比,而是自己和自己比,也就是你所有的能力里面,最具有优势的部分)写完后把小组海报张贴在黑板上。

2.组织学生分享以下问题:写能力优势的过程有什么感受?找能力优势的过程顺利吗?困难在哪里?从海报的内容来看,你认为哪组能力最强?为什么?

3.教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做出以下总结:不清楚自己的能力优势,并非真的是自己没有优势,而是可能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跟别人比较的过程感知自己的能力,这容易造成我们对自己能力优势的忽略,而且容易挫败我们的自信心,不利于我们培养与发挥我们的能力,以至于某一天,我们的能力优势可能就真的被埋没了。在未来的生涯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探索与培养我们的能力。如果要把不同的能力之间、不同的能力组合之间来做比较,分出高下,是比较困难的。能力的不同组成形式之间,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环节三:我的能力披萨

(一)介绍智能

教师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角度,介绍每个人都具备八个方面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并指出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自己。八种智能同等重要,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就个体而言,我们在八方面的智能发展不会绝对平均,而会有“优势”与“弱势”的差异。

(二)下发“我的能力披萨”活动单

请同学们结合对自己的认识,用切分披萨的形式,把自己的能力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并把自己的能力披萨图组内传阅,其他组员用画星星的方式给同伴的优势能力上给予反馈,

(三)学生探讨

结合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以及朋友对你自己的看法讨论分享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活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启发?2.画能力披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困难在哪里?3.你的能力优势在哪些方面?你是如何发现的?有没有生活中的相应例子可以与我们分享?4.需要你所具备的能力优势的职业有哪些?5.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项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你将如何提升这些能力?

(四)教师总结

通过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认识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找到与能力特征相适应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发展出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生涯。高中生正处在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应该积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优势能力。但也不应该忽视非优势能力的培养,因为非优势能力对优势能力的发挥起着加强和辅助作用。

三、教学反思

以上是本人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课能力探索模块一节课的案例设计。能力探索有很多角度,本课则是从能力的优势与弱势,特别突出认识能力优势的视角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其目的是要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感,以期对学生的生涯发展起到帮助。

生涯规划课不是一个重在知识传授的课程,它应该是体验性课程形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通过团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以此达到认识自己的能力,探索生涯的目的。所以,生涯规划课应该极其重视活动的设计。

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分别是“高手云集这一组”和“我的能力披萨”。“高手云集这一组”活动目的有两个,首先,通过创设小组之间比拼能力高低的竞争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能力优势,组员之间也会就能力优势互相反馈。活动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优势无从下笔,到后来通过思考,组内交流,写下满满一张的优势海报,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佳的认识自己并提升自信的过程。其次,通过各组之间能力的比拼,让学生领悟到,人具有多种能力,并且各种能力之间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不同的组合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不要以某一种或几种能力的高低来衡量自己,进一步增强能力感与自信心。第二个活动“我的能力披萨”则是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来探索能力。生涯规划课虽然不注重知识的学习,但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建设性的融合一些知识与理念,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通过介绍多元智能理论的八种智能,让学生更为结构化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优势与弱势,并且通过活动感悟、能力与职业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能力与职业乃至生涯发展的关系,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能力探索可以采用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包括“成就故事”(分享人生经历中通过克服困难而达成目标的成就事件)、填写“能力清单”等。但一堂课只有40分钟,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最多采用两个活动,像“成就故事”这个能力探索活动,笔者教学中要用一整节课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所以,一节生涯课的活动选择不要求多,关键是教师要把活动深入下去,而不是浮于形式,流于表面,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生涯探索兴趣,教师要尊重、接纳每一位学生,在理解、支持、鼓励、欣赏、温暖信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启发、激励、引导学生,活动中及时分享总结,力求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自得、自悟、自我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能力,是生涯规划中的重要环节。若教师能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与学生探索他们的能力,他们必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发挥潜能,做出更好的生涯规划。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篇5:猫我的动物朋友作文

母猫的眼睛大的让人胆战心惊,近看像是万丈深渊;耳朵毛茸茸的,看久了会想起虫身上的毛;最让我发怵的是那尖尖的胡须,一颤一颤的,能扎到你心里去。

快生小猫的母猫,脾气暴躁得很,经常对着镜子发脾气,原因似乎是不想看到镜中徐娘半老的自己;而且食量很大,只增不减,从原来的每餐一条鱼改成一条鱼加一碗水果麦片,真是只“吞金兽”!

一窝小猫出生了,它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满月的小猫走路不稳,可是很顽皮:妈妈的尾巴当滑梯,时常把折耳猫的毛“捎”去不少;麦片里的热牛奶,也常被瓜分,可母猫安静了不少,任它们吵、让它们闹,哪只小猫做了坏事就当替罪羊,那只小猫吃不够,它也消瘦……

这就是母爱!一只负责、勇敢、耐心的猫母亲,多么让人敬佩!

篇6:《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文章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她逐渐悟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把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做到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长生果”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这篇课文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我的“长生果”)

2.齐读课题,提出问题。(1)“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为什么把书叫作我的“长生果”?(3)作者写了童年读书和作文的哪几件事?

3.结合预习,自主释题。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同学们一直在和书进行有趣的对话。从学生熟知的知识揭题,再通过课题质疑,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欲探“长生果”

1.默读“阅读提示”。同学们,“阅读提示”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供了一些参考,请大家默读“阅读提示”,用笔勾画出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你读出了哪些学习要求?课件展示:(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语着力于解决难题,并将“思考”定位于学生在读写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三、初尝“长生果”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注意相互纠正字音。

3.默读思考。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次默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说一说通过默读,你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在小组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获得阅读的初步体验。

四、细品“长生果”

1.解疑分享。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读书:“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作文:《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感悟道理。作者从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作者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从中得出了一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发共鸣。请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设计意图:采用细读文本,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再议“长生果”

1.交流感悟。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2.总结归纳。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的果品。将书比喻为“长生果”,因为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3.升华感情。说一说你读书的故事,谈谈你从读书中得到的收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读书收获。)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长生果”的感知已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强烈愿望。

六、拓展“长生果”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上一篇:四年级班主任的期中工作总结下一篇:物资进出厂管理办法